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律法规
⑴ 做国际贸易必须了解的法律法规,高手进
国内的:《国际贸易法》,《合同法》
国际惯例和条约: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
《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即《UCP500》)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00》(即《INCOTERM 2000》)
⑵ 国际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修订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年1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5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52号, 2011年12月31日施行)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
(7)《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08年1月1日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法》(2014年1月1日施行)
(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90号)
(11)《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5号)
(1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39号)
(1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
(14)《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15)《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
(16)《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务院第11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17)《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18)《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3]第21号令)
(19)《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第一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1999]83号)
(20)《中国禁止或严格限制的有毒化学品目录(第二批)》(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5年 第29号)
(21)《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6号)
(2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修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的决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140号)
(23)《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气发(2006)199号)
(24)《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总局令第1号,2005年)
(2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40号)
(26)《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
(2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6号)
(2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
(29)《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23号)
(30)《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2012年2月14日起施行)
(3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
(32)《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
(33)《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年版)
(34)《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
(35)《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1年版)
(3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1〕95号)
(37)《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目录和调整首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中部分典型工艺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3号)
(3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关于公布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学品名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3〕12号
(39)《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 第60号)
(40)《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修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等11件规章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3号)
⑶ 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际条约的区别
首先,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任务形式的法律都不能与之冲突。
1.法律: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内容涉及广泛,对立法、行政、司法均有规定,例如《刑法》《立法法》《行政复议法》等等,效力仅次于宪法。
2.法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有时也有说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经济法规、特别行政区法规,但这些法规特殊,可以不予考虑)
行政法规:国务院制定,是规定全国行政方面的法律,如《××条例》,效力仅次于法律。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在本行政区划内,内容涉及广泛,但涉及行政内容时,显然效力比行政法规低。
3.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章。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央人民银行、审计署和直属机构制定,规定的具体某一领域的行政事务,效力比行政法规低。
地方性规章:省级和较大市政府制定,规定本行政区划内的行政事务,效力比行政法规低。
——插曲:当规章之间冲突时,国务院裁决;当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冲突时,国务院认为适用地方性法规就适用,认为适用规章就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
4.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作出,是对某一类案件或者某项法律的适用作出的一个法律文件,属于司法的范畴,效力比法律低。
5.国际条约: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缔结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按以谁的名义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部门,一般都是国务院、外资部去做。规定的涉外事务,前面讲的都是国内法。
⑷ 我国法律法规及国际公约优先级
从现代法制社抄会的法律结构来看,宪法作为母法是一国法律的根本,是所有国家权力机关权力的来源,对缔约程序规则也都源于宪法性文件的授权,如果条约效力可以高于宪法的话,理论上将面临解释下位法何以能够规定上位法的难题。因此国际条约的效力无法高于国内宪法,但事实上各国是不可能冒着违宪的危险去签订国际条约的。因此,实践中这两者的冲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至于宪法以下的子法,层次、界位亦各有不同,效力不能高过国际条约。
参见《民法通则》第一百四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国际惯例。
⑸ 国际社会出台过哪些法律法规来防止核事故的发生
《及早通报抄核事故公约》、《核事故或辐射紧急情况援助公约》、《1972年防止倾倒废物及其他物质污染海洋的公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1997年维也纳公约》、《1997年核损害补充赔偿公约》、《核安全公约》
⑹ 国际驾驶执照的法律法规
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主要包括
1949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Convention on Road Traffic Geneva,19 September 1949)
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Convention on Road Traffic Vienna 8 November 1968)(PDF文件)
1949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第24条第3款有明确规定:“国际驾照须在驾车人证明了其能力之后,由缔约方的合法权力部门或其分支机构,或得到其授权的协会签发给驾车人”。
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规定:“缔约方承认有效的、由另一个缔约方或其下属机构、或者另一缔约方所授权的机构签发的国际驾照......”(第41条第2款),“......并不要求缔约方承认驾车人的居住国/地区之外的国家/地区为其签发的国际驾照。”(第41条第 7款(b))
根据1968年联合国道路交通公约第41条第2款规定,公约的各缔约方承认:
使用与该国相同语言印制的任何一个国家的驾照,或者,如果不是使用相同语言印制的,可以辅之以一个认证翻译件;
任何一个在语言、格式、机动车分类方式等方面符合道路交通公约第6附加条款中的要求的外国驾照;
任何一个符合第6附加条款中的要求的国际驾照;(笔者注:该附加条款中对国际驾照的要求包括:国际驾驶执照的封面必须有签发国家的名称及该国的明显徽标;有签发部门的签字;有签发部门的章;执照内有该执照持有人所居住的缔约国的名称)
......各缔约方承认以上执照在其领土上驾驶许可中所规定的车型时有效。
⑺ 国家颁布了那些法律、法规
1959年以前 第一届历史纪念物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关于历史性纪念物修复的雅典宪章》(1931)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雅典宪章》(193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海牙公约)》(195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适用于考古发掘的国际原则的建议》(1956) 1960—196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1962) 第二届历史古迹建筑师及技师国际会议《关于古迹遗址保护与修复的国际宪章(威尼斯宪章)》(1964)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受公共或私人工程危害的文化财产的建议》(1968) 1970—1979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197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在国家一级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建议》(1972)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历史性小城镇保护的国际研讨会的决议》(197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内罗毕建议)》(1976) 马丘比丘宪章(197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保护可移动文化财产的建议》(1978)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章程(1978) 1980—1989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一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佛罗伦萨宪章》(1982)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198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传统文化和民俗的建议》(1989) 1990—1999年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考古遗产保护与管理宪章》(1990) 与世界遗产公约相关的奈良真实性会议《奈良真实性文件》(1994) 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1995) 新都市主义协会《新都市主义宪章》(1996) 中国-欧洲历史城市市长会议《保护和发展历史城市国际合作苏州宣言》(1998)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澳大利亚国家委员会《巴拉宪章》(1999)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1999)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文化旅游宪章(重要文化古迹遗址旅游管理原则和指南)》(1999) 国际建筑师协会《北京宪章》(1999)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木结构遗产保护准则》(1999) 2000—2004年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国际会议《北京共识》(2000)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20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20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遗产的布达佩斯宣言》(200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蓄意破坏文化遗产问题的宣言》(2003)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建筑遗产分析、保护和结构修复原则》(2003)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壁画保护、修复和保存原则》(2003)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关于工业遗产的下塔吉尔宪章》(2003) 2005年至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操作指南》(2005) 世界遗产与当代建筑国际会议《维也纳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景观备忘录》(20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具有历史意义的城市景观宣言》(2005) 《国际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章程》(200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安草案——亚洲最佳保护范例》(2005)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宣言》(2005) 第二届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国际会议《绍兴宣言》(2006) 东亚地区文物建筑保护理念与实践国际研讨会《北京文件》(2007) 城市文化国际研讨会《城市文化北京宣言》(2007)
记得采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