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总局现行使用规章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1号--废止《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等3件规章和7件规范性文件
一、废止的规章
1、《企业商标管理若干规定》
1995年12月22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48号公布
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2、《商标评估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1996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52号公布
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
3、《进口照相机市场管理办法》
1996年8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55号公布
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修订二、废止的规范性文件
1、《关于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公司股东或发起人登记管理的若干规定》
工商企字〔1995〕第260号1995.10.10
2、《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关于黄金市场管理几个问题的答复》
工商检字〔1989〕第61号1989.3.24
3、《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公安部关于查处投机倒把案件的几个问题的联合通知》
〔80〕工商总字第8号1980.1.25
4、《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对外经济贸易部、外交部关于受理南朝鲜商标注册问题的通知》
工商标字〔1989〕第37号1989.2.20
5、《关于继续开展整顿酒类商标工作的通知》
工商标字〔1989〕第52号1989.3.2
6、《关于继续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公安部、监察部、农业部、国内贸易部关于加强棉花市场管理的通知》
工商市字〔1994〕第274号1994.10.7
7、《关于进一步加强境内企业在香港发布广告管理的通知》
工商广字〔1995〕第105号1995.5.9
局长王众孚
二00一年十月二十三日
c31284--020307xkj
2. 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是法律吗
不是,工商总局属于国家部委,发布的是部门规章。只有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发布的才是法律。
3. 工商注册:如何玩转国家局核名公司名称要遵守这6个规范
企业名称的重要主要是其“规范”的重要性而非其"意义"的重要性,因为这些规范是《公司法》和工商局客观制定的,你不遵守就不让你通过。
下面我们看看企业名称都有哪些客观规范?
1、企业名称组成
企业名称=行政区划+字号+行业+组织形式(将“行政区划”括起来插到中间亦可)。
例如: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这种形式是在所注行政区划(深圳)注册的;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这种形式不是在所注行政区划(北京)注册。
2、行政区划要求
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至少是县级以上,但不能单独使用市里的辖区。
例如:
朝阳区腾讯科技有限公司是不合规范的。
以下企业名称中可以没有行政区划:
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登记的;
注册资本超过5000万人民币且到国家工商总局核名的。
3、字号要求
企业名称中的字号不得含有汉语拼音或数字,字号要由2个以上的字组成(未规定上限)。
字号可以是投资人(自然人)的姓名。
例如:
北京+张三+律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4、行业要求
企业名称中的行业可以从《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中查找(如技术、贸易);行业用语表述的内容要与企业经营范围对应。
以下企业名称中可以没有行业:
行业包含国民经济行业5个以上大类的;
企业注册资本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
是企业集团的母公司的。
例如:
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由于注册资金在1亿元以上,所以没有写行业;
5、组织形式要求
所谓组织形式就是“有限公司、股份公司、合伙企业”等,什么类型的企业就需要将对应的组织形式写到企业名称中。
有限责任公司,必须在名称中标明有限责任公司或有限公司字样;
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名称中标明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公司字样。
普通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普通合伙字样;
有限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有限合伙字样;
特殊的普通合伙企业名称中应当标明特殊普通合伙字样。
6、限制语要求
内资民企不得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除非该字样是行业的限定语,而且必须经过国家工商总局的核名,才可在企业名称中使用上述字样。
外商独资企业、外商控股企业,经过工商总局核名后也可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字样。
以上6点就是法规对企业名称的整体规范要求,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上面屡次提到的“国家工商总局核名”,简称“国家局核名”。
哪些企业需要国家局核名?
以下企业是要在总局登记注册的,自然需要国家局核名:
国务院授权部门批准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国务院授权投资的公司;
国务院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部门单独投资或者共同投资设立的公司。
除了上述这些“特殊企业”外,其他企业一般都只能在省市区的工商局注册登记,但企业名称满足以下条件的,要先到工商总局核名成功后才能回到当地注册。其实在上述的企业名称规范论述中我们已经提到了,就是:
企业名称中不含行政区划的企业;
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内资企业;
含有中国、中华、全国、等字样的外资独资或控股企业。
国家局核名的好处
看到上面,你有没这样一个疑问:
这些企业兜兜转转到总局核名后还是要回到当地工商局登记注册,得到的就是一个加了中字头(国字头)或者为了不含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这么“折腾”值得吗?
