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地方性条例

地方性条例

发布时间: 2022-08-31 09:10:07

㈠ 中山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山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第三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符合本市实际需要,具有地方特色。
地方性法规规定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二章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和法规起草第五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第六条常务委员会编制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本市选出的居住本市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居住本市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关单位以及公众征集立法项目建议。第七条国家机关、政党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公民都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立法项目建议。提出立法项目建议的,应当说明理由。
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有立法建议项目的,应当于每年十月份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的建议,并应当报送立法项目建议书,附地方性法规建议稿和必要的参阅资料,明确送审时间。第八条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机构应当会同法制工作机构分别对立法建议项目进行初步审查,提出是否列入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意见。第九条立法建议项目列入常务委员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前,应当进行立项论证。
立法建议项目的论证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第十条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加强与省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的沟通,综合研究代表议案、建议、有关方面意见和论证情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
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应当征求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本市选出的居住本市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居住本市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见。第十一条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提请主任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
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公布后,应当抄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第十二条年度立法计划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分别组织实施。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具体组织实施。第十三条年度立法计划需要进行调整的,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调整意见,报请主任会议决定后,向社会公布,并抄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第十四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年度立法计划的安排,按照起草工作要求,做好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
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或者人员可以组织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其他有关机关、组织、公民可以向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或者人员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建议稿。
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第十五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设定行政许可以及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等内容的,应当依法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开听取意见。第三章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限和程序第十六条下列事项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规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的;
(二)规定本市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特别重大事项的;
(三)其他必须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

㈡ 湛江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第三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尊严,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突出地方特色。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五条立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第二章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和法规起草第六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第七条常务委员会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向公众、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驻湛的全国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有关单位征集立法项目建议。征集立法项目建议的时间应当不少于三十日。第八条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公民都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提出立法建议应当说明理由。第九条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分别对立法建议进行初步审查,提出是否列入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意见。第十条立法建议项目在列入常务委员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前,应当进行立项论证。

立法建议项目的论证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第十一条常务委员会每届任期编制立法规划。

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在每届常务委员会任期届满前的六个月内,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下一届任期的立法规划建议项目。

提出立法规划建议项目的,应当同时提交立法建议书,其内容主要包括:建议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名称、立法必要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采取的对策及其可行性。第十二条常务委员会每年编制年度立法计划。

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在每年第三季度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已列入立法规划的项目或者其他项目,作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的建议项目。

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建议项目的,提案权人应当同时提交该项目的草案初稿和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合法性的说明。第十三条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研究立项论证、代表议案和建议等方面意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拟订每届的立法规划草案;以立法规划为基础,拟订每年的立法计划草案。

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驻湛的全国和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征求意见。立法规划草案和立法计划草案征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意见的时间应当不少于十五日。第十四条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研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意见,对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进行修改。第十五条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主任会议通过。第十六条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分别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部门组织实施。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实施。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按照常务委员会的要求,督促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第十七条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需要进行调整的,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调整意见,报主任会议决定。第十八条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及其调整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布,并抄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第十九条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或者人员可以组织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

其他有关机关、组织、公民可以向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或者人员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建议稿。第二十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年度立法计划的安排,按照起草工作要求,做好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按时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第二十一条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

㈢ 济南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保证地方性法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公平、正义和效率。第四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符合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具有地方特色。第五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避免重复上位法已有的规定。第六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地方立法活动。第七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地方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第八条地方性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省地方性法规需要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作出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除《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八条规定的立法事项和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其他事项国家尚未制定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先行制定地方性法规。在国家制定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生效后,地方性法规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相抵触的规定无效,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及时予以修改或者废止。第九条规定本市行政区域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以外的其他地方性法规;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地方性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第二章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程序第十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第十一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第十二条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经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或者由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第十三条常务委员会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会议举行的一个月前将地方性法规草案发给代表。第十四条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大会全体会议听取常务委员会或者提案人的说明后,由各代表团进行审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提案人应当派人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各代表团审议地方性法规案时,根据代表团的要求,有关机关、组织应当派人介绍情况。第十五条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进行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意见,并印发会议。第十六条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由法制委员会根据各代表团和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的审议意见,对地方性法规案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的报告和地方性法规草案修改稿,对重要的不同意见应当在审议结果报告中予以说明,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第十七条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议程的地方性法规案,必要时,主席团常务主席可以召开各代表团团长会议,就地方性法规案中的重大问题听取各代表团的意见,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主席团常务主席也可以就地方性法规案中的重大的专门性问题,召集代表团推选的代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情况和意见向主席团报告。

