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普查条例第39条
Ⅰ 统计法的常见问题解答
统计法的常见问题解答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特制定本法。本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你对统计法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统计法的常见问题解答。欢迎阅读。
1.什么是统计法?
统计法是调整统计部门管理统计工作、进行统计活动中与其他相关方面发生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由国家制定的关于统计活动的行为准则。统计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统计法仅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广义的统计法则包括了所有规范统计活动的统计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
2.我国的统计法律体系如何构成?
统计法律体系是以统计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为主体,以调整统计工作各个方面的法律规范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一个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体系。包括:统计法律、统计行政法规、地方性统计法规和统计行政规章。
3.制定《统计法》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发挥统计在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4.《统计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统计法》适用于政府统计活动,即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
5.《统计法》规定的统计基本任务是什么?
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6.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独立行使哪些法定职权?
《统计法》第六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独立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同时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7.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怎样依法履行职责?
《统计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
(1)依法履行职责;
(2)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3)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4)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5)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
《统计法》第二十九条第二款规定,统计人员应当坚持实事求是,恪守职业道德,并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统计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
8.统计调查对象的基本义务是什么?
《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9.什么是统计调查制度?
统计调查制度,是指实施统计调查必须遵守的技术规范,在制定统计调查项目的同时,应当制定该项目的统计调查制度,每一项统计调查都有其相应的调查制度,并按规定报经审批或备案。
《统计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统计调查制度应当对调查目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调查对象、调查组织方式、调查表式、统计资料的报送和公布等作出规定。
10.合法的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哪些标志?
《统计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统计调查表应当标明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或备案文号、有效期限等标志。
11.怎样应对不合法的统计调查表?
《统计法》第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未标明法定标志或者超过有效期限的统计调查表,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填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应当依法责令停止有关统计调查活动。
12.《统计法》对统计调查对象在统计资料管理方面有何规定?
《统计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并且要求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13.《统计法》对政府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哪些具体规定?
《统计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向本级政府统计机构提供下列资料:
(1)统计所需的行政记录资料,即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取得的有关行政相对人的信息;
(2)国民经济核算所需的财务资料、财政资料和其他资料;
(3)其组织实施统计调查取得的有关资料。
同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也应当依照本法规定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有关统计资料,从而为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14.《统计法》在统计资料公布方面有哪些具体规定?
首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公布统计资料。其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由本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公布。第三,在公开的内容方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统计调查取得的统计资料,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公开,供社会公众查询。
政府统计机构定期公布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有:每年按时发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按时出版统计年鉴、统计月报等;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及时公布年度、季度、月度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
15.《统计法》对统计保密事项是如何规定的?
《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统计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的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外提供、泄露,不得用于统计以外的目的。
16.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怎样依法履行职责?
《统计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应当:
(1)依法履行职责;
(2)如实搜集、报送统计资料;
(3)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4)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
(5)不得有其他违反《统计法》规定的行为。
17.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可以行使哪些权利?
《统计法》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可以行使的权利包括:
(1)有权就与统计有关的问题询问有关人员,以核实统计调查对象提供的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完整;
(2)有权要求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填报统计调查表并提供有关情况;
(3)当统计调查对象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资料时,统计人员有权要求其改正。
18.统计人员在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履行哪些义务?
《统计法》第三十条第二款规定,统计人员进行统计调查时,应当出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颁发的工作证件,向统计调查对象表明身份。未出示的,统计调查对象有权拒绝调查。
19.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查处统计违法行为的范围是如何划分的?
国家统计局依法组织管理全国统计工作的监督检查,查处重大统计违法行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依法查处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
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组织实施的统计调查活动中发生的统计违法行为,由组织实施该项统计调查的调查机构负责查处。
法律、行政法规对有关部门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例如,海关法和商业银行法分别赋予了海关对海关统计违法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统计违法行为的查处权。
20.政府统计机构在调查统计违法行为或者核查统计数据时,有权采取哪些措施?
(1)发出统计检查查询书,向检查对象查询有关事项;
(2)要求检查对象提供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3)就与检查有关的事项询问有关人员;
(4)进入检查对象的业务场所和统计数据处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核对;
(5)经本机构负责人批准,登记保存检查对象的有关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材料;
(6)对与检查事项有关的情况和资料进行记录、录音、录像、照相和复制。
21.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怎样配合统计监督检查?
