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个人信息保护条例

个人信息保护条例

发布时间: 2020-12-24 15:29:51

1. 个人信息保护法将重点关注哪些方面

个人信息保护法将重点关注:

1、将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的原则

2、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3、保障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各项权利

4、强化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

5、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职责,并设置严格的法律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将进一步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形成更加完备的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1)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扩展阅读: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即将亮相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记者会12日上午召开,发言人臧铁伟透露,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于10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臧铁伟称,为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期待,落实党中央部署要求,按照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安排,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会同中央网信办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了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深入总结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标准的实施经验,并充分借鉴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的个人信息保护相关准则、指导原则和法规,建立健全适应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需要的法律制度。

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将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保障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各项权利,强化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职责,并设置严格的法律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将进一步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形成更加完备的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2.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隐私权有什么区别

其实这个非常的容易区分,个人信息保护法和隐私权确实有着一定的区别。个人信息,它主要是记录一个人的个人信息,比如说年龄、身份特征、就读院校、性别、民族、有无宗教倾向等等而隐私权就完全不一样了。

个人信息的保护一般来说会有强制性而隐私的保护,一般来说不设置强制性。一个个人隐私可以通过自己保护,如果实在不行才会求助于法律。比如说你身上的有一道伤疤,如果你不跟别人讲,如果你不把衣服脱开,别人不不知道你有这个隐私。所以隐私权一般来说不容易被侵犯,除非有人特意去偷窥你的身体,那么才会导致侵犯你的隐私,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选择报警处理,将隐私的伤害降到最低的。

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

在今年的全国人来大会议上,全源国人大代表孙丕恕认为,从我国现有的管理格局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还停留在各行业内部的规范上,哪个领域问题多就先管、多管。从现实看,当前最需要的是加紧推动《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法》的研究和制定。
早在2003年,国务院信息办就委托中国社科院法学所个人数据保护法研究课题组承担《个人数据保护法》比较研究课题及草拟一份专家建议稿。经过近两年的工作,最终形成了近8万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及立法研究报告》。

4.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即将亮相,具体是怎样规定的

10月13日至17日将在北京举行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具体规定的还需要会议审核后等有关部门的公布亮相。在这次审议中将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和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从而保障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各项权利。强化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职责,并设置严格的法律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可以进一步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可以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形成更加完备的制度、给我们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5.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即将亮相,具体是何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12日举行的记者会上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于10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将进一步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形成更加完备的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6. 中国有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法律吗

答:中国事实应该有个信息保护方便的法律。

7.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作用是什么

近日,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即将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将进一步明确个人信息处理活动应遵循的原则,完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保障个人在个人信息处理活动中的各项权利,强化个人信息处理者的义务,明确个人信息保护的监管职责,并设置严格的法律责任。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将进一步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形成更加完备的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7)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扩展阅读

个人信息的种类

1、基本信息

为了完成大部分网络行为,消费者会根据服务商要求提交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Email地址及家庭住址等在内的个人基本信息,有时甚至会包括婚姻、信仰、职业、工作单位、收入等相对隐私的个人基本信息。

2、设备信息

主要是指消费者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包括移动和固定终端)的基本信息,如位置信息、Wifi列表信息、Mac地址、CPU信息、内存信息、SD卡信息、操作系统版本等。

3、账户信息

主要包括网银账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账号和重要邮箱账号等。

4、 隐私信息

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短信记录、IM应用软件聊天记录、个人视频、照片等。

5、 社会关系信息

这主要包括好友关系、家庭成员信息、工作单位信息等。

6、网络行为信息

主要是指上网行为记录,消费者在网络上的各种活动行为,如上网时间、上网地点、输入记录、聊天交友、网站访问行为、网络游戏行为等个人信息。

8.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即将亮相了

是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在12日举行的记者会上介绍,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于10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臧铁伟指出,虽然近年来中国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但在现实生活中,随意收集、违法获取、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利用个人信息侵扰人民群众生活安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在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他强调,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将进一步增强法律规范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形成更加完备的制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律保障。

(8)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扩展阅读

个人信息泄露在网络安全问题中占比最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43.6%的网民过去半年上网过程中遇到过网络安全问题,其中遭遇个人信息泄露问题占比最高。

如今年7月初,铁岭市公安局发现辽宁网民王某组织多人在辽宁鞍山成立工作室,非法注册、购买微信号并使用公民证件信息将微信号实名,然后出售给违法犯罪团伙。在这起特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案中,涉案人员众多,分布在全国12省份,涉案金额高达5000万元。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同武也告诉记者:“例如我们代理的一个民事案件,当事人在小贷公司校园贷时使用的身份证信息被泄露,他人即冒用当事人个人信息注册微博,散布谣言侵犯某明星名誉权,而有的当事人直到被执行个人财产时方才知情,这就是公民信息被泄露而造成侵权的典型案例。”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