㈣ 地方性条例属于法律吗

法律分析:地方性条例不属于法律,属于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综合考虑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行使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依照前款规定确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已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涉及本条第二款规定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㈤ 阳江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第三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适应本市实际需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二章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和法规起草第五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和落实,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第六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编制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应当向市人大代表、本市选出的省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各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单位以及公众征集立法建议项目。

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公民都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应当说明理由。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机构应当分别对立法建议项目进行初步审查,提出是否列入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意见。第七条立法建议项目列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前,应当进行论证。

立法建议项目的论证,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人大代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第八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建议、有关方面意见和论证情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提出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

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应当征求市人大代表、本市选出的省人大代表和全国人大代表以及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的意见。第九条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有立法建议项目的,应当于每年第三季度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的建议。

提出年度立法计划建议项目的,应当报送立法项目建议书,并附法规建议稿,明确送审时间。

立法项目建议书应当包括建议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名称、立法必要性、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采取的对策及其可行性等。第十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每年第四季度对各方面的立法建议、意见进行研究,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草案。

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应当明确法规拟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时间。第十一条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主任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二条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需要调整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调整意见,报请主任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第十三条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及其调整情况应当在主任会议通过后的十五日内抄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第十四条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按照立法

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工作要求分别组织实施。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实施。第十五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年度立法计划的安排,按照起草工作要求,做好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

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或者人员可以组织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

其他有关机关、组织、公民可以向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或者人员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建议稿。第十六条有关的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第十七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设定行政许可以及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等内容的,应当依法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开听取意见。

㈥ 韶关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宪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立法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地方性法规(以下简称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及其相关活动。第三条制定法规应当遵循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不与上位法相抵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注重地方特色。第四条法规规定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第五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代表大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对制定法规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制定法规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二章立法规划、立法计划和法规起草第六条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第七条市人大常委会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向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市人大代表)、本市选出的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省人大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以下简称全国人大代表),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县(市、区)人大常委会)、有关单位和公众征集立法建议项目。

国家机关、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公民都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制定法规的建议。提出制定法规的建议应当说明理由。

有权提出法规案的机关,应当于每年第三季度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的建议。提出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建议时,应当报送立法建议项目书,并附法规建议稿,明确送审时间。

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分别对立法建议项目和制定法规的建议进行初步审查,提出是否列入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意见。第八条立法建议项目列入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前,应当进行论证。

立法建议项目的论证可以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实务工作者、人大代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第九条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根据代表议案和建议等方面意见以及论证的情况,提出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于每年第四季度对各方面提出的立法意见和建议进行综合研究,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应当明确法规草案拟提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时间。

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应当向市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第十条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提请主任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

市人大常委会编制的年度立法计划应当报送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第十一条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分别组织实施。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市人大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实施。第十二条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需要进行调整的,由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调整意见,报请主任会议决定。第十三条负责法规起草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年度立法计划的安排,按照起草工作要求,做好有关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按时提出法规草案。

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应当参与有关方面的法规草案起草工作;重要的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法规草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第十四条起草法规草案应当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的意见。设定行政许可以及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等内容的,应当依法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开听取意见。第三章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限和程序第十五条下列事项由代表大会制定法规:

(一)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特别重大事项的;

(二)规定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法规程序的;

