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A. 宁波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办法(2005修改)
第一条为加强本市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保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体育经营活动,是指以体育项目为内容,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的健身、竞赛、表演、培训、中介服务等经营活动。
前款所指体育项目,是指经省人民政府确认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的体育经营活动项目以及其他体育经营活动项目。第四条市和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工商行政、公安、物价、税务、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体育行政部门做好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
体育行政部门可以依法委托有关组织或机构对体育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第五条从事体育经营活动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备符合经营活动要求的场所、设施、器材和专业技术人员;
(二)具备与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保障条件;
(三)符合治安、消防、卫生的要求;
(四)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标准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六条从事危险性大的体育经营活动,应当在活动开办5日前按管理权限到市或县(市)、区体育行政部门备案。备案时应当按体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填写《备案登记表》,并提供相关材料。第七条从事危险性大的体育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向体育行政部门备案登记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复印件;
(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证;
(三)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和许可证复印件;
(四)其他必要的文件和材料。第八条体育行政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了解体育经营活动注册登记信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提供有关材料。第九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到工商行政、公安、卫生、税务等部门办理相关手续的,体育经营活动的承办者应当依照规定办理。
禁止利用体育经营活动进行色情、迷信、赌博等危害社会治安的活动。第十条从事危险性大的体育竞赛,承办人应按规定为参赛者办理人身保险。
体育经营活动中举行抽奖活动的,承办者应按规定办理公证手续。第十一条从事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危险性大的体育经营活动,应当配备持有相应资格证书的专业技术人员。
救生员等特殊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都应当接受相关技术培训。第十二条体育经营活动的承办者应当配备符合技术和质量标准的体育设施、器材和用品,保证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对可能危及消费者安全的体育经营活动,承办者应当向消费者作出明确警示和真实说明,并采取措施防止危害的发生。第十三条体育经营活动中发生人员伤亡事故时,承办者应立即向所在地体育行政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并及时做好事故处理工作。第十四条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一)、(二)项规定,不符合开业条件而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体育行政部门提出意见,交有关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第十五条违反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未按规定到体育行政部门备案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立即备案,并可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第十六条违反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未配备必要的体育专业技术人员或聘用无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从事体育经营服务的,由体育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第十七条体育经营活动的承办者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利用体育经营活动进行色情、迷信、赌博等危害社会治安活动的,由公安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第十九条体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体育经营活动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索贿受贿、徇私枉法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体育行政部门未依法履行安全监管职责而导致安全事故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条本办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B. 洛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一、对下列法规中与宪法、法律不一致的规定作出修改
(一)对《洛阳市森林公园管理条例》中与宪法关于征收、征用不一致的规定作出修改
1.将第二十七条中的“征用”修改为“征收、征用”。
(二)将下列法规中引用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治安管理处罚法”、“城市规划法”修改为“城乡规划法”
2.《洛阳市城市绿化条例》第三十四条。
3.《洛阳市市区养犬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
4.《洛阳市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九条。
5.《洛阳市城市中小学校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第一条。
6.《洛阳市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
(三)对《洛阳市城市绿化条例》中关于行政复议的规定作出修改
7.将第三十七条中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修改为“可以自知道该处罚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
(四)对《洛阳市城市房地产市场管理条例》中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条款顺序变动而作出相应修改
8.将第七条第一款中的“第三十八条”修改为“第三十九条”,第二款第(一)项中的“第三十七条”修改为“第三十八条”;第八条第一款中的“第四十四条”修改为“第四十五条”;第三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中的“第五十七条”修改为“第五十八条”。二、对下列法规中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规定作出修改
9.将《洛阳市水资源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二)项“使用公共供水且月用水量达到100立方米以上的”中的“100”立方米修改为“200”立方米。
10.将《洛阳市集会游行示威若干规定》第四条中的“区、县”和第十四条第二款中的“县、区”修改为“县(市、区)”。
