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河湖条例

河湖条例

发布时间: 2020-12-26 14:24:44

1. 湿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

湿地公约
湿地公约(The Convention on Wetlands)1971年在伊朗小城拉姆萨尔(Ramsar)签订的,故该公约又称拉姆萨尔公约。公约的全名是:“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它是一个政府间公约,是湿地保护及其资源合理利用国家行动和国际合作框架。现在有130个缔约方,共有1140个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9170万公顷。

1971年2月2日订于拉姆萨,经1982年3月 12日议定书修正)各缔约国, 承认人类同其环境的 相互依存关系;考虑到湿地的调节水份循环和维持湿地特有的动植物特别是水禽栖息地的基 本生态功能。相信湿地为具有巨大经济、文化、科学及娱乐价值的资源,其损失将不可弥补;期望现在及将来阻止湿地的被逐步侵蚀及丧失;承认季节性迁徒中的水禽可能超越国界,因此应被视为国际性资源;确信远见卓识的国内政策与协调一致的国际行动相结合能够确保对湿地及其动植物的保护;

兹协议如下:

第一条

1.为本公约的目的,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

2.为本公约的目的,水禽系指生态学上依赖于湿地的鸟类。

第二条

1.各缔约国应指定其领域内的适当湿地列入由依第八条所设管理局保管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册,下称“名册”。每一湿地的界线应精确记述并标记在地图上,并可包括邻接湿地的河湖沿岸、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域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特别是当其具有水禽栖息地意义时。

2.选入名册的湿地应根据其在生态学上、植物学上、湖沼学上和水文学上的国际意义。首先应选入在所有季节对水禽具有国际重要性的湿地;

3.选入名册的湿地不妨碍湿地所在地缔约国的专属主权权利。

4.各缔约国按第九条规定签署本公约或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时,应至少指定一处湿地列入名册。

5.任何缔约国应有权将其境内的湿地增列入名册,扩大已列名册的湿地的界线或由于紧急的国家利益将已列入名册的湿地销或缩小其范围,并应尽早将任何上述变更通知第八条规定的负责执行局职责的有关组织或政府。

6. 各缔约国在指定列入名册的湿地时或行使变更名册中与其领土内湿地有关的记录时,应考虑其对水禽迁移种群的养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国际责任。

第三条

1.缔约国应制定并实施其计划以促进已列入名册的湿地的养护并尽可能地促进其境内湿地的合理利用。

2.如其境内的及列入名册的任何湿地的生态特征由于技术发展、污染和其他人类干扰而已经改变,正在改变或将可能改变,各缔约国应尽早相互通报。有关这些变化的情况,应不延迟地转告按第八条所规定的负责执行局职责的组织或政府。

第四条

1. 缔约国应设置湿地自然保护区,无论该湿地是否已列入名册,以促进湿地和水禽的养护并应对其进行充分的监护。

2.缔约国因其紧急的国家利益需对已列入名册的湿地撤销或缩小其范围时,应尽可能地补偿湿地资源的任何丧失,特别是应为水禽及保护原栖息地适当部分而在同一地区或在其他地方设立另外的自然保护区。

3. 缔约国应鼓励关于混地及其动植物的研究及数据资料和出版物的交换。

4.缔约国应努力通过管理增加适当湿地上水禽的数量。

5. 缔约国应促进能胜任湿地研究、管理及监护人员的训练。

第五条

缔约国应就履行本公约的义务相互协商,特别是当一片湿地跨越一个以上缔约国领土或多个缔约国共处同一水系时。同时,他们应尽力协调和支持有关养护湿地及其动植物的现行和未来政策与规定。

第六条

1.缔约国应在必要时召集关于养护湿地和水禽的会议。

2. 这种会议应是咨询性的,并除其他外,有权:

A.讨论本公约的实施情况;

