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法规清理

法规清理

发布时间: 2020-12-17 12:56:20

Ⅰ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启动了几次党内法规清理

中国共严党历史上启动了五次党内法规清理,它们是一九三五年遵义会议,清除了王明,张国寿左右倾主义,一九四二年整风运动,一九五三年处理了高岗集团,一九五七年反对右倾机会主义,一九五九年庐山会议,,。

Ⅱ 法律篡改的性质是()A法律清理B国家立法活动cC法律解释D法律汇编

如果没有其它的解释释义时,法律篡改的性质是“国家立法活动”。

Ⅲ 北京两断三清最新消息,北京清除 小散乱污 有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据吗

北京:北京市出台《北京市工业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2014年版)版》。污染权较大、能耗较高、工艺落后,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工业行业和生产工艺,以及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设备被限期退出。
一,对存在无证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异地经营等违法行为的企业于2017年8月4日前全面停产停工,并于停产停工后10日内全部退出。
二,对证照齐全但无环评审批、验收的企业,请于2017年8月4日前全面停产停工,并于停产停工后10日内全部退出。
三,对证照及环评审批、验收等手续齐全的企业,要求对水、气、声、渣等各类污染源进行全面摸排,发现问题立即停产整改,经区级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生产。
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实现全面停产退出的企业,将全面予以清理拆除。
钢铁、 有色金属、 建材、 化工、 纺织印染、人造板及家具、医药、 机械、 印刷、造纸、皮革等行业成为重点淘汰对象,但凡有污染排放的企业均无立足之地。

Ⅳ 怎么清理规范性文件

法律规范性文件清理亦称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对一定时期制定的或一定范围内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从体系、内容上进行审查、分析和整理,并做出继续适用,需要修改、补充或废止决定的活动。
关于法的清理的一般含义,我国著名立法学专家周旺生教授认为,“法的清理指有权的国家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以一定的方式,对一国一定范围所存在的规范性法文件进行审查,确定它们是否继续适用或是否需要加以变动(修改、补充或废止)的专门活动。”(参见周旺生著:《立法学》,法律出版社2009年8月第二版,第507页)据此,法的清理的要点应包涵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法的清理是有权国家机关的一种职权活动,这里的有权机关即是指有权立法的机关,而对法的清理,则是立法机关的一项基本义务;二是,法的清理对象是现行的规范性法文件,按照我国现行《立法法》的规定,就是指宪法、基本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五种规范性法文件;三是,清理的目的是为了使现行适用的法规尽可能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四是,清理的结果是对现行法规或保留、或废除,或修改,或补充完善,它不是新法规的创制,而是立法活动的一种后续性工作;五是,法的清理需要通过特定的工作方式和程序来完成,或集中清理,或专项清理,还涉及到清理的标准、清理的程序、清理结果的公布等基本问题。

Ⅳ 62号文件对全面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有哪些规定

按照国发〔2014〕62号文件要求一、从严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管理
(一)统一税收政策管理权限。坚持税收法定原则,除依据国家专门税收法律法规授权地方的税政管理权限外,税收政策管理权全部集中在中央。各级、各部门一律不得违规或越权制定税收优惠政策,不得擅自更改、调整、变通国家税法和税收政策,不得越权批准减免税、缓缴税和豁免欠税。今后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发展规划和区域政策时,不得越权规定具体的税收优惠事项,不得突破国家统一的税收制度。

(二)规范非税等收入管理。严格执行现行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管理制度以及资源环境类收费政策。严格执行各项收费项目减免权限,严禁对企业违规减免或缓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严禁以优惠价格或零地价出让土地,严禁以安置人员、解决就业等为条件变相减免土地出让收入;严格执行环境类非税收入政策规定,严禁违规对排污企业减免或缓征排污费等。严格依法依规履行国有资产处置、产权交易和股权转让等程序,规范国有资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管理,严禁低价转让国有资产、国有企业股权以及矿产等国有资源。严禁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减免或缓征企业应当承担的社会保险缴费,未经批准不得允许企业低于统一规定费率缴费,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不得擅自调整企业缴费基数。

