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公考法律法规

公考法律法规

发布时间: 2022-11-12 11:53:51

A. 省公务员考试专业课法律考哪些内容

卷一包含科目:

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律史、国际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职业道德

卷二包含科目:

民法、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商法经济法、环境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一、法学基础理论

(一)法和法律的一般理论

(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理论、基本内涵、基本要求

二、宪法学部分

(一)宪法学的基本理论

(二)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及其分类

(三)我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四)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及其分类

(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三、刑法部分

(一)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效力范围

(二)犯罪的概念及特征

(三)犯罪构成的概念、特征及要件

(四)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五)犯罪的预备、既遂、未遂及中止

(六)共同犯罪

(七)刑罚

(八)危害公共安全罪

(九)侵犯罪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十)侵犯财产罪

(十一)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

(十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十三)渎职罪

四、民法部分

(一)民事法律知识中的基本概念

(二)民事行为能力

(三)公民住所和经常居住地的确定

(四)监护人的顺序及监护人的职责

(五)宣告失踪与宣告死亡

(六)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合伙

(七)法人

(八)代理

(九)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十)物权

(十一)相邻关系的概念及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

(十二)债权

(十三)人身权的特征及种类

(十四)民事责任

(十五)诉讼时效

(十六)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

五、商法部分

(一)商法基础知识

(二)企业法律制度

(三)公司法律制度

(四)税收法律制度

(五)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

(六)合同法律制度

(七)保险法律制度

(八)土地法律制度

六、行政法部分

(一)行政法概述

(二)行政法律关系主题

(三)行政行为

(四)抽象行政行为

(五)具体行政行为

(六)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

(七)行政程序

(八)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行政赔偿

(十)行政复议

(十一)行政监督

七、国家赔偿法部分

(一)国家赔偿概述

(二)国家赔偿责任

(三)国家赔偿的范围

(四)国家赔偿的方式

(五)其他规定

八、刑事诉讼法部分

(一)刑事诉讼法概述

(二)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三)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四)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五)管辖与回避

(六)辩护与代理

(七)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八)附带民事诉讼

(九)证据

(十)立案

(十一)侦查

(十二)公诉

(十三)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

(十四)死刑复核程序

(十五)审判监督程序

九、民事诉讼法部分

(一)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三)诉讼与诉权

(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五)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六)民事案件的主管和管辖

(七)审判组织

(八)诉讼参加人

(九)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十)对妨碍民事诉讼的的强制措施

(十一)诉讼费用

(十二)审判程序

(十三)涉外民事诉讼程序

十、行政诉讼法部分

(一)行政诉讼的概念

(二)行政诉讼的基本原则

(三)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四)行政诉讼的管辖

(五)行政诉讼参加人

(六)第一审、第二审程序

(七)审判监督程序

(八)行政诉讼的判决

(九)我国行政诉讼中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原则

法律专业知识历年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正误

四、简答题

五、论述题

六、案例分析题


以上内容参考: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办公厅公务员考试专业考试范围有关事项说明

B. 公考申论必背规范表达有哪些

俗话说,得申论者得天下。申论之所以难,很重要的原因是我们难以规范性表达机关工作书面语。由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官方用语积累较少,甚至存在忽视时政新闻,从而肚子里缺“货”。接下来和大家谈谈申论中的规范性表达。

  • 思想、意识、观念、道德类

1、某种不好的行为出现觉得没那么严重、觉得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知识、意识缺乏(与防范、风险等相关)、科学素养(和食物、环境污染相关)、鉴别能力

2、做什么事觉得艰难而后放弃——遇到困难容易放弃 / 抗挫折能力弱

3、做某件事为了收礼——以敛财为目的

4、某些风气不好的事情干部、领导去做了——带坏风气 / 影响风气

5、坐等政府救济、争要低保、争当贫困户——“等靠要”思想

6、遇到困难仍然坚守岗位——爱岗敬业 / 恪尽职守

7、对……不认同,不觉得某事是好的——认同感低 / 认同感不高

8、以前,××× 是某种主流的观念,现在不再持有这种观念——转变观念 / 转变思想

9、以前追求的只是能“吃饱穿暖”,现在消费追求的是“自我充电”“兴趣”“情绪调节”“提升技能”等——从追求物质到追求提升自我(提升素质 / 提升能力)

