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现场检查笔录法规

现场检查笔录法规

发布时间: 2022-12-06 14:20:20

1. 环境检查笔录起法律效应吗

环境检查笔录起法律效力
环保现场检查笔录,是环境执法人员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企业环境违法行为现场进行实地勘察、检查时所作的真实记录。做好现场检查笔录,对于取得充分有效的证据,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此次集中学习,对于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环境监察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环境保护局现场检查(勘察)笔录 (格式)
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至 时 分
地点:
检查(勘察)人及执法证号: 记录人:
工作单位:
被检查人名称姓名: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 现场负责人姓名: 年龄: 公民身份号码: 工作单位: 职务: 与本案关系: 地址: 电话: 邮编:
其他参加人姓名及工作单位(地址):
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的记录及被询问人的确认记录: 告知当事人申请回避权利和配合调查义务的记录:
现场情况:
现场负责人对笔录的审阅确认意见:
现场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检查(勘察)人签名: 年 月 日
记录人签名: 年 月 日
参加人签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八十八条中规定:检查的情况应当制作检查笔录,由检查人、被检查人和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六十四条规定:检查情况应当制作检查笔录。检查笔录由检查人员、被检查人或者见证人签名。前者规定由三个人签名或者盖章,而后者规定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人或者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

2. 笔录的特点和要求是什么

笔录的特点和要求如下:
一、现场检查的特性
所谓现场检查,是指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涉嫌与违法经营活动有关的场所、设备、产品、工具、证照、包装物、标识、合同、票据等进行审验查看并收集违法证据的执法活动。其基本特点主要有:
1、检查主体的特定性。实施现场检查的机构只能是法定的行政执法部门或者经法律、法规或者行政执法部门授权的机构。如《产品质量法》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一)对当事人涉嫌从事违反本法的生产、销售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二)向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涉嫌从事违反本法的生产、销售活动有关的情况;(三)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的合同、发票、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以及直接用于生产、销售该项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依据此条规定看,对产品质量方面的现场检查,除了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外,其他部门均不能进行现场检查。也就是说,现场检查的主体是特定的,而且通常是法律、法规赋予的。又如《商标法》第五十五条“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三)对当事人涉嫌从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再如《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九条“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取缔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三)进入无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等。
2、现场检查行为的强制性。现场检查是一种单方的强制行政行为,进行现场检查不需要取得被检查人的同意。只要根据已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线索,就可以进行现场检查。无论被检查人同意与否,不影响检查的进行。
3、现场检查时间的随机性。由于现场检查的理由是违法嫌疑证据和举报,因此只要掌握了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就可以随时对相关单位进行检查,而不必事先通知被检查单位。
4、检查行为的干预性。现场检查的矛头,直指当事人涉嫌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干预其生产、经营。这种干预,难免涉及当事人的权益,尤其在当事人并非完全从事生产、经营之时,检查活动对其合法生产、经营部分的影响。因此,执法人员应当尽量降低干预造成的负面影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的五项原则
《现场检查笔录》是行政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法对违法活动有关的物品和违法现场进行执法检查时所作的书面记录 ,是对被检查物品、场所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是对检查过程的真实写照,是固定、保全证据的一种方法。追求客观真实,是《现场检查笔录》的真谛,所以在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时应注意克服以下三点问题:第一是没有亲眼看到的不能记;二是分析判断的不能记;三是推测性、大概可能性的不能记。
因此,必须把握好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的以下原则:
1、合法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程序进行,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在《现场检查笔录》中必须记载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的情况。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这就是说,出示证件、表明身份是保证现场检查合法性的首要之事,必须在《现场检查笔录》中首先得到体现。记载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时,要注意应当是两名以上具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临时人员和工勤人员或者没有经过授权的人员不得进行现场检查执法活动;(2)《现场检查笔录》制作完毕后应当交当事人阅读或向其宣读,由当事人填写意见并逐页签名。同时见证人和两名以上执法人员也必须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拒签或者不能签名的原因;(3)《现场检查笔录》一经有关人员特别是到场的见证人签字就不能改动。如果发现《现场检查笔录》有错误或者遗漏之处,可另行制作更正或者补充材料由有关当事人填写意见或者签名。千万不能单方面改动《现场检查笔录》,否则,此笔录就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
2、记实原则。记实性就是要求真实地记录检查的全过程。包括以下三点意思:(1)记录执法人员检查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记录检查过程中的拍照、录像、收集、提取的证据、邀请见证人等的情况;(2)记录当事人的活动状况,如当事人在检查过程中是否在现场,是否在生产经营,是否按要求提供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相关资料,是否提供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许可证照等;(3)记录执法人员对违法物品和证据采取的相关措施,如:记录在现场检查过程中依据现场情况作出的对查封、扣押等措施及物品数量的清点过程。
3、准确原则。准确性原则就是要准确地反映现场检查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被检查物品的数量、质量等。主要应注意以下四点:(1)要准确记录检查的起止时间;(2)检查的地点要具体、明确,应填写到被检查单位的门牌号。没有门牌号的或者地点比较复杂的要选择好参照物,方向、距离要准确。对物品放置的地点、位置、数量和摆放情况都应准确记录;(3)对检查中出现的各种物品的数量、规格、质量、距离等要精确,不能使用“大约”“大概”“估计”“左右”等模糊用语;(4)现场检查笔录应当当场定稿,不能事后追忆,更不能今天检查明天制作检查笔录。
4、客观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要真实反映被检查的物品、场所的客观实在性,切忌主观推测,乱用“非法”“违法”等定性词语。
5、规范原则。规范性原则就是《现场检查笔录》必须书写规范,用语准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现场检查笔录的正文书写要严谨、清楚,力求工整,不要使用草书或者有太多的修改;现场检查笔录的辅助性项目的填写要齐全,不能遗缺;(2)要使用公文体和书面语言,语言必须朴实、准确严肃、通俗易懂,力求文字平实,尽量避免口语、方言、俗语和文学修辞语言;如:不能将“伪劣絮用纤维制品”写成“黑心棉”等;(3)语言要完整,笔录中出现的各种名称,如法律法规的名称、单位的名称、物品的名称等,不能随意省略和使用代号。

三、《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要求
《现场检查笔录》分为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
首部系“检查对象及检查人员、时间、地点等”等基本情况,应逐项填写完整。
尾部系各方确认签名,虽然较为简单,但当事人(含其他在场人员)是否签名关系到笔录的效力,因此,《现场检查笔录》的各方签名十分重要。
正文,正文是《现场检查笔录》的主要部分。正文中,应当记录现场的环境(包括现场参照物),所见物品的摆放方位、形状、数量以及在场人员的作业状况等等。记录执法人员进入现场见到与违法经营活动有关的场所、设备、工具、证照、包装物、标识、合同、票据及商品数量、品种、规格、标价等要抓住重点、详略得当。
四、《现场检查笔录》的作用
《现场检查笔录》的作用是指现场检查笔录的证据效力。首先《现场检查笔录》形式合法,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15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1条第7款(7)项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据此,在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否则,该《现场检查笔录》不合法。对于有其他人在现场的情况下,该条文的规定是“可由其他人签名”,这意味着“也可不由其他人签名”。在没有其他人在现场的情况下,是否要求有其他单位或组织派人到现场见证并签名,法律未做强制性规定。因此,只要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检查笔录》载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有执法人员的签名,并注明了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的原因,即已满足了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即使在《现场检查笔录》上没有当事人的签名,也没有其他证人的签名,该《现场检查笔录》依然合法。其次,《现场检查笔录》的证明效力大于证人证言,《证据规定》第63条规定:“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共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一列情形分别认定……;(2)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据此,在行政执法中,《现场检查笔录》形式合法的前提下,即使当事人主张当时不在现场,并有一朋友为其作证,但该证人证言的证明效力依然低于《现场检查笔录》。