(三)严格财政支出管理。除国务院统一规定外,各级、各部门不得对企业制定财政优惠政策。对违法违规制定与企业及其投资者(或管理者)缴纳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的财政支出优惠政策,包括先征后返、列收列支、财政奖励或补贴,以代缴或给予补贴等形式减免土地出让收入等,要坚决予以取消。对其他支出优惠政策,如代企业承担社会保险缴费等经营成本、给予电价水价等价格优惠、通过财政奖励或补贴等形式吸引其他地区企业落户本地或在本地缴纳税费,对开发园区、欠发达地区等特定区域实施的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还等,要逐步加以规范。

二、认真开展税收等优惠政策专项清理工作

按照国发〔2014〕62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省直有关部门要集中开展一次税收等优惠政策专项清理工作。通过专项清理排查,全面摸清财税政策底数,为规范财税政策管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奠定基础。重点清查内容:一是各级政府和省直部门制定的涉及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规范性文件,是否有影响公平税负、公平竞争,阻碍统一市场建设的内容;二是各级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与企业签订的合同、协议、备忘录、会议纪要以及“一事一议”形式的请示、报告和批复等,是否合法合规;三是各级政府和省直部门在国家规定权限内制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是否自行扩大适用范围、提高执行标准、延长执行时限等。

全省专项清理工作以自查自纠为主,到2015年3月31日结束。各级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谁起草、谁制发、谁清理”的原则,认真开展自查清理工作。其中,以政府及其办公厅(室)名义出台的相关政策,由牵头起草单位负责自查清理。要对现行税收等优惠政策进行逐项清理核实,如实填写《税收等优惠政策统计表》(附件1)。

在专项清理基础上,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税收等优惠政策一律停止执行,并发布文件予以废止。对没有法律法规障碍且确需继续保留的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市和省直部门须逐项列示并说明理由及保留期限。

各市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抓紧梳理排查现行各类税收等优惠政策,2015年3月10日前将本地区(含省财政直管县)、本部门专项清理自查报告、保留政策说明及相关统计报表,以正式文件形式报省财政厅审核汇总,由省政府审定后报财政部。

三、构建税收等优惠政策长效管理机制

(一)建立评估和退出机制。实行税收等优惠政策备案审查、定期评估和退出机制。结合推行税式支出管理改革,全面掌握税收政策执行情况,定期评估税收优惠政策效果;严格执行非税收入项目立项与减免审批制度,强化财政支出政策绩效评估。对评估发现的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实施效果不明显的政策,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调整或取消意见,逐级汇总后报财政部审核。税收等优惠政策应当明确执行时限,原则上到期停止执行;确需延续的,应当按规定程序和权限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未明确执行时限的,要设定政策终止时限。

(二)健全考评监督机制。按照国发〔2014〕62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本地区税收等优惠政策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将税收等优惠政策管理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任用、管理监督的重要依据。审计部门要将税收等优惠政策管理情况作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内容。

(三)建立信息公开和举报制度。实行税收等优惠政策目录清单管理,目录清单之外的优惠政策一律取消。从2015年起,除涉密信息外,各级政府要及时完整公开税收等优惠政策目录清单,逐步实现优惠政策制定、评估、调整、取消等全过程公开。建立举报制度,强化社会监督,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监督。

(四)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建立定期检查和问责制度,省监察厅、财政厅、审计厅、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及时查处并纠正各类违法违规制定税收等优惠政策行为,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严肃追究责任。特别是对国发〔2014〕62号文件下发后,仍违规出台或继续实施税收等优惠政策的地区和部门,要依法依规追究政府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政策制定部门、政策执行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给予相应纪律处分;省财政按照税收等优惠额度的一定比例扣减对该地区的税收返还或转移支付。

