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规章制度督促机制
⑴ 解读丨加强党内监督主要监督谁怎么监督
加强党内监督主要监督谁?
以前很多党内规章制度,如果细心阅读,人们会发现,它的适用对象都是中央以下的。这次的突破,表明了中央下的了决心,专门设了对中央组织进行监督的条例,今后的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
怎么监督?
坚持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用好巡视“利剑”,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不断构建全方位的监督机制。从宽、松、软真正走向严、紧、硬,让党内监督动真碰硬、展现刚性,才能破解“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的困境,使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大量腐败案件表明,一把手监督常常是薄弱环节,一把手监督难题亟待破解。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权力越大越需要监督。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里的“笼子”是制度,是法律,也是监督。
⑵ 党内监督的形式有哪些
党员监督,党组织监督和纪律检查机关的监督三种具体形式
党内监督的形式有党员监督,党组织监督和纪律检查机关。党内监督是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法规,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监督,主要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相互间的监督。党内监督是中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依据党章和国家法律,对党员和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公务活动进行的监督,主要包括党组织的监督和党员相互间的监督。
(2)党内规章制度督促机制扩展阅读:
搞好党内监督,从根本上说要走制度建设和制度管理的道路,即以制度制约权力。现在,我们党关于实行党内监督的制度并不是一片空白。恰恰相反,党在监督方面的建章立制工作应该说是卓有建树的。开展党内监督远非一件易事,甚至无从下手。虽然现有的这些监督条规集中了全党的智慧,很好地阐述了党内监督的地位、作用、意义,制定了基本的制度、方法,但是这些制度都是比较宏观、抽象的,如果真正使其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尚需要以一系列的具体措施规定给予支持。
⑶ 如何建立基层党组织监督考核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进行绩效考核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摆上重要议程,认真谋划,深入研究,精心部署。一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综合协调,其他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领导体制,切实做到一级管好一级,一级带动一级,层层抓落实,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三要要把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列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教育培训、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等的重要内容;要充分利用大宣传教育资源,形成领导干部作风教育的强大合力;要把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与其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真正做到落实工作到位、指导工作到位、监督检查到位、落实责任到位、责任追究到位。三要把干部作风建设纳入机关目标绩效管理考核范围,年底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纳入领导干部个人档案,并作为评选先进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提高认识,深入开展作风教育教育是作风建设的基础,有扎实的教育才会有良好的作风。因此,深入开展作风教育,是全面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一是要把握作风教育的内涵。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教育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因此,“为民、务实、清廉”是新的历史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教育的主要目的和根本要求。二是要明确作风教育的内容。要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发展观教育。把科学发展观教育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结合起来,同党纪教育和法律法规教育、党的光荣传统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廉洁自律教育等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干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作风,坚决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观念和做法,有效解决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要加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教育。要把唯物史观教育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教育结合起来,始终坚持以人民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真心实意地为群众实事、解难事、做好事,不断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以实际行动实践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要加强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教育。要把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教育与社会责任和岗位责任教育、党的思想路线教育、正确政绩观教育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要加强廉洁自律的人生习惯教育。