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

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7-21 14:42:40

⑴ 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省发展和改革行政主管部门指导和协调全省招标投标工作,会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有关招标投标配套规章和综合性政策,对全省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设施的安装项目和市政工程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利、交通、民航、信息产业等行业和产业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分别由省水利、交通、民航、信息产业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进口机电、设备采购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执法,由省商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
市、州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本行业的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制定限制性条件阻碍或者排斥其他地区、其他系统投标人进入本地区、本系统市场;不得以获得本地区、本系统奖项作为评标加分或者中标条件;不得要挟、暗示投标人在中标后分包部分工程给特定的承包商、供货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第四条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应当进入有形市场,通过招标投标择优选定中标人。
本条例所称有形市场是指经政府批准成立,为建设工程发包、承包、分包以及与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材料、设备采购交易活动提供信息服务和进行招标投标活动的固定场所。第五条有形市场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有固定的建设工程交易场所和满足有形市场基本功能要求的服务设施;(二)有不与任何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有隶属关系的独立管理机构;(三)有健全的有形市场工作规则、办事程序和内部管理制度;(四)有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工程建设和招标投标管理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员。第二章招标的范围和规模标准第六条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的范围包括:(一)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新能源等能源项目;(二)铁路、公路、管道、水运、航空以及其他交通运输业等交通运输项目;(三)邮政、电信、信息网络等邮电通讯项目;(四)防洪、灌溉、排涝、引(供)水、水土治理等水利项目;(五)道路、桥梁、污水排放及处理、垃圾处理、地下管道、公共停车场等城市设施项目;(六)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七)其他相关基础设施项目。第七条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项目的范围包括:(一)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市政工程项目;(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福利、体育、旅游等项目;(三)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项目;(四)商品住宅,包括经济适用住房;(五)其他相关公用事业项目。第八条使用国有资金投资和国家融资的项目的范围包括:(一)使用各级财政预算资金的项目;(二)使用纳入财政管理的各种政府性专项建设基金的项目;(三)使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并且国有资产投资者实际拥有控制权的项目;(四)使用国家发行债券所筹资金、国家政策性贷款、国家对外借款或者担保所筹资金的建设项目,国家授权投资主体融资、国家特许的融资项目。第九条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资金的项目的范围包括:(一)世界银行贷款、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性银行贷款资金的项目;(二)使用外国政府及其机构贷款资金的项目;(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援助资金的项目。第十条本条例第六条至第九条规定招标范围内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必须进行招标:(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三)勘察、设计、监理等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第十一条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对必须进行招标项目的范围、标准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第三章招标和投标第十二条符合本条例第十条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其招标方式和范围,由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核准。

⑵ 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新规都有哪些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明确责任;雇佣非拍卖师主持拍卖将被处万元内罚款;保险公司将全面实施“双录”;海关总署明确海关监管作业场所行政许可事项;在广
东未经许可不得用微信组团出游;河北4.5吨以下货车可不办经营许可证,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最高罚50万元……11月1日起,一批新规将施行,影响我们的
生活。

《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 :明确责任 11月1日起施行

9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修订后的《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43号),修订《互联网域名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要求的需要,维护网络与信息安全,需要细化《办法》有关域名服务监管制度。

工信部表示,修订后的《办法》分为总则、域名管理、域名服务、监督检查、罚则和附则等六章,共五十八条。主要内容包括明确部和省级通信管理局的职责分工、完善域名服务许可制度、规范域名注册服务活动、完善域名注册信息登记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办法》已经2017年8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第32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原信息产业部2004年11月5日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原信息产业部令第30号)同时废止。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时下热门的微信、博客等社交平台从事组团活动,《广东省旅游条例》明确规定:未取得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的单位和个人,不得以组织旅游的名义,利用微信、博客等社交平台或者行业协会、学会、车友会、驴友会、俱乐部等形式,从事旅游经营业务。

河北三新规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

1、《河北省道路运输条例》:4.5吨以下货车可不办经营许可证

2017年9月15日,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河北省道路运输条例》解读及宣传贯彻情况”新闻发布会。会议宣布,《河北省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
《条例》)将于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4.5吨以下从事普通货运经营的汽车,可以不再申请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

《河北省道路运输条例》的出台为维护道路运输市场秩序、保护各方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条例》的贯彻实施,将进一步推动全省道路运输安全稳定、高效绿色发展,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做出更大的贡献。

2、《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泄露消费者个人信息最高罚50万元

7月28日,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北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并将于11月1日正式施行。《条例》突出了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强化了经营者的义务和责任、加强了消保委的社会监督力度;细化了消费争议调解,特别是针对当前消费领域出现的消费热点难点问题,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经营者义务、消费者权利进行了完善。

《条例》规定,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要征得消费者同意;经营者对收集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严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消费者明确要求经营
者删除、修改其个人信息的,经营者应当予以删除、修改。经营者违反这些规定,将被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一
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3、《河北省专利条例》将于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

9月28日,《河北省专利条例》经河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将于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作为一部专业性、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地方性法规,《条例》为鼓励发明创造、促进专利的转化运用、打击侵权行为、保障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规范专利工作的管理与服务等提供了全方位的法律保障。

甘肃: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将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应当进入符合规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
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确需收费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具备条件的,应当进行电子招标投标。数据电文形式与纸质形式的招
标投标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重庆市税收征管保障办法》将于11月1日实施

