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 2020-12-26 19:53:07

⑴ 《水资源管理条例》 全文是什么

第十二条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释义】 本条是对我国水资源管理体制的规定。

一、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国家管理水资源的组织体系和权限划分的基本制度,是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以及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组织保障。改革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强化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这次《水法》修订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是人类赖以生存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性资源,也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水资源与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不同,它是一种动态的、可再生的资源。流域是一个以降水为渊源、水流为基础、河流为主线、分水岭为边界的特殊区域概念。水资源按照流域这种水文地质单元构成一个统一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量水质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这就要求对水资源只有按照流域进行开发、利用和管理,才能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等地区间、部门间的水事关系。水落石出资源的另一特征是它的多功能性,水资源可以用来灌溉、航运、发电、供水、水产养殖等,并具有利害双重性。因此,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各项活动需要在流域内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才能兴利除害,发挥水资源的最大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目前,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已经成为世界潮流。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通过的《二十一世界议程》指出:水资源的综合管理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与水量两个方面,应当在流域一级进行,并根据需要加强或者发展适当的体制。我国重要江河均是跨省区的流域,这一自然特点使得协调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三、1988年制定颁布的原《水法》规定“国家对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为推进我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对水资源的权属管理部门与开发利用部门相互间的关系和职责划分不清,没有明确流域管理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导致部门之间职能交叉和职能错位的现象并存,“多龙治水”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一是流域按行政区域分割管理;二是地表水、地下水分割管理;三是水量与水质分割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在实践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不利于江河防洪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和统一指挥。例如有的地方在汛期上下游、左右岸各自为政,只顾自保,不顾整体,影响全局的防汛抗洪工作。二是不利于水资源统一调度,统筹解决缺水的问题。例如一些地区在枯水期争相抢水,还有一些上游地区大量引水,造成下游地区江河断流、无水可用,给下游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损害。三是不利于地表水、地下水统一调蓄,加剧了地下水的过量开发。据统计,全国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量67亿立方米,已经形成164个地下水超采区。四是不利于城乡统筹解决城市缺水的问题。五是不利于统筹解决水污染的问题。目前我国跨区域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局部治理,特别是下游地区治理无法真正改善江河水质和水环境,只有上下游统一治理、统一水量调度才能取得成效。六是不利于水资源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的发挥。新《水法》根据水资源的自身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国家水资源管理的通行做法和经验,按照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管理相分离的原则,确立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

四、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核心是水资源的权属管理。新《水法》明确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为了实现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全国水资源的战略规划,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等。为了实现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主要江河、湖泊设立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我国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在主要江河设置了具有现代意义的流域管理机构,例如1935年设立的扬子江水利委员会、1933年设立的黄河水利委员会和1929年设立的导淮委员会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为了加强对大江大河的规划、治理和管理,在长江、黄河、淮河等流域成立了流域管理机构,其间机构几经变更。到目前我国在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海河、辽河这六大江河和太湖流域都成立了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的流域管理机构,行使《水法》、《防洪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水利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新《水法》对流域管理机构在水资源监督管理方面的职责进一步作了明确规定,具体包括:(1)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和水功能区水质状况的监测。(2)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的编制。(3)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的审查。(4)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以外的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5)管辖权限范围内的排污口设置审查。(6)管辖权限范围内的水工程保护。(7)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的制订以及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的制定。(8)管辖权限范围内的取水许可证颁发和水资源费收取。(9)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等。

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工作。我国地域广阔,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实行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还必须紧密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水法》规定的流域管理机构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水资源监督管理上的一些具体职责还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配套行政法规或者政府规章进一步界定。按照《水法》的有关规定,借鉴国外流域管理的功能经验,从总体上说,流域管理机构在依法管理水资源的工作中应当突出宏观综合性和民主协调性,着重于一些地方行政区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门难以单独处理的问题,而一个行政区域内的经常性的水资源监督管理工作主要应由有关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实施。地方在维护全国水资源统一管理、水法基本制度统一的前提下,也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地方性水法规和有关政府规章,制定有利于本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政府和有关规划、计划,依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⑵ 无需申领取水许可证就不用缴纳水资源费吗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关于印发《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综[2008]79号

颁布时间:2008-11-10发文单位: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水利(水务)厅(局),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的规定,我们制定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二00八年十一月十日

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水资源费属于政府非税收入,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第三条 水资源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应当接受财政、价格、审计部门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二章 征收

第四条 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包括中央直属水电厂和火电厂)和个人,除按《条例》第四条规定不需要申请领取水许可证的情形外,均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缴纳水资源费。

对从事农业生产取水征收水资源费,按照《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水资源费由县级以上的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取水审批权限负责征收。其中,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的,水资源费由取水口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征收。

第六条 按照国务院或其授权部门批准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量分配方案调度的水资源,由调入区域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取水审批权限负责征收水资源费。

其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的调水,水资源费的征收机关和资金分配,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协商确定,并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审核同意后执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不能协商一致的,由流域管理机构提出意见,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审批确定。