要把正确权力观教育、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健康生活情趣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坚持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坚决抵制腐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三)建立健全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键在于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治官治权”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一是要规范权力运行制度。要紧紧围绕权力行使做文章,在容易发生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重要权力部门、重要岗位、重要环节上建立健全权力约束机制,特别要把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当作反腐败制度建设的重中之重,对重要领导岗位和直接掌管人财物的岗位,要建立严格的行为规范和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以制度规范权力,以权力制约权力,切实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二是要完善党纪执行制度。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正确政绩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建立中央对地方、上级对下级、组织对党员的纪律考核指标,全面推行执纪责任制;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强化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建立和完善党的领导干部在工作出现重大违法、严重滥用职权、严重失职渎职等情况的引咎辞职或责令辞职的政治责任制度;要建立健全普通党员违法失职、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等应受政纪或刑事处罚的法律责任制度;要建立健全党组织和党员因轻微违法失职或官僚主义而向社会、公民、法人等赔礼道歉的道义责任制度。同时,制定的制度要政策分明、界线清楚、强化刚性、减少柔性,尽量不出现“不准”、“应该”等模糊词汇,使制定的制度鲜明准确、要求具体、便于落实,以减少实际操作中的弹性和随意性。三是要严格用人管人制度。要完善用人机制,端正用人导向,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人,干事创业、心系群众、开拓创新、不事张扬、清正廉洁、诚实守信的人选拔到重要领导岗位。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制定相应的具有预见性、针对性、配套性和实操性的管人制度,做到防范在先、未雨绸缪。如在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上,要建立健全诸如家庭收入申报制、金融实名制等相应的辅助制度,尽快改变愿报就报、不愿报就不报的无序状态。(四)规范从政行为,畅通监督渠道一是要规范从政行为。要严格规范执纪行为,做到明确执纪权限、严格执纪标准、强化执纪考核、落实执纪责任,督促纪检监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据党纪政纪规定的权限管理党内事务,既不允许越权乱作为,又不允许失职不作为,坚决纠正党纪执行中执纪不严、纪法不分的现象。二是要畅通监督渠道。各级党委要严格执行《党章》、《党内监督条例》和《党员权力保障条例》,完善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当前,尤其要尊重和保障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权力,确保党员民主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等权力的有效行使,对漠视民主、压制民主、打击报复,造成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突出的领导干部,要运用组织和纪律手段给予严肃处理;要把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人民群众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等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五)预防惩处齐下,加大反腐力度预防和惩治好比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必须坚持方针、构建体系、拓展领域、主动预防,不断加强防治工作,严肃查处各种以权谋私,严重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一是有案必查。目前,一些腐败案件可谓是盘根错节、错综复杂,如果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就会丧失良机。因对已经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绝不允许图形式、走过场。要把干部作风建设纳入机关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范围,切实做到奖惩兑现。省地县党委在纪委、组织部设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投诉电话,按照有诉必理,有理必查,有查必果的要求,凡是群众有投诉的,一律要追查到底;凡是查证属实违反规定的,一律根据有关规定,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处理;凡是对本地本部门作风建设抓得不力、问题严重的,一律要追究领导责任。二是有腐必反。当前,人民群众对反腐败工作寄予了极大的希望,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此,对于那些以权代法、权钱交易、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等以权谋私者,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任其行事、姑息迁就。三是依纪依法。坚持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都必须依纪依法严肃处理。对腐败分子不能迁就照顾,必须在提高腐败成本、加大反腐败威力、增强反腐败实效上下工夫,使其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付出沉重代价、失去立足之地。总之,只有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才能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只有切实认清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加强作风建设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教育这个基础、制度这个保证、监督这个保障、惩处这个关键,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逐级负责、狠抓落实,才能取得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根本好转。
⑷ 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都有哪些
