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满族自治县封山育林管理条例
1. 桓仁满族自治县封山育林管理条例(2021修改)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辽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办法》,结合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封山育林工作,有关部门协助做好封山育林工作。乡(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具体管理封山育林。第三条封山育林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兼顾,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封山育林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负责编制,报自治县人民政府审批后实施。第四条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林木、林地,均应列入封山育林规划:
(一)幼龄林:落叶松10年生以下、红松13年生以下、刺槐3年生以下的人工林;10年生以下的天然林;
(二)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强的疏林、灌丛、采伐迹地;
(三)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及跳石塘地段的林木;
(四)森林公园、保护区、旅游区、风景名胜区的森林和林木;
(五)公路沿线、水库周围和浑江、富尔江、雅河、六河、哈达河、里叉沟河、漏河两岸第一层山脊内的迎面坡;
(六)护岸林;
(七)县、乡(镇)人民政府及村民委员会所在地第一层山脊内的迎面坡;
(八)种植林下参的林地。第五条封山育林采取全封、半封或轮封方式。
《条例》第四条的(二)、(三)、(四)、(六)项,以及(一)、(五)、(七)项株数不足,生长不良的地段实行全封。封育期间,禁止采伐、放牧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
《条例》第四条的(一)、(五)、(七)项有一定目的树种,生长良好,密度较大的地段实行半封。在林木主要生长季节实行封禁,其余时间在严格保护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的前提下,可以有计划地进行割柴、割草、采药等活动。
轮封是将封育区划片分段,轮流封禁,适用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烧柴有困难的地方。
种植林下参的封育区根据其生长情况和生态习性确定封育方式。第六条封育期限为8至10年,封育期满由乡(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申报,自治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验收,达到封育标准的,可以解封,未达到的续封;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解封,特殊情况经乡(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申请,由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第七条封山育林区应边界清楚,面积准确,图表一致,设立标牌,订立制度,落实责任,建档造册,由乡(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负责,报自治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第八条对封山育林区应因地制宜采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人工补植等培育管理措施;村民自留山是荒山的可自选树种造林,纳入封山。第九条封山育林区禁止开荒种地、放牧;未经批准不得挖土、采石、采砂、开矿改变林地用途。第十条实行专职护林与群众护林相结合。每2000亩左右封山育林面积配备一名专职护林员。护林员由封山单位民主推荐,乡(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批准,报自治县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有林场、村民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护林组织,结合本场、村的实际,制定护林公约,公布于众,严格执行。第十一条护林员的职责
(一)宣传贯彻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
(二)巡护山林,有权制止盗伐、滥伐林木、随意在野外用火、非法猎取列入保护的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并有权送交或报告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第十二条烧柴实行按年按户限量,按自治县人民政府的规定,分别由乡(镇)林业站、国有林场批准。
烧柴不准砍伐用材林,可由速生薪炭林,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和在承包山林内割灌木解决。提倡烧秸杆茬子、蒿草树叶。
推行建节能炕灶,实行多能互补、开发利用新能源。第十三条在封山育林管理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乡(镇)或自治县人民政府给予表扬或奖励。
(一)护林员严格履行职责,护林工作成绩突出的;
(二)发现破坏森林资源等违法犯罪行为,敢于制止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或检举有功的;
(三)发现林火,迅速组织群众扑救并及时报告,明显减少火灾损失的;
(四)研究、推广节柴新技术,降低耗能效果显著的。第十四条护林员在护林工作中,发现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报告,徇私枉法,监守自盗的,依照相关规定给予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2. 封山育林工程能干几个月
干不了
1、禁伐行动的期限为三年,即2018年8月1日开始至2020年12月31日;
2、禁伐范围:中心城区及县城周边可视山头,境内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及部分重要的县道两旁、主要河流两岸、大中小型水库四周第一层山脊以内,森林公园(生态保育区和核心景观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旅游景点景区、自然村落房前屋后风景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地位重要区域,以及石漠化地区、紫色岩、钙质岩难造林地、地质灾害易发地等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森林。
五、《通知》的重点内容
1、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禁则禁,宜减则减,不搞一刀切,充分考虑财政承受能力和林农及其他森林经营者利益。
2、属地管理原则。县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辖区内封山育林(禁伐)负总责,封山育林(禁伐)范围保障措施由县级人民政府确定并向社会公布。