第七条 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水资源费。委托征收应当以书面形式授权。

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代为征收水资源费的,不得再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

第八条 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水利部备案。其中,由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的中央直属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工程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同财政部、水利部制定。

第九条 水资源费缴纳数额根据取水口所在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实际取水量确定。

水力发电用水和火力发电贯流式冷却用水的水资源费缴纳数额,可以根据取水口所在地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实际发电量确定。

对开采矿产资源用水,不得按矿产品开采量计征水资源费。

第十条 所有取水单位和个人均应安装取水计量设施。因取水单位和个人原因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或者计量设施不能准确计量取水量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其最大取水能力核定取水量,并按核定的取水量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数额。

第十一条 本办法第五条、第九条规定的取水口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界的,其取水口所在地由流域管理机构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确定,并报水利部备案;不能协商一致的,由流域管理机构提出意见报水利部审批确定。

第十二条 水资源费按月征收。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按月向负责征收水资源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取水量(或发电量)。

负责征收水资源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核定的取水量(或发电量)和规定的征收标准,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数额,并按月向取水单位和个人送达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缴纳通知单应载明缴费标准、取水量(或发电量)、缴费数额、缴费时间和地点等事项。其中,流域管理机构审批取水的,取水量(或发电量)由取水口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商流域管理机构核定。

取水单位和个人应当自收到缴纳通知单之日起7日内办理缴款手续。

第十三条 取水单位和个人申请缓缴水资源费,按照《条例》第三十四条的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水资源费,应到指定的价格主管部门申领《收费许可证》,并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财政票据。

第三章 缴库

第十五条 除南水北调受水区外,县级以上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收的水资源费,按照1:9的比例分别上缴中央和地方国库。

南水北调受水区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因筹集南水北调工程基金,其水资源费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办发[2004]86号)的规定执行。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之间水资源费的分配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确定。

第十六条 对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水电工程,水资源费在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分配比例,由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协商确定,并报财政部、水利部审核同意后执行。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不能协商一致的,由流域管理机构综合考虑水利水电工程上下游、左右岸关系等情况,商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分配比例的意见,报财政部、水利部审批确定。

对三峡电站水资源费的资金解缴和分配,由财政部会同水利部提出意见,报请国务院确定。

第十七条 水资源费实行就地缴库。

负责征收水资源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填写“一般缴款书”,随水资源费缴纳通知单一并送达取水单位或个人,由取水单位或个人持“一般缴款书”在规定时限内到商业银行办理缴款。在填写“一般缴款书”时,上缴中央国库收入部分,“财政机关”栏填写“财政部”,“预算级次”栏填写“中央级”,“收款国库”栏填写实际收纳款项的国库名称;上缴地方国库收入部分,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地方各级水资源费分配比例,分别填写相应的财政机关、预算级次和国库名称。

第十八条 水资源费收入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第103类“非税收入”02款“专项收入”02项“水资源费收入”,作为中央和地方共用收入科目。

第十九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和水行政主管部门要确保将中央分成的水资源费及时足额上缴中央国库。

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负责监缴上缴中央国库的水资源费。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条 水资源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由财政部门按照批准的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其中,中央分成的水资源费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分成的水资源费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

第二十一条 水资源费专项用于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管理,也可以用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截留或挪作他用。使用范围包括:

(一)水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分配及相关标准制定;

(二)取水许可的监督实施和水资源调度;

(三)江河湖库及水源地保护和管理;

(四)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水资源信息采集与发布;

(五)节约用水的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建设以及科研、新技术和产品开发推广;

(六)节水示范项目和推广应用试点工程的拔款补助和贷款贴息;

(七)水资源应急事件处置工作补助;

(八)节约、保护水资源的宣传和奖励;

(九)水资源的合理开发。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规定编制水资源费收支预算,并纳入部门预算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

财政部门按照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履行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职能以及水资源合理开发等需要,核定预算支出。其中,用于水资源开发涉及固定资产投资的,要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统筹安排使用。

资金支付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水资源费支出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列第213类“农林水事务”03款“水利”31项“水资源费支出”。

第五章 违规处理

第二十四条 取水单位和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七十条规定处罚。取水单位和个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五条 水资源费的征收、使用及管理部门和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多征、减征、缓征、停征,或者侵占、截留、挪用、坐收坐支水资源费的,由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和审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级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自2009年1月1日起执行。

⑶ 中国水利法规有哪些

中国水利法规:
水利部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水利部令第号,2014年9月)
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7号)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04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主席令第三十九号)
取水许可管理办法
水利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八十七号,2008年修订)
水量分配暂行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水行政许可听证规定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湖库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
水功能区管理办法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
水库降等与报废管理办法(试行)
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资质管理办法(试行)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退耕还林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水利部国家计委发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取水许可监督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⑷ 2009年以来我国颁布或者修改了那些法律,法规

《工伤保险条例》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2011年1月17日起施行;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年1月21日起施行;
《发票管理办法》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起施行;
《出版管理条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
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戒毒条例》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建筑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煤炭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烈士褒扬条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个人所得税法》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兵役法》2011年10月29日起施行;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个体工商户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资源税暂行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车船税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强制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居民身份证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拘留所条例》2012年4月1日。