【党内监督制度】
为加强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十项制度,根据《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以下制度十条(简称机关党内监督二十条)。
一、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
第一条 党委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有关方针政策性、全局性的问题,重要干部的推荐、任免和奖惩,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委会或书记办公会议集体讨论作出决定。党委成员要根据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同时要关心全局工作,积极参与集体领导。
党委书记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支持领导班子成员在职责范围内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领导班子成员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维护和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
第二条 班子议事规则
1、党委实行书记委员分工负责制。
2、议事规则
(1)凡属应当由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必须列入会议议程。
(2)议题要明确,中心要突出。
(3)认真做好会前准备,把要讨论的议题尽早通知各副书记、委员,对要讨论的议题应考虑出初步方案,做到心中有数。
(4)讨论决定事项,应当充分发表意见,对于少数人的不同意见,应当认真考虑。各种意见和主要理由应当如实记录。讨论干部任免事项,还应当如实记录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的情况。领导班子成员个人向党组织推荐领导干部人选,必须负责地写出推荐材料并署名。
(5)党委决定重要事项,应当进行表决。表决采用口头、举手、无记名或记名投票等方式。表决结果和表决方式应当记录在案。
(6)认真做好会议记录。
第三条 对于应当经集体讨论决定的事项而未经集体讨论,也未征求其他成员意见,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的,除遇紧急情况外,应当区别情况追究主要责任人的责任。
党委成员不遵守、不执行集体的决定,或未能按照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履行自己的职责,给工作造成损失的,要追究责任。
二、通报和报告制度
第四条 党委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一般要向下属党组织和党员通报,根据实际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
第五条 党委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要向党员大会每年报告一次工作。
主要负责人,报告内容要充实,重点要突出;围绕中心任务,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实事求是,坦率明了。其他负责人,要侧重于分管工作,内容实在,简洁精炼。报告要以书面的形式。
每个党员要认真负责地对报告内容作出评议。重点是指出不足,提出建议。每个人不作重复评议,对与自己意见相同的评议可以表示赞同。
第六条 党委班子成员个人的重大事项要向党组织如实报告,自觉接受监督。
个人重大事项包括:
(一)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营建、买卖、出租私房和参加集资建房的情况;
(二)本人参与操办的本人及探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不含仅在近亲属范围内办理的上述事宜);
(三)本人、子女与外国人通婚以及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的情况;
(四)本人因私出国(境)和在国(境)外活动的情况;
(五)配偶、子女受到执法执纪机关查处或涉嫌犯罪的情况;
(六)配偶、子女经营个体、私营工商业,或承包、租赁国有、集体工商企业的情况,受聘于三资企业担任企业主管人员或受聘于外国企业驻华、港澳台企业驻境内代办机构担任主管人员的情况。
本人认为应当向组织报告的其他重大事项,也可以报告。
第七条 党委领导班子要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形成年度报告送盟纪委,领导干部要把执行责任制情况列入述职报告。
三、述职述廉制度
第八条 党委、班子成员每年在单位全体人员中或上级纪委指定的范围述职述廉一次。
四、民主生活会制度
第九条 党委要坚持和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按照规定开好民主生活会。通过民主生活会,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
党委班子成员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
第十条 领导班子召开民主生活会要切实保证质量。民主生活会的主题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针对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
领导班子成员在民主生活会上,要针对自身存在的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以及党员、群众、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和下级党组织提出的意见,负责任地作出检查或说明,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对开好民主生活会负责,并承担制定和落实领导班子整改措施的领导责任。
第十一条 民主生活会后,要按规定上报民主生活会召开情况和相关材料。
五、信访处理制度
第十二条 机关纪委要通过信访处理,对下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实施监督,及时研究来信来访中提出的重要问题。对重要信访事项的办理,应当督促检查,直至妥善处理。
第十三条 凡向党组织检举党员或下级党组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以及党员控告侵害自己合法权益行为的,机关纪委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调查处理。党员署真实姓名检举的,要视情况将处理结果告知该党员,听取其意见。
六、谈话和诫勉制度
第十四条 发现机关科级干部在政治思想、履行职责、工作作风、道德品质、廉政勤政等方面的苗头性问题,党委书记或纪委书记要及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进行提醒批评、教育;发现其他干部有上述问题,由分管副书记对其进行诫勉谈话。
七、舆论监督制度
第十五条 党委班子及其成员应当重视和支持舆论监督,听取意见,推动和改进工作。
八、询问和质询
第十六条 党委委员,有权对党委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询问或质询。
纪委委员有权对纪律检查委员会全体会议决议、决定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询问或质询。