3、资金整合原则。通过新增预算、整合中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增量资金和国家新启动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资金,支持封山育林(禁伐)重点县市区保护森林资源。
4、禁伐范围内可实施森林抚育、灾害木清理、开设防火带、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林木采伐,不得实施其他商业性采伐。禁伐范围内的桉树、杨树等工业原料林以及林木流转合同到期的林木确需采伐的,必须依法报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六、新旧政策对比
2012年中共郴州市委办公室郴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封山育林(禁伐)工作的实施意见》(郴办字〔2012〕102号)(以下简称《意见》),而2018年发的《通知》是对《意见》的延续和完善,两者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施的期限:《意见》的实施期限为五年,《通知》的实施期限为三年;
2、实施的范围:《意见》实施的范围为全市林地面积,分为全封区、限伐区和开发区,其中全封区占全市林地面积的84.46%;《通知》的实施范围为全市林地面积的51.53%(具体范围见《通知》“四、封山育林(禁伐)的期限与范围”中的禁伐范围)。
3、经营政策:《意见》中,全封区内禁止一切非抚育性和非更新性采伐,限伐区内严格控制木材生产指标,每年皆伐面积控制在3万亩以内。开发区内商品用材林的成过熟林、工业原料林,不列入禁伐范围,但必须严格规范管理。《通知》中,不分区域,在禁伐范围内可实施森林抚育、灾害木清理、开设防火带、工程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的林木采伐,不得实施其他商业性采伐。禁伐范围内的桉树、杨树等工业原料林以及林木流转合同到期的林木确需采伐的,依法报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可实施采伐。
3. 封山育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速培育森林资源,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规定,制订本办法。第二条凡利用树木天然下种或萌芽、萌蘖条件,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可以成为森林的,均执行本办法。第三条封山育林必须贯彻“以封为主,封育结合”的原则。第四条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进行封山育林。
(一)有培育前途的育林地;
(二)每公顷有天然下种能力的针叶母树60株以上或有阔叶母树90株以上的山场地块;
(三)每公顷萌芽、萌蘖力强的伐根,针叶树1200个,阔叶树900个,灌木丛750个以上的山场地块,
(四)每公顷有针叶树幼苗、幼树900株以上,阔叶树幼苗、幼树600株以上的山场地块;
(五)分布有珍、稀有树种经封育可望成林的山场地块;
(六)人工造林难以成林的高山、陡坡、岩石裸露地、水土流失区、干旱、半干早地区。第五条封山育林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全封、半封或轮封。封育年限,南方一般3—5年,北方5—7年。全封:封育期间,禁止采伐、放牧、割草和其他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育的人为活动。
半封:在林木主要生长季节实行封禁,其余时间在严格保护目的树种幼苗、幼树的前提下,可以有计划地进行砍柴、割草、采集等活动。
轮封:将封育区划片分段,轮流封禁。第六条国家对封山育林实行鼓励政策,可以从“支援农村造林补助费”中给予必要的经济扶持。林业企业和国营林场封山育林的经费纳入营林生产费用。第七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林业主管部门,在县级林业区划规划的基础上制订封山育林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封山育林年度计划,组织设计施工,并监督、检查实施情况。第八条封山育林要建立和完善生产责任制。
国有的封山育林地,由国营单位负责封育。国营单位无力封育的,可与集体林场、专业户(组)签订合同,进行封育。
集体的封山育林地、由乡、村组织封育。
群众的自留山,适宜封山育林的,应由群众自封或联户封育。第九条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护和培育。
(一)地方各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加强对封山育林的组织领导,采取切实措施解决群众的烧柴及副业生产等困难。
(二)林业主管部门要确定专人负责,建立健全封山育林管护组织,发动群众订立乡规民约。
(三)封山育林的范围和封育年限,由林业主管部门报访县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四)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或经营单位,在封山育林区的主要路口树立标牌,注明四至、护林人员及护林公约。
(五)封山育林的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按照《森林法》和有关规定办理。
(六)经营单位在封育期间,对林间隙地要及时补检补造。幼苗、幼树密度超过造森技术规程规定标准的,要及时抚育间伐。
(七)林业主管部门在不同类型和不同管理招沽的封山育林地,设立固定标准地,定期观察记载,摸索封育规律。
(八)建立技术档案。第十条凡每公顷目的树种株数达到造林技术规程规定的85%,且分布均匀或郁闭度达到0.3以上的均可视为达到有林地标准,其林木生长量标准,由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自行确定。第十一条县林业主管部门对当年封山育林计划完成情况要进行检查,对封育期满的要检查验收,符合成林标准的应列入有林地统计,并按其林种进行管理。未达到成林标准的,由林业主管部门上报当地政府批准决定,延长封育期限、采取必要措施,促进成材。第十二条建立奖惩制度。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对封山育林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扬、奖励;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由有关部门追究责任,情节严重的由司法部门依法处理。第十三条本办法由林业部负责解释。第十四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4. 新宾满族自治县林业管理条例(2019)
第一条为依法加强林业管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新宾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自治县境内从事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和经营活动的单位及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依法管理和监督自治县境内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开发利用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林业工作,承担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主体责任。