近日,重庆市政府印发《重庆市税收征管保障办法》(以下简称《保障办法》),将于2017年11月1日起在全市正式实施。

据了解,与原《重庆市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办法》相比,新《保障办法》在适用保障对象方面,将重庆市国税机关征收管理内容纳入保障适用范围,并对组织要求、协
助要求、信息渠道等具体方面进行了完善,实现了税收征管保障的全覆盖。在税收协助部门方面,则增加了科技、交通、商务、国资、统计等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人
民银行、海关等中央在渝单位。此外,在涉税信息交换方面,不仅增加了工程项目规划许可、农用地转让等传统税源涉税信息交换,还增加了跨境交易等新兴产业的
涉税信息交换。

懂法知法做个好公民。

⑶ 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2017修订)

第一条为了规范招标投标活动,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招标投标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招标投标活动及其监督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行政法规对招标投标活动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招标投标工作;省发展改革部门对全省重大建设项目的工程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检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商务等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对有关招标投标活动实施监督管理,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财政部门依法对实行招标投标的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政府采购政策执行情况实施监督。

审计机关依法对招标投标活动实行审计监督。

监察机关依法对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监察对象实施监察。第四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下列工程建设的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

(一)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

(二)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

(三)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

前款所列项目的具体范围和规模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自行制定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定限制性条件,阻碍或者排斥其他地区、其他行业潜在投标人参加本地区、本行业的招标投标活动。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不得非法侵犯招标人、投标人在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自主权。第六条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应当进入符合规定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服务机构提供公共服务确需收费的,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当加强建设,优化交易服务流程,降低交易服务成本,提高办事效率。第七条鼓励利用信息网络进行电子招标投标。具备条件的,应当进行电子招标投标。数据电文形式与纸质形式的招标投标活动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第八条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将招标投标信用记录或者信用报告作为实施监管的重要依据,对失信主体参与招标投标活动依法予以限制,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参与招标投标活动实行市场禁入。第九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必须招标的项目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手续的,其招标范围、方式、组织形式应当报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审批、核准。

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应当自审批、核准之日起7日内,将审批、核准确定的招标范围、方式、组织形式通报有关行政部门,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在其门户网站上依法向社会公开。

招标人应当按照审批、核准的招标范围、方式、组织形式组织招标。确需修改的,应当向原审批、核准部门重新办理有关审批、核准手续。第十条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不适宜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向项目审批、核准部门提交国家安全、国家保密规定;对是否属于国家安全项目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省国家安全部门确认后,招标人应当向项目审批、核准部门提交确认文件;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项目、密级不明确或者有争议的,由省保密部门确认后,招标人应当向项目审批、核准部门提交确认文件。第十一条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进行招标,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招标人已经依法成立;

(二)招标项目、招标范围、方式和组织形式应当履行审批、核准手续的,已经审批、核准;

(三)有相应资金或者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四)有完备的招标所需的技术资料等文件;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进行招标:

(一)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而不适宜招标的;

(二)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的;

(三)需要采用不可替代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

(四)采购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的;

(五)已通过招标方式选定的特许经营项目投资人依法能够自行建设、生产或者提供的;

(六)需要向原中标人采购工程、货物或者服务,否则将影响施工或者功能配套要求的;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

前款所列工程建设项目,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核准手续且不进行招标的,应当经项目审批、核准部门审批核准。

⑷ 兰州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监督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投标活动及对招标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本办法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使用包括预算资金、各类专项建设基金和政府使用国际组织、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政府融资及国有企事业单位自有资金,建设的各类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生态环境保护工程项目,以及交通、水利、信息工程等专业工程建设项目。第三条市招标投标管理机构负责本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监督管理工作,依法查处招标投标活动中的违法行为。
市政府批准设立的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为政府投资项目提供统一的交易服务,并发布相关信息。第四条下列政府投资项目应当进入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交易:
(一)市政府投资项目;
(二)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府投资项目;
(三)永登县、榆中县、皋兰县和红古区政府投资概算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工程建设项目。第五条政府投资项目,包括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项目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应当进行公开招标:
(一)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二)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三)勘察、设计、监理等单项合同估算价在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
(四)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第(一)、(二)、(三)项规定的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第六条政府投资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进行邀请招标:
(一)项目技术复杂或者有特殊要求,只有少数几家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
(二)受自然地域环境限制的;
(三)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应当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
(四)拟公开招标的费用与项目的价值相比不对等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其他不宜公开招标的情形。第七条政府投资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批准可以不进行施工招标:
(一) 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而不适宜招标的;
(二) 属于利用扶贫资金实行以工代赈需要使用农民工的;
(三) 施工主要技术采用特定的专利或者专有技术的;
(四) 施工企业自建自用的工程,且该施工企业资质等级符合工程要求的;
(五) 在建工程追加的附属小型工程或者主体加层工程,原中标人仍具备承包能力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八条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方式由项目审批部门在审批项目时,予以核准。
政府投资项目招标方式变更的需经项目审批部门审批,重点项目招标方式变更的需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第九条依法应当进行招标的政府投资项目,具备下列条件方可进行施工招标:
(一)工程建设项目的立项批文;
(二)工程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证或土地使用批准文件;
(三)有相应资金或资金来源已经落实;
(四)初步设计批准文件;
(五)施工图审查批准书;
(六)政府投资项目评审机构出具的工程预算控制价审查意见;
(七)招标人或招标代理人资格及委托书和合同协议书;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条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人可以采用自行招标或者委托招标的形式进行招标。
招标人不具备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自行招标条件的,应当选择招标代理机构委托其办理招标事宜。第十一条政府投资项目招标人应当根据招标工程的特点和需要,按照规范的示范文本编制招标公告、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
招标人提出的条款与示范文本不一致的,应当作特别说明。第十二条政府投资项目的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将不予受理投标或者无效标、废标以及不合格标等否定投标文件效力的否决性条款单列,招标文件的其他条款与该单列的否决性条款不一致或者未单列的,以单列的否决性条款为准。

