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施工法规的

施工法规的

发布时间: 2020-12-25 21:39:41

❶ 在工程建设中,哪部法律法规或标准规范中提到或者涉及到"施工方案要先审批通过后才能开始施工"

《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18号)。主要做了如下修改:一是进一步减少证明事项,将施工许可条件中的“建设资金到位证明”修改为“建设资金已经落实承诺书”,同时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二是减少施工许可前置条件,删除了施工许可条件中“无拖欠工程款承诺书”和“按照规定应当委托监理的工程已委托监理”的要求;三是压缩审批时限,将施工许可审批时间由15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
3.关于《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工作的通知》(建办市〔2014〕34号)。主要做了如下修改:一是减少证明事项,将资金证明修改为“提供建设资金已经落实承诺书”;二是实行告知承诺制,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申请人未履行承诺的,撤销施工许可决定并追究申请人的相应责任,同时,将申请人的不良行为向社会公开;三是简化施工许可前置条件,删除施工许可证申请表(样本)中的“无拖欠工程款情形的承诺书”“监理合同或建设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情况”。
4.关于《关于加强民用建筑工程节能审查工作的通知》(建科〔2004〕174号)和《关于认真做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宣贯、实施及监督工作的通知》(建标函〔2005〕121号)。废止这两个文件,取消建筑节能设计审查备案。
上述规章和政策文件的修改,减少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手续数,减化了施工许可的前置条件,施工许可的法定审批时间减少一半以上,在建设资金落实方面推行告知承诺制,这不仅可以大大减轻企业负担,审批时间和效率也将明显提高。
此外,关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13号),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将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改为施工图设计文件联合审查,目前正在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关于《燃气服务导则》(GB/T28885-2012)和《城镇供水服务》(GB/T32063-2015),主要是增加完善相关工程建设项目报装服务流程、环节、时限和服务规范等内容,规范服务行为

❷ 施工动火审批的有关规定,具体是出自什么法律法规的

施工动火审批的有关规定,具体是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回如下:

第二答十一条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

进行电焊、气焊等具有火灾危险作业的人员和自动消防系统的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遵守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2)施工法规的扩展阅读

施工现场动火等级分为一级动火、二级动火和三级动火。

1、一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编制防火安全技术方案,填写动火申请表,报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 后,方可动火。

2、二级动火作业由项目责任工程师组织拟订防火安全技术措施,填写动火申请表,报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3、三级动火作业由所在班组填写动火申请表,经项目责任工程师和项目安全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动火。

4、动火证当日有效,如动火地点发生变化,则需重新办理动火审批手续。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❸ 国家法律法规有没有对建筑工地的施工时间加以限制

工地施工时间有规定,国家规定的施工时间是在:

建筑施工过程中(指22:00至次日6:00之间的时段。而专且场界属环境噪声昼间不得大于70分贝;夜间不得大于55分贝。

如果超过此标准可以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投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第三十条

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必须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有关主管部门的证明。前款规定的夜间作业,必须公告附近居民。

❹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需要哪些法律法规

1、需要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行政法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部门规章:

(1)《工程监理企业资质管理规定》、《注册监理工程师管理规定》、《建设工程监理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办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

(2)《建筑工程施工发包与承包计价管理办法》、《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4)施工法规的扩展阅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七条建筑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但是,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除外。

第八条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二)在城市规划区的建筑工程,已经取得规划许可证;

(三)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四)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

(五)有满足施工需要的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

(六)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

(七)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九条建设单位应当自领取施工许可证之日起三个月内开工,因故不能按期开工的,应当向发证机关申请延期;延期以两次为限,每次不超过三个月。既不开工又不申请延期或者超过延期时限的,施工许可证自行废止。

第十条

(1)在建的建筑工程因故中止施工的,建设单位应当自中止施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发证机关报告,并按照规定做好建筑工程的维护管理工作。

(2)建筑工程恢复施工时,应当向发证机关报告;中止施工满一年的工程恢复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报发证机关核验施工许可证。

第十一条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批准开工报告的建筑工程,因故不能按期开工或者中止施工的,应当及时向批准机关报告情况。因故不能按期开工超过六个月的,应当重新办理开工报告的批准手续。

第十二条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本;

(二)与其从事的建筑活动相适应的具有法定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有从事相关建筑活动所应有的技术装备;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❺ 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具体有哪些

另外针对我国监理企业深陷的“取费低、待遇低、素质低、影响差”恶性循环,未来政策还需推进监理服务价格合理化,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监理市场价格行为的监管。

概而言之,责权利一致对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建筑工程品质而言可谓至关重要:合理的责任设定,是充分调动各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前提;责任一经确定,权力(包括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是其履行的保障;实行利益驱动,也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❻ 实际施工人涉及的法律法规

目前,建筑市场施工主体数量多,建设工程项目少,竞争激烈;同时工程掮客无处不在,可以说是“处处转包,层层分包”,导致产生了很多的无效施工合同。无效合同中的实际施工人虽然普遍存在于建筑施工领域,但很多由于不具备施工资金、技术及组织能力,工程施工能力差,十分容易与发包人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现状,《最高院施工合同司法解释》才创设了“实际施工人”的概念,并规定了其拥有的相应权利和义务,但在实践中时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特进行以下研究。

