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机关基础工作的工作政策法规
1. 《山东省〈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实施办法(试行)》(鲁办发〔2012〕25号)
内容为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等。
依据山东省《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实施办法(试行)第五条规定: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各级党政机关及其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办公室(厅)分管负责人应当列席或者旁听本级党委、政府重要会议。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办公室(厅)应当设立文秘部门,配齐配强工作人员。
(1)党政机关基础工作的工作政策法规扩展阅读: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的相关要求规定:
1、发文机关标志为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的,用于发布、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作出重要工作部署,批转、转发重要公文。发文机关标志为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的,用于发布有关事项,向上级机关请示、报告工作,批复下级机关的请示等具体事项。
2、从严控制公文制发数量。凡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有明确规定的,不再制发公文。现行公文规定仍然适用的,不再重复发文。通过媒体公开发布的公文,不再下发纸质公文。对上级党委、政府的普发性公文,根据自身实际没有必要以公文形式提出贯彻落实措施的,不再印发公文。
2. 最新版2012年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急求有关围绕此条例针对企业的最新公文处理及写作培训大纲。诚谢!
2012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及排版要求
从2012年7月1日起,执行《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办发〔 2012〕14号),现行的1996年 5月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和 2000年8月24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停止执行。
一、党政机关公文的构成要素及排版形式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一)公文的构成要素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二)公文的排版形式
排版形式指公文各组成要素在文件版面上的标印格式。
1.公文用纸幅面尺寸:
采用国际标准A4型纸,210MM*297MM。
公文页边与版心尺寸为:公文用纸天头37MM,公文用纸订口28MM,版心尺寸156MM*225MM(不含页码)。
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25mm。对于上报的公文,发文机关标识上边缘至版心上边缘为80mm。
2.公文书写形式
从左至右横排、横写。其标识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3.字体字号
发文机关标识使用2号小标宋体字,红色标识;秘密等级、保密期限、紧急程度用3号黑体字;发文字号、签发人、主送机关、附注、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时间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正文以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字,正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
4.页码
用4号半角白体阿拉伯数码标识,置于版心下边缘之下一行,数码左右各放一条4号一字线,一字线距版心下边缘7mm。单页码居右空1字,双页码居左空1字。
5.信函式公文
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边的距离为30mm ,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 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 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居中排28个字。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红色。
(三)公文各要素及排版形式
公文的各要素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
1.眉首
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以上的各要素统称公文眉首。眉首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
(1)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即将同一文稿印刷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置于版心左上角第一行,用阿拉伯数字。
(2)秘级和保密期限:密级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保密期限是对公文秘密等级时效规定的说明。置于版心右上角第一行,两字之间空一字。
(3)紧急程度:是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标注“特急”、“加急”;紧急电报分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置于版心右上角第一行,两字之间空一字。公文同时标识秘密等级与紧急程度,秘密等级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一行,紧急程度顶格标识在版心右上角第二行。
(4)发文机关标识:发文机关标识表明公文的作者,他是发文机关制作公文时使用的、规范板式的文件版头,通常称“文头”。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居中红色套印在文件首页上端。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文件”二字置于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
(5)发文字号:发文字号是发文机关按照发文顺序编排的顺序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和序号组成。置于发文机关标识下空两行,居中排布。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01),不加“第”字。联合行文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之下4mm 处印一条与版心等宽的红色反线。
(6)签发人:签发人是在上报的公文中批准签发的领导人姓名。只用于上行文。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1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1字;签发人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后标全角冒号,冒号后用3号楷体字标识签发人姓名。如有多个签发人,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置于第1 行,其他签发人姓名从第2 行起在主办单位签发人姓名之下按发文机关顺序依次顺排,下移红色反线,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在同一行并使红色反线与之的距离为4mm 。
2.公文主体部分
置于公文首页红色反线(不含)以下至抄送机关(不含)之间的各要素统称主体。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
(1)公文标题:即对公文主要内容准确、简要的概括。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除法规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位于红色反线下空两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义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
(2)主送机关:是指要求公文予以办理或答复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标识在标题下空一行,左侧顶格3号仿宋体字标识,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
(3)公文正文:公文正文表述公文的具体内容。通常分导语、主体和结束语。在主送机关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回行。正文以3号仿宋体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字。文中如有小标题可用3号小标宋体字或黑体字。