⑸ 2017年11月起即将要实施的新规有哪些

11月1日马上就要来到,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即将施行。将对你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

据介绍,此次《规程》修改主要是从定向投资人分层管理、强化中介机构职责和优化注册工作机制等方面展开。

新规优化了与投资人分层管理相适应的机制安排,强化中介责任,夯实“中介机构尽职履责是基础”的注册制理念,细化信息披露要求,兼顾投资人保护和定向发行灵活便利两个诉求,简化注册发行全流程工作机制,优化风险防范机制。

⑹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

甘肃省人民政府令
(第27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已经1997年10月22日省人民政府第五十五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

省长孙英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四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修订部分政府规章的决定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对行政处罚的种类和设定,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精神,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我省1979年至1996年以来发布的337件政府规章作了全面清理,并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进行了修订。经省政府1997年10月22日第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修订后的33件政府规章目录及修订内容公布如下:
1、甘肃省饲料工业管理办法(暂行)
(省政府批准省经委、省农林办1985年6月12日甘经食[1985]274号文发布)
第二十五条修改为:“凡违反本办法规定者,由饲料工业主管部门给予200--1000元罚款。”
2、甘肃省水路运输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1988年7月21日甘政发[1988]92号文发布)
第三十一条修改为:“违反《条例》、《细则》和本办法,或者对交通事故负有责任者,由交通主管部门或有关机关分别给予警告、罚款、吊销证书、证件处罚。”
3、甘肃省工业建设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暂行规定
(1989年5月15日甘政发[1989]67号文发布)
第十条修改为:“对违反本规定,造成职业危害的,除追究有关人员的行政责任外,并区别情况对设计单位处以所收设计费10--15%的罚款,对建设单位处以不超过工程总投资1%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并令其限期补齐职业安全卫生设施项目。对情节和危害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甘肃省实施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细则
(1990年4月19日甘政发[1990]59号文发布)
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对违反本细则第十七、十八、十九和二十七条的工业企业,要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3万元以下罚款、减少供能等处罚。对违反本细则,造成重大能源浪费的企业,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2000元以下罚款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甘肃省城市房地产开发公司管理暂行规定
(1989年5月23日甘政发[1989]72号文发布)
第十九条修改为:“开发公司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原资质审批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三万元以下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申请资质等级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二)不按规定办理变更或注销手续的;
(三)擅自超越《资质证书》规定承担任务的;
(四)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资质证书》的。”
6、甘肃省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
(1990年10月27日甘政发[1990]180号文发布)
第二十八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甘肃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等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申请资质证书时隐瞒实情、弄虚作假,或不按规定办理资质证书注销手续和年检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二)建筑施工企业无资质证书承包工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三)超越经营范围承包工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暂扣或吊销资质证书;
(四)省外施工企业未按规定办理资质审查手续进入我省承包工程的,责令停止施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五)无资质证书从事构件生产、商品混凝土生产和试验活动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六)伪造、涂改、转让、出卖资质证书的,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暂扣或吊销资质证书;
(七)肢解、倒手转包工程的,责令停止施工,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八)未按标准进行施工、生产,造成质量安全事故的,给予警告,降低资质等级,暂扣或吊销资质证书的处罚,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删除第二十九条、三十条、三十一条、三十二条、三十三条。
7、甘肃省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1994年5月18日省政府第6号令发布)
第五条第一款后增加一款:“独资、合资、合作企业以及无主管部门企业投资的建设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按投资额度划分:非工业项目建筑面积在10000平方米或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的由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限额以下的由项目所在地地(州、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三十八条修改为:“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甘肃省建筑市场管理条例》,给予行政处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应实行招标而未招标的工程,不准开工或令其停止施工,符合条件的责令补办招标投标手续,并可对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各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招标单位隐瞒工程真实情况的(如建设规模、建设条件、投资、材料的保证等),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负赔偿责任;
(三)投标单位不如实填与投标申请书,弄虚作假、虚报企业资质等级的,取消在该工程的投标资格;并在6个月内不得参加工程投标;
(四)泄露标底,串通投标、故意抬高或压低标价影响招标投标工作正常进行的,宣布招标无效,另行组织招标,对责任单位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元以下的罚款;对以非法手段获取标底的,取消在该工程的投标资格,并在3个月内不得参加投标;
(五)定标后逾期拒签承发包合同的,是中标单位的责任,没收投标保证金;是招标(建设)单位的责任,处以与投标保证金相等数额的罚款,工程另行招标。
罚没收入一律上缴同级财政部门,并使用省财政厅印制的统一罚没票据。”
8、甘肃省农业用地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1989年7月22日甘政发[1989]104号文发布)
第二十二条修改为:“对阻挠、破坏开发农业土地资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单位和个人,由当地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要责令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9、甘肃省外商投资企业用地管理办法