这就要分怎么说了,对那些一注册规模就很大、业务范围势必很广的企业来说,折腾这么一小下,之后到全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时就方便多了。
国家局核名条件
国家局核名的条件在上述的企业名称规范论述中我们也提到了,就是:
若纯内资、名称不含行政区化,需要注册资金5000万人民币以上;
若纯内资、名称不含行政区划、也不含行业,需要注册资金1亿人民币以上,且经营范围需跨国民经济5大行业以上;
若是外资或外资控股、注册资金的要求与前二者一致,如果名称含(中国)字样,字号须是其英文名音译过来。
国家局核名注意事项
字号在全国范围内无重名企业;
字号与全国范围内无重名品牌、专利、商标;
字号不会造成公众误解;
核名通过后需到当地工商局备案注册。
另外,需要指出一点,由于各地工商局都有当地的一些政策限制,因此可能会出现工商总局核名通过了,但当地工商局不受理,或受理过程中发现其他问题的情况,因此国家局核名也只是公司注册的第一步而已。
4. 请问哪里找得到最新的国家工商总局《个体工商户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2004年09月13日 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施行办法
1989年1月1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号公布
1996年12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4号修订
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86号第二次修订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制定本施行办法。
第二条 《条例》第二条规定的私营企业雇工,是指投资者外的受雇于本企业的人员。
第三条 《条例》第十一条所列人员中:
(一)农村村民,指农民个人,不含农村中的非农业居民。
(二)城镇待业人员,包括城镇待业青年和其他无业人员。
(三)个体工商户经营者,指个体工商户业主,含个人合伙的合伙人。
(四)辞职、退职人员,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辞职、退职人员。
(五)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其他人员主要包括:
(1)离退休科技人员;
(2)停薪留职科技人员;
(3)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
(4)符合国家规定的党政机关、团体离退休人员。
第四条 《条例》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中的2人,是指资产独立的两个投资主体。
第五条 《条例》第十二条规定私营企业可以经营的行业,还包括营利性的文化、艺术、旅游、体育、食品、医药、养殖等行业。
私营企业可以一业为主,兼营他业。
第六条 私营企业可以设立分厂、分店、分公司等,投资者可以到异地办企业。
第七条 有限责任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办理登记。
第八条 私营企业登记管理机关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九条 凡符合《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人员申请开办私营企业,申请人应当向办理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交有关证件:
(一)申请人身份证明。
独资企业申请人是指投资者本人,合伙企业申请人是指合伙人推举的负责人,有限责任公司申请人是指投资者推举的企业负责人。
合伙企业和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登记时,除提供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外,还应当提供其他合伙人、其他投资者的身份证明。
(二)场地使用证明。
(三)验资证明。
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金数额按照企业法人注册资金数额的规定执行。
(四)申请从事资源开采、建筑设计、施工、交通运输、食品生产、药品生产、印刷、旅店、外贸、计量器具制造等行业生产经营的私营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交有关部门的审批证件。
(五)合伙企业申请登记时,应当提供合伙人的书面协议。
合伙人的书面协议应当载明合伙人的出资形式、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
(六)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登记时,应当提供公司章程,章程内容应当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
第十条 申请开办私营企业,申请人应当在企业所在地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经核准发给营业执照后,始得营业。
私营企业申请开办分厂、分店、分公司的,应当在分厂、分店、分公司所在地县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登记,经核准发给营业执照后,始得营业。
有限责任公司投资者超过30人的,应当经地市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
第十一条 私营企业登记的主要事项应当包括企业名称、企业负责人、经营地址、资金数额、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企业种类、雇工人数以及合伙企业的合伙人姓名、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者姓名等。
私营企业的名称应当按照工商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规定办理。
企业负责人:独资企业是指投资者本人;合伙企业是指合伙人确定的负责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企业负责人姓名须与身份证相符,不得使用别名。
经营地址,指企业所在市、县(区)、乡(镇)、村、街道、门牌等。
资金数额,包括企业的固定资金和自有流动资金。
经营范围,指经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项目和商品类别。
经营方式,指自产自销、代购代销、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零售、批发、批零兼营、客运服务、货运服务、代客储运、装卸、修理服务、咨询服务等。
企业种类,指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
第十二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做出审核决定。符合条件的,经核准登记后,发给营业执照;不符合条件的,不予登记,并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私营企业凭营业执照刻制图章,开立银行帐户,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三条 私营企业改变企业名称、企业负责人、经营地址、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企业种类等主要登记事项,应当向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
第十四条 私营企业因分立、合并而保留的企业应当办理变更登记;因分立、合并而新办的企业应当办理开业登记;因分立、合并而终止的企业应当办理注销登记。
私营企业转让时,转让方应当办理注销登记,受让方应当办理重新登记。
私营企业迁移到原登记管理机关管辖区域之外,应当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原登记管理机关根据企业申请,收回营业执照及其副本,撤销注册号,开出迁移证明,并将企业档案移交企业新址所在地登记管理机关。企业凭迁移证明,向新址所在地登记管理机关重新申请名称和注册号,领取营业执照。
合伙企业增加或减少合伙人,应当办理变更登记。
有限责任公司办理变更登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私营企业办理变更登记时,应当提交申请书及有关证件。合伙企业的申请书应当经合伙人签署,有限责任公司的申请书应当经董事会签署。
第十六条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自受理私营企业变更申请之日起15日内做出审核决定。
第十七条 根据《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私营企业歇业,应当向原登记管理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交资产清理和处分证明、债务清理证明、完税情况证明,经核准后,收缴营业执照及其副本、图章,并通知其开户银行。