(4)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2 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码(如“附件:1.× × × × × ”);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
(5)发文机关署名(从2012年7月1日起):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6)成文时间:指公文生效的时间。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标识在正文之下,空两行右空4字。用汉字将年、月、日标全;“零”写为“○”。
(7)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联合上报的公文,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
单一机关制发的公文在落款处不署发文机关名称,只标识成文时间。加盖印章应上距正文2mm~4mm,端正、居中、下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
当印章下弧无文字时,采用下套方式,即仅以下弧压在成文时间上;当印章下弧有文字时,采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线压在成文时间上。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两个印章时,应将成文时间拉开,左右各空7字;主办机关印章在前;两个印章均压成文时间,印章用红色。只能采用同种加盖印章方式,以保证印章排列整齐。两印章间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过3mm 。
当联合行文需加盖3个以上印章时,为防止出现空白印章,应将各发文机关名称(可用简称)排在发文时间和正文之间。主办机关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 个印章,两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后一排如余一个或两个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后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标识成文时间。
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时,应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决,务使印章与正文同处一面,不得采取标识“此页无正文”的方法解决。
(8)附注:是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如公文的发放范围、使用时注意的事项、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2字加圆括号标识在成文时间下一行。
(9)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并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附件” ,有序号时标识序号;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如附件与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在附件左上角第1行顶格标识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识附件(或带序号) 。
3.公文版记部分
置于抄送机关以下的各要素统称为版记。包括: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1)抄送机关:指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知晓公文的其他机关。公文如有抄送,在主题词下一行;左空1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3)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印发机关是印制公文主管部门,印发时间是公文的付印时间。位于抄送机关之下(无抄送机关在主题词之下)占1行位置;用3号仿宋体字。印发机关左空1字,印发时间右空1字。印发时间以公文付印的日期为准,用阿拉伯数码标识。
(4)版记中的反线。版记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条反线,宽度同版心。
二、新旧公文处理区别
1.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全新的首次统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标准。
2.在“文种”方面,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13个文种基础上,增加了党委的“决议”和“公报”两个文种,共15个文种。
3.在“格式”方面,取消了主题词;行政公文也要署发文机关名称。
4.在公文拟制方面,要求“重要公文”由主要负责人签发。
5.在行文规则方面,增加“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6.在公文管理方面,增加发文立户的规定。
3.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党内法规具体超50部法规有哪些
1、《廉洁自律准则》是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的简称。由党中央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实践需要,在2010年《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基础上修订而成。全文共8条、281字,包括导语、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
(3)党政机关基础工作的工作政策法规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超过50部,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由重点治标走向了重点治本,管党治党由宽松软走向严实硬。”辽宁省锦州市委书记王明玉代表说,如《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政策遵循。
加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长远之策、根本之策。山西省运城市委书记王宇燕代表指出,一部部党内法规的接连出台,为管党治党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如《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出台后,运城用好这一‘利器’,2016年全市共有161名党员领导干部因落实主体责任不力被严肃问责,其中一把手的比例显著上升,有力地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王宇燕说。
4.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公文种类有什么
法律分析:(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
第一条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党政机关)工作需要,推进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
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第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厅(室)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并对下级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
5.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的公文文种
法律分析: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一)决议。(二)决定。(三)命令(令)(四)公报。(五)公告。(六)通告。(七)意见。(八)通知。(九)通报。(十)报告。(十一)请示。(十二)批复。(十三)议案。(十四)函。(十五)纪要
法律依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
第三条 党政机关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履行职能、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公布法规和规章,指导、布置和商洽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通报和交流情况等的重要工具。
第四条 公文处理工作是指公文拟制、办理、管理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五条 公文处理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准确规范、精简高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第六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当高度重视公文处理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设立文秘部门或者由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
6. 机关工作方面法规,用于规范党的机关运行和什么机制
