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代法规
A. 隋唐法律里设置了两种特殊的罪
隋唐宋法律制度
(一)体例
《开皇律》总结以往的立法成果,以《北齐律》为内基础,容调整了篇目内容,确定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12篇体例,共500条。中国古代刑法典的篇目体例经过从简到繁、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开皇律》的12篇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成,显示了中国古代立法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12篇体例为后来的唐律所沿用。
(二)内容
1.《开皇律》删除了前代的残酷刑罚,把刑罚定型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其中笞刑从笞十至笞五十,杖刑从杖六十至杖一百,各分五等;徒刑从一年至三年五等,各以半年相差;流刑从一千里至二千里三等,各以五百里相差;死刑为绞、斩两种。封建五刑制度自此正式确立,并一直沿用至清末。
B. 在刑法方面,隋朝有什么,唐朝有什么
隋:《开皇律》,将北齐律的重罪十条改为“十恶”大罪--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版道权、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更定罪名为“五刑”笞、杖、徒、流、死五刑。
唐:《唐律疏议》是封建法典的代表,标志着礼法合一进程完成了。
刑事适用原则有:
1、划分公罪、私罪。确立自首原则、类推原则。
2、同居相隐原则。
3、涉外案件的处理为属地原则。
4、同罪异罚原则:官僚、平民、贱民。
在盗罪分为:窃盗、强盗、监守盗三种。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C. 汉代《刺史六条》、隋代巡查六条和唐代《巡查六条》的异同,快啊
汉代《刺史六条问事》
汉武帝创建了刺史制度。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置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刺史的职权,有明确的规定,即“奉诏六条察州”。“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即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反对其横行乡里。“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的以权谋私的不法行为。“三条,二千石不恤疑案,风厉杀人,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刻薄,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山崩石裂,妖祥讹言。”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执法不公平。“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即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在察举士人时偏向亲己。“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子弟不法。“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正今。” 打击地方高级官员和地方大族相互勾结。
隋代的《刺史巡察六条》
隋炀帝特别制定了地方监察法规——“六察”:一察品官以上理政不能;二察官人贪残害政;三察豪强奸猾,侵害下人,及田宅逾制,官司不能禁止者;四察水旱虫灾,不以实言,枉征赋役,及无灾妄蠲免者;五察部内贼盗,不能穷逐,隐而不申者;六察德行孝悌,茂才异行,隐不贡者。
隋监察“六察”与西汉“六条问事”都是针对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现实而制定的。时代不同,刺史考察地方的内容自然不同,任何一项法律法规的出台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密不可分,自然不能简单地褒此贬彼。隋“六察”的对象是地方上所有品官以上的官员,监察的重点是地方官员的理政能力和对中央政策法令的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地方官员的贪赃枉法害政情况。
唐代《巡察六条》比汉六条、隋六条的范围还要广泛。
在监察内容方面,唐初,监察御史仍按汉代“六条问事”进行纠弹。武则天时尚书侍郎韦方质奉旨修定监察州县的四十八法,实行十年后,以其烦琐难于执行而中止。玄宗开元年间,将中宗时察郡的六条定例发展为《六察法》,具体如下:其一,察官人善恶;其二,察户口流散,籍帐隐设,赋役不均;其三,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其四,察妖猾盗贼,不事生业,为私蠢害;其五,察德行孝梯,茂才异常,藏器晦迹,应时行用;其六,察黯吏豪宗,兼并纵暴,贪弱冤苦不解自申者。
D. 简述隋朝法律的主要内容