第十七条 询问可口头提出,也可以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提出。有关委、部、室应当作出说明。
第十八条 询问人在对有关委、部、室所作的说明不满意的情况下,可以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对同一问题提出质询。有关委、部、室要作出解释或答复。
九、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制度
第十九条 党委委员,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和同级纪委中不称职的委员。
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要求罢免或撤换所在委员会不称职的委员。
第二十条 罢免或撤换要求应当以书面形式署真实姓名提出,并有根据地陈述理由。
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应当严肃慎重。对于没有列举具体事例,不负责任地提出罢免或撤换要求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捏造事实陷害他人的,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⑸ 党内五种监督的内容
加强党内监督应从五个方面着力
加强党内监督是各级纪律检查机关的重要职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加强党内监督,应从监督意识、监督重点、监督机制、监督渠道、监督平台五个方面着力。
一、强化监督意识,增强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强化党内监督意识,必须立足于加强思想教育。整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和有关党内监督文件及地方先进典型事迹,编印《党内监督材料汇编》,供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真正做到让党员领导干部精通党内监督,广大党员熟悉党内监督,全社会了解《条例》。要通过学习,使党员领导干部认识到,加强党内监督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的必然要求。要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了解党内监督的方针、任务、内容与方式方法,积极参与和大胆进行监督。每个党员包括领导干部,要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勤于监督,形成积极倡导监督、大胆实施监督、热情支持和保护监督的浓厚氛围,从而解决“不敢监督”和“不会监督”的问题。要通过学习,使全社会认识到任何人都必须接受监督,从而拓宽监督渠道,营造一个“人人敢于起来监督”的良好监督环境。首先,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牢记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监督观,真正把监督视为帮助、支持和关爱,从而自觉接受监督。其次,领导干部应把群众监督当作检查不足、改进工作的一面镜子,主动接受监督。再次,要正确对待群众的意见看法、信访举报、批评建议,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突出监督重点,增强党内监督的针对性。加强党内监督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突出重点对象。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一把手”作为监督重点。二是突出重点时机。为严防“节日病”,每逢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采取下发文件、召开会议、发送廉政短信等形式提醒大家廉洁过节;开展“三公”消费和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纪律监督,倡导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在换届期间,针对干部选拔任用、财务管理、资产监管等问题,及时严明组织纪律,强化遵纪守法。三是突出重点环节。管钱、管物、管人和有审批权限的实权部门,往往是腐败现象的易发、多发区,要通过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加强对这些部门及“三重一大”等方面的监督,并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风险防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处理好责、权、利的关系。在对干部的选拔、任用、调配等环节上,要监督组织部门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情况,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腐败行为;在行政审批、征地拆迁、招商引资、工程建设、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领域和环节中,要实行“一站式”服务,要监督权力行使者正确行使权力,最大限度地压缩权力滥用的时间和空间,防范权力行为的非正常干预;当权力的运行偏离既定目标并产生严重后果时,要积极进行纠偏和惩戒,追究权力行使者的责任,坚决维护党纪国法。四是突出重点内容。要重点监督按党的规章办事、依法执政、执政为民的情况,重点监督党员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履行情况,重点监督党员领导干部遵守《廉政准则》以及中央和省委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情况。同时,坚持“三个谈话”、“三个在先”:对新任领导干部,及时进行任前廉政谈话,告诫在先;对有信访反映、经核实有轻微违纪的,及时进行诫勉谈话,批评在先;对可能出现违规违纪行为的,及时进行警示谈话,警示在先。
三、创新监督机制,增强党内监督的规范性。加强党内监督要坚持“六个结合”,实现“四个转变”。“六个结合”,即,一是要坚持党内监督工作与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从年初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平时有关监督检查活动的开展,都要注重选择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以及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来进行,力争监督工作与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合拍、合力、合心。二是要坚持交办与督办相结合。凡是对有关部门监督时发现的一般性问题,都必须及时对有关部门进行交办,并督查相关的办理情况,从而改进工作。三是要坚持敢于监督与善于监督相结合。要坚持原则,依法依纪监督,重在调查,实事求是,讲求方法,及时协调,确保监督实效。