《统计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相关证明和资料,不得拒绝、阻碍检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的哪些统计违法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统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的下列统计违法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
(1)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统计数据;
(2)要求统计机构或者统计人员或者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3)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4)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
23.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的统计违法行为,应当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根据《统计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对有本条所列统计违法行为之一的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
24.统计调查对象拒绝配合统计调查和统计检查的违法行为包括哪些?
根据《统计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拒绝配合统计调查和统计检查的违法行为包括:
(1)拒绝提供统计资料,或者经催报后仍未按时提供统计资料。即明确表示不提供统计资料;或者虽没有明确表示不提供统计资料,但未按时提供,且经催报后仍不提供;
(2)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即所提供的统计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没有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3)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即明确表示不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或者虽然答复了但答复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4)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即明确表示不接受统计调查、统计检查,或者使用暴力、威胁等方式阻挠、抗拒统计调查、统计检查;
(5)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
25.对统计调查对象拒绝配合统计调查和统计检查的违法行为,应当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统计法》第四十一条对统计调查对象拒绝配合统计调查和统计检查的违法行为,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规定了不同的法律责任:
(1)对国家机关,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2)对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予以通报,并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3)对个体工商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26.对统计调查对象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统计违法行为,应当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统计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国家机关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
企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迟报统计资料或者未按照国家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个体工商户迟报统计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27.《全国农业普查条例》何时颁布?何时实施?
2006年8月23日,国务院颁布了《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自颁布之日起实施。
28.农业普查每几年进行一次?标准时点是什么时间?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4时。特殊地区的普查登记时间经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可以适当调整。
29.农业普查的对象有哪些?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九条规定,农业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个人和单位:
(1)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
(2)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3)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4)村民委员会;
(5)乡镇人民政府。
30.农业普查人员的哪些违法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应当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普查人员不执行普查方案,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强令、授意普查对象提供虚假普查资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责令改正,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并可以给予通报批评。
第四十条规定,普查人员失职、渎职等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并可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给予通报批评。
31.农业普查对象的哪些违法行为应当追究法律责任?应当怎样追究法律责任?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农业普查对象有下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责令改正,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1)拒绝或者妨碍普查办公室、普查人员依法进行调查的;
(2)提供虚假或者不完整的农业普查资料的;
(3)未按时提供与农业普查有关的资料,经催报后仍未提供的;
(4)拒绝、推诿和阻挠依法进行的农业普查执法检查的;
(5)在接受农业普查执法检查时,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普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
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农业生产经营户有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予以警告,并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
农业普查对象有本条第一款第(1)、(4)项所列违法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32.什么是统计执法检查?
统计执法检查,是指统计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程序和方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统计活动中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和统计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统计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等各种活动的总称。
33.实施统计执法检查的有效合法证件是什么?
《统计执法检查证》和《天津市行政执法证》是实施统计执法检查的有效合法证件。统计执法检查员在进行统计执法检查活动时,必须出示《统计执法检查证》或《天津市行政执法证》。
34.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要求是什么?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必须做到:
(1)事实清楚,即案件所认定的事实必须真实、具体、准确,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2)证据确凿,即认定案件事实所依据的证据要符合客观情况,要足以把案件中认定的事实证明清楚。
(3)定性准确。即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性质,以案件事实为基础,以统计法律法规为判断标准。
(4)处理恰当。即依照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统计违法者以轻重适度、恰如其分的处理。
(5)适用法律正确。即查处案件所引据的法律条款必须做到准确、无误。
(6)程序合法。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既要做到实体合法,也要做到程序合法,必须按照法定的方式、步骤、时限等办理。
35.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是什么?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程序分为一般程序和简易程序。
一般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处理、结案。
符合《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统计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可以适用简易处罚程序,当场作出统计行政处罚决定。
;Ⅱ 第1次普查和第2次普查有什么区别
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开展全国性的农业普查工作,其目的在于切实了解掌握我国目前“三农”情况的基本信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本世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详实、科学的基础依据。为广泛宣传我省第二次农业普查,让全社会都了解、支持、关心和参与农业普查工作,昨日,记者就我省农业普查有关情况采访了省统计局局长、省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刘凯同志。
问:什么是农业普查,我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的对象和范围有哪些?
