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会展法律法规

会展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2-08-26 21:45:54

㈠ 石家庄市会展业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对会展活动的管理,规范会展市场行为,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有关会展活动及其管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会展,是指举办单位(包括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在固定场所和一定期限内,通过物品、技术、服务以及形象的展览、展示,进行信息交流,促进经贸科技发展的商务活动。
本办法所称主办单位,是指负责制定会展的实施方案和计划,对会展活动进行统筹、组织和安排,并对会展活动承担主要责任的单位。
本办法所称承办单位,是指根据与主办单位的协议,负责布展、展品运输、安全保卫以及其他具体会展事项的单位。第四条市商务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会展业的主管部门。市会展管理机构负责会展业的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
(一)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制订和实施会展业发展规划;
(三)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会展活动的保障服务;
(四)负责对会展场馆的业务指导;
(五)承办市政府组织的大型会展活动;
(六)会同财政部门管理与使用会展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
(七)负责会展活动的监督检查与考评;
(八)加强与国内外会展机构的交流合作;
(九)发布会展业信息;
(十)制定会展业行业标准;
(十一)备案、统计各类会展活动;
(十二)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五条财政、工商、城管、公安、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会展活动的服务和管理。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促进会展业规范有序发展。第七条会展业的发展遵循全面统筹、依托产业、服务产业、提升产业的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第八条承办单位举办会展活动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具有与承办会展活动相适应的资金;
(四)具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
(五)建立相应的措施和制度;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九条承办单位应当在举办会展活动60日前,到市会展管理机构备案并提交下列文件:
(一)举办会展活动的书面申请;
(二)承办单位举办会展活动的有效证件;
(三)举办会展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第十条承办单位不得擅自变更会展名称、会展内容和会展时间或取消会展活动。确需变更或取消的,承办单位应当到市会展管理机构办理变更或取消手续,同时告知参展者。第十一条承办单位不得发布虚假信息,不得虚构、夸大会展的规模和性质,不得盗用其他单位名义办展,不得骗取参展者参展费用。第十二条承办单位举办会展活动期间不得从事封建迷信、有伤社会风化的活动,不得从事与会展名称、内容不符的活动。第十三条场馆单位承担会展活动应具备相应的场地、设施和条件;设立安全机构,明确责任人员,建有安全防范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第十四条场馆单位与承办单位应当在场馆租用协议中订立责任保证条款,对侵害参展者合法权益的赔偿责任进行约定。第十五条市会展管理机构可以制定有关会展活动的合同文本,不得收取费用。第十六条市会展管理机构应当根据会展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状况,适时发布会展项目指导目录,引导承办单位有序办展。第十七条市会展管理机构应当建立会展业咨询服务制度。对重点会展实行事前、事后评估,为参展者提供咨询;设立承办单位诚信档案,定期向社会发布;统计会展活动数据,提供会展活动动态信息。第十八条市会展管理机构应当设立举报投诉机构,接受投诉举报,及时查处,按规定需移送的案件应当及时移送相关部门。第十九条市会展管理机构应当指导会展行业协会制定服务规范、开展行业自律、人才培训等工作。第二十条市会展管理机构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对会展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维护会展活动秩序,保障参展者的合法权利。第二十一条市会展管理机构应当制定会展业行业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第二十二条违反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擅自变更或取消会展活动的,由市会展管理机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㈡ 西安市会展业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优化会展业市场环境,规范会展活动行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会展,是指会展举办单位通过市场化运作,在固定场所和一定期限内举办的展览、展销、会议、地方特色节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举办单位包括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主办单位是指负责制定会展方案和计划,对会展活动进行统筹、组织和安排,并承担主要责任的单位。承办单位是指按照与主办单位签订的会展协议,负责招展办会、宣传推广、安全保卫等具体活动的单位。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会展活动的经营、服务、管理适用本条例。第四条会展活动应当坚持市场运作、公平竞争、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的原则。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会展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强会展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
区县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可以根据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采取措施,扶持引导会展业发展。第六条市人民政府会展业发展办公室是本市会展业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财政、工商、公安、城管执法、科技、市政公用、质监、安监、食品药监、规划、外侨、旅游、国土资源、建设、价格、商务、交通、教育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会展业发展的相关工作。第七条市会展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引导会员规范经营,建立会展企业诚信体系,维护会展企业合法权益。第二章服务保障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研究决策会展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重大会展活动的组织实施、服务保障等工作。第九条会展业管理机构应当研究会展业发展动态、分析会展数据、进行市场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十条会展业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区县人民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相关企业采取巡回展等方式,推介宣传西安优势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第十一条会展活动期间,公安机关应当组织相应警力,维持活动现场及周边的治安、交通秩序,为会展活动提供安全保障。第十二条会展活动期间,公安机关、城管执法部门应当在会展场馆周边合理设置临时停车泊位,停车泊位数量由公安机关、城管执法部门会同会展业管理机构商定。第十三条会展活动期间,户外广告设置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市政设施和会展场所周边符合户外广告设置条件的公共场所划定一定数量的广告位,用于举办单位申请设置广告。
户外广告设置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时,应当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第十四条会展活动期间,会展业管理机构可以根据会展规模与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协商增加公交运营车辆,适当延长运营时间。第十五条举办大型会展活动,工商、知识产权、质监等部门及会展业管理机构应当派员进驻会展场馆提供服务。第十六条本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对会展活动加强宣传,传播相关信息,营造会展氛围。第十七条参与会展服务的行政管理部门、机构,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不得违背企业意愿,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行政干预手段要求企业参展;不得强行摊派或收取服务费用。第三章扶持培育第十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促进会展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对会展业发展的扶持培育力度。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下列事项的扶持补助:
(一)会展项目、企业和相关配套服务机构的发展;
(二)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三)会展宣传和招商推介。
对在本市举办的规模大、质量优、效益好、影响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品牌会展活动和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会展活动,予以重点扶持。第十九条会展业管理机构应当每年发布会展业年度报告,编制会展活动指导目录,明确会展业发展重点和引导方向。
列入会展活动指导目录的项目,举办单位可以申请扶持补助。
按照3个月之内不重复举办题材、名称等相同或相近展会的原则,对重复办展的项目,会展业管理机构协调举办单位自行调整后纳入年度会展活动指导目录。第二十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委会应当引进品牌展会,提升展会、地方特色节庆活动的影响力。
对超大规模、有突出影响的会展活动的招徕、举办方,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㈢ 会展领域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它们适用的范围