机关工作方面法规,用以规范党的机关运行和(服务保障体制),主要专包括规范党的各属级机关公文办理、会议活动服务、综合协调、信息报送、督促检查、法规服务、安全保密、通信保障、档案服务、机关事务管理等的法规,如《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等。
新华社北京4月12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 《中国共产党工作机关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通知强调,党的工作机关是党实施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的政治机关,是落实党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决策部署,实施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的事业的执行机关。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要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党的工作机关工作。
7. 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解析
中央2010年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在对1998年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基础上修订的。新修订的《条例》,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新成果,是党关于机关党的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
第一,《条例》的修订颁布,适应了机关党建新形势新任务的迫切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肩负使命发生了深刻变化,机关党员干部队伍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加强机关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当前,党面临着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的考验,加强党的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艰巨。中央适时修订并颁布《条例》,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进一步推动机关党的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条例》的修订颁布,为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工作提供了基本规章。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一起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央还印发了《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对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作出了系统规划。加强机关党的制度建设是搞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可靠保证。新修订的《条例》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新成果,贯彻了党中央对机关党的工作的新要求,吸收了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的新经验,为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机关党的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条例》的修订颁布,为全面推进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新的动力。当前,全面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相比,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机关党的建设,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机关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机关各项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条例》的修订和颁布,进一步明确了机关党组织的职责任务和工作方法,有利于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有利于加强工作薄弱环节,为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依据和动力支持。
各级机关党组织,要充分认识深刻领会《条例》的重要意义,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条例》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抓住《条例》颁布的机遇,认真学习、大力宣传,把《条例》的精神及时传达到机关广大党员干部中去,把学习、贯彻、落实《条例》与机关中心工作结合起来,积极营造学《条例》、用《条例》、落实《条例》的浓厚氛围,通过加强机关党建,全面提升机关工作水平,开创机关工作新局面。
一、《条例》修订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中国共产党章程》。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是规范全党行为的总章程,在党内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在党规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与国家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是完全一样的,是开展党的生活、建设党员队伍、健全组织结构、完善组织制度、严格组织纪律、处理组织矛盾等方面的基本准则,是保证党成为统一整体,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的最重要的基础。党章是党员意志的集中表现,是由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制定的,是我们党的整体意志和共同理想的集中体现,是党内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党章是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党内除党章之外的其他所有的法规制度,都是以党章为依据和基础制定出来的,在党内法规制度的庞大体系当中,处于核心和最高地位。
第二,机关工作实际。机关工作在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机关党员干部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管理者。他们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作风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党的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直接影响党的群众威信和社会形象。因此,机关工作比一般社会组织的工作更为重要,机关党的建设比一般基层党组织建设更为重要。为切实加强机关党建,迫切要求有与时俱进的党内法规来规范机关党建工作。#p#分页标题#e#
二、近年来机关党建工作为完成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在哪些方面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机关党的建设,是整个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以来,******同志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就机关党的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批示,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机关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一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机关党员干部,通过推进学习党组织建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群众路线教育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着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为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提供了思想政治保证。二是坚持围绕中心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了机关的执行力和战斗力。三是积极推进学习型、服务型机关建设,着力提高机关党员干部业务能力,机关作风进一步转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党务政务公开、行风政风评议和廉政文化进机关,狠抓“四风”建设,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五是全面加强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积极开展机关党内民主,机关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呈现蓬勃生机。
