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条例探讨

条例探讨

发布时间: 2022-09-20 14:10:15

① 新营业税条例下的建筑业总包与分包的税收

【摘要】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和范围的逐渐增大,建筑行业总包和分包现象已经相当普遍。国家营业税条例修订后,对建筑企业的总包和分包税收要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本文分析建筑企业总包和分包的特征和营业税等相关问题,重点探讨在新营业条例下如何处理分包抵税的问题。

【关键词】 营业税条例,建筑业,总包和分包,分包抵税

一、营业税暂行条例对建筑业总包和分包税收政策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540号)以下简称《新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个《新条例》在有关建筑业总包和分包税收问题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营业额计算不同。修订前规定,建筑业的总承包人将工程分包或者转包给他人的,以工程的全部承包额减去付给分包人或者转包人的价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修订后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第二,取消了建筑总包公司为分包公司扣缴税款的义务,明确提出分包公司可以自己进行申报和缴纳税收。第三,取消了一级差额征税。只要具有纳税义务的纳税人,不管是总包公司还是分包公司都可以差额缴税。第四,差额征税指的是建筑工程,而非其他工程项目,这必须引起建筑业的重视和关注,建筑安装工程或其他建筑工程不得享受建筑差额征税的优惠政策。

二、建筑企业总包和分包的特征分析

建筑工程项目的分包主要是在经过招投标后,总包公司对符合资质的分包公司分包某些建筑业务。由于随着建筑工程的复杂化和专业化,这在某项施工工艺、施工技术掌握较好的分包公司在建筑工程中更具优势,所以总包公司可以通过分包公司形成竞争优势(现在已经相当普遍),在签订合同时,有总承包合同和专业分包合同。依据《合同法》,总包公司要承担全部责任,同时分包公司的负责人,分包公司负责分包的工程对总包公司负责,并承担一定的工程连带责任。

三、建筑企业分包营业税申报缴纳和抵税会计处理

1.建筑企业分包营业税税费申报。

纳税人义务根据《新条例》规定,总包公司在分包时,对工程项目的全部承包金额减去付给分包公司的价款余额作为公司的营业额。如果总包公司发生了应税行为,总包公司以发包公司名义对外经营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总包公司在与分包公司办理工程价款结算的同时,并代扣代缴分包公司产生的营业税。如果总包公司不是以发包公司的名义对外经营的时候,此时工程的法律责任由发包公司承担。总包公司成为缴税义务人,不再由发包公司缴纳税款。在这过程中,分包公司应该要求总包公司出示代扣税款凭证,防止纳税行为的不规范操作和漏税、重复缴税的行为发生。

纳税地点的选择在跨区域纳税时,成为关注的重点问题。《新条例》规定,分包行为发生时,总包公司应按照营业税扣缴分包公司营业税并开具扣税凭证。具体做法是,非跨省分包项目可以按照工程所在位置对营业税进行扣缴。如果分包公司出现跨省分包,总包公司可以根据其分包公司所在地对营业税实施各层次扣缴并开具扣税凭证。

2.建筑企业分包营业税抵税会计处理。

总包公司进行工程分包过程中会出现分包抵税的会计处理问题。实务中,对分包工程的营业税抵税问题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解决。第一种,分包工程不涉及公司会计管理范围,即分包公司的支出和收益不通过本公司会计核算反映,这种做法表面符合《新条例》对分包公司的'税收缴纳政策,但实际上不能全面反映承包商的营业收入和支出费用。第二种,分包公司纳入本公司的会计核算范围,这种方法符合《新条例》税收的特点,能够反映总包公司的收入和支出,在总包公司会计核算时分包工程必须按照第二种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四、案例解析

案例:A公司承包了一个价值1 000万元的工程项目,并把其中的300万元项目工程分包给具有施工资质的B公司,工程完成之后,该公司最终结算值为1 000万元。分包公司B与总包公司A对于工程结算如下:分包结算额为300万元,营业税为9万元(按照3%计算,城建税等暂不计入),最终总包公司A开具了1 000万元的建筑业发票给发包建设单位,分包公司B开具300万元的建筑业发票给总包公司A。

根据《新条例》规定,分包公司作为建筑工程分包项目的直接纳税人,分包公司可以自己选择在工程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和缴纳税费,并向总包公司出具办理分包抵税的建筑业发票和缴纳税款凭证。

根据分包公司B在工程所在地申报缴纳营业税费9万元(300×3%)的缴纳税费发票,以及分包公司出示300万元建筑业发票凭证到分包工程所在地税务机关进行申报抵税,同时给发包公司出具的1 000万元建筑业发票凭证。按实际差额700万元申报缴纳的营业税收。

参考文献

[1] 王心阳.关于建筑工程总分包业务会计核算的探析[J].哈尔滨:中外企业家,2012(19).

[2] 王彩霞,张春光.建设工程分包营业税的缴纳及会计处理[J].哈尔滨:农场经济管理,2009(5).

[3] 曾明华.施工企业营业税分包抵税账务处理的探讨[J].北京:中国商界,2010(12).

[4] 林超雄.浅析建筑业营业税新政策[J].北京:财税金融,2010(18).