(五)完善财政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约束,凡是越权或违规对企业及其投资者(或管理者)安排的各项补助支出,一律不得列入财政预算。对清理后确需保留的扶持企业财政资金,要制定规范的资金管理办法,严格加强监管,并实行资金申报评审、分配使用、绩效评价等全过程信息公开。

四、健全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工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事关全局,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发〔2014〕62号文件精神上来,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及时督查,确保清理规范工作取得实效。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运用政府或部门网站、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信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健全工作机制。各级政府要建立由财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工作机制,抓紧组织实施本地区的清理规范工作。省财政部门牵头建立清理税收等优惠政策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具体负责日常政策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清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省审计厅、国税局、地税局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认真履行职责分工,共同做好清理规范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在清理规范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省政府报告。

(三)完善配套政策。深入推进各项财税体制改革,全面落实国家统一制定的结构性减税清费政策,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加大对城乡低收入群体的保障力度,努力促进就业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妥善处理部分优惠政策取消后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主动做好说明和解释工作,依法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Ⅵ 党内法规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有何意义

集中清理党内法规规范性文件的意义在于:
一、对建国以来的党内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了全面详容细的清单,过时、失效、有效,应当适时修改的名单,列出了一份“明白账”。
二、明确失效、废止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再作为规范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依据,避免各单位行政、决策错误、前后矛盾。
三、健全了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在党内法规建设过程中同步维护党内法规制度的协调统一,有利于不断夯实党内法规制度基础,为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度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作出贡献。

Ⅶ 法规清理是不是立法活动

法规清理是立法活动,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及其授权机关进行。

Ⅷ 国家有政策清理河道的法律法规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88年6月3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1988年6月10日国务院版令第3号发布,自发布之日权起施行。主要表现在:
(1)在河道开发、利用中重建设、轻保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许多地方乱建滥采,加大了防洪风险,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
(2)现行《条例》规定的河道整治与建设制度尚不完善,特别是在历史遗留项目以及城镇发展占用河道滩地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致使河道内的滩地、沙洲等被无序占用和开发,导致河道内水土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存在防洪安全隐患。
(3)现行《条例》规定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制度过于原则,对管理主体间的职责不清、权限不明,特别是对流域管理机构的审批权限未作规定,涉河建设项目地区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造成了河道的不合理开发,影响了河道内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综合效益的发挥。
(4)现行《条例》缺乏监督管理和保障措施的有关规定,现有的一些规定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给执法工作造成了困难,不利于河道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加强河道管理,必须对《条例》进行修订。

Ⅸ 生活水池需要清洗多少次.根据什么法律法规

各地规定不同,以惠州市为例:

根据《惠州市城镇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第二十条二次供水管理单位或个人负责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日常管理,并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在取得二次供水设施验收合格的意见表并履行二次供水设施维护和管理责任后30日内,向当地卫生计生部门备案。备案时提交下列材料:

1.惠州市二次供水单位备案表;

2.二次供水设施验收合格的意见表复印件;

3.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

4.直接从事供、管水的人员健康检查及卫生培训合格证明。

(二)建立二次供水设施运行、清洗、消毒档案,制定卫生管理、安全保障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并进行专业培训。

(三)对二次供水设施的水泵机组、管道阀门、计量设备、电气系统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保证其工作运转处于良好的状态。

(四)保证二次供水设施完好、水压合格,确保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保证二次供水设施不间断供水,在设施发生故障时,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抢修。

由于储水设施清洗消毒、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需要停水或降压供水的,应当提前24小时告知用户做好储水准备;因设备故障或紧急抢修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抢修的同时通知用户。

(五)委托依法设立的清洗消毒机构对二次供水储水设施定期进行清洗消毒,每半年不得少于1次。

(六)委托水质检测机构进行二次供水水质检测(每季度不少于1次,其中含清洗消毒后的水质检测)。检测项目应不少于《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规定的必测项目: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余氯。

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检以下项目:总硬度、氯化物、硝酸盐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六价铬、铁、锰、铅、紫外线强度;另外可增测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等项目。

