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工伤保险条例讲座

工伤保险条例讲座

发布时间: 2022-11-06 17:29:50

Ⅰ 当前工伤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

当前工伤预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论文文

《工伤保险条例》修订后,工伤预防工作首次被摆在了与工伤补偿和康复同等的地位,强调了工伤预防、补偿和康复三位一体的原则。随着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业务工作,正在从改革初期单纯的工伤补偿功能,向工伤补偿、工伤康复和工伤预防并重的方向发展。建立和完善新形势下的工伤预防机制,在工伤保险运行体系中实施积极的工伤预防政策,是今后工伤保险事业改革发展的方向。

一、当前工伤预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工伤预防工作缺乏专业的指导,尚处于用人单位自主管理阶段。尽管在主观上对工伤预防非常重视,但由于用人单位在工伤预防理念、专业预防知识以及费用投入等方面的欠缺,难以保证规范高效地开展工伤预防工作。

二是工伤预防工作处于较低水平。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工伤预防概念的理解仍停留在戴顶安全帽、发副手套耳塞眼镜等最基本的劳动保护和职业防护上,岗前培训也往往侧重操作技能的学习,离科学的工伤预防理念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工伤预防费用无保障。当前的工伤预防工作缺乏必要的经费投入,这也直接影响到工伤预防工作系统持久地开展。

四是广大非工伤参保职工难以直接受益。工伤保险基金仅被使用于工伤职工,所占比例在我区仅占参保职工总数的1%左右,广大非工伤职工并没有切身感受到工伤保险给自己带来的实惠。

二、对工伤预防工作现状的调查

由于工伤预防工作尚未全面推开,当前本地区的工伤预防工作究竟是何种现状,参保单位和职工对工伤预防工作有何愿望和要求?在当前法规政策架框下,如何去满足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工伤预防需求?带着上述问题,近几年来我们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伤预防状况专项调查活动。调查活动采取发放问卷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对象涵盖了区内工伤保险八个行业类别的近百家规模企业,覆盖从业人员近5万人,占工伤保险参保单位总数近60%。

从对用人单位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的被调查单位配备了必要和基本的劳动保护用品,其中近2成被调查对象配备较为充分,不到1成的单位制订了安全生产或工伤预防类的宣传培训计划,3成的被调查单位设有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员,被调查单位均没有设立专项的工伤预防经费,极个别单位组织过重大事故处置演练,所有被调查企业均希望得到专业的工伤预防技术指导,均希望从国家得到工伤预防经费支持和帮助。

从对从业人员的调查结果看,九成以上的被调查者接受过简单的上岗前安全指导,2成的从业人员接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八成多的从业人员认为本单位安全措施有改进的必要和空间,近九成的受访者感觉自身存在职业疲劳,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均未受到专业的自我保护知识指导,并均希望得到旨在消除职业疲劳的康复技术和医疗服务。

三、工伤预防工作思路目标及步骤

工伤预防工作思路是:做好工伤保险基础工作,提高本地区工伤保险完整数据、统计分析手段和能力,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伤预防工作模式,为在更高层面开展工伤预防工作积累经验。采取“由大到小,先易后难”的操作步骤,先选择规模较大、经济效益较好,管理相对规范的企业先行试点,再逐步覆盖到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所有用人单位。

第一步骤:以组织举办工伤康复和工伤预防知识讲座为主要工作形式。结合并配合威海市工伤康复的起步工作,本区聘请市工伤康复中心专家在区内工伤职工相对集中的企业巡回开展工伤康复和工伤预防知识讲座。

第二步骤:组织举办工伤预防现场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牵头,工伤经办机构组织主办,市工伤康复中心、区内各工伤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广泛协办,以工伤预防现场会为主要工作形式开展工伤预防工作。

第三步骤:在工伤预防费用得到保障后,在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率高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岗位、重点人员作为工伤预防工作的重点对象,实行项目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推进工伤预防工作的开展,力求取得工作实效。

四、工伤预防工作初步效果

工伤预防工作开展几年来,全区先后组织开展工伤预防知识讲座和工伤预防现场会近30余期(场),并不断改进工作形式,丰富工伤预防内容。在工伤预防专家工作组的指导下,山东华夏集团调整了塔吊生产车间工位布局,消除了以往因吊钩脱落致重大伤亡事故的隐患;豪顿华工程有限公司在车间配置了移动工作台,减轻工作强度,同时在车间附近配置了健身器材,方便职工进行工间锻炼;威东日综合食品公司调整了操作车间工作台的高度,改良了加工设备的进料口,有效降低长时间站立作业腰背的损伤及手臂负伤的事故风险;威海海都食品集团对叉车前挡加装钢条封闭,在场区事故易发区域加装防护栏,涂刷反光漆以降低事故风险……开展工伤预防工作以来,全区工伤事故发生率下降10%,重大工亡事故下降35%,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主导的工伤预防工作模式取得超出预期的效果。

;