也就是说,严格按照司法解释规定,在争议双方分别只有《现场检查笔录》和证人证言的单一证据条件下,法院应将该《现场检查笔录》作为定案的依据。再则,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1条、《证据规定》第71条之规定,《现场检查笔录》属可以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而与一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做的对当事人有利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现场检查笔录》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证明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等情况。任何一个行政执法部门,在进行现场检查时,都应当有一个书面结论,用以反映当时的检查情况,为案件的定性提供佐证。《现场检查笔录》和《勘查笔录》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现场检查笔录》在办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证明违法现场存在的事实,又是获取新证据打开案件突破口的先导,可以形成证据之间的链接作用。《现场检查笔录》同时也可以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中的重要证据。行政执法人员在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时只有严格按照《现场检查笔录》的五项原则进行制作,才能有效的保证《现场检查笔录》成为定案的有力证据。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规范《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

3. 工商局使用责令改正通知书适用的法律法规规范有哪些

在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很多条款中都存在“责令改正”,可见责令改正是基层工商部门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应经常实施的一种执法行为,但在监管实践中执法人员却较少使用,使用时也常常存在不当之处。结合基层工商监管工作,现对“责令改正”的理解和应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责令改正的法律属性及与行政处罚的区别 首先要明确责令改正是一种行政措施,而不是行政处罚种类。责令改正是指行政主体责令违法行为人停止和纠正违法行为,以恢复原状,维持法定的秩序或者状态。它只是执法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行政措施,是对违法行为的制止和救济,不是行政处罚。它有多种表现形式,如责令改正、责令限期登记、限期改正、限期办理等。因在现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中责令改正大多出现在“法律责任”章节,所以很多执法人员误认为责令改正是一种行政处罚,将责令改正作为行政处罚种类运用。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对行政处罚种类划分为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和非法财物、责令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等六种,其中并无责令改正,可见责令改正不是一种行政处罚。 二、当前使用责令改正的存在问题 (一)对责令改正重视不足。目前,很多监管执法人员对责令改正的重视程度不够,事实上,在工商行政管理涉及的法律法规中多处出现“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的罚款”这样的规定,这是科学监管、文明执法在法律中的具体体现,同时也可以看出,责令改正有时已经成为了行政处罚的前置条件。在法律有此规定的情况下,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必须要有责令改正的形式和内容。否则该行政处罚违反法定程序,为无效行政处罚,并可能引起行政诉讼并吃败诉官司。 (二)使用责令改正时机不当。《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文书使用手册》(2009年版)对《责令改正通知书》有这样一个说法:《责令改正通知书》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依法命令违法行为人停止并改正违法行为的书面通知性文书。由此可以看出,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确切的违法行为时,我们应当发《责令改正通知书》,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这既是依程序办事,也是柔性执法的体现。但在我们的执法实践中在使用时机上却有两大误区:一是日常监管中用得很少,即使发现了违法行为也由于违法行为危害性不大而疏忽掉,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错过了使当事人改正轻微违法行为的机会。二是对违法行为直接立案调查并在最终作出行政处罚的才同时对当事人作出责令改正,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并没有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措施。一宗案件由立案查处到作出处理决定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五十七条规定“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处理决定的,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案情特别复杂,经延期仍不能作出处理决定的,应当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关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是否继续延期。案件处理过程中听证、公告和鉴定等时间不计入前款所指的案件办理期限”。