第一,篇章体例定型化。《开皇律》斟酌《法经》以后历代法律篇章结构的演变,采用《北齐律》12篇体例,但调整了篇目内容,确定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为各篇篇名。《隋书·刑法志》评价为“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第二,封建五刑法定化。《开皇律》规定了五种刑罚,从重到轻排列为死、流、徒、杖、笞,共分二十等。其中死刑分为斩、绞两等;流刑为流一千里、一千五百里、二千里三等,分别服役二年、二年半、三年;徒刑为一年至三年分五等;杖刑为六十至一百分五等;笞刑为十至五十分五等。此外,“蠲除前代鞭刑及枭首轘裂之法”[④],并规定了各等刑罚以铜赎罪的价格。封建五刑制度自此正式确立,并一直为后世历代王朝所沿用。
第三,区分公罪与私罪。为保护和调动官吏为国效力的积极性,《开皇律》首创“公罪”与“私罪”的区分,对犯公罪者免除处罚或从轻处罚。在以官当刑时,公罪比私罪每官当徒多一年,当流者各加一等。
第四,完善官僚贵族特权制度。《开皇律》贯彻“礼有等差”的等级制原则,赋予贵族官僚以“八议”、“例减”、“听赎”、“官当”等司法特权,对后世产生了直接影响。
第五,确立“十恶”制度。在北齐律“重罪十条”的基础上,《开皇律》正式确立“十恶”制度,更加明确了刑律的重点打击对象。同“重罪十条”相比,“十恶”的变化有二:一是将叛、降两条合并为谋叛一条,同时增加不睦一条;二是将反逆、大逆、叛三条前分别加一“谋”字,改为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指预谋,即在预谋阶段就予以严惩。这反映了统治阶级司法镇压经验更加成熟。
E.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何重要地位
隋朝是在结束了370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后重新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尽管它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三十六年,但它在法制方面的建设不仅为后来完备的唐朝法律制度全面奠定了基础,而且它所留下的沉痛教训也为唐朝初年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使得他们时时不忘前车之鉴,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使唐律发展到古代法律成就的颠峰.可以说,隋朝法制是唐朝法制最直接的渊源.近代学者杨鸿烈在其1933年所著《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即对隋朝法制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做了肯定,他指出:“隋是晋以后统一南北的重要朝代,所以那部《开皇律》上集六朝刑典的大成,下开唐人律学的先河,承先启后,厥功甚巨.再说自五胡乱华,鲜卑族的后魏接着占有北中国,带来不少游牧民族的残酷刑法,再加上中国历朝固有相传的许多制度,到了隋代均经过一番拣择淘汰,才成功《开皇律》比较进步的五种刑名.”既然如此,隋朝法制理应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但是,由于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有关法制方面的史料大多毁于战乱,因此对隋朝法制的研究受到客观条件的极大限制.此外,由于隋炀帝始终被视为历史上的暴君,又全面破坏了隋文帝时期刚刚建立起来的法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者们对这段法制进行研究的兴趣,相应地,对隋朝法制的成就则论述较少,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就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此,1979年以来,一些学者撰写论文,在分析和阐述隋律特点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隋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沈国峰在《略论隋王朝的封建法制和它的兴亡史》(《北京政法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文中指出:隋初法制的显著特点有三:(1)刑罚比前代趋于宽缓,律文渐从清简;(2)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诉讼和司法制度;(3)加强了经济立法和司法活动,用刑律来作为实施经济法规的保证.文章还详细论述了隋朝后期法制的破坏,并由此对统治者立法与执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倪正茂的《集封建法典之大成,播深远影响于中外——隋唐立法概况》(《法学杂志》1984年第4期)一文认为:隋朝立法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隋《开皇律》与秦以来的法律相比是很宽简的,它促进了中国封建法典的定型化,如后世封建法典中的篇目、刑名、“十恶”皆在《开皇律》中定型.此外,《开皇律》十二篇的内容几乎全部为唐律所承袭,也为后代所沿用.因此,《开皇律》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转折点.倪正茂著《隋律研究》一书,是多年来第一部关于隋朝法制的专门著作.著者在书中详细论述了隋代的法律思想、隋律的制定、隋律的内容、隋律的历史渊源、隋律的阶级本质以及《开皇律》的地位和影响等问题.此书的出版,表明法制史学界对于隋律的研究开始走向深入.