(1994年11月2日省政府第10号令发布)
删除第四章处罚。
第五章修改为:“第四章附则”。
10、甘肃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
(1994年6月6日省政府第7号令发布)
第四十九条修改为:“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土地使用权时,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按违法所得10--50%处以罚款。”
第五十条修改为:“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土地使用权时,未办理出让手续并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责令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没收违法所得,并可按违法所得10--50%处以罚款。”
删除第五十一条。
11、甘肃省城市维护建设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1985年6月26日甘政发[1985]118号文发布)
第八条修改为:“本细则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地税局负责解释”。
12、甘肃省房产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1987年2月9日甘政发[1987]13号文发布)
第九条修改为:“本细则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地税局负责解释。”
13、甘肃省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1987年2月9日甘政发[1987]13号文发布)
第十条修改为:“本细则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地税局负责解释。”
14、甘肃省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1987年9月16日甘政发[1987]139号文发布)
第十二条修改为:“纳税人同财政机关或地税机关在纳税或者违章处理问题上发生争议时,必须首先按照决定缴纳税款和滞纳金,然后在六十日内向上级财政机关或地税机关申请复议;上级机关应当在接到复议申请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决定;申请人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答复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15、甘肃省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实施办法
(1989年3月28日甘政发[1989]46号文发布)
第五条修改为:“根据《条例》和国家税务局对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的规定,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的具体征收范围,由各市、县人民政府划定。市、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将本地区土地划分为若干等级,在第三条确定的税额幅度内,制定相应的适用税额标准报批后执行。审批工作由省人民政府委托省地税局负责。”
第九条修改为:“土地使用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和《甘肃省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办法》的规定办理。”
第十条修改为:“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地税局负责解释。”
16、甘肃省关于农业特产收入征收农业税的实施办法
(1994年7月18日省政府第9号令发布)
第十六条修改为:“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地税局负责解释。”
17、甘肃省资源税若干问题的规定
(1994年7月18日省政府第8号令发布)
第五条修改为:“本规定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省地税局负责解释。”
18、甘肃省罚款没收财物管理规定
(省委、省政府批准1993年12月12日省委办发[1993]86号文发布)
第二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违反前款规定,经查证落实后,要给予有关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以党纪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修改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各级检查监督机关没收非法所得,并对有关单位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
19、甘肃省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实施细则
(1995年9月1日省政府第16号令发布)
第十一条修改为:“对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行政或财政出资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单位,由县级以上土地管理部门没收其非法收入,并根据情节处以非法收入10--50%的罚款。”
20、甘肃省酒类专卖管理办法
(1986年11月27日甘政发[1986]208号文发布)
第十九条修改为:“凡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酒类专卖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或按其商品价值处以一至五倍的罚款,但最多不超过3万元。
(一)无《酒类生产许可证》,和私自酿造、配制、改制酒类者;
(二)无《酒类经营许可证》和运销证明,私自运销酒类者;
(三)以次充好,以假充真,坑害群众,牟取暴利者;
(四)掺假兑水,短斤少两,出售超标酒者。”
21、甘肃省实施盐业管理条例办法。
(1993年3月3日甘政发[1993]32号文发布)
第三十五条修改为:“不执行国家计划和有关规定,未经省盐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运销、购进原盐、加工盐、液体盐的,除没收盐外,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违法购销数量一吨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额一倍的罚款;
(二)违法购销数量一吨以上、五吨以下的,处以违法所得额二倍的罚款;
(三)违法购销数量五吨以上的,处以违法所得额三至五倍的罚款。
情节严重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可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构成犯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2、甘肃省木材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1988年4月16日甘政发[1988]54号文发布)
第十二条修改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林政管理部门,要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政策和本办法。对违反本办法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林业、税务等部门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违反本办法第四条规定在场外进行黑市交易的;材主有经营加工许可证和木材运输证的,除按规定征收税款外,加倍收取市场管理费;材主无经营加工许可证和木材运输证的,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已售出的,补交税款并处以3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盗伐森林和林木,违反《刑法》、《森林法》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二)对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私自进入林区收购木材的单位和个人,所收购的木材按当地收购价由林业部门收购;已运出销售的,处以销售总额10%至20%的罚款,但最多不超过3万元。
(三)对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出售、购买无证木材者,处以交易总额10%至20%的罚款,但最多不超过3万元。
(四)对违反本办法的规定逃避税款的,按国家税收法规处理。
(五)依法查扣和处理的木材、木制品及罚款,必须按规定填写查扣证(或扣留单)、处理通知书和罚款、没收单据,所有罚没的财物一律按规定上缴当地财政。”
23、甘肃省农机事故处理暂行规定
(1990年3月27日甘政发[1990]37号文发布)
第二十条修改为:“事故责任者除承担经济损失外,并按责任给予下列处罚:
(一)小事故:负全部责任的,罚款三十至五十元;负主要责任的,罚款十至三十元;负同等责任的,罚款五至十元;负次要责任的,给予批评教育。