Ⅱ 工伤认定案件难在哪里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类企业蓬勃兴起,到企业务工的人员逐渐增多,劳动者的数量大批增加,因职工的伤亡问题不服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伤认定的行政案件也呈上升趋势。该类行政案件所涉及的矛盾纠纷尖锐,经济利益冲突明显,协调难度大,一旦法院判决,总有一方当事人上诉或上访,给社会增加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从近几年审理的工伤行政案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虽然国务院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认定的范围作了规定,但总体来说,该《条例》对工伤认定仅作了原则性的规定,条文简单、笼统,不具体,在实践中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在对法律的理解上容易让人产生歧议。因为我国是一个成文法国家,法律的滞后性不言而喻,由于经济形式发展的需要,新的用工主体、用工形式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工伤事故错综复杂,仅一个《工伤保险条例》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工伤认定审查的需要。
二、交纳工伤保险费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工伤保险费的交纳执行不到位。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迅速崛起,企业的职工人数不断增加,由于中小企业用工制度比较灵活,不象大企业那么规范,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大多不签订劳动合同,劳动监察部门对单位用工情况很难调查清楚。因为工伤保险费全部是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用人单位认为工人流动性强,又没有固定的劳动合同,今天在这里干,明天在那里干,交纳工伤保险费是单位的损失;有的企业因其生产的特殊性,只交少数人的工伤保险,故意降低交纳工伤保险费的基数;也有些单位心存侥幸,认为自己的企业发生工伤事故的可能性小,参加工伤保险不划算。有些劳动者缺乏对工伤保险的正确认识,劳动者本人仅对工资关心,对单位是否缴纳工伤保险费也不过问,所以单位不积极履行交纳工伤保险费的义务。
三、地方政府的政策缺少以人为本的理念。目前,社会各方面都在观注人的生存和发展,积极倡导人文关怀,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但是,有的地方政府为了完成招商任务,搞活地方经济,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给招商企业一些承诺,提供某些保护,认为缴纳工伤保险破坏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影响了外商投资本地企业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外资企业的发展,政府对企业是否交纳工伤保险费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因此,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很少去招商企业调查,根本不了解企业用工的实际情况,招商企业以此为理由,拒不缴纳工伤保险费。因此,地方政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工伤保险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四、工伤认定行政程序容易产生分歧。由于目前法律对工伤行政部门处于什么地位没有给予明确定位,既不是中立地位,也没有规定认定工伤是否应当进行听证?但又要按照工伤认定行政程序办理,工伤行政部门在认定工伤时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例如,工伤行政部门对申请人提供的证人证言是否真实,是否需要核实?证人和申请人之间有无利害关系,证人和申请人之间是否为了某种利益有串供的可能?在工伤认定中,举证责任如何划分?申请人在提供工伤认定申请表时,没有提供劳动关系证明和医院诊断证明,工伤认定行政部门受理工伤申请是程序违法还是程序瑕疵?由于理解角度不同,对工伤认定的事实及得出的结论,都很容易引起歧议和争执,造成另一方合理怀疑,所以对工伤认定的事实部分、认定的结论及其引用的法律、法规都是当事人争执的焦点,也是法院审理的难点。
五、工伤行政部门执法不严谨、不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工伤认定办法》第十六条第(三)项、第(四)项规定,工伤认定决定应当载明受伤的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治或职业病名称、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应当载明认定为工伤、视同工伤或认定为不属于工伤、为视同工伤的依据。实践中,工伤行政部门受理工伤申请后,并没有严格按照《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去执行,有的工伤认定决定书的事实认定叙述不清,不能明确表达哪些是查明认定的事实以及认定事实的依据;有的工伤认定决定书事实部分过于简单,一句话概括;有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在事实部分对相反的证据材料或者证人证言是否采纳,理由表达不充分,分析不透彻;有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只有罗列的证据,没有查明的事实,分不清哪些是认定工伤、视同工伤的证据或者不认定工伤、不视为工伤的证据;有的工伤认定决定书没有查明的事实,直接得出结论,认定为工伤或者不认定为工伤;有的工伤认定决定书适用法律法规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要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要具体到条、款、项、目。例如《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了认定为工伤的七种情形,而有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只笼统引用第十四条,而不引用第几项,只能让别人自己去分析到底是十四条中的哪一项。
六、对上下班途中容易产生误区。工伤保险主要是为劳动者因工作原因、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受到伤害提供保障,上下班途中虽然可以视为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的延伸,但并不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也不等于就是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本来国家制定《工伤保险条例》的目的是为工伤认定提共法律依据,《条例》第十四条第(六)项规定在上下班途中,职工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认定为工伤,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的权益,虽然上下班是工作时间的延伸,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当事人为了达到工伤认定的目的,既使不是在上下班途中发生机动车事故,总能找到似乎合理的理由,比如绕道回家去菜市场,绕道送同事回家,因交通拥挤绕道上下班。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城市化进展的不断加快,商品房的开发越来越多,人口居住区域分散,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强,城市道路四通八达,上下班路线可能有很多条,哪一条是合理路线或者是不合理路线,已经很难界定,对上下班的理解多种多样,操作起来引发争议多,协调困难,也不利于解决矛盾。
七、要想解决工伤认定中这些难题,必须做好以下二点:
(一)加强法院与企业的联系。法院要搭建与企业联系的平台,大力开展法律培训、法律讲座,法律咨询,并通过典型的工伤案例和风险提示,促使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依维护职工权益,工伤保险是劳动者应享有的工伤保障的权利,是强制性保险,是用工单位必须应尽的法定义务。
(二)积极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司法建议,加强法院与工伤行政部门的沟通,维护和监督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行使行政职权,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拒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的用工单位,应依法加大查处力度,促使“官民”矛盾的和谐解决。

Ⅲ 宣传工作总结

宣传是一种专门为了服务特定议题的讯息表现手法。下面是我整理的宣传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宣传工作总结1

作为班级的宣传委员,我的职责是受班长,团支书领导,对其负责,受其监督,并向其汇报工作,我有信心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首先,我协助团支书搞好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负责团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为班级里的活动做报道。其次,我有计划的做好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有序的组织宣传,做同学的工作并策划宣传。在同学繁忙的学习同时多多组织同学参加院、系、校的各项活动,及时向同学们传达院,校里的各种活动通知,并鼓动同学们踊跃参加。

在我看来,宣传委员不仅是配合老师的工作,还是调节班级气氛,沟通班级同学之间感情的桥梁。在有必要的时候做好班会宣传,使同学在班会上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意见,让大家畅所欲言。既然担任了团宣传委的工作,就应该多付出,少回报,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信心去完成我本能的职责任务,我会尽我所能做好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全心全意为同学们服务。担任了一学期的宣传委员,我认为对自己的本能工作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从中明白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及时地总结工作中的一点一滴,为进一步的完善团组织活动做好准备。

在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中,班级,年纪,院,校举行了许多活动,促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首先是几次班会都有条不紊地开展咯,其次是“1127”纪念红岩英烈的团活动圆满地完成,院里的迎新晚会,年纪上的拔河比赛,秋季长跑健身比赛,寝室大评比等等,一系列的活动都使同学们的大学学习生活丰富多彩。作为宣传委员的我不论是参与其中还是组织号召宣传,我都享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也学习到了不少的东西。不论是在学生会宣传部,还是班里的团组织,我都一心一意地专注于宣传工作,只求更加专业,更加务实,更加完善!