“四个转变”,即,一是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转变。对领导干部的监督要坚持规范在前,预防在先,事后跟踪。二是由柔性监督向刚性监督转变。采取经济责任审计、公开述职述廉、廉政测评,实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等措施,加大监督的强制性。三是由定性监督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监督转变。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逐项量化,根据不同部门和不同职位及职责情况,确定不同的党风廉政监督控制量化标准,形成对党员领导干部的量化监督管理。四是由明查式监督向明查与暗访并重转变。
四、拓宽监督渠道,增强党内监督的广泛性。一是强化单位内部监督。首先,坚持民主集中制。凡“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集体讨论决定和定期向纪工委监察分局通报。要推行“一把手”末位表态制,严禁“一把手”以个人意见取代集体决定。其次,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上级党委、纪委和组织部门要加强对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监督指导力度,真正“治病疗伤”,使民主生活会的监督落在实处,营造单位内部监督浓厚氛围。二是强化纪检监察监督。首先,立足事前监督。纪检组要经常深入单位,掌握了解单位的工作动态,及时协调督促单位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使各项制度更具实际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用制度来管人,用制度来约束人,让无形的监督寓于规范的制度建设之中。其次,着眼事中监督。事中监督侧重于重大事项,立足于关键环节,放眼在重要时机,通过建立健全《“三重一大”事项日常报告制度》、《“三重一大”事项的监督检查实施办法》和《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制度》,把监督触角延伸到权力运行每个关键环节,警示每个风险节点,让有形的监督寓于规范的常规检查之中。再次,跟踪事后监督。不论是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还是群众举报反映的问题,纪检机关都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把问题查清楚,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对有些信访件进行回访,对于查实的违纪问题,按照有关规定实施责任追究。三是强化社会舆论监督。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建立健全反映社情民意的机制。各单位要建立和完善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推行民主评议和质询、听证等制度,使群众监督经常化、制度化,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要设立举报信箱、公开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鼓励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提出批评和建议;要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行使监督权利的观念,积极探索实施“一把手”与群众在互联网上对话,利用现代网络手段推进群众监督,充分尊重社会的监督权;要充分发挥审计职权优势和审计机关掌握本地财务信息的优势,加强对“一把手”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监督,增强审计监督实效;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影响面广,导向作用强的特点,设立专题栏目,宣扬先进典型扶正气。要建立各级纪检监察网站,实现纪检监察日常监督工作与人民群众适时互动,使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直达纪检监察部门和被监督者,进一步促进相关问题的有效解决。
五、打造监督平台,增强党内监督的实效性。一是着力打造媒体媒介平台。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传播党内监督知识,弘扬勤政廉政事迹。二是创建智慧监督平台。开发和利用监督软件,并在科室所有办公电脑上进行安装,实行内网管理,确保全程跟踪,全程监控。三是着力打造责任追究平台。坚持一级抓一级,健全干部管理监督责任追究机制。对监督职责内的严重违纪违法问题长期失察或发现后不报告、不处理的;对党风廉政建设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的;对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瞒案不报、压案不查、拖案不结或干扰阻挠案件查处的;对选人用人严重失察的;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严重问题不认真纠正、不严肃处理的,要根据监督责任追究制的规定,认真查处有关领导在干部监督中的失职行为。
⑹ 如何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和完善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和评议“一府两院”工作的制度。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和评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形式。对此,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抓住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决策,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国民经济计划和年度财政预算的重大变更以及在经济工作中广大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和开展工作评议。并通过调查研究,广泛听取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审议和评议质量,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同时,通过有效的跟踪督办机制,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强化执法检查的力度。执法检查是实行法律监督的有效形式。要从维护法律尊严、促进事业发展、维护人民利益的大局出发,抓住对发展经济影响大的“重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组织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执法检查。要通过坚持和完善听取执法检查、代表视察报告和意见交办制度,督促查处、纠正执法检查、代表视察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保证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促进社会活动、经济运行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从而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