王天木、杨永华的《略论开皇律的地位和教训》(1982年《法律史论丛》第二辑)一文,对隋律的历史地位、进步性和对后世封建法律的影响做了较高的肯定性评价,指出:首先,《开皇律》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历代封建刑法的规律,对周秦以来的刑罚制度做了人道化的改革,首创中国法制史上“疏而不失”的盛典.其次,《开皇律》突破历代封建法律科条烦琐的特点,铸成中国法制史上“刑纲简要”的楷模.总的看来,隋律系统地总结了封建统治阶级运用法律进行统治的经验,它在法制上的创建和改革,自唐至明清,为历代所遵循. 回答者: 付薇臻 - 超级魔导师 十三级 加为好友 09-22 05:14 隋朝是在结束了370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后重新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尽管它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三十六年,但它在法制方面的建设不仅为后来完备的唐朝法律制度全面奠定了基础,而且它所留下的沉痛教训也为唐朝初年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使得他们时时不忘前车之鉴,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使唐律发展到古代法律成就的颠峰.可以说,隋朝法制是唐朝法制最直接的渊源.近代学者杨鸿烈在其1933年所著《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即对隋朝法制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做了肯定,他指出:“隋是晋以后统一南北的重要朝代,所以那部《开皇律》上集六朝刑典的大成,下开唐人律学的先河,承先启后,厥功甚巨.再说自五胡乱华,鲜卑族的后魏接着占有北中国,带来不少游牧民族的残酷刑法,再加上中国历朝固有相传的许多制度,到了隋代均经过一番拣择淘汰,才成功《开皇律》比较进步的五种刑名.”既然如此,隋朝法制理应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但是,由于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有关法制方面的史料大多毁于战乱,因此对隋朝法制的研究受到客观条件的极大限制.此外,由于隋炀帝始终被视为历史上的暴君,又全面破坏了隋文帝时期刚刚建立起来的法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者们对这段法制进行研究的兴趣,相应地,对隋朝法制的成就则论述较少,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就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此,1979年以来,一些学者撰写论文,在分析和阐述隋律特点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隋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沈国峰在《略论隋王朝的封建法制和它的兴亡史》(《北京政法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文中指出:隋初法制的显著特点有三:(1)刑罚比前代趋于宽缓,律文渐从清简;(2)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诉讼和司法制度;(3)加强了经济立法和司法活动,用刑律来作为实施经济法规的保证.文章还详细论述了隋朝后期法制的破坏,并由此对统治者立法与执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倪正茂的《集封建法典之大成,播深远影响于中外——隋唐立法概况》(《法学杂志》1984年第4期)一文认为:隋朝立法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隋《开皇律》与秦以来的法律相比是很宽简的,它促进了中国封建法典的定型化,如后世封建法典中的篇目、刑名、“十恶”皆在《开皇律》中定型.此外,《开皇律》十二篇的内容几乎全部为唐律所承袭,也为后代所沿用.因此,《开皇律》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转折点.倪正茂著《隋律研究》一书,是多年来第一部关于隋朝法制的专门著作.著者在书中详细论述了隋代的法律思想、隋律的制定、隋律的内容、隋律的历史渊源、隋律的阶级本质以及《开皇律》的地位和影响等问题.此书的出版,表明法制史学界对于隋律的研究开始走向深入.
王天木、杨永华的《略论开皇律的地位和教训》(1982年《法律史论丛》第二辑)一文,对隋律的历史地位、进步性和对后世封建法律的影响做了较高的肯定性评价,指出:首先,《开皇律》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历代封建刑法的规律,对周秦以来的刑罚制度做了人道化的改革,首创中国法制史上“疏而不失”的盛典.其次,《开皇律》突破历代封建法律科条烦琐的特点,铸成中国法制史上“刑纲简要”的楷模.总的看来,隋律系统地总结了封建统治阶级运用法律进行统治的经验,它在法制上的创建和改革,自唐至明清,为历代所遵循. 回答者: 崔玉玲 - 超级魔导师 十三级 加为好友 09-22 05:14 隋朝是在结束了370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后重新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尽管它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只有短暂的三十六年,但它在法制方面的建设不仅为后来完备的唐朝法律制度全面奠定了基础,而且它所留下的沉痛教训也为唐朝初年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使得他们时时不忘前车之鉴,从而开创了“贞观之治”的政治局面,使唐律发展到古代法律成就的颠峰.可以说,隋朝法制是唐朝法制最直接的渊源.近代学者杨鸿烈在其1933年所著《中国法律发达史》中即对隋朝法制在中国法律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做了肯定,他指出:“隋是晋以后统一南北的重要朝代,所以那部《开皇律》上集六朝刑典的大成,下开唐人律学的先河,承先启后,厥功甚巨.再说自五胡乱华,鲜卑族的后魏接着占有北中国,带来不少游牧民族的残酷刑法,再加上中国历朝固有相传的许多制度,到了隋代均经过一番拣择淘汰,才成功《开皇律》比较进步的五种刑名.”既然如此,隋朝法制理应受到学者们的重视.