10、以前只注重产品的实用价值,现在更喜欢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从注重实用到注重兴趣

  • 法律法规、制度、体制机制类

1、频繁变动,一件事一下这么做、一下那么做——稳定性 / 连续性

2、有……鼓励机制——建立……机制

3、通过 / 颁布 / 完善 / 健全 / 制定了《……法》;通过 / 颁布 / 完善 / 健全 / 制定了……等法律 / 法规 / 法案 / 法令——完善相关 / 有关法律 / 法规;完善……(某领域/ 范畴 / 类型)法律 / 法规

4、该法规定…… ;……出台 / 编制 / 完成 / 制定 / 下发了《……办法 / 通知/ 决定 / 条例 / 刚要 / 章程 / 条例 / 意见》——明确……(规定涉及的几个方面 / 主题) 等相关规定 / 章程 / 条例;明确细则 / 标准 / 内容 / 细节…… ;对规定 / 内容 / 标准进行细化,制定 / 完善政策

5、制定政策时,不考虑实际情况灵活对待,采用“一律拒绝,一概……”“各地都必须……”的做法——政策简单粗暴、一刀切

6、管理时根据提前预测到的状况灵活调整……——前瞻式管理

7、将别人的某一方面的经验,改进成“×× 版”方法 / 适合自己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改进……

8、强调要重视XX法律、法规/强调 XX法律、法规要落实到位——依法治理/加大执法力度

9、制度建设有滞后性,法律缺失,法律没有规定,法律规定比较原则——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法规不完善

  • 组织协调执法政策类

1、多主体共同解决一件事,社会、家庭、学校等多家单位参与——协调、联动、合力、多元主体共治

2、成立专项领导小组、成立项目小组——专项领导小组/成立XX领导小组、共治小组

3、出问题牵扯部门多、一件事分给不同部门管理——责任主体不明、权责不明、多头管理

4、多家企业形成产业链并获利——协同效应、合作共赢

5、政府部门成立XX局——成立机构、完善组织机构

6、群众希望有社会组织提供服务/政府将某些事交给群众管理、照看——公众参与、互动性、参与性

7、第一时间、马上、立刻做XX事——及时、及时性

8、对事情没有足够了解就去做——准备不充分,调查研究不到位

9、直到……时间,还没做成什么事——反应慢、不及时

10、针对一个问题、事件开展的打击、治理行为——专项整治/专项治理

  • 监督监管和群众反馈类

1、谁来主管、谁来执行、各自管哪些等都还不明确——管理权责不明

2、开通XX栏目接受群众反映——拓宽……渠道(拓宽民意、资金、融资、销售、表达、选拔等渠道

3、查找某些信息找不到、未提及某些信息——信息公开不全面

4、政府拒绝透露某些应公开信息——未尊重群众知情权

5、随便什么人都能做、不加甄别——准入门槛低

6、该登记注册的没登记且数量大——政策宽松、监管不力

7、对于群众反馈的回复使用“您好”“谢谢您的意见”等——用语礼貌规范

8、对于群众的反应的问题,不回避、不遮掩——态度诚恳/实事求是/有事实依据

9、群众指出问题之后能够去积极解决——解决问题,不走过场

10、政府在答复群众的过程中并不是想怎样答复就怎样答复,而是依照政府流程、按照相关国家政策——严格依据政策、遵守流程

  • 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类

  • 人:招聘、引进;培训、教育、培养;人才管理、量才使用;奖励、处罚、公平、激励机制

1、材料中有好人好事例子,领导干部带头做、英模、感动中国人物评选——发挥典范和楷模带头作用

2、聘请专家、培养某方面的人才——人才队伍建设

3、配备专职人员、办理事情找相应负责人——精细化管理/专人管理

4、自发做某事——自发、自愿、自觉性;积极主动性/自主性

5、做好一件事有奖励,做不好有惩罚——奖罚结合/有奖有罚/奖惩制度

6、大多也只是出台买房打折、租房补贴、落户降标、项目资助、一次性奖励等引才政策——引才政策物质化、功利化

7、现在,很多中小城市都要高学历、高效能、高层次、高大上、高精尖的人才;而给人才的往往就是“老三样”——钱、房和户口——同质化/物质化

8、以前是现场招聘为主,现在将招聘扩展到互联网上,实行网络招聘——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招聘渠道