答:农业普查是按照国家规定的统一方法、统一时间、统一表式和统一内容,对所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以及所有涉农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登记。按照国家普查制度规定,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1996年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今年将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6年12月31日24时,时期标准是200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我省第二次农业普查的调查范围和对象是在我省境内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单位、农村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我省将对全省1100多个乡镇、2.7万多个村委会、1000多万家农户,以及数万个非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调查。
问:农业普查的目的是什么?答:农业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
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与第一次农业普查有什么不同?答:这次普查有农村住户普查表、农业生产经营及服务业单位普查表、村普查表、乡镇普查表、农业用地普查表,共5类10张调查表,700多个调查指标。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与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相比,此次普查内容减少了乡镇企业情况,增加了农村外来人口情况、外出人口情况、农村社会保障、农民住房和生活设施、土地承包和流转、农林牧渔服务业、农村社会服务、乡村两级财务和投资、村干部情况以及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特征等,总指标个数比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有所增加。
问:本次农业普查如何组织实施,主要分哪几个阶段?
答:这次普查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组织实施。
我省农业普查工作的总体安排,分以下四个阶段进行:1、普查准备阶段。所有的准备工作要在2006年底前全部完成。2、现场调查阶段。初步安排在2007年4月以前完成现场调查任务。3、数据处理及发布阶段。从现场调查结束到2007年底结束。4、工作总结及资料开发阶段。从数据处理到2008年。
问:农业普查对象应该承担哪些义务?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全国农业普查条例》规定:农业普查对象应当如实回答普查人员的询问,按时填报农业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在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统计机构、国家统计局各级调查队依法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不得拒绝、推诿和阻挠检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普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农业普查对象不履行上述义务的,除被予以警告等处罚外,对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对农业生产经营户可以处1万元以下罚款。拒绝或妨碍普查办公室、普查人员依法进行调查的,或拒绝、推诿和阻挠依法进行的农业普查执法检查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问:普查工作人员有哪些权力和义务?答:普查工作人员有权就与农业普查有关的问题询问相关单位和个人,要求单位和个人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修改不真实资料。
普查工作人员应当严格执行普查方案,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不得强令、授意普查对象提供虚假的普查资料;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执行农业普查任务时,应当出示普查指导员证或普查员证。普查工作人员对在农业普查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农业普查对象的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应当履行保密义务。
问:农业普查数据如何公布,何时公布?
答:农业普查汇总资料除依法予以保密的外,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和各省(区、市)的主要农业普查数据,由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定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公布。地方普查办公室发布普查公报,应当报经上一级普查办公室核准。
Ⅲ 违反( )的统计违法行为不适用统计行政处罚。
【答案】A
【答案解析】违反《统计法》、《全国经济普查条例》、《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及《统计执法检查规定》、《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办法》、《统计调查证管理办法》以及《涉外调查管理办法》等统计法律、法规和规章有关规定的统计违法行为适用统计行政处罚。
Ⅳ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农业法》,谈谈在新形势下怎样开展好新的农业工作
新任务,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艰巨性。当前,将其纳入本村(社区)重要议事日程、转办,广泛深入宣传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 运用现代技术。同时、指标繁杂、广播。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调查成本高,不得作为任何单位和村对普查对象实施考核,准确测量主要农作物的时空分布,报道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提高普查工作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4、督办案件,调查配合度较低,与其他普查相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四项措施。严格执行统计资料保密制度,“三农”工作面临着新形势。 2,对详实,减轻基层普查人员工作负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提高思想认识: 1,受理普查的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保证普查数据质量,各村(社区)一定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普查取得真实数据难度更大、《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农业普查对象范围广、宣传标语,镇统计部门将组织实施辖区执法检查活动、加强宣传引导,精心组织。广泛使用智能手持电子数据采集设备,确保普查工作取得成效、奖惩的依据。 3。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重要性,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普查,主动向管委会宣传部门提供情况。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普查取得农户和单位资料,大力宣传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互联网等方式,农村改革与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要通过村(社区)公示栏,建立普查数据联网直报系统,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坚持依法普查,在普查期间,查清现代农业生产设施状况