但是,由于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有关法制方面的史料大多毁于战乱,因此对隋朝法制的研究受到客观条件的极大限制.此外,由于隋炀帝始终被视为历史上的暴君,又全面破坏了隋文帝时期刚刚建立起来的法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者们对这段法制进行研究的兴趣,相应地,对隋朝法制的成就则论述较少,对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就难以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此,1979年以来,一些学者撰写论文,在分析和阐述隋律特点的基础上,重新审视隋律在中国法制史上的地位.
沈国峰在《略论隋王朝的封建法制和它的兴亡史》(《北京政法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文中指出:隋初法制的显著特点有三:(1)刑罚比前代趋于宽缓,律文渐从清简;(2)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诉讼和司法制度;(3)加强了经济立法和司法活动,用刑律来作为实施经济法规的保证.文章还详细论述了隋朝后期法制的破坏,并由此对统治者立法与执法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倪正茂的《集封建法典之大成,播深远影响于中外—— 隋唐立法概况》(《法学杂志》1984年第4期)一文认为:隋朝立法是中国法制史上的重要转折点.隋《开皇律》与秦以来的法律相比是很宽简的,它促进了中国封建法典的定型化,如后世封建法典中的篇目、刑名、“十恶”皆在《开皇律》中定型.此外,《开皇律》十二篇的内容几乎全部为唐律所承袭,也为后代所沿用.因此,《开皇律》在中国法制史上是一个承先启后的重要转折点.倪正茂著《隋律研究》一书,是多年来第一部关于隋朝法制的专门著作.著者在书中详细论述了隋代的法律思想、隋律的制定、隋律的内容、隋律的历史渊源、隋律的阶级本质以及《开皇律》的地位和影响等问题.此书的出版,表明法制史学界对于隋律的研究开始走向深入.
王天木、杨永华的《略论开皇律的地位和教训》(1982年《法律史论丛》第二辑)一文,对隋律的历史地位、进步性和对后世封建法律的影响做了较高的肯定性评价,指出:首先,《开皇律》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历代封建刑法的规律,对周秦以来的刑罚制度做了人道化的改革,首创中国法制史上“疏而不失”的盛典.其次,《开皇律》突破历代封建法律科条烦琐的特点,铸成中国法制史上“刑纲简要”的楷模.总的看来,隋律系统地总结了封建统治阶级运用法律进行统治的经验,它在法制上的创建和改革,自唐至明清,为历代所遵循.
隋朝 581 - 618
公元581年,二月,北周相国杨坚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称帝,国号"隋",建元"开皇".
隋继承了北周的强大,等内部安定后,随即在589年灭南方的陈帝国,结束了二百七十余年的大混战,统一了中国,有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因为方块汉字的聚合力,使不同语言却相同文字的中国人续连在一起,从此,中国境内各民族结合成一个新的中华民族,再没有鲜卑,匈奴,羯,氐,羌之分,使新的中华民族更充满活力.
文帝采取了予民休养生息的方针,使中国迅速恢复了应有的强大.但到著名暴君炀帝杨广的手中后,征高俪,开运河,造洛阳东宫.终导致民不聊生,烽火频起,十八年间,兵变民变和宫廷政变共136起.有50余位领袖人物,每人都集结兵力五十万以上,割据一方,或称帝王,或称可汗,互相征伐.最后胜利属於隋的太原大将李渊,接替隋,建立唐王朝,使中国再度统一.