摘要 许多在业内享有名气的大型品牌展会都曾遭遇过仿冒。山寨展会盗用品牌展会程式化商业操作流程、拷贝展台设计,略加修改成为自己的展台。

㈣ 四川省加强管理服务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规定

第一条为促进我省会展业健康发展,规范会展业市场秩序,加强管理部门的协调、配合,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举办会展、以四川省名义在省外举办会展或者省际间联合举办会展以及为会展提供配套服务,适用本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会展是指以招展方式在特定地点和期限内举办的商品、技术或者服务的展示、展销等商务活动,包括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和其他形式的商务会展。第四条建立促进会展业发展协调机制,拟定促进会展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统筹、协调会展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第五条县级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会展业发展的指导监督管理工作。

工商、公安、科技、教育、知识产权、安全监管、质监、卫生、住房城乡建设、价格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服务和管理工作。第六条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专业会展公司,鼓励新建、组建会展集团公司。

依托产业、区位、资源、市场等优势培育实力雄厚、诚信度高、竞争力强的大型会展公司或者会展集团公司。第七条鼓励和扶持举办有特色、有影响、有规模、时代主题明确的会展,积极承办全国性、国际性和知名专业性会展。

引导有产业支撑、发展潜力的重要会展向品牌化、国际化发展,培育一批自有品牌会展,加大对品牌会展的宣传力度。第八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举办的重大会展,在举办期前后4个月内一般不再举办相同或类似的会展;其他会展原则上在举办期前后3个月内不得举办相同或类似的会展。第九条促进会展业开放合作,引进国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和配套服务企业,鼓励国内外知名会展组织或者机构在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支持会展企业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的合作。

