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试卷
相关法规条例:1.夫妻双方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实计划生育是违法行为。2.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镇集体企业对其超生职工应当给予行政开除处分或解除聘用合同。3.对超生人员,有关单位依照规定从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五年内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镇集体企业不予招工、录(聘)用。4.在评选先进集体、授予个人荣誉称号和确定综合性奖励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考核、任用等方面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5.人事、劳动、公安等部门在办理市外育龄人员的录用、调动或者户口迁移手续时,应当核查其原户籍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出具的、经户籍迁入地镇区计划生育办公室查验过的计划生育证明;对超生人员,从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五年内不得录用、调进或者迁入。6.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做好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责任制,接受所在镇、区计划生育办公室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7.未登记结婚而生育子女,称非婚生育,也称非法生育,是一种违法的生育行为。
❷ 目前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很多,主要有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等等。 国家现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很多,大约有25种左右,省级现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大约30种左右市级现行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大约24种左右。具体规章和文件名在这里不一一罗列,如有需要可登录相关机构官方网站查询。
❸ 计划生育条例及相关规定
一)公民有生育的权力,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鼓励晚婚、晚育,促进优生、优育。
男女双方年龄均在法定婚龄三年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达到晚婚年龄后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二)公民依法结婚生育第一肥肉以及符合本条例规定再生育的,为合法生育。
(三)依法结婚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1、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定居的;
2、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3、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或者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子女的;
4、经市(行署)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病残儿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且医学上认为能够生育健康儿的;
5、特殊情况经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符合前款第(四)项规定要求再生育的,不受生育间隔的限制。
(四)少数民族也应当实行计划生育。
夫妻双方均为全国一千万以下人口的少数民族,以及夫妻一方为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后,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夫妻双方均为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依法生育二个子女后,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
(五)夫妻一方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诊断患有不孕(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恢复生育能力的,可以生育一胎子女。
(六)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子女,另一方生育一个子女或者依法生育二个子女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再婚夫妻的一方因再婚再生育过子女的,不得再生育。
(七)晚育的夫妻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再生育的,不受生育间隔的限制。
(八)在小城镇建设中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居民夫妻,可以在二年以内适用农村居民的生育规定。
(九)公民与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结婚生育子女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十)收养子女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收养手续,没有收养手续而私自收养子女的,按照违法生育处理。
遗弃子女的,不得再生育。
经批准再生育,怀孕后非因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不得再生育。
(十一)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不符合规定的妊娠,应当及时终止。
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一)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且的避孕措施。
对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长效避孕措施。
实施避孕节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应当征得受术者本人同意并保障受术者的安全。
(二)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使用避孕药具,孕情、环情检查,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人工终止妊娠术,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以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等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具体经费来源及支付方式按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三)城镇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其费用除国家承担的专项经费外,按下列办法支付:
1、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由职工所在单位支付;
2、离开原工作单位的人员,有聘用单位的由聘用单位支付;没有聘用单位但尚未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由原单位支付;没有聘用单位且已经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由县级以上财政支付;
3、其他人员,由县级人民政府解决。
前款规定的人员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其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在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没有参加生育保险,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其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
4、经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织鉴定,确系避孕节育措施引起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5、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析 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三、奖励与社会保障
(一)职工晚婚的,增加婚假十五日,假期工资照发。
职工晚育的,女职工产假可以延长至一百八十日,假期工资照发,不影响聘任、工资调整、职级晋升;男职工享受护理假五至十日,特殊情况可以参照医疗单位意见适当延长,护理假期间工资照发。
(二)职工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按以下规定休假,休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影响聘任、职级晋升及原有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1、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休假二日,七日内不安排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2、结扎输精管、输卵管的,休假二十日;
3、终止妊娠的,根据不同情况休假十五至四十日;
4、落实其他避孕节育措施的,可以根据有关规定或者医师意见休假。
(三)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后自愿不再生育的夫妻,由双言申请,经所在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审核,报女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批准,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享受以下优待:
1、从领证之月起至子女满十八周岁止,每月发给不低于十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或者给予相应待遇;
2、在社会救济、扶贫、以工代赈、生产资料供应、技术培训等方面优先照顾;
3、农村安排宅基地优先照顾。
(四)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按下列规定百分之五十;
1、夫妻双方为职工的,由双方所在单位各承担百分之五十;
2、一方为职工,另一方无工作单位,或者丧偶的,由职工所在单位全部承担;
3、城镇其他人员,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解决;
4、离开原工作单位的人员,有聘用单位的由聘用单位承担;没有聘用单位但尚未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由原单位承担;没有聘用单位且已经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按照第(2)项和第(3)项之规定处理;
5、农村居民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承担。
