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法规性文件清理
㈠ 党内法规清理的处理方式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党内法规的清理可以分为集中清理、专项清理、即时清理,对于列入清理范围的党内法规一般采取废止、宣布失效、修改三种处理方式。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再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中央要求,凡废止、宣布失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自《决定》发布之日起一律停止执行,不再作为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依据,但是要按照档案、保密管理有关规定,做好相关文件的存档、查档利用等工作,发挥好这些文件的历史资料价值和资政育人作用。
㈡ 党内法规制度清理
法律分析:中共中央关于再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2014年11月17日发布。根据《决定》,纳入第二阶段清理范围的新中国成立至1977年期间中共中央制定的411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160件被废止,231件宣布失效,20件继续有效。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党内法规分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等7类,这7类名称,反映党内法规的基本内容、适用范围和效力等级,对于党内法规的制定、执行和遵守具有重要意义。
㈢ 党内法规制度集中清理
法律分析:这次集中清理,在我们党历史上是第一次,是党的制度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 》
(四)加大制度协调统一维护力度
党中央注重发挥备案审查和清理在推动形成党内法规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保证党内法规体系的协调统一。
强化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建立健全从中央到省市县的备案审查工作体系,形成党委、人大常委会、政府、军队系统备案审查衔接联动机制,按照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原则,从政治性、合法合规性、合理性、规范性等方面全面深入开展备案审查工作,有力维护党内法规和党的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党的十八大以来,共审查地方和部门向党中央报备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2万余件、发现和处理“问题文件”1400余件,备案审查的政治功效和监督作用日益彰显。
健全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机制。综合运用即时清理、集中清理、专项清理等多种方式,有效解决党内法规制度中存在的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问题。2012-2014年、2018-2019年,在全党范围内先后开展两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台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在中央层面决定废止、宣布失效和修改865件,实现了党内法规制度的“瘦身”和“健身”,维护了党内法规体系的协调统一。
㈣ 党内法规集中清理
法律分析:以本次集中清理中被废止、宣布失效和修改的文件为例:
中央在1985年、1987年、1993年、1996年、1997年、2001年先后出台6个关于防止机构编制膨胀的文件。上述文件的内容,已被2011年出台的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新文件涵盖,新旧文件并存造成执行困扰;
1984年出台的关于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的一个文件,规定党政机关在职干部在不保留原来职务的前提下可以保留公职经商办企业,这与《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等规定冲突;
2003年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有些规定比较原则,操作性不强,约束力不够,难以满足新形势要求;
2004年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有些规定保障措施操作性不够强,对侵犯党员权利的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大,导致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表达权、监督权保障不到位。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这次中央《决定》明确要求,对继续有效的467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力度,完善制度实施后评估机制、督查机制、问责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切实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各项制度规定成为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
㈤ 多久开展一次党内法规制度集中清理
法律分析:每五年进行一次党内法规清理。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是党的制度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在开展集中清理工作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定期清理和即时清理机制,今后一般每5年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一次集中清理;同时,在制定或修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时,对与之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相关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同步进行清理,实现清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第八条 在开展集中清理工作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定期清理和即时清理机制,今后一般每5年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一次集中清理;同时,在制定或修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时,对与之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相关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同步进行清理,实现清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㈥ 每几年开展一次党内法规清理
法律分析:5年。一般每5年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一次集中清理;同时,在制定或修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时,对与之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相关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同步进行清理,实现清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中央强调,在开展集中清理工作的同时,要建立健全定期清理和即时清理机制,今后一般每5年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一次集中清理;同时,在制定或修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时,对与之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相关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同步进行清理,实现清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㈦ 多久开展一次党内法规制度集中清理
法律分析:五年开展一次党内法规制度集中清理。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开展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意见》
五、清理工作实施步骤
这次清理工作按照由近及远、先上位后下位的思路进行。
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清理1978年至2012年6月底前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第二阶段(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清理新中国成立后至1978年前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同步启动清理工作,前期主要开展文件梳理和审核准备等工作,待中央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公布后,再开展审核、审批等工作。全部清理工作于2014年12月底前完成。
清理工作按以下步骤进行:
(1)明确清理任务。全面梳理已发布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确定清理范围,落实责任分工。
(2)做好审核工作。依照清理标准,逐件进行审核,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提出清理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对相关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提出清理意见时,可根据需要征求中央纪委、中央有关部门的意见。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制定的党内法规制度之间存在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问题,经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由中央办公厅负责协调,并报中央审定。
(3)做好清理意见的审批工作。以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形式发布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意见,由中央办公厅汇总后报中央审批;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意见,由制定机关自行审批。
(4)根据职权发布清理决定。以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形式发布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由中央统一发布清理决定;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由制定机关自行发布清理决定。
(5)做好清理后的文件汇编工作。以中共中央文件、中共中央办公厅文件形式发布的需要继续执行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由中央办公厅汇编成册;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制定的需要继续执行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由制定机关自行汇编成册并送中央办公厅法规局备案。
六、建立清理工作长效机制
要认真总结这次集中清理工作的经验,建立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长效机制,实现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这次清理工作结束后,一般每5年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开展一次集中清理。同时,要建立即时清理机制,今后制定或者修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时,应同步研究其他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有关规定是否存在与新规定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问题,如存在,应作出处理。
㈧ 党内法规清理的方式包括
法律分析:党内法规的清理,是指党内法规制定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以一定方式对一定范围内的党内法规进行审查,并确定其是否修改、失效、废止的活动。党内法规清理是党内法规制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党内法规清理工作有助于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升党内法规制定质量。
党内法规清理的方式主要是三种:废止、宣布失效和继续有效。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对党内法规制度进行集中清理决定废止和宣布失效一批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中央要求,凡废止、宣布失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自《决定》发布之日起一律停止执行,不再作为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依据。废止和宣布失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在规范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建设、推动党的工作等方面曾经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今后仍有借鉴参考价值,要按照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做好存档、查档利用等管理工作。对需作修改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中央办公厅要加强统筹协调,在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计划中作出安排,有计划、分步骤地加以推进。对继续有效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力度,完善制度实施后评估机制、督查机制、问责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规行为,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现象,切实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各项制度规定成为必须遵守的刚性约束。 中央强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对照中央《决定》,抓紧清理本地区本部门出台的配套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并作出废止、宣布失效、修改等相应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