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章制度层级
① 规章制度属于企业文化的那个层次谢谢
属于中层,组织文化的结构分为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规章制度属于制度层,是位于精神层和物质层之间的中间层
② 如何设置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层级架构
一、设置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体系的层级架构的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快速通信的需求,现代企业的运营越来越依赖于企业IT基础架构的建设水平,特别是一些分支机构分布全国或者跨国范围的大型企业。与此同时,如何保证这些企业的IT基础架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一项迫切的需求,特别是在美国的萨班斯法案生效后,给企业在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实现体系所需的网络安全知识
1、网络安全基础
随着工nternet的发展,信息安全也迎来了第二次变革,分布式系统、终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以及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传送数据的网络和通信设施的广泛应用,使得在信息传输时,需要有网络安全措施来保护数据传输。这就是“网络安全”的产生。
网络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a)所有与网络相关,特别是互联网相关的安全问题,包括各种系统的安全漏洞、协议的弱点和各式各样的攻击行为;
b)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或手段,包括密码技术、防火墙、虚拟专用网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等应用技术,也包括相关的协议规范和管理策略。
2)网络与信息安全的目标
人们对信息的使用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的,在计算机和网络上信息的处理是数据的形式进行,在这种情况下,信息就是数据,因而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与信息安全可以分为数据安全和系统安全。即信息安全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
从消息的层次来看,包括信息的:
a)完整性(Integrity):即保证消息的来源、去向、内容真实无误;
b)保密性(Coflfidefltiality):即保证消息不会被非法泄露扩散;
e)不可否认性(Non一repudiation)一也称为不可抵赖性:即保证消息的发送和接受者无法否认自己所做过的操作行为。
4)网络安全技术体系
一般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设计网络安全的体系结构:
a)网络安全技术服务的不同对象
b)网络安全技术提供安全功能的特点
网络安全的服务对象有系统(包括一般主机和服务器)、局域网和网络的通信。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分别有不同特性的网络安全技术。例如对于保护系统安全的技术有:数据备份、数据恢复和反病毒等技术;对于局域网安全的技术有:
防火墙、网络监控等技术;对于通信安全的技术则有:PKI、VPN等技术提供服务。
从网络安全技术自身特点来分析,网络安全技术可以分为:基础的网络支撑技术、主流的网络安全技术、专业的网络安全技术和具体的网络安全应用系统等。
密码技术和访问控制技术属于基础的网络安全支撑技术,提供所有其它网络安全技术所需要的基本安全服务;防火墙、VPN和PKI技术则属于目前流行的主流网络安全技术,己有较多的成熟产品面向用户。网络标准和法规则可以看成属于管理层面的网络安全技术。
从网络层次来看,包括:
a)可用性:即保证网络和信息系统随时可用,运行过程中不出现故障,若遇意外打击能够尽量减少并尽早恢复正常;
b)可控性(Controllability):是对网络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的特性。
3)网络的安全威胁
网络的安全威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a)网络协议的弱点