由此推算,案件调查处理时间可以超过四个月,因此,对某些案件,若等作出处理决定时才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不但在时效性上会有滞后,在这一时间段内还可能会出现监管执法风险。 (三)责令改正依据法律法规适用模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文书使用手册》规范填写《责令改正通知书》的内容中有规定,责令改正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实体法中有规定的,依据实体法填写,实体法中没有规定的,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填写。在日常监管执法常用的法律法规中,有专门针对违法行为订立责令改正条文的可谓少之又少,有订立责令改正的法律法规中,其规定责令改正内容的条文往往是附带有“并处”内容的罚则,将其单用于责令改正实在牵强。那转用《行政处罚法》如何?《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是这样规定的:“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按一般理解,这个责令改正需在“实施行政处罚时”使用,那还没有“实施行政处罚时”使用此条文似乎又不太适当。 (四)责令改正采取的措施不完善。一是书面责令改正少,由于书面责令改正通知书要填写较多内容,部分监管执法人员为避免麻烦,在对当事人作出责令改正时多使用口头责令的方式,虽然口头责令改正也是责令改正的其中一种手段,但与书面的责令改正通知书相比,其法律效力和对当事人起到的实际效果显然就小得多了。二是没有做好其他相应证据材料的搜集和文书的填写,监管执法人员发现一些较轻微的违法行为时,往往由于该违法行为不必进行行政处罚而直接进行责令改正,忽略掉证据材料的搜集和《现场笔录》的制作等步骤,使案件无法“证据确凿”,造成缺陷。三是责令改正内容不准确,上面说过,责令改正有多种形式:责令改正、责令限期登记、限期改正、限期办理等,我们在作出责令改正时有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表述,往往是“一刀切”表述为“责令你改正违法行为”等,使当事人不能直接“望文生义”,影响改正效果。四是责令事后跟进不到位,我们在发出责令改正后,往往就有了“我已经对当事人进行了处理”的想法,接下来就不了了之,没有及时对当事人违法行为的改正情况进行跟进。 三、在执法过程中正确使用责令改正的建议 (一)充分认识责令改正的重要作用。对日常监管中和处罚中对违法行为作出责令改正,可减少违法行为范围的扩大和危害性的加深,充分体现教育与惩治相结合的原则,也有利于规避由于“不作为”、“不依法行政”“不依程序执法”等给我们带来的风险。 (二)适时作出责令改正。视不同情况分别作出责令改正:一是在日常监管发现轻微违法行为时作出,及时纠正有关违法行为;二是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作出,保证违法行为不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生加重其违法情节严重性的变化,同时保存完整的违法证据;三是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时作出,使当事人能在接受处罚的同时改正其违法行为。作出责令改正时我们应注意,当其作为行政处罚的前置条件时,则必须在作出行政处罚之前,责令改正若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已经作出,在行政处罚决定时则不必再作,但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可以在案件阐述过程中予以表述。 (三)完善责令改正措施。一是尽量使用书面的“责令改正通知书”,书面的责令改正对当事人而言比口头的责令改正更有威慑力,从而增大其执行有关行政措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实在”的材料参照,当事人执行起来就更方便。而对于我们的监管或是执法办案,责令改正通知书也是一份有力的证据。二是注意相关证据的搜集和文书的制作,先有违法行为的存在,我们才作出责令改正,因而我们必须掌握证明违法行为的证据,这同时也是为后续处理做好基础。当然,不是每次责令改正的证据搜集都要像调查案件一样详细,要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处理。但就笔者意见而言,不论在哪种情况下,制作《现场检查笔录》都是必须的,我们要在《现场检查笔录》中清楚、真实、全面地记录现场检查情况的,并写清楚对当事人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这一过程,保证对当事人处理的“名正言顺”。三是完善责令改正的内容,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具体的责令改正内容,要写得清清楚楚。如逾期验照的,责令“限期办理验照手续”,无照经营的,限期“办理设立登记手续”等等。“限”的这个“期”,也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法律法律法规有专门对责令改正的期限作出规定的,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四是注意做好事后跟进,根据责令改正的期限及时对当事人的改正情况进行跟进,并做好记录。发现当事人未按照规定进行改正的,进行相应的处理。要注意,部分法律法规,如《公司法》等有专门对作出责令改正后当事人不进行改正的情况应如何处理作了明确规定,如遇此情况,应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四)制定责令改正法律指引。在现行法律法规,笔者认为可否对一些总体规范性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增加“行政机关发现违法行为的,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或者“对发现的违法不适宜进行行政处罚的,责令改正”等类似的规定的条文,使我们在作出责令改正时不用遭遇无法可依的尴尬。

4. 工商现场检查笔录是否需要见证人签字,依据什么法律法规呢

是否需要见证人,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如果当事人愿意签名确认现场笔录情况,则可以内不需要见证人,如容果有见证人,那么该现场笔录的证据力更加强,