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除了那些成功的光环,同样也存在着不足的印记。刚进大学,我们都是大一新生,对大学的一切并不能完全知晓,在一些方面也明显表现出了不成熟。比如申请场地的程序,礼貌举止和用语,与高年纪学生组织的.交流以及和其他院校的沟通等方面我们还需要从一些细节去慢慢磨合,适应,最后灵活处理。

这个学期快结束了,在下一学期里,我希望我们班继续保持良好的班风,使之能体现我们班的良好风貌。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短,我们应该互相取长补短。既然担任了宣传委员的工作,就应该尽心尽责地去做到更好。也请同学和辅导员老师监督,我会继续竭诚地为同学服务成为一名合格的学生干部。

宣传工作总结2

20**年,社区紧紧围绕城北街道工委及办事处的工作精神,严格落实其工作部署于要求。积极开展各项宣传工作,加大社区对外宣传力度,为在社区内倡导文明向上的社会风尚、不断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区发挥出积极作用。

一、社区的基本情况

社区位于区城北街道中心地带,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辖区居民11865户,30652人,党员598名。社区党总支下设6个党支部、5个居委会,党总支成员5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委员3名,分别兼任5个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负责宣传工作人员5人。

二、宣传取得的成效

在今年,我社区积极研究多种宣传方式,突出创新宣传活动,全面改革宣传内容,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黑板报、张贴海报、知识讲座与社区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等多种方式,积极利用各个节日以及学生假期,将宣传工作氛围多个不同阶层,针对不同阶层的居民进行适当的宣传。并我社区在“阳光管家”取得良好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其辐射带动效应,在其它下辖社区分别成立阳光益民(史家坑)、阳光圆梦(西环里)、阳光关爱(玉虚观)、阳光利民等群众服务组织,全面拓宽社区主题实践活动领域,展示社区良好风貌。以此积极引导辖区居民关注参与社区宣传建设。通过以上方式在今年的社区宣传工作中,我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均得到了居民的大力支持与积极配合,从而进一步推进了我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我社区整体的和谐与发展,的打破了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年度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街道宣教中心年初总体工作部署,结合社区工作实际,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1、认真开展节日项目活动。积极利用“全国科普日”、“国庆节”、“七一”等重要节日组织开展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为营造健康、和谐、科学的社会环境,建设健康安全社区。我社区紧密结合社区实际,在今年9月20日积极组织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各界志愿者,在永安公园开展了时长2小时的以健康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日区活动,在活动中60为志愿者共为社区居民服务1200人次。在7月1日于社区兵乓球室开展了“社区七一职工趣味运动会”以及在10月8日于开展了城关小学开展了“社区庆祖国65华诞文艺汇演”等活动,以此类纪念庆祝活动吸引社区广大居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中小学生得到了思想熏陶、文化普及教育,大力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

2、积极倡导社区居民共同运动。为有力推进我社区的健康与和谐发展,我社区积极组织居民与志愿者共同参与并举办了“社区第八届登山比赛”、“健康,健身路径比赛”、“区第八届“和谐杯”乒乓球比赛”等运动竞赛活动,在几个小时的运动竞赛过程之中,我社区居民不仅在身体上得到了锻炼更是放松了心灵,也同时与周围居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推进了我社区的和谐建设。

3、组织多重文化活动,强化社区团队建设。社区文明是社区精神建设的核心内容。在今年为强化我社区的团队建设,加强社区的文化精神创建,我社区在原有的兴趣团队建设的基础上,有进一步加强组织了各项团建活动。分别利用活动月,定期组织活动团开展了座谈会、训练等活动,强化完善了舞蹈队、合唱团的建设力度。并极为社区各团队提供表演机会,让其展现团队风采于文化魅力,与此同时还结合社区实际,积极围绕社区老龄居民为中心,展开多种形式的文娱活动,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了娱乐。为此我社区分别于今年4月、4月和8月开展了社区老人银婚庆典活动、社区老人参观金胜福活动、社区老人金婚庆典活动以及魅力文艺演出等,以提升社区老龄居民的生活质量。

4、积极利用假期时段,持续开展多项宣传。在今年,我社区紧密按照街道居委会指示,加强了对环保、法律、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宣传工作力度。积极利用生趣中小学生寒暑假期展开知识讲座,文艺讲堂以及运动竞赛等活动,以改善由于学生课程较慢时间不足,不能将知识与文化宣传到孩群之中的情况。在今年,我社区分别在各月开展了“大气污染防治宣传”“社区应急演练”“工伤保险条例宣传”“社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以及“青少年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以此增强了社区的整体环境与法律文明理念。

5、继续开展“牵手阳光”活动,牵手阳光是社区的特色服务。

一是开展了玉虚观社区“阳光关爱”组织,围绕关爱辖区内有困难的弱势群体以及未达到享受国家扶助政策标准且需要帮助的边缘人群这一宗旨,积极组织社区志愿者与工作人员共同对社区居民开展了系列扶贫活动,并同时在史家坑“阳光益民”组织辖区针对失独家庭成员开展了参观第二届农业嘉年华活动,以帮助他们走出家门,释放心情,重拾愉悦,重回正常生活轨道。

二是“阳光关爱”、“阳光圆梦”、“阳光管家”等工作人员在端午节期间,为使辖区失独家庭、残疾人、低保户、孤独老人等成员都能过上一个和谐温暖的节日,纷纷举办“粽香庆端午,社区情正浓”主题活动,并结合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广泛征求居民建议,最大限度听取不同群体的声音,为辖区困难群体提供实际帮助。

三是西环里辖域“阳光圆梦”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了“我是阳光,我快乐,青少年在社区”趣味运动会,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社区青少年通过这样的比赛激发了奋力拼搏、团结协作的良好精神,从而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6、认真做好信息报送工作。社区领导高度重视,强调信息的收集、书写与报送工作要求,本月止社区共上报各类信息496余条,组织人员书写新风论坛约稿、调研报告、征文和童谣征集等稿件50余篇。

总之,社区宣传工作要始终围绕社区发展大局,努力改善、提高宣传工作质量,完善工作制度,在社区的各项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宣传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Ⅳ 工伤待遇政策宣讲

1、停工留薪期待遇。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2、伤残待遇。根据工伤发生后劳动能力鉴定确定的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处理障碍程度的等级不同,工伤职工可享受相应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及生活护理费等。3、工亡待遇。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伙食补助费,以及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所需的交通、食宿费用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基金支付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人民政府规定。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工伤康复的费用,符合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一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作出认定为工伤的决定后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期间不停止支付工伤职工治疗工伤的医疗费用。
第三十二条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三十四条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Ⅳ 难道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黑心老板们继续害人吗

这种情况十分普遍,按照新的《工伤保险条例》是可以得到一定的赔付的,但没有劳动合同等证据取证比较困难,他们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把《工伤保险条例》贴在下面,希望能有所帮助。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促

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

依照本条例规定参加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

保险待遇的权利。 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加工伤保险的具体步骤和实施办法,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条 工伤保险费的征缴按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关于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

