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规制定程序
㈠ 法律: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是否包括备案
是的。
备案是制定行政法规的必经程序。
法律是全国大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人大不接受备案,备案最高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以法律不需要备案,而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三十日内要国务院办公厅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1)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扩展阅读:
1、具体制度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一是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规定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向社会公开征集行政法规制定项目建议,国务院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可以向社会公开征集规章制定项目建议,并应当对立项申请和公开征集的项目建议进行评估论证。
二是确立公开征求意见制度。规定起草时应当将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草案及其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审查时可以将送审稿或者修改稿及其说明等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的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
三是规定委托第三方起草制度。起草专业性较强的行政法规、规章,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
四是确立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制度。起草或者审查行政法规、规章,涉及社会公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突出矛盾,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对社会公众有重要影响等重大利益调整事项的,应当进行论证咨询。
五是建立立法后评估制度。起草部门、法制机构可以组织对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其中的有关规定进行立法后评估,并把评估结果作为修改、废止有关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重要参考。
六是重申立法法的有关规定,防止违反上位法。规定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部门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不得增加本部门的权力或者减少本部门的法定职责。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
2、程序完善
为更好地适应全面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行政法规、规章解释和废止的重要作用,在总结近年来解释和废止行政法规、规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明确了行政法规解释的具体情形。
另一方面规定行政法规、规章的废止程序,适用条例的有关规定;行政法规、规章废止后,应当及时公布。
3、具体要求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一是明确要求制定行政法规、规章,应当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
二是规定制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行政法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党中央;制定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重要行政法规,应当将行政法规草案或者行政法规草案涉及的重大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党中央。
制定政治方面法律的配套规章,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党中央或者同级党委(党组);制定重大经济社会方面的规章,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同级党委(党组)。
三是规定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应当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㈡ 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行政法规的名称有
没有《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规定》只有《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和《行政法规内制定程序条例》。容
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第三条行政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和办法。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条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的规定,称“规定”;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四条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称“条例”,也可以称“规定”、“办法”等。国务院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授权决定制定的行政法规,称“暂行条例”或者“暂行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不得称“条例”。
㈢ 什么叫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 是国家有关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法规的总
称。有广狭两义:①广义的行政法规内容包括调整国
家行政机关活动的一切方面,它既包括国家权力机关根
据宪法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律、法令,也包
括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宪法、法律、法令,在其职权范围内
制定的关于国家行政管理的各种法规。②狭义的行政法
规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在自己的职
权范围内,按照法定程序发布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我国
1982年宪法将行政法规的含义限于国务院制定发布的具
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因此,在我国法制中,行政法
规是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而制定的法
规的总称。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国务院领导和管理的经
济工作和城乡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
育、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监察、对外事务、国防建设、民
族事务、华侨事务、行政区划、劳动人事以及各级行政机
关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行政工作。行政法规的名称有
条例、规定、办法等。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发布,有国务院制
定并发布和国务院批准、由国务院主管部门发布两种方
式。行政法规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根据宪法、法律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的有关授权决定制定的,又是制定国家行政机关规章
的依据。其效力仅次于宪法和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
章。它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体现了人
民的意志和利益,是我国各项行政工作的准则和规范。
行政法规具有以下特征:(一)所规范的内容是国家
单方面意志的表示,而不以相对一方是否同意为先决条
件。(二)具有强制性。在全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全国一
切地区和一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都应当执行,全
国所有公民都应当遵守;由国家行政强制力保证其实施,
违反了它,就要受到行政处分或处罚;司法机关审理案
件,也要以行政法规为重要依据。(三)种类繁多,内容复
杂,数量大,范围广,并且不断变化。但其内容必须是针对
某一类抽象的事件,而不是某个具体的事件和具体问题;
在形式上必须有比较正规的法规条文形式和结构;在时
效上有相对的稳定性;制定必须经过法定程序。
㈣ 为什么解释行政法规的程序不适用行政法规制定的程序