(五)已邻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再生育子女的,应当交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享受对独生子女父母的优待和奖励,并退回已领取的奖励费。
四、法律责任
(一)城镇居民违法生育的按下列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
1、生育第一胎的,缴纳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2、生育第二胎的,缴纳三万元以上六万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3、生育第三胎及其以上的,缴纳六万元以上十二万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二)农村居民违法生育的按下列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
1、生育第一胎的,缴纳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2、生育第二胎的,缴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3、生育第三胎及其以上的,缴纳三万元以上六万以下社会抚养费。
(三)有配偶者与他人生育的,城镇居民缴纳十二万元社会抚养费;农村居民缴纳六万元社会抚养费。
(四)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一方为农村居民,另一方为城镇居民,按照城镇居民的征收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
(五)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其他再生育条件,未经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而再生育的,缴纳一千元社会抚养费;未达到间隔期生育的,缴纳三千元社会抚养费。
(六)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具体征收办法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对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费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对仍不缴纳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七)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男女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五千元的罚款。
单位对违法生育的职工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8、违反《黑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2、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3、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九)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证明;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十)干涉他人实行计划生育、包庇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人员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所在单位给予记过以上行政处分。
(十一)对不履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十二)拒绝、阻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所在单位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准生证的办理
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由双方申请,经所在单位及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女方户籍所在地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
对再生育的申请,计划生育部门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二、计划生育政策的优越性:
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并将有关规定列人宪法。由于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人口无计划增长的局面得到了控制和扭转。据统计,20多年来,中国少生了2亿多人。但是,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数量仍然很大。因此,计划生育将是中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❹ 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政策有哪些
一、目前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法律有:2001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内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容五次会议通过,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二 、目前与计划生育相关的行政法规有:(一)2001年6月13日国务院第309号令公布的,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的,2004年12月10日修订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二)2002年8月2日国务院第357号令公布的,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三)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第555号令公布的,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三、与计划生育相关的地方性法规需要看你在那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❺ 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1、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免费项目有哪些?
(1)孕情、环情监测;
(2)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3)人工流产术、引产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4)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
(5)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2、农业人口夫妻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可享受哪些优惠政策?
农业人口夫妻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享受下列待遇:(1)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信息等方面予以支持;(2)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3)调整承包地、宅基地时优先安排,分配集体收益时按多一人份额分配;(4)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独生子女学生减收杂费;(5)对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代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6)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优惠待遇。
3、接受绝育手术的育龄夫妻,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施行复通手术?
实行计划生育接受绝育手术的育龄夫妻,经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批准再生育的,可以施行复通手术。
4、符合哪些条件可以生育第二孩?
(1)夫妻双方均是一千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的;
(2)第一个子女经设区的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医学专家进行医学鉴定确诊为非遗传性疾病致残,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3)夫妻一方为二等甲级以上或者夫妻双方属二等乙级革命残废军人的;
(4)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5)夫妻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的;
(6)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7)女方是农业人口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8)女方是农业人口,男到有女无儿户结婚落户的(多女招婿,只安排其中一个);
(9)女方是农业人口,定居在靠国境线5公里以内的乡村,持有边境居民证且连续居住10年以上的;
(10) 婚后不育,并经当地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医学专家鉴定并确诊为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并要求生育的;
(11)同胞兄弟中只有一个结婚,其余均已超过45周岁尚未结婚的;
(12)夫妻双方属农业人口,同胞兄弟均已结婚,其中只有一个有生育能力的;
(13)独生子女死亡的。
前款第(12)、(13)项规定其中一个兄弟已收养一个子女的,不再安排生育。非农业户口迁入农村落户的,执行非农业人口的生育规定。
5、哪些情形下3年内不批准再生育?
符合规定生育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从发现之日起3年内不予批准再生育:(1)妊娠14周以上,不能提供医疗保健机构或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自然流产或者意外事故引起流产的证明而终止妊娠的;(2)不能提供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公安机关出具的婴儿死亡证明的;(3)已领取《服务手册》或者《二孩生育证》,实行中期以上(妊娠14周以上)非医学需要终止妊娠手术,不能提供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证明而终止妊娠的。
6、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夫妇如何办理《二孩生育证》?
符合二孩生育条件的夫妇应当在怀孕前,持有关证明材料向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查,并报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领取《二孩生育证》后方可生育。
7、夫妻中女方属农业人口,哪些情况下不能生育第二个孩子?
(1)已脱离农业生产,在城镇连续工作、生活五年以上,并有固定的住所和经济收入的;
(2)持有《二孩生育证》,尚未怀孕,自办理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之日起满三年的。
8、哪些情况应征收社会抚养费?
