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条例
A. 请问一下 什么什么条例,是法规,那什么什么条例实施细则也是法规吗
立法法规定
法律一般有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
行政法律,比如条例,属于国务院规定
条例实施细则属于国务院各部委制定,属于部门规章,也是法规
B. 什么是一法一条例
一法一条例是《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卫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是为保证食品卫生,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危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增强人民体质,而制定的法律。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修订通过,自1995年10月30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于1995年10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什么是条例扩展阅读:
一法一条例的相关法律:
食品的卫生
第六条
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
第七条
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必须符合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营养、卫生标准。
第八条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必须符合下列卫生要求:
(一)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
(三)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四)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和条件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九)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
对食品摊贩和城乡集市贸易食品经营者在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本法作出具体规定。
C. 什么是引渡条例
引渡抄条例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袭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比如赖昌星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D. 一准则一条例一规则指的是什么
一准则一条例抄一规则指的是:《关袭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
E. 党的两个《条例》是什么
两个条例是《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罚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它的颁布实施,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始终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颁布实施《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的通知要求,全党一定要认真学习、广泛宣传、严格遵守。
(5)什么是条例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修订历史: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对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严肃党的纪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形势发展,该条例已不能完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为此,党中央决定予以修订。2015年10月正式印发。
新修订《条例》坚持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相结合,围绕党纪戒尺要求,明确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六类违纪行为。
F. 法律中实施条例是什么意思具有法律效力吗
实施条例是对法复律的一个具体制规定!具有法律效力。
G. 什么是《联邦条例》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后,1776年5月10日,大陆会议通过决议,建议各殖民地成立新的州政府,到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时,许多殖民地已经有了自己的政府。宣布独立后1年之内,除马萨诸塞、康涅狄克和罗得岛之外,其余各州都草拟了新的州宪法。
但这13个州如何联合起来并成立统一的中央政府的问题却难以解决。不过,随着革命的发展,大陆会议做出了许多重大决策,它越来越带有中央政府的性质。它控制大陆军,宣布独立,对外缔约、借债、发行纸币等等。为了解决中央政府的组成、权限以及各州与中央政府的关系等问题,在独立宣言公布前后,大陆会议已开始着手草拟宪法。但这一工作争论很大,拖的时间很久,直到萨拉托加大捷之后的1777年11月15日,大陆会议才通过了由约翰·迪金森起草的《联邦条例》,又经过了3年多的时间才得到各州的批准,1781年3月1日,最后一个州马里兰州议会批准,《联邦条例》开始生效。
《联邦条例》规定,美国是一个由各个独立州组成的邦联国家;不设总统;联邦国会掌握立法、行政、司法大权;各州派2~7名代表出席联邦国会;各州同时保持自己的主权、自由和独立;凡有关宣战、缔约、募军、宪法、财政。任命总司令等重大事宜,须经2/3以上州同意才能有效。联邦政府无权向各州直接征税,只能向各州募集。《联邦条例》是美国的第一部宪法。
H. 什么是引渡条例
引渡条约(Extradition)是指国家根据条约或基于其他理由把在其境内而被别国指控或判定犯罪的人,应该国的请求,移交该国审判或处罚的行为。
引渡条约(Extradition)是国家之间刑事司法协助的一种形式。比如赖昌星目前身在加拿大境内,但被我国指控有犯罪行为,我国向加拿大请求将其移交于我国进行审判。加拿大应请求移交的行为就是引渡。
引渡的法律基础是一个主权国家对犯罪的管辖权,包括属地,属人和其他管辖权等。也就是说,请求引渡的国家,基于国际法上承认的依据,对该名身处他国境内罪犯享有管辖权。可以引渡的罪行在19世纪以前主要是政治犯,异教徒和逃兵。
但由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罪刑法定和民主原则得确立使引渡的对象发生了根本改变。各国变为只引渡普通刑事犯。"政治犯不引渡"原则已经成为国际公认的习惯法则。
引渡条约是国家间引渡罪犯的依据。因为国际法上没有赋予国家以引渡的义务,在没有引渡条约的情况下,是否将罪犯引渡回申请国完全是被申请国自己的事情,对于赖昌星案件来说,如果中国和加拿大没有引渡条约,那么加拿大想引渡就引渡,不想引渡就不引渡,我国没有丝毫办法。
但是如果有了引渡条约就不一样了,引渡条约一般会约定两个或多个国家之间关于互相引渡罪犯的相关条件和其他事项.如果在条约中承诺对某个国家的罪犯进行引渡,那么引渡就成为了国际义务,必须履行,没有正当理由不能随便拒绝引渡。
(8)什么是条例扩展阅读
截至2018年2月,我国已与71个国家缔结司法协助条约、资产返还和分享协定、引渡条约和打击“三股势力”协定共138项(116项生效)。具体如下:
1、民刑事司法协助条约19项(全部生效)
2、刑事司法协助条约41项(35项生效)
3、资产返还和分享协定1项(尚未生效)
4、民商事司法协助条约20项(18项生效)
5、引渡条约50项(37项生效)
6、打击“三股势力”协定7项(全部生效)
I. 请问法律条例里的“违反本条例规定”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的后面来一般会有具体的描述自,如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旅行社有以下行为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理解为,违反本条例规定中(有关于以下行为)的某些条例时.........---如果是"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一律相应法律责任",那就是你说的概括地讲违反了这个条例的任何规定的意思了.------------------你说的这句话,我也有同感,有点同义反复的意思.应该让立法工作者好好研究一下.
J. 法律 法规 规章 规定 条例 都是什么 晕
1、法律是国家的产物,是统治阶级(泛指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上占支配地位的阶级)为了实现统治并管理国家的目的,经过一定立法程序所颁布的基本法律和普通法律。
2、法规是法令、条例、规则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指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行政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公布的地方性法规。
3、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设区市的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4、规定是强调预先(即在行为发生之前)和法律效力,用于法律条文中的决定,即权威性地确定为一种指导、指示或行动规则。
5、条例是国家权力机关或行政机关依照政策和法令而制定并发布的,针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内的某些具体事项而作出的,比较全面系统、具有长期执行效力的法规性公文。
(10)什么是条例扩展阅读
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条例基于法的规范作用
1、指引作用
这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2、评价作用
这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3、教育作用
这是指通过法的实施,法律规范对人们今后的行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诱导影响。
4、预测作用
这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5、强制作用
这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法的强制作用是法的其他作用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