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8-08 01:30:53

Ⅰ 2021年1月起实施的新规

一、民法典时代到来

2021年1月1日起,我国依法保护民事权利即将进入全新的“民法典时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包括7编,即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以及附则,对社会关注的“性骚扰”“个人信息保护”“弱势群体住房保障”“高空抛物如何追责”等问题逐一予以回应。

民法典实施后,我国现行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将同时废止。

二、法律保障“数字化档案”安全

新修订的档案法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两大亮点值得关注。

一是强调推动档案开放与利用。首次从法律上明确了单位和个人利用档案的权利,将档案封闭期由“三十年”缩至“二十五年”。

二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增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监督检查”两章,保障电子档案、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成果等档案数字资源的安全保存和有效利用。

三、守护国旗国徽尊严

新修订的国旗法、国徽法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两部法律中明确规定,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国旗、国徽,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授予专利权的外观设计和商业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等不适宜的情形。公民和组织在网络中使用国旗图案,应当遵守相关网络管理规定,不得损害国旗尊严。

公民在庄重的场合可以佩戴国徽徽章,表达爱国情感。

四、宣传化妆品功效要有真凭实据

2020年6月29日《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发布,即将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

该条例规定,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化妆品注册人、备案人应当在国务院规定网站公布功效宣称所依据的文献资料、研究数据或者产品功效评价资料的摘要,并接受社会监督。严禁化妆品标签标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等。

(1)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1、883项商品调低进口关税

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将对883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其中,为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对第二批抗癌药原料、特殊患儿所需食品等实行零关税,降低人工心脏瓣膜、助听器等医疗器材以及乳清蛋白粉、乳铁蛋白等婴儿奶粉原料的进口关税。

2、个税扣缴新变化

自2021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新方法施行,将优化两类纳税人的预扣预缴方法。

一是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各月均在同一单位扣缴申报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

二是按照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劳务报酬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居民个人,目前包括取得佣金收入的保险营销员和证券经纪人、因实习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

自2021年1月1日起,对于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在其累计收入达到6万元之前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七、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长期以来,我国都是全球最大的垃圾进口国,固体废物进口使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一定的再生资源,但对生物安全的威胁、对环境的危害更加不容忽视。

对此,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自2021年1月1日起,我国将禁止以任何方式进口固体废物。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青年网-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这些新规 与你息息相关