(1)不符合规定条件生育第二个子女的;
(2)以收养形式规避法律、法规生育的;
(3)婚外生育的;
(4)非婚生育的;
(5)符合条件生育二孩但提前生育的。
9、社会抚养费应如何缴纳?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到指定的缴纳地点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
当事人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应当自收到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向征收决定机关提出分期缴纳的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作出征收决定的机关应当自收到当事人的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分期缴纳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分期缴纳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周年,第一次缴纳应当不低于应征收社会抚养费总数的40%。
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2‰的滞纳金。
10、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标准及计征方法是什么?
违法生育子女的,对双方当事人分别按违法行为被查出时的上一年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的以下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1)违法生育一个子女的,按3倍至5倍征收;(2)违法生育二个子女的,按5倍至7倍征收;(3)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按7倍至9倍征收;(4)违法生育第四个子女以上(含第四个)的,按上述标准计征倍数类推。
违法收养子女、婚外生育、非婚生育的,对双方当事人按上述规定计征社会抚养费。
11、对违法生育者除征收社会抚养费外有哪些其他处理措施?
对违法生育者除征收社会抚养费外,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开除处分,其他人员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自作出处理决定之日起7年内不得被招用、录用为国家工作人员,等等。
违法生育子女的,夫妻双方当事人及其违法生育的子女不得享受集体经济的分配和福利待遇。
12、对破坏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怎样处理?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拒绝、阻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执行公务或者聚众扰乱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的;(2)侮辱、诽谤、报复计划生育工作人员或者故意毁坏其财产,严重干扰其家庭正常生活和生产的;(3)虐待生女婴的妇女或者不生育的妇女的;(4)有其他破坏计划生育行为的。
13、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的原则和规定有哪些?
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管辖区域谁清理”的原则,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按下列规定进行管理:(1)已婚育龄流动人口由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或者个人负责管理;(2)城镇住宅小区由城市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物业管理机构负责管理;(3)农村由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负责管理。
14、流动人口的生育证由哪里签发?
流动人口的生育由其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签发《服务手册》或者《二孩生育证》。
15、流动人口违法计划生育有关规定怎么实施处罚?
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的,由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的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并将征收情况通报户籍所在地或者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
流动人口在一地因违法生育已依法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被征收。
16、为违法怀孕人员提供场所或者为他人藏匿生育婴儿的,会受到怎样的处理?
为违法怀孕人员提供场所或者为他人藏匿生育婴儿的,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处以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是国家工作人员的,按干部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分,其他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组织给予纪律处分。
❻ 法律:计划生育法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公民,均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政府领导、部门指导、各方配合、单位管理、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采取综合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靠宣传教育、科学技术进步、综合服务、建立健全奖励和社会保障制度,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主要负责人责任制。
第六条各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是本级人民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条例。农垦、森工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垦区和森工林区内的本条例实施工作,业务上接受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建立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成员单位考核制度。公安、工商、劳动保障、财政、民政、卫生、农业等成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履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职责。
第八条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以及个体劳动者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依法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第九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文明执法,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十条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奖励。
对不履行计划生育义务、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规定的组织和个人,在评选综合性先进、确定综合性奖励以及工作人员晋升职级等方面,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度。
第二章生育调节
第十一条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鼓励晚婚、晚育,促进优生、优育。
男女双方年龄均在法定婚龄三年以上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达到晚婚年龄后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第十二条公民依法结婚后生育第一胎以及符合本条例规定再生育的,为合法生育。
第十三条依法结婚的夫妻,已生育一个子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一)夫妻双方均为归国华侨或者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居民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定居的;
(二)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三)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女孩或者夫妻双方均为边境地区农村居民只有一个子女的;
(四)经市(行署)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病残儿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且医学上认为能够生育健康儿的;
(五)特殊情况经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符合前款第(四)项规定要求再生育的,不受生育间隔的限制。
第十四条少数民族也应当实行计划生育。
夫妻双方均为全国一千万以下人口的少数民族,以及夫妻一方为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后,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夫妻双方均为鄂伦春、鄂温克、赫哲、达斡尔、柯尔克孜族的,依法生育二个子女后,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
第十五条夫妻一方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诊断患有不孕(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恢复生育能力的,可以生育一胎子女。
第十六条再婚夫妻,一方未生育子女,另一方生育一个子女或者依法生育二个子女的,可以再生育一胎子女,但生育间隔不得少于四年。
再婚夫妻的一方因再婚再生育过子女的,不得再生育。
第十七条晚育的夫妻符合本条例规定要求再生育的,不受生育间隔的限制。
第十八条在小城镇建设中成建制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村居民夫妻,可以在二年以内适用农村居民的生育规定。
第十九条符合再生育条件的夫妻,由双方申请,经所在单位及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审核后,报女方户籍所在地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