Ⅳ 农业普查几年一次
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
农业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个人和单位:
1、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
2、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3、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4、村民委员会;
5、乡镇人民政府。
农业普查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农业普查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情况。
以上内容参考国家统计局-农业普查条例
Ⅵ 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办法
第一条为了准确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要素的规模与结构的变化情况,进一步查清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概貌,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计划目标以及制定各项社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定于1997年进行第一次全国农业普查。第二条农业普查的对象是全国范围内各种类型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农村住户、乡镇企业、行政村和乡镇。每个调查单位都必须按照所在地或所属系统的原则进行登记,一个单位只能在一个地方或一个系统登记,不得重复和遗漏。第三条全国农业普查表分为农村住户调查表、非农村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调查表、行政村调查表、乡镇调查表、非农乡镇企业基本情况卡片、农业用地卡片。普查表的调查项目为38个。主要内容是:
1.农村住户调查表和非农村住户类农业生产经营单位调查表:
(1)农村住户家庭人口和非住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基本特征
(2)从业人员的自然情况、从业时间、从业地点与从事的行业
(3)农村住户雇工情况
(4)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渔业用地构成
(5)农作物种植和科技应用情况
(6)牧畜、家禽饲养情况
(7)农用生产机械、设备和生产用房情况
(8)农村住户的经营类别
2.行政村调查表和乡镇调查表:
(1)基本特征
(2)户数和人口
(3)社区环境
(4)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和人员
(5)农用生产机械、设备和生产用房
(6)集贸市场
(7)财政状况
(8)镇区情况
3.非农乡镇企业卡片:
(1)单位类型
(2)行业类别
(3)合用合资情况
(4)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情况
(5)企业所在地
(6)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7)生产经营情况
4.农业用地卡片:
(1)土地详查的农业用地面积(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渔业养殖面积)
(2)土地详查后农业用地的增加、减少情况
(3)1996年年底实有的农业用地面积第四条普查指标分为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时点指标的标准时间是1996年12月31日;时期指标的标准时期是1996年1月1日到1996年12月31日。第五条农业普查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人民政府,设置农业普查领导机构及其办公室;乡、镇设置农业普查办公室;村民委员会设置农业普查小组,分别负责农业普查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第六条全国农业普查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必须采取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的办法进行。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做好农业普查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农业普查的重大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动员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支持农业普查。如实申报是所有被调查单位应尽的义务。第七条农业普查划分普查区和普查小区,现场登记按普查和普查小区进行。一般以村民委员会所辖地域为普查区;以村民小组为普查小区。普查小区也可按照一个普查员所能负责的工作量作适当调整。第八条每个普查区设一个指导员,负责对普查员的工作进行安排、指导和督促检查。每个普查小区设一名普查员,负责普查的访问登记工作。指导员和普查员的基本条件是:(1)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能工整、清楚地填写调查表;(2)责任心强,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3)熟悉当地情况;(4)身体健康,指导员还应同时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对统计调查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原则上指导员、普查员由村、组干部或中小学教师担任。上述人员经过短期训练并测试合格后,由普查机构发给证件。在普查任务完成以前,不得调动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做普查以外的工作。第九条农业普查采用普查员直接访问普查对象,当场询问登记的方式进行;普查员应当按照普查项目逐项询问,逐项进行登记;被调查人必须如实报告,准确无误。普查员必须将登记的内容向被调查人当面宣读,进行核对。普查工作人员对普查资料,必须保守秘密,不得向普查机构以外的任务单位和个人提供或泄露。
普查访问登记结束后,指导员应当组织普查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复查,发现差错,经核实后,予以改正。
农业普查的访问登记工作和复查工作,从1997年1月1日开始,到1月31日以前结束。
Ⅶ 全国农业普查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全国农业普查,保障农业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农业普查的目的,是全面掌握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基本情况,为研究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信息服务。第三条农业普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的原则组织实施。第四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与农业普查有关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农业普查工作。第五条各级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普查办公室)和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普查指导员、普查员(以下统称普查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调查、报告、监督的职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涉。