删去第二十一条第(二)项“上海市场、广州市场、七里河路段、百货楼、东、西华街等”的内容。
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机构根据本决定对有关法规条文作技术性处理。
本决定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
C. 洛阳市城市公园和广场管理条例(2019修正)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公园和广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公园,是指由政府投资或者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建设的供公众游玩、观赏、健身、文化娱乐或者进行公益性活动的公共绿地和休闲场所,包括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专题类公园等。
本条例所称广场,是指由政府投资或者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捐资建设的,以供公众游玩、观赏、健身、文化娱乐或者进行集会等公益性活动为目的的,配置一定的公共设施,具有一定规模的公共绿地和景观工程设施等开放性城市空间。第三条本市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公园和广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适用本条例。第四条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是公园和广场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公园和广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公园和广场的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公园和广场管理的相关工作。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条例,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进行制止和检举。第六条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公园和广场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七条新建、改建、扩建公园和广场,应当按照公园和广场规划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制订建设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八条公园和广场的建设,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势、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科学配置植物,注重生态效果、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二)新建建(构)筑物,其形式、高度、体量、色彩应当与公园和广场整体风格相谐调,并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原有的不谐调建(构)筑物,应当按照公园和广场规划进行改造或者拆除;
(三)设置各类游乐、娱乐、康乐、服务等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安全、环保标准及公园和广场规划,并按照法定程序报批。
公园和广场周边的建设,应当与公园和广场的整体景观相谐调。第九条承担公园和广场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相应资质。
新建、改建、扩建公园和广场竣工后,经政府有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背公园和广场保护规划,擅自改变公园和广场用地性质及用途,或者擅自占用公共绿地。
因城市建设确需临时占用公园和广场绿地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缴纳恢复绿地补偿费或者绿地占用费,占用期满后,由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恢复绿地。临时占用绿地造成相关设施损坏的,占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十一条在公园和广场管理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乱丢果皮、纸屑、烟头等废弃物及随地吐痰、便溺等;
(二)制造超标噪声,影响他人工作、休闲;
(三)采摘花果,损坏树木,宿营、烧烤,焚烧荒草、枯枝、落叶;
(四)擅自驾(骑)车辆进入;
(五)在非指定区域内垂钓、游泳、滑冰、踢球等;
(六)损坏游乐、娱乐、康乐设施,攀爬、损坏园林建筑、雕塑、围栏、防护网,移动坐椅、保洁设施;
(七)擅自进入动物豢养区或者投打、捕捉、伤害动物;
(八)携带限养犬只以及其他有碍人身安全、公共秩序、环境卫生的宠物;
(九)擅自散发广告宣传品或者在树木、建(构)筑物等各类设施上喷涂、悬挂张贴广告宣传品;
(十)酗酒赌博,打架斗殴,从事占卜算命等迷信活动;
(十一)擅自砍伐、移植植物;
(十二)向公园、广场排放烟尘、污水、有害气体,倾倒废弃物;
(十三)擅自携带易燃易爆及其他危险物品;
(十四)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第十二条在公园和广场举办公益性活动,举办方应当制订方案,报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严格控制在公园和广场举办各种商业性活动。确需临时举办的,主办方应当制订方案,报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并向公园和广场管理机构缴纳恢复绿地补偿费或者绿地占用费;法律、法规规定需要办理其他手续的,依法办理;造成树木、草坪、设施损坏的,应当予以赔偿。
D. 洛阳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繁荣文化艺术事业,加强文化娱乐市场管理,维护文化娱乐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指文化娱乐市场管理范围,主要包括:
(一)舞(歌)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游乐场(宫)、台球、电子游戏等经营活动;
(二)社会艺术表演团体、民间艺人的营业性演出,时装表演以及其他临时性的文艺演出、表演、比赛等经营活动;
(三)文化艺术培训和艺术作品展览经营活动;
(四)字画的装裱、销售经营活动;
(五)其他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第三条文化娱乐市场经营活动必须有益于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第四条文化娱乐市场管理必须坚持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支持健康有益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反动淫秽的经营活动,保障文化娱乐市场健康发展。第五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应遵守本条例。第二章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第六条市、县(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文化娱乐市场主管部门,其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管理、指导和监督、检查文化娱乐经营活动;
(三)依法查处违反文化娱乐市场管理规定的行为。
文化娱乐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第七条文化娱乐市场主管部门对违法经营的物品、设备和非法所得有权采取暂时扣留、封存措施。采取暂时扣留、封存措施的,必须出具扣留、封存通知书,并及时调查处理。第八条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对全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市属单位及国家、省、外地驻洛阳市区单位从事的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由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城市区、郊区所属单位和个人从事的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由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