9、以前仅仅是依靠个体“单打独斗”,缺乏专业性,现在成立了XXX专业合作社等——成立专业化组织/成立专门组织

10、政府部门采用某一时间段为固定工作时间,其余时间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灵活安排的工作制/规定工作时间可以根据个人工作情况灵活安排——弹性工作制

11、给人带来沉闷、压抑的感受,或者使人们产生悲观或者焦躁的情绪——危害心理健康

12、某一部分人产生“你越让我干什么,我越不干什么”心理反应。——逆反心理

13、让不少以往外出打工的农民在家门口就找到了岗位——增加就业岗位

14、找工作困难,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社会上也有大量的人在找工作,工作你不干,很快就有人替代了——就业竞争大/就业压力大

15、让具有某种专业的人有用武之地——发挥专业人才作用

16、与生活相关的教育费、医疗费、租金、水费……——生活成本

17、与创业相关的采购仪器的费用等……——创业成本

18、北京大学博士/科研机构担任首席科学家/985、211高校硕士——高端/高学历人才

19、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培训——精准性培训/针对性培训

20、为了支持某些地方,安排人员协助——提供/给人力支持

21、提供一些设施、场所、设备——提供/给予物力支持

22、宣传教育培训的形式很多,如座谈、宣讲、会演、广播、墙纸……,地点很多,如:乡镇、街道、村落、学校……一处不落——开展多渠道、全覆盖的宣传教育培训工作

  • 财:资金投入、政府补贴、优惠贷款、税收减免、降税减费;收入、支出、金钱、价格

1、与钱相关、做A比B挣钱、明知道不好为了不花钱不去做——利益驱使、唯利是图、利益至上

2、有的多、有的少/与比例相关——分布(均匀/不均)、分配不公

3、除了政府之外,企业、社会组织等也注入资金——民间资本/社会资本

4、两个企业分别有不同方面的优势,它们之间进行合作、“联姻”——资源优势互补

5、在……投入/投进钱——增加投入

6、乡亲们腰包鼓起来了/赚了/盈利——收入增多

7、别的国家/地区有多少,而我们国家/当地只有多少——比例低/占比低

8、公司/企业使用各种方法去吸纳资本——融资渠道

9、生产过程中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生产要素

10、消费向城里看齐——消费水平提高

11、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对投资方不甄别,什么公司都接受——盲目招商/提高招商门槛

12、群众干得热火朝天——群众积极性/群众热情

13、让领导们各自领责任——强化领导责任

14、原来只有有钱人才能买,现在大多数人都能买得起——提高消费水平/降低消费门槛

  • 物:基础设施(公共设施、交通设施、道路设施等)、配套设施、技术设施、技术升级、依靠科技;硬件、软件

1、手机操控/采用……技术手段/生活中出现智能化的软件、应用系统,给生活带来便利——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人性化

2、一个整体,牵一发而动全身、道路建设要移走挡路的树木、房屋等——整体性、系统性

3、以前都是使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技术,现在自己研发出了新技术。——自主研发、自主创新

4、道路、山路、路灯、绿化、防护栏、电力、供水、排水、网络建设、消防通道、临时避难所、垃圾回收处理、自来水、管道、图书馆等——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防灾设施、交通设施、通信网络设施、通信网络条件