(二)一般事故:负全部责任的罚款八十至一百元,吊扣驾驶证二至六个月;负主要责任的罚款五十至八十元,吊扣驾驶证一至三个月;负同等责任的罚款三十至五十元,吊销驾驶证一个月;负次要责任的罚款十至三十元,并处以警告;负一定责任的罚款五至十元,并处以警告。
(三)大事故:负全部责任的罚款一百至一百五十元,并吊销驾驶证,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负主要责任的罚款八十至一百元,吊扣驾驶证六至十二个月,直至行政拘留;负同等责任的罚款五十至八十元,吊扣驾驶证三至六个月;负次要责任的罚款三十至五十元,吊销驾驶证一至三个月;负一定责任的罚款十至三十元,并处以警告。
(四)重大、特大事故,负全部责任、主要责任和同等责任的罚款一百五十至二百元,吊销驾驶证,直至追究刑事责任;负次要责任的罚款一百至一百五十元,吊扣驾驶证六至十二个月,直至行政拘留;负一定责任的罚款八十至一百元,吊扣驾驶证三至六个月。”
24、甘肃省农机驾驶、操作人员违章处罚暂行规定
(1991年4月16日甘政发[1991]66号文发布)
第七条第二项修改为:“罚款一百元以下,加重或合并罚款,不超过二百元。”
25、甘肃省社会福利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1991年10月15日甘政发[1991]189号文发布)
第四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社会福利企业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市、区)以上民政部门应当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纠正;情节严重的可收缴《甘肃省社会福利企业证书》。”
26、甘肃省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1989年6月7日甘政发[1989]83号文发布)
第五十六条修改为:“对违反交通管理规定的人,处警告或五十元以下罚款,可由公安人员当场处罚。”
27、甘肃省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1990年6月28日省政府批准1990年11月10日省公安厅甘公发[1990]26号文发布)
第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旅馆违反本细则第六条之规定,擅自开业或者不办理有关变更登记手续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令其停业补办手续,并视情节处以五百元以下罚款;擅自加设床铺、堆积物品的,应令其限期整改,逾期不整改的,由公安机关处以警告、二百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修改为:“旅馆负责人或工作人员在旅馆内参与违法活动的,视情节予以警告、罚款或者治安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8、甘肃省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
(1996年11月13日甘政发[1986]195号文发布)
第十八条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当地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机构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处理:
(一)不接受兽医卫生监督检查,无理取闹、阻碍执行公务者,依照情节轻重,给以警告,或处以一百元以内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发现伪造、买卖证件与验讫印章的一律没收,每件罚款二十元;涂改、借用检疫让、注射证者,按无证处理,全部产品要重检;
(三)未经验疫或检验不合格的肉品,以及出售病死畜禽肉品的,责令追回已销售的肉品,全部做无害处理,单位罚款五百元至八百元,个人罚款三十至六十元;造成食物中毒、致死人命、扩散疫病、后果严重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发现《细则》第三条规定的一类传染病,不报、迟报或转报单位积压疫情,导致疫情蔓延流行者,应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和经济责任。
(五)不遵守封锁令,在疫区收购、调运畜禽及其产品者,监督货主就地无害处理,对单位处以七百元至一千元的罚款,对个人处以一百元以内的罚款;
(六)不经检疫,从外地引进、倒卖传染病畜,责令畜主追回卖病畜,扑杀并作无害处理,并处以二百元以内罚款;
(七)乱抛病死畜禽污染环境者,责令畜主负责清理病尸,作无害处理,消毒场地,不接受监督者,可罚款十至五十元;
(八)兽医卫生监督员、检疫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贪污受贿者,给予行政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修改为:“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者提请诉讼,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修改为:“罚款上缴地方财政、罚款收据应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没票据。”
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各级畜禽防疫检疫监督机构进行防疫、检疫等工作,应按规定收取费用。”
29、甘肃省村级卫生所暂行管理办法
(1989年6月3日甘政发[1989]80号文发布)
第二十九条修改为:“对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依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甘肃省实施〈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办法》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30、甘肃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办法
(1991年3月5日甘政发[1991]67号文发布)
第十九条修改为:“对流动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的,要限期采取补救措施。经说服动员拒不采取补救措施的,从怀孕之月起,每月加收三百至五百元的保证金,直至中止妊娠后方可退还。”
第二十三条第一项修改为:“是招聘、雇用人员的,由用工单位终止聘用合同;是暂住人口的,由公安部门注销其暂住证。”
第二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以上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予以警告、处以200至1000元的罚款,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1、甘肃省农村有线广播设施保护管理暂行规定
(1988年1月26日甘政发[1988]13号文发布)
第十三条修改为:“农村有线广播的日常维护费,由省广播电视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并报省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修改为:“对认真贯彻执行本规定,在保护广播设施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广播电视部门应给予表彰奖励。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县(市、区)广播电视部门应视其情节给予警告、罚款等行政处罚。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其赔偿。
罚款数额可参照《甘肃省实施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细则》执行。
罚款一律上缴当地财政。”
第十五条修改为:“被处罚的单位或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十五日内,向上一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处罚部门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32、甘肃省实施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细则
(1990年7月25日甘政发[1990]129号文发布)
第十七条修改为:“违反本细则第九条、第十三条、第十五条规定的,除给予批评教育和赔偿经济损失外,并处以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八条修改为:“违反本细则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除给予警告和赔偿经济损失外,并处以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细则第五条、第六条规定的,除给予警告和赔偿经济损失外,并处以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33、甘肃省关于拟订法规、规章程序的规定
(省政府批准1986年4月3日甘政办发[1986]51号文发布)
第二条第(二)项第(2)目修改为:“国务院发布的法规中明文规定由省政府负责制订的实施办法和细则。”