县、吉利区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由县、吉利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第九条工商、公安、新闻出版、卫生、税务、物价、环保等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对文化娱乐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教育、城建、交通、民政、铁路、邮政、海关等部门,应当配合文化娱乐市场主管部门做好本市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第十条文化娱乐市场管理人员应当尽职尽责,秉公执法,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执行公务应持合法证件。第十一条文化娱乐市场主管部门对人民群众检举揭发的违法行为应当及时依法查处或者移送有关部门查处。检举揭发者要求保密的应为其保密。第三章经营活动的管理第十二条从事文化娱乐经营活动,应提出申请,经文化娱乐市场主管部门审批,领取文化市场经营许可证或营业演出许可证。需办理其他手续的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种证照齐全后方能开业。
临时性文化娱乐经营活动,应申办临时经营证照。第十三条文化娱乐市场主管部门对经营者要求颁发经营许可证的申请,应该在十五日内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临时性文化娱乐经营活动的申请,应在五日内给予答复。逾期不答复的视为批准。第十四条经营者应亮证照经营,明码标价,按照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方式、地点、场所和名称依法经营;不得涂改、买卖、转让、转借经营证照。
经营者如需改变经营项目、方式、范围、地点、场所、名称和法人代表,以及合并、分立、歇业、停业等,均需报原审批和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者营业终止手续。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扣押、收缴文化市场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演出许可证。第十六条文化娱乐市场主管部门依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向经营者收取管理费。
所收费用依照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管理。第十七条经营者的经营活动,不得妨碍周围单位、居民的工作、学习和休息。第十八条经营者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营业性舞场。
在距中、小学校周边二百米内不得设置电子游戏、台球场所。电子游戏和台球场所不得向中小学生开放。第十九条禁止利用娱乐工具赌博或者变相赌博。第二十条经营者不得利用文化娱乐经营场所进行或容留他人从事危害青少年、儿童和妇女身心健康的活动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
E. 洛阳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体育市场管理,规范体育经营活动,保护体育活动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体育经营活动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开办的体育健身、训练、培训、竞赛、表演等活动。
体育经营活动的具体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体育经营活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体育经营活动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其他相关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共同做好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第五条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安全、消防、卫生、环境保护规定的体育经营活动场所;
(二)有符合国家标准的体育设施、器材;
(三)有相应的安全保障条件和措施;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六条危险性大、技术和保障条件要求高的体育经营活动项目是:滑翔、热气球、动力伞、漂流、攀岩、蹦极、武术(含散打)、健身气功、拳击、赛车(含卡丁车)、摩托车、摩托艇、跆拳道、游泳、轮滑、汽车、登山、滑雪、潜水、滑冰等国家和省规定的项目。第七条利用危险性大、技术和保障条件要求高的体育运动项目从事经营的,应当经市体育行政部门同意。
从事第六条规定的体育经营活动项目,除具备第五条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必要的体育技术人员、应急救护人员和救护设施;
(二)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第八条市体育行政部门对符合第七条第二款条件的,应当同意并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书面通知体育活动经营者;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第九条从事本条例第六条规定之外的体育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在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五日内向体育行政部门备案。
备案时应当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体育场所、设施、器材的证明文件、合格证书或者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第十条法律、行政法规对体育专业技术人员有资格要求的,体育活动经营者应当使用依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
专业技术人员在工作时应当佩戴标志。第十一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必须按照核准的经营范围,公示证照。第十二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变更名称、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经营范围的,应当依法变更证照、备案。第十三条体育活动经营者依法办理工商歇业、停业手续后,应当在十日内书面告知体育行政部门。第十四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应当控制经营场所接纳消费者的数量,人均活动面积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第十五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应当遵照国家关于消费者年龄、身体健康状况等规定,对不符合要求的消费者,不得准许其参与。第十六条体育活动经营者应当做好体育设施、器材的维修保养,保证安全、正常使用。对可能危及消费者安全的项目及设施、器材,应当告知注意事项、标注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第十七条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的名称、徽记、旗帜及吉祥物,按照国家规定予以保护。体育活动经营者利用上述标志从事经营活动的,应当征得权利人同意。第十八条体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督检查。执法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国家和省规定的执法证件。对未持有效执法证件的,体育活动经营者有权拒绝。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体育行政部门或者相关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对拒不改正或者改正后再次违反的,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一)违反第七条规定,未经体育行政部门同意从事体育经营活动的,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未使用依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准许不符合要求的消费者参与或者对可能危及消费者安全的事宜未作真实说明、未设置明确警示标志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第二十条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体育经营管理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侵害体育活动经营者合法权益的;
