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能源管理法规

能源管理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7-20 03:36:19

① 国家对节能减排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文件,法律法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该意见阐述了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性,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十一项“重点领域和任务”、六大“重点工程”和五项“政策措施”。

国家发改委为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并为实现“十二五”目标奠定良好基础,国家将重点从八个方面入手,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1、国家发改委将加强宏观指导,做好节能减排形势分析,加强预警调控,定期发布各地区节能指标完成情况晴雨表;

2、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把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关,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

3、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节能产品惠民、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和节能能力建设等节能重点工程;

4、在重点领域节能方面,将推进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建设活动;

5、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以解决影响群众身体健康的大气、水、重金属等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切实加大治理力度;

6、开展循环经济示范行动;

7、继续加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加强节能标准制修订工作;

8、着力增强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

《中央企业节能减排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1、节能减排工作基本要求

2、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组织管理体系。

3、中央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领导机构,负责本企业节能减排总体工作,研究决定节能减排重大事项,建立工作制度和例会制度。

4、中央企业根据分类管理的要求建立与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节能减排协调、监督管理机构。

(1)能源管理法规扩展阅读:

实施措施

(一)认真组织开展全员节能行动

1、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全民节能行动的重大意义,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全面开展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节能条例》,提高干部职工节能意识,把节能变成每名职工的自觉行动。

2、积极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结合实际情况节能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每年的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组织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能源紧缺体验活动,强化节能意识。

3、开展节约能源、资源宣传周活动。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树立勤俭节约观念,培养干部职工自觉节约能源、资源的良好习惯,把节约能源、资源变成自觉行动。

(二)加强制度建设

1、制定健全各项制度,完善保障体系,建立资源节约的长效机制。

2、制定适用于本单位实际的节能规划和科学的节能方案。

3、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督导检查制度和公开通报制度,监督检查节能降耗工作的落实。

4、建立健全资源、能源消耗的统计报告制度,客观全面反映资源、能源消耗的实际情况和节能降耗工作的实际效果。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节能减排

②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颁布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标 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颁布时间】1997.11.01
【实施时间】1998.01.01
【发布部门】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己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1997年11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江泽民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一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 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

第三条 本法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减少从能源生产到消费各个环节中的损失和浪费,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第四条 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节能工作,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推进节能技术进步,降低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改善能源的开发、加工转换、输送和供应,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向节能型发展。

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第五条 国家制定节能政策,编制节能计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保障能源的合理利用,并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六条 国家鼓励、支持节能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加强节能 宣传和教育,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全民的节能意识。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履行节能义务,有权检举浪费能源的行为。

各级人民政府对在节能或者节能科学技术研究、推广中有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八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全国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卫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 节能管理

第九条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 导,每年部署、协调、监督、检查、推动节能工作。

第十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能源节 约与能源开发并举,把能源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在对能源节约与能 源开发进行技术、经济和环境比较论证的基础上,择优选定能源节约、 能源开发投资项目,制定能源投资计划。

第十一条 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资金中安排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新 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节能资金,用于支持能源的合 理利用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第十二条 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 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

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当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 节能设计规范。

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依法审批的机 关不得批准建设,项目建成后,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 要求的,不予验收。

第十三条 禁止新建技术落后、耗能过高、严重浪费能源的工业 项目。禁止新建的耗能过高的工业项目的名录和具体实施办法,由国
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四条 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有关节能的国家标 准。

对没有前款规定的国家标准的,国务院有关部门可以依法制定有关节能的行业标准,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制定有关节能的标准应当做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并不断 加以完善和改进 。

第十五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对生产量大面广的用能产品的行业加强监督,督促其采取节能措施, 努力提高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逐步降低本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

第十六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同 级有关部门,对生产过程中耗能较高的产品制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制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应当科学、合理。

第十七条 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实行淘汰制度。

淘汰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的名录由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 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并公布。具体实施办法由国务院管理 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 企业可以根据自愿原则,按照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认证 的规定,向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国务院产品质量监督管 理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提出用能产品节能质量认证申请; 经认证合格后,取得节能质量认证证书,在用能产品或者其包装上使 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会同同级布关部 门,做好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工作并定期发布公报,公布主 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等状况。

第二十条 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强节能管理。

下列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000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对 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可以委托具有检验测试技术条件的单位依法进行节能的检验测试。
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要求、节能措施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管理 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章 合理使用能源

第二十一条 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理, 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节能技术措施,降低能耗。

用能单位应当开展节能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节能培训。

未经节能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得在耗能设备操作岗位上工作。

第二十二条 用能单位应当加强能源计量管理,健全能源消费统 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

第二十三条 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对节能工作取 得成绩的集体、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四条 生产耗能较高的产品的单位,应当遵守依法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的,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决定。

第二十五条 生产、销售用能产品和使用用能设备的单位和个人,

必须在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 内,停止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停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并不得将淘汰的设备转让给他人使用。

第二十六条 生产用能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产品说明书和 产品标识上如实注明能耗指标。

第二十七条 生产用能产品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伪造的节能质量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

第二十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报送能源 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包括能源消费情况、用能效率和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第二十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 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 人员,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能源管理人员负责对本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单位职工和其他城乡居民使用企业生产的电、煤气、 天然气、煤等能源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计量和交费,不得无偿使用或者 实行包费制。

第三十一条 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向用能单位提供能源。

第四章 节能技术进步

第三十二条 国家鼓励、支持开发先进节能技术,确定开发先进 节能技术的重点和方向,建立和完善节能技术服务体系,培育和规范 节能技术市场。
第三十三条 国家组织实施重大节能科研项目、节能示范工程, 提出节能推广项目,引导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采用先进的节能工艺、 技术、设备和材料。

国家制定优惠政策,对节能示范工程和节能推广项目给予支持。;

第三十四条 国家鼓励引进境外先进的节能技术和设备,禁止引进境外落后的用能技术、设备和材料。

第三十五条 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排的科 学研究资金中应当安排节能资金,用于先进节能技术研究。

第三十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技术政策,推动符合节能要求的科学、合理的专业化 生产。

第三十七条 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应当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采用节能型的建筑结构、材料、器具和产品,提高保温隔热性能,减少采暖、制冷、照明的能耗。