合伙企业歇业时,应当提交合伙人的歇业申请书。有限责任公司歇业时,应当提交董事会决议或其他有关证件。
第十八条 根据《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私营企业破产时,应当向原登记管理机关提交破产证明、资产清理证明、债务清理证明,经核准后,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十九条 因行政处分、法院裁决而终止营业的私营企业,应当到原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二十条 私营企业遗失营业执照,应当向原登记管理机关挂失,并申请补发。
第二十一条 私营企业与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登记。
第二十二条 私营企业申请承揽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从事补偿贸易,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与外商签订合同,经有关部门审批,报县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
第二十三条 私营企业与香港、澳门、台湾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举办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承揽来自这些地区的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从事补偿贸易,可参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及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四条 私营企业经批准使用的经营场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需要拆迁的,拆迁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承担拆迁费用,并合理安排迁移地址。因侵占造成经济损失的,由侵占单位和责任人负责赔偿。
第二十五条 私营企业开业、分立、合并、转让、迁移、歇业,均应当在办理开业登记、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或者注销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企业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或注销税务登记。
第二十六条 根据《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私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严格执行财务管理规定,不得瞒报收入,乱摊成本费用。
第二十七条 私营企业不得抽逃企业资金,转移资产,隐匿财产,逃避债务。
第二十八条 私营企业的外汇收入和支出按国家有关外汇管理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按照《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私营企业履行下列管理职责:
(一)办理开业登记、变更登记、重新登记、注销登记;
(二)监督私营企业依照登记事项和核准的经营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三)制止和查处私营企业的违法经营活动;
(四)保护私营企业的合法经营,制止对私营企业的摊派;
(五)指导私营企业协会的工作;
(六)国家授予的其他管理职责。
《条例》第四十条规定对私营企业进行业务指导、帮助和管理的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是指工业、矿产资源、建筑、交通运输、商业、能源等部门。
第三十条 私营企业应当在每年的第一季度内向原登记管理机关呈报上一年度生产经营年检报告书、资金平衡表或者资产负债表。年检报告书式样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统一制定。
第三十一条 根据《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对私营企业的下列违法行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一)未经核准登记擅自开业的;
(二)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三)超出核准登记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
(四)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重新登记和注销登记的;
(五)出租、转让、出卖、伪造、涂改或者擅自复印营业执照的。
罚款、没收非法所得超过一定数额和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局长审核批准。具体罚款、没收非法所得的数额由省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本办法规定的范围内决定。
第三十二条 私营企业从业人员阻挠、抗拒行政管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予以警告;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私营企业违反财政税务管理规定的,按财政税务管理规定处罚。
第三十四条 私营企业违反劳动管理规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按有关劳动管理法规处罚。
第三十五条 根据《条例》第五条规定成立的私营企业协会是由私营企业联合组成的社会团体。私营企业协会可以有团体会员、个人会员。
成立私营企业协会,经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同意,按有关规定办理社会团体登记。
各级私营企业协会接受同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指导。
第三十六条 私营企业职工成立工会组织,依照中华全国总工会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 私营企业的劳动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八条 本施行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5.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办法》等33件规章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
(第86号)
为了贯彻《行政处罚法》和《国务院关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精神,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务会议讨论决定,对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已颁布的《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办法》等33件规章中超越《行政处罚法》规定处罚权限的内容集中进行了修改。现将修改内容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王众孚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三日
经济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办法
第六条改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对经济合同示范文本制度的实施加强监督、检查。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
第八条改为“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管理办法
第十条删除“愈期不办理续期登记的,抵押合同自动终止”字样。
第十三条改为“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骗取企业动产抵押物登记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改为“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经纪人管理办法