F. 隋唐时期,朝廷制定了哪些管理僧众的法规
隋唐时期佛教僧众日渐增多,朝廷制定了管理僧众的法规。隋开皇十五年(595)政府颁布《众经法式》作为管理僧尼的依据。唐朝后期,百丈怀海撰有《百丈清规》,是禅宗僧众首领自己制定的管理规章,后经历代不断修订,成为佛教徒(不限于禅宗)公认的僧规。
G. 修订后的隋朝律法叫什么名字
隋律有《开皇律》和《大业律》两种。
隋文帝即位后,于581年命高颎等人参考北齐北周旧律,制定法律。583年,又让苏威等人加以修订,完成了《开皇律》。《开皇律》以北齐《河清律》为底本、参考北周和南朝梁的律典,简化律文,博取南北法律优点而成。史称:“刑网简要,疏而不失”,规定对十恶者要严惩不贷。《开皇律》分十二卷,500条,刑罚分为:死刑、流刑、徒刑、杖刑、笞刑五种二十等。废除了鞭刑、枭首、裂刑等酷刑,是唐代及其以后各代法典的基础。 、
隋炀帝继位后,于大业二年(606)十月,诏牛弘等修订律令,于大业三年(607)四月颁行。凡十八篇,共五百条。该律规定的刑罚较《开皇律》为轻。《隋书·刑法志》称:“其五刑之内降从轻典者,二百余条;其枷杖决罚讯囚之制,并轻于旧。”此外还取消了“十恶”的名目及其中的某些条文,表示“宽刑”。
H. 中国古代各个王朝的法典
1、《新律》
新律指我国历史上曹魏政权的法律。魏明帝时,鉴于汉朝律令繁杂,在太和三年(公元229年)下诏改定刑制,作《新律》十八篇,也叫《魏律》、《曹魏律》。
三国时期,吴、蜀虽制定过一些科条,但没有编纂出系统的法典。曹魏的《新律》是三国时代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是一部系统的法典。
2、《泰始律》
由于《魏律》内容繁杂,早在司马昭执政时即命贾充、羊祜、杜预、裴楷等人参考《汉律》及《魏律》来修编新法律。
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完成编纂工作,次年颁行全国,此即《晋律》。因于泰始年间颁行,又称《泰始律》。
3、《开皇律》
《开皇律》是隋代第一部法典,也是世界上的第一部国家宪法。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命高颎等撰定新律,同年颁布,是为《开皇律》。
开皇三年又命苏威、牛弘等重修,删繁就简,成12篇,即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共500条。“自是刑网简要,疏而不失”。(《隋书·刑法志》)。原文已失传。
《开皇律》废除前代的鞭刑及枭首、辕裂等酷刑和孥戮相坐之法,更定刑名为笞、杖、徒、流、死五种,并定“八议”,还将北齐时的“重罪十条”改为“十恶”大罪,规定在《名例》篇中,对后世法律影响很大。
5、《大明律》
《大明律》是明朝的主要法典。它是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法典。它草创于金戈铁马的战争时期,完成于重典治国的洪武年代。
这部大法不仅继承了明代以前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历史优点,是中国古代法律编纂的历史总结,而且下启清代乃至近代中国立法活动的发展,为中国近现代的法制建设提供了一些宝贵的借鉴。
5、《永徽律》
永徽律是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颁行的法典。永徽初,长孙无忌、李勋、于志宁等根据《贞观律》撰成,计12篇,500条。内容基本与《贞观律》相同。
唐统治者为了确保法律适用的统一,使执法官吏懂得每一条文的精确含义,发挥法律的效能,永徽三年,又诏长孙无忌等人撰写《疏议》,对《永徽律》逐条逐句进行解释。
永徽四年撰成奏上,共30卷,附于律文之后,同时颁行,与律文具有同等效力。律与疏合在一起,称《永徽律疏》,后世称《唐律疏议》。
是唐律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标志,也是宋、元、明、清、各代制定和解释法律的蓝本。对越南、日本等国的封建法律也有很大影响。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封建法典。
6、《朝律》
《朝律》是西汉中期立法活动成果之一,别名是《朝贺律》,主要是朝贺制度方面的专门法律。
西汉中期立法活动成果之一。汉武帝时期赵禹制定的《朝律》6篇,又名《朝贺律》,主要是朝贺制度方面的专门法律,它进一步规范了臣子朝见君主的礼仪。
《九章律》、《傍章》、《越宫律》、《朝律》,统称为“汉律六十篇”,构成了汉律的基本框架。
7、《宋刑统》