第三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方针,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第三十九条 国家鼓励发展下列通用节能技术:

(一)推广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的利用率,发展热能梯级利用技术,热、电、冷联产技术和热、电、煤气三联供技术, 提高热能综合利用率;

(二)逐步实现电动机、风机、泵类设备和系统的经济运行,发展电机调速节电和电力电子节电技术,开发、生产、推广质优、价廉 的节能器材,提高电能利用效率。

(三)发展和推广适合国内煤种的流化床燃烧、无烟燃烧和气化、 液化等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

(四)发展和推广其他在节能工作中证明技术成熟、效益显著的通用节能技术。

第四十条 各行业应当制定行业节能技术政策,发展、推广
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限制或者淘汰能耗高的老旧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第四十一条 国务院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通用的和分行业的具体的节能技术指标、要求和措施,并根据经济和节能技术的发展情况适时修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使我国能源利用状况逐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法第十三条规定,新建国家明令禁止新建的高耗能工业项目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投入生产或者停止使用。

第四十三条 生产耗能较高的产品的单位,违反本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用能,情节严重,经限期治理逾期不治理或者没有达到治理要求的,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整顿或者关闭。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情节严重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可以提出意见,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止整顿或者关闭。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将淘汰的用能设备转让他人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未在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注明能耗指标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在产品说明书和产品标识上注明的能耗指标不符合产品的实际情况的,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使用伪造的节能质量认证标志或者冒用节能质量认证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责令公开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九条 国家工作人员在节能工作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条 本法自1998年1月1日起施行。