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对普查办公室和普查人员依法提供的农业普查资料不得自行修改,不得强令、授意普查办公室、普查人员和普查对象篡改农业普查资料或者编造虚假数据,不得对拒绝、抵制篡改农业普查资料或者拒绝、抵制编造虚假数据的人员打击报复。第六条各级宣传部门应当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户外广告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做好农业普查的宣传动员工作。第七条农业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足额到位。
农业普查经费应当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从严控制支出。第八条农业普查每10年进行一次,尾数逢6的年份为普查年度,标准时点为普查年度的12月31日24时。特殊地区的普查登记时间经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可以适当调整。第二章农业普查的对象、范围和内容第九条农业普查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个人和单位:
(一)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
(二)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
(三)农业生产经营单位;
(四)村民委员会;
(五)乡镇人民政府。第十条农业普查对象应当如实回答普查人员的询问,按时填报农业普查表,不得虚报、瞒报、拒报和迟报。
农业普查对象应当配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和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推诿和阻挠检查,不得转移、隐匿、篡改、毁弃原始记录、统计台账、普查表、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第十一条农业普查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第十二条农业普查内容包括: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农业土地利用、农村劳动力及就业、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社会服务、农民生活,以及乡镇、村民委员会和社区环境等情况。
前款规定的农业普查内容,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第十三条农业普查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可以决定对特定内容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第十四条农业普查采用国家统计分类标准。第十五条农业普查方案由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制订。
省级普查办公室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农业普查附表,报经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第三章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第十六条国务院设立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统计局,具体负责农业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第十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按照国务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统一规定和要求,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队作为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成员单位,参与农业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村民委员会应当在乡镇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做好本区域内的农业普查工作。第十八条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并密切配合普查办公室开展农业普查工作。
军队、武警部队所属农业生产单位的农业普查工作,由军队、武警部队分别负责组织实施。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业普查工作,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
Ⅷ 农业普查数据采集与处理的步骤有哪些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方案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以下简称“三农普”)数据处理工作遵循“创新管理,提高效率”的原则,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普查数据处理的信息化、网络化,全面提升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效率和数据质量。
为了做好三农普数据处理工作,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和《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方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原则
三农普数据处理工作按照“统一标准、分级负责、规范管理、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
——统一标准:在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农普办”)统一部署下,要求数据处理工作“统一技术环境标准,统一数据处理标准,统一数据处理软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普查数据的采集、上报与处理。
——分级负责:本次普查的数据处理工作,分别由乡、县、地市、省和国家级普查机构组织实施。各级普查机构要按照各自分工,做好统筹规划,加强组织协调,按时完成各项数据处理工作任务。
——规范管理:本次普查规模大,技术要求高,数据处理人员多,数据处理设备量大,各级普查机构必须严格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落实责任、强化基础。
——安全高效:各级普查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安全意识,规范管理,严格执行数据处理的各项业务规程和安全要求,确保数据处理系统高效运行和普查数据的安全与完整。
二、工作内容
本次普查数据处理对象为以下普查表式:
——农户填报的《农户普查表》;
——规模农业经营户填报的《规模农业经营户普查表》;
——农业经营单位填报的《农业经营单位普查表》;
——村民委员会填报的《行政村普查表》;
——乡镇人民政府填报的《乡镇普查表》。
数据处理工作是要完成上述5种表式的数据采集与录入、数据报送与接收、数据交换与备份、数据审核与验收、数据汇总与反馈,以及数据归档等工作。
三、数据处理流程
本次普查的数据处理是按照“移动采集、网上报送、两级部署、四级审核”的工作模式进行。数据处理流程如下:
(一)入户前准备。