如果当事人不愿意签名确认现场笔录,那么就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四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办案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要求当事人在笔录或者其他材料上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当事人拒绝到场,拒绝签名、盖章或者以其他方式确认,或者无法找到当事人的,办案人员应当在笔录或其他材料上注明原因,必要时可邀请有关人员作为见证人。 ”

5. 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行政执法文书规范(试行)的行政执法文书规范(试行)

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行政执法文书规范(试行)
第一条为了规范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行政执法行为,根据《行政处罚法》、《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行政执法文书》(以下简称文书)适用于保健食品、化妆品的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等执法活动。
第三条本规范确定的各类文书格式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统一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补充相应文书。
第四条设有编号的执法文书编号的形式为:地区简称+执法类别+执法性质+〔年份〕+顺序号。
如:(京朝)健行罚〔2011〕5号。京朝→代表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朝阳分局,健→代表执法类别为保健食品类案件(如化→代表化妆品类案件),行罚→代表行政处罚决定书,2011→代表年份,5号→代表行政处罚决定书排序第5号。
第五条文书中预先设定的栏目,应当逐项填写(空项应当用杠线表示),不得遗漏或者涂改。有选择项的应当将非选择项用杠线划去。
当场填写的笔录文书当事人认为记录有误,要求修改的,应当在修改处由当事人签字、盖章或者按指纹。
第六条填写执法文书应当使用蓝黑色、黑色钢笔或者签字笔,要求字迹清楚,文字规范,用词准确,标点正确。两联以上的文书应当使用无碳复写纸印制,第一联留存归档。
第七条文书设定的《( )副页》,是《现场检查笔录》、《调查笔录》、《案件合议记录》、《陈述申辩笔录》、《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听证笔录》、《听证意见书》等文书的续页,( )处应当填写连接文书名称,如《(调查笔录)副页》。
第八条文书设定的《( )物品/场所清单》,是《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决定书》、《解除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解除查封(扣押)物品/场所通知书》、《没收物品凭证》等文书的附件,( )中应当填写连接文书名称,如《(解除查封)物品/场所清单》。
第九条《举报登记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检查发现、投诉举报、上级交办、下级报请查处、有关部门移送来的案件,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受理手续的文书。
“举报内容”应当写明主要违法事实,包括案发单位(人)、负责人、案发时间、案发地点、重要证据、造成的危害和后果及其影响。
“处理意见”是承办部门负责人提出的办理意见。
第十条《立案申请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受理的案件进行初步核实后,确认有违法事实,属于本部门管辖,需要予以立案调查,向有关领导提出的书面报告。
立案报告中案情摘要,应当按性质和程度,由大到小、从重到轻加以排列,逐个提出问题并加以简要说明。同时要指明当事人违反的具体法规条款。
主管领导审批意见,是单位主管领导对查处案件的批示。如批准立案,应当确定承办人员。
第十一条《调查笔录》,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案件调查时,依法向案件当事人、直接责任人或者知情人等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时所填写的文字笔录。
“监督检查类别”准确注明是保健食品或者化妆品的研制、生产、经营环节的检查。
“调查记录”应当记录与案件有关的全部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主体、事件、过程、情节等,记录必须准确。
《调查笔录》采用问答式。需对多人进行调查的,应当分别进行笔录。
《调查笔录》填写完毕后,应当将笔录交给被检查方核对或者当场宣读,被检查方确认无误后,应当在笔录终了处顶格注明“以上情况属实”的字样,并在笔录上逐页和修改处签字、盖章或者按指纹,写明日期。
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终了处右下角签字、注明日期。
第十二条《现场检查笔录》,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或者案件调查过程中,对现场进行实地检查、勘验时记录的文书。
“检查时间”应当写明实施现场检查的起止时间。
“检查地点”应当写清勘验、检查地点的具体方位和具体地点。
“检查记录”应当着重记录日常监督检查关键环节或与案件事实有关的现场情况,应当准确、客观地记录现场勘验、检查或者涉及案件事实的有关情况。
《现场检查笔录》中的“监督检查类别”、被检查人的基本情况的填写,以及检查完毕将笔录交由被检查方核对、认可、签字等,具体要求同第十一条。
第十三条《产品样品确认告知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流通环节抽取样品后,为确认样品的真实性,向标签标示的生产者(包括产品批准证明文件持有人)或者进口代理单位发出的书面确认通知。在上述单位难以确认或者难以联系的情况下,可委托标示生产或者进口代理单位所在地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送达本告知书。
《产品样品确认告知书》应当依次写明样品的基本情况:采样日期、被采样单位(人)名称或姓名、样品标注的生产或者进口代理单位、生产日期或者批号、地址、样品名称、商标、规格、有关依据等内容。还应当告知当事人进行确认的时限、地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联系的方式和联系人等内容。
第十四条《检验结果告知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将检验结果告知相应当事人的文书。