对再生育的申请,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在三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予批准的决定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公民与外国人、无国籍人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居民结婚生育子女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收养子女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收养手续,没有收养手续而私自收养子女的,按照违法生育处理。
遗弃子女的,不得再生育。
经批准再生育,怀孕后非因医学需要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不得再生育。
第二十二条计划生育以避孕为主。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不符合规定的妊娠,应当及时终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不宜生育的,不得生育。
第三章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生殖健康科学知识,提高公民生殖健康水平,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综合利用卫生资源,建立健全由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组成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改善技术服务设施和条件,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第二十六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设立和服务范围以及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管理,按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个体医疗机构不得从事计划生育手术。
第二十七条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应当指导公民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
对已生育子女的夫妻,提倡选择长效避孕措施。
实施避孕节育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应当征得受术者本人同意并保障受术者的安全。
第二十八条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使用避孕药具,孕情、环情检查,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人工终止妊娠术,输卵管结扎术,输精管结扎术以及技术常规所规定的各项医学检查,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诊治等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需经费由各级财政予以保障。具体经费来源及支付方式按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城镇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其费用除国家承担的专项经费外,按下列办法支付:
(一)机关、企业事业单位职工,由职工所在单位支付;
(二)离开原工作单位的人员,有聘用单位的由聘用单位支付;没有聘用单位但尚未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由原单位支付;没有聘用单位且已经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由县级以上财政支付;
(三)其他人员,由县级人民政府解决。
前款规定的人员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其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在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没有参加生育保险,但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其计划生育手术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中支付。
第三十条经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织鉴定,确系避孕节育措施引起的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一条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发放和管理非经营性避孕药具。
药品监督等部门应当加强对避孕药具零售市场的检查和监督。禁止生产经营伪劣避孕药具。
第三十二条实施输卵管或者输精管结扎手术后符合再生育规定的,可以实施输精管或者输卵管复通手术。
第三十三条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第四章组织和管理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全国人口发展规划和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负责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应当规定控制人口数量,加强母婴保健,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
第三十五条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设置计划生育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备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在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指导下,做好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咨询服务、提供统计信息、组织村(居)民参与计划生育等工作。
鼓励成立有关计划生育的群众组织,提高群众进行计划生育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第三十六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计划生育工作应当实行主要负责人或者法定代表人责任制,设置计划生育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三十七条城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依托社区,实行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管理体制。
农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应当作为村民自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第三十八条离开原工作单位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有聘用单位的由聘用单位负责;没有聘用单位但尚未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由原单位负责;没有聘用单位且已经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由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
个体工商业者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由其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
城镇无工作单位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由其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负责。
第三十九条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人民政府共同负责管理,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具体管理办法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农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以及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应当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育文化,引导公民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
广播、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负有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社会公益性宣传的义务。
学校应当在学生中,以符合受教育者特征的方式,有计划地开展国情国策和人口知识教育、生理卫生教育、青春期教育及性健康教育。
第四十一条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应当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黑龙江省统计监督处罚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如实、及时提供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字,严禁弄虚作假。
建立人口信息交流制度。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卫生、计划生育、统计等部门应当互相提供有关数据,实行人口信息资源共享。
第四十二条申请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为其出具收养人生育情况证明。
第四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计划生育事业费增长幅度应当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确保国家确定的投入目标的实现。
建立多渠道的筹资体制。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提供捐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边远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给予重点扶持。
第四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定期对下级人民政府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克扣、挪用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