乡镇林业服务管理机构在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下和县林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依法行使林业管理职能。第四条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划定防火责任区。
自治县和乡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以及其他常驻单位,按照规定建立森林消防队伍,设置防火设施。
每年春季3月15日至5月31日,秋季10月1日至11月30日为森林防火高火险期。高火险期内,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第五条自治县按规划将应封山育林的禁伐林区、幼林地等特定区域划定为封山育林保护区,实行等级封闭管理。第六条自治县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调查等防治工作和森林植物、林木、种苗及林产品的检疫工作,管控和扑灭疫情,监管处置疫木及其制品。
禁止运输、经营、加工未经检疫的木材、苗木、种子和林副产品。
禁止违法运输、经营、加工和使用疫木及其制品。
禁止妨碍、阻挠除治疫木的行为。第七条自治县禁止下列危害和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一)扒剥活立木树皮和非法收购、加工大柴;
(二)在幼林地、封山育林区和特种用途林内种植、放牧、养蚕、割柴草、割鹿柴和占坟地;
(三)毁林开荒、开垦林地种植农作物及占用已开垦的林地重复种植农作物;
(四)非法采挖、移植树木。第八条自治县境内征用、占用林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向林地、林木所有者支付林地、林木补偿费,并向林业主管部门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
流转森林资源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林地用途。第九条自治县实行林木生产经营监管制度,对设计审批的森林采伐进行勘查验收,对木材的运输、加工、销售进行监督管理。运输本县产木材应持有记载起止地点和经由路线的木材运输证。
禁止绕越木材检查站和伪装通过木材检查站逃避检查。
禁止使用倒卖、转借的木材运输证。第十条自治县实行木材号印管理制度。 企业购买的木材,应在购入木材5日内持运输凭证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申报并现场查验,有合法来源木材无号印或号印不全的应申请补打号印。
自治县出产的木材无检木号印的禁止运输、经营、加工。
禁止仿造、制售假检木号印或使用假冒检木号印打印木材;木材加工厂点内或运输的木材属自治县出产无号印或打印假冒号印的按无合法来源木材查处。第十一条自治县实行木材经营加工登记制度。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木材经营加工企业登记信息推送林业主管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企业经营者应在规定的经营范围内合法经营。第十二条自治县实行木材经营、加工台账管理制度。木材运输证是木材入库登记的有效凭证,记入木材经营、加工台账,并以此核发木材出库运输证。
禁止使用伪造、涂改、转借的木材运输证虚假记载木材经营、加工台账。第十三条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自治县人民政府运输木材可在交通要道设立木材检查站。
自治县林业主管部门、森林公安部门可依法对运输木材和其它林副产品的车辆进行流动检查。执勤人员必须佩戴和使用有关部门颁发的标志和证件。第十四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对下列单位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具体奖励标准由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
(一)保护森林资源取得显著成绩的;
(二)扑救森林火灾有重大突出贡献的;
(三)检举揭发盗伐滥伐林木、非法运输木材和破坏林地的行为,使国家、集体和个人财产免遭重大损失的。第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第四条规定,森林防火高火险期内在野外用火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给予警告,对在大田地用火的并处500元罚款,对在林缘地用火的并处1000元罚款;
对引起火情的处3000元罚款,承担扑火费用,烧毁树木的赔偿实际损失,并处树木价值一倍的罚款。
5. 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封山育林条例
第一条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扩大林草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封山育林,是指利用林木繁殖能力,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手段,使疏林地或者有一定数量母树、伐根、幼树的荒山、石山、半石山地以及低效林、灌木林恢复成林或者改造成高效林的一种育林方法。第三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四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把封山育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部门管理。第五条自治县人民政府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封山育林,谁投资,谁受益。
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封山育林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六条自治县人民政府组织或者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对封山育林统一规划,划定封山育林区,勘测设计,编制年度计划,逐级组织实施。
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封山育林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封山育林工作。第七条划定的封山育林区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其用途。第八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封山育林工作,建立封山育林管理档案,为封山育林管理提供基础资料。第九条在畜牧业集中区实施封山育林,应当留出必要的放牧用地。第十条自治县人民政府鼓励使用燃煤,采取扶持措施推广节柴灶,实施沼气工程。第十一条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封山育林范围和封育年限予以公告。