② 深圳拟首次修改员工工资支付条例,在这些条例中,民众最难接受的是哪条

深圳拟首次修改员工工资支付条例,在这些条例中,让民众最难接受的是不定时工作制,在法定节假日,将不再享受加班工资,对于这样的调整。自然大家非常不满,因为,这意味着,降低了自己的福利,但是,既然相关部门要对其进行调整,自然有其考虑的意义,所以我们也只能接受,毕竟这次调整过程中,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我们不能只想要好的一方面,而拒绝不好的一方面,当然,除了这个之外,这次调整过程中,有一些东西,还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难点所在,而且因为这些原因,也带来了很多影响,现如今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明确,相信可以很好的解决这种纠纷,那么到底有哪些条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探讨一下。

当然,除了这些调整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调整,相信,通过这次调整,可以解决用人单位和员工之间的纠纷问题。

③ 国土资源法律实务探讨两则

秦险峰

企业借贷形成的土地抵押权不应办理登记

案例:

甲公司因经营需要,拟向乙公司借款,并商定用甲公司通过出让方式取得的一宗房地产开发用地作抵押。双方到国土部门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土地登记人员在审查时出现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不能办理,据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发布的《贷款通则》第六十一条规定,各级行政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供销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农村合作基金会和其他基金会,不得经营存贷款等金融业务。企业之间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办理借贷或者变相借贷融资业务。乙企业为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能经营贷款业务,因此不能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第二种意见认为可以办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物权法》第一百八十条也规定,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有权处分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抵押。甲公司向乙公司借款,是一般民间借贷行为,而不是从事经营贷款业务,可以根据双方申请为其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民间借贷可否为其办理土地抵押登记?

“民间借贷可否办理土地抵押登记”的问题涉及两个法律关系:一是企业间借贷关系;二是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二者相互联系,前者涉及的借款合同为主合同,后者涉及的抵押合同为从合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五条第一款规定,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亦无效;第四十四条规定,办理抵押物登记,应当向登记部门提供主合同。所以,国土部门能否为其办理土地抵押登记的关键,首先要判断甲、乙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如何。

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对于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是持否定态度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企业借贷合同借款方逾期不归还借款的应如何处理问题的批复》(法复〔1996〕15号)中规定:“企业借贷合同违反有关金融法规,属无效合同。”其中的有关金融法规是指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发布的《贷款通则》。

但笔者认为,我国在法律层面上没有一概否认企业借贷合同的效力,其理由如下:

《贷款通则》不能作为判定合同效力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法释〔1999〕19号)第四条规定,合同法实施以后,人民法院确认合同无效,应当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和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为依据,不得以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为依据。根据该司法解释,《贷款通则》属于中国人民银行的部门规章,不得用来判定企业间借贷合同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并不禁止企业间的借贷。《公司法》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其中法律上的“人”应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甲公司当然属于“他人”之列,所以乙公司如果是根据公司章程、并经有权部门(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同意,借款给甲公司,并不被法律禁止。

具体到该案例,尽管笔者对企业间借贷主合同的效力存在一定的质疑,但在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实践中,国土部门应当充分尊重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认定甲、乙公司间借贷主合同无效,不予办理土地抵押登记,如果申请人不服,建议其首先向法院提起确权的诉讼。

(本文原发表于2010年7月27日《中国国土资源报》)

这种情况是否补交土地出让金?

案例:

某房地产开发商以出让方式取得一块国有土地,用途为住宅用地。开发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规划改变,政府有偿收回了该地块中的1000平方米国有土地使用权,作消防通道用,住宅小区其他规划设计条件不变。由于收回的1000平方米国有土地是住宅小区的绿地,而其他规划设计条件不变,从而导致了小区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提高,经评估,收回1000平方米土地使用权后,剩下的房地产开发用地的每平方米单位地价比出让时的地价高了许多。请问:这种情况下,开发商是否应当缴纳因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提高所需补交的土地出让金?

此案中单纯由于政府规划调整使得住宅用地容积率上升,开发商无需补交土地出让金,理由如下:

首先,本案中政府不能依靠行政命令要求追加土地出让金。和民事法律权利体系的开放性不同,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依据法律法规的明确授权。行政法律体系虽然很庞大,但总体上应该是闭合性的、是有权力边界的,不能随意扩大适用。“无授权,无权力”为依法行政的应有之义。

目前,与调整土地出让金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十八条规定:“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的,必须取得出让方和市、县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相应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八条规定:“土地使用者需要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土地用途的,应当征得出让方同意并经土地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批准……调整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办理登记。”上述两条规定都只适用于土地使用者(即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合同受让方)主动提出改变土地用途,并经有关行政机关批准的情形,而对于政府主动调整规划改变土地用途的,没有规定是否调整土地出让金。根据依法行政的要求,笔者认为政府无权依靠行政命令要求开发商补交土地出让金。

其次,本案中政府作为合同出让方不能单方面要求追加补交土地出让金。《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以下简称《出让合同》)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整,对出让、受让双方的效力是平等的,合同的修改也应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进行。该案例中,政府是有权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调整部分消防通道用地规划的,而且政府也选择《出让合同》(示范文本)第十八条的第一款第一项,有偿收回了该部分100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

