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民族工作条例

民族工作条例

发布时间: 2020-12-27 00:04:23

①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对清真食品生产,管理有哪些规定

第十八条: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食用清真食品的版少数民族职工和管理干权部。清真食品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出售场地应当保证专用。
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承包、租赁时,一般应当由有关少数民族人员承包或者租赁。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兼并或者被兼并时,不得随意改变其服务方向,确实需要改变服务方向的,必须征得当地城市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工作部门同意。

② 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共有多少章多少条

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共有6章60条。

为了全面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各项工作适用本条例。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2)民族工作条例扩展阅读:

反对民族分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明确了民族团结教育的社会责任、原则和相关法律责任。条例规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民族团结教育内容纳入教育规划,组织编写适用于大中专院校、中小学的民族团结教育教材。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民族团结教育培训,发挥教师在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中的主导、示范和表率作用。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并将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贯穿学生成长成才的各阶段。幼儿园应当对学前儿童进行适合儿童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

③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修订体现了哪些理念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作为民族事务领域重要的行政法规,它的修订体现了这样一些基本理念:

一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法治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24条新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我国已经加入的《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等相关条款,也都再次重申对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保护。虽然国际法上的少数人概念与国内的少数民族有一定差别,但相关规定对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障具有借鉴意义。《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修订就贯彻这样的理念。当前城市少数民族社会治理的主要目标是:为少数民族提供公共服务,规范少数民族成员的行为,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的安定有序。

二是从“管理”到“治理”的理念转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变化最核心的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和治理方式多元化。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为城市治理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在实践中,也有很多有效的治理方式值得推广。内地一些城市从新疆等地调聘懂民族语言、熟悉民族情况的公职人员参与到本市的社会治理,就是希望通过他们的语言及文化优势,更好地为当地新疆籍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推进社会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

三是保持和促进城市的文化多样性。

文化平等是民族平等的重要内涵。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多年来,少数民族群众为其所在城市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修订,宗旨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互相尊重并欣赏各民族的文化恰恰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城市的文化多样性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四是依法处理民族事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同理,法律保护也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修订,恰恰体现了在民族事务领域的法治精神。

④ 如何看待《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修订草案

由国务院批准、经国家民委发布,
旨在加强城市民族工作,保障城市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促进适应城市少数民族需要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制定。

⑤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的细则

为了加强城市民族工作,保障城市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适应城市少数民族需要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的城市,是指国家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
第三条 城市民族工作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第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城市民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加强领导,统筹安排。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将适应当地少数民族需要的经济、文化事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城市人民政府对于发展适应当地少数民族需要的经济、文化事业的资金,可以根据财力给予适当照顾。
第六条 城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可以确定负责民族事务工作的部门或者配备专职干部,管理民族事务。
第七条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城市的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聚居的街道的办事处,以及直接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或者单位,应当配备适当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
第八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和选拔
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重视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使用。
城市人民政府鼓励企业招收少数民族职工。
第九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加强对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领导和支持。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少数民族教师队伍的素质,办好各级各类民族学校(班),在经费、教师配备方面对民族学校(班)给予适当照顾,并根据当地少数民族的特点发展各种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
地方招生部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义务教育后阶段的少数民族考生,招生时给予适当照顾。
第十条 信贷部门对以少数民族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和饮食服务的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在贷款额度、还款期限、自有资金比例方面给予优惠。 城市人民政府对本条例第十条所列企业以及生产经营少数民族用品企业的贷款,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需要和条件,予以贴息。
第十二条 本条例第十条所列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税务机关依照有关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减税或者免税。
第十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设置清真饭店和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供应网点,并在投资、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第十四条 对城市民族贸易企业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优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支持并组织有关经济、技术部门,加强同少数民族地区和农村散杂居少数民族开展横向经济技术协作。 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对进入本市兴办企业和从事其他合法经营活动的外地少数民族人员,应当根据情况提供便利条件,予以支持。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员的教育和管理,保护其合法权益。
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应当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服从当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管理。
第十七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教育各民族干部、群众相互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宣传、报导、文艺创作、电影电视摄制,应当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族感情。
第十八条 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职工和管理干部。清真食品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出售场地应当保证专用。
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承包、租赁时,一般应当由有关少数民族人员承包或者租赁。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兼并或者被兼并时,不得随意改变其服务方向,确实需要改变服务方向的,必须征得当地城市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工作部门同意。
第十九条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需要和条件,设立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馆(站)、图书馆。
第二十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并根据需要和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少数民族文字的翻译、出版和教学研究。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城市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和条件,建立民族医院、民族医药学研究机构,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科学。
第二十二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在少数民族中加强计划生育的宣传、教育和指导工作。
第二十三条 城市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街道,应当按照城市规划,保护和建设具有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第二十四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少数民族保持或者改革民族风俗习惯的自由。
第二十五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具有特殊丧葬习俗的少数民族妥善安排墓地,并采取措施加强少数民族的殡葬服务。
城市人民政府对少数民族人员自愿实行丧葬改革的,应当给予支持。 少数民族职工参加本民族重大节日活动,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放假,并照发工资。
第二十七条 城市人民政府对于在城市民族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第二十九条 本条例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⑥ 国务院《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是哪一年批准颁布的

《城市民族复工作条例》制1993年8月29日由国务院批准,1993年9月15日国家民委令第2号发布;《城市民族工作条例》是由国务院批准、经国家民委发布,旨在加强城市民族工作,保障城市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促进适应城市少数民族需要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而制定。
《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1993年9月15日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发布。《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是为了促进民族乡经济、文化等项事业的发展,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增强民族团结而制定。

⑦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对清真食品生产、管理有哪些规定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内,合理设置清真容饭店和清真食品生产加工、供应网点,并在投资、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城市民族工作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配备一定比例的食用清真食品的少数民族职工和管理干部,清真食品的运输车辆、计量器具、储藏容器和加工、出售场地应当保证专用。
清真饮食服务企业和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承包、租赁时,一般应当由有关少数民族人员承包或者租赁。

热点内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深化司法体制改革 发布:2025-04-30 00:43:14 浏览:450
民法学试题和答案app 发布:2025-04-30 00:34:27 浏览:750
刑事诉讼法中的直接言词证据规则 发布:2025-04-30 00:27:30 浏览:293
刑法剥夺哪些权利 发布:2025-04-30 00:17:41 浏览:763
劳动法工作地点规范 发布:2025-04-30 00:12:10 浏览:911
2015法硕非法学真题 发布:2025-04-30 00:09:21 浏览:86
十八以来的五个条例 发布:2025-04-30 00:08:34 浏览:190
华荣律师 发布:2025-04-30 00:03:00 浏览:861
苏州市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 发布:2025-04-29 23:59:51 浏览:415
苏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值班律师 发布:2025-04-29 23:57:06 浏览: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