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设立标牌、界桩等设施,制定护林公约和管护措施。第十二条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可以制定村规民约,加强对封山育林的管护。
乡、镇林业管理机构指导农村集体和个人对封山育林的管护工作。第十三条禁止在封山育林区内采石、采砂、取土、烧石灰、开矿等,确需占用封山育林地的,必须逐级上报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依法办理有关手续。第十四条封山育林区内25度以上的坡耕地,应当退耕还林还草,限期封育。第十五条封山育林区内已经承包的林地,由承包者负责管护。第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有负责人分管封山育林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管护组织,确定专兼职人员,负责本辖区,内封山育林的管护工作。管护组织的职责是:
(一)宣传林业法律、法规;
(二)管护封山育林区;
(三)制止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
(四)保护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
(五)协助办理林业违法案件;
(六)接受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安排的其他任务。第十七条在封山育林区,禁止下列活动:
(一)开荒种地;
(二)砍柴、挖掘树根,采挖珍稀植物;
(三)铲草皮烧灰,野外用火;
(四)放火烧山、砍伐林木;
(五)放牧割草;
(六)狩猎;
(七)移动或者毁坏标牌、界桩及其它封山育林设施;
(八)其他损害封山育林的行为。第十八条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封山育林区火灾、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指导和组织做好火灾、病虫害的防治和扑救工作。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的,由自治县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以下规定处罚:
(一)违反第一项规定的,补种毁坏树木株数10倍的树木,可并处损失林木价值的3至5倍罚款;
(二)违反第二项规定的,补种毁坏树木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工具、树根(桩)、珍稀植物及违法所得,可并处损失林木价值的2至4倍罚款;
(三)违反第三项规定,处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四)违反第四项规定,处5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五)违反第五项规定,经教育不改的,处10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第六项规定的,没收工具及猎物,可并处2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第七项规定的,责令恢复原状;可并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八)其他危害行为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处罚。第二十条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给予处分。
6. 河北省封山育林条例(2014修正)
第一条为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造福于人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封山育林,是指对山区和坝上地区人工造林困难或者具有乔、灌、草天然下种、萌芽、萌蘖能力的荒山荒地、采伐迹地、疏林地等,通过封禁和人工辅助措施,使其成为森林、灌木林或者灌草植被地的管理方式。
需要特殊保护的未成林造林地、幼林地等,也可以列入封山育林范围。第三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封山育林及其相关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四条封山育林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封山与育林相结合的原则;坚持政府推动与利益驱动相结合;坚持技术措施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坚持依法管理,法律、法规与乡规民约相结合。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和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封山育林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封山育林的管理和实施工作;发展改革、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畜牧、科技等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依法做好封山育林的有关工作。乡级人民政府协助林业主管部门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封山育林工作。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封山育林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封山育林所需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林业发展长远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封山育林规划。
封山育林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封育范围、封育条件、经营目的、封育方式、封育年限、封育措施及封育成效预测等。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封山育林规划,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封育方式。
边远山区、河流上游、水库集水区、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风沙危害特别严重地区以及恢复植被较困难的封育区,可以实行全封;有一定目的树种、生长良好、林木覆盖度较大的封育区,可以采用半封;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和燃料等有实际困难的非生态脆弱封育区,可以采用轮封。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封山育林规划,编制年度封山育林计划,划定封山育林区,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九条县级人民政府对封山育林区的封育范围和封育年限应当予以公告,并在封育区周界明显处树立坚固的标牌,标明工程名称、封育区范围、面积、年限、方式、措施、责任人等内容,并督促封山育林区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基层单位订立护林公约。