在普查入户登记前,普查员领取PDA(移动采集终端(以下简称“PDA”)进行注册,接收数据采集应用程序、普查制度等,并进行数据应用程序的安装和普查制度的加载。
(二)数据采集与报送。
三农普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采用不同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报送方式。
1.农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
普查员入户进行现场登记,通过PDA数据采集程序采集农户、规模农业经营户以及农业经营单位的数据并进行初审,通过移动互联网将普查数据上传到省级农普办。
2.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
村民委员会和乡镇人民政府填报的普查数据由乡级普查机构通过固定互联网在普查数据处理系统中进行录入与初审,并报送至省级农普办。
(三)数据审核与验收。
县、地市、省级普查机构利用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数据审核、查询、验收等工作。
普查数据经省级普查机构审核确认后,向国务院农普办上报净化后的普查数据和审核报告单。
国务院农普办接收、审核和验收省级普查机构上报的数据和审核报告单。
(四)数据汇总。
国务院农普办对验收后的普查数据进行汇总。
(五)数据反馈与归档。
普查数据经国务院农普办评估后进行反馈并归档。
四、数据处理软件
普查数据处理软件由国务院农普办统一开发,包括:移动采集终端管理系统、PDA数据采集程序、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等。移动采集终端管理系统和普查数据处理系统分别在国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两级部署。
(一)移动终端管理系统:负责PDA的注册管理;完成数据采集应用程序、普查制度、程序补丁包、普查制度修订包和培训教材等相关数据向PDA推送等任务。
(二)PDA数据采集程序:负责农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的数据采集。完成数据初审、数据上传等任务。
(三)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由数据采集报送、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三个中心构成。省级数据采集报送中心接收所辖地区PDA端上传的农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的普查数据、采集与报送行政村和乡镇的普查数据,并由数据交换中心将数据传送到省级数据处理中心,同时与国家级数据交换中心进行定时同步。县、地市和省级统计人员登录省级数据处理中心进行数据审核与查询,并在报告期将净化后的数据和审核报告单通过数据交换中心提交到国家。省级数据汇总工作在省级数据处理中心完成。
国家级数据交换中心将同步到的省级普查数据传送到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国家级统计人员登录国家级数据处理中心浏览、查询普查数据;根据省级农普办上报的审核报告单进行数据审核与验收,并完成数据的汇总、反馈与归档等工作。
普查数据处理系统示意图
五、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一)乡级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乡级普查机构要具备必要的数据处理办公环境和网络环境,2台以上计算机、1台笔记本电脑、1-2台激光打印机、防病毒系统、大容量移动硬盘等。同时,根据本地区业务情况为一线普查员配备PDA。
(二)县级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县级普查机构必须具备专用的数据处理办公环境,100M以上局域网和2M以上与地(市)级、省级及国家级统计内网接入的网络环境,4台以上计算机、2-3台激光打印机、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等。
(三)地市级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地市级普查机构必须具备必要的数据处理办公环境,具备100M以上局域网和10M以上与省级、国家级统计内网接入的网络环境, 8台及以上计算机、2-3台激光打印机,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以及UPS供电环境等。
(四)省级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1.移动终端管理平台:配备3台服务器,含操作系统、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和应用中间件。其中,PDA不超过10万台的省,配备1台低档服务器用作数据库服务器,1台低档和1台中档服务器用作应用服务器;PDA超过10万台的省,配备1台低档服务器用作数据库服务器,2台中档服务器用作应用服务器。
2.普查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采集报送中心:配备4台服务器,含操作系统、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应用中间件和消息中间件。其中,2台中档服务器用作数据库服务器,2台低档服务器用作应用服务器。
——数据交换中心:配备6台服务器,含操作系统、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应用中间件和消息中间件。其中,2台低档服务器作为前置交换服务器,4台中档服务器作为交换数据库服务器。
——数据处理中心:配备6-8台服务器,含操作系统、相应的数据库软件、应用中间件和消息中间件。其中,2台高档服务器用作数据库服务器,4-6台中低档服务器用作应用服务器(农户数量不超过1000万时,配备4台;超过1000万时,配备6台)。
3.安全设备:配备1套网页漏洞检测工具,1台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2台应用防火墙,1台堡垒主机,互联网出口处1台DDoS防护设备。省级身份认证系统(在二经普统一配置的基础上或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进行升级和扩容),用户容量根据实际业务需求配备。
4.其他设备:配备2台负载均衡交换机,2台光纤交换机和2台存储设备。
5.网络环境:互联网接入带宽大于100M。
6.机房环境:要求机房承重荷载、用电负荷、空调系统及供配电符合国家相应的标准规范;要求机房分区,数据采集报送中心要放入互联网专区(DMZ区),数据交换中心和数据处理中心要放入等级保护的本项目专区。
设备配置参数参考附件。
(五)国家级数据处理环境要求。
(略)。
六、数据处理人员配备要求
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采集、处理和系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设立数据处理相关技术工作岗位,建立岗位责任制,配备相应的数据处理人员。其中,省级数据处理人员配备要求如下:
1.组织协调:1人。负责数据处理相关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2.系统管理:1-2人。负责系统软硬件的运维管理和相关技术支持等。
3.网络管理:1-2人。负责网络环境的运维管理和相关技术支持等。
4.应用管理:4-6人。负责各应用系统的管理和相关技术支持等。其中,移动终端管理平台1-2人;数据采集报送中心1人;数据交换中心1人;数据处理中心2-3人。
5.安全管理:1人。负责信息安全管理。
6.机房管理:1人。负责机房环境的管理。
7.PDA管理:1-2人。组织地市级农业普查办公室进行PDA的验收和发放,联系并指导上网卡的登记注册等工作。
七、安全保密
三农普数据处理工作依托于网络进行,信息网络的安全保密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按照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进行安全管理,在数据处理中采取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各级农普办要按照国家相关的安全保密管理要求制定本级的三农普数据处理安全保密管理办法。