第四十五条对从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人员应当发给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按规定解决好村(居)民委员会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报酬。
第五章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四十六条职工晚婚的,增加婚假十五日,假期工资照发。
职工晚育的,女职工产假可以延长至一百八十日,假期工资照发,不影响聘任、工资调整、职级晋升;男职工享受护理假五至十日,特殊情况可以参照医疗单位意见适当延长,护理假期间工资照发。
第四十七条职工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按以下规定休假,休假期间工资照发,不影响聘任、职级晋升及原有福利待遇和全勤评奖:
(一)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的,休假二日,七日内不安排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二)结扎输精管、输卵管的,休假二十日;
(三)终止妊娠的,根据不同情况休假十五至四十日;
(四)落实其他避孕节育措施的,可以根据有关规定或者医师意见休假。
第四十八条农村居民晚婚、晚育和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的,应当给予奖励和照顾,具体办法由县级人民政府规定。
第四十九条依法生育一个子女后自愿不再生育的夫妻,由双方申请,经所在单位和村(居)民委员会审核,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批准,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并享受以下优待:
(一)从领证之月起至子女满十八周岁止,每月发给不低于十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或者给予相应待遇;
(二)在社会救济、扶贫、以工代赈、生产资料供应、技术培训等方面优先照顾;
(三)农村安排宅基地优先照顾。
第五十条符合再生育条件而自愿不生育的夫妻,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经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核,除享受独生子女家庭优待外,一次性发给不低于三百元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或者给予相应待遇。
第五十一条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规定退休时享受以下优待:
(一)未实行养老保险的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各加发退休费标准百分之五的退休金;
(二)企业和实行养老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2000年2月1日前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在本条例实施后退休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不低于三千元的一次性补助;2000年2月1日及以后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由所在单位在领证时为其一次性办理相当于本人一个月工资额的独生子女父母补充养老保险。
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职工,在独生子女死亡后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除享受前款规定的奖励外,退休时由所在单位给予不低于五千元的一次性补助;其他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给予适当帮助。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在农村逐步建立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保险及其他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
第五十二条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按下列规定支付:
(一)夫妻双方为职工的,由双方所在单位各承担百分之五十;
(二)一方为职工,另一方无工作单位,或者丧偶的,由职工所在单位全部承担;
(三)城镇其他人员,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解决;
(四)离开原工作单位的人员,有聘用单位的由聘用单位承担;没有聘用单位但尚未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由原单位承担;没有聘用单位且已经与原单位解除人事、劳动关系的,按照第(二)项和第(三)项之规定处理;
(五)农村居民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承担。
第五十三条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补助费、补充养老保险资金,按现行经费开支渠道列支。
第五十四条已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再生育子女的,应当交回《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不再享受对独生子女父母的优待和奖励,并退回已领取的奖励费。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五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城镇居民按下列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
(一)生育第一胎的,缴纳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二)生育第二胎的,缴纳三万元以上六万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三)生育第三胎及其以上的,缴纳六万元以上十二万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农村居民按下列规定缴纳社会抚养费:
(一)生育第一胎的,缴纳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二)生育第二胎的,缴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三)生育第三胎及其以上的,缴纳三万元以上六万元以下社会抚养费。
第五十七条有配偶者与他人生育的,城镇居民缴纳十二万元社会抚养费;农村居民缴纳六万元社会抚养费。
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一方为农村居民,另一方为城镇居民,按照城镇居民的征收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五十九条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其他再生育条件,但未经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而再生育的,缴纳一千元社会抚养费;未达到间隔期生育的,缴纳三千元社会抚养费。
第六十条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具体征收办法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对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足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费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对仍不缴纳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第六十一条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对男女双方所在单位分别给予五千元的罚款。
单位应当对违法生育的职工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六十二条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为他人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三)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出具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第六十三条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证明;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四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或者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第六十五条干涉他人实行计划生育、包庇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人员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所在单位给予记过以上行政处分。
第六十六条对不履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的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十七条拒绝、阻碍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所在单位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八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实施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附则
第六十九条本条例所称农村居民是指户籍所在地在乡村的人员。本条例规定的生育子女数是指男女双方生育、送养和收养子女的存活数。
第七十条本条例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1999年12月18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的《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同时废止。
本条例施行前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行为,尚未处理完毕的,按照当时规定执行;尚未处理的,按照本条例执行。
❼ 求《女性健康知识和计划生育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单位组织竞赛,需要试题,那位朋友帮帮忙。
(一)是非题(对的选A,错的选B):
1、关爱女孩行动的宣传主题是:关爱女孩、保护女童,男女平等、尊重女性,女儿能成才、女儿能创业、女儿能立户、女儿能养老,生男生女顺其自然、男孩女孩都是传后人,夫妻共建幸福家庭,男女共建和谐社会。(A )
2、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出生的活产男婴与活产女婴人数之比。(A )