积极组织省内企业参加省外、境外会展活动,促进与国内外的信息交流、投资与贸易合作。第十条省财政对规模大、社会效益好、有发展潜力且定期在我省举办的会展及重要会展、品牌会展的公共费用给予适当补助。第十一条按照供需平衡和着眼长远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导向作用,科学规划会展场馆建设,完善会展场馆配套服务设施。第十二条金融机构应当为会展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并在融资、结算等方面提供便利和服务。

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应当为涉外会展的人员和参展货物提供便捷的通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服务。第十三条建立会展业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会展业市场策划、营销、服务与管理人才。

积极引进会展业专业人才,鼓励与国内外会展组织或者机构合作培训会展业高级人才。第十四条围绕会展产业链的形成,大力发展装饰装修、信息咨询、广告宣传、展品运输、宾馆酒店、旅游票务等会展配套服务。第十五条鼓励依法成立会展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维护会员利益,发挥行业组织在制定会展业服务规范、建立会展业评估体系、发布会展资讯信息以及引导规范经营等方面的作用。

鼓励各类专业性行业组织为会员提供会展信息,组织会员参加专业性会展,促进会展业发展。第十六条会展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应当具备法人资格。

会展主办单位负责制定会展计划和实施方案,对招展办展活动进行统筹、组织和安排。依法须经审批的会展,申请办理会展审批手续的单位为主办单位;不需审批的会展,发布招展信息的单位为主办单位。

会展承办单位受会展主办单位委托负责实施会展计划和实施方案,具体办理招展、布展等会展相关事项。未经委托,承办单位不得将其他单位列为主办单位。第十七条未经同意,会展主办单位、承办单位不得将其他单位列为协办、支持、赞助单位或者其他参与单位。第十八条主办单位对会展承担责任。

承办单位未经同意将其他单位列为主办单位或者将虚假单位列为主办单位的,承办单位对会展承担责任。第十九条举办会展应当按照以下规定备案:

(一)以四川省名义在国内举办会展或者省际间联合举办会展的,主办单位应当在会展招展信息发布前15日内向省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二)举办须经审批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及其他国际会展,主办单位应当持审批机关的批准文件在会展招展信息发布前30日内向省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三)举办除本条第(一)、第(二)项规定外的其他会展,主办单位应当在会展招展信息发布前10日内向举办地市(州)、县(市、区)商务主管部门备案。

举办涉及食品安全、危险化学品等方面的会展,商务主管部门应当在备案后3日内将有关情况书面告知工商、卫生、质监、安全监管等有关部门。

㈤ 潍坊市会展业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会展业发展,规范会展活动,发展会展经济,建设特色会展名城,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会展业的促进与扶持,会展活动的服务与管理,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会展业,是指通过在特定场所和一定期限内举办会议、展览、展销、节庆等活动,为参与者提供各类会议、展示推介、经贸洽谈、文体交流、休闲娱乐等服务的综合性产业。第四条会展业发展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平竞争、行业自律的原则。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会展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市会展业发展规划和扶持、鼓励政策,推动会展业与城市建设、科技经贸、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融合,促进会展业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

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市会展业发展规划,结合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鼓励、扶持引导会展业发展。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会展业发展领导协调机制,研究解决会展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重大会展活动的组织实施、服务保障、规范管理等工作。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明确会展业主管部门。

会展业主管部门负责对会展活动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组织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关会展业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起草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宣传培育会展环境和品牌会展。

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城市管理、交通运输、商务、文化和旅游、卫生健康、外事、体育、统计、知识产权、应急管理、市场监管、海关、投资促进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会展业相关工作。第八条市会展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引导会员规范经营,建立会展业信用体系,维护会员合法权益。第二章促进与扶持第九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市财政部门会同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制定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资金使用的范围、标准、程序和监督机制等内容。

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一)举办重大会展活动;

(二)引进的国内外大型会展活动和知名会展机构;

(三)品牌会展项目培育;

(四)会展业的宣传推广、对外交流;

(五)会展业的调查研究、人才培训、行业评估等;

(六)会展项目国际权威认证;

(七)本地企业参加境外重大会展活动;

(八)其他促进会展业发展的事项。

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安排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第十条市人民政府主导举办的重大会展活动,由举办部门编制计划和预算,征求市会展业主管部门意见后,按照程序列入举办部门年度预算。

