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规章制度
㈠ 病假管理规定学习体会
劳动者请注意,根据最新劳动法规定,以下这3种病假是无效的!
2.病假证明来源不明
一般而言,病假证明中应当包括就诊患者姓名、就诊科室、病情诊断和病假天数,且应当由出具病假证明的医师签字或签章并加盖医院公章。
通过买卖病假条等方式骗取“病假”具有明显的欺诈性,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根据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或者规章制度对员工进行相应处理。
曾有员工主张家里被盗无法提供完整材料,但未能提供报警记录,亦未能提供补正病假证明,且家中被盗病历材料也不符合常理,法院据此无法认定员工就医事实对其患病主张不予采信。
3.
病假期间劳动者外出旅游
病假本来设置目的在于因病休息。但员工病假期间外出旅游的事件,在现实中并不罕见。
曾有员工以怀孕不适为由请病假,休假期间随家人外出旅行,后在微信朋友圈和微博晒出行照片,被所在公司发现。
所在公司在进行证据固定后,认定员工存在旷工行为,向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法院审理后认为,作为孕妇在工作期间,多次以病假理由请假,后经查实病假期间前往多地旅游,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公司以此为由解除与徐某的劳动关系,行为并无不当。
㈡ 如何建立完善的公司病假管理制度
第一:请假的程序
(一)请假的原则
1、企业可以在规定中注明员工一旦采用虚假证明的(含骗取、伪造、篡改、涂改病假证明),视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并给与旷工处理;
2、未经批准休病假或者未按照企业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的,视为旷工;
3、 因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者自杀、自残的行为导致需要停工治疗的,不视为病假,按事假处理。
(二)请假的所需的材料
企业可以要求提供正规医院出具的病假证明:诊断证明书及休假建议条、门诊病历、医药费收据、挂号证明、出院记录等证明原本;
(三) 病假的核准权限
企业可以根据权责来制定不同天数、不同职阶的不同核准审批权限人,当然所有人请假必须报HR部门备案;
(四)请假提出的时间
慢性病应提前一个工作日向权限审批人提出病假建议单等材料,急性病、突发性疾病允许当日口头请假,就诊后于三日内补交相关证明单据。
(五)疾病复查程序
企业可以规定,企业在必要时可以要求员工到企业指定的医疗机构对所患疾病进行复查。
第二:休病假医疗期间的工资
(一) 有的企业比较人性化,在设置病假工资时并未走国家的最低标准,那么可以分别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来设定给薪比例,同时基本工资可以不受影响,补贴可以按日扣除。
(二) 为了避免员工“泡病假”,病假工资的设置可以采取递减的方式,比如第一个月80%、第二个月75%,以此类推直至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
对于医疗期满的员工可以规定,因身体疾病原因导致出勤率低于80%的,视为不能从事工作的情形。
㈢ 谁有公司病假管理制度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如何建立完善的公司病假管理制
第一:请假的程序
(一)请假的原则
1、企业可以在规定中注明员工一旦采用虚假证明的(含骗取、伪造、篡改、涂改病假证明),视为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并给与旷工处理;
2、未经批准休病假或者未按照企业规定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的,视为旷工;
3、 因违反治安管理规定或者自杀、自残的行为导致需要停工治疗的,不视为病假,按事假处理。
(二)请假的所需的材料
企业可以要求提供正规医院出具的病假证明:诊断证明书及休假建议条、门诊病历、医药费收据、挂号证明、出院记录等证明原本;
(三) 病假的核准权限
企业可以根据权责来制定不同天数、不同职阶的不同核准审批权限人,当然所有人请假必须报HR部门备案;
(四)请假提出的时间
慢性病应提前一个工作日向权限审批人提出病假建议单等材料,急性病、突发性疾病允许当日口头请假,就诊后于三日内补交相关证明单据。
(五)疾病复查程序
企业可以规定,企业在必要时可以要求员工到企业指定的医疗机构对所患疾病进行复查。
第二:休病假医疗期间的工资
(一) 有的企业比较人性化,在设置病假工资时并未走国家的最低标准,那么可以分别根据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来设定给薪比例,同时基本工资可以不受影响,补贴可以按日扣除。
(二) 为了避免员工“泡病假”,病假工资的设置可以采取递减的方式,比如第一个月80%、第二个月75%,以此类推直至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
对于医疗期满的员工可以规定,因身体疾病原因导致出勤率低于80%的,视为不能从事工作的情形。
㈣ 劳动法规定一年可以请多少天病假
一、病假根据在本单位工作时间不同以及总工作年限不同而不同,最高可以达到24个月。
二、根据情况,病假最多3个月,超出3个月的病假,用人单位可以在支付每工作一年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后解除劳动合同。
三、《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四、第三条规定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
五、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1、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
3、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
4、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4)病假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工资计算方式:
1、对于病假工资,用人单位可以在合同中与职工进行约定,只要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80%就可以。根据劳动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中的规定,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和工作时间分别调整为0.9天和67.4小时,可以照此折算出员工日平均工资。
2、对于事假工资,企业完全可以不支付。
3、职工请事假(含病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照发工资的制度。企业根据职工的不同性质而实行不同的制度,企业中的工人由于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所以一般在事假期间不发工资;企业中的行政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不享受加班加点工资待遇,请事假每个季度在两个工作日以内的,照发工资,超过两个工作日以上的,其超过天数不发工资。
职工休探亲假期间的工资待遇,在规定的探亲假期间和路程期间内,照发本人的标准工资。
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死亡时,经过单位领导批准,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期。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前去料理丧事的,可以根据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职工可以享受本单位的带薪年休假。年休假一般为5至15天。
㈤ 关于企业职工病假的管理规定
根据原劳动部1994年发布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专病或属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1)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2)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病假期间待遇为基本工资的60%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
㈥ 病假不符合公司规章制度员工依然休息了公司可以开除员工吗
如果病假不符合规定,员工擅自休息,可以视作旷工处理,旷工天数达到一内定天数,按照容规章制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的做法合法。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㈦ 病假和事假管理办法
㈧ 劳动法对于病假的规定
公司可以不按照正常出勤算工资。扣当天一半工资是否合法取决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因为病假期间的工资标准为:不能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参照《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九条,职工患病或非因工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参照《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四条,劳动法第四十八条中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履行了正常劳动义务的前提下,由其所在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不包括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货币形式支付的住房和用人单位支付的伙食补贴,中班、夜班、高温、低温、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
(8)病假规章制度扩展阅读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六条,工资分配应当遵循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同工同酬。工资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国家对工资总量实行宏观调控。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七条,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自主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二)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三)劳动生产率;
(四)就业状况;
(五)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参照《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十三条,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劳动者的以下劳动收入不属于工资范围:
(1)单位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如丧葬抚恤救济费、生活困难补助费、计划生育补贴等;
(2)劳动保护方面的费用,如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作服、解毒剂、清凉饮料费用等;
(3)按规定未列入工资总额的各种劳动报酬及其他劳动收入,如根据国家规定发放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中华技能大奖,以及稿费、讲课费、翻译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