5、校园设备设施,教室操场等的配备等——教育的硬件设施;师资,教学管理,教学管理等——教育的软件设施

6、去某个窗口/服务厅全部当场办结——一站式服务、一站式办理

7、以前都是跑很多地方很多程序才能办,现在减少很多——精简流程

8、原来的土地是闲置的,荒废的——土地/资源浪费

9、原来的土地是闲置的,荒废的……,现在利用起来,产生经济效益——盘活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10、山里不通电——完善电力供应设施

总结: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在学习一段时间后,对于申论找点的准确度不断提高,但是要点的加工在语言表述方面经常存在不规范、不简洁等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提供一些政府规范性词语表达,帮助同学们积累政府语言词汇量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C. 公务员法律法规有哪些

法律分析:与公务员相关的法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公务员管理的法律,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相关的专家论证、艰苦的组织协调和体制创新工作,这是一部凝聚了自1993年公务员制度实施以来,十多年的公务员管理经验和众多立法者心血智慧和汗水的法律。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促进公务员正确履职尽责,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D. 公务员考试法律知识考什么

知识点睛与解题技巧

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的法律常识是非常简单的;但对于非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又是非常棘手的,原因在于他们没学过法律,更不知道会考些什么。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把握复习方向,明确复习重点,下面就一些经常会考到的知识点作简要论述。

一、法律的概念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一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保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法律体系,也称为部门法体系,是指一国的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内部和谐一致、有机联系的整体。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通常包括下列部门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诉讼法。

三、宪法修正案(四)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04年3月14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由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权威,因此对于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会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一次修改是对1982年宪法的第四次修改,共14条。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

2003年8月27日,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获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0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的颁布与实施,是继1989年《行政诉讼法》及1996年《行政处罚法》颁布实施后行政法制建设领域又一部极其重要的法律,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

五、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了损害,由行政机关作为赔偿义务机关对造成的损害履行赔偿义务。构成行政赔偿的,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必须是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行为。

(2)必须是行为依法确认违法的。

(3)必须存在损害事实。

(4)损害事实是在执行公务、行使行政管理权过程中发生的,而且与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因果关系。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68条规定,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由该行政机关负责赔偿;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造成的损害,由该工作人员所在的行政机关负责赔偿,行政机关赔偿后,应当责令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部分或者全部赔偿费用。

六、犯罪

《刑法》第13条规定:“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七、年龄与承担刑事责任的关系

(1)我国刑法规定公民完全承担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为14周岁以下。

(2)已满14周岁的公民,犯以下各罪应承担刑事责任: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

八、刑事追诉时效期限

犯罪行为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不满15年有期徒刑的经过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时效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计算,犯罪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

九、合同的一般条款

除由法律、法规直接规定外,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通过合同条款来确定的。因此,《合同法》第12条规定,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但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1)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和住所。(2)标的。(3)数量。(4)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十、解决合同争议的途径

公正地及时地解决合同争议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合同领域的法治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意义。根据《合同法》第128条之规定,当事人可以通过4种途径解决合同争议,即:(1)协商和解;(2)调解;(3)提请仲裁机构仲裁;(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涉外合同的当事人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中国仲裁机构或者其他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应当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仲裁裁决、调解书;拒不履行的,对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执行。

十一、劳动争议的解决

因签订、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二、关于民间借贷

(1)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

(2)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在借款时将利息扣除的,应当按实际借款数返还并计算利息。

(3)在借贷关系中,仅起联系、介绍作用,对债务的履行没有保证意思表示的,不承担保证责任。

(4)有保证人的借贷债务到期后,债务人有清偿能力的,由债务人承担责任;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的或者债务人下落不明的,由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

十三、无效婚姻、可撤销婚姻

修订后的婚姻法增设了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规定:

(一)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1)重婚的;(2)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3)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4)未到法定婚龄的。

(二)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

(三)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义务。同居期间所得的财产,由当事人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照顾无过错方利益的原则判决。对重婚导致的婚姻无效的财产处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当事人的财产权益。当事人所生的子女,适用本法有关父母子女的规定。

十四、夫妻共同财产、个人所有财产和约定财产

修改后的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个人特有财产和约定财产制作出具体规定:

1.共同财产,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1)工资、奖金;(2)生产、经营的收益;(3)知识产权的收益;(4)因继承或赠予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予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5)其他共同所有的财产。