市人民政府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加大社会服务购买力度,加快建立政府办展退出机制。第十一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社会投资举办重大会展活动的扶持补助力度。

在县(市、区)、市属开发区由社会投资举办的重大会展活动,市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适当补助。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应当依托本市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力度支持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大型特色品牌展会发展。重点培育品牌农业展会、战略性新兴产业展会、传统优势产业展会以及重点服务业展会。支持鼓励本地企业创办品牌展会。鼓励品牌展会进行商标注册保护,加强会展名称、标识、商誉等无形资产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县(市、区)、市属开发区应当根据本地特色,培育打造品牌展会。第十三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快培育和引进品牌会展企业,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联营等形式组建会展企业集团,吸引境内外知名会展企业在本市设立总部或者办事机构。

加快培育中小会展企业,鼓励和支持中小会展企业加强联合,推动中小会展企业规模化、专业化和品牌化发展。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会展业,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第十四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推动建立国际会展引进和申办联动机制,引进国际知名会议、展览、展销、节庆等活动。

利用国际风筝联合会总部平台,推动有关国际组织入驻本市或者设立办事机构。

鼓励本市品牌会展、会展企业、会展场馆获得国际认证,加入国际展览业协会等国际知名会展业组织。

㈥ 会展法律法规的介绍

本书为中等职业学校会展专业推荐教材。本书融合了经济法及会展业的规章制度,从政府管理部门、主办方、参展方、观众、劳动者等五个角度,组织法律法规的教学内容。全书共分为八章,主要包括会展商事组织法、会展合同法、会展市场法律规制、会展安全管理与风险转嫁规制、会展经济纠纷解决规制法、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国内办展规定、出国办展规定等方面内容。

㈦ 杭州市会展业促进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促进会展业发展,规范会展活动,建设国际会议目的地城市,打造国际会展之都、赛事之城,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会展业的促进,会展活动的服务和管理,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会展业,是指通过在特定场所和一定期限内举办会议、展览、赛事、演艺、节庆等活动,为参与者提供各类会议、展示推介、经贸洽谈、文体交流、休闲娱乐等服务的综合性产业。第四条会展业发展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平竞争、行业自律的原则。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将会展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推动会展业与城市建设、科技文化、旅游休闲、商贸金融等方面的融合,促进会展业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智慧化、生态化发展。

区、县(市)人民政府根据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扶持引导会展业发展,推进会展产业链建设。

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会展业发展情况纳入部门和地区考核。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建立会展业发展领导协调机制,定期研究决定会展业的战略规划和发展政策,解决会展业的管理体制、扶持资金、场馆设施(会议、展览、赛事和演艺场馆)、运作机制等重大问题,协调重大会展活动的组织实施、服务保障、规范管理等工作。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整合会展业服务管理职能,明确会展业主管部门。市会展业主管部门负责全市会展业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管理服务和引导促进工作,承担以下职责:

(一)宣传和贯彻执行有关会展业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

(二)组织起草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和政策措施,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组织宣传推介国际会议目的地、国际赛事举办地、本市会展企业和品牌会展;

(四)会同市有关部门代表市人民政府申办、引进国际会议、大型展览活动和国际赛事;

(五)定期发布会展活动指导目录,明确本市会展业发展重点和引导方向;

(六)会同市财政部门管理使用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

(七)对在本市举办的重大会展活动进行备案和服务;

(八)协助会展举办单位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开展会展活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九)建立投诉处理制度,及时会同相关部门处理涉及会展活动的投诉;

(十)其他促进会展业发展及会展活动的服务管理工作。

体育、文化、旅游、公安、城市管理、市场监管、交通运输、财政、商务、卫生、质量监督、安全生产监管、知识产权、人力社保、外事、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会展业相关服务和管理工作。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相应部门,负责本区域会展活动的服务和管理工作。第八条会展行业协会在会展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发挥积极作用,提高行业自律水平,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行业服务规范,引导会员规范经营;

(二)建立会展业评估体系和诚信体系;

(三)建立会展业统计监测分析体系,统计分析会展业数据,研究会展业发展动态;

(四)建立会展业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有关信息;

(五)开展会展业人才培训;

(六)协助引进品牌会展企业和会展项目;