③ 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的内容

第一条
为贯彻国家对能源实行开发和节约并重的方针,合理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城乡一切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机关、部队、团体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能源,是指煤炭、原油、天然气、电力、焦炭、煤气、蒸汽、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薪柴等。本条例所称节约能源,是指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以最小的能源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第四条
国务院建立节能工作办公会议制度,研究和审查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规、计划和改革措施,部署和协调节能工作任务。日常工作由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分工负责。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指定主要负责人主管节能工作,并可建立节能工作办公会议制度。日常工作由节能管理机构负责。省、自治区、草辖市的重点耗能厅、局和地、市,应当有主要负责人主管节能工作,并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地方和部门的节能管理机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地区、本行业或者本部门的节能技术政策和规划,组级指导节能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检查、监督本地区、本行业或者本部门的企业和其他单位改进节能管理,统筹、协调完成节能工作任务。
第六条
年综合耗能折合标准煤1万吨以上的企业(以下简称重点耗能企业),应当有主要负责人主管节能工作,并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年耗能不足1万吨的企业,由地方和部门参照上述规定并结合具体情况,做出规定企业的节能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本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以及地方、部门发布的有关节能的规定,制订并组织实施本企业的节能技术措施,完善节能科学管理,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完成节能工作任务。
第七条
地方、部门、企业的节能工作,必须实行责任制。各级节能管理机构,应当配备有专业知识、有业务能力和热心节能工作的干部和技术人员。
第八条
地方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节能管理机构,同时是所辖地区或者所属企业执行本条例的监督机关。地方和部门的节能管理机构,除履行本条例第五条规定的监督职责外,还可委托节能技术服务中心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对所辖地区或者所属企业的生产、生活用能进行监测和检查。 第九条
国家统计局应当建立健全能源统计体系。各级统计部门应当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做好能源统计工作。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有关统计工作的其他规定,定期向统计部门、节能管理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报送有关能源统计报表。
第十条
企业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和国家有关计量工作的其他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管理。
第十一条
国家标准局应当组织制订各项能源基础标准、能源管理标准和产品能耗标准。地方和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标准结合具体情况,制订地方和部门节能标准。企业应当认真执行各项节能标准。
第十二条
企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能源供应部门,根据国务院主管部门制订的综合能耗考核定额和单项消耗定额,定期对企业主要耗能产品制订先进、合理的能源消耗定额,并认真进行考核。企业应当把各种能源消耗定额分解落实到车间、班组、机台,建立能源使用责任制度。
第十三条
企业应当进行能耗分析,并根据需要开展能量平衡工作。重点耗能企业应当实行综合能耗考核和单项消耗考核制度。 第十四条
地方节能管理机构应当会同能源供应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组织企业做好能源的供应和节约工作。根据企业能源管理的水平、产品能耗和综合经济效益的高低,择优供应能源。对基本由国家分配能源的企业,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实行定量或者定额包干。节约的部分,归企业留用。
第十五条
煤炭工业应当发展煤炭筛选和洗选加工,提高煤质,有计划地实行对路供应。煤炭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分配计划和企业供销、运输合同,组织煤炭的定质、定量供应。对冶金、电力,化工、建材行业的大型企业和铁路机车用煤,实行对路供应,并逐步实行定点供应。城市燃料公司应当根据中小型企业的需要,供应动力配煤。
第十六条
煤炭供应实行按质论价的原则。对燃料用煤推行按发热量计价的办法。煤炭的计量,逐步推行按商品煤计量和标准煤折量的制度。
第十七条
严格执行计划供电和计划用电的制度。供用电双方的权利义务范围,按国务院主管部门制定的《全国供用电规则》执行。实行多种电价,并鼓励企业在丰水的弃水期和用电负荷的低谷期用电。电价的计算方法,按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等部门《关于鼓励集资办电和实行多种电价的暂行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严格控制烧油。新开烧油户,应当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确定以烧煤代烧油的企业,必须限制改造。对锅炉和工业窑炉燃烧用的平价燃料油,依税法规定,征收烧油特别税。
第十九条
严格控制柴油发电机组用油,除无电源地区的生产作业,边境、牧区用电,以及医院、广播、邮电、科研等必须备用的电源机组外,对其他柴油发电机组不保证供油。
第二十条
石油供应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合理安排城乡加油站的建设,减少成品油贮运中的损耗和浪费。 第二十一条
工业企业的建设,应当综合考虑能源资源条件、地区能源产销平衡和合理流向,实行合理布局。在缺能地区,除国家特别需要外,不得安排建设高耗能工业项目。除能源丰富或者交通不便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或者经其委托的机关批准外,不得恢复和发展小高炉、小转炉、小电炉、小轧机、小火电、小型有色金属冶炼、电解等能耗高的生产。
第二十二条
在保证社会需要的前提下,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调整产业结构、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
第二十三条
企业应当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均衡、稳定、集中、协调地组织生产,避免能源损失浪费。
第二十四条
企业供热系统的运行、管理和余热利用,应当按国家标准局《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五条
禁止擅自扩大锅炉容量。企业新增锅炉或者改造锅炉需要扩大蒸发量的,必须事先申报,经当地节能管理机构会同企业主管部门、劳动部门和燃料供应部门审核批准。
第二十六条
企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行业的窑炉等级考核标准.对所属企业的主要窑炉定期检查评比,晋升等级。
第二十七条
严格限制土法炼焦。但因条件特殊可予保留的,应由企业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者经其委托的机关批准。
第二十八条
电力部门应当合理建设和改造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保证供电质量。应当采取合理利用水能和高效火电机组发电、加强电网经济调度等措施,降低水耗和煤耗,节约燃料。企业供用电的技术要求,按国家标准局《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发展热电联产。热用户生产用汽量达到一定规模,并有常年稳定的热负荷时,电力部门和地方应当按照“以热定电”的原则,实行热电联产。鼓励企业利用余热、余压发电。企业自备的热电站以及地方建设的小型热电站通过电网售电时,电力部门应当按国家规定实行扶植政策。