TCP/IP协议是如今最流行的网络协议,它的设计本身并没有较多地考虑安全方面的需求,因而TCP/IP协议存在一些弱点,这些弱点带来许多直接的安全威胁。
b)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
操作系统是网络协议和服务得以实现的最终载体之一,它不仅负责网络硬件设备的接口封装,同时还提供网络通信所需要的各种协议和服务的程序实现。一般情况,操作系统规模都很大,其中的网络协议实现尤其复杂,这点己经决定了操作系统必然存在各种实现过程所带来的缺陷和漏洞。网络操作系统的漏洞成为网络所面临的重要的安全威胁之一。
c)应用系统设计的漏洞
与操作系统情况类似,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中也会带来很多由于人的局限性所导致的缺陷或漏洞。软件和硬件设计都存在这种问题,而其中软件的问题为我们所直接面对。
由于硬件设计方面的缺陷,特别是芯片的技术缺陷,使得硬件的后门与漏洞是我们网络所面临的最为深刻的威胁之一。
d)恶意攻击
恶意攻击是人们最易理解,而又最难防范的网络安全威胁。恶意的黑客攻击、网络病毒等都属于这类。
e)来自合法用户的攻击
来自合法用户的攻击是最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安全威胁之一,事实上,80%的网络安全事件与内部人员的参与相关。网络管理的漏洞往往是导致这种威胁的直接原因。
2、PKI技术原理
pKI(PublieKeyInfrastrueture),即公开密钥体系。它是利用公钥理论和技术建立的提供信息安全服务的基础设施,是国际公认的现代网络安全认证机制。它利用现代密码学中的公钥密码技术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提供数据加密以及数字签名服务的统一的技术框架。
公钥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加密体制,在此体系中,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各不相同,发送信息的人利用接收者的公钥发送加密信息,接收者再利用自己专有的私钥进行解密。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信息的机密性,又能保证信息具有不可抵赖性。
PKI是一种遵循标准并利用公钥技术,为开放性网络应用的开展提供一套安全基础平台的技术与规范,它能够透明地提供基于公开密钥的加密和数字签名等安全服务。利用PKI可以方便地建立和维护一个可信的网络计算环境,从而使得人们在这个无法直接相互面对的环境中能够确认彼此的身份和所交换的信息。为实现以上目的,典型实用的PK工系统应由以下部分组成:PKI客户端、注册机构(RA)、认证机构(以)和证书库。
1)PKI客户端
PK工客户端的主要功能是使各种网络应用能够以透明、安全、一致、可信的方式与PKI交互,从而使用户能够方便地使用加密、数字签名等安全服务。
2)注册机构(RA)
RA则是用户与认证中心的接口,其主要功能是核实证书申请者的身份,它所获证书的申请者身份的准确性是以颁发证书的基础。
3)认证机构(以)
作为PKI核心的认证中心是证书颁发机构,由以签发的证书是网上用户的电子身份标识。
4)证书库
证书库用来存放经以签发的证书和证书注销列表(CRL),为用户和网络应用提供证书及验证证书状态。
3、kerberos技术原理
KerberoS身份认证协议提供了一种客户和服务器之间,或者是服务器彼此之间,在打开网络连接之前进行相互身份认证的机制。该协议假设客户和服务器之间最初的事务处理是发生在一个开放的网络当中,在这个网络中,绝大多数的计算机不是完全可靠的,而且包在线路上的传输可以被监听,并且可以被任意修改。换句话说,这种假设的环境和今天的Internet非常相似,一个攻击者可以轻松地假装成一个客户或者服务器,可以轻易地窃听或者篡改合法的客户同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1)基本概念
KerberoS协议完全依赖于一个涉及共享秘密的身份认证技术。基本的概念是:如果一个秘密只有两个人知道,那么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通过证实另一个人也知道该秘密,从而确认他的身份。
我们可以假设这么一个例子,爱丽丝经常发消息给鲍勃,而且鲍勃需要先确认消息的确来自爱丽丝,然后才能对消息的内容进行处理。他们决定通过选择一个口令来解决他们的这个问题,而且他们约定不把这个秘密告诉别的任何人。如果爱丽丝的消息能够以某种方式证明发送者确实知道这个口令,那么鲍勃就能够确认发送消息的一定是爱丽丝。