开发商在签订《出让合同》时并不能预见规划的调整,按照原《出让合同》规定的容积率进行设计、建设,在整个履约过程中是没有过错的,同时《出让合同》(示范文本)第十九条规定,“本合同项下宗地在使用期限内,政府保留对本合同项下宗地的规划调整权,原规划如有修改,该宗地已有的建筑物不受影响……”“已有建筑物不受影响”就是对受让方信赖利益的肯定,根据该条的设计意图,该宗地上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变大和单位地价比出让时高,并不是由受让方主观造成的(开发商并没有擅自增加建筑面积,而且本案中绿地的减少还很有可能降低住宅小区的舒适度,影响建筑物、地价的整体经济价值),当然也不应当由其承担不利后果,否则不利于交易的安全、高效进行,对政府公信力也是存在影响的。所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应当作出有利于受让方的解释,本案中的开发商仍然可以根据原有容积率设计的图纸继续施工。

(本文原发表于2011年4月23日《中国国土资源报》)

④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解读的内容简介

本书指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程序大体包括三个阶段:市、县级人民政府作出回征收决定;征收补偿部门对被征答收人进行补偿;搬迁。《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强调了权利保障、权力监督和正当程序。其中的就近安置、住房保障、市场评估价补偿、公开参与、司法强拆等制度,对于和?征收必将起到重要作用。
为使读者全面理解、运用该条例,本书《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解读》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的角度,采取逐条分析阐述的方式对条例内容进行解读、分析、建议、适用,系统解读了条例的内在精神实质,尤其从法律适用和实务操作的角度进行了挖掘和分析,蕴含了作者对征收拆迁制度的全面关注和深入探讨,相信能给各级征安办(原拆迁办)、政府法制办、法院行政审判庭的工作人员及广大被征收人提供一些帮助。

⑤ 交警处罚条例第几条规定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不能罚款两次

这个我们是非常有资格回答的!

第一:我们经常来往于交警大队,对交通规则条例按理说比交警还熟悉;

第二:正好为了这样的案例(发生在自己身上),专门去跑了法制科,与法制科的阿Sir对于条例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得出的答案是:同一违章在同样的时间和同样的地点是不能被处罚两次的,除了下面这种情况:不同的罚则条例。举个例子:酒驾驶的同时闯了红灯,那么闯了红灯是相应的罚款500;违章代码1625; 而酒驾是属于治安处罚条例。

第二个问题:罚单分为电子眼和现场单

罚单分为电子眼和现场单两种,怎么区别两种罚单呢?

现场单是交警现场给开出的,需要你出示驾驶证,并且需要你签字的违章才是现场单;而电子眼是不需要的。有很多人认为违停的罚单是现场单其实是错误的,违停是电子眼(划重点喽)。

两种罚单的处理日期,现场单是必须在15天内处理完毕(缴费完毕),否则会产生滞纳金;而电子眼的单是不需要15天内处理的。

What?电子眼的违章不需要15天处理?

违停也不需要15天处理?

电子眼要什么时候处理呢?

既然电子眼不需要15天内处理,那也总得有个处理期限吧!

如果你需要办理车类业务(比如年审、过户、补牌等),因为要求车辆状态正常,所以在这之前要把违章处理好。

By the way,@所有人!这里在教一下大家怎样优雅的处理扣分的违章!

多个违章如何一次性扣12分以下?

假如你是C类证,并且现在有5个扣3分,也就是总共15分的违章。如果一次性全去处理完,那么肯定会去重新进行科一考试,不过如果不是着急办理车类业务的话,可以采用在清分前后办理违章,每次不超过12分这个方式:比如我在这个周期内处理3个3分违章,下个周期再去处理另外2个就可以了