2.个人所有财产,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夫妻一方的财产:(1)一方的婚前财产;(2)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3)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3.约定财产,规定:(1)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共同所有、各自所有或部分共同所有、部分各自所有。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适用婚姻法关于共同财产制或个人财产制的规定。(2)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3)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约定归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对外所负的债务,第三人知道该约定的,以夫或妻一方的财产清偿。(4)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共同财产不足清偿的,或财产归各自所有的,由双方协议清偿,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十五、遗产

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遗产必须符合三个特征:第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第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第三,必须是合法财产。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能成为遗产。遗产包括以下几项:

(l)公民的合法收入。如,工资、奖金、存款利息、从事合法经营的收入、继承或接受赠予所得的财产。

(2)公民的房屋、储蓄、生活用品。

(3)公民的树木、牲畜和家禽。树木,主要指公民在宅基地上自种的树木和自留山上种的树木。

(4)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公民的文物一般指公民自己收藏的书画、古玩、艺术品等。如果上述文物之中有特别珍贵的文物,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5)法律允许公民个人所有的生产资料。如农村承包专业户的汽车、拖拉机、加工机具等。城市个体经营者、华侨和港、澳、台同胞在内地投资所拥有的各类生产资料。

(6)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即基于公民的著作被出版而获得的稿费、奖

金,或者因发明被利用而取得的专利转让费和专利使用费等。

(7)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如公民的国库券、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复员、转业军人

的复员费、转业费,公民的离退休金、养老金等。

十六、法定继承的顺序

法定继承,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父母、子女。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十七、仲裁

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自愿将争议提交选定的第三者根据一定程序规则和公正原则作出裁决,并有义务履行裁决的一种法律制度。

仲裁通常为行业性的民间活动,是一种私行为,即私人裁判行为,而非国家裁判行为,它与和解、调解、诉讼并列为解决民(商)事争议的方式。但仲裁依法受国家监督,国家通过法院对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程序的制定以及仲裁裁决的执行和遇有当事人不自愿执行的情况时可按照审判地法律所规定的范围进行干预。因此,仲裁活动具有司法性,是中国司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十八、证据

《民诉法》第63条规定了证据有下列几种: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证人证言;

(五)当事人的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

由当事人提交的,主要有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书证应当提交原件,物证应当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交复制品。

十九、管辖

管辖是人民法院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确定应由何级、何地法院受理的法律制度,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按照《民诉法》第29条的规定,因侵权提起的诉讼,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按照《民诉法》第24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经济纠纷案件大都涉及合同)。

二十、简易程序

简易程序就是简化了的普通程序,是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案件所适用的程序。适用简易程序,在起诉方式、传唤方式以及开庭审理等方面比普通程序更简便易行,极大地方便了当事人进行诉讼。同时,快速、及时审结案件,可以减少当事人的讼累,提高办案效率,节省诉讼成本,并为人民法院集中力量审理好复杂、重大的民事案件腾出必要的时间和精力。

考点直击

1.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及法规。

2.注意热点事件所反应的知识及本学科的其他基本知识。

E.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部分会出现哪些法律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法律常识常见考点:

民法

(一)民法的概念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人身关系主要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财产关系主要包括物权、债权和知识产权。

(二)民法的基本原则

民法的基本原则有:平等原则;自愿原则;等价有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遵守法律和国家政策,尊重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

(三)民事法律的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要素构成,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即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根据《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和法人可以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国家是特殊的民事主体。

(四)民事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以下条件:

(1)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无效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

民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无效。

《民法通则》第五十九条规定:下列民事行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

(一)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

(二)显失公平的。

物权法

(一)物权及其种类

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三大类。

(二)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1.动产交付。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不动产登记。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继承法

法定继承人的顺序:

第一顺序是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丧偶儿媳对公婆、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的,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

民事诉讼法

(一)管辖

民事诉讼管辖,是指确定不同级别人民法院之间和同级各个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我国民事诉讼法结合我国审判实践,规定了下列几种管辖:级别管辖、地域管辖、专属管辖、协议管辖、指定管辖和移送管辖。