(七)在显眼位置设置二次供水信息公示栏,公示二次供水设施维护和管理单位、清洗消毒单位、卫生管理组织机构、清洗消毒记录、水质检测报告等内容,水质检测报告和清洗图片资料存档备查。

(9)法规清理扩展阅读

根据《惠州市城镇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水质检测机构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检测时,需现场采集二次供水设施的水样,按规定检测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

第二十五条市、县(区)供水、建设、房产、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二次供水设施实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制度,定期检查1年不少于1次。供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辖区内二次供水水质督查工作,卫生计生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辖区内二次供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

Ⅹ 2007年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以“国办发[2007]12号”文,颁发了《关于开展行政法规规章清理工作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行政法规规章 清理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7〕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了更好地适应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要求,国务院决定对现行行政法规、规章进行一次全面清理。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范围 (一)现行行政法规; (二)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现行规章;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现行规章。 二、清理原则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分别负责清理本级人民政府、本部门制定的规章,并按照以下原则处理: (一)规章主要内容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或者已被新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所代替的,要明令废止。 (二)规章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已消失,实际上已经失效的,要宣布失效。 (三)规章个别条款与法律、行政法规不一致的,要予以修改。 (四)在规章清理中发现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要将处理建议送国务院法制办研究处理。 国务院法制办具体承办行政法规的清理工作,并按照以下原则提出建议,报国务院做出决定: (一)行政法规的主要内容已被新的法律、行政法规所代替的,要明令废止。 (二)行政法规适用期已过或者调整对象已消失,实际上已经失效的,要宣布失效。 (三)行政法规与法律不一致的,要予以修改。 三、清理工作要求 及时清理行政法规、规章是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措施。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这次清理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国务院法制办要加强工作指导,抓好督促检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及国务院各部门法制工作机构要认真做好具体实施工作,确保清理工作顺利进行。 行政法规和规章清理工作要在2007年10月底前完成。行政法规清理工作完成后,国务院法制办要及时将清理结果报国务院,经批准后向社会公布。规章清理工作完成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及国务院各部门,要分别将清理结果和现行有效规章目录向社会公布,并于2007年11月底前将清理工作总结送国务院法制办(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将清理工作总结报省、自治区人民政府),经汇总后报国务院。 附件:规章清理情况表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附件: 规章清理情况表 (一)规章清理统计表 单位名称 现行规章件数 保留件数 已废止、失效件数 拟废止、失效件数 已修改件数 拟修改件数 (二)已废止和拟废止规章目录 已废止规章目录 序号 名称 公布机关及日期 废止日期 废止理由 拟废止规章目录 序号 名称 公布机关及日期 拟废止日期 拟废止理由 (三)已宣布失效和拟宣布失效规章目录 已宣布失效规章目录 序号 名称 公布机关及日期 宣布失效日期 失效理由 拟宣布失效规章目录 序号 名称 公布机关及日期 拟宣布失效日期 失效理由 (四)已修改和拟修改规章目录 已修改规章目录 序号 名称 公布机关及日期 重新公布的规章名称、日期 修改理由 拟修改规章目录 序号 名称 公布机关及日期 拟修改日期 修改理由

热点内容
厨柜售后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0 11:54:42 浏览:865
劳动合同法五金一险 发布:2025-01-10 11:54:02 浏览:1000
法院党建工作问题 发布:2025-01-10 11:44:39 浏览:131
行政法公众号 发布:2025-01-10 11:31:57 浏览:773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济法大纲 发布:2025-01-10 11:17:01 浏览:652
陕西路政条例 发布:2025-01-10 10:51:08 浏览:61
合同法302条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0 10:38:06 浏览:983
违反诉讼保全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10:17:14 浏览:637
劳动法中室内工作最低温度 发布:2025-01-10 09:58:34 浏览:392
新公司法虚假出资 发布:2025-01-10 09:42:55 浏览: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