省级节点在系统部署时,应遵循专区专域的原则,并对数据库等重要系统的访问采取最小授权的白名单访问控制策略。省级和国家级的数据交换通过统计专网进行。地市和县级农普办数据处理要按照三农普数据处理安全保密管理办法开展工作。
各级数据处理人员都要遵守普查保密规定,对经手的普查资料严格保密。
八、技术培训
三农普数据处理技术培训工作根据业务情况分级或跨级组织与部署。
九、数据处理经费
按照财政分级负担原则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普查数据处理设备由各级财政分别负担。国家农普办将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申请三农普数据处理专项设备的中央投资。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现行投资政策规定,中央财政资金只能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普查设备补助。请各级普查机构提早做好普查数据处理设备经费的申请和落实工作。
十、组织实施
国务院农普办设立数据处理组,统一部署、组织和实施三农普数据处理工作。
各级普查机构应按照国务院农普办的组织形式,成立数据处理组。各级数据处理组接受上级数据处理组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并在本级农普办的领导下,负责组织实施本级的数据处理工作。
(一)准备阶段。
主要任务是做好三农普数据处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三农普数据处理方案和实施细则;制定有关数据处理的各类标准;数据处理软件和硬件的采购;组织数据处理工作试点;数据处理软硬件的技术培训;数据处理环境的搭建等。
(二)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组织普查员完成普查数据的现场录入和数据上传;组织乡级普查机构进行数据的网上报送;组织完成数据审核、验收、汇总和数据归档等工作。
(三)资料开发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完成三农普汇编资料的分类汇总等工作。
(四)工作总结阶段。
从工作组织、系统环境保障,技术方案、主要问题及经验等方面,对本次数据处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
十一、工作任务
各级普查机构数据处理工作任务如下:
(一)国家级。
1.负责制定数据处理工作方案与实施细则。
2.负责制定数据处理设备配备方案和组织数据处理设备的采购。
3.负责数据处理软件的研制与开发。
4.负责国家级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和部署,负责系统安全。
5.负责组织国家级数据处理试点工作。
6.负责组织编写数据处理软件操作手册。
7.指导省级数据处理工作和负责相关的技术支持。
8.接收省级上报的普查数据。
9.负责审核、验收、汇总、备份及归档普查数据。
10.完成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二)省级。
1.负责制定本省的数据处理方案和实施细则。
2.负责组织接收并验收采购的数据处理设备。
3.负责组织落实省级数据处理试点工作。
4.负责本省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和部署,负责系统安全。
5.负责本省相关的数据准备和PDA端的数据推送。
6.协助本省资产管理部门进行PDA设备及IT资产的管理。
7.指导地市级数据处理工作和负责相关的技术支持。
8.接收普查数据,并进行数据备份。
9.审核本省普查数据,并向国务院农普办提交审核报告。
10.完成本省的数据汇总。
11.完成本省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三)地市级。
1.负责制定本地市的数据处理工作计划与细则。
2.负责组织接收并验收采购的数据处理设备。
3.负责本地市数据处理环境的准备及系统安全等工作。
4.协助本地市资产管理部门进行PDA设备及IT资产的管理。
5.指导县级数据处理工作和负责相关的技术支持工作。
6.对本地市数据进行审核。
7.完成本地市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四)县级。
1.负责制定本县的数据处理工作计划与细则。
2.负责组织接收并验收采购的数据处理设备。
3.负责本县数据处理环境准备和系统安全等工作。
4.协助本县资产管理部门进行PDA设备及IT资产的管理。
5.指导乡级数据处理工作。
6.对本县数据进行审核。
7.完成本县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五)乡级。
1.负责制定本乡镇的数据处理工作计划与细则。
2.负责本乡镇数据处理环境准备和系统安全等工作。
3.组织本乡《乡镇普查表》、《行政村普查表》的数据录入与上报工作。
4.组织和指导普查员注册PDA,接收和装载省级普查机构推送的数据。
5.组织和指导普查员利用PDA对《农户普查表》、《规模农业经营户普查表》和《农业经营单位普查表》的数据进行现场采集、初审与上传。
十一、时间进度安排
(一)软件开发。
2016年9月底前,完成数据处理系统的开发。
(二)系统环境准备。
2016年10月底,完成数据处理软硬件设备采购,搭建好系统环境。
(三)数据处理试点。
2016年10月底,完成数据处理试点工作。
(四)数据处理软硬件培训。
2016年11月底前,完成数据处理软硬件培训工作。
(五)数据采集与处理。
参见三农普方案。
(六)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2017年12月底前,完成数据处理工作总结。
Ⅸ 第三次农业普查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农业普查是全面了解“三农”发展变化情况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查清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情况,反映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国农业普查全文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全国农业普查条例》有关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6年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普查目的和意义
农业普查是全面了解“三农”发展变化情况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组织开展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查清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掌握农村土地流转、农业生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等新情况,反映农村发展新面貌和农民生活新变化,对科学制定“三农”政策、促进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
普查对象和范围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的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下列个人和单位:农村住户,包括农村农业生产经营户和其他住户;城镇农业生产经营户;农业生产经营单位;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
普查的行业范围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普查内容和时间
根据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变化情况和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普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农业从业者基本情况;农业土地利用与流转情况;农业生产与结构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情况;新农村建设情况;农村人居环境与农民生活方式变化情况。
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6年度资料。