(七)协助举办会展活动,协调处理会展活动投诉,维护会展企业合法权益;

(八)其他促进会展业发展的工作。第二章促进与扶持第九条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推动会展业与装修装饰、信息咨询、广告策划、交通运输、宾馆酒店、旅游度假、通信网络等产业联动发展,培育发展专业会展服务机构、新型会展媒体等会展新业态,鼓励打造会展园区。第十条市人民政府应当逐步整合部门会展项目预算资金,设立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

市财政部门会同市会展业主管部门制定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明确资金使用的范围、标准、程序和监督机制等内容。

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下列事项:

(一)举办重大会展活动奖励;

(二)引进国内外大型会展活动和知名会展机构;

(三)品牌会展项目培育;

(四)会展业的宣传推广、对外交流;

(五)会展业的调查研究、人才培训、行业评估等;

(六)会展项目进行国际权威认证;

(七)其他促进会展业发展的事项。

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实际,设立会展业发展扶持资金。

㈧ 广州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2019修订)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会展业有序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各类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交易会、展示会等展会中有关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的保护。第三条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应当遵循部门监管、展会主办单位负责、参展商自律、社会公众监督的原则。第四条专利、商标和版权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展会知识产权的保护,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展会主办单位、参展商进行各种知识产权培训,并为其提供指导和咨询服务;

(二)检查、督促展会主办单位、参展商自觉履行知识产权保护义务;

(三)查处展会中发生的各类知识产权违法案件。

前款规定的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应当建立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信息统计制度。专利、商标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会同版权管理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和协调机制。第五条举办时间在3日以上,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展会,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应当设立现场办公室或者指定联络员,接受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提出的行政处理请求,对符合立案标准的予以处理:

(一)政府以及政府部门主办的展会;

(二)在国际或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展会;

(三)可能发生知识产权侵权纠纷较多的展会。

未设立现场办公室或者指定联络员的展会,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直接向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提出行政处理请求。第六条展会主办单位应当在与参展商签订的参展合同中约定知识产权保护条款,内容包括:

(一)参展商应当承诺其所有的参展项目不侵犯他人在先拥有的知识产权;

(二)参展项目如经展会主办单位认为涉嫌侵权,且参展商不能作出不侵权的有效举证的,参展商应当立即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

(三)参展项目已由人民法院作出侵权判决或者由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作出侵权处理决定,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参展商拒绝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时,展会主办单位可以收回参展人员参展证件或者取消参展商当届参展资格。

(四)与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其他内容。第七条展会主办单位应当建立知识产权备案和公示制度,将本届展会参展商备案的知识产权按类别编印成知识产权保护目录,在展会开始15日前向参展商公布。第八条展会主办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在展馆显著位置或者参展商手册上,公布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接受投诉或者处理请求的联系方式和立案标准;

(二)为参展商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宣传咨询服务;

(三)接受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投诉,依约处理展会中发生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四)应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要求,出具相关事实证明,或者为知识产权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及其委托代理人进入展会取证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五)妥善保存展会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与资料,在展会结束后统计展会期间自行受理的知识产权投诉纠纷并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分别报送专利、商标和版权管理部门;

(六)配合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的工作。

展会主办单位应当设立知识产权工作机构,指派专人负责,并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专业人员参加。第九条参展商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参展项目涉及知识产权的,应当准备相关权利证明材料,并且在展会开始30日前向展会主办单位备案;

(二)在参展项目上标注知识产权标记、标识的,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规范标注;

(三)自觉对参展项目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审查,不得将涉嫌侵犯他人在先拥有的知识产权的项目带入展会参展;

(四)接受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的监督、检查、处理。第十条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就被投诉人的涉嫌侵权行为向展会主办单位投诉,展会主办单位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处理投诉。

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也可以就被投诉人的涉嫌侵权行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向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提出处理请求。第十一条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展会主办单位提出投诉时,应当提交证明材料;展会主办单位应当及时受理并告知被投诉人。

被投诉人被告知参展项目涉嫌侵权的,应当及时出示相关证据,作出不侵权举证。被投诉人不能作出有效举证的,展会主办单位应当要求被投诉人按照合同约定立即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