Ⅱ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等十九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一、对《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1.删去第二十八条。
2.将第三十一条改为第三十条,第二款中的“纳入财政专户”修改为“缴入国库”。二、对《浙江省防震减灾条例》作出修改
1.第十六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审定依照国务院《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执行。”
2.删去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
十条。三、对《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作出修改
1.将第七条第三款中的“发展和改革、建设、交通运输、机关事务管理、财政、统计、质量技术监督、环境保护、农业、海洋与渔业、科技等部门”修改为“其他有关部门”。
2.将第九条中的“建设、交通运输、机关事务管理、农村能源管理等有关部门”修改为“其他有关部门”。
3.将第十四条修改为:“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政府投资项目应当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通过节能审查;企业投资项目应当在开工建设前通过节能审查。但是,国家规定不单独进行节能审查的项目除外。”
4.将第十五条修改为:“依法应当进行节能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向节能审查主管部门提交节能报告。节能审查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节能报告十五个工作日内,提出节能审查意见。
“节能报告可以由建设单位委托有关机构编制;建设单位具备条件的,也可以自行编制。节能报告的编制单位对节能报告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节能审查主管部门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建设单位委托特定机构提供服务,不得向建设单位收取节能审查费用。
“节能报告的具体内容和格式,由省节能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规定。”
5.删去第十八条、第十九条。
6.将第二十条改为第十八条,修改为:“民用建筑以外的需要进行节能审查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节能验收。未经节能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节能审查主管部门应当对项目的节能验收情况和节能审查意见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7.增加一条,作为第十九条:“民用建筑的节能审查和验收按照《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8.删去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
9.将第五十一条改为第四十八条,修改为:“建设单位、有关机构不负责任或者弄虚作假,致使节能报告严重失实的,由县级以上节能、建设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并将其违法信息依法记入信用档案;有关机构及其负有责任的工作人员三年内所编制或者参与编制的节能报告不能作为节能审查的依据。”
10.将第五十三条改为第五十条,第二项修改为:“对未依法进行节能审查或者未通过节能审查的政府投资项目予以批准建设的”。四、对《浙江省绿色建筑条例》作出修改
1.将第十二条第二款修改为:“节能评估报告书、报告表(以下统称节能评估文件)可以由建设单位委托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机构编制;建设单位具备条件的,也可以自行编制。节能登记表由建设单位自行填写。”
2.将第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依照本条例规定需要编制节能评估文件的民用建筑项目,原编制节能评估文件的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机构还应当对民用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和用能系统效率等指标是否落实节能报告要求进行测评;节能评估文件由建设单位自行编制的,建设单位可以自行测评。测评报告应当真实、完整。
“未经建筑能效测评或者测评结果不合格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竣工验收报告应当包括建筑能效测评的内容和结果。”
3.将第二十四条中的“经济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修改为“节能主管部门”。
4.将第四十六条中的“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机构”修改为“民用建筑节能评估机构或者建设单位”。五、对《浙江省航道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1.删去第十条。
2.将第二十七条改为第二十六条,增加两款,作为第四款、第五款:“临航道修建引水、排水设施的,取排水口不得延伸至主航道内。
“内河引水、排水不得导致主航道横向流速大于每秒零点三米或者回流流速大于每秒零点四米。”
3.将第二十八条改为第二十七条,修改为:“依法应当进行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的涉航建设项目,未进行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或者经审核部门审核认为建设项目不符合航道法规定的,建设单位不得建设;属于政府投资项目的,负责建设项目审批的部门不予批准。
“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除修建下列建筑物外,建设项目的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可以简化:
“(一)拦航道建筑物;
“(二)在通行海轮的航道内跨(穿)航道建筑物;
“(三)在内河航道内穿航道建筑物和设有墩台的跨航道建筑物;
“(四)取排水口确需延伸至主航道内或者在内河引水、排水导致主航道横向流速大于每秒零点三米、回流流速大于每秒零点四米的临航道引水、排水设施;
“(五)沿海装卸危险货物的码头或者五千吨级以上的码头、船坞、船台、滑道等临航道建筑物。
“建设项目的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除依法应当由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外,建设项目涉及规划等级为一级至四级的内河航道和沿海五百吨级以上航道的,由省航道管理机构审核;涉及其他航道的,由设区的市航道管理机构审核。”
4.删去第二十九条。
5.将第四十二条改为第四十条,第一款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在航道内种植植物、设置水生物养殖设施、张网捕捞或者向航道内倾倒建筑垃圾、砂石、泥土(浆)等废弃物的,由航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清除,对单位处五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二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清除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第三人代为清除,所需费用由责任者承担;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将第二款中的“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修改为“没收违法所得,可以扣押或者没收采砂船舶,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6.将第四十三条改为第四十一条,修改为:“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未经航道管理机构同意修建临时跨航道建筑物,或者未按照批准的技术要求修建临时跨航道建筑物的,由航道管理机构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或者逾期不改正的,责令限期拆除。
“建设单位逾期拒不拆除的,由航道管理机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除。”
7.将第四十四条改为第四十二条,修改为:“建设单位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未经航道管理机构同意,修建涉航建筑物断航施工的,由航道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或者其依法委托的第三人代为改正,所需费用由责任者承担。”

Ⅲ 绍兴市水资源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保护和管理水资源,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浙江省曹娥江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水资源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第三条水资源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优先、系统治理、注重效益、统筹协调的原则,实行水量、水质和水域综合保护。第四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资源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制定和实施水资源保护相关规划。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将水资源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稳定的保护经费增长机制,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报告水资源保护以及经费执行情况,接受其监督。

开发区(工业园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职责,做好其管理区域内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管理工作。第五条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辖区内水资源的统一监督管理工作。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水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国土、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农业、林业、卫生计生、综合行政执法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本条例的规定,共同做好水资源保护相关的监督管理工作。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义务,有权对破坏和污染水资源的行为进行劝阻、制止、检举和控告。

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水资源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公众参与水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学校开展水情教育,将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水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培养学生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对在水资源保护方面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可以给予表彰。第二章总量控制和节约用水第七条本市实行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工业园区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应当开展水资源论证,落实流域、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的要求。第八条市和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

