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部门规章罚款

部门规章罚款

发布时间: 2020-12-25 22:14:46

『壹』 政府部门的罚款可以进入企业安全费用吗

根据以下文件规定,凡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是不版允许扣除的,但按照经济合权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要对发生的业务进行判定。对罚款不能一律对待。要看性质。
国税发[2000]84号第六条规定:除条例第七条的规定以外,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也不得扣除:
(一) 贿赂等非法支出;
(二) 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而交付的罚款、罚金、滞纳金;
(三)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风险准备基金(包括投资风险准备基金)
以及国家税收法规规定可提取的准备金之外的任何形式的准备金;
(四)税收法规有具体扣除范围和标准(比例或金额),实际发生的费用超过或高于法定范围和标准的部分。
第五十六条 纳税人按照经济合同规定支付的违约金(包括银行罚息)、罚款和诉讼费可以扣除。
国税发[1997]191号第二条规定:关于逾期还款加收罚息处理问题
纳税人逾期归还银行贷款,银行按规定加收的罚息,不属于行政性罚款,允许在税前扣除。

『贰』 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中不能规定对违纪职工给予罚款的内容,是什么意思

禁止单位以违规为由向员工罚款,劳动关系中,员工属于弱势一方,与单位有从属关系,这一规定旨在保护劳动者员工利益,防止单位变相克扣员工劳动所得。

『叁』 关于上位法与下位法冲突的一道题(行政法规与部门规章)

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回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答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行政规章的规定已经突破了原法律法规的规定,应该属于违反位法。答案应该有问题,B是对的,其他几项是错的。

『肆』 法律规定什么单位有罚款的权利

除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外,其他单位都无权罚款,用人单位也无权罚款。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作出处罚的,需要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依照规定的程序实施。

法律赋予了用人单位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中,与劳动者共同协商构建内部管理制度的权利,但是这种权利应当在法律的框架范围内行使。罚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国营单位对劳动者的经济处罚权,已经随着《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废止而丧失了法律基础。

因此,目前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进行罚款的任何规章制度均属无效制度。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要实施经济性处罚,可以通过绩效考核的方式在工资结构上加以调整,通过企业的规章制度固定下来。如劳动者出现违反制度的行为,用人单位可以通过降低绩效评分的方式扣减工资。

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没有了罚款权,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就没有经济管理权了。用人单位可以在规章制度或员工手册中设立“月考核奖或年考核奖”等类型的综合考核奖项,范围可包括出勤、安全、质量、劳动纪律等方面,来行使管理权和规范员工行为。

如果劳动者达到规章制度规定的考核要求,则全额享受奖励,否则就按比例或不能享受奖励。当然,用人单位要注意这些奖金的额度,要确保员工获得的工资符合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否则,这些制度就有可能因违法而形同虚设。

另根据“劳动部印发《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规定。用人单位可依法制定科学的劳动定额,在规章制度规定或劳动合同中约定当劳动者超额完成定额时给予奖励,在劳动者没完成定额时,可酌情扣减工资,当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4)部门规章罚款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员工虽违反规章制度但用人单位无权罚款

2015年11月,济南某公司职工齐某准备跳槽,工作也不像以往那样尽心尽力,多次迟到早退。为此,公司根据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对齐某作出罚款500元的处罚决定。

到了年底,齐某提出辞职申请,同时要求公司退还500元罚款。公司负责人愤然拒绝了齐某退还罚款的要求,齐某遂向当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该公司退还500元罚款。

仲裁委经审理认为,现实生活中,很多用人单位奖惩制度、考勤制度中经常有罚款的规定。1982年国务院颁布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11条和第12条授予了企业对员工的经济处罚权。这是我国劳动法律关系中对企业员工罚款的直接法律渊源。

然而,《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在2008年1月15日被国务院516号令废止,用人单位对员工的罚款处分,已经没有法律依据。对迟到的员工不能采取罚款的处理方法,但可以不发给全勤奖,采取扣分、记过、警告等其他方式,往往更能达到管理的效果。

对于劳动者的严重违纪行为,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公司对齐某实行罚款是违法行为,应当立即将罚款退还给齐某。 最终,仲裁委对齐某要求公司退还500元罚款的主张予以支持。