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征缴规定执行。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将参加工伤保险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内公示。用人单位和职工应当

遵守有关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执行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预防工伤事故发生,

避免和减少职业病危害。职工发生工伤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第五条 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

设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称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

第六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工伤保险的政策、标准,应当征求工会组织、用人单

位代表的意见。

第二章 工伤保险基金

第七条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和依法纳入工伤

保险基金的其他资金构成。

第八条 工伤保险费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确定费率。 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

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并根据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在每个行业内确

定若干费率档次。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内费率档次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财政

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统筹地区经办

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工伤发生率等情况,适用所属行业内相应的费率档次确定

单位缴费费率。

第九条 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定期了解全国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基金收支情况,及

时会同国务院财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调整行业差别费率及行业

内费率档次的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施行。

第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时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缴纳工

伤保险费的数额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乘以单位缴费费率之积。

第十一条 工伤保险基金在直辖市和设区的市实行全市统筹,其他地区的统筹层次由省、自

治区人民政府确定。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加统筹

地区的工伤保险。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 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用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劳

动能力鉴定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他费用的支付。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将

工伤保险基金用于投资运营、兴建或者改建办公场所、发放奖金,或者挪作其他用途。

第十三条 工伤保险基金应当留有一定比例的储备金,用于统筹地区重大事故的工伤保险待

遇支付;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垫付。储备金占基金总额的具体比例和储

备金的使用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章 工伤认定

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

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四)患职业病的;

(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

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前款第(一)项、第(二)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职工有前款第(三)项情形的,按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享受除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以外的工伤保

险待遇。

第十六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二)醉酒导致伤亡的;

(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

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

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

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

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

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

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第十八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

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

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

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

定书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

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第二十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

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四章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一条 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

劳动能力鉴定。

第二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

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和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分别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

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组成。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建立医疗卫生专家库。列入专家库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备下列

条件:

(一)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

(三)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

第二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

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

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

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

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

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第二十六条 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

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

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第二十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应当客观、公正。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组成人员或者参加鉴定

的专家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八条 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1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所在单位或

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第五章 工伤保险待遇

第二十九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进行治疗,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职工治疗工伤应当在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

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由国

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部门规定。

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

助费;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

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引发的疾病,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办法处理。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符合本条第三款规定的,从工伤

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条 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安装假肢、矫

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所需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第三十一条 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

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

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第三十二条 工伤职工已经评定伤残等级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需要生活护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生活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

支付,其标准分别为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0%、40%或者30%。

第三十三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享受以

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4个月的本

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2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0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18个月

的本人工资;

(二)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

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

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三)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

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

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四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五级伤残为16个月的本

人工资,六级伤残为14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

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

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该职工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

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五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2个月的本

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0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8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6个月的本

人工资;

(二)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

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六条 工伤职工工伤复发,确认需要治疗的,享受本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三十条和第三

十一条规定的工伤待遇。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

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

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

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

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

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

案。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

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第三十八条 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根据职工

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十九条 职工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事故或者在抢险救灾中下落不明的,从事故发生当月起3

个月内照发工资,从第4个月起停发工资,由工伤保险基金向其供养亲属按月支付供养亲属抚恤金。

生活有困难的,可以预支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50%。职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条例第

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的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 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一)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二)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三)拒绝治疗的;

(四)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

原用人单位已经参加工伤保险的,承继单位应当到当地经办机构办理工伤保险变更登记。

用人单位实行承包经营的,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劳动关系所在单位承担。

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

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企业破产的,在破产清算时优先拨付依法应由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费用。

第四十二条 职工被派遣出境工作,依据前往国家或者地区的法律应当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

参加当地工伤保险,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中止;不能参加当地工伤保险的,其国内工伤保险关系不

中止。

第四十三条 职工再次发生工伤,根据规定应当享受伤残津贴的,按照新认定的伤残等级享受

伤残津贴待遇。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四条 经办机构具体承办工伤保险事务,履行下列职责:

(一)根据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征收工伤保险费;

(二)核查用人单位的工资总额和职工人数,办理工伤保险登记,并负责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

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的记录;

(三)进行工伤保险的调查、统计;

(四)按照规定管理工伤保险基金的支出;

(五)按照规定核定工伤保险待遇;

(六)为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免费提供咨询服务。

第四十五条 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服务协议,并

公布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的名单。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分

别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第四十六条 经办机构按照协议和国家有关目录、标准对工伤职工医疗费用、康复费用、辅助

器具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核查,并按时足额结算费用。

第四十七条 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公布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情况,及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

调整费率的建议。

第四十八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听取工伤职工、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

机构以及社会各界对改进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

第四十九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法对工伤保险费的征缴和工伤保险基金的支付情况进行监督

检查。

财政部门和审计机关依法对工伤保险基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第五十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有关工伤保险的违法行为,有权举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举报

应当及时调查,按照规定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五十一条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工作实行监督。

第五十二条 职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待遇方面的争议,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五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一)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

(二)用人单位对经办机构确定的单位缴费费率不服的;

(三)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认为经办机构未履行有关协议或者规定的;

(四)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对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挪用工伤保险基金,构成犯罪的,依法追

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被挪用的基金由劳动保障行政部

门追回,并入工伤保险基金;没收的违法所得依法上缴国库。

第五十五条 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无正当理由不受理工伤认定申请,或者弄虚作假将不符合工伤条件的人员认定为工伤职

工的;

(二)未妥善保管申请工伤认定的证据材料,致使有关证据灭失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五十六条 经办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

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纪律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造成当事人

经济损失的,由经办机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未按规定保存用人单位缴费和职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情况记录的;

(二)不按规定核定工伤保险待遇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五十七条 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不按服务协议提供服务的,经办机构可以解除服务

协议。

经办机构不按时足额结算费用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

构可以解除服务协议。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瞒

报工资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

伤保险基金支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情节

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九条 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

改正,并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

(二)提供虚假诊断证明的;

(三)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第六十条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

改正;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

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第八章 附 则

第六十一条 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

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

本条例所称工资总额,是指用人单位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本条例所称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

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

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第六十二条 国家机关和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进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

工作人员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

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财政部门规定。

其他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伤保险等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

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行政部门、民政部门、财政部门等部门参照本条例另行规定,报国务院批准后

施行。

第六十三条 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

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

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

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

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前款规定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以及前款规定的

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施行前已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