第三十条
在工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当地经济管理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热处理、电镀、铸造、锻造、制氧等专业化生产,提高能源利用率。
第三十一条
冶金、石油、化工、煤炭等企业放散的可燃气体,应当积极回收,合理利用。煤矿以及附近地区的工业企业,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应当开展煤歼石综合利用。在石煤、劣质煤、油母页岩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当根据经济效益的高低,综合利用当地的低热值燃料。 第三十二条
生活用煤应当逐步实现型煤化,大力推广蜂窝煤。积极开发烟煤的无烟燃烧技术,扩大民用煤品种资源。
第三十三条
积极发展薪炭林,推广省柴和节煤炉灶。有条件的地区应当积极开发和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能源。
第三十四条
利用多种气源,发展城市煤气。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订规划,逐步提高城市气化率。
第三十五条
建筑物设计,在保证室内合理生活环境的前提下,应当采取妥善确定建筑体形和朝向、改进围护结构、选择低耗能设施以及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等综合措施,减少照明、采暖和制冷的能耗。
第三十六条
发展集中供热。凡新建采暖住宅以及公共建筑,应当统一规划,采用集中供热。对现有的分散供热系统,必须积极采取措施,逐步淘汰低效锅炉,实行集中供热。建筑物的采暖设施,应当根据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或者改为热水采暖。
第三十七条
城乡居民使用电、水和煤气,应当装表计量收费,取消包费制和无偿转供。 第三十八条
新建、改建和扩建工程项目,必须采用合理用能的先进工艺和设备,其能耗不应高于国内先进指标。有关部门在制定或者修订本行业的设计规范、准则和规定时,必须有节能的具体要求。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必须有合理利用能源的专题论证。凡不符合设计规范、准则和规定中节能要求的工程项目,审批单位不予批准建设。
第三十九条
地方、部门和企业,应当根据行业节能技术政策,编制节能改造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主要耗能行业应当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便于推广的节能示范项目。
第四十条
企业节能技术改造资金,主要从企业折旧基金和留用的生产基金中支出。主要产品能耗高于本行业平均水平的重点耗能企业,必须把节能列为企业技术改造的真点,优先纳入计划,安排资金。地方、部门掌握的折旧基金,每年应当提取一定比例,用于企业节能措施,其中能源调入地区和重点耗能部门提取的比例,不能少于本地区,本部门所掌握的折旧基金的20%。
第四十一条
对国家信贷计划内的节能贷款,实行优惠利率,并可由有关主管部门按国家规定给予贴息;允许贷款企业在缴纳所得税前,以新增收益归还。对社会效益较大而企业效益较小的节能基建拨款改贷款的项目,有关主管部门可按国家规定豁免部分或者全部本息。
对国家安排的节能基建项目,国家给予部分投资并鼓励地方、部门和企业集资用于节能工程建设。节能工程建设应当采用招标、投标办法。
第四十二条
重大节能项目,必须由节能管理机构同意的设计、咨询单位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或者可行性研究。设计、咨询单位应当依据合同的规定,对建设项目的技术可靠性和经济合理性,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重大节能技术开发项目,应当纳入国家重点科研计划。地方和部门的节能管理机构,应当积极组织节能应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第四十四条
对节能效果显著、社会需要量大的产品,经国务院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实行优质优价。经有关部门鉴定批准的节能新产品,按国务院批转国家级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国营企业技术进步若干政策的暂行规定》,在一定时期内免征产品税、增值税。
第四十五条
引进国外工艺和设备,必须综合考虑技术条件、经济效益和能耗水平。节能效果好的优先引进,能耗高的限制引进。
第四十六条
企业技术改造所需引进的节能机器设备、测试仪器仪表等,按国家税法规定,减免进口关税和产品税(或增值税)。
第四十七条
国家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制造企业必须按规定期限停止生产和销售。企业使用国家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和超过能耗标准的设备,必须按主管部门规定,限期停用或者更新改造,并禁止转移他用。
第四十八条
地方和部门应当积极开发节能技术市场,实行技术有偿转让。根据需要条件,可建立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对企业开展咨询、信息服务和能源测试等项业务活动。 第四十九条
国家定期举行节能先进单位的评选活动,对在节能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予以奖励。
第五十条
国家鼓励人民群众参加节能工作。对节约能源提出合理化建议的,由受益单位根据建议采纳后的经济效益。按国家规定对建议人予以奖励;对浪费能源现象提出批评的,国家保障批评人的合法权利,禁止打击报复。
第五十一条
国营工业、交通企业,凡符合本条例第九、十、十一、十二条规定要求,并经节能管理机构和其他有关部门批准,可按国家关于特定燃料,原材料节约奖励的有关规定,提取节约能源奖金。
第五十二条
城市节水和水电发电节水的奖励,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水电部分别拟定办法,经审批后公布实施。
第五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情节较轻的由节能管理机构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理:
(一)对违反第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逾期继续烧油的企业,停止供油。停止供油的决定由主管压缩烧油的机关做出,通知燃料供应部门执行。
(二)对违反第二十一条第二款和二千七象的规定,恢复和发展能耗高的小高炉、小转炉、小电炉、小轧机、小火电、小型有色金属冶炼、电解等生产以及继续保留土法炼焦的企业,由地方节能管理机构决定停供能源,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三)对违反第二十五条的规定,擅自扩大锅炉容量的企业,由地方节能管理机构处以罚款;对擅自扩大的锅炉容量,燃料供应部门不供应能源。
(四)对违反第四十七条规定,逾期继续生产、销售、使用、转移他用该条所指机电产品和设备的企业,由银行停发贷款,由地方节能管理机构决定停供能源和处以罚款。
(五)对违反上述有关条款的规定,造成严重浪费能源后果的企业,除进行上述处理外,节能管理机构还应当协助有关部门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单位和个人受到上述处罚后,并不兔除其对于本条例所规定的有关义务的继续履行。
第五十四条
对企业超定额耗用的能源应当加价收费,加价费用不得推入成本和营业外支出。地方加价收入由地方节能管理机构统一掌握安排,用于节能措施。企业支付加价费用,并不免除其因违反本条例的规定而应当承担的缴纳罚款的责任。 第五十五条
宣传部门应当积极宣传节能的方针、政策和科技知识,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刊物、讲座等宣传形式,提高全民对节能工作的认识和科学技术水平。
第五十六条
教育部门应当积极进行多层次节能人才的开发。大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培养高、中级能源管理人才。中、小学应当注意对青少年灌输能源知识,培养节能意识。
第五十七条
企业主管节能工作的厂长、节能机构的管理人员以及有关操作工人,都应当有计划地接受节能培训。节能培训的考核成绩,应当作为职工全面考核的内容之一。 第五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以及部队,可以根据本条例并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由国家经委负责解释。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1986年4月1日起施行。
自本条例生效之日起,《国务院关于压缩各种锅炉和工业窑炉烧油的指令》、《国务院关于节约用电的指令》、《国务院关于节约成品油的指令》、《国务院关于节约工业锅炉用煤的指令》、《国务院关于发展煤炭洗选加工合理利用能源的指令》即行废止。