3、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尊女卑、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等传统生育观念一直延续并影响着人们的生育行为。(A )
4、为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我们应当建立和实施女孩家庭养老保障制度和对女孩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制度。(A) 5、早育对胎儿的生长基本不会有影响,分娩时不易发生难产及一些并发症。(B ) 6、孕产期保健是指为孕产妇提供的孕期、产期的保健服务。( A)
7、《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劳动权利。(A )
8、《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A )
9、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A )
10、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平衡。(B )
11、生育文明包括生育观念文明、生育制度文明、生育行为文明、生育管理与服务文明和生育科技文明等。( A)
12、已婚公民达到晚婚年龄后初次生育子女的为晚育。(A )
13、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的内容包括婚姻、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诸方面。(A )
14、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A )
15、经婚前医学检查,对诊断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经男、女双方同意,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实行结扎手术后不生育的,仍不可以结婚。(B )
16、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在营养、卫生标准上必须符合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营养、卫生标准。( B)
17、重婚是指有配偶的人又与他人登记结婚的违法行为。(B )
18、实行“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措施,其中安全是指群众使用所提供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药具后能真正达到避孕节育或生殖保健的目的。( B) (二)单项选择题
19、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世界60亿人口日到来的时间推迟了( B ) 年。 A、3年 B、4年 C、5年 D、6年
20、《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 周岁,女不得早于 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 A ) A、22周岁 20周岁 B、20周岁 18周岁 C、24周岁 22周岁 D、25周岁 22周岁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对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规定 。( B ) A、夫妻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B、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 C、夫妻双方有共同赡养老人的义务 D、夫妻双方有共同抚养子女的义务
22、在许多农村地区,生育男孩是重体力劳动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需要,同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农民有后顾之忧等,这是产生男孩偏好的 ( A )。 A、经济基础 B、文化基础 C、思想根源 D、传统观念
23、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是造成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 ( B )。 A、间接原因 B、直接原因 C、根本原因
24、性别比偏高导致女孩的 ( C )受到严重侵害,出生性别比和婴幼儿性别比升高是由于选择胎儿性别引产和溺弃、遗弃女婴、拐卖女童所造成的。有相当数量的女孩没有出生或出生后夭折。 A、人身权 B、名誉权 C、生存权 D、肖像权
25、出生性别比升高将主要造成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 ( A )择偶困难,破坏现有的生产方式,从而阻碍经济发展。 A、男性 B、女性 C、男性和女性
26、出生性别比升高将加重社会( D ) 负担。单身男性难以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同时,单身男性进入老年以后也需要社会解决其养老问题。因此,一个单身男性将为社会增加两代人的养老经济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 A、生活经济负担 B、教育经济负担 C、育儿经济负担 D、养老经济负担
27、通过建立健全有利于女孩及计划生育女儿户的 ( C ),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从而使人民群众自觉放弃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 A、宣传工作机制 B、优质服务机制 C、利益导向机制 D、依法行政机制
28、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的目的是实现出生人口性别比的( B ) ,促进男女平等和社会文明进步,为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A、人为平衡 B、自然平衡 C、基本平衡
29、以下不属于婚前医学检查主要检查的疾病是( D ) 。 A、严重遗传性疾病 B、指定传染病 C、有关精神病 D、性功能障碍等方面的疾病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 C ) 的财产权利。 A、不平等 B、基本平等 C、平等
31、晚婚晚育的公民可以获得的奖励是( B ) 。 A、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的奖励和其它福利待遇 B、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C、可以获得延长婚假和生育假的奖励 D、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和其它福利待遇、精神奖励。
32、生育过严重遗传性疾病或严重缺陷患儿的妇女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到( B ) 接受医学检查。 A、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 B、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 C、地市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 D、省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
33、开展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检查、监督工作由( C ) 行政部门负责。 A、由计划生育部门 B、由计划生育、卫生部门部门 C、由计划生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等行政部门
D、由计划生育、卫生、药品监督管理、纪检监察等行政部门
34、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应当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可以采取罚款的措施是( C ) 。 A、批评教育为主,可以不罚款 B、处5千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C、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D、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3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8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 B ) 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A、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B、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 C、在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等各方面 D、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以及人身自由权、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和名誉权等各方面
3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1条规定,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的,情节恶劣的,处 ( C )。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B、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C、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D、处10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7条规定:婴儿出生后( A ) 以内,由户主、亲属、抚养人或者邻居向婴儿常住地的公安机关申报出生登记。弃婴由收养人或者育婴机关向公安机关申报出生登记。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1年
3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 周岁入学。( B ) A、5周岁、6周岁 B、6周岁、7周岁 C、7周岁、8周岁 D、8、周岁、9周岁
39、对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出版含有诱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及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出版物的由出版行政部门没收出版物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 ( D )罚款。 A、2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B、2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C、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D、3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40、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或者有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应以( D ) 。 A、法拘禁罪处罚 B、故意伤害罪处罚 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处罚 D、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和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罪实行数罪并罚