⑥ 沈岿的对拆迁条例的建议

2009年12月7日,北京大学法学院5位教授沈岿、姜明安、王锡锌、陈端洪和钱明星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建议对现行《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废止或修改这一条例。日前,沈岿教授向正义网记者透露:从“间接渠道”反馈,国务院对此事非常重视。应正义网之约,沈岿教授就城市房屋拆迁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征收·补偿·拆迁:各归其位。
沈岿:现行拆迁规定中政府缺位,应偏向社会公平
北大法学院副院长沈岿:我们为何盯住拆迁不放
无公共利益则无征收
首先,政府本应是人民公器,本应一切行动以公共利益为准绳。虽然现代经济学揭示政府与普通人一样,都是经济理性人,但这即便是现实,也不能替代规范。所以,宪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才要求,国家(由政府来代表)只能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能征收公民的私有财产。公共利益标尺的存在,意味着政府不能越过界河,为纯粹的商业利益,出面去征收公民财产。然而,直接关系到宪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在城市房屋拆迁领域具体落实的拆迁条例,却对公共利益和商业利益不加任何区分。这就在事实上造成,即便是房地产商开发商品房的商业项目,也由政府对用地上的公民房产进行征收。
必须承认,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包括但不限于商业利益)之间的界线,并不是泾渭分明的。有些表面上看起来是出于商业利益的开发,可能会有公共利益的成分在内。例如,在美国,曾经有一个案例,底特律市拟迁走一个小镇的所有居民,目的是把土地转让给通用汽车公司。居民起诉到法院,认为这是私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政府声称这样做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地方税收,密歇根州最高法院当时判决底特律市胜诉。尽管这个案子在2004年被密歇根州最高法院又推翻了,但在2005年的另外一个案件中,地方政府推行的包括一部分商业区开发在内的整体经济振兴项目,得到了联邦最高法院9个大法官5:4的微弱多数比例支持,动迁户的上诉被驳回。这些个案反映出公共利益判断的困难,但困难并不意味着要彻底放弃对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辨别。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恰恰以公共利益难以界定为由、放弃了公共利益标准。
如果政府不能为私人利益去征收公民私有财产,那么,开发商应该怎么办呢?那就交给市场去处理。开发商就必需与被拆迁户就征收、补偿和拆迁问题进行一揽子谈判,谈不拢,自然也就是生意做不成。在法律上即是未达成民事协议。开发商或者放弃或者修改开发计划。唯有如此,方能做到“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 公共利益标准即便满足了,也不意味着政府就可以径直征收和拆迁了。依据宪法、物权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政府征收合法有效的另外一个前提是依法给予合理补偿。这也就意味着,政府可以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但公共利益不能成为强取豪夺的合法理由。政府必须作为征收、补偿的主体,保障被征收人获得合理补偿。拆迁条例规定的是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商定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在现实生活中,拆迁人有可能是政府或其职能部门,但也有可能就是开发商。这样的制度安排,无疑是把征收和补偿剥离,是政府失位、推卸责任,也是造成拆迁人与被拆迁人之间冲突的原因之一。
政府不仅要管补偿,还要保证合理补偿。怎样的补偿标准是合适的?补偿主要有货币补偿和房屋产权调换两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原则上,都应当按房产的市场评估价来确定被拆迁房产的补偿金额。当然,市场评估价又以何种方式计算出,这个问题尚需认真研究,但是,应该计算房屋被拆迁时的市场价而不是房屋盖建之初的市场价。像上海闵行区潘蓉一家480平米的四层小楼,仅给予67万余元的补偿款。换位思考,任谁都不会接受的! 现在的拆迁条例,没有“征收”两字,也就是对如何规范政府征收权力,未予任何规定。不仅如此,它还授权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在没有政府征收决定的情况下,就可以给予拆迁人拆迁许可。拆迁人得到许可的条件,就是向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提交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拆迁计划和拆迁方案、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如此,在被拆迁人仍然拿着政府发放的产权证的同时,拆迁人却又拿到了政府发放的拆迁许可。被拆迁人注定要被拆,剩下的“权利”仅仅是与拆迁人谈如何补偿安置。这是极其荒唐的!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生效,即可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如上所述,征收与补偿应该是合为一体的,合法有效的征收决定必然含有征收什么、补偿什么的内容。而一旦这样的决定作出,原来的房屋所有权就发生了转移,政府无论是自己拆迁,还是通过正当法律程序允许开发商拆迁,都不是在拆迁原房屋所有权人的房屋了。简言之,拆迁是征收补偿决定的执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当然,如果是出于私人利益需要,开发商与房产所有权人达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的,这时的拆迁不是建立在政府征收、补偿基础上,而是民事合同的履行。 按照上述的制度安排,政府为公共利益需要在征收、补偿阶段即已解决许多问题,拆迁就不容易产生暴力、强制拆迁的问题。如果被征收人认为征收不是为了公共利益或者征收补偿不合理,与政府的意见不一致,那么,政府有权单方面作出决定,被征收人也有权就这个决定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是像拆迁条例规定的,拆迁人与被拆迁人达不成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就由政府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来裁决。在法院那里,政府就必须辩论公共利益到底体现在哪里、补偿又为什么是合理的。这种机制的存在,就是对政府权力的合理制约。
假如法院也认为政府的征收、补偿决定是合法合理的,认定被征收人是漫天要价、狮子大开口,从而作出支持政府的最终有效裁判,被征收人就应执行法院裁判,自动搬迁。再假如被征收人依然不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钉子户”,这时才会产生强制拆迁的需要。一方面,强制拆迁是对法院裁判的执行,另一方面,强制拆迁也应遵循文明拆迁的规则。诸如不得断水、断电、断热,不得袭扰正常休息,不得在节假日、休息日或者夜间拆迁,遭遇危及被征收人人身安全的时候应该首先采取保护人身的措施,等等。文明拆迁也需要强有力的手段,遇见强占房屋不走的人时,鉴于这些人已经构成拒不履行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的情形,可以采取拘留措施。此时的拘留既是为了保证法院裁判的执行,也同时间接起到保护人身安全的作用。 可以想象,以上重新理顺关系的征收、补偿、拆迁制度,会使征收、拆迁工作的速度放慢,某种程度上对经济发展构成不利影响。的确,改革开放30多年,我国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也有大幅的增强。这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在快速发展、追求效率的同时,我们其实在许多方面轻忽了社会公平问题。贫富悬殊拉大、城乡差别加剧、社会保障不足、官员腐败丛生、资本势力强横等等,都是社会不公平的具体体现。是的,我们的确把蛋糕做大了,但在分蛋糕上的不公平,导致了各种矛盾、冲突的滋生和蔓延。现在,我们该适当地放慢发展速度,考虑一下社会公平问题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强调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原因所在。若不能适时地平衡效率与公平,就会像注射了兴奋剂的运动员一样,身体的内伤不断加剧,直至有一天突然倒在跑道上。