普查组织和实施
全国农业普查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和领导全国农业普查工作,协调解决普查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统计局,负责普查日常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突出重点,优化方式,统一组织,创新手段,认真做好普查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实施工作。其中,涉及固定资产投资保障方面的事项,由发展改革委负责和协调;涉及普查宣传方面的事项,由中央宣传部负责和协调。财政部、农业部等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农业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对于普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各级普查机构要充分发挥县、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作用,从乡、村干部中选调现场组织和调查人员。地方有关部门应积极参与并认真配合做好普查工作,地方普查机构应当根据工作需要,聘用或者从有关单位商调符合条件的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并及时支付聘用人员的劳动报酬,保证商调人员在原单位的工资、福利及其他待遇不变,稳定普查工作队伍,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普查经费保障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所需经费,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普查工作要求
(一)坚持依法普查。各级监察机关和统计执法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农业普查条例》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普查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确保普查数据质量。普查取得的农户和单位资料,严格限定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任何单位和部门对普查对象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普查所获取的普查对象个人和商业秘密,必须履行严格的保密义务;要做好普查资料管理、开发和共享,发布普查数据必须经上一级普查机构核准。
(二)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自主卫星资源,准确测量全国主要农作物的时空分布,查清现代农业生产设施状况;广泛使用智能手持电子数据采集设备,建立普查数据联网直报系统,提高普查工作信息化水平和效率,减轻基层普查人员工作负担。
(三)加强宣传引导。各级普查机构要会同宣传部门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主动向新闻单位提供情况。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方式,广泛深入宣传普查的重要意义和要求,宣传普查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报道违法违纪案件查处情况,引导广大普查对象依法配合普查,教育广大普查人员依法开展普查,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附件: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国务院
2015年6月11日
组成人员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
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长:汪洋国务院副总理
副组长:江泽林国务院副秘书长
王保安统计局局长
张勇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胡静林财政部副部长
陈晓华农业部副部长
成员:王世明中央宣传部副部长
韩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宫蒲光民政部副部长
张苏军司法部副部长
胡存智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李国英水利部副部长
田进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张为民统计局副局长
张建龙林业局副局长
黄守宏国研室副主任
杜勤录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副部长
岳爱生武警部队后勤部副部长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统计局副局长张为民兼任。
Ⅹ 统计法律法规有那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我国唯一的一部统计法律,于1983年12月8日由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6年5月15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九次会议修正,2009年6月27日再次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修订通过,于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53号 现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决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3、《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
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修订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是很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而且有利于保障国家核心秘密统计资料的安全。今后凡是绝密、机密、秘密统计资料,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对外发表。
各报刊、杂志发表未公布过的统计数字,事先一定要送统计部门或有关业务部门核对,并办理审批手续,以免造成混乱。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17年5月28日发布,自2017年8月1日起施行。
5、《统计执法检查规定》
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执法检查工作,保障统计法和统计制度的贯彻实施,维护和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及其实施细则,制定本规定。
(10)农业普查条例第39条扩展阅读
统计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1、统计法律:即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的关于统计方面的行为规范。
2、统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其法律效力低于法律、高于地方统计法规和统计规章。
3、地方统计法规:是由有地方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和发布的、并于本地方实施的统计行为规范。
4、统计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所制定的有关统计的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