第二十三条改为“对于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四条改为“对于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从事违法经纪活动的,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按有关规定处理;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于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应当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第二十四条后增加一条为第二十五条,内容为“对经纪活动中,不具备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经纪从业人员,不得再从事经纪活动。”
原第二十七条为第二十八条,改为“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
第八条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五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责令退回所骗财物,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可以给予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前款所称情节严重,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以合同欺诈行为骗取财物为主要收入的;
(二)曾经因从事合同欺诈行为受过处罚而再犯的;
(三)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九条改为“违反本规定第五条第一款第(二)、(三)、(四)项和第六条第一款第(三)、(四)项规定的,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条改为“违反本规定第六条第一款第(一)、(二)项规定的,视具体情节,按《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施行细则》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二)、(三)、(四)项和第三款的规定处罚。”
第十一条改为“违反本规定第七条,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财物、利用合同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利用合同倒卖国家禁止或者限制流通物资提供便利条件的,没收非法所得,没收物品,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还可以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为其他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提供便利条件的,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改为“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程序,适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
租赁柜台经营活动管理办法
删除第十三条。
商品展销会管理办法
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改为“举办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五条规定,未经登记擅自举办商品展销会,或者在登记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责令其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七条第一款第(三)项改为“举办单位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商品展销会登记证》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条改为“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合同鉴证办法
第十四条改为“合同当事人隐瞒真实情况骗取鉴证的,其鉴证无效。”
第十五条改为“发现本局或者下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合同鉴证有错误的,应当纠正或者指令予以纠正,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出现或者扩大损失。”
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第十条改为“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管辖区内的期货经纪公司进行监督检查并发现其有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行为时,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处以违法所得额三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应当及时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七条中的“发布”改为“公布”。<br
6.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6年第24号令是什么内容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24号令
直销企业信息报备、披露管理办法 第一条 根据《直销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直销企业应建立完备的信息报备和披露制度,并接受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检查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三条 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工商总局)直销行业管理网站向社会公布下列内容: (一)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二)直销产品范围公告; (三)直销企业名单及其直销产品名录; (四)直销企业省级分支机构名单及其从事直销的地区、服务网点; (五)直销企业保证金使用情况; (六)直销员证、直销培训员证式样; (七)直销企业、直销培训员及直销员违规及处罚情况; (八)其它需要公布的信息。 第四条 直销企业通过其建立的中文网站向社会披露信息。直销企业建立的中文网站是直销企业信息报备和披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应在取得直销经营许可证之日起3个月内与直销行业管理网站链接。 第五条 直销企业设立后应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向社会公众披露以下信息: (一)直销企业直销员总数,各省级分支机构直销员总数、名单、直销员证编号、职业及与直销企业解除推销合同人员名单; (二)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及负责人,服务网点名称、地址、联系方式及负责人; (三)直销产品目录、零售价格、产品质量及标准说明书,以及直销产品的主要成分、适宜人群、使用注意事项等应当让消费者事先知晓的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直销产品应符合国家认证、许可或强制性标准的,直销企业应披露其取得相关认证、许可或符合标准的证明文件; (四)直销员计酬、奖励制度; (五)直销产品退换货办法、退换货地点及退换货情况; (六)售后服务部门、职能、投诉电话、投诉处理程序; (七)直销企业与直销员签订的推销合同中关于直销企业和直销员的权利、义务,直销员解约制度,直销员退换货办法,计酬办法及奖励制度,法律责任及其他相关规定; (八)直销培训员名单、直销员培训和考试方案; (九)涉及企业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及处理情况。 上述内容若有变动,直销企业应在相关内容变动(涉及行政许可的应在获得许可)后1个月内及时更新网站资料。 第六条 直销企业设立后,每月15日前须通过直销行业管理网站向商务部、工商总局报备以下上月内容: (一)保证金存缴情况; (二)直销员直销经营收入及纳税明细情况; 1、直销员按月直销经营收入及纳税金额; 2、直销员直销经营收入金额占直销员本人直接向消费者销售产品收入的比例。 (三)企业每月销售业绩及纳税情况; (四)直销培训员备案; (五)其他需要报备的内容。 第七条 直销企业应于每年4月份以企业年报的方式公布本办法第五条所列内容。 第八条 直销企业及直销员所使用的产品说明和任何宣传材料须与直销企业披露的信息内容一致。 第九条 直销企业未按照《直销管理条例》和本办法进行信息披露,或直销企业披露的信息存在虚假、严重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的,按照《直销管理条例》第五十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和工商总局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5年12月1日起实施。