⑦ 如何学习新《准则》和《条例》论文

你要是找国淘论文写作,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好不好?
毕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形式,为了进一步探讨和掌握毕业论文的写作规律和特点,需要对毕业论文进行分类。由于毕业论文本身的内容和性质不同,研究领域、对象、方法、表现方式不同,因此,毕业论文就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按内容性质和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把毕业论文分为理论性论文、实验性论文、描述性论文和设计性论文。后三种论文主要是理工科大学生可以选择的论文形式,这里不作介绍。文科大学生一般写的是理论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具体又可分成两种:一种是以纯粹的抽象理论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严密的理论推导和数学的运算,有的也涉及实验与观测,用以验证论点的正确性。另一种是以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调查、考察所得观测资料以及有关文献资料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是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抽象,通过归纳、演绎、类比,提出某种新的理论和新的见解。

⑧ 如何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在当前深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使我们党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充分发挥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内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是与时俱进的产物。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条例,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首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制约机制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核心。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建立以来,在历次党的会议和文件中都提出过监督问题并做了一些党内监督的规定,但是与这次党内监督条例相比,显得层次低、不系统、不规范、操作困难。实践证明,制度的可行性、规范性和约束力,决定着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加强党内监督,没有制度就难以监督。单靠以往提倡怎样做,很显然,已造成了一种软弱的监督局面。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核心就是要加强党内监督,就要有一套监督体系,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形成比较完备的互相配套、互相制约、互相提高、有章可依、便于操作的党内监督体系。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了建党83年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适应改革、发展的新形势需要,为确保党的先进性这一显著特点,制定了科学完整的党内监督体系,解决了长期以来党内监督的薄弱环节。

条例第三章是重点,用了十节的篇幅,分别对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报告、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信访处理、巡视、谈话和诫勉、舆论监督、询问和咨询、罢免或撤换要求及处理等十个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些规定,填补了过去党内监督方面的缺陷,形成了相互配套、科学、严密的党内监督体系,使党内监督有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可以说,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给我们共产党人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只要我们认真学好条例,重在落实,就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本色。因此,党内监督条例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核心。

二、强化对权力的监督,特别是对一把手的监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关键。

保持党的先进性,关键在于对党组一班人的监督,特别是对班长的监督。一级党组织,一把手尤为重要。按他所处的位置,他的所作所为,对全局工作影响重大。记得山东省贪官、原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在反省其犯罪的原因时说过:到我们这一级别的干部就没人管了。广西省贪官、原玉林市委书记李成龙也坦言:我的权力太大,稍不注意,权力就会转化成金钱,监督机制对我来说形同虚设。实践证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往往导致腐败。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像胡建学、李成龙这样的人走向犯罪是不可避免的。

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往往都掌握着相当大的权力,如果权力使用不当,必然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重大损失,败坏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必须要有切实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有效防止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甚至贪赃枉法、腐败变质,特别是对一些有权管人、管钱、管市场的重要岗位、敏感部位以及关键人员,实行有效监督,防微杜渐,这是党内监督的重中之重。党内监督条例以党规的形式确立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即一把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遏制权力滥用和权力腐败、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富有胆识的重大决策。党内监督条例针对一把手的监督问题,强调主要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并规定了一系列的监督和制约措施。

为把党内监督落到实处,党内监督条例还明确规定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有权监督一把手。党内监督条例第二章规定,各级党委、党委委员、纪委、纪委委员、党员和党代会的代表,都有权按照条例的规定对领导班子的成员特别是一把手进行监督。第四章的监督保障中又规定了责任追究制度,对检举、控告党员、党组织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经查证属实的,给予表扬或奖励;对打击报复监督者,依纪依法严肃处理。这些规定,从制度上保障了党内监督的有序进行,对于接受党内监督,减少权力腐败,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一定要在工作中认真抓好落实,以求真务实、公开公正的态度,自觉接受党内外的监督,使监督不流于形式。

三、发扬党内民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障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监督的基础,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障。早在延安时期,民主人士黄炎培就历朝历代跳不出“建立—兴盛—衰亡”这个周期率问题同毛泽东同志探讨。毛泽东同志肯定地回答:我们共产党人找到了解决周期率的最好办法,就是民主。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无论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其关键都在于发展党和国家的民主生活,发扬党的传统作风。党的民主集中制是发扬党内民主的制度保证。实践证明:没有广泛的民主,就不会有正确的集中;没有高度的民主,就没有高度的集中。事实上,发扬民主的过程,也就是实行党内监督的过程。

只有发扬党内民主,才能增强各项工作的透明度,而这个透明度正是我们需要的监督过程。党内监督条例的核心章节第三章监督制度一章明确规定:党的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应当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并根据党性、国情,规定了发展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和要求。第三章第四节单列了民主生活会,规定:党组织应当坚持和健全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要按照规定开好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要切实保证质量。民主生活会的主题要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针对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