(二)利用职权索取、收受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
(三)对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不予查处或者查处不力的;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F. 洛阳市公园和广场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园和广场的规划、建设、保护与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公园和广场的规划、建设、保护与管理,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公园,是指向公众开放、具有良好的园林绿化环境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具备生态、景观、游憩、文化传承、科普教育、避险等功能的公共活动场所,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游园等。
本条例所称广场,是指由建筑、道路或者绿化带围合而成,配置一定的公共设施,具有一定的公共绿地规模和景观设施,供公众游憩、健身、娱乐或者进行纪念、避险等公共活动的开放性空间。第四条公园和广场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公益性质,坚持政府主导、合理布局、规范使用、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第五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园和广场规划、建设、保护与管理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保障所必需的经费。第六条市、县(区)人民政府公园和广场主管部门负责城市公园和广场的保护管理工作。
公安、民政、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住房城乡建设、水利、生态环境、林业、卫生健康、文化广电和旅游、应急、市场监管、体育、文物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公园和广场的保护管理工作。
公园和广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非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园和广场由管理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进行管理,报所在地公园和广场主管部门备案。第七条公园和广场实行名录及分类、分级管理。名录应当包括公园和广场的名称、类别、位置、面积、四至范围和管护单位等内容。
公园和广场名录及分类、分级的确定和调整,由公园和广场主管部门提出,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第八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公园和广场管理规定,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权进行劝阻和举报。第九条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应当会同公园和广场主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文物等部门,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物保护规划等上位规划以及应急避难需求,编制公园和广场规划,并依法报批。第十条公园和广场的建设,应当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势、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科学配置植物,合理设置花坛、草坪、喷水池、假山、雕塑、亭榭、回廊等设施,挖掘文化内涵,注重生态和艺术效果,突出文化品位和地方特色。
公园和广场应当根据规划设计,适当配建游乐健身器材、活动场地、码头等游憩设施和游客服务中心、公厕、城市书房、公益宣传栏、餐厅、茶座、小卖部、停车场、无障碍通道、医疗救助等服务设施。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应当符合国家安全、环保标准以及公园和广场规划。
公园和广场应当依托自身环境,因地制宜规划与建设乐道,体现地方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资源,发挥乐道的运动休闲功能,引领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
公园和广场内新建建筑物、构筑物,其造型、高度、体量、色彩应当与公园和广场整体风格相协调,并应当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第十一条公园和广场应当在条件允许情况下设置应急避难场所,配备应急医疗救护、物资储备、应急棚宿区、应急厕所、供水供电、消防等主要应急避险设施并做好日常维护。第十二条使用市级财政资金建设的公园和广场,由市公园和广场主管部门管理;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交由区公园和广场主管部门管理。
使用县、区财政资金建设的公园和广场,由县、区公园和广场主管部门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其自建公园的管理工作。第十三条鼓励和支持单位和个人以资助、捐赠、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参与公园和广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
接受资助、捐赠的单位,应当将收到的财物登记造册,并定期向社会公示使用情况。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公园和广场用地性质和用途,或者擅自占用公共绿地。第十五条公园和广场管理机构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健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措施;
(二)保护和维护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相关设施;
(三)保持园容美观、环境整洁、水体清洁;
(四)合理分布服务设施,方便游客;
(五)各类标牌图形文字准确、规范,警示标志清晰、醒目;
(六)依法做好其他保护和管理工作。
G.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废止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一、规章(共8件)
序号 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名称 发布机关 文 号 发布时间 废止原因 1 关于进口体育器材设备工作的暂行规定 国家体委 (88)体计器物字210号 1988年7月11日 管理机制和方式发生变化,实际已失效 2 国家体委关于运动员受聘到国(境)外参赛的若干规定 国家体委 国家体委令第3号 1989年5月31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3 关于授予“体育事业贡献奖”的规定 国家体委 国家体委令第9号 1989年10月4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4 国家体委直属单位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试行办法 国家体委 (91)体计基字381号 1991年10月10日 已被《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2002年9月27日财政部发布,财建(2002)394号)代替 5 国家体委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工作规范暂行规定 国家体委 体政字(1997)60号 1997年11月24日 主要内容已被新的法规性文件代替,实际已失效 6 关于专项体育基金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体委 体计财产字[1998]072号 1998年3月1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7 关于加强体育外事出访管理工作的有关规定 国家体育总局 体外字(1999)112号 1999年4月23日 主要内容已被新的法规性文件代替,实际已失效 8 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 体经济字(1999)318号 1999年10月1日 已被《国家体育总局直属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2004年10月10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经济字(2004)568号)代替 二、规范性文件(共39件)