《检验结果告知书》要写明被检验的产品或者其他物质的名称、法律依据及提出复检申请的期限等内容。
第十五条《责令改正通知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已经查明的违法行为,责令当事人立即改正或者限期改正时填写的文书。责令改正通知书应当写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具体的责令改正意见、改正期限和法律依据。
责令改正通知书存根由当事人填写。
第十六条《责令召回审批表》,是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者未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主动召回存在缺陷或安全隐患的产品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避免损害或防止损害扩大,决定对需要进行召回的产品实施责令召回处理的内部审批文书。
第十七条《责令召回通知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生产者(包括产品批准证明文件持有人)或者进口代理单位对其组织生产、代理销售的产品进行强制召回处理的文书。
《责令召回通知书》,应当写明当事人全称、召回的法律依据、召回报告的递交日期以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名称。
“产品信息”,应填写需要召回产品的名称、规格、生产日期或批号、商标、生产者或进口代理单位名称、地址。
“实施召回的事实依据”,应填写产品存在缺陷或安全隐患的情况。
“召回要求”,应填写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当事人召回相关产品的具体要求,包括召回的地域范围、召回的时限、召回进度的报告频率等。
《责令召回通知书》存根由当事人填写。
第十八条《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防止证据隐匿、转移、销毁或者防止易于灭失的证据灭失,对需要保全的证据在登记造册后进行保管的内部审批文书。
第十九条《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知当事人对需要保全的证据在登记造册后进行保管的文书。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应当写明保存方式、保存期限、保存地点以及保存证据的有关内容。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与《()物品清单》配套使用。
第二十条《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决定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期限内对被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作出处理决定的文书。
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决定书应当写明当事人全称,保存决定书作出的时间、文号及具体处理决定。
第二十一条《解除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被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作出全部或部分解除登记保存时,通知当事人的文书。
《解除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与《()物品清单》配套使用。
第二十二条《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延期)审批表》,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决定或者作出延期决定的内部审批文书。
《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延期)审批表》要明确查封、扣押还是延期,由承办人提出采取查封或者扣押行政强制措施的依据,由承办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提出审核意见。
第二十三条《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决定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知当事人,对其生产经营的涉嫌违法的产品、生产原料、生产经营使用的工具设备、生产场所等采取强制性查封或者扣押的文书。
《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决定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查封、扣押的理由、依据和期限,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的名称、数量等,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行政机关的名称、印章和日期。
《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决定书》与《()物品/场所清单》和《封条》配套使用。
第二十四条《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延期决定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案件查办过程中,认为情况复杂,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决定对已查封、扣押物品或场所延长查封、扣押期限所使用的文书。
第二十五条《解除查封(扣押)物品/场所通知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查封扣押的物品、场所等,排除违法嫌疑后,向当事人发出解除物品控制的文书。同时填写《(解除查封)物品/场所清单》。
第二十六条《封条》,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实施查封扣押物品、查封场所等时,对涉案场所、证物采取保全措施或者行政强制措施时使用的标识性文书。
《封条》上应当注明日期,加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公章。
《封条》参考尺寸:大封条长38cm、宽11cm;?