7. 工商总局给个体户办理营业执照所依据的行政规章等法律文件有哪些
国 ..务..院颁布的《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
国歌声制定的《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国家工商总局制定的《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办法》
8.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的解读
2014年2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出台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办法》(总局令第62号,以下简称《投诉办法》),并将于2014年3月15日起与新修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新《消法》)同时施行。
1.《投诉办法》的出台背景是什么?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将于2014年3月15日起正式施行新《消法》。新《消法》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应加强与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针对消费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进行了重要完善,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新时期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新《消法》进一步强化了行政部门的监管职责和执法手段,对行政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工作作出了新规定,提出了新要求。
1996年和1997年,国家工商局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制定出台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受理消费者申诉暂行办法》和《工商行政管理所处理消费者申诉实施办法》,积极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及时受理消费者的投诉,依法处理消费纠纷。从1999年至2012年,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托12315网络共受理消费者诉求5857万件,其中,投诉1085.8万件、举报222.2万件、咨询4549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9.8亿元,有力地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消费维权工作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新《消法》的出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现行的有关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一是消费者投诉受理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的方式由接收来信来函和接待来人来访为主,转变为12315专用电话受理为主,来信来函、来人来访、短消息平台、互联网受理等方式为补充。
二是新《消法》对于行政部门处理投诉的时限规定和告知消费者义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有关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也需要相应调整,与上位法的规定保持一致。
为了进一步规范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程序,及时处理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发生的消费者权益争议,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工商总局在原有规定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当前实际工作需要的《投诉办法》。
2.制定《投诉办法》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投诉办法》作为新《消法》的配套规章,贯彻落实了新《消法》强化对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的理念。结合当前的消费维权工作形势,国家工商总局制定《投诉办法》在总体思路上确定了“两个便于”的原则:第一,便于消费者投诉,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第二,便于基层一线执法,降低行政执法成本。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通过制定与新《消法》配套的新规章,将原有规定进行整合,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一般程序与简易程序统一起来,进一步提高消费维权工作效能。
二是为贯彻新《消法》第三十九条关于消保维权职责分工的规定,进一步界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明确规定受理投诉的条件、不予受理以及终止调解的各种情形,确保依法行政。
三是落实和细化新《消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明确规定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时限、告知义务等,既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也便于指导一线执法。
四是考虑到行政调解只是解决消费纠纷方式之一,在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消费纠纷职责的同时,也明确了行政调解与司法诉讼、仲裁、消费者协会调解和人民调解等其他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关系,从机制上推动形成全社会消费维权的合力。
五是对消费者投诉和举报两种不同性质的诉求进行清晰划分,规定消费者投诉按照本办法处理;消费者举报经营者违法行为,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处理消费者投诉中发现经营者有违法行为的,依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另案处理,以保障依法行政。
3.《投诉办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投诉办法》共分为四章三十六条。第一章主要规定了立法依据、立法宗旨和原则、立法调整对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基本方式以及行业自律等方面的内容。第二章主要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管辖原则,主要内容包括受理投诉的管辖机关、各级工商机关管辖的范围、管辖权异议解决等方面。第三章主要规定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包括受理投诉、启动调解、组织调解、终止调解等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同时制定了回避、鉴定、取证等方面的内容。第四章主要规定了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相关的其他事项。
4.《投诉办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是否适用该办法?
《投诉办法》规定,消费者为生活消费需要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与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消费者通过网络与经营者进行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交易的,依然是消费行为,产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同样适用该办法。
5.对于消费者投诉的管辖,《投诉办法》是如何界定的?