封育区封育期满,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组织验收,达到国家规定封育成效标准的,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后,应当解除封育措施,合理开发利用。第十条封山育林区内通过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形式获得使用权的林地,由使用权人负责经营并承担封山育林和管护义务。
依法取得使用权的林地,以使用权人为主实施封育,鼓励多种形式组织联合封育。第十一条鼓励社会各界、各类经济组织和个人等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封山育林。
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制等形式封山育林的,当事人应当依法制定章程或者订立合同,明确权利、义务和责任。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第十二条县级或者乡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封山育林区建立护林组织,负责当地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交办的护林工作。护林组织可以聘用护林员。第十三条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封山育林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引进推广优良树种和先进技术,因地制宜采取播种、植苗和抚育等措施,缩短封育周期,提高封育效果。第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引导封山育林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第十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引导、扶持封山育林区群众调整畜禽品种结构,种植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推广牲畜舍饲圈养,发展家禽养殖,促进畜牧业发展。第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扶持封山育林区发展沼气、农村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清洁替代能源,营造薪炭林,解决封山育林区农民生产生活所需能源问题。第十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封山育林区的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做好相应灾害的预测、预防和救治。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林地经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施火、病、虫、鼠等灾害的防治措施,避免污染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
7. 宽甸满族自治县林业管理条例(2019修订)
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林业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宽甸满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自治县)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自治县辖区内从事森林、林木的培育种植、经营管理、采伐利用和林地使用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均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自治县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自治县林业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的林业工作。第四条自治县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实行分类经营、分类管理。林业主管部门制定实施方案,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对于商品林,农民可以依法自主决定经营方向和经营模式;对于公益林,在不破坏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可以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开发林下种养业,利用森林景观发展旅游业。
自治县的造林规划应贯彻合理调整林种树种结构的原则。发展用材林由以落叶松为主向针阔混交林转变;实行疏林地和板栗园林冠下补植、串带等多种形式的生态修复;大力营造果材兼用林、水土保持林、河道护岸林。第五条自治县内国有、集体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不得擅自改变权属,确需改变的,应依法申请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更换证书。第六条自治县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森林资源采取承包、转让、互换方式流转的,当事人在流转合同签订后,应当依法办理林权变更登记手续,更换不动产权证。第七条自治县加强林权登记管理工作。
有下列情形之一,经查属实的,原发证机关应当撤销所发放的林权证或者不动产权证:
(一)伪造发证依据或者一方当事人隐藏、毁灭有关证据的;
(二)违反法定程序发证的;
(三)有足够证据证明该证属错误发放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八条自治县保护承包造林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其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鼓励个人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本着自愿的原则,依法组建多种形式的森林经营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第九条自治县内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由林业主管部门实行重点保护管理。第十条在自治县内进行工程建设、开采矿藏等应当不占或少占林地;确需征、占用的,按相关规定办理。
征、占用林地单位,应当向被征、占用林地单位支付补偿费,向自治县林业主管部门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第十一条自治县加强生态公益林的重点保护,明确保护区域,设立保护标志,落实保护责任,强化监督管理。
自治县人民政府对林权权利人造成森林生态效益功能下降的,核减或取消森林生态效益到户补偿资金。
自治县人民检察机关应对全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管理情况依法开展监督检察,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