民主生活会上反映的情况和整改措施要及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党员有权了解本人所提意见和建议的处理结果。上级组织认为下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不符合规定要求,可以责令重新召开。为了确保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规定,凡属方针政策性的大事,凡属全局性的问题,凡属重要干部推荐、任免和奖励,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由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作出决定。这些规定,对于增强主要责任人发扬党内民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义。

党内监督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我们党保持先进性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在学好条例的同时,在落实上狠下功夫,切实增强接受党内外监督的自觉性,主动接受党组织和全体党员的全方位监督。同时,还要教育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自觉履行党内监督职责是每个党员的权利和义务,都要恪尽职守,以对党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去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昌盛,我们的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⑨ 新工伤保险条例应对策略讨论

问题这么多,才5分。。。不过我也是干这行的,就一起探讨探讨了。
1、企业防范:我觉得没有太多办法,公司最好的就是依照法规购买社保,有条件的话再给员工购买意外伤害险,或者公司自己开上下班班车,如此风险会降低,但企业成本确会增高。
2、上下班途中界定:这个不是人力资源管理操心的事情。上下班途中的界定由工伤认定机构评判。一般来说,是要直接回家的必经路线才会认定为工伤。
3、即使员工不愿买社保,还是要强制购买,只能多沟通尽量说服。
4、企业在注册地购买社保合法,无风险。
个人意见,供参考~