三、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经验是什么?
回顾近年来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践,主要有以下四条重要经验。一是只有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根本要求,自觉把机关党建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谋划,机关党建才能找准定位、体现价值、有所作为。二是只有把理论武装作为首要任务,真正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机关党建工作才能始终保持正确方向。三是只有把激发机关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作为着力点,尊重基层实践经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机关党建工作才能充满生机活力。四是只有把健全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重要保障,坚持党委(党组)书记带头抓党建,各有关方面齐抓共管,机关党建工作才能卓有成效地推进。这些经验,反映了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我们要在实践中继续坚持、丰富和发展。
8. 机关工作方面法规,用以规范党的机关运行和什么机制,主要包括
一、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的有关规定,党内法规的制定工作包括规划与计划、起草、审批与发布、适用与解释,以及备案、清理与评估等环节。每一部党内法规都要走完这几项规定动作。以规划与计划为例,2013年11月,中央公布《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这实际上是给中央党内法规和地方党内法规的制定工作提供了一个“路线图”和“时间表”。在制定相关的党内法规过程中,根据这部党内“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是制定其他党内法规的基础和依据。制定过程应遵守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规定。在党内立法过程中,按照分级立法的原则,由中央公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规划和计划,中央纪委、中央各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权限,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党员和党组织的行为做出规范,并适时予以公布,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有规可依。此为其一。其二,按照开门立法的原则,鼓励党员甚至党外群众有序参与到党内立法工作中来,鼓励和尊重专家学者对党内立法提出咨询意见和政策建议,一些党内法规的初稿和征求意见稿可以通过媒体、网络予以公布,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做法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其三,按照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相整合的原则,将基层一些成熟的做法和经验,上升为政策,成熟的并带有普遍适用性的政府上升为党内法规。条件成熟时,可以将党内法规经过法定程序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成为国家法律。二、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制度,由党内法规工作机构负责实施,自发布之日起30日内由制定机关报送党内法规工作机构备案审查。备案审查的主要内容,是对该党内法规进行政治性、法律性、政策性、合理性、合规性等进行审查,即看该党内法规是否同党章和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相抵触;是否同宪法和法律不一致;是否同上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抵触;是否与其他同位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对同一事项的规定相冲突;规定的内容是否明显不当;是否符合制定权限和程序。在审查过程中,发现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存在上述的不一致、相抵触、相冲突以及明显不当的情况的,中央公厅法规工作机构经批准可以建议制定机关自行纠正,制定机关应当在30日内作出处理并反馈处理情况,逾期不作出处理的,中央公厅提出予以纠正或者撤销的建议,报请中央决定。党内法规解释制度,是指党内法规制定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和程序,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对党内法规的含义以及法规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等进行进一步说明的活动。党内法规的解释同党内法规具有同等效力。党内法规的解释是党内政治生活中法规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法规实施的重要前提。不管是党内法规的备案审查,还是党内法规的解释,都是为了提高法规立法质量,党内法规的立法质量,增强党内法规建设的合法性,彰显党内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目的是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三、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制定机关、制定程序、调整对象、适用范围、实施方式不同。从制定机关和制定程序看来,党内法规是党的中央组织、中央纪律、中央各部门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根据党内立法程序制定的,而国家法律则是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立法程序制定的。从调整的对象来看,党内法规主要调整的是党内关系和党内政治生活,而国家法律主要调整的的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从适用范围来看,党内法规仅适用党组织和党员,而国家法律则适用于包括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和党员在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从实施方式来看,党内法规主要是以党的纪律作为强制手段,而国家法律则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尽管有上述明显的不同,但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都是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重要依据,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国家法律规范体系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来说,二者又是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也就是说,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保障。党内法规在条件成熟时可以经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法律。此为其一。其二,党内法规的制定与实施都要在国家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不能超越、逾越、凌驾于国家宪法和法律之外、之上。其三,党内法规要严于国家法律,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角度来看,这是因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这个执政党组织的一员,就要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按照党规党纪以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如何实现二者的衔接和协调?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过程中,要用两手,两手都要硬,即运用国家法律法规这一手,规范约束包括党组织在内的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使他们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同时也要运用好党内法规这一“软法”之手,加大党内法规的执行力度,使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既有国家法律意识,也有党内法规意识。两手同时抓,才能使国家法律规范体系和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发挥出合力,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走好。