爱丽丝和鲍勃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剩下一个,那就是爱丽丝如何才`能显示她知道这个口令呢?她可以简单地将这个口令包含在她消息中的某处,也许在最后的签名部分一八ice,Our$ecret。这种方法简单而且高效,而且如果爱丽丝和鲍勃能够确认没有别的人也在读他们的信的话,这种方法是完全有效的。然而不幸的是,这种条件无法达到。他们的消息是在一个卡萝尔这样的人也在使用的网络上传输,卡萝尔有一个网络分析器,而且她有这样一个爱好,她喜欢扫描网络通信量,并且希望能有一天认出一个口令。因此,爱丽丝光靠说出口令已经不可能证明他知道这个秘密了。为了保证口令的保密性,她必须在不暴露口令的情况下显示她知道口令。
KerberoS协议使用秘密密钥加密来解决这个问题。通信的双方不是共享口令,而是共享一个加密密钥,而且双方使用有关这个密钥的知识来确认对方的身份。要让这个技术起作用,这个共享的密钥必须是对称的—单独一个密钥必须既可以加密也可以解密。一方通过加密一段信息来显示对该密钥的了解,而另一方通过解密这段信息来显示对该密钥的了解。
2)密钥分配
KerberoS协议的名称就暗示了它解决密钥分配问题的方法。KerberoS(或者CerberuS)是古典希腊神话当中的一个动物,它是一种凶猛的,有三个头的狗,守卫在冥府的入口。像守卫的Kerberos一样,KerberoS协议有三个头:一个客户,一个服务器,一个可信赖的第三方作在他们之间进行调解。协议当中的这个可信任的中介被称作密钥分配中心(KDC)。
KDC是运行在一个真正安全的服务器上的一个服务。它维护着一个存储所有处于它领域范围内的安全委托人的账户信息的数据库。除了关于每个安全委托人的其他信息以外,KDC还存储了一个只有安全委托人和KDC知道的加密密钥。这个密钥是用来在安全委托人和KDC之间交换信息的,被称作长期密钥。在该协议的绝大部分实现当中,这个密钥从一个用户的登录口令派生出来的。
3)会话票证(sessionTieket)
如图2一1所示,作为对客户请求同服务器通话的回答,K民将会话密钥的两个拷贝都发送给客户。会话密钥的客户拷贝是用KDC同客户共享的密钥加密的。会话密钥的服务器拷贝同关于客户的信息一起包含在一个叫做会话票证的数据结构当中。然后整个结构用KDC同服务器共享的密钥进行加密。在客户联系服务器之前,保管好这个安全地保存会话密钥服务器拷贝的票证就成为客户的责任。
2、技术选型和论证
目前在世界上有很多家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基于LDAP协议的统一身份认证管理产品。有微软公司的AetiveDireetory,Novell公司的NDS,IBM公司的TivoliDireetoryServer,SUN公司的iPlanetDireetoryServer,Apple公司的opendirectory。其中在国内使用较多的产品为微软公司的ActiveDireetory,Novell公司的NDS,IBM公司的TivoliDireetoryServer。
各家公司设计的身份认证管理产品都符合LDAP的统一标准,主要的差异在于对于信息的存储机制、信息的更新机制、部署结构等具体的实施措施上。其中从大类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ActiveDirectory为代表的多主复制结构,另一类为以NDS为代表的单主复制结构。由于IBM公司的DireCtoryServer更多的被用在应用Directory场合,很少使用于企业IT管理内,所以主要的产品对t匕将在ACtiveDireetory与NDS之间进行。
3、设备选型
在确定技术路线和产品后,从节省费用考虑,确定选择IBM的主流底端PC服务器作为系统承载平台。最终选择IBMX336型服务器,主要配置为ZCPU/ZGRAM/73*ZHI)。
4、总结
设计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层级结构面临着诸多考验,必须结合实际管理模式出发才能够完成。本回答中的架构依照中国网通集团作为参考,具体到公司内需要区别对待。
③ 解释: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管理制度、流程、规范、要求、规定、操作手册、程序文件的层级关系、使用范围
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管理层制度与操作层制度两大类,管理层制度一般层级较高,调整专范围较宽,规属定得较为笼统全面,一般用“管理办法、管理制度、政策、规范”等名称命名;操作层制度一般是为落实细化管理层制度而制定的,层级较低,调整范围较窄,规定得也比较具体明确,一般用“实施细则、流程、要求、操作手册、程序”等名称命名。
④ 企业管理中岗位责任制、流程、制度的关系及它们在管理体系中层级是怎样的