病的职工尚未完成工伤认定的,按照本条例的规定执行。

Ⅵ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总结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总结1:

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第15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为深入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职业病防治法律意识,维护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我中心与多个部门联合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现将宣传活动总结如下:

一、结合实际,现场宣传

4月29日我中心与四川省卫计委、省安监局、省工会、成都市卫计委和市人社局等部门在锦江区人力资源市场联合开展了以“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为主题的职业病防治现场宣传活动。主要宣传内容包括:《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健康监护、职业病诊断与鉴定制度;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和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管;劳动者依法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职业病患者的工伤保险待遇;防治常见职业病的科普知识。此次现场宣传布置了6个宣传展板供大家学习,专家们耐心细致地为大家答疑解惑,并发放职业病知识宣传资料。

二、走进企业,专题讲座

我中心配合成都市安监部门,派出人员承担成都市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授课,讲解有关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护、职业卫生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通过讲座,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进一步加深了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也深刻领悟了职业病防治的重要性。

三、微博互动,高效便捷

此次职业病防治宣传,为更好的宣传职业病知识,结合当今社会实际情况,职辐所主任医师丁宛琼、主任医师何玲、副主任技师周毅在微博上与广大网友开展了职业病知识宣传互动,对广大网友提出的问题都进行了认真详实的解答。

通过这次宣传活动,让我们认识到劳动者对职业病防护知识的缺乏和迫切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意识到保护劳动者健康的重要性。这次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离劳动者的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充分的利用各种形式进行职业病知识宣传,使劳动者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总结2:

4月26日上午,万全镇人民政府联合县安监局、县总工会、县卫计局、县人社局等部门来到万全家具园区,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咨询”活动,拉开了主题为“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的201X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帷幕。县安监局副局长徐真出席此次活动。

据悉,除进企业和用人单位宣贯外,此次宣传周重点是开展为期四天的职工健康体检活动。为方便员工,万全镇特邀温州专科医院职业健康体检的专家、医生携带专业体检设备、器材、药品来园区为2000余名员工进行体检。此次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常规、B超、心电图、肺功能和胸透视等项目,对发现问题的职工及时通知治疗,并对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归档,建立职工健康档案,使接触危害因素的特殊生产岗位的职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医治,从而有效控制职业病的发病率,全面维护职工身体健康。

活动期间,万全安监所工作人员在活动现场,通过发放资料、现场指导等形式向企业员工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和职业病防治知识,重申用人单位的职业病防治法定责任以及劳动者依法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力和义务等。据主办方介绍,通过此次宣传活动,意在让更多的企业业主和职工群众了解职业病相关知识,提高企业业主和广大职工群众特别是农民工对职业病防治的自我防范意识,同时营造全社会关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良好氛围。

《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总结3:

为深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加强职业病防治知识宣传,提高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意识和劳动者健康权益保护意识,按照自治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开展201X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宁卫计发[201X]65号)要求,银川市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了《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认真安排部署

为开展好本次宣传活动,我委紧紧围绕“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的主题,由分管领导亲自部署,安排制定宣传活动方案,并要求相关医疗卫生单位认真做好展板、横幅、宣传资料的制作,联系落实好宣传场点,确保宣传活动取得实效。各县(市)区卫生计生局积极组织辖区疾控机构、监督机构及相关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对企业及农民工进行宣讲,受到企业特别是农民工的普遍欢迎。活动期间各县(市)区相关领导也参加了宣传活动。

二、广泛开展宣传活动

201X年4月29日银川市卫生监督所组织卫生监督员到银川市滨河新区开展职业健康宣教活动,针对用人单位负责人特别是广大劳动者和农民工,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咨询和培训。

活动现场,卫生监督员就劳动者可能接触到的职业危害因素、用人单位应承担的职业病防治工作义务及劳动者应享有的健康权益等,通过宣传、咨询和解答的方式,向现场劳动者和用工单位讲解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病预防知识等内容。活动共接受群众咨询近4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制作了宣传展板1块,横幅2条。

市疾控中心在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门口采取了拉横幅、立展牌、发材料、解答疑的宣传方式,普及了职业病防治知识,警示了劳动者的自我防范意识,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宣传现场共布置宣传展板2块、悬挂横幅1条、发放职业病宣传折页2种共500余份、无纺布手提袋200份、洗漱杯200个、毛巾200余条。此外,对现场咨询的劳动者发放职业病防治宣传资料及画、册、折页等宣传材料并进行了现场答疑咨询,回答普通市民关心的有关问题。同时还就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职业病诊断鉴定、职业卫生标准、职业健康体检及职业病防治知识等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宣传讲解。

金凤区组织辖区疾控中心深入辖区2家有职业危害因素的企业开展了以“关注职业卫生 关爱幸福人生”为主题的宣传活动,4月26日还在体检中心设置固定宣传点进行宣传,宣传的内容有职业病防治知识等;贺兰县组织各医疗卫生单位集中在县城银河路开展了职业病防治宣传吗,并针对重点人群,开展了兽医人员布病专;项筛查活动,共筛查兽医52人;兴庆区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利用现场咨询、张贴横幅、发放宣传手册、发放宣传手提袋等方式向群众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职业健康检查、诊断与鉴定相关要求,劳动者依法享有的职业卫生保护权利和应尽义务等相关内容;西夏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联合西夏区安监局、西夏区工会、西夏区人社局、九三学社西夏区委员会、西夏区疾控中心、西夏区卫生监督所等6家单位深入宁夏赛马水泥厂一分厂进行了主题是“健康中国,职业健康先行”职业病防治法宣传互动交流。

通过此次宣传活动,使全市广大群众、职工了解了《职业病防治法》,懂得了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健康和维护自己的健康权益。

《职业病防治法》的贯彻落实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委将把宣传贯彻《职业病防治法》作为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来抓。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提高企业防范意识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从业人员对职业危害的认识,提高防护的自觉性。

Ⅶ 工伤法律知识讲座江西吉安工伤八级赔偿金大概多少个月工资


  •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条、第三十三条回、第三十七条、第六十二条、第六十四条答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办法》之规定,吉安工伤职工鉴定为八级伤残的,除工伤医疗和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之外,享有以下待遇:


  • 1、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为为11个月本人工资;


  • 2、劳动关系解除或者终止时,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为10个月本人工资,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就业补助金21个月本人工资。


