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法律法规
A. 国家哪条法律规定个人私有财产或利益不能公布于众
国家规定的是到了一定级别的高管官需要定期公布自己的私有财产,没有规定所有人都要公布自己个人的私有财产,个人合法纳税就行
B. 共有财产处分的法律规定
根据《物权法》第九十七条规定,处分共同共有的财产,应当经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1、共有总是基于某种共同关系而产生。其可以是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如夫妻共有财产,法律规定凡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财产,只要夫妻之间没有明确的约定,法律就推定为共同共有。
2、共同共有是不确定份额的共有。只要共同共有关系存在,共有人就不能划分出自己的份额。只有在共同共有关系结束的时候,在对共有物进行分割的时候,才能确定各个共有人应当得到的份额。
3、共同共有的权利的行使不分份额、完全平等,即所有共有人对整个共有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对共有物的处分特别是重大处分,必须经全体共有人的同意。
4、共同共有人对外要承担连带责任。
(2)财产法律法规扩展阅读
第九十三条 不动产或者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有。共有包括按份共有和共同共有。
第九十四条 按份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按照其份额享有所有权。
第九十五条 共同共有人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共同享有所有权。
第九十六条 共有人按照约定管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各共有人都有管理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十七条 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九十八条 对共有物的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负担,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份共有人按照其份额负担,共同共有人共同负担。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C. 法律规定哪些属于合法财产
公民个人财产是指公民通过劳动或其他合法手段取得的财产。根据我国《宪法》和《民法通则》规定,属于公民个人的财产主要有: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文物和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家禽;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公民的合法收入;其他合法财产。
我国法院受理哪些住房纠纷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3)37号文件的规定,房地产交易纠纷属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职工对本单位分配自管住房方案、决定有意见,而与本单位发生争议,不属于法院管辖范围。但在房屋分配过程中因职工擅自强占待分配的房屋,单位诉请法院解决的,由民事庭受理。
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私有房屋为标的发生的权属、析产、买卖、租赁、借用、代管、赠与、抵押等纠纷。及侵害私有房屋所有权、使用权纠纷等,由民事庭受理。
平等主体之间以房局直管公房为标的发生的租赁、借用、换房及强占房屋等纠纷,由民事庭受理。
单位分配给职工的房屋被其他职工抢占,被侵权人向法院起诉,由民事庭受理。
因行政划拨产生的公房所有权、使用权纠纷,不属法院管辖范围,一方为此向法院直诉的,应告知其向主管部门申请解决。如果房屋所有权、使用权明确,只有权利、义务的履行发生纠纷的,民事庭应予受理。
因违章建筑妨碍他人通行、采光等民事权益引起的相关纠纷,当事人起诉的,民事庭应予受理。
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就有关安置、补偿、产权调换等问题达成协议,并部分履行后,一方因反悔而产生的纠纷,由民事庭受理。
对于危旧房屋改造中产生的纠纷,原则上不宜作为民事案件受理。如果危改中拆迁人与被拆迁人已达成安置、补偿协议,并已部分履行,当事人仅为继续履行协议发生纠纷而起诉的,可由民事庭受理。
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权属明确,当事人因侵权行为的纠纷,应作为民事案件受理,但土地主管部门对侵权行为已做出的行政裁决,当事人因不服裁决起诉的,法院作为行政案件受理。
土地出让、转让合同纠纷,由民事庭受理。
其他以房地产为标的开发、建筑承包、入股、联营、代理等民事行为发生的纠纷,由民事庭受理。
D. 家庭财产分割法律规定
家庭财产分割首先应当由家庭成员协商处理,《婚姻法》第十九条第一款中规定,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E. 没有产权的财产放弃法律法规
共同购买,共同付款的,是夫妻共同财产,然后放弃了,但是也属于共同财产的。夫妻共同财版产,是指在夫妻关权系存续期间夫妻所共同拥有的财产。所谓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是指夫妻结婚后到一方死亡或者离婚之前这段时间,这期间夫妻所得的财产,除约定的外,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夫妻一方对夫妻存续期间的财产的处分,需征得配偶的同意。法定夫妻共同财产是指在夫妻双方婚前或婚后未对夫妻财产作出约定或者约定无效的情况下,直接适用法律规定的夫妻财产制度。我国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采取的是法定财产制与约定财产制相结合的制度,并明确规定,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时,才适用法定财产制。法定财产制中又可分为法定共同财产制和分别财产制,剩余共同财产制,联合财产制等。根据我国新婚姻法规定,我国的法定财产制包括了17条规定的法定婚后所得共同制和18条规定的法定特有财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