四、党内法规制度比法律的要求更严格从法的位阶来看,国家宪法和法律要高于党内法规,也不是说党内法规不能与国家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在对党内法规进行清理过程中,所坚持的一条原则是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要符合国家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但是在制定党内法规和党的制度中,应按照比法律的要求更加严格的标准来要求党员和党组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是先锋队阶级,才能体现党的先进性。党内法规严于国家法律,有两层含义,一是对党组织的规范和约束要严于其他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党组织作为先锋队组织这一特性要求对党组织的约束不能低于、松于其他组织。特别是党组织应该率先遵守由自己提出的国家法律或法令,为全社会守法做出表率。二是对党员的规范和约束要严于一般的公民。这是因为党员入党誓词中就有遵守党的纪律,它的意义就是说,入党时就已经把自己的一些权利让渡出去,自愿接受更为严格的党纪约束,这是一种承诺。从这个道理,我们可以看出,在党内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该按照严于法律的要求约束自己、约束自己所在的党组织。比如,我国的现行法律,没有“通奸罪”条款,而“性贿赂”也未入罪。从国家法律的角度,“通奸”不是罪,无法纳入法律惩处的范畴,顶多是道德谴责,是社会层面违反道德规范的问题。但从党内法规的角度,“通奸”的性质就比较恶劣了。也就是说,对于党员干部来说,“通奸”行为尽管不“违法”,但却“违纪”了。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把“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专列为第十四章,其中第一百五十条规定:“与他人通奸,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与现役军人的配偶通奸的,依照前款规定从重或者加重处分。重婚或者包养情妇(夫)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这一规范,显示的是对党员要求的严格,对“先进分子”的要求原本应该如此。五、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对于当代中国来看,党内法规的执行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法规的执行力与国家制度体系和制度执行力密切相关。提高党内法规的执行力,让党内法规不再“悬空”,不再贴在墙上,印到纸上,而是切切实实地走到党内政治生活中来,我们需要做很多的功课。比如,法规的执行离不开良法的制定,一些法规为什么执行不了,是因为法规本身无法执行,可操作性差,因此,要提高党内法规的立法质量。此为其一。其二,加强党内法规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党内法规的立法、执行、监督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将大批具有党建专业和法学专业背景的同志充实到党内法规的工作队伍当中来。其三,严格执法。比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查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案线索”,这条规定实际上就大大提高了党内法规的执行力,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在党内法规的范围内得到切实有效的推进,避免了一些地方在纪律查案件时受到同级党委特别是党委“一把手”的干涉、干扰。
9.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乡镇党政办工作
一、要创新服务理念,充分认识做好党政办工作的重要性
党政办作为乡镇党委、政府的服务窗口,必须当好“服务员”的表率,树立“优质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的服务理念,积极主动搞好各项服务工作。要坚决抛弃那种对来访群众爱理不理,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推诿拖拉,对各部门求助的工作不闻不问的风气。要充分认识到:工作中不论是办文、办事、办会,还是管理、服务、协调,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给整个乡镇工作带来被动或造成损失。做好党政办工作有利于全体干部转变工作作风,树立良好单位形象;有利于改善和增强干群关系,为建立良好的干群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带动机干部搞好服务,切实履行职责,提高工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
二、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为做好党政办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党政办工作综合性强,职能繁杂,因此,办公室主任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文字综合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经验。一是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平时要注重学习,特别是对涉及农村工作的常用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要准确掌握并能熟练运用,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时刻和党委、政府保持一致,保持较高的政治敏锐性。二是要有一定的文字综合能力。党政办在公文处理、信息采集、工作安排、经验总结等方面都离不开文字的表达,要努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多看、多写、多改,使自己的文笔水平不断适应新时期办公室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公文语言要讲究严谨、准确、平实、规范,办理程序要严格遵守《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等规定,有关内容要符合国家政策、法规和实际工作需要。否则,不论起草文件还是开会发言答复问题等方面都会抓不住要害,提不出问题,达不到预期效果。三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经验。办公室工作不单是要对办公室岗位本身熟悉,而且要对机关、农村、部门的工作有所了解。要加强同上级部门的联系,争取各方面支持;搞好与同级部门的协调,共同推进工作;注意办公室内部的配合,相互合作完成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上下协调和综合管理的各项工作。
10. 1.机关管理有哪些特点
1、具有高度的政治性和保密性。
这是机关物业管理与其他类型物业管理活动的根本区别。党政机关是办理党务政务工作的重要部门,涉及到首脑机关的重要活动和重大决策,关系着党和国家的重大利益,机关物业管理的各项工作紧紧围绕政府机关的行政工作来开展、
2、具有较高的技术性。机关办公写字楼通常系大型智能化写字楼,建筑规模大、配套设施全,集各种先进技术设备之大成,配备有中央空调系统、高档电梯、楼宇自控系统、保安监控系统、火灾报警系统、大型停车库(场)、通讯和互联网集成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
3、服务要求特殊。
机关物业管理不仅要让机|中大网校|关内的工作人员满意,还要让来机关办事的市民满意。在保安服务工作中,经常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处置上访人员的任务,来政府反映情况的群众往往较偏激易冲动,保安在接待处理上访人员时,必须牢牢把握政策、注意工作技巧,即要维护好机关办公秩序,又要合理化解上访人员的怨气,帮助解决问题。
4、安全保障要求高。
政府机关写字楼往往是所在地的政治核心场所,防范治安案件、防火灾等要求较高,机关物业管理必须加强楼内各区域的巡逻检查,针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建立完善应急方案:如火灾预案、刑事案件处理预案、意外人身伤害处理预案、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等。
5、对环境有更高的要求。
机关办公写字楼人员聚集,流动性较大,易出现脏、乱和建筑及配套设施损坏的问题。同时,机关办公写字楼又是政府为民办事、体现行政效率的重要场所,因此,对办公楼的环境有更高的要求:整洁、明亮、稳重、大方,方便工作人员办公,方便市民来办事。
(10)党政机关基础工作的工作政策法规扩展阅读:
机关管理原则:
1、管理程序规范、公司资产分离(管理者或办公人员的居住地点与办公地点以及行政组织所有的资产与其成员所有的资产的明确分离和公私分明)。
2、文书主义(行政系统内部的信息流动主要以文书的形式记录、传递、保存)。
3、技能转移(行政组织内部的培训活动使技能转移合理化:如大专院校政治学、行政管理学专业开设的机关管理、档案管理、秘书学等类别的课程在这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种由人将技能向机械器材额转移:计算机耳朵应用,复印机、打印机等等)。
4、例外的原则(具体分类分析,将复杂工作简化、特殊化、标准化、规范化)。
5、集中管理的原则(各部门存在的相同、类似的机关行政事务,将其尽量归到一处进行集中处理的原则:修缮、营建、采购、文书收签和发件等)。
6、机械化的原则(技能转移原则必然引起机械化原则:机关管理的现代化、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