序号 规章及规范性文件名称 发布机关 文号 发布时间 废止原因 1 关于体育事业单位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和其他人员因公负伤致残评定残疾等级的通知 国家体委 (78)体政字691号 1978年12月18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2 关于充分发挥体育场地使用效率的通知 国家体委、 财政部、 国家劳动总局、 文化部 1980年4月25日 主要内容已被新的法规性文件代替,实际已失效 3 关于下发《外国登山或登山旅游团体来华登山的规定》等文件的通知 国家体委 (81)体军字005号 1981年1月4日 已被《关于确认国家体育总局新增中国登山协会有关收入项目纳入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范围有关事宜的通知》(2004年12月6日财政部发布,财库(2004)172号)代替 4 关于编报进口体育器材申请免税报表规定的通知 国家体委 (84)体计计字140号 1985年1月26日 管理机制和方式变化,实际已失效 5 关于《体育系统人员出访的两项补充规定》的通知 国家体委 (85)体外字093号 1985年3月21日 主要内容已被新的法规性文件代替,实际已失效 6 关于全国性业余体校各项比赛运动员、教练员伙食标准的通知 国家体委 (85)体计财字253号 1985年7月1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7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卫生部、 国家体委 (85)卫防字第49号 1985年7月11日 已被《游泳场所卫生规范》(2007年6月21日卫生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卫监督发(2007)205号) 8 关于加强对外国和港澳地区电视采访管理的暂行规定 国家体育总局 (85)体宣字20号 1985年7月12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9 关于重申出国体育团队不得绕道旅游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 (85)体外字355号 1985年9月26日 主要内容已被新的法规性文件代替,实际已失效 10 体育训练基地管理工作条例 国家体委 (86)体计基字59号 1986年3月1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11 关于争取赛风根本好转的决定 国家体委 (86)体政研字13号 1986年4月15日 适用期已过,实际已失效 12 全国足球比赛的纪律规定 国家体委 (86)体训竞二字115号 1986年5月8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13 关于加强理论建设的决定 国家体委 (87)体政研字4号 1987年2月24日 适用期已过,实际已失效 14 关于加强直属体育学院外事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体委 (87)体科字367号 1987年12月22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15 关于加速发展田径运动的决定 国家体委 (88)体训竞三字132号 1988年7月10日 适用期已过,实际已失效 16 《体育运动全国纪录审批制度》第二条中有关设立全国纪录问题的实施细则 国家体委 (89)体训竞综字59号 1989年10月9日 相关内容可体现在《体育运动全国纪录审批制度》(1989年5月30日国家体委发布,(89)体训竞综字33号)中 17 关于悬挂滑翔员和伞翼滑翔员运动证书的暂行规定 国家体委 (92)体训竞一字159号 1992年6月28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18 关于优秀运动队文化教育工作深化改革的意见 国家体委 1993年10月30日 已被《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意见》(2003年1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体科字(2003)6号)代替 19 关于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的通知 国家体委 1994年5月9日 管理体制和方式变化,实际已失效 20 关于做好境外新闻机构采访我国内体育竞赛活动的通知 国家体委 1994年6月10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21 关于加强和发展优秀运动队职业教育的意见 国家体委 1995年2月22日 已被《关于进一步推动体育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6年11月7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体科字(2006)290号)代替 22 关于公共体育场馆向群众开放的通知 国家体委 1995年2月25日 主要内容已被新的法规性文件代替,实际已失效 23 关于开展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工作的通知 国家体委 1996年3月15日 适用期已过,实际已失效 24 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的通知 国家体委 1996年7月1日 管理机制和方式变化,实际已失效 25 关于加强在役运动员从事广告等经营活动的通知 国家体委 体计财产字(1996)505号 1996年11月19日 已被《关于对国家队运动员试行合同管理的通知》(2006年9月6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政字(2006)78号)废止 26 牵引升空伞运动管理办法 国家体委 1996年11月26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27 关于加强中国体育记者出境采访管理的通知 国家体委 1996年12月5日 形势变化,实际已失效 28 关于加强体育法制建设的决定 国家体委 1997年1月22日 适用期已过,实际已失效 29 全国水上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体育总局 1998年9月8日 管理体制变化,实际已失效 30 关于加强管理社会力量办各类体校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 1999年4月27日 相关内容可体现在《少年儿童体育学校管理办法》(1999年2月4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发布,体群字(1999)17号)中 31 关于加强“十五”教练员培训工作的意见 国家体育总局 体科字(2000)083号 2000年7月12日 适用期已过,实际已失效 32 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动态包干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 体人字(2001)109号 2001年3月1日 政策变化,实际已失效 33 国家体育总局科学研究与科技服务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 体科字(2001)164号 2001年12月6日 已被《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2005年5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经济字(2005)210号)代替 3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以及实施办法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 教体艺(2002)12号 2002年7月4日 已被《关于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通知》(2007年4月4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发布,教体艺(2007)8号)代替 