自治县公安机关应当配合林业主管部门,打击盗伐滥伐林木、非法运输木材等涉林违法犯罪行为。第十二条自治县加强林业用地管理。禁止擅自改变林地用途,从事采矿、采石、采沙、取土、修建工程设施、种植人参等非林业生产、建设行为。第十三条自治县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禁止无《植物检疫证书》的林木类产品进入自治县境内。
禁止无《产地检疫合格证》或《植物检疫证书》的苗木用于工程(项目)造林绿化。第十四条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森林防火指挥部。乡(镇)建立健全防火组织,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县、乡(镇)人民政府、国有林场及其他常驻林区单位,要按规定建立森林消防队伍,设置防火设施。
森林防火期:春季为3月1日至5月31日,秋季为10月1日至12月31日。防火期内,严禁一切野外用火。第十五条每年4月为自治县植树造林活动月。
义务植树林木的权属归林地权属单位所有,有合同约定的除外。第十六条自治县对人工幼林地、天然幼林地,地处36度坡以上、岩石裸露、沙化严重的山地及绿色通道两侧可视面山的蚕场等进行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区禁止砍柴,林区内禁止砍羊柴。
禁止在封山育林区、公益林区放牧、放蚕。
自治县每年11月15日至次年5月15日为禁牧期,禁牧期禁止在林区内放牧。
禁止毁林采种(果)、掘树根、剥树皮。
未经批准,禁止火烧板栗园、采伐迹地。
8. 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促进自治县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自治县所辖区域内,从事造林、育林、护林、林木采伐、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条例。第三条自治县贯彻“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林业建设方针。切实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大力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提高森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第四条自治县林业局是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各乡(镇)人民政府林业工作站、管理本乡(镇)林业工作和指导林业生产,受自治县林业局和乡(镇)人民政府领导,依法行使林业行政管理职能。第五条自治县保护林农的合法权益,依法减轻林农的负担,禁止向林农违法收费、罚款,禁止向林农进行摊派和强制集资。
自治县保护承包造林的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承包造林的集体和个人依法享有的林木所有权和其它合法权益。第六条自治县建立林业基金制度。
林业基金包括:育林基金、更改基金、开发建设基金以及其它发展林业的专项基金。
林业基金的征集标准按上级规定执行。
自治县在林业基金使用方面享受比一般地区更多的自主权和优惠。
林业基金设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由林业部门统筹安排、用于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造林、种苗、森林经营、野生动物保护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七条加强林业教育和科技推广工作,改善林业科研条件,努力培养林业技术人才。第八条对在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自治县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应给予表扬和奖励。第二章森林保护第九条自治县严格控制森林资源消耗,坚持用材林的采伐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实行限额采伐、全额管理、分项控制的管理措施。第十条严禁毁林开垦、毁林养蚕、毁林采矿、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它毁林行为。
在自治县内进行工程建设、开采矿藏等需要征用、占用林地,须经自治县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县城内经城建主管部门审核),由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征用、划拨手续。
经批准征用、占用林地,应当向被征用占用单位支付林地补偿费、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向县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交纳森林植被恢复数,各项费用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自治县提倡木材综合利用和节约使用木材,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对住林区的单位和居民实行烧材限量,推行节柴改灶措施,降低对森林资源的消耗。第十二条自治县加强对新植林的抚育保护,划定封山育林区和放牧区,树立标牌,明确范围。制定封山育林措施。第十三条自治县人民政府设立护林防火指挥部。各乡(镇)应建立健全护林防火组织,划定森林防火责任区,订立森林防火责任制,严格控制火源进山。防火期内,严禁一切野外用火,避免森林火灾。重点林区要建立森林消防队,设置防火设施。
发生山林火灾,各级政府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和有关部门扑救,交通、邮电、卫生等部门应给予大力支持。
自治县森林防火期春季为3月1日至5月31日,秋季为9月25日至12月31日。森林防火戒严期春季为4月1日至5月10日,秋季为10月10日至11月10日。第十四条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止病虫害传入、传出和发生蔓延。
自治县严禁猎捕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第十五条自治县内的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由林业主管部门实行重点保护管理,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利用。第三章森林经营管理第十六条国有、集体的森林、林木和林地,个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由自治县人民政府核发《林权证》。
集体山林承包给个人经营,必须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并签定承包合同。
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受法律保护。第十七条自治县鼓励和扶持单位和个人采取多层次联营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开发荒山、荒地、种植树木,发展乡(镇)村、家庭林场和果园。自治县和乡(镇)人民政府要采取优惠政策,积极引进技术、资金、人才,发展林业,增加森林后备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