⑺ 甘肃省招标投标质疑和投诉的处理有没有法律依据

首先,祝愿你早日维权成功!

招标投标质疑和投诉的处理方法
在项目招标过程中,如何妥善处理招标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投标人质疑和投诉事件,保障招标项目的顺利进行,是招标方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下面就谈谈国内以及国际招标中质疑和投诉的发生原因、事前预防、有效控制及如何处理等几方面的体会。
第一项 质疑或投诉的发生
治病不如防病。首先应极力避免投标人质疑或投诉的行为发生。然而在以往的项目招标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由于对招投标法律法规及对招标文件条款的理解出现偏差,投标人往往会基于有利于自身投标条件的前提出发,在开标前针对招标文件中的条款,或是在开标后对招标评标的组织过程、评标结果向招标人提出质疑或向有关部门投诉。
投标人的投诉和质疑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我国招投标制度的日趋成熟,投标人越来越注重维护自身的权益;同时也提醒我们在招标过程中需加强与投标人的沟通,加强与相关主管部门的沟通,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的相关规定来编制文件及组织招标评标。
第二项 质疑或投诉的预防
招标方在设计招标方案及编制招标文件时,就要预防招标后期出现的投标人质疑或投诉。在公开招标设计招标人资格准入条件时,要充分考虑潜在投标人的情况,避免在发布公告后需要重新拟定准入条件的情况发生。如果确实需要重新拟定投标人准入条件则重新发布招标公告。
在设计招标文件条款时,不能设置带有明显倾向性或排他性条款。在编制招标文件时,条款的设定在满足招标人需求的前提下,须体现公平、合理及技巧。在设备招标中,对那些导致废标的重要技术条款须特别注意。要让设计方充分意识到这些条款对后期招标的重要影响,避免在发出招标文件后再修改这些重要条款,以免引起投标人的猜疑。如果确实需要修改重要的技术条款,则必须与设计方作充分沟通,修改内容报招标主管部门备案,确保程序上合理合法。
评标办法的拟定,尽量做到客观、明确、简单可操作。打分条款不要让评委有过大的自主把握空间。在评标时,要确保各评委对客观条款的打分保持一致。对主观性强的条款,要注意评委打分不要出现太大的偏离;如果出现,要提醒评委有充足的理由,并收集相关的证据,避免在出现主管部门核查时处于被动。
第三项 质疑或投诉的控制
在发布招标公告后,投标人会对招标文件的条款提出质疑。通常在这些质疑中,一部分是由于招标文件的表述前后矛盾或不清楚而引起的,一部分则是投标人从争取有利于自身投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
在备标阶段,对这两类投标人提出的对招标文件条款的质疑都要保持足够的重视。根据经验,后期多数对评标结果或是招标组织问题的质疑甚至投诉,其起因可能就在前期招标方对这些一般性质疑的处理。
在处理这些质疑时,要满足后期参加开标评标的投标人家数满足法定要求。在设备招标中,对招标文件条款的修改很可能会引起后期的投标报价变化;但只要不附加明显对部分投标人有利的条件(如增加部分投标人独有的配置),就不致因此引起投诉。
在处理投标人对重要条款的质疑时,更需谨慎,因为一般投标人提出这些问题多是和设计方有过沟通或对设计参数相当了解。面对此类的质疑时,招标方首先要全面审查招标文件,看招标文件是否的确存在会影响后期的开标评标的不完善之处;同时,对所有已购买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进行摸底。如果能确定满足标书关键性的技术、商务条款的投标人能达到开标需要的法定家数,则无须对招标文件作修改。如果确实需要修改招标文件,则首先需要和招标主管部门沟通,要切实保证修改的程序符合相关规定,修改的内容得到主管部门的同意。同时,要确保修改后的内容能满足法定投标人家数的要求。
在设备国际招标中,按《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的规定,如果投标人认为已公开发售的招标文件含有歧视性条款或不合理的要求,应当在开标日五日以前以书面形式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异议,同时提交相应的证明资料。同时要求对投标人所提问题,招标机构应当在开标前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通知相应的投标人。
由于国际标的招标文件在发出前已通过国际网抽取的专家的审核,并通过了地方机电办的备案,因此,投标人在这个阶段提出的异议如果不能提供确切、清晰的证明材料,一般不会对后期开评标构成太大的影响。如果出现投标人提出异议的情况,只要能获得招标文件的评审专家的确认意见,则地方机电办很可能以此作为评判的依据。
第四项 质疑或投诉的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六十五条的规定:“投标人和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本法有关规定的,有权向招标人提出异议或者依法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在《工程建设项目货物招标投标办法》(七部委27号令)及《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商务部令2004年第13号)中,对投标人对评标结果和招标评标的组织过程的质疑和投诉的权利和方式都有明确的规定。
若需进入有形交易市场,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国内标)及通过国际招标网接受商务部的监管(国际标),相应地在招标项目的操作过程中,根据项目进入的交易平台的不同及监管的部门不同,对质疑或投诉的处理的程序会有所不同。
第一条 国内标的质疑及投诉处理
在评标结果公示期间,投标人有可能对评审过程或评标结果提出质疑。这些现象多出现在高价中标或是明显低于其他投标的低价中标的情况。投标人质疑的重点会在招标组织及评标的公正、公平性、中标人的合法性及履约能力。其意图是凭借其对行业及厂家的熟悉,出具各种证明材料来影响招标人及主管部门的判断。