用水总量达到或者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暂停审批新增取水;用水总量达到总量控制指标百分之九十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限制审批新增取水。第九条申请取水或者新增取水的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不予批准其申请: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者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淘汰类的;

(二)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

(三)城乡公共供水管网能够满足用水需要,但通过自备取水设施取用地下水的;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予批准的其他情形。

发展和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等行政主管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投资项目指导目录时,应当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和水污染防治要求,将耗水量大(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标准)或者严重污染水环境的项目列入负面清单。第十条取得取水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登记的取水用途、取水量、取水地点、取水方式、计量方式进行取水,并落实节水、退水和污水处理措施。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取水许可证有效期限届满45日前依法提出延续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原批准的取水量、实际取水量、节水水平和退水水质状况以及取水户所在行业的平均用水水平、当地水资源供需状况等进行全面评估,在取水许可证届满前决定是否批准延续。批准延续的,应当重新核定取水许可量,并核发新的取水许可证;不批准延续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水资源论证机构进行评估。

取得取水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缴纳水资源费。水资源费按季征收,年取水量5万立方米及以下的,可以按半年征收。国家和省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Ⅳ 浙江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利用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适用本办法。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取水许可制度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费的征收、管理和监督。第四条实施取水许可应当优先取用地表水,严格控制取用地下水,实行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相结合。行政区域内批准取水的总水量,不得超过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可供本行政区域取用的水量。第五条除下列情形外,取用水资源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
(二)家庭生活和畜禽饮用等日取地表水10 立方米或者地下水5 立方米以下的;
(三)为保障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产安全必须临时应急取(排)水的;
(四)为消除对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临时应急取水的;
(五)为农业抗旱和维护生态与环境必须临时应急取水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六条取水许可由取水口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跨行政区域取水的,由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第七条取水单位或者个人申请取水的,应当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规定提交申请材料。建设项目需要取水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还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开展水资源论证,并提交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建设项目需要取用地表水50 万立方米以下,或者建设项目所在的工业园区等区域已经水资源论证的,可以填报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第八条对可能涉及第三方利益的取水许可申请,审批机关应当在收到取水许可申请之日起7 日内向社会公告,公告期限不得少于10 日。公告的地点和方式应当便于利害关系人知晓。第九条审批机关以行业用水定额作为主要依据核定取水量,并综合考虑取水可能对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行业用水定额由省级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省人民政府公布。
行业用水定额应当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节约降耗要求、用水需求变化和技术进步等情况及时修订。第十条审批机关自受理取水申请之日起15 日内决定批准或者不予批准。审批机关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书面告知不予批准的理由和依据;作出批准决定的,同时签发取水申请批准文件。第十一条取水工程或者设施建成并试运行满30 日的,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审批机关报送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试运行情况。审批机关自收到报送材料之日起10 日内,对取水工程或者设施进行现场核验。取水工程或者设施的建设符合取水申请批准文件要求的,审批机关应当在5 日内核发取水许可证。直接利用已有的取水工程或者设施取水的,审批机关应当自取水申请批准文件发放之日起5 日内,核发取水许可证。第十二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可以限制或者暂停该区域新增取水许可审批,并将相关情况向社会公告: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接近或者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的;
(二)取水总量已达到或者超过总量控制指标的;
(三)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考核不合格的;
(四)现状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制排污总量的;
(五)水功能区达标考核不合格的。第十三条取水许可证的延续、变更和注销按照《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第十四条取水单位或者个人按照实际取水量依法缴纳水资源费。水力发电用水和火力发电贯流式冷却用水可以按照发电量计征水资源费,发电量按照发电企业的上网电量确定。第十五条取水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技术标准在取水口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并保证取水计量设施正常运行。年取水许可量10 万立方米以下的,可以安装电表、计时器等计量设施。

Ⅳ 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2020修正)

第一条为了加强水文管理,发展水文事业,服务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文活动及其管理。