B. 讨论名册之增加和变更事项;

C. 审议关于依第三条第2款所规定的列入名册湿地生态学特征变化的情况;

D. 向缔约国提出关于湿地及其动植物的养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一般性或具体建议;

E.要求有关国际机构就影响湿地、本质上属于国际性的事项编制报告和统计资料。

3. 缔约国应确保对湿地管理负有责任的各级机构知晓并考虑上述会议关于湿地及其动植物的养护、管理和合理利用的建议。

第七条

1.缔约国出席这种会议的代表,应包括以其科学、行政或其他适当职务所获得知识和经验而成为湿地或水禽方面专家的人士。

2.出席会议的每一缔约国均应有一票表决权,建议以所投票数的简单多数通过,但须不少于半数的缔约国参加投票。

第八条

1.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国际联盟应履行本公约执行局的职责,直至全体缔约国三分之二多数委派其他组织或政府时止。

2.执行局职责除其他外,应为:

A.协助召集和组织第六条规定的会议;

B.保管国际重要湿地名册并接受缔约国根据第二条第五款的规定对已列入名册的湿地增加、扩大、撤销或缩小的通知;

C.接受缔约国根据第三条第二款规定对已列入名册的湿地的生态特征发生任何变化的通知;

D.将名册的任何改变或名册内湿地特征的变化通知所有的缔约国,并安排这些事宜在下次会议上讨论;

E.将会议关于名册变更或名册内湿地特征变化的建议告知各有关缔约国。

第九条

1. 本公约将无限期开放供签署。

2.联合国或某一专门机构、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任一成员国或国际法院的规约当事国均可以下述方式成为本公约的缔约方:

A.签署无须批准;

B.签署有待批准,随后再予批准;

C.加入。

3.批准或加入应以向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总干事(以下简称“保存机关”)交存批准或加入文书为生效。

第十条

1.本公约应自七个国家根据第九条第2款成为本公约缔约国四个月后生效。

2.此后,本公约应在其签署无须批准或交存批准书或加入书之日后四个月对各缔约国生效。

第十条之二

1.公约可按照本条在为此目的召开的缔约国会议上予以修正。

2.修正建议可以由任何缔约国提出。

3.所提修正案文及其理由应提交给履行执行局职责的组织或政府(以下称为执行局)并立即由执行局转送所有缔约国。缔约国对案文的任何评论应在执行局将修正案转交缔约国之日三个月内交给执行局。执行局应于提交评论最后一日后立即将至该日所提交的所有评论转交各缔约国。

4. 审议按照第3款所转交的修正案的缔约国会议应由执行局根据三分之一缔约国的书面请求召集。执行局应就会议的时间和地点同缔约国协商。

5.修正案以出席并参加投票的缔约国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6.通过的修正案应于三分之二缔约国向保存机关交存接受书之日后第四个月第一天对接受的缔约国生效。对在三分之二的缔约国交存接受书之后交存接受书的缔约国,修正案应于其交存接受书之日后第四个月第一天生效。

第十一条

1.本公约将无限期有效。

2.任何缔约国可以于公约对其生效之日起五年后以书面通知保存机关退出本公约。退出应于保存机关收到退出通知之日后四个月生效。

第十二条

1.保存机关应尽快将以下事项通知签署和加入本公约的所有国家:

A.公约的签署;

B.公约批准书的交存;

C.公约加入书的交存;

D.公约的生效日期;