1.级别管辖 :

(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民事诉讼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案件: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内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第一审民事案件。

(4)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有两类:第一,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第二,认为应当由本院审理的案件。

2.一般地域管辖及其例外:

(1)一般地域管辖

(2)特殊地域管辖

(3)专属管辖

(4)共同管辖与选择管辖

(二)诉讼参加人

诉讼参加人有: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第三人、法定代理人、委托代理人。

(三)保全与先予执行

1.保全保全分为:诉前保全,诉讼保全。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保全的措施有:查封、扣押、冻结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办法。

2.先予执行

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费用的;追索劳动报酬的;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当事人对保全或者先予执行的裁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经典例题

【例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是( )。

A.某公立大学以其教学大楼产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B.某乡镇企业以所属土地所有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C.某农民以所属宅基地的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D.某国有企业以所属土地使用权作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

【例2】甲向乙购买了一只羊,钱已付,因天黑路滑,甲决定明天再来牵羊,乙将甲所买的羊与自己的羊一起拴在门口树下,当晚雷雨交加,将甲所买的羊与乙的羊一起击死,此事件中乙是否需要赔偿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有过错,乙应该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B.乙有小部分过错,乙要承担小部分赔偿责任

C.乙有大部分过错,乙要承担大部分赔偿责任

D.乙没有任何过错,乙不用承担任何赔偿责任

【例3】甲乙丙三人合伙开一饭店,店名为“客来香”,依法登记。甲全权负责饭店对外事务。顾客丁来店中用餐时,被服务员戊不小心烫伤。丁欲向法院起诉,则( )。

A.被告应为“客来香”饭店

B.甲乙丙为共同被告,并注明“客来香”字号

C.被告应为甲

D.甲和戊为共同被告

1、【答案】D

【解析】我国《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

下列财产不得抵押:

(一)土地所有权;

(二)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除外;

(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

A项的“教学大楼”属于以公益为目的的学校,不得抵押;B项的“土地所有权”不得抵押;C项的“宅基地”不得抵押;D项的土地使用权可以抵押,正确。

2、【答案】A

【解析】根据《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本题中羊被击死时还由乙占有,故乙应该承担标的灭失的风险,赔偿甲的损失。故本题答案为A选项。

3、【答案】B

【解析】此题为司法考试相关题目。关于个人合伙的诉讼主体资格,规定在《民诉意见》第四十条中。本题是对该条文的考察。根据《民诉意见》第四十条的规定,个人合伙的全体合伙人在诉讼中为共同诉讼人。个人合伙有依法核准登记的字号的,应在法律文书中注明登记的字号。全体合伙人可以推选代表人;被推选的代表人,应由全体合伙人出具推选书。

结合本题来看,本题应以甲乙丙三人为共同被告,并注明“客来香”字号,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应选择B项。

F. 公务员管理法律法规

公务员管理法律法规,主法是《公务员法》,中组部相继印发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试行)》《公务员考核规定》《公务员奖励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规定》《公务员辞退规定》《公务员回避规定》《公务员转任规定》等配套法规,近期又公开发布了《公务员培训规定》《公务员录用规定》《公务员调任规定》《公务员范围规定》《公务员登记办法》《公务员职务、职级与级别管理办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审批办法》等文件。
法律依据
《公务员录用规定》规定 为规范公务员录用工作,保证新录用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G. 公考条件是什么

01 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报考条件即可参加公务员考试,报考职位分两大类,报考者只能选择一个类别中的一个部门或单位进行报考。

公务员,全称为国家公务员,是各国负责统筹管理经济社会秩序和国家公共资源,维护国家法律规定,贯彻执行相关义务的公职人员。在中国,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凡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报考条件即可参加公务员考试,报考职位分两大类,报考者只能选择一个类别中的一个部门或单位进行报考。以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为第一类。以中央垂直管理机构地(市)级以下所有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为第二类。