⑩ 自治条例立法调研体会

为了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我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贯彻执行情况,切实保障民族自治地方的权益和自治条例的贯彻实施,根据工委会年度工作计划,经省人大常委会分管领导同意,工委会与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联合组成调研组,于10月底至11月间,深入各自治县开展我省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贯彻落实情况调研。在调研中,调研组召开座谈会,与民族自治地方人大及政府等相关部门一起,逐条检查自治条例的贯彻落实情况,并与之探讨自治条例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及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治条例贯彻实施取得的成绩
我省共有六个民族自治县,分别是昌江、陵水、乐东、白沙黎族自治县和保亭、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自2005年陆续修订实施以来,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促进民族发展和本地区经济社会繁荣,保持社会稳定,在坚持依法行政、完善民族法规、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加强立法,完善法规体系,为自治地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立法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重要自治权力,民族自治地方充分发挥立法权的作用,制定了一系列与自治条例相配套的法规及政府规章,有效地发挥了自治条例的功能作用,进一步促进了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保障了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团结和少数民族的合法利益。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农村公路管理条例》、《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水利设施保护条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乡村道路管理条例》等单行条例,有效地推进和改善了民族自治地方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状况,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的发展;《关于进一步加快白沙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白沙黎族苗族自治县关于加强民族工作的意见》、《昌江黎族自治县加强政府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昌江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则》等政府规章,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民族关系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强化了依法行政手段;《陵水黎族自治县处置闲置建设用地暂行办法》对全县6.7万亩闲置建设用地进行了处置,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贵的资源保障;《陵水黎族自治县关于加强保护环境的意见》、《昌江黎族自治县特定林木保护管理条例》、《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的意见》等条例、规章,有效地保护了民族自治地方生态环境,提高了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保障和促进了农民转移性收入,使生态环境保护及生态补偿有章可循;《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白沙黎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加强立法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保护、挖掘、传承和充分开发利用,有效地保护了正在逐步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使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利用。
(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自治条例的贯彻实施,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工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水平得到了全面的提升,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实力逐年增强,有些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
国民生产总值及财政收入方面: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2012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94亿元,是1999年的7.37倍,同比增长10.1%,增幅排全省第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4亿元,是1999年的5.6倍,同比增长57.9%,增幅排全省第一;2013年前三季度,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完成18.18亿元,同比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7亿元,同比增长26%。昌江黎族自治县2010年至2012年三年的全县国民生产总值分别为56.2亿元、73亿元、81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6.3%、16.5%、13.2%,其中2012年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实力的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发展、事业繁荣和社会稳定。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12年,陵水黎族自治县完成130亿元,同比增长44.4%;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完成33.4亿元,是2006年的19倍,年均增长63.5%;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完成18.56亿元,是1999年的17.76倍,同比增长53.5%,增幅排同年全省第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不断增加,加快了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和水平,为本行政区域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医疗卫生建设方面:乐东黎族自治县自2007年以来,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共投入2.06亿元用于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购置先进医疗设备,2009年实现行政村卫生室覆盖率100%,完成143家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覆盖率达到80.3%,全县农民参合率达97.14%。昌江黎族自治县2007年至2013年共投入近5千万元新建各种医院门诊大楼;投入2404万元新建12家乡镇卫生院门诊楼,全面完成了乡镇卫生院门诊的建设。民族自治地方医疗卫生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和提高了民族自治地方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教育事业方面: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我省制定的教育扶贫移民政策,积极完善职业教育机制,加大教育投入是民族自治地方培养后续力量的主要抓手,民族自治地方均投入大量资金兴建思源实验学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提高教育水平。陵水黎族自治县自2009年秋季起,每年招收7个少数民族聚居乡镇和吊罗山林业局共1300名义务教育学生到思源实验学校就读;每年招收寄宿制的少数民族高中生,按每生每年15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2010年起提高至每生每年1800元。昌江黎族自治县从2008年8月至2012年底,共投入资金6291.9万元建设思源学校,民族中学自2006年以来,共投入建设资金920万元,县财政通过年度预算对教育扶贫移民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生活费给予一定资助,初中和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每人每月分别不低于126元和133元,确保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教育事业的投入不断加大,不仅改变了民族自治地方教育事业的落后面貌,还极大地改变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
(三)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民族文化进一步繁荣
民族自治地方高度重视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围绕贯彻实施自治条例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让民族团结才能保持社会稳定、社会稳定才能发展经济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民族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白沙黎族自治县进一步加强民族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解答涉及民族事务问题,并向党政领导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自治条例在促进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的法律保障作用,以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10个少数民族乡镇与4个国营农场毗邻,场乡交错分布,市场、金融、交通、电讯等社会资源共享,已经形成了“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民族关系,县财政每年拨付2万元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经费,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对全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民族自治地方在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宣传活动的同时,利用每年的农历三月,作为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月,在农历“三月三”黎族苗族的传统节日,充分展示少数民族的人文风情和文体生活,并积极挖掘和弘扬少数民族文化,使少数民族文化得于较好地保护、传承发展和充分利用,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乐东黎族自治县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其中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黎族藤竹编技艺、黎族民间故事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安黎族民间剪纸技艺有50多幅作品入选了国家级、国际级展览。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琼中黎族民歌》等1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省级保护名录,105名县级传承人也得到了确认,黎族民歌传承人王女不大在2009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白沙黎族自治县以打造“中国黎族双面绣之乡”为抓手,全面推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黎族苗族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为题材,创作了各种作品30多篇(首),征集收藏民族服饰、手工艺品40多件,拍摄各种资料图片300多张,收集和录制民歌4盒。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族自治地方在贯彻落实自治条例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很突出,有些困难和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还制约了自治条例的贯彻执行。
(一)对自治条例的学习宣传不够重视、认识不足,民族区域自治意识淡薄
调研过程中,调研组每到一处都对参加座谈会的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及十几个相关部门负责人做现场交流,绝大多数部门负责人没有认真看过自治条例,有些部门负责人根本不了解自治条例的条款内容。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自治条例学习不够、了解不深,就很难按照自治条例去执法,部门也很难自觉贯彻执行自治条例,对一些争取上级机关支持和帮助的条款就很难落到实处。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在于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对自治条例的学习宣传不够重视,认识不足,没有把贯彻落实自治条例当作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振兴民族自治地方各项事业的工作来抓,对贯彻落实自治条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不深刻,依法行政意识不强,依法保护民族自治地方应有的权利的观念比较淡薄,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治条例的全面贯彻落实。另外,社会各界和各级政府的民族区域自治意识比较淡薄,省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发出的一些文件,包括省级新闻媒体,如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报道,均有把民族“自治县”的“自治”两字省略,直接称为“县”;民族自治地方也有类似情况发生,民族自治地方挂在单位门前的招牌及称谓,有些也没有“自治”两字。