④ 如何制定能源管理制度

能源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推进公司能源管理,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杜绝浪费现象,降低产品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公司能源管理的组织机构,用煤、电、天然气、蒸汽、油及其他本制度所称的能源和耗能工质计量、统计等方面的管理要求,适用于公司各车间部门能源的使用及控制。
3 职责
3.1、能源管理系统实行公司、科室、车间三级能源管理体系,公司设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公司总经理任组长,生产部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领导为小组成员。能源管理工作的常设机构设在生产部。各车间的能源管理机构设在车间办公室,由车间主任负责本车间的能源管理工作。
3.2 节能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3.2.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根据企业总的经营方针和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制定公司能源管理方针。在其基础上,制定年度和长远能源管理目标,且能源管理方针和目标以书面文件颁发,并严格贯彻执行。
3.2.2制定并组织实施节能工作规划、计划和节能技术进步措施,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能耗高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按期或提前完成国家和省公布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重污染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2.3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
3.2.4实行能源定额管理制度。按照科学、先进、合理的原则,对各主要耗能产品、工艺、设备和岗位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定期对定额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与奖罚措施相结合。
3.2.5开展能源审计,完成审计报告。通过能源审计,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3.2.6按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计量管理,完善能源统计制度。
3.2.7每年应当在固定资产折旧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节能技术改造。
3.2.8制定节奖超罚办法,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节能奖励资金,对在节能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
3.2.9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和培训,提高依法用能,节能增效的意识。
3.3 生产管理部的能源管理职责
3.3.1、生产管理部是公司节能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司日常节能管理工作。
3.3.2负责宣传和贯彻执行国家、省和市有关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和规范,制定本公司能源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
3.3.3组织开展能源审计和能源规划。
3.3.4负责本公司节能现场管理和合理用能的监控和检查。
3.3.5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及完善能源统计、定额、计量、成本、培、购销等制度工作。
3.3.6生产部是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司日常能源计量和能源统计工作。
3.3.7根据GB17167-2006《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完善一级、二级计量器具的配备,以及对生产工序和主要用能设备的三级计量仪表的配备。
3.3.8能源计量仪表、衡器校验由仪表车间、企业管理负责实施,重要计量仪表可委托市、县技术监督局校验。督促各车间、部门管好、用好计量仪表、衡器,确保计量准确可靠,测试手段齐全。
3.3.9制定完善的计量检测运行管理体系,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上级部门发布的计量法规,负责公司蒸汽、水、电力、煤等计量工作,并监督公司各车间部门执行计量法规和有关规定。
3.3.10建立健全能源消耗统计台帐,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有关能源统计报表。
3.3.11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在生产车间的配合下,分别制定主要耗能工序的能源消耗定额,且按程序逐级下达,并明确规定完成各项定额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针对消耗定额制定节奖超罚办法,并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
3.4动力车间能源管理职责
3.4.1动力车间主要负责在日常生产调度工作中合理使用能源,负责搞好供能和用能部门之间的切条工作;达到合理调度。发现供气、供水管道泄漏时,应及时组织有房部门进行检修,从小事做起。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3.5、技术部能源管理职责:
3.5.1技术部是节能项目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节能项目管理工作。
3.5.2建立节能项目选择,过程管理和评估制度。
3.5.3节能项目数量占每年技改项目的数量不低于8%。
3.5.4建立节能项目奖励措施,优先对节能项目进行奖励。
3.5.5新、改、扩建项目严格执行节能设计规范和用能标准。
3.6、计财部的能源管理职责
3.6.1计财部是能源消耗成本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能源消耗成本的管理工作。
3.6.2每年在资金预算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节能研发和节能技改专项资金。
3.6.3建立能源消耗成本管理制度。
3.6.4建立能源成本台帐、节能项目投资台帐。
3.7、人力资源部的能源管理职责
3.7.1人力资源部是节能培训的主管部门,负责公司节能培训的管理工作。建立节能培训制度。建立节能培训计划、节能培训台帐。
3.8、公司办能源管理职责
3.8.1公司办要在公司内部局域网、黑板报、宣传栏等媒介上优先宣传节能有关报导。配合其他部门,宣传报道有关节能知识。
3.9、车间的能源管理职责
3.9.1专人(或兼职)担任本车间能源管理人员,负责本车间的能源管理日常工作。完成公司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
3.9.2落实公司节能管理部门的工作安排,根据本车间实际制定本车间的节能管理制度和措施。
3.9.3配合公司节能管理部门搞好本车间职工节能教育、宣传工作。
3.9.4月末、年终对本车间进行节能工作总结,并报生产管理部门。
4 制度内容
4.1 原料煤、燃料煤的管理
4.1.1、资材部负责原料煤、燃料煤的采购,确保煤炭质量和数量满足生产需要;使用车间负责原料煤的验收。进库的原料煤、燃料煤由中心化验室按规定取样进行工业分析。
4.1.2、 购入原料煤、燃料煤必须经计量、质量验收后方可入库,凡未经计量、质量验收的原料煤、燃料煤不得入库。各能源的计量工作由生产部负责。衡器按规定及时进行校验,确保计量准确无误。
4.1.3、进库的能源要按标识进行堆放,严禁混堆、混烧。原料煤、燃料煤入库后,运输汽车、道路上的煤必须清理干净,转入库内,杜绝浪费现象。
4.1.4、计财部会同能源使用车间及部门每月底进行一次盘存,做到账物相符,收支平衡。
4.2 电力的管理
4.2.1、生产区的电力一、二级计量由动力车间负责抄录、汇总,每月向计财部和生产管理部报送;生活区的电由电力公司负责抄表收费。
4.2.2、坚持计划用电、安全用电、服从电网一调度、由动力车间统一对外联系。
4.2.3、 加强用电管理,做到经济进行,压缩非生产用电,由动力车间调度室统一平衡。
4.2.4、加强无功管理,同步电机运行功率因数应在97%以上,总降监督,值班电工负责调整。
4.2.5、杜绝长明灯,按公司规定使用开空调,严禁无人开电扇、电脑等用电设备,长时间不用的电器应关掉电源开关,做到节约用电。
4.3 水的管理
4.3.1、 生产区水的一、二级计量由动力车间负责抄表、汇总,每月向计财部和生产部报送;生活区的用水由动力车间负责抄录公司计财部收费。
4.3.2、根据生产用水负荷及不同季节,全公司用水由动力车间调度室统一平衡。
4.3.3 、供水、供汽车间开好水质稳定系统,全部做到循环水闭路循环,保证浓缩倍数,提高设备冷却效率。
4.3.4、杜绝长流水,严禁用循环水冲地,减少一次水冲地,做到节约用水。
4.4 蒸汽的管理
4.4.1、蒸汽的一、二级计量由动力车间负责抄录、汇总。
4.4.2、所有蒸汽供热管线保温须符合国家颁布的供热管道保温标准,严禁管道、阀门出现赤膊。
4.4.3 生产用蒸汽按压力等级分别安装计量表。
4.4.4 动力车间要控制压力稳定,确保生产用汽。
4.4.5 全公司蒸汽合理使用,由动力车间统一平衡。
4.4.6 及时消除蒸汽系统跑冒滴漏现象,减少浪费。
4.4.7 动力车间锅炉要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控制好各项工艺指标,提高锅炉的热效率。
4.5 油品的管理
4.5.1 油品的采购、储存、计量由资材部采购处负责。
4.5.2 资材部和领用单位对进、出油品建立台帐,每月向生产部承保。
4.5.3 各有车辆使用部门,要管好、用好车辆,专人驾驶;各种汽车按耗油指标用油。
4.5.4 润滑油使用单位要建立领、用台帐;润滑油回收装置要开好,尽量多回收,少外排,严禁造成油污染事故。
4.6 奖惩
4.6.1 各单位消耗定额完成情况按经济责任制中考核进行奖惩;节能项目按技改技措奖发放;有能源浪费现象及不服从能源管理的责任部门及车间按规定奖罚。
5 附则
本制度从下发之日起实施

⑤ 用能管理办法

网络文库

搜索文档或关键词
重点用能单位管理办法
VIP专享文档 2018-06-19 7页 用App免费查看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点用能单位是指: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一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用能单位;

(二)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五千吨及以上不满一万吨 标准煤的用能单位。 能源消费的核算单位是法人单位。

第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节能的法 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按照合理用能的原则,加强节能管 理,降低能源消耗,接受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 部门的管理。

第四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全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 域内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在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过程中,根据本地区重点用能单位行业情况,充分发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共同推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工作。

第五条 对重点用能单位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将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分解到重点用能单位,对重点用能单位分级开展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主要考核重点用能单位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能源利用效率及节能措施落实情况,逐级报送考核结果,并将考核结果向社会进行公布。

第二章 管理措施

第六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措 施,确保完成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节能措施应当技术上可行、 经济上合理。

第七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能源管理制度,明确能源管理职责,制定能源利用全过程的管理要求或规范,确立淘汰落后、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及奖惩等各方面管理机制,加强节能管理,减少能源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根据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下达的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任务及要求,科学评估节能潜力,合理分解目标,落实到相应层级或岗位,并定期组织内部考核。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奖惩制度,将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 目标完成情况与奖惩挂钩,对节能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 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浪费能源的集体和个人给予惩罚。

第九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能源管理体系要求》等相关 标准的要求,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并使之有效运行。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组织开展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效果评价工作。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管理体系认证。

第十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成立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由单位主要领导担任。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聘任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 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担任能源管理负责人。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明确能源管理部门,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 任能够满足节能工作需要的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人员负责贯彻 执行国家有关节约能源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加 强日常节能管理,组织实施本单位内部能源审计、节能技术改造, 开展能源计量和统计分析等。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能源管理负责人、能 源管理人员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上述信息发生 变动的,应当及时将变动情况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 案。