小封条长30cm、宽7cm。
第二十七条《技术鉴定委托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委托技术机构对有关问题进行专门鉴定检验时使用的文书。
技术鉴定委托书相当于委托合同,委托事项是指需要检验鉴定的项目。
第二十八条《案件移送审批表》,是发现案件具有下列情形时,呈请主管领导批准移送的文书:
(一)发现案件不属于本部门主管、管辖的;
(二)属于本部门管辖但还涉及其他部门须追究相关责任的;
(三)需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
填写“主要案情及移送理由”时,应当将拟移送的相关证据材料,有关物品等表述清楚。
第二十九条《案件移送书》,是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部门时填写的文书。
在表中“经初步调查”后参照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三种情形填写。
第三十条《行政处理通知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知当事人对涉嫌违法行为已决定立案,将依法进行查处的文书。
第三十一条《案件合议记录》,是在案件调查终结后,由承办部门负责人组织案件承办人及有关人员对案件进行综合分析、审议时,记录案件讨论情况的文书。
“讨论记录”要记载参加合议人员依次发表的意见,对不同意见和保留意见应当如实记录。
“合议意见”是在合议人发表意见后形成的综合处理意见,应当写明对违法行为的定性结论,违反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条款以及处罚的依据和具体的处罚建议,参加合议人员有不同意见的应当予以注明。
合议结束后,记录人将合议记录交主持人和参加合议人员核对无误后,分别签字。
第三十二条《撤案申请表》,是案件立案后,经调查确认违法事实不存在或者属于不予行政处罚的情形,承办人报请主管领导批准撤案的内部文书。
第三十三条《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违法事实、相关证据名称、违反的法律法规等条款、处罚依据、拟处罚种及罚没款幅度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陈述申辩权利的文书。
告知陈述申辩权后,当事人可在约定的时间(一般为3日内)作出口头或书面陈述申辩。
第三十四条《陈述申辩笔录》,是在向当事人送达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后,记录当事人陈述申辩意见的文书。
当事人对案件事实、处罚理由和依据、执法程序等进行陈述申辩时,执法人员应当认真听取,准确记录陈述申辩原话原意。对当事人提出新的事实和证据要记录完整。
当事人委托陈述申辩人的,应当出具当事人的委托书。
《陈述申辩笔录》填写要求同第十一条第五款、第六款。
当事人提供文字陈述申辩材料的,应当随卷保存。
第三十五条《行政处罚审批表》,是对依法适用行政处罚的案件,由承办人报请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经主管领导审批的文书。
主管领导审批日期,即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日期。
第三十六条《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是对于重大、复杂、拟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案件,由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时所填写的文书。
重大是指社会影响大,危害后果严重,涉及面广等。
复杂是指案情复杂、调查困难、认定困难等。
处罚较重是指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批准证明文件、较大数额罚款。
讨论记录可以使用《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也可以采用会议纪要形式。
填写要求同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七条《行政处罚决定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案件,依照法定程序对违法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必须采用制作式。
“违法事实”应当详述违法时间、地点、情节、违法物品数量、货值金额、违法所得及剩余物品数量和价值等内容。
“有关证据”必须是与违法事实相关联的证据,如:现场检查笔录、调查笔录、销售凭证、检验报告书、照片以及各种物证等。
引用法律、法规、规章要写全称,引用条文要具体到条、款、项、目。
案件涉及多个违法行为的,应当分别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规定,依次分项列明。
“处罚决定”应当以“依据XXX法第X条第X款第X项……的规定,决定处罚如下:1.……;2.……;3.……”的表述方式制作。
保健食品案件的处罚,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申请复议或向相关法院起诉;化妆品案件的处罚,应当告知当事人依法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相关法院起诉。
有没收物品的应当注明“见《没收物品凭证》”。