『伍』 同时违反法规和部门规章,但处罚不一样,应以何为准

根据理性制度的要求和立法精神,行政处罚应当遵循一事不再罚原则,我国行政法回对一事不再罚答原则明确的法律规定是《行政处罚法》第二四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按照通说观点,对于行政法规不同条款的竞合,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政法律规范的不同条款。如果每个法律规范的行政处罚权均授予同一个行政机关,但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不同,该行政机关可以依据不同的法律条款,从一加重处罚。若处罚的种类相同,但将行政处罚权授予不同的行政机关,有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只能给予一次行政处罚,给予两次行政处罚的,最先作出的行政处罚是合法的,以后作出的行政处罚应认定为不合法

『陆』 部门规章可以设定哪些行政处罚

政府规章设定行政处罚的权限,一是可以在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专度的范属围内作出具体规定;二是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以及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

『柒』 规章可以设定一定数量罚款和警告的行政处罚吗谢谢

可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二条规定如下:

1、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2、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3、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三条规定如下:

1、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2、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7)部门规章罚款扩展阅读:

行政处罚的执行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1.当事人自觉履行原则;

2、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原则;

3.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离;但是,依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可以当场收缴罚款的除外。

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加处罚款、拍卖查封或扣押的财物、划拨冻结的存款、申请人民法院执行等措施。

行政处罚的适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行政处罚适用的前提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行政违法行为客观存在。

2.行政处罚适用的主体是享有法定的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

3.行政处罚适用的对象是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违法者,且具有一定的责任能力。

4.行政处罚适用的时效,是指对行为人实施行政处罚,还需其违法行为未超过追究时效。

参考资料: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捌』 部门规章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吗

部门规章可以设定,但是有范围的限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八条行政处罚的种类: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九条法律可以设定各种行政处罚。

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只能由法律设定。

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二条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前款规定的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国务院规定。

国务院可以授权具有行政处罚权的直属机构依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规定行政处罚。

第十三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民政府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

尚未制定法律、法规的,前款规定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可以设定警告或者一定数量罚款的行政处罚。罚款的限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

第十四条除本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8)部门规章罚款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行政处罚的管辖和适用

第二十条 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十一条 对管辖发生争议的,报请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指定管辖。

第二十二条 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必须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二十四条 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 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第二十六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时有违法行为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

『玖』 企业制定的带有罚款性质的规章制度合法吗

如果劳动者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经济损失,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进行赔偿是有法可依的。但是这是从劳动者工资中扣除,而不能等同于罚款。1982年施行的《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于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职工,经批评教育不改的,应当分别情况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经济处罚:(下略)”但是,该条例于2008年1月15日被国务院第516号令《国务院关于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所废止,理由是“已被
《劳动法》和
《劳动合同法》代替”。而《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均没有规定用工单位可以对劳动者“罚款”。虽然《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工单位可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但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可以建立罚款制度,因为这里有个前提,即“依法”。“依法”,即除了在程序上要符合
《劳动合同法》第4条“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以及“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等规定外,在实体上也需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均因为违法而无效。
现在,作为实体法的
《条例》已被废止,用工单位当然就不能再创设罚款权。因此,个人认为,用工单位以前可以对劳动者进行罚款,但自2008年1月15日以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罚款权就被取消了。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热点内容
人民法院报电子版在线 发布:2025-04-25 19:19:02 浏览:313
房产买卖协议合同法60条 发布:2025-04-25 19:17:09 浏览:880
国内法律硕士申请LLM 发布:2025-04-25 19:12:43 浏览:125
周口律师收费标准 发布:2025-04-25 19:08:07 浏览:818
推动刑法修订 发布:2025-04-25 19:07:27 浏览:185
西安市垃圾分类管理条例罚款 发布:2025-04-25 19:02:30 浏览:716
劳动法中关于职工上下班途中 发布:2025-04-25 19:01:22 浏览:562
月旦民商法研究 发布:2025-04-25 18:56:28 浏览:583
法院报道不实 发布:2025-04-25 18:31:28 浏览:223
伊法治国按闹分配 发布:2025-04-25 18:29:18 浏览: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