应对这些质疑时,首先应该审查整个招标过程,特别是评标记录和评标报告,处理时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招标程序合法性。由于进交易中心的项目,每一步骤都是在招标主管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的,所以,在这过程中要加强与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
同时,也应该判断质疑人提出的问题的理据和力度。如果质疑人只是就招标的组织泛泛而谈,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明性材料,则无须与质疑人进行太多接触,直接从招标程序合法的角度进行书面回复就行。如果质疑人提出的问题揭示了招标过程中或是招标文件中的某些缺陷,则需要慎重对待。在处理时要先审查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从维护程序合法性的角度说,应该与招标主管部门保持一致意见。同时,应与技术设计方沟通,获得设计方专家对针对性问题的进一步确认。
在形成书面回复前也可以和提出质疑的投标人就质疑的问题进行沟通,尽量在书面回复前打消其疑虑和误解。在此阶段,若能有效避免投标人将质疑升级为投诉,则可省却招标人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如果投标人不认同回复意见,并将质疑上升为投诉,则招标方就应该尽力配合主管部门进行处理。按照程序,主管部门首先应该是审查招标组织过程和评标过程,如通过约谈评标专家等各种方式了解评审情况。在这阶段,招标方要备齐整个招标过程资料,特别是招标文件的澄清修改文件及评标专家记录、评标报告。针对投标人投诉的疑点,如果是技术问题则和设计方进行沟通,让设计方出具意见。如果涉及评标过程,则审查评标记录,看是否存在个别评委打分超出评分范围或是明显偏离其他评委的现象。如果确实存在,则要根据当时评标情况给予合理的解释,并评估这些偏差对评标结果的影响程度。如果对偏差的产生不能给出合理的说法,且会对评标结果产生重大影响的,主管部门将会组织重新评标或要求重新组织招标。
第二条 国际标的质疑及投诉处理
商务部对国际标的结果公示及公示期间的质疑与投诉的处理有较为详细的规定。根据《机电产品国际招标投标实施办法》的规定,在评标结束后,招标机构应当在招标网进行评标结果公示,公示期为七日。招标机构应按商务、技术和价格评议三个方面对每一位投标人的不中标理由在《评标结果公示表》中分别填写。填写的内容必须明确说明招标文件的要求和投标人的响应内容。《评标结果公示表》中的内容包括”推荐中标人及制造商名称”、“评标价格”和“不中标理由”等,应当与评标报告一致。并且,评标结果公示为一次性公示,凡未公示的不中标理由不再作为废标或不中标的依据。
法规规定投标人可以在招标程序的合法性、评标结果的合法性、评标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合法性、不中标理由的充分性等四个方面要求招标方或招标机构作出解释。
在接到此类质疑时,招标方首先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判断该质疑的有效性:
1、由非投标人提出的质疑;
2、质疑函件无合法投标人签字或签章的质疑;
3、未提供相应证明材料的质疑;
4、质疑函件为虚假情况的质疑;
5、未在规定时间内将质疑函件送达主管部门的质疑;
6、未在公示期内在招标网上提出的质疑。
如果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判断该质疑为无效质疑,则无须对投标人作书面回复,待公示期一过,则可以按程序完成中标结果备案并发出中标通知书。
如果投标人的质疑为有效质疑,则首先应判定其质疑的内容。一般而言,投标人的质疑会集中在对评标结果的合法性和其不中标理由的充分性两个方面,较少涉及评标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合法性。而对招标程序的合法性,由于招标文件发出前已通过商务部专家的审查,投标人一般较少提及,且较难提供确切的证明材料。故开标后的质疑,多半集中在对其不中标的理由充分性这方面。
在处理这类质疑时,要和主管部门进行充分的沟通。如果能判定质疑的内容没有实际的依据,只是针对程序或是结果的合法性泛泛而谈,则无须与之过分纠缠;如果投标人的质疑可能反映了招标文件或评标过程的欠缺,并有可能对后续工作产生影响,则需要仔细地检查整个招标过程,和招标文件的评审专家及评标专家进行沟通,尽力收集有客观的证据。
主管部门对这些质疑的处理会根据把握的实际情况作出维持原评标结果、变更中标人和招标无效三种结论。在主管部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招标文件的评审专家和评标专家的意见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对投诉的处理要依据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投标人的质疑性质有所侧重。对招标方而言,保证招标合理合规、文件条款设置客观公正、与专家及主管部门沟通有效是最重要的。对投诉重在预防、控制,处理投诉必然会对招标方造成时间和成本上的损失。招标投标是极严肃的活动,需要相关各方精诚合作,相互理解和支持。说到底,质疑和投诉的产生和处理,也是为更加公平和规范。以此为目标,无论招标方或投标方,信守公平、公正、诚实、信用的原则,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当能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⑻ 当前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目前,各有关部门能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基本上都实行了招标,招标程序在逐步规范,但是依然有一些问题存在:

一是化整为零规避招标。根据《甘肃省招标投标条例》的有关规定,合同价款在50万元以上的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招标,个别单位为了逃避招投标程序,经常把50万元以上的工程进行分拆或肢解,使其投资额不超过招投标上限,从而达到指定施工单位的目的。

二是假借资质参与竞争。《招投标法》明确规定,不得假借资质或以他人名义参与招投标报名。但在实际招投标报名过程中,个别投标人常以分公司、项目经理等名义,假借资质、以他人名义报名参与招投标。

三是陪标现象常有发生。个别工程项目在招标前夕,某个施工单位就已经获得了承包资格,为满足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的有关要求,便邀请其他单位陪同投标,自己编制其他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对于其中的内容进行控制,使得自己既能够中标,又能够合法化。

四是控制信息限制投标。《招投标法》规定对招投标信息的发布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个别单位常以工期紧张、提高工作效率为借口,没有在招投标管理部门指定的报刊、网络和其他新闻媒介上发布招标公告,或者缩短公告发布时间,客观上造成了潜在投标对象获知信息的不平等。

五是暗中勾结泄露标底。招投标过程中,标底的制定是确定中标单位的关键因素,因此标底的保密工作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编制标底的中介机构常年与投标企业打交道,利益上有交集,加之监管不到位,致使标底泄露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投标对象的公平竞争。

六是转包工程获取利润。个别投标企业中标后,将工程直接转包或违法分包给其他施工单位,从中收取管理费,而对工程质量、安全不从事管理、不负责任,常年专注于投标中标,从不具体施工。这种转包的现象,使得一些资质不够,没有施工经验的企业进入施工现场,为工程质量安全埋下隐患。

七是招标代理仍不规范。由于我国招标代理业务起步晚,招标代理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一些相关的配套制度还不健全,致使一些代理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律,步入误区,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助业主有倾向性的选择中标单位。

工程建设招标投标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以权谋私。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领导干部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的考验,以权谋私,违规参与招投标活动。

二是外界干预因素过多。在招投标的过程当中,存在着过多的外界因素干预,使得招投标活动不能够严格按照规则进行,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法规的力量,例如存在一些可以人为调控的因素,如果竞争对手对自己产生威胁,通过一些非常态化的手段在资格审查或其他阶段就会排斥其他潜在投标人入围,从而造成了招投标的不公平、不公正。

三是招标投标制度还不完善。现行的招标投标领域的相关规定,对招标投标活动整个过程进行了原则性规定,但对一些细节缺乏强制性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尤其对资格预审和评标等关键环节规定过粗,存在一些可以人为调控的因素。

四是后续监管不到位。当前招投标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一种重招投标过程管理、轻中标后监督的现象。随着招投标的发展,没有紧随一些产生的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一些本可以通过后续检查发现的问题,如借资质、非法转包、擅自变更合同等等未能得到及时的揭露和纠正。

五是招投标市场不够健全规范。招投标市场的信息服务、场所服务、集中办公服务等基本功能还不健全,相关的制度也不够完善,这些都制约了招投标市场对遏制腐败行为作用的发挥。

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

(一)加强从业人员教育,筑牢拒腐防变底线

在工程建设中,如何抵御利益诱惑,遏制腐败,最根本的就是要解决人的思想问题,也是铲除腐败的根源。

一是加强市场主体教育。采用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评标专家、监督管理人员等招投标活动主题的教育。能深刻剖析腐败演变过程,找准易发腐败的环节,真正做到触及思想和灵魂的作用,以增强廉洁自律,拒腐防变的能力。

二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加强对招投标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业自律教育,引导从业人员自愿签署行业自律公约,自觉抵制失信、违规、违法行为。积极推行就业资格制度,从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取得就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招标投标工作,对已取得就业资格的要进行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

(二)完善相关制度,增强可操作性

针对目前招投标监管法规制度仍不健全的现状,应进一步加快招投标相关制度的制定、修订,增强招投标制度的可操作性,从法规制度上堵塞漏洞。建立对业主行为的监督制度,对必须招标而未招标、将工程肢解发包等行为要严肃查处,视情节轻重,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或不准开展新项目。建立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

通过加强企业年检和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注册等管理手段,对达不到规定要求以及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和专业技术人员,坚决依法予以降级或清出建筑市场。完善准入制度,对有假借资质、违规挂靠、违规转包以及在招投标活动中有其它不良行为的企业和人员列入黑名单,使这些企业或人员在市场准入时受到限制,以加大违法违规的成本,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准入管理。

(三)加强监管力度,实施有效监督

充分发挥招标投标管理机构的宏观职能,切实加强对招投标程序和过程的监督。针对招投标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监管,堵塞漏洞,依法查处招标活动中的包括不正当竞争的违法行为,防止招标人设立背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及时查处各种违法行为,保证招投标工作的依法进行。强化招标投标备案制度,落实招标投标书面报告制度、招标结果公示制度、邀请招标批准制度等制度。立足于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加强执法监察,强化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从严从重打击招投标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对招投标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依纪依法追究当事人的纪律法律责任,以有力的执法监察保证招投标活动的规范运作。

(四)注重后续监管,加强标后管理

一是建立和完善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资质和资格、工程造价、质量和安全监督等管理机构之间相互联动机制,加强对合同履行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严厉查处中标后随意更换项目经理、转包、违法分包、任意进行合同变更、不合理的增加合同价款等违法行为,促进合同的全面履行。加强对工程后续工作和工程竣工结算的监管,防止因低价中标可能产生的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及安全水平的现象。二是建立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制度,通过经济手段建立市场约束机制。借鉴先进经验,实行工程担保和保险等风险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业主工程款支付担保,承包商履约担保和低价中标风险担保,农民工工资支付担保的风险管理制度。

热点内容
未成年把人打伤了付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21 15:45:46 浏览:614
浙江兴茂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1 14:50:32 浏览:543
新行政诉讼法法条 发布:2025-01-21 14:10:08 浏览:162
刑事诉讼法驳回回避申请 发布:2025-01-21 13:49:11 浏览:929
先学刑事诉讼法还是刑法 发布:2025-01-21 13:42:47 浏览:168
学历证明书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21 13:42:40 浏览:88
北京司法鉴定机构名册 发布:2025-01-21 13:12:56 浏览:7
年薪百万律师 发布:2025-01-21 13:12:55 浏览:818
太原市法院网 发布:2025-01-21 13:05:50 浏览:752
杨祖国律师 发布:2025-01-21 12:31:00 浏览: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