本条例所称水文活动,是指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水文监测与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监测资料汇交、保管与使用,水文设施与水文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活动。第三条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保证水文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保障欠发达地区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水文具体工作。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应当加强对设区的市、县(市、区)水文机构的工作指导和监督,统筹协调全省水文工作,保障水文监测活动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文管理的相关工作。第五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在征求省有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设区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在征求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第六条省水文机构应当根据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水文站网建设规划,在征求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气象、电力等部门意见后,报省发展改革、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组织实施。修改水文站网建设规划,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水文站网建设规划主要包括规划目标、站网功能、水文测站布局、监测项目、测验方式、水文监测设施和监测网络建设等内容。省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气象、电力等部门在规划建设水文测站和水文监测设施时,应当征求省水文机构意见,与水文站网建设规划相衔接。第七条洪水灾害频发河流、防洪重要城镇、大中型水库和水电站、大型水闸、重要引(退)水口应当按照水文站网建设规划要求设置水文测站。

承担防汛防台抗旱任务的小型水库和水电站应当设置水文监测设施。第八条水文测站分为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和专用水文测站。

设立专用水文测站不得与国家基本水文测站重复。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覆盖的区域,确需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应当经省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因交通、环境保护等需要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撤销专用水文测站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第九条水文站网建设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和为防汛防台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提供公共服务的专用水文测站、水文监测设施,其建设及运行管理经费由财政承担。

专门为水利、水电等基础工程设施提供服务的水文测站、水文监测设施的建设及运行管理经费,分别列入工程建设概算和运行管理经费。第十条县级以上水文机构应当加强水文监测活动的行业管理,加强水文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水文监测工作质量。

县级以上水文机构可以委托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承担雨量、水位等水文监测项目。受委托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委托事项和要求从事项目监测。

从事水文监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水文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证监测数据客观真实,不得擅自中止和减少监测项目,不得漏报、迟报、瞒报、谎报水文监测信息,不得伪造水文监测资料。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水文机构及有关部门建立防汛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要河段区域性洪水和中小流域突发性山洪的监测和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水文测站、承担防汛防台抗旱任务的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及时、准确地向水文机构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提供水文监测信息及调度运行信息。

Ⅵ 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2016修正)

第一条为了加强水文管理,发展水文事业,服务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文活动及其管理。
本条例所称水文活动,是指水文站网规划与建设,水文监测与预报,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监测资料汇交、保管与使用,水文设施与水文监测环境的保护等活动。第三条水文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文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水文基础设施和专业队伍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和保障欠发达地区水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行。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作。
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直属的水文机构应当加强对设区的市、县(市、区)水文机构的工作指导和监督,统筹协调全省水文工作,保障水文监测活动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准确性。
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第五条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编制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在征求省有关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设区的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的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在征求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第六条省水文机构应当根据省水文事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水文站网建设规划,在征求省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等部门意见后,报省发展和改革、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实施。修改水文站网建设规划,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水文站网建设规划主要包括规划目标、站网功能、水文测站布局、监测项目、测验方式、水文监测设施和监测网络建设等内容。
省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等部门在规划建设水文测站和水文监测设施时,应当征求省水文机构意见,与水文站网建设规划相衔接。第七条洪水灾害频发河流、防洪重要城镇、大中型水库和水电站、大型水闸、重要引(退)水口应当按照水文站网建设规划要求设置水文测站。
承担防汛防台抗旱任务的小型水库和水电站应当设置水文监测设施。第八条水文测站分为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和专用水文测站。
设立专用水文测站不得与国家基本水文测站重复。在国家基本水文测站覆盖的区域,确需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应当经省水文机构批准。
因交通、环境保护等需要设立专用水文测站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有关主管部门在批准前,应当征求省水文机构的意见。撤销专用水文测站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第九条水文站网建设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国家基本水文测站和为防汛防台抗旱、水资源管理、水生态保护提供公共服务的专用水文测站、水文监测设施,其建设及运行管理经费由财政承担。
专门为水利、水电等基础工程设施提供服务的水文测站、水文监测设施的建设及运行管理经费,分别列入工程建设概算和运行管理经费。第十条县级以上水文机构应当加强水文监测活动的行业管理,加强水文监测工作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水文监测工作质量。
县级以上水文机构可以委托有关单位或者个人承担雨量、水位等水文监测项目。受委托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委托事项和要求从事项目监测。
从事水文监测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国家和省水文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保证监测数据客观真实,不得擅自中止和减少监测项目,不得漏报、迟报、瞒报、谎报水文监测信息,不得伪造水文监测资料。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水文机构及有关部门建立防汛监测预警体系,加强重要河段区域性洪水和中小流域突发性山洪的监测和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水文测站、承担防汛防台抗旱任务的水工程管理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及时、准确地向水文机构和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提供水文监测信息及调度运行信息。