35 国家体育总局直属单位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工作暂行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 体人字(2002)309号 2002年7月22日 已被《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2006年11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党字[2006]41号)代替 36 清理非法保安组织 规范保安服务市场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公安部、建设部、文化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 公通字(2002)60号 2002年11月22日 适用期已过,实际已失效 37 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外事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家体育总局 体外字(2003)78号 2003年3月28日 主要内容已被新的法规性文件代替,实际已失效 38 国家奥林匹克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 体竞字(2004)2号 2004年1月6日 已被《关于开展“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2006年1月17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体竞字(2006)7号)代替 39 关于进一步推广四种健身气功 加强健身气功规范化管理的若干意见 国家体育总局 体健气字(2005)109号 2005年9月5日 主要内容已被新的法规性文件代替,实际已失效
H. 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全面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体育工作、体育活动、体育经营,适用本条例。第三条体育工作应当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将体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体育事业所需经费,并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体育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做好本辖区的体育工作。
教育、文化、财政、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卫生、民族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体育工作。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社会团体应当根据各自特点组织开展体育活动。
体育社会团体应当按照各自章程,组织开展体育活动和体育科学研究等工作。第六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和支持体育事业的发展,兴办体育产业。
鼓励对体育事业的捐赠和赞助,并按国家有关规定享受优惠待遇。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和支持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及相关部门开展体育教育和体育科学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体育科研成果,依靠科学技术发展体育事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开展体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媒应当加强对体育运动的宣传,普及科学、文明、健康的全民健身知识。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发展体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社会体育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认真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公民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鼓励和支持公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第十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社区体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发展社区体育。
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应当利用社区内的环境条件和体育设施,引导、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体育活动。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体育工作的领导,发挥村民委员会和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作用,开展适合农村特点、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关心、支持老年人、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
各级老年人协会和残疾人联合会应当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老年人、残疾人特点的体育健身活动和体育竞赛活动。第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体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发掘、整理和提高;结合当地民族特点,开展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要内容的健身活动和竞赛活动,培养和选拔少数民族体育人才。第十四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根据本单位工作、生产特点,制订体育健身计划,为职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第十五条每年5月为本省全民健身活动月。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开展全民健身宣传和全民健身活动,普及体育健身知识,推广科学健身项目和方法。
鼓励经营性体育场所在全民健身活动月期间对消费者实行优惠。第十六条体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
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向公民传授体育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指导公民进行科学文明的健身活动。第十七条体育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实施国民体质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体育行政部门开展公民体质测定工作,指导公民科学健身。第三章学校体育第十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教学器材的配置纳入学校建设计划。
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配置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安排体育经费,保障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城区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当地政府应当组织建设相近学校共用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优先保证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使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坏、挪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