消费纠纷在本质上是一种民事纠纷,按照其最终解决途径——民事诉讼管辖的一般原则,《投诉办法》确定了“原告就被告”以及“属地管辖”的一般原则。《投诉办法》规定,消费者投诉由经营者所在地或者经营行为发生地的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辖。同时,考虑到网络交易引发的消费者纠纷,经营者所在地和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都可以处理。
本着“方便消费者”的原则,《投诉办法》明确了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主选择管辖部门,收到投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首办责任的原则处理。具体规定为,消费者因网络交易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向经营者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向第三方交易平台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
6.《投诉办法》对于受理条件及范围是如何规定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处理消费者投诉的程序,《投诉办法》规定,消费者投诉应当符合下列条件:有明确的被诉人,有具体的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范围。《投诉办法》同时规定,对于下列投诉不予受理或者终止受理:不属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职责范围的;购买后商品超过保质期,被诉人已不再负有违约责任的;已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调解的;消费者协会或者人民调解组织等其他组织已经调解或者正在处理的;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或者其他行政机关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消费者知道或者应该知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超过一年的,或者消费者无法证实自己权益受到侵害的;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规章规定的。
7.《投诉办法》是如何落实新《消法》关于处理投诉期限的规定的?
《投诉办法》规定,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消费者投诉之日起七个工作日内,予以处理并告知投诉人:符合规定的投诉予以受理,并告知投诉人;不符合规定的投诉不予受理,并告知投诉人不予受理的理由。
8.《投诉办法》针对调解有何具体规定?
调解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消费者投诉的主要方式,对于调解的启动和组织是《投诉办法》规定的重要内容。《投诉办法》主要规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调解程序的启动。《投诉办法》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受理的消费者投诉,应当根据事实,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公正合理地处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受理消费者投诉以后,当事人同意调解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调解,并告知当事人调解的时间、地点、调解人员等事项。
二是关于调解的终止。《投诉办法》规定了终止调解的几种情形:消费者撤回投诉的,当事人拒绝调解或者无正当理由不参加调解的,消费者在调解过程中就同一纠纷申请仲裁、提起诉讼的,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的,其他应当终止的。
三是关于调解文书的制作。《投诉办法》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消费者权益争议当事人进行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书。消费者权益争议当事人认为无须制作调解书的,经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协议也可以采取口头形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人员应当予以记录备查。
四是关于调解期限的计算。《投诉办法》规定,有管辖权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受理消费者投诉之日起六十日内终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终止调解。需要进行鉴定或者检测的,鉴定或者检测的时间不计算在六十日内。
9.《投诉办法》对于鉴定或检测有何具体规定?
《投诉办法》规定了调解过程中需要进行鉴定或者检测的,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交由具备资格的鉴定人或者检测人进行鉴定、检测。鉴定或者检测的费用由主张权利一方当事人先行垫付,也可以由双方当事人协商承担。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0.下一步贯彻落实《投诉办法》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推进和深化消费维权工作:
一是加强《投诉办法》的宣传贯彻,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规范工商系统受理和处理消费者投诉程序。
二是大力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进一步畅通消费者诉求渠道,及时受理和处理消费者诉求。
三是强化消费维权社会监督体系和行业自律体系建设,督促和引导经营者加强自律,促进消费纠纷的源头解决。
四是健全监管手段,积极探索“诉转案”机制建设,通过消费者投诉深挖案件线索,及时查处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五是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整合执法资源,形成部门联动,切实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9. 工商总局
国家工商总局名称核:
加急核准名称、预后调整信息、含国际名称核准、含(中国)名称核准、
疑难名称核准、解决锁定核名、中字头、国际头、重名等问题名称核准,
根据:《企业名称登记管理规定》和《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第五条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企业名称实行分级登记管理。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主管全国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工作,并负责核准下列企业名称:
(一)冠以"中国"、"中华"、"全国"、"国家"、"国际"等字样的;
(二)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中华"、"全国"、"国家"等字样的;
(三)不含行政区划的。
●国家级企业集团的条件
1、母公司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以上(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应为公司制企业;对国有企业为主体设立企业集团,集团核心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可以是非公司企业法人,下同);
2、具有5家控股子公司;
3、母公司和子公司的注册资本总和在1亿元以上。
●名称核准基本要求
1、不含行政区划的企业名称:
(一)国务院批准的;
(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登记注册的;
(三)注册资本(或注册资金)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的;
(四)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另有规定的。
2、不使用国民经济行业类别用语表述企业所从事行业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企业经济活动性质分别属于国民经济行业5个以上大类;
(二)企业注册资本(或注册资金)1亿元以上或者是企业集团的母公司;
(三)与同一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或者登记注册的企业名称中字号不相同。
3、申请名称冠以“中国”、“中华”、“国家”、“全国”、“国际”字词的,提交国务院的批准文件复印件。
4、使用外国(地区)出资企业字号的外商独资企业、外方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在名称中间使用“(中国)”字样。
●提交材料规范
1、《企业名称变更核准意见书》(加盖企业登记机关印章);
2、《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证明》及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身份证件复印件;
应标明指定代表或者共同委托代理人的办理事项、权限、授权期限。
10.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章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134号)
《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章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已经2010年11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局长 支树平
二0一0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关于公布现行有效规章和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
为保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按照国务院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对制定发布的规章进行了清理。经清理,截至2010年11月现行有效规章共计178件,同时决定废止规章7件。现将现行有效规章目录和废止部分规章目录予以公布,废止的规章自公布之日起废止。
附件1.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行有效规章目录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废止部分规章目录
附件1: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现行有效规章目录
序号文件名称文号发文部门发布时间1认证及认证培训、咨询人员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4.5.242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4.6.233强制性产品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和实验室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5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4.6.234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7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质检总局令2004.8.135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4.11.56认证培训机构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8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9.297认证咨询机构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82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9.298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86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6.2.219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1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7.310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3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10.8.511质量许可和卫生注册评审员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15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2.1712进口食品国外生产企业注册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6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3.1413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2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4.1914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第12号农业部、国家质检总局2002.4.2915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条文解释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2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7.2316标准档案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25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10.2817标准出版发行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26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11.718商品条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76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5.3019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1.12.420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1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8.11.1121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0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8.2422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1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8.2423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3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8.2424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5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9.625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6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9.626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9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2.2627避免在棉花采摘、交售、加工过程中混入异性纤维的暂行规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贸委、农业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24号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农业部、合作总社、国家质检总局2002.10.1428茧丝流通管理办法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令第28号国家经贸委、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2002.02.0429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4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01.1430毛绒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49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07.1831麻类纤维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73号令 