2013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规
1,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为配合刑诉法实施,最高人民法院12月24日公布《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公安部12月25日公布修订后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均自1月1日起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同步施行。
2.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施行时未结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3.部门行政法规修改:《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于1月1日起正式实施。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5.《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
6.《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近年来,有关学术造假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为遏制这一不良风气,教育部日前出台《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7.修订后的《中小学校财务制度》。
8.修订后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
9.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10.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
11. 《药品和医疗器械行政处罚裁量适用规则》。
12.《性病防治管理办法》。
13. 《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
14.《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

⑸ 2011-2012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工伤保险条例》年1月1日起施行;
《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2011年1月17日起施行;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年1月21日起施行;
《发票管理办法》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
《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起施行;
《出版管理条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
《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戒毒条例》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
《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建筑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煤炭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烈士褒扬条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
《个人所得税法》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
《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公安机关督察条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兵役法》2011年10月29日起施行;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个体工商户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资源税暂行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
《车船税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强制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居民身份证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2年2月1日起施行;
《拘留所条例》2012年4月1日。
更多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请参考相关法律网站,这里推荐一个: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⑹ 2012-2013年新出台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领导要求做表格,不知道去哪找

工伤保险条例》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2011年1月17日起施行;《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2011年1月21日起施行;《发票管理办法》2011年2月1日起施行;《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土地复垦条例》2011年3月5日起施行;《出版管理条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音像制品管理条例》2011年3月19日起施行;《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起施行;《道路交通安全法》2011年5月1日起施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2011年6月1日起施行;《戒毒条例》2011年6月26日起施行;《公路安全保护条例》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建筑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煤炭法》2011年7月1日起施行;《烈士褒扬条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2011年8月1日起施行;《个人所得税法》2011年9月1日起施行;《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2011年9月1日起施行;《军工关键设备设施管理条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公安机关督察条例》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兵役法》2011年10月29日起施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个体工商户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太湖流域管理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资源税暂行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车船税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强制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居民身份证法》2012年1月1日起施行;《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2012年2月1日起施行;《拘留所条例》2012年4月1日。

⑺ 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办法简介

财政部 国家发展来改革委 水利部自关于印发《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综[2008]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发展改革委、物价局、水利(水务)厅(局),长江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委员会、松辽水利委员会、太湖流域管理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的规定,我们制定了《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
二〇〇八年十一月十日
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⑻ 中国涉及河流的法律有哪些 有哪些重要点的河流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版民共和国水法》权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黄河水量调度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 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
《海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河口管理办法》

⑼ 太湖流域管理条例规定不能排放氮磷吗

不是。太湖流域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现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的,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自2011年11月1日起1年内组织进行技术改造。禁止在太湖流域设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要求的造纸、制革、酒精、淀粉、冶金、酿造、印染、电镀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产项目,现有的生产项目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应当依法关闭。



法条链接:《太湖流域管理条例》

1、第二十五条太湖流域实行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太湖流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太湖流域湖泊、河道纳污能力,向两省一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两省一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等确定的水质目标和有关要求,充分考虑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制订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控制计划,经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两省一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告。

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和控制计划确定的控制指标分解下达到太湖流域各市、县。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控制指标分解落实到排污单位。

2、第二十七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的需要,制定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并商两省一市人民政府确定和公布在太湖流域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的具体地域范围和时限。

3、第二十八条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不得超过经核定的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并应当按照规定设置便于检查、采样的规范化排污口,悬挂标志牌;不得私设暗管或者采取其他规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

禁止在太湖流域设置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要求的造纸、制革、酒精、淀粉、冶金、酿造、印染、电镀等排放水污染物的生产项目,现有的生产项目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应当依法关闭。

在太湖流域新设企业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清洁生产要求,现有的企业尚未达到清洁生产要求的,应当按照清洁生产规划要求进行技术改造,两省一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4、第三十五条太湖流域新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现有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不符合脱氮除磷深度处理要求的,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自本条例施行之日起1年内组织进行技术改造。

太湖流域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污泥处理设施,并指导污水集中处理单位对处理污水产生的污泥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避免二次污染。

国家鼓励污水集中处理单位配套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

热点内容
2016一级法规真题答案解析 发布:2025-04-29 05:36:36 浏览:790
人大立法公文样式 发布:2025-04-29 05:27:59 浏览:990
刑法主体是指 发布:2025-04-29 05:19:58 浏览:220
劳动法试用期解雇员工 发布:2025-04-29 05:11:20 浏览:489
承销商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9 05:10:46 浏览:182
劳动合同法中的计时工资 发布:2025-04-29 05:05:47 浏览:230
成都私人法律顾问费用 发布:2025-04-29 05:05:45 浏览:940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全集20 发布:2025-04-29 05:04:21 浏览:561
刑事诉讼法认罪悔罪 发布:2025-04-29 04:47:40 浏览:634
连云港中级人民法院 发布:2025-04-29 04:47:03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