  • 所在单位没有参保的,均由所在单位支付。


  • 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Ⅷ 高分求一农村法制知识讲座讲稿,时限30分钟以上

目前世界上哪个国家劳资关系矛盾都没有我们国家这么激烈,现实中已产生了大量的劳资纠纷。当然是《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以及劳动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与违法成本显著提高,特别是用人自主权,工资自主权、自主管理权等受到严重限制。其实,对于用人单位来讲,《劳动合同法》并非会给用人单位带来灾难性的影响。时至今日,即使在《劳动合同法》的背景下,用人单位仍然会占据劳资关系天平中倾斜的有利地位。当然这是在用人单位改变管理理念的前提下。今天我们主要讲《劳动合同法》六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法的适应范围、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的终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劳动合同法适用的主体: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对于事业单位在编人员首先应执行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的规定,对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没有规定的情况再按照劳动合同法发有关规定执行。劳部法[1995]309号规定:中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在劳动法中被称为用人单位。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照劳动法执行。根据这一规定,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应当视为用人单位。 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动合同的规定和对策(一)、劳动合同的订立 1、劳动关系的建立(1)、引起劳动关系产生的基本法律事实是用工,而不是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也就是说,引起劳动关系产生的基本法律事实是用工,而不是订立劳动合同。(2)、用人单位的履行告知义务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必须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它义务。用人单位履行告知义务必须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前,而不能在签订劳动合同之后。用人单位履行告知义务的形式可以是口头的、也可是书面的。但在实践当中,为规避相关法律风险,用人单位宜采取书面的方式予以告知,并要求劳动者以书面形式确认用人单位已经保障了其知情权。(3)签订书面合同除非全日制用工外,用人单位与劳动必须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是《劳动合同法》作为社会法对用人单位做出的强制性规定,用人单位不得违反。用人单位未依据法律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合同的会发生二个方面的责任。一是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在自用工之日起一年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在此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二是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然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除在不足一年的违法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外,还应当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4)、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必备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它有效身份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 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它事项。可以在劳动合同约定的事项有: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福利待遇等。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未具备法定必备条款的,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有权要求用人单位予以改正;如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5)、劳动合同未予以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处理首先是如何确定一个月宽限期内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在建立劳动关系之日一个月内签订书面合同的,那么在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期间,如果双方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如果约定不明的,应按照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执行。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作出规定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实行同工同酬。其次是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如何解决。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八条之规定,劳动合同对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约定不明确,引发争议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重新协商;协商不成的,适用集体合同规定;没有集体规定或者集体规定未规定劳动报酬的,实行同工同酬;没有集体合同或者集体合同未规定劳动条件等标准的,适用国家有关规定。(二)、劳动合同履行1、规定了劳动合同履行的一般原则(1)、全面履行原则。指的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任何时候,均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2)、合法原则。指的是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不得有违法行为。《劳动合同法》着重强调了三个方面,一是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二是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加班(我国的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制度——八小时工作制;法定节假日、年休假、职工探亲假等休假制度;限制加班,如规定由于用人单位元生产经营需要,确需延长工作时间,须与工会协商经工会同意,须与劳动者协商,加班的时间长度须符合劳动法的限制性规定,不得随意安排加班和突破加班时间,加班人员的限制)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主要是制定不合理的劳动定额标准,结合第四条规章制度的规定解决)。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 者支付加班费(区分标准工作日、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的发放条件和标准)。三是规定劳动者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不视为违反劳动合同;对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劳动条件,有权对用人单位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未依法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仍不支付的,应按应付金额的50%-100%加付赔偿金2、规定了特殊情形下劳动合同的履行一是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劳动合同的履行。二是规定用人单位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原劳动合同继续有效,劳动合同由承继其权利义务的用人单位继续履行。(三)、劳动合同的变更劳动合同的变更,指的是在劳动合同履行期间,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后改变劳动合同的内容。1、规定了劳动合同变更的一般原则《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也就是说,协商一致原则是劳动合同变更的一般原则。2、规定了劳动合同变更的形式《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元元元和劳动者各执一份。3、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第四十条第三款)。(四)、劳动合同的解除1、用人单位解除权(1)、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2)、过错性解除权过错性解除权是指因劳动者的过错而使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行使过错性解除权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且无须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行使过错性解除权的情形有:劳动者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同时与其它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即劳动者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用人单位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劳动合同的),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3)、无过失性辞退权无过失性辞退是指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因劳动者非过失性原因和客观情况的需要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时,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提前通知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与过错性解除相比,程序上 无过失性辞退权要提前三十天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的限制,同时用人单位要依据法律规定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①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②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③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4)、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解除权的限制一是劳动合同法废除了用人单位依据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权。用人单位行使对劳动者的解除权必须符合《劳动合同法》的法定情形,否则就属于非法解除劳动合同。 2、劳动者解除权(1)、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解除(2)、预告解除权。《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3)、特别解除权《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了劳动者的特别解除权。特别解除权是指劳动可以不受《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期限限制而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具有下列情形的,劳动者可以形使特别解除权: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合法权益的;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法律、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它情形。(五)、劳动合同的终止1、《劳动合同法》增加了劳动合同法定终止的情形。即劳动合同终止的法定情形除劳动合同期满(包括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以及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该工作任务完成而期满)外,还包括:(1)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2)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3)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4)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2、《劳动合同法 增加了终止劳动合同的限制情形。在《劳动合同法》施行之前,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国家规定在下列情形下,即使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用人单位也不得终止劳动合同:①《工会法》规定,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限相当于其任职期间;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行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期期满。但是,任职期间个人严重过失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②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规定,除劳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情形(即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外,劳动者在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内,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用人单位不得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的期限应自动延续至医疗期、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满为止。③《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者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劳动能力的,或者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劳动者没有提出终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④《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用人单位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在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不得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Ⅸ 戴斯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的发展历史