第十一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规范》等有关规定,配备 和使用经依法检定或校准的能源计量器具,加强能源计量数据的管 理和使用,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制度,完善能源计量体系,并接 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开展的能源计量审查等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 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 度。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 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第十三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由能源管理负责人负责组织能源 利用状况报告填报工作,并每年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 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应当包 括能源消费情况、能源利用效率、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完成情 况、节能效益分析、节能措施等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对重点用能单位报 送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进行审查,逐级报送审查结果,将数据质量 存在问题的重点用能单位作为本年度节能监察重点对象。

第十四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施能源审计, 分析现状,查找问题,挖掘节能潜力,提出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能源审计报告。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 审计报告进行审核,并指导和督促重点用能单位落实节能措施。

第十五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结合现有能源管理信息化平台,加 强能源计量基础能力建设,按照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质量技 术监督部门要求建设能耗在线监测系统,提升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

第十六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优先采用《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 推广目录》以及地方发布的相关目录中的节能技术、生产工艺和用 能设备,主动淘汰落后的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用能产品、设备和 生产工艺。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每年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于节能技术研发、 节能技术改造、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节能技术培训等。 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 交流合作。鼓励重点用能单位积极运用先进节能技术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改造时涉及高耗能特种设备的,应当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 性能,有关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法律、法规及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七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强制性国 家标准和能源效率强制性国家标准。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制定严于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企业节能标准。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持续提升能效水平, 争当本行业能效“领跑者”。鼓励各行业协会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开 展本行业内能效对标活动,组织本行业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效对标, 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效对标活动进行跟踪指导和评估,并提供技术支 持。 第十八条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严格落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制度,未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通过的项目,建设单位 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第三章 奖惩措施

第十九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 门可结合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结果,对在节能工作中取 得显著成绩的重点用能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节能考核结 果为未完成等级的重点用能单位,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 作的部门应当责令其实施能源审计、报送能源审计报告、提出整改 措施并限期整改。

国务院国资委将中央企业能耗总量控制和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纳 入企业业绩考核范围,作为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评价考核 的重要内容,建立完善问责制度,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 彰奖励。地方国资委相应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中的地方国有企业节 能目标责任考核结果运用,落实奖惩机制。

第二十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对因在节能 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获得表彰和奖励的重点用能单位和个人,联合 有关部门给予守信激励。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建立信用记 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信用中国”网站向社会公开, 对严重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措施。

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和引导社会有关方面加大对节能的资金投入,支持重点用 能单位开展节能技术研究开发、节能技术和产品的示范与推广、节 能改造项目实施、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节能管理能力建设、节能宣 传培训等。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利用节能 有关专项资金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重点工程时,优先支持节 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成绩突出的重点用能单位。

第二十二条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符合条件的节能产品 生产、节能技术改造等节能项目的信贷投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开 展能效信贷工作中,对符合信贷条件,达到先进能效标准的固定资 产和项目、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成绩突出的重点用能单位融资需 求优先支持;对达不到能效国家标准的固定资产和项目融资需求, 不予支持。

鼓励重点用能单位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上市融资等方式筹措资 金,实施能效提升项目。 鼓励和引导创业投资基金等对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加大资金支持 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有关方面资金通过成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 投资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改造。

第二十三条 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价格政策,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开 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自愿承诺等。 对高耗能行业的重点用能单位,结合其能耗指标等情况分别实 行差别电价和阶梯电价政策。

第二十四条 各级科技部门、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 推动新型节能技术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鼓励重点用能单位加大节 能技术装备研发、产业化和应用推广力度。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 录》,对重点用能单位研发的节能降碳效果显著、技术先进、经济适 用、有成功实施案例的技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地方管理节能工作 的部门可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节能技术推广目录。

第二十五条 对入围能效“领跑者”名单的重点用能单位,各级 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优先支持其开展节能技术改造、 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等能效提升工作,广泛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带 动行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对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节能措施不落实、能源利 用效率低的重点用能单位,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应当开展现场调查, 组织实施用能设备能源效率检测,责令实施能源审计,并提出书面 整改要求,限期整改。重点用能单位无正当理由拒不落实整改要求 或者整改没有达到要求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处十万元以上三 十万元以下罚款。 对节能考核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重点用能单位,拒不落实管理 节能工作的部门要求实施能源审计、报送能源审计报告、提出整改 措施并限期整改的,由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点击加载更多
剩余29%未读
开通VIP,免费获得本文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分享
收藏
下载
转存
打开App,查看更多同类文档
活动图片
相关推荐文档
单位食堂管理办法用App免费获取
单位食堂管理办法用App免费获取
重点单位“6+1”要求热门用App免费获取
一、床单位管理用App免费获取
单位现金管理规定推荐用App免费获取
单位食堂管理规定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1)
8、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要点好评
精品课程
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方法 北京课改版
¥2.99
嗨学考试吧

1课节
安全监督与管理 大学自学复习课程 零基础 从入门到精通
¥19.99
学库讲堂

23课节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知识讲解
¥10
杨老师趣味数学

1课节
查看

网络文库官方
网络文库,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免费领文库VIP
下载并登录文库大学生APP领取
加入VIP免费下载
低至0.30元/天

⑥ 河北省新能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2010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合理开发利用新能源,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

本条例所称新能源开发利用,包括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科研、实验、推广、应用及其生产、经营活动。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新能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第四条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应当与经济发展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原则,宣传群众,典型示范、效益引导,实现能源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开发利用新能源作为一项产业,加强对新能源工作的领导,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综合运用税收、价格和信贷等手段,扶植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新能源开发利用所需资金应当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经济发展逐年增加。第六条对在新能源开发利用以及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或者有重大发明创造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新能源管理机构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职责与管理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新能源管理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实施有关新能源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

(二)编制新能源开发利用规划、计划,上报新能源建设项目,组织、指导新能源的科研、实验、推广和应用工作;

(三)上报、审查、监督大中型新能源建设项目专业技术的设计、施工工作;

(四)协助技术监督部门制定新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地方标准,监督检查新能源原产品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实施情况;