加强对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和任命干部的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应通过听取述职报告进行工作评议、组织实地视察和执法检查等法律规定的手段,对被任职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实施必要的监督,以增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国家观念和公仆意识,有效地制约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行为,促使国家机关克服官僚主义,以及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保证其廉洁高效地运转。
实践证明,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审议工作报告、评议干部、执法检查等形式,对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权,可以有效防止滥用权力,消除腐败,加强廉政建设,保证国家的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的手中。
⑺ 如何健全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的对象,包括本党派成员和各级组织,重点是各级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民主党派内部监督的内容,主要是遵守本党派章程以及贯彻执行组织决议、决定和工作部署的情况,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的情况,人事安排和干部选用的情况,保障本党派成员权益的情况,以及廉洁自律和作风建设的情况。民主党派内部监督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以各民主党派的章程为准绳,要充分体现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特点,贯彻监督与教育并举、重在预防的方针,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推动本党派建设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笔者以为,目前民主党派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的主要途径有四:
(一)学习借鉴中共的党建经验。
毋庸讳言,在现阶段,我国参政党与执政党的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中国共产党对民主监督非常重视,并制订出一整套可操作的监督制度,从而确保她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族人民的坚强领导核心。如十六大以来,中共加大了对带有根本性、稳定性、全局性和长期性的党内各项民主制度的建设:一是健全切实保障党员和各级党组织民主权利的各项制度,进一步拓宽党内民主渠道,丰富党员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的内容与形式,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有效保障;二是提高重大决策的科学性,推进民主讨论、集体决策、责任约束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决策机制更加健全;三是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性,把“群众公认”原则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扩大;四是真实反映选举人意志,改进提名方式、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健全党内选举制度取得新进展;五是加强集体领导,合理划分党委常委会与全委会的职责权限,党的全体委员会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六是发挥党代表的作用,扩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党的代表大会的权威得到更好保障;七是促进领导干部廉洁用权、依法用权、公正用权,加大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和同级相互之间的监督力度,党内民主监督的有效性不断增强。此外,还在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共实行群众监督、法律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和舆论监督的机制。
中共党内长期培养和建立起来的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特别是从制度形态和政治实践上正在规范和丰富起来的党内民主,对民主党派内的政治生活必然产生重要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尽管对中共党内民主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程序不能生搬硬套,但在民主党派内培养和建立民主意识、民主作风和民主习惯,特别是形成党内政治生活民主化,民主生活制度化非常必要。如果执政党内的民主发育机制相对成熟,而参政党内的民主发育机制不全,建设速度滞后过长过久,那么对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建设、对建立和谐的政党关系必将会产生消极影响。
与中共已经建立起党内外监督机制,并把建立科学和高效的党内监督机制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相比,各民主党派的章程中还缺乏有明确规范的监督机制,从中央到省市地方组织都还没有设置专门监督检查机构。这不能不说是参政党建设中的一个严重缺陷。因此,民主党派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固然首先是要靠自身不断的努力,但同时根据“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及目前民主党派单靠自身力量尚难解决许多内部问题的情况,更应该学习和借鉴中共党建的宝贵经验,并主动争取中共的帮助和对自身的监督。
(二)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在建立和完善民主党派自身监督机制方面,民主集中制无疑是起有制约作用的内容。民主集中制是各民主党派一贯强调必须坚持的组织原则。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是所有领导集体及其组成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2002年,各民主党派新修订的章程都重申了这一原则,如民盟、民建、民进等还明确规定要“贯彻集体领导与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民主程序。这对进一步加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建设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平心而论,在民主党派内部并不是没有民主集中制,但平时确也存在屡有违反这一原则的事实,不是有人曾感叹“民主党派不民主”吗?这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的。因此,要使民主集中制真正得到有效实行,其带根本性的问题是党派内部政治民主的充分发展和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过程中,既要防止“一言堂”,不允许任何领导人实行个人专断,把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又要防止无人负责,遇事推诿,互相扯皮的现象,要按组织分工负责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成员的积极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的“一把手”负有重大责任,而如何有效监督“一把手”,这是值得探索和总结的一个重要课题。