窗体底端国家质检总局2005.04.2232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89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6.06.1433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令第49号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2006.10.1034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一批废止部门规章目录国家质检总局第1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1.12.113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章制定程序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5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1.12.2936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监督与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59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4.01.1837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许可委托实施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4.06.2338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85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6.1.2839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政执法证件管理办法》的决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06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8.04.2940出入境检验检疫查封、扣押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08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8.6.2541关于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12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4.154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25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10.3.1543安全技术防范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令第12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安部2000.06.1644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78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06.0745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令第39号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环保总局2007.03.0146技术监督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27号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01.2447技术监督行政处罚委托实施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5号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9.1848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复议实施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9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04.2449质量技术监督罚没物品管理和处置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6号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04.0950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听证工作规则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9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09.1851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第6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6号令修正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07.1652技术监督行政案件现场处罚规定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2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7号令修正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12.0853技术监督行政执法证件和徽章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22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5.1154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复议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令第7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1.2355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信息产业部令第4号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2001.9.1756固定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信息产业部第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总局、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2001.9.1757家用视听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产业部第2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2002.7.2358微型计算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产业部第2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信息产业部联合发布2002.7.2359设备监理单位资格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28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11.16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的决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2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12.1861农业机械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126号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0.03.1362中国名牌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2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1.12.2963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2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11.164计量授权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89.11.665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24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9.1566商品量计量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3号令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3.1267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5号令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1.2168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4.1969加油站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35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12.3170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36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12.3171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5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10.1572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6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4.8.1073计量标准考核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72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1.1474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7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5.2075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75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5.1676计量基准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9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5.3077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0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12.2878计量检定人员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05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12.2979计量比对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0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8.6.1180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32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10.9.1781计量违法行为处罚细则国家技术监督局第14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8.2582社会公正计量行(站)监督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1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7.583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计量器具监督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国家技术监督局第44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6.2484进口汽车检验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1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1.2285进口废物原料装运前检验机构认可管理办法(试行)国家检验检疫局第2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1.2286供港澳活羊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3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1.2487供港澳活牛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4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1.2488出口食用动物饲用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5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1.2489出口烟花爆竹检验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9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2.290进境植物繁殖材料检疫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10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2.991进境植物繁殖材料隔离检疫圃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11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2.992进境栽培介质检疫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13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2.993进出境集装箱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17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2000.1.1194出入境检验检疫封识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22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2000.4.395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志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23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2000.5.3196供港澳活禽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26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2000.11.1497供港澳活猪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27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2000.11.1498出入境检验检疫风险预警及快速反应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1.9.1799出入境快件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1.9.17100进口许可制度民用商品入境验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1.12.4101出入境粮食和饲料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1.12.