(五)负责新能源的行业管理、业务指导和部门间的协调工作,组织新能源科技开发、专业培训、知识普及、咨询服务和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

(六)负责乡镇企业和农村生产、生活用能节约的管理工作;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健全完善新能源管理机构,保持机构的相对稳定。

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应当确定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新能源技术的推广工作。

新能源管理部门的培训、试验、服务基地及其财产,任何部门不得侵占或者挪用。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引导和鼓励开发利用新能源,推广和应用新能源技术和产品,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宣传、推广和科技知识普及工作。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的计划、经贸、财政、科技等有关部门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各自的职责,支持新能源管理机构做好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第三章科研与实验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动员和鼓励社会各界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积极参加新能源科研、实验活动。对民间组织和个人从事新能源科研、实验项目的,应当给予技术指导和支持。第十二条新能源管理机构应当对新能源重点科研、实验项目组织有关专家和科技人员进行可行性论证,确认其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后,方可付诸实施。第十三条新能源管理机构设置的质量检测单位,应当经技术监督部门认证后方可承担质量检测工作。

新能源产品和农村用能节约产品研制完成后,必须报新能源质量检测单位检测合格,方可生产和销售。第四章推广与应用第十四条各级新能源管理机构应当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具体措施,普及新能源技术知识,推广新能源产品,培训专业技术人员。

新能源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当掌握先进的新能源技术信息,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服务。第十五条下列新能源技术应当重点推广应用:

(一)户用沼气池综合利用技术,工农业有机废弃物和城镇生活污水厌氧净化处理及供气技术;

(二)秸杆等生物质气化、炭化技术;

(三)太阳能热水、采暖、种植、养殖技术;

(四)风力、太阳能发电技术;

(五)利用地热资源种植、养殖和集中采暖技术;

(六)其他成熟的新能源技术和节能技术。

⑦ 请问,现在国家关于能源方面的法律有哪些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修订)【2007-10-28】
2. 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2007-10-17】
3. 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2006-01-05】
4. 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2006-01-04】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02-28】
6. 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2004-08-13】
7.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二OO二年第75号--征求《能源效率标识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意见【2002-10-16】
8.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十五”规划【2001-01-01】
9. 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五”规划【2001-01-01】
10. 国家计委、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1999-01-12】
11.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抓紧清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停征后遗留问题的通知【1998-07-17】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11-01】
13.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做好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国家预算调节基金征集工作总结的通知【1997-03-26】
14.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1996年度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国家预算调节基金征集工作的通知【1996-01-31】
15.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能源交通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征集管理中违章处罚问题的通知【1993-06-14】
16. 国家税务局关于从事能源、交通建设项目外商投资企业认定问题的批复【1993-05-14】
17. 能源部、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办公室关于颁发《电力负荷控制装置装用管理办法》等文件的通知【1992-10-07】
18. 能源部实施《总会计师条例》暂行办法【1992-05-10】
19. 民用航空节约能源奖惩规定【1992-04-29】
20. 民用航空节约能源管理实施细则【1992-04-29】
21. 企业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规定[失效]【1991-04-02】
22. 劳动部、国家计委、能源部关于完善煤矿农民轮换工制度若干政策性意见的通知【1991-03-28】
23. 能源部、劳动部关于印发《电力行业高级质量评聘试点办法》的通知【1991-03-06】
24. 能源部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1990-10-05】
25. 国家税务局关于交通银行征集能源交通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的补充通知【1990-06-01】
26. 国家税务局关于能源部所属电力工业企业实行万千瓦时售电量工资含量包干办法征收工资调节税有关问题的通知【1990-02-07】
27. 国家税务局关于征集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若干问题的通知【1989-10-06】
28. 国家税务局关于对各银行系统征集能源交通基金和预算调节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1989-09-06】
29. 国家税务局关于对经援承包节余收入恢复征收所得税和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通知【1989-08-21】
30. 国家税务局关于国家物资储备局按出库物资货款向用货单位收取2.5%的更新改造资金应就地缴纳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通知【1989-03-04】
31. 国家税务局关于对私营企业征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问题的通知【1989-01-27】
32. 国家税务局关于对私营企业征收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通知【1989-01-27】
33. 国家税务局对《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提取的业余设计收入是否缴纳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请示》的批复【1988-12-31】
34. 交通部关于印发《交通行业国家级节约能源管理升级(定级)审定办法》的通知[失效]【1988-12-27】
35. 国家税务局关于外运分公司上缴总公司的利润如何征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的通知【1988-11-15】
36. 关于扩大征集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有关问题的通知[失效]【1987-10-06】

这是近20年来所有关于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是规章啊。查阅下吧1

⑧ 最新的能源管理体系法律法规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工业节能管理办法》等

⑨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江西省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6件省政府规章的决定