贯彻民主集中制与实行党派内部的民主监督是相辅相成的。事实证明,哪个单位,什么时间,政治民主发扬了,民主集中制执行得就比较好,歪风邪气就会受到抑制,出了问题一般也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及时解决。反之,政治民主受到践踏,民主集中制受到破坏,权力被滥用而得不到制止,往往就会出问题,日积月累就会无法收拾。这方面致公党沈阳市委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就制度建设而言,建全和完善包括民主表达、民主制约和民主监察在内的党内民主机制,对民主党派更重要,更迫切,更有基础性作用。
民主党派内部监督要有效,工作水平要提高,这有赖于民主党派制度建设的加强,并建立起权力制约的机制。在民主党派内,有了良好的党内民主机制,或者说有了良性的制度和保证这些制度得以执行的科学程序,可以更好地把握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的关系,克服因党派领导班子中的一些成员从政经历短,对外参政或对内管理可能出现偏差的不足,克服在党派领导班子成员中,因专兼职体制而介入党派工作程度不同,职责职权规定不清,人财物管理权限不明等原因,经常出现的班子团结不好的老毛病,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在现阶段做到,管理权和参政权虽然相对集中于少数人手上,但却能代表和反映本党派多数人意志,不滥权不钻权,把好权慎用权,不发生权力腐败。当务之急是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具有约束效力的制度,如领导干部学习制度,领导班子会议制度,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述职、评议制度,干部选拔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机关办事、办文、办会制度等。同时,通过发挥组织内部的制约和制衡作用来保证党派自身的健康发展。
近些年来,随着中共党内民主制度建设的发展和多党合作制度的完善,在中共党内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下,在完善党内有效监督机制上,民主党派内已有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已有长足的发展。如全面加强自身建设,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将制度建设贯穿其中,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有的民主党派正在逐步建立适合本党派特点的内部监督机制,拟设立中央和省级组织的监督委员会。有的地方组织还结合实际制定了内部监督条例,从党派内部监督的指导思想、监督的依据、监督的主要内容到党派成员进行监督的责任和权利,作出具体的表述和规定。
民主党派各级组织要切实发挥领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在近几年形成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工作制度、组织生活制度、干部工作制度以及履职监督等制度,形成较为完整的制度体系。要支持和保护广大成员发挥监督作用,改进成员来信来访和权益保护工作,促进内部监督工作的健康发展。
各级统战部门,应积极协助各民主党派,通过借鉴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方面成熟的经验和相关制度,结合民主党派各自的章程规定,建立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条例,从而帮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政党履行职责的能力。
(四)尽早设立专门监督机构。
为了适应民主党派内部监督工作的需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是必要的。为此,许多民主党派都在去年修订的章程中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如民盟章程第三十二条规定,“设立中央监督委员会。中央监督委员会对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各级组织遵守民盟章程的情况进行监督。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盟的领导职务的情况”。第四十条规定,“省委员会、自治区委员会、直辖市委员会可设立监督委员会。设区的市委员会、直辖市的区委员会、自治州委员会不设立监督委员会,可指定专人负责内部监督工作”。民建在章程第二十七条中明确提出,“中央委员会设立监督委员会,负责维护会的章程、加强会风建设、检查会的决议和会的纪律的执行情况。中央监督委员会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和委员若干人,由中央委员会决定”。同时,在第三十六条相应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设立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的组成由同级委员会决定”。民进章程第四十七条规定,“本会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和机制,逐步设立中央和省级组织监督机构,对领导班子成员遵守本会章程和履行领导职责的情况,对会员遵守本会章程的情况进行监督”。农工民主党章程第十八条规定,“中央设立内部监督机构,对本党党员和组织遵守章程的情况进行监督,重点监督本党领导班子成员履行领导职务的情况”。
鉴于民主党派的实际情况,目前虽然尚不具备设立完整的监督机构的条件,但是各民主党派要在章程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在中共的帮助指导下,尽快制定内部监督条例以及相关的实施细则,并在条件成熟时,尽早设立专门机构——监督委员会,以促进民主党派监督工作的全面正常开展,为本党派更好地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之,作为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各民主党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尽快把它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并作为履行民主党派职责的一件大事要事抓紧抓实,以不断提高民主党派的整体素质和参政议政水平,从而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为江苏民进2011年上报会中央理论研究课题,民进无锡市委调宣处处长陈肖勤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