进口涂料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8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4.19103进出口商品免验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2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7.24104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25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8.22105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员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3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11.6106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3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12.31107国际航行船舶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38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12.31108进出口商品抽查检验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39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12.31109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4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12.31110进境植物和植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4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7.12111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42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12.31112进境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4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4.16113出境竹木草制品检疫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45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4.16114进境动物遗传物质检疫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4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5.14115汽车运输出境危险货物包装容器检验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交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令第48号国家质检总局、交通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2003.5.28116出口货物实施检验检疫绿色通道制度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5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7.18117进口旧机电产品检验监督程序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5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8.18118沙头角边境特别管理区进出物品检验检疫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55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11.4119国境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入境检验检疫应急处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5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11.7120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令第58号国家质检总局、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2003.9.4121进出境转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2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4.5.24122进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8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1.5 123出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处理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69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1.10124保税区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7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1.12125进出口商品复验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7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6.1126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8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10.17127进境货物木质包装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8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12.31128出入境口岸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88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6.3.1129进出口煤炭检验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9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6.6.26130出境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9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6.12.25131进口医疗器械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95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6.18132进口商品残损检验鉴定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9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7.6133出境水生动物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99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8.27134进出口商品数量重量检验鉴定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0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8.27135进出口玩具检验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1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3.2136出口工业产品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1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6.14137中华人民共和国非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1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6.14138进出口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18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7.20139进口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19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8.21140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2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9.10141进境动物隔离检疫场使用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22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10.22142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规定国家检验检疫局第16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1999.12.17143出入境检验检疫代理报检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28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10.3.30144出口蜂蜜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20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2000.2.22145进出口化妆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21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2000.2.17146进出境肉类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26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8.22147进出境水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3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11.6148出入境人员携带物检疫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56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11.6149尸体出入境和尸体处理的管理规定卫生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令第47号卫生部、科技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2006.7.3150口岸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96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6.28151进出口环保用微生物菌剂环境安全管理办法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令第10号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2010.4.2152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92号国家质检总局2006.12.29153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15号国家质检总局2009.7.3154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16号国家质检总局2009.7.3155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1号令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6.15156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13号令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6.29157游乐园管理规定建设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令第85号建设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2.23158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处罚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4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1.12.29159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22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2.7.12160气瓶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46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3.4.2416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7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1.10162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注销程序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9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6.12.3116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废止《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决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09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8.9.18164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2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12.13165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决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3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10.04.21166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51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8.3.12167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和产品质量鉴定管理办法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第4号令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4.1168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1.12.2916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8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9.15170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0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8.27171食品标识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02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8.27172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27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10.4.4173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国家质检总局第129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10.4.7174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国家质检总局第79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5.9.1175食品召回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98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8.27176关于修改《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的决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23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9.10.22177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60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4.03.12178儿童玩具召回管理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101号令国家质检总局2007.08.27
附件2: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废止部分规章目录
序号文件名称文号发文部门发布时间废止理由1质量体系审核员和认证实验室评审员国家注册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38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3.18已有新规定2产品质量认证机构认可管理办法国家技术监督局第39号令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4.13上位法变更3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申请代理机构管理办法国家检验检疫局第24号令国家检验检疫局2005.5.31上位法变更,而且对进出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申请代理机构的行政审批项目已经取消4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管理试行办法经质(1986)664号国家经委1986.10.28不适应现阶段的管理工作5国家产品质量监督员考核发证管理办法国标发【1988】055号国家标准局1988.3.11不适应现阶段的管理工作6严禁生产和销售无证产品的规定经质字【1987】180号国家经委、国家标准局、国家物资局、中国工商银行、国家工商局、商业部、中国农业银行1987.3.24已有条例规定。同时,在修订总局第80号令时予以吸纳7查处无生产许可证产品的实施细则技监局管发〔1989〕367号国家技术监督局、财政部1989.9.30已有条例规定。同时,在修订总局第81号令时予以吸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