一、《江西省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1.第四条修改为:“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经贸委)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节能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标准,制定全省节能技术政策和规划,部署和组织全省节能工作,检查和督促各地区、各部门改进节能管理。”
2.第五条第一款修改为:“地、市、县经贸委和省重点耗能厅、局、公司,应指定一位负责人主管节能工作。”
3.第四十四条第二项修改为:“对违反第二十三规定,擅自扩大锅炉容量的企业,由当地经贸委查封设备,并按每蒸吨1万元处以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
删除第四十四条第三项。
4.本细则第八条、第四十九条中的“经济委员会”,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八条中的“经委”均修改为“经贸委”;第十一条中的“标准局”修改为“技术监督局”;第三十二条中的“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修改为“建设部门”。二、《江西省加强节约用电管理暂行办法》
1.第一条第四项中“产品电耗有回升的单位(其中达到国家特级、国家一级标准的企业,允许其产品电耗上浮0.5%),按照‘奖罚同率’的原则,予以罚款”的规定修改为:“产品电耗有回升的单位(其中达到国家特级、国家一级标准的企业,允许其产品电耗上浮0.5%),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2.第三条第一项修改为:“对国家公布的淘汰机电产品,生产厂家和经销部门必须按期停止生产和销售。新建、扩建项目不得选用淘汰型设备。企业在用的淘汰型机电设备,不准安排恢复性大修,更换下来的淘汰机电设备,一律就地报废,不得继续使用,违者由电力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使用,没收国家明令淘汰的电力设备,并处以5万元以下罚款;将淘汰型机电设备转让他人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3.删除第六条第四项。
4.第九条第二项修改为:“本办法规定有关加价、发证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经贸委、省电力局、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另行制订。”
5.本办法第一条、第二条、第四条、第八条中的“经委”,第九条中的“经济委员会”均修改为“经贸委”;第七条中的“标准局”修改为“技术监督局”。三、《江西省城市维护建设税实施细则》
1.第三条修改为:“城市维护建设税,以纳税人按照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实际缴纳的税额为计税依据。在缴纳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同时,分别按照《条例》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与征收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除个别情况外,应同开一张税票,分别计算,同时交库。每月终了时,由市、县地方税务局,根据税票列明的城市维护建设税,通过金库统一划转‘城市维护建设税’科目。”
2.第六条修改为:“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缴纳地点,以缴纳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的地点为准。”
3.第八条修改为:“凡是国务院发布的消费税、增值税、营业税三个税收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减税、免税的,其城市维护建设税也同样给予减免。
纳税义务人按税法规定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确有困难要求减免的,可向县、市地方税务局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
4.第九条修改为:“城市维护建设税的征收、管理、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申报登记手续等事项,比照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有关规定办理。”
5.第十一条修改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人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县以上地方税务局(分局)批准,可以延期缴纳税款,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纳税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前款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地方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2‰的滞纳金。”
6.第十二条修改为:“纳税义务人发生纳税义务而不按照规定申报纳税的,当地地方税务机关有权确定其应纳税额。”
7.第十四条修改为:“纳税义务人违反本实施细则第九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的有关规定,地方税务机关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进行处罚。”
8.第十五条修改为:“纳税义务人不依照税法规定纳税,任何人都可以检举揭发,经地方税务机关查实处理后,可按规定奖励检举揭发人并为其保密。”
9.第十六条修改为:“纳税人同地方税务机关在纳税问题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然后可以在收到地方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地方税务机关申请复议;上级地方税务机关应在接到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复议决定。纳税人对上级地方税务机关的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超过规定期限的,应视为纳税义务人放弃权利,地方税务机关不再处理。”
10.第十九条修改为:“本实施细则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省地方税务局负责解释。”

⑩ 天津市节约能源条例

第一条为了推进本市节约能源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结合本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能源利用、管理和节能技术开发、应用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节约能源是本市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
节能工作应当遵循市场导向、结构优化、技术进步、降耗增效、依法管理的原则。第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鼓励节约能源和研究开发节能技术以及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支持发展低耗能的产业。第五条市经济委员会是本市节能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组织实施。
市发展计划委员会是本市节能计划编制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编制本市节能发展规划和计划工作。
科学技术、质量技术监督、建设、农业、环境保护、统计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节能的相关工作。
区、县人民政府确定的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辖范围内节能的具体管理工作。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节能资金。区、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节能资金。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节能资金。
节能资金应当专项用于节能措施和节能管理工作。第七条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应当在可行性报告中有合理用能的专题论证。
工程项目审批部门在对年耗能一千吨标准煤或者年耗电三百万千瓦时以上的项目进行审批时,应当征求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对达不到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要求的项目,不得批准建设。第八条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的监督检查,委托具有检验测试资格的单位依法对用能单位进行节能监督检测。
被检测的用能单位不得拒绝监督检测。拒绝检测的,视为不符合标准。
受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委托进行的能源利用监督检测项目,检测单位不得向被检测的用能单位收取检测费用,所需费用从政府安排的节能资金中列支。第九条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企业生产过程中耗能较高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
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应当科学合理,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水平适时进行调整。
用能单位超过单位产品能耗限额的,由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用能单位限期治理,并可以按照超限额能源价值征收超限额使用能源补偿费。第十条市和区、县统计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做好能源消费和利用状况的统计分析工作。
用能单位必须按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准确、及时地向统计行政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报送能源消费和利用等方面的统计资料。第十一条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为本市重点用能单位。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人员应当接受节能行政主管部门的业务培训和考核。
重点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向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第十二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节能工作管理制度,加强能源计量、统计等节能基础性工作。
用能单位应当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开展系统节能工作,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第十三条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工作奖励制度,对在节能工作中取得节能效益的集体和个人,按照节能效益的一定比例给予奖励。第十四条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和发展计划、科学技术、质量技术监督、建设、农业、环境保护等有关部门,应当确定并发布开发、推广、应用先进节能技术的重点和目录,组织实施节能示范工程。第十五条用能单位新建或者改建锅炉、窑炉和其他耗能设备,必须采用国家和本市推广的节能设备和技术。
禁止使用国家和本市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技术。第十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政策,鼓励和支持下列节能行为:
(一)在铸造、锻造、电镀、热处理等高耗能行业,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
(二)开发工业生产中余热、余压和放散可燃气体的回收利用技术的;
(三)利用可再生资源或者垃圾、余热、余压和放散可燃气体发电的;
(四)供电单位对用电负荷的低谷期和高峰期实行分时定价的,用电单位利用低谷期电力负荷合理利用能源的;
(五)发展和使用清洁燃料和节能型的汽车、船舶等交通工具的;
(六)建设节能型建筑的;
(七)其他开发、推广节能技术和利用新能源的。

热点内容
根据劳动法诉讼时效期是多少年 发布:2025-01-21 17:53:36 浏览:762
政府违法强征承包地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17:04:20 浏览:769
合肥市县处级法律知识考试 发布:2025-01-21 16:55:03 浏览:167
民法典至合同法的看法 发布:2025-01-21 16:55:03 浏览:789
李惠娟法官 发布:2025-01-21 16:54:59 浏览:491
未成年把人打伤了付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15:45:46 浏览:614
浙江兴茂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1 14:50:32 浏览:543
新行政诉讼法法条 发布:2025-01-21 14:10:08 浏览:162
刑事诉讼法驳回回避申请 发布:2025-01-21 13:49:11 浏览:929
先学刑事诉讼法还是刑法 发布:2025-01-21 13:42:47 浏览: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