41、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应当处 。( C ) A、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B、处8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C、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D、处15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42、“幸福工程”为贫困母亲办的三件事是指 ( B )。 A、生产、生育、生活 B、治穷、治愚、治病 C、优生、优育、优教 D、生殖健康、避孕节育、优生优育
43、在法定结婚年龄的基础上,男女青年超过法定结婚年龄( B ) 年以上初次结婚为晚婚。 A、2 年 B、3年 C、4年 D、5年
44、出生人口性别比的正常值域是( C )。 A、102~105 B、102~108 C、103~107 D、104~108
45、对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年满60周岁后,每人每年可以领到不低于( B ) 元的奖励。 A、500 B、600 C、700 D、800
46、符合《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可再生一个子女的夫妻,下列对象中不受生育间隔期限制的是( B )。 A、男方28周岁以上 B、女方28周岁以上 C、女方25周岁以上 D、晚婚晚育夫妻
47、我省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和全面推开的年份分别是( B ) 。 A、2004和2005 B、2005和2006 C、2003和2005 D、2004和2006 48、20多年来,我省由于实行计划生育累计少生( A ) 人。 A、2600万 B、2700万 C、2800万 D、2760万
49、婚育龄流动人口的避孕节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定期组织检查,检查间隔期为( C )。 A、3个月 B、5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三)多项选择题:
50、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结合我国情况先后确定的几项基本国策是(ABCD) 。 A、保护耕地 B、实行计划生育 C、男女平等 D、保护生态环境 E、依法治国
51、我国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方针“三为主”是指( ABC)。 A、宣传教育为主 B、避孕为主 C、经常性工作为主 D、优生优育为主
52、计划生育“三结合”的主要内容是指(ABC) 。 A、与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 B、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相结合 C、与建设文明幸福家庭相结合 D、与治理资源、环境问题相结合
53、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中的“四民主”是指( ABDE)。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策 C、民主参与 D、民主管理 E、民主监督
54、避孕药具发放人员的“三到户”是指( ACD)。 A、送药到户 B、简单手术到户 C、宣传指导到户 D、随访和基本问题解决到户
55、为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我们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厉打击“两非”,这里的“两非”是指:(CD) A、非法溺弃、遗弃女婴 B、非法拐卖女童 C、非法鉴定胎儿性别 D、非法堕胎
56、《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具体规定,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包括
(ABCDEF) 。 A、平等的政治权利 B、平等的文化教育权利 C、平等的劳动权利 D、平等的财产权利 E、平等的人身权利 F、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
57、《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具体规定,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人身权利具体表现在(ABDE )。 A、妇女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B、妇女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 C、妇女的生育权不受侵犯 D、妇女的肖像权受法律保护 E、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58、《浙江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农村居民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应该享有的奖励优惠政策有 (ABC)。 A、在审批宅基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红等利益分配时,独生子女按两人计算 B、农村承包土地和山林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独生子女家庭 C、农村扶贫应当把贫困的独生子女户和女儿户作为重点对象 D、独生子女上学可以减免学费
59、在我省,享受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应符合的条件有(ABCD) 。 A、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B、1973至2001年期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生育 C、现存一个子女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D、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满60周岁
60、省人口计生委当前全面实施的“一项制度”、“四项工程”是指(ABCDE) 。 A、建立健全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 B、新型生育文化工程 C、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工程 D、计划生育固本强基工程 E、人口计生信息网络化工程
❽ 人口与计划生育试卷
焦村乡计划生育职业化建设业务知识考核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40分)
1、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稳定低生育水平)。
2、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必须以消除性别歧视为重点,广泛宣传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普及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
3、《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于(2002年9月1日)开始实施。
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计划生育条例》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5、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以(现居住地人民政府)为主,(户籍所在地人民政府)予以配合。
6、流动人口中的成年育龄妇女在离开户籍所在地前,应当办理(婚育证明)。
7、流动人口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之间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通报制度。
8、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9、现居住地对流动人口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
10、现居住地镇乡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机构应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提供优质的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服务,定期开展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检查,及时准确地出具(《流动人口避孕节育情况报告单》)。
11、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实现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低生育水平长期稳定。
12、《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一般应当在独生子女(14周)岁前领取。
13、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处理。
14、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社会抚养费)。
15、(依法实行计划生育)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的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16、村民自治中的“四个民主”即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7、药物避孕的原理主要是(抑制排卵)。
18、IUD避孕的原理主要是(干扰受精卵着床)。
19、新婚对象随访内容:(年龄)、(初婚时间)、(身体状况)、(生育意愿)、(避孕情况)。
20、B超查环时应注意:(节育环的位置)、(子宫大小)、(有否妊娠)、(盆腔情况)等。
二、选择题(60分)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于(A)颁布。
A.2006年12月17日 B.2002年3月2日 C.2007年7月12日
2、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村居(社区)和其它组织、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C)