(二)上级机关支持和帮助力度不够,所作的决策和决定没有充分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缺少政策上的支持
在贯彻实施自治条例过程中,有些上级机关没有充分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的特殊因素,没有给予民族自治地方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倾斜;一些涉及上级机关支持和帮助的条款根本无法落实和执行,一方面是民族自治地方对条款学习不够,另一方面是上级机关不了解自治条例的条款内容有关。如,各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都有一条规定:“自治县人民政府依法应缴纳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除上缴国家部分外,由自治县自主安排……”,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上级机关并没有直接返还这部分资金,民族自治地方政府也没有去争取这一权利和利益;自治条例对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等也作了类似的规定,同样也是没有得到上级机关的支持而无法执行。在制定上缴土地出让收入比例政策上,省政府《关于调整部分市县上缴省级土地出让收入比例的通知》(琼府[2013]7号)中,把陵水黎族自治县的上缴比率与琼海、文昌、万宁等地区等同为15%,虽然比2012年下调了5%,但仍然把陵水列入第二类,上缴比率高于海口、儋州、洋浦等地区,并没有考虑到陵水黎族自治县作为民族自治地方和民族地区来给予政策优惠的支持,仅2013年1月至9月,陵水黎族自治县上缴(省财政)的土地出让金就达3.9221亿元。
在配套资金方面:上级机关也没有充分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和支持。《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明确规定:“根据统一规划和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优先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水利、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备建设项目。对国家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帮助落实项目所需的配套资金;对本省在民族自治地方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免除民族自治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上级机关并没有按此规定执行,省里安排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往往要求民族自治地方进行财政资金配套。如,在我省2012年实施的县道砂土路改造项目中,省级主管部门均要求民族自治地方有财政配套资金(每公里投资260万元,省拨款160万元/公里,民族自治地方配套约100万元/公里)。其中,乐东黎族自治县有59.9公里改造公路,县财政配套资金达5918.59万元;陵水黎族自治县建设里程12.521公里,县财政配套1195万元。另外,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上级机关也没有对民族自治地方采取倾斜的投资优惠政策,在民族自治地方争取上报投资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报批时,仍然要求民族自治地方按10%至20%的比例配套资金。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的经济基础仍然较差,财力依然较弱,过多过重的财政配套资金压力,致使一些建设项目得不到及时安排,项目建设质量也很难达到要求。
(三)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迫在眉睫
少数民族干部是党和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做好民族工作、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近年来,我省对民族自治地方在招录公务员的名额安排上,划定少数民族指标基本上按招录人数的40%招录少数民族干部,但是,这40%的名额是面向全省乃至面向全国招录。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经济与教育基础较为滞后,人才匮乏,本地人才竞争力较弱,40%的名额中能够招录到本地甚至本省的少数民族干部实际上都很难达到。另外,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所占比例偏低且高龄化日益显现,当地世居少数民族干部逐年减少。昌江黎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干部535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30.3%,其中,科级少数民族干部154人,占同级干部人数的27.2%(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为35%左右);乐东黎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干部418名,占全县干部总数的24%,其中,科级少数民族干部178名,占同级干部人数的24.5%(全县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为39%左右),50岁以上的少数民族干部134名;陵水黎族自治县科级少数民族干部265名,平均年龄达45.64岁。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干部队伍逐年减少,年龄偏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自治地方各项工作的开展,不利于开展民族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
(四)生态补偿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民族自治地方是我省重要的水源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也是海南生态保护的核心区。长期以来,民族自治地方为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使我省森林覆盖率位居全国前列,为建设生态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补偿的标准偏低,每亩20元的补偿金实际上只是给予了护林员,广大农户实际上没有得到补偿,没有得到实际利益。对于广大农户来说,是守着青山过穷日子,没有实现“谁保护、谁受益”的宗旨,这也给我省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带来很大的隐患。
(五)自治条例一些条款与新形势要求不相适应
在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中,有些条款规定已经过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落后于新的政策规定,失去了实际效用。如自治条例规定的“林业规费”、“渔业资源增值税”的征收等规定,目前已经停止了征收,再做规定已不妥。
三、几点建议
贯彻和实施好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对民族自治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针对调研中发现的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必须加强自治条例的学习和宣传,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学习和宣传,增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识
从调研中看,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各级政府对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宣传不够、学习不深、理解不透、认识不到位造成的。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学习和宣传工作,要把自治条例的贯彻落实当作发展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振兴民族自治地方各项事业的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方式和渠道,始终把自治条例的宣传和学习贯穿于政府各部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日常工作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领会和贯通自治条例的条款内容,牢固树立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意识,增强民族自治意识和贯彻执行自治条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维护自治条例的权威性,切实为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服务。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我省有六个民族自治县,因此,各级党校应增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方面的课程,给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及广大干部上民族理论知识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知识课程,增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识,牢固树立民族自治的观念。
(二)上级机关要增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识,多给民族自治地方政策上的支持与帮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贯彻落实好不好,执行的顺不顺畅,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上级机关的支持与帮助。省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增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意识,所作的决策和决定要充分考虑民族自治地方的因素和实际,多给民族自治地方更为优惠的政策支持和帮助,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政策扶持力度,使民族自治地方有更好、更快的发展空间。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要按照《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第二十条第二款的规定执行,减轻民族自治地方财政配套资金的压力,让民族自治地方解脱财政配套资金的束缚,放手开展经济建设。
(三)大力培养和使用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干部
做好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善于领导和团结少数民族和深受少数民族群众拥护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族团结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的关键,是管长远、管根本的大事。因此,各级政府要正确认识做好新时期培养、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制度,多渠道多形式大胆把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充分信任,放手使用,为他们尽快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空间和条件。在招录公务员队伍时,应在40%的少数民族名额比例中,再划出一定的比例或名额招录本地少数民族干部,确保本地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努力改变目前我省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减少、比例下降、年龄老化、后备缺乏、总量不足的现状。
(四)尽快建立科学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建设生态文明目标,保护生态环境安全,是建设国际旅游岛和生态省的基本要求。要尽快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把生态补偿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并提高补偿标准和范围,建立生态补偿原则、标准、对象、方式、补偿资金等制度,将民族自治地方的广大农户作为生态补偿对象直接给予补偿,切实建立起科学的长效补偿机制,为民族自治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制度上和机制上的保障。
(五)对自治条例进行必要的修订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自2005年陆续修订后已经实施多年,目前有些条款已经过时,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落后于新的政策规定,已经失去了实际效用,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应对自治条例进行适当的修订。
(六)开展民族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
为了进一步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贯彻落实,更好地贯彻实施民族法律法规,建议省人大常委会明年对《海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及民族法律法规贯彻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

希望采纳

热点内容
治安处罚条例新 发布:2025-01-18 12:48:20 浏览:573
占用红树林保护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8 12:14:06 浏览:15
北京刑事没输过律师 发布:2025-01-18 12:09:11 浏览:643
司法所法律援助与扶贫 发布:2025-01-18 11:55:00 浏览:887
黑子林律师 发布:2025-01-18 11:23:10 浏览:354
三大诉讼法的证明对象 发布:2025-01-18 11:10:53 浏览:208
2013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8 10:10:11 浏览:745
法律援助中心属于事业单位 发布:2025-01-18 09:52:13 浏览:127
过有道德的生活 发布:2025-01-18 09:47:05 浏览:433
法治云端 发布:2025-01-18 09:46:08 浏览: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