(三)其他必须由代表大会制定法规的。

㈦ 揭阳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本市立法制度,规范地方立法活动,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废止。第三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尊严,符合本市实际,具有地方特色。
地方性法规规定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二章立法计划和法规起草第五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年度立法计划等形式,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统筹安排,提高立法的及时性和针对性。第六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应当向公众、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有关单位等征集立法项目建议。
一切国家机关、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单位、公民都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提出立法建议应当说明理由。第七条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有立法建议项目的,应当于每年第三季度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的建议。
提出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建议的,应当报送立法项目建议书,并附法规建议稿,明确送审时间。其中,立法项目建议书内容主要包括:地方性法规案的名称、制定目的和依据、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拟采取的措施等。第八条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分别对立法建议进行初步审查,提出是否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意见。第九条对经初步审查拟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立法建议项目,在列入计划前,应当进行论证。
立法建议项目的论证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第十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建议、有关方面意见和论证情况,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的需要,于每年第四季度编制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下一年度立法计划草案。
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应当明确地方性法规草案拟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时间。
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应当向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县(市、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征求意见。第十一条年度立法计划由主任会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
年度立法计划应在通过后十五日内抄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第十二条年度立法计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分别组织实施。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组织实施。第十三条年度立法计划需要进行调整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调整意见,报请主任会议决定。第十四条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或者人员可以组织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
其他有关机关、组织、公民可以向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或者人员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建议稿。第十五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年度立法计划的安排,按照起草工作要求,做好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
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机构可以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第十六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设定行政许可等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内容的,应当依法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开听取意见。第三章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限和程序第十七条下列事项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规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的;
(二)规定本市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特别重大事项的;
(三)其他必须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

㈧ 无锡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使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批准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方性法规,是指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审议制定,报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按照宪法、法律规定的职权,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江苏省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本市的实际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第二章地方性法规规划和计划的制定第四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各机关、组织和公民,都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第五条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根据本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检察院意见后,提出本届任期内的制定地方性法规规划草案。
地方性法规规划由常务委员会审议制定,并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六条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地方性法规规划在每年十一月三十日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下年度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计划意见。
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年度计划,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讨论后,提请常务委员会决定。第七条地方性法规规划和年度计划,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个别调整的,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第三章地方性法规的起草第八条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性法规起草的指导工作。
根据地方性法规的年度计划和法规内容,地方性法规一般由下列国家机关组织起草:
(一)有关本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建设和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由常务委员会或者主任会议组织起草;
(二)有关本市经济、社会事业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起草;
(三)有关本市审判工作的地方性法规,由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起草;
(四)有关本市检察工作的地方性法规,由市人民检察院组织起草。
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认为需要自行起草的地方性法规,由主任会议确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起草。第九条地方性法规应当包括法规名称、立法目的、立法依据、适用范围、权利义务、生效时间等基本内容,并符合本市实际,体现地方特色。第十条地方性法规必须采用适当的结构,使用的词汇和术语应当符合制定法规的要求,法规条文应当明确、具体、严谨。第十一条负责起草地方性法规的机关、部门,应当成立地方性法规起草小组,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参加。
起草地方性法规,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和论证,广泛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第十二条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在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机关组织起草地方性法规的过程中,可以了解起草情况,参与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第四章地方性法规案的提出第十三条下列机关或者人员可以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提出地方性法规案:
(一)大会主席团;
(二)常务委员会;
(三)市人民政府;
(四)市人民代表大会十人以上联名。
下列机关或者人员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
(一)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
(二)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
(三)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第十四条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包括地方性法规草案文本、对法规草案的说明,并附立法依据、政策性文件等资料。
地方性法规案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举行三十日前提出。第十五条常务委员会或者主任会议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应当由常务委员会主任签署。
市人民政府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应当由市长签署。
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应当由院长签署。
市人民检察院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应当由检察长签署。
代表十人以上联名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应当由提出人共同签署。

