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A. 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C和D,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行法定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章对刑法的基本原则专作出了明属确的表述即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条指出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即罪刑法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条指出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五条指出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1)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扩展阅读:
刑法的其他原则:
1、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必须同时具备主客观两方面的条件,并要求主客观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2、谦抑原则,凡是适用其他法律足以抑制某种违法行为,足以保护合法权益时,就不要将其规定为犯罪;凡是适用较轻的制裁方法就足以抑制某种犯罪行为,足以保护合法权益时,就不要规定较重的制裁方法。
3、罪行自负原则,谁犯了罪,就应当由谁承当刑事责任;刑罚只及于犯罪者本人,而不能连累无辜。
B.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天啊!自己没有搞明白别随便回答好不好,不要误导别人啊!而且错别字一大堆,版法律用字是很准确的啊权,不是你随便改的!我给你正规的解答。
《刑法》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就是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C. 我国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贯穿于全部刑法规范,指导和制约刑法适用活动的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意义的准则。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第一,刑法基本原则必须是贯穿全部刑法规范的原则;
第三,刑法基本原则必须体现我国刑事法制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精神。刑法第3条至第5条明确规定了我国刑法的三项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 刑法的3个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复3个基本原则是罪制行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1、罪行法定原则。依据为《刑法》第3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2、罪行相适应原则。依据为《刑法》第5条: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据为我国《刑法》第4条: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E. 刑法基本原则是指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内。
1.行法定原则:法无明文规定容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F.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的三大基本原则是罪行法定原则、罪责行相适应原则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内
1.行法定原则容: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2.责行相适应原则: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
3.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基本含义是: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于一切人的合法权益都要平等地加以保护,不允许有任何歧视。
G.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刑法规定了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和适用法律一律平等原则法
H.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法本身所具有的,贯穿于刑法始终,必须得到普遍遵循的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行相适应原则。
第一,
罪行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原则的思想基础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二、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内容:
(1)法律主义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的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
(2)禁止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
(3)禁止类推解释;
(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
(5)明确性。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对犯罪构成的规定必须明确;对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
(6)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作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一般人的价值观念。
(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
第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一、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含义与思想基础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
1、平等适用刑法是保障人民自由的要求。
2、平等适用刑法是保护法益和保障自由的要求
3、平等适用刑法是刑法本身的要求。
4、平等适用刑法是法治的基本要求。
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的基本内容与具体体现平等适用刑法的基本内容是:
1、平等保护法益;
2、平等地认定犯罪;
3、平等地裁量刑罚;
4、平等地执行刑罚。
第三,罪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行相适应原则的思想基础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刑法第5条明文规定了这一原则。
二、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内容是:
(1)刑罚与罪质相适应
(2)刑罚与犯罪情节相适应。
(3)刑罚与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
三、罪行相适应原则的表现特点罪行相适应原则在制刑、量刑、行刑三方面表现出不同特点。
I. 刑法的三个基本原则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个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平等适用刑法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的经典表述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第3条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三权分立学说与心理强制说。但该原则的四项基础则是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民主主义要求,什么是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由人民群众决定,具体表现为由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立法机关来决定;尊重人权主义要求,为了保障公民的自由,必须使得公民能够事先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后果,故什么犯罪,对犯罪如何处罚,必须在事前明文规定。罪刑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如下:(1)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必须是立法机关制定的成文法律,行政规章不得规定刑罚,习惯法不得作为刑法的渊源,判例也不应作为刑法的渊源。(2)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禁止溯及既往)。(3)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4)禁止绝对的不定刑与绝对的不定期刑。(5)刑法的处罚范围与处罚程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只能将值得刑罚科处的行为规定为犯罪,禁止将轻微危害行为当作犯罪处理;处罚程度必须适应现阶段一般人的价值观念。(6)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对犯罪构成的规定必须明确;对法律后果的规定必须明确。(7)禁止不均衡的、残虐的刑罚。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的区别。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并不禁止扩大解释,但如何厘定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界限,则是一个难题。从形式上说,扩大解释所得出的结论,没有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即在刑法文字含义的“射程”之内进行解释;而类推解释所得出的结论,超出了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即在刑法文字含义的“射程”之外进行解释。从着重点上说,扩大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本身,仍然是对规范的逻辑解释;类推解释着眼于刑法规范之外的事实,是对事实的比较。从论理方法上说,扩大解释是扩张性的划定刑法的某个概念,使应受处罚的行为包含在该概念中;类推解释则是认识到某行为不是刑法处罚的对象,而以该行为与刑法规定的相似行为具有同等的恶害性为由,将其作为处罚对象。从实质上而言,扩大解释的结论在公民预测可能性范围之内;类推解释则超出了公民预测可能性的范围。
二、平等适用刑法原则平等适用刑法,也即刑法面前人人平等,是指刑法规范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予以严格适用。刑法第4条明文规定了该原则。平等适用刑法,是维护合法权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是预防犯罪的要求,是实现价值追求的要求,是作为规范的刑法本身的要求,是法治的要求。平等适用刑法的具体要求是:对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予以平等的保护;对于事实犯罪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认定犯罪;对于任何犯罪人,都必须根据其犯罪事实与法律规定量刑;对于被判处刑罚的任何人,都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执行刑罚。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相适应的基本含义是,刑罚的轻重应与犯罪的轻重相适应。刑法第5条明文规定了这一原则。罪刑相适应,是适应人民朴素的公平意识的一种法律思想,是罪与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是预防犯罪的需要。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以客观行为的侵犯性与主观一是的罪过性相结合的犯罪社会危害程度,以及犯罪主体再次犯罪的危险程度,作为刑罚的尺度;换言之,刑罚既要与犯罪性质相适应,又要与犯罪清洁相适应。在立法上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注重对各种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的宏观预测和遏制手段的总体涉及,确定合理的刑罚体系、刑罚制度与法定刑;在量刑方面实现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将量刑与定罪置于同等重要地位,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实现刑与罪的均衡协调;在行刑方面实现罪刑法定原则,要求注重犯罪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的消长变化情况,合理的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