戴斯发展历程及活动简介:
2015年1月,举行“关于如何签定劳动合同及合理解决劳动合同纠纷的专题讲座”。
2014年10月,因业务及人员规模发展需要,戴斯迁址望京SOHO办公。
2014年7月17日,举办“劳动争议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纪要的解读及实操讲座”。
2014年6月17日,举办“劳动合同解除风险控制”沙龙。
2014年6月5日,举办“劳动关系中涉及重点问题”讲座。
2014年5月15日,邀请知名劳动法律师杨保全律师授课,举办“规章制度和员工手册撰写技巧及风险控制”讲座。
2014年4月24日,举办“劳动争议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讲座。
2014年4月16日,邀请知名咨询公司李永老师授课,举办“薪酬体系设计与管理”讲座。
2014年3月,参加“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年度总结及行业发展前瞻分析。
2013年11月22日,举办“关于劳动合同管理及风险规避”专题讲座。
2013年10月25日,举办“成功的绩效管理技能”高级管理人员讲座。
2013年9月13日,举办“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论坛。
2013年8月9日,举办“劳务派遣法律法规及风险控制”讲座。
2013年7月25日,举办“劳动仲裁最新政策及司法解释”讲座。
2013年7月11日,邀请原北京市劳动争议仲裁处徐树理老师讲解“高法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解读”。
2013年6月21日,举行“工伤和医疗保险政策”专题讲座。
2013年6月7日,举办“劳务派遣最新政策”专题详解交流会。
2013年5月17日,举行“2013年社会保险及新政策”专题培训。
2013年3月26日,举行“《劳动合同法》修改决定解析及应对策略”讲座。
2013年3月,受邀请参加“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年度总结表彰会,与同行共同交流。
2013年3月5日,举行“最高法院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及劳动争议处理”实务讲座。
2012年12月21日,关于薪酬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专题培训。
2012年12月14日,关于劳动合同管理与劳动争议防范专题培训。
2012年11月20日,“企业所得税纳税操作技巧与全面预算管理培训班”开课。
2012年11月9日,“社会保险法新政策应用培训”开课。
2012年10月25日至11月7日,“成功的绩效管理与薪酬设计技能高层研修班”开课。
2012年9月21日,举行“新工时制度与加班政策解析及风险控制”讲座。
2012年8月16日,针对“最新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解析与特殊用工风险规避”开展讲座。
2012年7月27日,开展“关于员工关系管理及风险规避”专题培训。
2012年7月,戴斯公司猎头服务部筹备组正式成立。
2012年6月,成立戴斯博睿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
2012年6月19日,开展“薪酬管理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专题交流会。
2012年5月18日,开展《新法下的劳动争议危机处理与应对技巧》专题交流会。
2012年4月24日,举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及相关问题解析”专题培训。
2012年4月27日,举行“新法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设计与风险规避”专题培训。
2012年4月13日,“《社会保险法》解读、应用及企业社保筹划策略”交流论坛。
2012年3月,戴斯被授予成为“北京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协会”会员。
2012年1月11日,举行“调岗调薪女工保护和违纪解除合同”专题讲座。
2011年10月,戴斯因规模扩大及业务发展需要,迁址至三元桥时间国际大厦办公。
2011年9月21日,举行“个人所得税改革及纳税操作实务培训班”。
2011年9月16日,举行“关于失业保险可以转移、失业期间可以享受医保待遇解除合同档案怎么转递等新规定专题讲座”。
2011年8月25日,举办“新社保法下工资支付与工资总额及带薪年休假的具体政策专题”讲座。
2011年8月18日,举办“关于全国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及有关新政策专题讲座”。
2011年7月27日,举办“新社会保险法下的医疗保险具体规定专题讲座”。
2011年6月16日至18日,举办“新社会保险法和人力资源管理及风险规避的系列讲座”。
2011年3月24日,举办“劳动关系管理中的问题与风险防范专题讲座”。
2011年3月11日,邀请劳动知名专家徐树理老师解读“新《工伤保险条例》解读和运用”。
2010年1月,戴斯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部门成立,开展人力资源咨询相关业务。
2009年3月,戴斯增设培训服务部门,与同行业单位合作开展人力资源公开课、企业内训及职业资格等培训服务。
2008年5月,戴斯企业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主营开展人事外包相关服务。

Ⅹ 学校普法教育活动总结

学校的普法教育是很重要的,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学校普法教育活动总结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学校普法教育活动总结一

20XX年是“五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进一步增强员工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的具体要求和部署,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坚持依法治企和以德治企相结合,深入推进公司依法治理工作,使广大干部和职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律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力地促进了公司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维护公司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今年普法教育工作总结如下:

一、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指导普法工作具体实施:

我公司及时制订了公司“五五”普法规划及各年度实施方案,以文件形式印发全公司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用于指导“五五”普法工作的具体实施。我公司制订的“五五”普法规划及各年度实施方案均考虑了国家法制建设大环境、以及在“五五”普法期间公司经营的实际需求以及广大职工日常工作生活的需要。有了这样的普法纲领性文件指导,使得“五五”普法工作易于贯彻落实,较好的体现了公司开展普法工作的社会责任,也有利于自身的健康经营和长远发展,同时使公司员工提高了自身的法律素养,在工作和生活中更懂得学法用法。

二、建立工作领导机构,保障普法工作圆满完成:

建立了“五五”普法工作组织领导机构,保障“五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按集团公司党委要求,我公司成立了“五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以公司党委书记同志任组长,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五五”普法办公室,来负责“五五”普法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考核和检查等日常工作。

三、明确普法工作内容,确保普法工作学习效果: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法律法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深入学习、宣传宪法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基础性、根本性和重点工作。我公司将宪法的学习宣传活动与党组织的活动相结合,同时学习宣传了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制制度,培育民主法治观念与诚实信用意识。

二是结合公司自身经营发展需要,深入学习宣传了与工作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求全公司员工巩固学习了与公司业务相关法律法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及各项“五五”普法教材等,巩固了公司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基础性法律知识。重点学习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方面的文件:《法》、《法》、《法》等新修订或新颁布的法律法规,促进了公司经营管理活动及时适应新的.法律环境,防范和降低业务操作中的法律风险。

四、夯实各项工作措施,普法工作有针对性进行:

一是领导带头、全员发动,有针对性、分阶段地开展普法工作

由于我公司主营,平时生产经营任务重,平时事务繁忙,普法工作不可能整齐划一的开展。我公司针对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实际需要,在普法时做到了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一是对各领导干部,重点宣讲管理类工作需要的法律法规。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座谈讨论、个人自学等形式,重点学习了《公司法》、《物权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学习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及《规划》等党风建设有关规定,确保年度普法学习任务的落实。二是对普通职工人员,则侧重在具体工作操作中需要的法律。重点学习了《工伤保险条例》、《社会保险法》、《员工新个人所得税》等法律法规。使职工比较清晰地理解了生产生活中所关注的问题,并受到广大员工好评。

二是在普法工作中注重学用结合,逐步推进依法治理,为公司的改革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从抓制度入手,确立了有效的考评机制。为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我们对公司的原有机构进行整合,努力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公司各职能部室已基本达到公司提出的“互相配合、综合利用、协调发展、精干高效”调整要求。我们制定和完善了经营管理、安全生产、劳动纪律等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制度体系,全面加强了企业管理。