一、每个企业的业务都有不同的需要,根据业务上的需要,需要设立不同的部版门并划定职责,权所以部门成立之初就应该清晰的明白职责所在,所以部门职责是放在第一位的;
二、不同部门成立后,根据各自职责的联系和责任人的情况进行调整,划定组织架构,便于管理和工作的上传下达;
三、之后,各部门依据自身工作的需要设立岗位,确定岗位职责,此处适用于一个部门有多个职能的情况,可依据职能不同设立岗位,如一个部门是单一职能,则需先建立作业流程再依据流程中的环节设立不同岗位。
四、各岗位需有自己的作业流程指导书,不同岗位之间的作业流程融合在一起,就是整个业务线的作业流程。
以上是本人的理解,比较浅薄,具体还需根据各公司不同情况进行变通才能适用。
⑤ 规章制度的层次
规章制度有以下四个层次:
⒈条例
条例是具有法律性质的文件,是对有关法律、法令作辅助性、阐释性的说明和规定;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某些重大事项的管理和处置作出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
是对某机关、组织的机构设置、组织办法、人员配备、任务职权、工作原则、工作秩序和法律责任作出规定或对某类专门人员的任务、职责、义务权利、奖惩作出系统的规定。它的制发者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
⒉规定
规定是为实施贯彻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根据其规定和授权,对有关工作或事项作出局部的具体的规定。是法律、政策、方针的具体化形式,是处理问题的法则。
主要用于明确提出对国家或某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些重大事故的管理或限制。规定重在强制约束性。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
⒊办法
办法是对有关法令、条例、规章提出具体可行的实施措施;是对国家或某一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关工作、有关事项的具体办理、实施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办法重在可操作性。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
⒋细则
细则是为实施“条例”、“规定”、“办法”作详细、具体或补充的规定,对贯彻方针、政策起具体说明和指导的作用。它的制发者是国务院各部委、各级人民政府及所属机关。
(5)规章制度层级扩展阅读:
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是:
1. 规范管理,能使企业经营有序,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
2. 制订规则,能使员工行为合矩,提高管理效率。
⑥ 管理制度分几个层次
一般分三个层次:上层:公司(工厂);中层:部门(车间);基层:门店(班组);
⑦ 规章制度属于( )企业文化。A、上层 B、中层 C、表层 D、深层
这个题目出得有问题:A、B的标准是基于企业文化的金字塔结构说的上下,C、D的标准是基于企业文化的同心圆结构说的表还是深。应该统一按照一个标准来征询答案,否则说不准。
兼顾纵向和表里结构,制度大致可以说是A、C,即上层、表层,理念和价值观是基层、深层,表现为行为规范就是规章制度,VI、产品、公司形象等是文化的表层及最外层。
⑧ 规章制度的层次和名称有什么关系
就像国家的宪法一样,一个公司的规章制度也应该有一个 宪法,如果是全部的管理制度 一般用企业管理手册来做第一层文件,第二层文件是各个部门的管理文件,第三层文件是具体的实施方法。
⑨ 请问制度中的“管理层级”是啥意思
管理层级主要指企业中职等层级,上下级;岗位的直接上司,与间接上司;
如班组长,车间主任,车间主管,生产经理,生产厂长,生产总监,生产副总,总经理等
⑩ 解释: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管理制度、流程、规范、要求、规定、操作手册、程序文件的层级关系、使用范围
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管理层制度与操作层制度两大类,管理层制度一般层专级较高,调整范围较宽,规属定得较为笼统全面,一般用“管理办法、管理制度、政策、规范”等名称命名;操作层制度一般是为落实细化管理层制度而制定的,层级较低,调整范围较窄,规定得也比较具体明确,一般用“实施细则、流程、要求、操作手册、程序”等名称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