被投诉的参展项目已由人民法院作出侵权判决或者由负责知识产权管理的部门作出侵权处理决定,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展会主办单位应当要求被投诉人立即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

㈨ 西安市会展业促进条例(2021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优化会展业市场环境,规范会展活动行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会展,是指会展举办单位通过市场化运作,在固定场所和一定期限内举办的展览、展销、会议、地方特色节庆等活动。

本条例所称举办单位包括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主办单位是指负责制定会展方案和计划,对会展活动进行统筹、组织和安排,并承担主要责任的单位。承办单位是指按照与主办单位签订的会展协议,负责招展办会、宣传推广、安全保卫等具体活动的单位。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会展活动的经营、服务、管理适用本条例。第四条会展活动应当坚持市场运作、公平竞争、政府引导、行业自律的原则。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会展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增强会展业与旅游、文化产业的融合,促进会展业健康发展。

区县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可以根据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采取措施,扶持引导会展业发展。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商务主管部门是本市会展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

发改、财政、市场监管、公安、城管、科技、应急、资源规划、外事、侨务、文化旅游、住建、交通、教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会展业发展的相关工作。第七条市会展行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制定行业规范,引导会员规范经营,维护会展企业合法权益。第二章服务保障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协调机制,研究决策会展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协调重大会展活动的组织实施、服务保障等工作。第九条会展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研究会展业发展动态、分析会展数据、进行市场预测,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十条会展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区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级有关部门和相关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介宣传西安优势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第十一条会展活动期间,公安机关应当组织相应警力,维持活动现场及周边的治安、交通秩序,为会展活动提供安全保障。第十二条会展活动期间,公安机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主管部门应当在会展场馆周边合理设置临时停车泊位,停车泊位数量由公安机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主管部门会同会展业行政主管部门商定。第十三条会展活动期间,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市政设施和会展场所周边符合户外广告设置条件的公共场所划定一定数量的广告位,用于举办单位申请设置广告。

户外广告设置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审批手续时,应当简化程序、优先办理。第十四条会展活动期间,会展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会展规模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协商增加公交运营车辆,适当延长运营时间。第十五条举办大型会展活动,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应当派员进驻会展场馆提供服务。第十六条本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应当对会展活动加强宣传,传播相关信息,营造会展氛围。第十七条参与会展服务的部门、机构,应当树立服务意识,切实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不得违背企业意愿,采取或者变相采取行政干预手段要求企业参展;不得强行摊派或收取服务费用。第三章扶持培育第十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促进会展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设立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逐步加大对会展业发展的扶持培育力度。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下列事项的扶持补助:

(一)会展项目、企业和相关配套服务机构的发展;

(二)会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三)会展宣传和招商推介。

对在本市举办的规模大、质量优、效益好、影响广、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品牌会展活动和符合本市产业发展方向、具有发展潜力的会展活动,予以重点扶持。第十九条会展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每年发布会展业年度报告,编制会展活动指导目录,明确会展业发展重点和引导方向。

列入会展活动指导目录的项目,举办单位可以申请扶持补助。

按照3个月之内不重复举办题材、名称等相同或相近展会的原则,对重复办展的项目,会展业行政主管部门协调举办单位自行调整后纳入年度会展活动指导目录。第二十条市、区县人民政府及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应当引进品牌展会,提升展会、地方特色节庆活动的影响力。

对超大规模、有突出影响的会展活动的招徕、举办方,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热点内容
行政法学历年试题 发布:2025-01-20 03:46:34 浏览:516
法官和律师座谈 发布:2025-01-20 03:38:35 浏览:220
劳动法就是个 发布:2025-01-20 02:46:29 浏览:599
行政法姜明安百度云 发布:2025-01-20 02:37:57 浏览:364
快餐店的规章制度及岗位职责 发布:2025-01-20 01:58:03 浏览:431
行政规章和行政法规 发布:2025-01-20 01:15:10 浏览:924
11月14日社会与法频道怎么回放 发布:2025-01-20 01:09:25 浏览:444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出境配偶 发布:2025-01-19 23:58:12 浏览:181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许可 发布:2025-01-19 23:13:26 浏览:280
行政立法扩张体现在 发布:2025-01-19 23:07:19 浏览: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