㈨ 重庆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做好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工作,保障我市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结合重庆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地方性法规是指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本市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依据下列情况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为保证宪法、法律、法规和全国、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在本市的贯彻执行,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认为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
(二)关系本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以及全市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国家和省尚未立法,而本市又迫切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
(三)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认为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第四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遵循下列各项原则:
(一)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
(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三)从本市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四)法规之间要协调、统一;
(五)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第五条地方性法规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立法目的、立法依据、适用范围、基本原则、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生效时间等。第六条制订地方性法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按以下规定办理: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应当分别提出草拟地方性法规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市人大常委会)。
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门委员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应分别提出草拟地方性法规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室(以下简称法制工作室)负责编制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报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后执行。
制定地方性法规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如需个别调整、增加或减少项目,由法制工作室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决定,并报市人大常委会备案。第七条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程序如下:
(一)地方性法规议案的提出;
(二)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审议;
(三)地方性法规草案的通过;
(四)地方性法规的批准;
(五)地方性法规的公布。第二章地方性法规议案的提出第八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期间,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一个代表团或十名以上代表(以下简称提案人)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属于大会职权范围的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议案(以下简称法规案)。第九条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主任会议、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专门委员会、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法规案。第十条政党、政协、群众团体、社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可以向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建议。第十一条法规案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法制工作室审查,代表大会期间由主席团决定。代表大会闭会后,由主任会议决定。
制定地方性法规建议的处理,代表大会期间由主席团决定。代表大会闭会后,由主任会议决定。第十二条法规案、制定地方性法规建议,依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同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职责有关的,由上述有关机关负责;
(二)同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职责有关的,由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负责;
(三)综合性的和人大自身建设方面的,由法制工作室负责。第十三条拟定法规草案的工作,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可以成立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参加的起草委员会或起草小组,开展拟定法规草案的工作;
(二)市人大常委会、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按职责分工原则成立有广泛代表性的人士参加的起草小组,负责法规草案的起草;
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在拟定法规草案时,市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法制工作室应派人参与,做好协调工作;
(三)经主任会议决定,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委员会、法制工作室可以委托有关科研单位、大专院校、专家教授拟定法规草案。
拟定法规草案应认真开展调查研究,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做好论证、修改工作。涉及面广的重大法规草案在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前,应征求市政协的意见。

㈩ 汕尾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地方性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及其相关活动。第三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符合本市实际需要,具有地方特色。
地方性法规规定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地方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二章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和法规起草第五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编制实施,统筹安排本市制定地方性法规工作。第六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向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有关单位以及公众征集立法项目建议。
本市国家机关、政党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公民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立法项目建议,并说明理由。
有权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的机关有立法建议项目的,应当于每年十月底前,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的建议,并应当报送立法项目建议书,附地方性法规建议稿和必要的参阅资料,明确送审时间。第七条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对立法建议项目进行初步审查,组织开展立项调研,提出是否列入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意见。第八条立法建议项目列入常务委员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前,应当进行论证。立法建议项目的论证,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实务工作者、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第九条立法规划、年度立法计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拟订,经主任会议通过后印发执行,向社会公布,并抄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
年度立法计划应当明确法规草案的起草单位、负责初审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以及拟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时间。第十条年度立法计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市人民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分别组织实施。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机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具体组织实施。
年度立法计划确定的审议项目,由于起草单位的原因,未能按时提请审议的,负责组织起草法规草案的单位应当向常务委员会作出书面报告。
年度立法计划确定的预备项目,由相关单位组织开展立法调研和法规草案起草工作,条件成熟时可以在本年度内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列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的审议项目。第十一条年度立法计划需要调整的,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调整意见,报请主任会议决定后,向社会公布,并抄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第十二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年度立法计划的安排,按照起草工作要求,做好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
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法规草案,可以由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关的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法规草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应当注重调查研究,广泛征询社会各界意见。设定行政许可、行政收费以及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等内容的,应当依法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开听取意见。第十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适时提前介入有关方面的法规草案起草工作,加强对立法工作进度和质量的监督检查。第三章市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限和程序第十四条下列事项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规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程序的;
(二)规定本市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特别重大事项的;
(三)其他必须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第十五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列入会议议程。
一个代表团或者代表十名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地方性法规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先向常务委员会提出,由常务委员会会议依照本条例第四章规定的有关程序审议后,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审议,由常务委员会或者提案人向大会全体会议作说明。

热点内容
新工商法保留工商前置许可 发布:2025-01-19 23:13:26 浏览:280
行政立法扩张体现在 发布:2025-01-19 23:07:19 浏览:238
旅游法律责任名词 发布:2025-01-19 23:05:34 浏览:553
德治比法治更重要辨论赛 发布:2025-01-19 22:42:34 浏览:638
新劳动法加薪 发布:2025-01-19 22:41:23 浏览:725
宁夏邮政条例 发布:2025-01-19 21:48:58 浏览:810
经济法要约邀请例题 发布:2025-01-19 21:10:22 浏览:155
刑法重公权 发布:2025-01-19 20:19:44 浏览:926
法官在家办公 发布:2025-01-19 20:08:01 浏览:831
房东选任责任法律依据 发布:2025-01-19 19:16:10 浏览: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