具体报考条件如下: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高校毕业生实习见习基地(该基地为基层单位)参加见习或者到企事业单位参与项目研究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人员,在地(市)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截止时间为2012年10月底。

招考职位要求有农村基层服务项目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应为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以上服务期满的截止时间为2012年10月底。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服务年限不满2年(含试用期)的公务员、公务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名。报考人员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招录职位。

H. 公务员法配套法律法规

公务员法的配套法律法规还有《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和《公务员调任规定》。

法律依据: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一条为了严肃行政机关纪律,规范行政机关公务员的行为,保证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制定本条例。
《聘任制公务员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健全用人机制,满足机关吸引和使用优秀人才的需求,提高公务员队伍专业化水平,规范公务员聘任工作,保障机关和聘任制公务员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公务员调任规定》第一条为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规范公务员调任工作,建设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下简称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I. 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公务员考试录用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考试录用工作公平、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报考者和工作人员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适用本办法。第三条认定与处理违纪违规行为,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规范、适用规定准确。第四条公务员主管部门、招录机关和考试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按照公务员考试录用法律法规等规定的职责权限,对报考者和工作人员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第五条报考者提供的涉及报考资格的申请材料或者信息不实的,由负责资格审查工作的招录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取消本次报考资格的处理。
报考者有恶意注册报名信息,扰乱报名秩序或者伪造学历证明及其他有关材料骗取考试资格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由中央一级招录机关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取消本次报考资格的处理,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五年。第六条报考者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违纪违规行为之一的,由具体组织实施考试的考试机构、招录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当次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
(一)将规定以外的物品带入考场且未按要求放在指定位置,经提醒仍不改正的;
(二)未在指定座位参加考试,或者未经工作人员允许擅自离开座位或者考场,经提醒仍不改正的;
(三)经提醒仍不按规定填写(填涂)本人信息的;
(四)将试卷、答题纸、答题卡带出考场,或者故意损毁试卷、答题纸、答题卡的;
(五)在试卷、答题纸、答题卡规定以外位置标注本人信息或者其他特殊标记的;
(六)在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的,或者在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七)其他应给予当次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无效处理的违纪违规行为。第七条报考者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之一的,给予其取消本次考试资格的处理,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五年:
(一)抄袭、协助抄袭的;
(二)持伪造证件参加考试的;
(三)使用禁止自带的通讯设备或者具有计算、存储功能电子设备的;
(四)其他应给予取消本次考试资格处理的严重违纪违规行为。
报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的,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中央一级招录机关作出处理。报考地方各级机关公务员的,由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设区的市级公务员主管部门作出处理。第八条报考者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特别严重违纪违规行为之一的,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或者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取消本次考试资格的处理,并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长期记录:
(一)串通作弊或者参与有组织作弊的;
(二)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的;
(三)其他情节特别严重、影响恶劣的违纪违规行为。第九条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报考者之间同一科目作答内容雷同,并经阅卷专家组确认的,由具体组织实施考试的考试机构给予其该科目(场次)考试成绩无效的处理。省级以上考试机构确定作答内容雷同的具体方法和标准。
报考者之间同一科目作答内容雷同,并有其他相关证据证明其作弊行为成立的,视具体情形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处理。第十条报考者在体检过程中隐瞒影响录用的疾病或者病史的,由招录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不予录用的处理。有串通工作人员作弊或者请他人顶替体检以及交换、替换化验样本等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的,由招录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不予录用的处理,并由中央一级招录机关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五年。第十一条报考者在考察过程中有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真相或者其他妨碍考察工作正常进行行为的,由负责组织考察的招录机关或者公务员主管部门给予其不予录用的处理。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由中央一级招录机关或者设区的市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记入公务员考试录用诚信档案库,记录期限为五年。第十二条报考者的违纪违规行为被当场发现的,工作人员应当予以制止或者终止其继续参加考试,并收集、保存相应证据材料,如实记录违纪违规事实和现场处理情况,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签字,报送负责组织考试录用的部门。