Ⅶ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等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一、对《浙江省水文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水文工作,其直属的水文机构按照规定职责承担水文具体工作。”

(二)将第四条第三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文管理的相关工作。”

(三)将第六条、第十七条中的“国土资源、环境保护、交通运输、海洋与渔业、气象、电力等部门”修改为“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运输、气象、电力等部门”。

(四)将第八条中的“省水文机构”修改为“省水行政主管部门”。

(五)将第十一条第二款、第十六条、第二十七条中的“防汛防台抗旱指挥机构”修改为“水行政主管部门”。

(六)将第十二条中的“水文机构应当组织对水功能区、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等水体的水量、水质进行监测”修改为“水文机构应当对水位、流量、水质等水文水资源要素进行监测”。

(七)删去第十三条第二款中的“或者发生突发性水体污染事件”;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修改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八)删去第二十条第二项;将第一项、第三项修改为第二款、第三款。二、对《浙江省水利工程安全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二条第二款修改为:“本条例所称的水利工程,是指开发、利用、控制、调配、保护水资源和防洪、防风暴潮的各类工程。”

(二)将第四条第二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利工程监督管理的相关工作。”

(三)将第十二条第三款中的“安全生产监管部门”修改为“应急管理部门”。

(四)将第二十五条中的“相应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负责监督管理的水行政主管部门”。

(五)第二十七条第二款增加一项,作为第八项:“大型泵站的管理范围为泵站上、下游河道各二百米至五百米,泵站左右侧边墩翼墙外各五十米至二百米的地带;中型泵站的管理范围为泵站上、下游河道各一百米至二百五十米,泵站左右侧边墩翼墙外各二十五米至一百米的地带;保护范围为管理范围以外二十米内的地带。”

(六)在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三十四条第一项中的“大型水闸”后增加“大型泵站”。

(七)将第四十一条中的“由县级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监理单位限期改正”修改为“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监理单位限期改正”。

(八)将第四十九条中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修改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九)将第五十三条修改为:“海塘的管理和保护,《浙江省海塘建设管理条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三、对《浙江省钱塘江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六条第三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钱塘江河道管理的相关工作。”

(二)删去第十一条第二款。

(三)将第十五条第一款中的“缴纳占用水域补偿费”修改为“采取功能补救措施或者建设等效替代水域工程”。

(四)将第十六条第二款中的“国土资源”修改为“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修改为“生态环境”。

(五)将第二十一条中的“省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修改为“省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四、对《浙江省水土保持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五条第二款修改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的相关工作。”

(二)将第十四条第二款中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修改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三)将第十八条第二款中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修改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农业、林业、水行政等有关部门”修改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林业、水行政等有关部门”。

(四)将第二十四条第一款中的“新建产业集聚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园区,园区管理机构应当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统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修改为“各类开发区、园区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其管理机构应当依据详细规划统一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五)将第二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各类开发区、园区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区域,其管理机构应当对生产建设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进行监测。”

(六)将第二十九条第二款中的“国土资源、农业等有关部门”修改为“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有关部门”。

Ⅷ 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什么时候起施行的

2009年11月27日浙江抄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6号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热点内容
浙江导司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20 21:35:58 浏览:697
法律责任的特点是 发布:2025-01-20 21:13:14 浏览:172
多措并举开展法律援助 发布:2025-01-20 20:13:22 浏览:955
法院冻结汽车 发布:2025-01-20 19:39:02 浏览:447
郑州名律师 发布:2025-01-20 18:42:13 浏览:519
中级经济法只看郭守杰 发布:2025-01-20 18:40:48 浏览:501
新疆司法拍卖网 发布:2025-01-20 18:27:06 浏览:509
噪音扰民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20 18:10:15 浏览:906
刑事案件法院旁听 发布:2025-01-20 17:42:50 浏览:486
职业卫生法律知识橱窗资料 发布:2025-01-20 17:37:23 浏览: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