A.上级下达的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达标的;
B.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重点管理地区已按期改变面貌的;
C.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各村居(社区)和其它组织发生违反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育情况的。
3、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全国共少生(C)人。
A.2亿多 B.3亿多 C.4亿多
4、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B)。
A.提高人口素质 B.稳定低生育水平 C.控制人口数量
5、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A)问题。
A.重大 B.唯一 C.次要
6、(B)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的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A.晚婚晚育 B.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 C.科学婚检
7、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和其他组织职工晚婚的,增加婚假(C)天;晚育的,男方可享受(C)天护理假。
A.12,5 B.7,12 C.12,7
8、2009年9月(B)日,是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29周年纪念日。
A.1 B.28 C.17
9、公民实行计划生育手术,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女职工流产、产假期间,工资(C)。
A.停发 B.减半 C.照发
10、女职工在(C)、产期和哺乳期内的不能被解除劳动合同。
A.经期 B.婚期 C.孕期
1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总人口约(B)。
A.12亿多 B.13亿多 C.14亿多
12、(A)是《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的公民应享有的权利之一。
A.实行计划生育男女平等
B.自觉落实避孕节育
C.协助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13、公民(B)的,可以获得延长婚假、生育假的奖励或者其他福利待遇。
A.晚婚早育 B.晚婚晚育 C.早婚早育
14、《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若干规定》(B)开始实施。
A.2003年12月1日 B.2004年1月1日 C.2003年1月1日
15、流动人口的来源主要是(A)。
A.农村 B.大中城市 C.沿海开放地区
16、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的对象是指跨地区流动(跨乡镇及以上),流出和暂住时间在一个月以上(B)周岁的育龄人员。
A.15至49 B.18至49 C.20至49
17、下列对象中,外出必须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对象是(C)。
A.在校学生 B.出差、参加会议人员 C.到省外务工人员
18、下列不是流动人口的特征的是(C)。
A.增长速度快 B.主体是农民工 C.流向农村
19、国家计生委于A颁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
A.1998年9月22日 B.1999年1月1日 C.1999年9月22日
20、现居住地应为流动人口未婚青年提供相应的计划生育(A)服务。
A.宣传教育和咨询 B.宣传教育和技术 C.咨询和技术
21、现居住地计生管理部门应将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的(C)状况通报其户籍所在地。
A.结婚 B.生育 C.结婚和生育
22、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B)相结合。
A.管理与宣传 B.管理与服务 C.宣传与服务
23、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以(B)管理为主。
A.户籍所在地 B.现居住地 C.户籍所在地计生部门
24、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必须到户籍所在地(A)免费办理。
A.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B.社区 C.村委会
25、不符合法定条件生育子女的公民应当依法缴纳(A)。
A.社会抚养费 B.计划外生育费 C.罚款
26、奖励扶助对象出生时间和年龄的认定,以(C)为准。
27、严禁(B)的胎儿性别鉴定。
A.任何形式 B.非医学需要 C.医学需要
28、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一方是少数民族并具有本省(B)以上户籍,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可以再生育。
A.一代 B.两代 C.三代
29、当事人对征收决定不服,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在这期间征收决定应(C)
A.停止执行 B.暂缓执行 C.继续执行
30、计划生育协会服务主要是搞好“三生服务”,“三生”服务主要是指生产、生活、(C)。
A.生殖保健 B.生理 C.生育
❾ 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法律体系中与计生有关的法律法规有那些
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法规: 1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 2009.05.11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2008.07.10 3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关于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切实加强依法行政促进社会和谐意见的通知 2007.05.31 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的复函 2007.03.03 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 2006.12.17 6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2004修订) 2004.12.10 7 国务院关于修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的决定(2004) 2004.12.10 8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2004.02.27 9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及其职责和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名单的通知 2004.02.05 10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 200 1.06.13 1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关于工作进展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的通知 2000.03.10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 2000.03.02 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兼职委员单位职责的通知 1999.05.10 14 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1998)[失效] 1998.09.22 15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 1998.06.16 16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报告》的通知 1997.03.24 17 国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九五”期间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相结合工作意见的通知 1997.03.01 1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和母婴保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1996.10.04 19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计划生育“三结合”工作情况的报告》的通知 1996.04.11 20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 1993.09.15 21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生委等部门关于解决农村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农转非”问题意见的通知 1993.05.28 2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 199 1.05.12 23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生委、贫困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关于扶贫工作与计划生育工作相结合报告的通知 1989.1 2.18 2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 1982.02.09 25 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同有关部门职责分工的意见的通知 198 1.07.13 26 国务院批转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开支问题的规定 1964.04.04 27 国务院批转卫生部、财政部关于计划生育的手术、医药等费用支付问题的规定 1964.04.04
❿ 计划生育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包括: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内法》, 于2001年12月29日通过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共七章四十七条。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357 号 现公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共十五条。
3、各省市自治区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