J. 国家公务员应怎样遵守法律法规

第一,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执行行政法的自觉性。国家公务员是国家实施统治的最直接、最广泛的活动主体,是国家统治行为中最关键的因素。因此,培养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国家公务员联系实际,认真学习法学理论,深入理解法的本质、作用,培养法律意识,牢固树立人民当家作主的观念,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依法办事的观念,进而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执行法律、政令的自觉性。特别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公务员履行公务必须依据的行政法律规范——行政管理法规,掌握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行政诉讼法。真正做到知法,才能严格守法、认真执法。

第二,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尊严。宪法是规定我国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的根本大法。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了社会和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公务员必须以宪法为自己的根本活动准则,其政治活动必须符合宪法的要求,不得有任何违宪行为。在自己从政的活动中,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第三,遵守行政法规。行政管理法规既是国家行政管理的法律规范,又是制约国家公务员行政活动的根本依据。因此,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国家公务员,必须严格地遵守行政法规。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公务员一定要有法必依,这就要求国家公务员在行政行为中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活动。国家公务员是依照法律管理社会,代表和维护人民利益的人员。国家法律赋予公务员一定的权利,同时又把管理社会和维护人民利益确定为他们的义务。因此,国家公务员行使职权,对社会进行管理,必须严格依法办事。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在行政管理法规内活动,不允许有违反法律,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发生。任何公务员,不论其权力大小,地位高低,均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凌法”,“徇私枉法”。在处理问题时,要严格以行政管理法规为依据,有章可循,绝不允许没有根据地擅自行事;更不能抛开法律不顾,依人不依法,依权不依法。

第四,履行公职,执法必严。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处理问题时,要认真按照法律和行政规章办事。在执行法律上必须严格、严肃、严明。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奖惩严明,不枉不纵;坚持按程序办事,认真对待,一丝不苟,做到不越权限。不超范围,不干预职权范围以外的事情。坚持有错必纠,对工作中的差错,甚至违法行为及其所带来的后果,一定要实事求是地予以纠正。

第五,适用法律,违法必究。对任何违法犯罪的公民,都必须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予以法律制裁。国家公务员在依法行政的过程中,要真正地贯彻“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从执法的角度上讲,国家公务员按照行政法管理行政时,要毫无例外地将法律、法规适用于一切单位和个人。无论什么人,不管其资格多老,功劳多大,地位多高,只要触犯了法律,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就要追究其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这就要求公务员秉公办事,刚正不阿,执法如山,不畏权势,不怕打击报复,敢于追究任何违法者的法律责任。从守法的角度上讲,国家公务员不论其地位和权力如何,不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违反了法律,同样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触犯了法律必须予以应有的法律制裁,绝不允许有任何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务员”存在。

第六,正确对待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法规的效力,自觉地接受不同效力的行政法规的约束。我国的行政管理法规是多层次的。不同层次的行政管理法规,具有不同的效力。国家公务员在适用不同效力等级的行政规范时,要依次服从,才能保证公务活动的正常进行。要引起公务员重视的是地方行政规章的约束。地方行政管理规章虽然效力较其他行政法规低,但它同样具有法律的规范性、强制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它对行政管理辖区内的一切部门和公务员都具有约束力,而且此类行政管理法规的数量较多,规范也较具体。因此,该管区内的各级政府公务员,不论其地位和职务如何,都要按照该地方行政规章办事,一切违反地方行政规章的行为,都应受到特定行政机关的不同程度的行政制裁。

热点内容
联邦法院的管辖权 发布:2024-11-20 09:19:04 浏览:807
简述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0 09:01:22 浏览:77
伪造处罚单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20 08:45:10 浏览:534
法院传票委托 发布:2024-11-20 08:27:38 浏览:88
关于娱乐场所的使用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20 08:17:17 浏览:297
农村土地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20 08:03:31 浏览:215
刑事诉讼法219 发布:2024-11-20 07:28:08 浏览:80
广东省16个地级市立法权 发布:2024-11-20 07:25:19 浏览:98
道德不良行为 发布:2024-11-20 07:10:00 浏览:735
交通事故撞死牲畜法规 发布:2024-11-20 07:02:52 浏览: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