E. 退出公约的通知。

2.一候本公约开始生效,保存人应按照联合国宪章第一百零二条将本公约向联合国秘书处登记。

下列签字者经正式授权,谨签字于本公约,以资证明。

一九七一年二月二日订于拉姆萨,正本一份,以英文、法文、德文和俄文写成,所有文本具有同等效力,保存于保存机关,保存机关应将核证无误副本分送所有的缔约国。

2. 如何建设两型社会

一、把握实质、深化认识,将“两型社会”建设摆上更加突出、重要的战略地位
本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党中央从人类文明转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总体布局的角度,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从社会发展模式的角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不难看出,资源环境问题既是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理念提出的起因,又是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主线,也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建设“两型社会”,首先要把握中央提出建设“两型社会”的精神实质,提高对“两型社会”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水平。
(一)“两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首先,从人类社会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进程看,建设“两型社会”是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新认识成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产物。
其次,从环境问题背后深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根源来看,建设“两型社会”是全面解决环境问题的整体性方法。环境问题是一个多层面、多维度、多因素、非线性的复杂问题,是自然的问题,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和技术问题,是文化观念问题。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既是我们全面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平台,又是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等多角度采取措施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
(二)“两型社会”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平台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指导思想。要妥善处理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和“需要什么样的环保、怎样环保”这两大问题,促进环境与经济的高度融合,实现清洁发展、节约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两型社会”由人民共建,为人民共享。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协调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和筹划“两型社会”建设的全局,兼顾和协调各方关系,妥善处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资源环境等之间的重大关系,做出适当安排,搞好平衡。
“两型社会”建设必须符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使“两型社会”建设沿着人民群众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三)“两型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方式和形态
如果说生态文明的理念、观念是一种远大理想的话,“两型社会”则是现阶段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结果和外在体现,是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形态。实际上,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体系、生活体系、经济体系、技术体系、金融贸易体系、分配体系和民主体系等方面的不断展开就是实现“两型社会”的过程。
二、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要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
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
正确处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不断推进历史性转变。推进历史性转变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考虑、统一安排、同时部署;要积极推进科学民主决策,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历史性转变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困扰本区域环境保护长远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着力构建充满生机、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历史性转变的体制机制。
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制定与本地基本情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须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融入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与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建设等重大的战略任务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环境问题,切实建立本区域的宏观环境战略体系。
正确处理预防和控制的关系,建立健全“全防全控”的防范体系。要从再生产的全过程制定环境经济政策,将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环节。要将保护环境的要求体现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建筑、服务等各领域,落实到政府机关、学校、科研院所、社区、家庭等社会组织的各方面,建立起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保护体系。
正确处理成本和效果的关系,健全高效的环境治理体系。要从根本上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与和谐。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运用自然规律,给予江河湖泊和重要的生态系统人文关怀,让其休养生息。同时,要实施高效的环境治理,科学地修复和改善自然,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正确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完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政策法规标准制度体系。必须全面分析本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走势,通过适时调整和完善环境政策法规和标准,保护先进的生产能力,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使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引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航标。
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公众参与的关系,构建完备的环境管理体系。要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管理体系。
三、在“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中,要深入研究,积极创新,提升水平
(一)要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和体制
要积极推行绿色新政,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两型社会”建设全局中的主线地位和带动全局的作用,逐步形成“两型社会”建设的新体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环境保护新格局。通过市场机制完善和推行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国务院发布的规划环评条例为契机,率先积极推进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
(二)深入研究“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
第一,要积极探讨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的有效途径。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研究将休养生息政策全面渗透到重点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的具体措施,推动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努力让江河湖泊焕发生机和活力。
第二,要研究主要污染物减排与环境质量改善的关系。积极探索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三,研究统筹推进区域与城乡环境保护的政策措施。尊重自然规律,进一步研究制定区域环境管理的政策,落实全国生态功能区划配套政策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把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作为有机的整体,坚持城乡环境保护协同推进,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三)抓住应对金融危机的历史机遇,提升“两型社会”建设的水平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为我们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倒逼机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试验要有全球视野和未来的战略眼光,要紧紧把握住国际绿色潮流和可持续发展的历史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抢占先机,培育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综合竞争力,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为我国“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出能长期管用并可广泛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热点内容
学习贯彻新准则和条例解读 发布:2025-04-28 19:02:10 浏览:574
民法在行政法 发布:2025-04-28 18:53:31 浏览:99
2019年最新版本的劳动法 发布:2025-04-28 18:37:25 浏览:324
2016钟秀勇讲民法 发布:2025-04-28 18:34:19 浏览:453
授权法人担当法律责任不 发布:2025-04-28 18:09:57 浏览:414
砍树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8 18:09:51 浏览:537
郭彪律师 发布:2025-04-28 18:08:58 浏览:128
法治书画展 发布:2025-04-28 18:04:03 浏览:666
法院晋升顺序 发布:2025-04-28 18:03:54 浏览:938
人大国安立法内容 发布:2025-04-28 17:53:05 浏览: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