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规章制度
㈠ 能帮我制定寺庙的规章制度吗
可以参看中国佛教协会全国汉传寺院共住规约
㈡ 我是佛教僧人想建个精舍、念佛堂,静修,不是建寺院,需要和哪个部门联系规章制度是什么
既然是僧人,就可以先找当地的佛教协会,把想法告诉他们,争专取他们的支持,毕属竟团体出面才好要土地、批规划、组织施工。
你要做的事主要有三项:一是做好方案,主要是资金怎么筹集,工程怎么建设,建好后怎么管理;二是构思一个初步的设计方案,以便于具体规划和找人做设计图纸;三是构思一个修学方案,以争得当地护法的支持,不然,即使你个人钱再多,也扛不住人多嘴杂和地头蛇吵事啊。
以上事情做妥以后,可以先物色一个清净的处所,请佛协帮忙协调好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如果是集体土地,还需要和居民签署一个用地协议;然后请佛协出面找政府批土地,具体可先找国土局和分管国土工作的副县长之类的行政长官;搞到了土地就什么都好办了,先设计,再找规划部门审批用地,再找建设部门审图批方案,如果可以的话,这时就可以和建设部门协调好,边施工边办规划许可证和施工许可证。
先讲到这里。正式施工的时候再来问我后面的事吧。
㈢ 少林寺每年收入上亿,释永信却说自己工资才700,钱都去了哪儿
佛教文化来源于古代的印度,最早进入中国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当时的统治者给予的是一种宽容和开放,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汉朝统治者对于佛教的喜爱。当时的中国已经有了本土的宗教,但是统治者和教育家们依然很热衷于佛教中让人们修身养性、力行善事的理论。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对于富人来说生活中都时常会遇到没有办法排解的苦恼,对于穷人来说更是如此,而佛教中的众多理论都是教诲人们如何排解苦恼,如何看淡人生中的各种钱权诱惑。让人做到心平气和、看淡名利。伴随一个比较漫长的发展过程,佛教经过本土僧人的本土化发展,基本上也已经成为一种本土宗教,而它的影响也一直伴随着这个国家的发展和变迁。
寺庙作为佛教的一个实体体现,是宗教信徒们生活以及实践佛教真理的主要地方,而少林寺就是其中一个比较著名的地方。少林寺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家都非常熟知的寺庙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各种各样的小说,说到少林寺相信有不少人会自然而然地和功夫联系起来,因为在小说和影视剧中少林寺就是一个佛教和武学兼并的圣地。在一些武侠小说中还有“南少林、北武当”这样的说法,将武术文化和宗教文化进行了结合。
其实这些看似虚无的改编也是有其现实根据的,武当太极、少林功夫都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东西。在真的少林寺中,这些东西也是真实存在的,不过没有那么神奇罢了。嵩山的少林寺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刹”,我们从中不难看出少林寺在人们的心中有多么深远的影响力,少林寺不仅仅是众多影视剧的塑造原型,在现实生活中,少林寺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每年的收入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普通寺庙那么简单了,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少林寺的运行更像是一个商业集团,但是我们又听释永信说自己的工资仅仅只有700元,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少林寺每年过亿的收入都去了哪里?
少林寺始建于北魏时期,距离现代社会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并且在这期间少林寺经历了多次变故。这也是为什么少林寺的背后蕴含众多故事的理由,少林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古建筑群体,里面还保留着各种各样的文化瑰宝、诗书文章以及佛学的众多书籍。就连里面的很多佛像菩萨像都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东西,正是因为这里蕴含着很多值得一看的风景,所以说自从建国以后少林寺就成了一个非常著名的旅途游圣地,众多的旅游爱好者都会慕名而来,大多数的到访者其实也算是佛教的信仰者,他们到了寺庙之后会力所能及的捐献一些香火钱,毕竟这个东西是千百年来人们都保留的习俗。
在少林寺中,在比较重要的日期还会举办重大的佛教典礼,这些典礼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如果说有企业或者有钱人能够再赞助一些费用那么当然好,如果没有那么这些活动的资金来源就是寺庙的日常收入,这样的活动每年都有很多,如果说不加以节制或者积极的拉赞助光靠寺庙的资金是很难开展的。
寺庙的运行不能够单单依靠僧人,还有很多其他独立的部门、比如说安全部门、环境卫生、现代化的设施业务等等,寺庙中的人员是比较有限的,因为作为僧人大家的主要工作还是要在寺庙的日常活动中而不是商业活动,所以说这些业务都是需要置办硬件设施,并且支付薪水来聘请外来人员的,在这其中薪水就是很大一笔开销。释永信也说到寺庙中的僧人是不可能私自将这些收入瓜分的,他可以详细地列出每一年这些资金的去向。并且如果到了流动资金核算的日子,寺庙还有剩余的资金那么这些钱也会去到固定的账户上,用于慈善和对外捐款,捐款目标就是贫困地区、受灾地区或者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