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时任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主持立法,是年7月制定完成了《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由宋太祖诏令颁行全国。
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颁布《大中刑律统类》, 将《唐律疏议》的条文按性质拆分为121门,然后将“条件相类”的令、格、式及敕附于律文之后。
这种将律、令、格、式、敕混为一体,分门编排的体例,改变了自秦、汉以来的法典编纂的传统,开辟了新的立法形式,后人简称该形式为《刑统》。
《大中刑律统类》的立法模式为后世效法,五代至宋,“刑统”取代“律”,成为主要的法典,如《同光刑律统类》《大周刑统》。
宋朝沿用该立法模式,颁布了《宋刑统》,并由大理寺刻板印刷发行全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法典。
《宋刑统》和唐律一样也是十二篇,除了个别要避讳的字外,内容和唐律基本一致,可见唐律对于《宋刑统》巨大影响。除了大量本朝的诏敕外,也收录了唐朝的一些法令和诏敕,作为参考。
五刑制度也沿用了唐律的规定,其他有关定罪量刑的规定如议、请、减、赎等也和唐律相同。但宋朝的刑罚也有了一些变化,如凌迟刑的开始合法化就是在宋仁宗时期。
8、《大清律例》
《大清律例》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部法典。《大清律例》的制定工作,开始于顺治元年,经过顺治、康熙和雍正三朝君臣的努力。
到高宗乾隆皇帝即位时,命王泰为律令总裁官,重修《大清律例》,在经过乾隆御览鉴定后,正式“刊布中外,永远遵行”,形成清朝传世的基本法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清律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宋刑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朝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新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泰始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永徽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开皇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明律
I. 婚姻法开始于哪个朝代
婚姻法开始于哪个朝代:战国
中国奴隶制、封建制时代的婚姻法
在中国整个奴隶制时代,婚姻家庭关系主要是由维护宗法家族制度的礼和统治阶级认可的习惯来调整。在冠、昏、丧、祭、乡、相见的六礼中,婚(昏)为其一。嫁娶中又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礼”,婚姻离异方面有“七出”、“三不去”的规定,以及男女、夫妇关系中的“三从四德”等,都发端于奴隶制时代(见封建婚姻制度)。
封建社会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礼、法并用。
战国时《法经》,以奸淫入于杂律。秦简已有“家罪”之名。
汉《九章律》(见汉代法规)以户律规定婚姻、户籍、赋税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上承汉制而有所增减,魏律(见三国法规)、晋律(见晋代法规)中均有户律。北齐律以婚事附于户,改称婚户律、北周律则分列婚姻、户禁两篇(见北朝法规)。南朝诸国基本上沿用晋律。
隋(《开皇律》)将婚户合而为一。《大业律》再次分为户律和婚律(见隋代法规)。 到了唐代,中国封建社会的婚姻立法臻于完备。现存的《永徽律》(见唐代法规)以《户婚》为第四篇,计46条,不仅是以后各代婚姻立法的蓝本,而且远播域外,对周围一些国家也有相当的影响。
宋代以户婚律载于《宋刑统》,并在户令中重申良贱不婚等规定。
辽、金、元的法律均有关于户婚的内容。
明律(见明代法规)在户律中有婚姻等门,清律一仍其旧。明代在调整婚姻家庭关系方面,已有与律并行的例。在清代法律体系中,例的地位更加重要,除律文后附有例外,刑部例中也有婚姻一目。
古代婚姻制度详见于礼而略于律,法律对婚姻关系的调整并不是全面的,除了与刑相关的问题外,其他均由礼来调整,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婚姻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