由于在今年的普法依法治理过程中坚持不断创新,努力赋予普法依法治理的新内容,坚持不断探索,认真研究加强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新方式、新方法,使公司的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起色,员工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的自身效果对公司经济工作的促进作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总之,公司今年的普法工作在“五五”普法的基础上,通过总结经验,查漏补缺,制定切实可行的依法治理方案,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学校普法教育活动总结二

我们根据上级部门普法规划的要求,以依法治国方略为指导,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教进程为中心,密切结合学校的实际,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积极而又稳妥地推进依法治教的进程,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促进了学校事业健康、协调的发展,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一、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深入开展“四五”普法教育。

根据全市“四五”普法规划和依法治市的工作目标,我们认真制定了年度普法计划,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于学校内部,我们重点围绕《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国旗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组织全体人员认真学习,反复研讨,不断提高法制意识和法律水平。通过学习,全校广大师生员工依法治校、依法施教、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明显提高。在“普法依法治理”教育活动中,我们突出了以下重点:

一是注重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导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工会、财务等科室同志为成员的普法、执法领导小组。学校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了以校长室为龙头,以政教处、教导处为主体,以班主任、政治教师为骨干,以党、团、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了法制宣传教育网络体系。学校加强了与当地公、检、法部门的联系,在当地专职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工作,聘请了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进一步加强了对全体师生的法制教育工作。

二是加强法制宣传阵地建设。我校充分发挥校广播台、校报、黑板报及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的作用,开辟专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教育,力求使全校广大师生员工都能做到知法、守法、护法,依法办事。

三是积极开展丰富多采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我们一方面采劝通读法律、法规原文与专题辅导相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等学习形式,不断提高学习的效率;另一方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法律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调演及法制宣传日等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法制宣传教育的氛围。此外,学校都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同时还做到法制教育与纪律常规教育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正面引导与反面典型教育相结合,法制教育与弘扬美德相结合,依法治校与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效。

二、团结协作,普法依法治教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开展,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水平明显提高,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法制轨道,为学校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增强了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开展“四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后,广大教职员工重新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了《宪法》、《职业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依法施教、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例如,广大教师通过再次认真学习《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明确了自己权利的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摆正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增强了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教师当中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没有了;热心帮助困难学生的多了,搞有偿家教的少了;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做表率的多了,参与赌博等违法活动的杜绝了。

(二)推动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逐步走上制度管理的轨道。

制度管理,是指管理者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则和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进行管理的方法。所谓依法治校就是在学校内部实行制度管理,制度管理以其规范性、威慑性、稳定性、防范性等优点为学校管理者所青睐。近年来我校坚持学用结合、普治并举的原则,依据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了学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和宣传,在教职工中树立法制观念,形成守法光荣、违法耻辱的良好风气,同时学校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加强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总结和激励工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坚持有章可循,违章必纠,对遵章守纪者加以肯定表彰,对违法违纪者进行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坚决煞住各种违反法规的现象,真正使学校管理制度化和规范化,步入依法治校的健康轨道。

(三)加大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工作力度,增强了青少年学生学法、用法、守法的观念和意识。

我们针对新时期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脉搏,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

1.加强合作,注意法制教育的社会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社会各方面应该形成合力,才能保证教育效果。因此,学校积极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一是邀请当地政法工作者到学校进行法制讲座,请他们结合实际,分析案例,摆事实、讲道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二是争取当地执法机关和村组的配合,对学生在社会的守法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家长教育委员会,成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素质,争取家庭的支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在学校内部,则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发挥党校、团校、少先队等教育阵地的作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如师附孝安定小学等学校充分利用课堂、红领巾广播台、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晨周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等各种宣传阵地,狠抓普法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由于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健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一直保持0记录。

2.立足课堂,提高法制教育的渗透性。我们把法律常识教育纳入必修课内容,做到大纲、教材、教师、课时“四保证”,普遍开展法制教育。学校除确保政治课完成法制教材规定内容外,还充分利用团队活动时间及每周的晨会时间,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由于思想重视,认识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3.针对实际,强调法制教育的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和个性特征,各校在教育内容和方式上注意了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学校学生年龄差异,利用图片展览、表演、观看专题法制教育片等直观形式加强教育,使他们进一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坚持在新生中普遍开展军训活动,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培养良好习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成立少年警校,组织小交警上街执勤,学习交通法规,养成遵守交通法规良好习惯,也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普治并举,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使他们学法、懂法,形成认知基础,这固然是必要的,但学法必须与守法相结合,普法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否则法制教育只能流于形式。因此,在法制教育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运用法律这一有力的武器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结合学习《国旗法》,学校严格执行升降国旗制度,并以此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形式,使每周庄严而隆重的升旗仪式成为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由于突出法制教育的实践性,我校学生的守法意识明显增强。

由于我们思想重视,措施扎实,青少年法制教育以及依法治校工作成效显著,我校多次被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四)净化了教育的内外部环境,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一段时间,个别社会渣滓、地痞流氓到学校寻衅滋事,小商小贩违章在校门口设摊摆点,极大地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但现在这种现象大为减少。一方面,由于依法治市活动的开展,使这类违法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另一方面,也由于加强了依法治教工作,学校拿起了法律这个有力的武器,向这些危害社会治安,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宣战,从而优化了学校的外部环境,促进了学校事业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加强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是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需要,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用人才的重要措施。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不但不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反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正因为我们持之以恒地抓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师生员工守法、护法的自觉性明显提高,敢于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积极采取各种防范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而使学校能够更加集中精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我校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市区第一。

热点内容
幼儿园孩子事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6 16:27:53 浏览:590
公司法律制度归纳 发布:2025-01-16 16:22:06 浏览:767
法院文书质检 发布:2025-01-16 16:15:58 浏览:563
婚姻法同姓 发布:2025-01-16 16:00:55 浏览:955
结婚离婚适用于合同法 发布:2025-01-16 15:58:42 浏览:694
废止婚姻法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6 15:58:39 浏览:203
新婚姻法的原文 发布:2025-01-16 15:58:34 浏览:412
银行告知书有没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6 15:38:42 浏览:101
旅游行政法规是由什么制定的 发布:2025-01-16 14:44:49 浏览:306
教师职业道德的定义 发布:2025-01-16 14:40:37 浏览: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