一、实际施工人的界定

实际施工人是指在施工合同无效情况下实际履行工程施工义务的主体,即转包合同、违法分包合同、借用资质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合同的承包人。但并不是所有的施工合同均会产生实际施工人,只有在发包人将工程发包给了承包人,承包人是借用资质或又进行了违法分包或转包时,才会有实际施工人,若只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的合同无效,并不涉及第三方合同主体,则不可将承包人称为实际施工人。

但是建筑施工领域,普遍存在“层层转包”的情形,是不是每一次转包都会产生一个实际施工人呢?实际施工人制度的设立最终在于保护农民工的利益,因此只有实际投入资金、材料和劳力等从事工程施工承包人才属于实际施工人。在实践中,可能一些承包人既实际进行了施工,又进行了分包,所以在一个工程中可能会存在多个实际施工人,但是对于只进行转包并不进行施工的中间人,不能认定为实际施工人。

二、关于实际施工人向发包人、总承包人提起诉讼的问题

《最高院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6条第二款规定:“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可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

该条法律规定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其立法目的主要在于解决由农民工组成的实际施工人在与其有合同关系的相对人,因下落不明、破产、资信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缺乏支付能力,实际施工人又投诉无门的情况下,为其以实际施工人身份主张工程价款提供特殊的救济途径。在实践中,该规定保护了许多实际施工人的利益,但是也有部分当事人滥用该规定损害发包人的合法权益。

根据合同相对性的基本原则,应严格审慎适用《最高院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6条第二款规定,可按照以下观点进行处理:

(1)应严格认定实际施工人,不可随意扩大实际施工人的标准;其次,原则上应坚持合同相对性,由与实际施工人有合同关系的上一手承包人给付工程款,不准许实际施工人提起以不具备合同关系的发包人、总承包人为被告的诉讼,只有在实际施工人的合同相对人破产、下落不明或资信状况严重恶化,才能准许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总承包人为被告提起诉讼;

(2)适用《最高院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6条第2款规定时,原则上第一手承包合同与下手的所有转包合同均应当无效。如果总承包合同有效,按照合同法原则,有效合同就应当全面实际履行;发包人在有效合同中只对合同相对人负有履行义务,对合同之外的人不负担履行义务;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合同的效力就不完整,就有缺陷,合同相对人除负担合同义务外,还要负担合同以外的义务,这对合同当事人而言是不公平的,是签约时无法预料的,不能保障交易安全。

(3)不准许借用实际施工人名义,以适用《最高院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6条第2款为名,提起以发包人或总承包人为被告的诉讼,恶意损害他们的合法权益。

(4)发包人与承包人就工程款已经或者可以结算清楚,欠付工程款范围明确,方可依法判决发包人在欠付工程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给付责任。

三、关于实际施工人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明确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形下,承包人是否享有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法律没有规定施工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承包人是否享有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在实践中,关于施工合同无效,承包是否享有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也存在争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的,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应予支持。

根据该条规定,承包人在合同无效的情形下可以享有工程价款的请求权,而建设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作为实现工程价款请求权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应该赋予承包人在合同无效的情况下拥有工程价款优先受偿权,这不仅符合法理和立法宗旨,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公平合理。故,无效施工合同的优先受偿权问题可参照适用《最高院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2条的规定,如果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应得到支持;如工程未验收合格的,承包人不具有工程款请求权,自然也不能享有优先受偿权。

实际施工人是基于无效施工合同产生,且实际履行施工义务的人,其在工程中投入了资金、人员、材料、设备等,根据上述分析,施工合同无效,承包人有权行使优先受偿权,即实际施工人享有优先受偿权。

四、关于实际施工人的管辖问题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8条明确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由工程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改变了以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协议管辖有效的规定。但是在实践中,发包人和承包人之间、转包人(违法分包人)和实际施工人之间往往会约定仲裁管辖,那么在这种情况应如何确定管辖呢?应按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1)若实际施工人仅以转包人被告主张权利,则应以实际施工人与转包人的管辖约定为准,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与发包人的管辖约定对实际施工人没有约束力。

(2)若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及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为共同被告主张权利的,若发包人与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实际施工人与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的均有管辖约定,则以实际施工人与转包人(或违法分包人)管辖约定为准。

在将来,随着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包括淡化资质、强化业绩、重视社会信用等,实际施工人可能会慢慢的消失,但是在目前解决实际施工人的问题上,很多法院对于实际施工人的条文仍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和适用上的差异,仍需要实务界和学术界的不断总结和研究,以期用相对成熟的法律更好的解决实际施工人的相关问题。

❼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法律法规规定是否禁止外人进入

没有这样的法律法规,但是,为了保证文明施工和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回没有经过专业教育、没答有正确穿戴安全防护用品、没有经过登记手续没有经过批准的人员,不能进入施工现场。建筑施工地盘如同企业办公楼区域,没有经过许可,不要擅自闯入。

热点内容
央视996工作制违反劳动法 发布:2025-04-25 18:17:07 浏览:772
法院静止 发布:2025-04-25 18:01:48 浏览:266
民法通则102 发布:2025-04-25 17:39:21 浏览:771
招标书法律效力 发布:2025-04-25 17:37:10 浏览:401
合同法房地产 发布:2025-04-25 17:35:08 浏览:210
司法践行 发布:2025-04-25 17:34:58 浏览:539
文件怎样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4-25 17:06:52 浏览:182
经济法用一个月能考下来吗 发布:2025-04-25 17:05:24 浏览:860
司法者格言 发布:2025-04-25 17:04:15 浏览:222
汉代刑法候 发布:2025-04-25 17:03:28 浏览: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