解释程序是制定程序的其中一环节,解释程序被制定程序包括,制定程序除了解释程序还有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
㈤ 行政法规由谁制定
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制定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事等各类法规的总称。由于法律关于行政权力的规定常常比较原则、抽象,因而还需要由行政机关进一步具体化。行政法规就是对法律内容具体化的一种主要形式。
法律依据:《宪法》
第八十九条 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行政措施,制定行政法规,发布决定和命令;
(二)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议案;
(三)规定各部和各委员会的任务和职责,统一领导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工作,并且领导不属于各部和各委员会的全国性的行政工作;
(四)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规定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家行政机关的职权的具体划分;
(五)编制和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国家预算;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
(七)领导和管理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和计划生育工作;
(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
(九)管理对外事务,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十)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十一)领导和管理民族事务,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利;
(十二)保护华侨的正当的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
(十三)改变或者撤销各部、各委员会发布的不适当的命令、指示和规章;
(十四)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十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批准自治州、县、自治县、市的建置和区域划分;
(十六)依照法律规定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范围内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十七)审定行政机构的编制,依照法律规定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人员;
(十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㈥ 我国行政法规的立法程序是怎样的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
第二条行政法规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解释,适用回本条例。
《立法法答》
第二十四条 第一款委员长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第四十条法律草案修改稿经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由法律委员会根据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四十一条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
㈦ 国务院制订行政法规立法经过哪四个程序
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需要经历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与公布四个程序。
具体:
(一)立项
立项是决定进行行政法规制定工作的程序,它解决国务院是否应当就特定行政管理事务制定行政法规的问题,是行政法规制定程序的第一个环节。行政事务复杂多变,哪些事情需要制定行政法规,在什么时间制定行政法规,需要对其必要性、可行性和及时性作出判断,这就是立项要解决的问题。
立项由国务院依职权决定,在程序上表现为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和调整。国务院法制机构负责拟订国务院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报国务院审批。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在执行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二)起草
起草是提出行政法规初期方案和草稿的程序,它是审查和决定程序的基础。
起草工作机构。起草工作由国务院组织,可以通过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确定为国务院的一个或者几个部门承担具体起草工作,也可以确定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起草或者组织起草。
(三)审查
负责审查的机构是国务院法制机构。国务院法制机构的审查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是否符合宪法、法律的规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2)是否符合起草要求;(3)是否与有关行政法规协调、衔接;(4)是否正确处理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对送审稿主要问题的意见;(5)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四)决定与公布
行政法规在公布后的10日内由国务院办公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㈧ 我国行政法规的立法程序是怎样的
行政立法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 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认可、修改、废止具有法律效力的 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行政立法程序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立法权过程中所应遵 循的方式、步骤、时限等的总称,而行政立法过程就是该 程序的展开。
我国行政立法程序基本上 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行政立法准备阶段。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行政立法 预测。第二,立法规划。第三,立法决策。在前两项工作基础上,由相关立法主体 决定立法项目。
(二)草案的拟定与预告。行政主体在决定进行某项行政立法后,必须拟定行政立法 的草案。行政立法草案拟定有两个途径:其一是行政立法主体 所属职能部门组织拟定。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拟定人熟悉行政立 法所调整的行政管理事务,可以提高行政立法的可行性。其二是 通过课题招标组织行政体制外的专家拟定行政立法草案。我国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19 定:“重要的行政法规送审稿,经报国务院同意,向社会公布,征求意见。”
(三)听取意见的阶段 听证。听证原本是司法审判的方式,后经过适当改造后引入立 法、行政领域。
(四)审查审议阶段。行政立法草案在听取公民意见的基础上修改后,就进入审 查审议阶段了,该阶段是行政立法程序的核心阶段。《立法法》第 60 条规定:“行政法规的决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 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第75 条规定“部门规章应当经 部务会议或者委员会会议决定。地方政府规章应当经政府常务 会议或者全体会议决定。”
(五)公布行政法律阶段 公布系行政立法正式程序的最后一个程序。行政立法的公 布涉及到公布主体、公布时间、公布方式等问题。 首长签署公布。行政立法都须由行政首长签署公 布,《立法法》第61 条规定:“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 令公布。”第76 条规定:“部门规章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 以公布。地方政府规章由省长或者自治区主席或者市长签署命 令予以公布。”
㈨ 行政法规制定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五十七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务院有回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答行政法规的,应当向国务院报请立项。
第五十八条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
第五十九条行政法规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资料送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审查。
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审查报告应当对草案主要问题作出说明。
第六十条行政法规的决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六十一条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