第三十八条《没收物品凭证》,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行政处罚决定中适用没收物品罚种时填写的文书。
《没收物品凭证》日期应当与《行政处罚决定书》日期一致。
第三十九条《没收物品处理审批表》,是对没收的物品进行处理前,由承办人报请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经主管领导审批的文书。
第四十条《没收物品处理清单》,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记录没收物品具体处理情况的文书。
“处理方式”应当注明销毁(焚烧、深埋、粉碎、毁型、无害化处理)、移交、上交、拍卖等。
“地点”仅指物品销毁地点。
“经办人”是具体实施处理物品的人。不同的处理方式可有不同的经办人。
《没收物品处理清单》应当有2名以上承办人签字。“承办人”是指该案的承办人。特邀参加人是指第三方人员。
《没收物品处理清单》应当一案一单。
第四十一条《听证告知书》,是对符合听证条件的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告知当事人有权要求听证的文书。
告知当事人已经查明的违法事实、拟予处罚的理由、依据、拟处罚种和罚没款幅度。
第四十二条《听证通知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通知当事人参加听证的文书。
第四十三条《听证笔录》,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听证全过程的记录。
“听证方式”注明公开或者不公开。
《听证笔录》应当按照所设定的格式填写。记录人要准确记录发言人的原意。
《听证笔录》填写要求同第十一条第五款、第六款。
第四十四条《听证意见书》,是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向本机关负责人提交的关于听证情况和处理意见的文书。
《听证意见书》应当简明扼要、客观公正介绍案件基本情况,案件承办人对案件事实认定、相关证据、理由以及处理意见,当事人陈述申辩的理由和要求,并将《听证笔录》附在《听证意见书》后备查。
“听证意见”是听证主持人综合案件承办人员、当事人发表的意见以及证据,确认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程序是否合法、适用法律是否准确,并明确提出对本案的处理意见。
第四十五条《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是执法人员按照行政处罚简易程序,对案情简单、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违法案件依法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文书。
告知权利要求同第三十七条第七款。
第四十六条《送达回执》,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将有关文书送达当事人的凭证。
“送达方式”注明直接送达、邮寄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或公告送达。
“送达文件及文件编号”应当写明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文书的名称和编号。
“备注”用于说明有关事项,如采取邮寄送达的,应当将挂号回执和邮寄凭证粘贴在备注上,并用文字注明。
凡需送达当事人的告知类、通知类文书中已设定当事人签收栏的,由当事人签收即为送达。没有设定的,应当使用送达回执。
第四十七条《延(分)期缴纳罚没款审批表》,是对当事人提出延期或者分期缴纳罚款的申请进行审批的文书,报请主管领导审批后,应当及时通知当事人。
“合议意见”注明经合议同意或者不同意延(分)期缴纳罚没款的意见,并写明理由。
第四十八条《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是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书》作出的处罚决定时,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执行时填写的文书。
“申请执行内容”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事项,包括罚没款数额、没收物品名称及数量等。
“附件”应当分项列明作为执行依据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没收物品凭证》、《没收物品清单》、《送达回执》等,以及法院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材料。
第四十九条《行政处罚结案报告》,是行政处罚决定已经履行或执行后,报请主管领导批准结案填写的文书。
“执行结果”注明完全履行或者部分履行,部分履行需注明何种原因。
第五十条调查取证时或者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产品质量可疑,需要抽取样品检验鉴定的,应当填写相关抽样记录凭证。
抽样人员应当用封签将所抽样品当场签封,由抽样人员和被抽样单位(人)有关人员签字,并加盖抽样单位和被抽样单位公章;被抽样对象为个人的,由该个人签字、盖章。
第五十一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执法文书的印制、使用、保存的管理。凡预盖印章的文书,应由专人负责编号、登记发放,严防丢失。
第五十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查处案件实行一案一卷。不能随文书装订立卷的录音、录像、摄影、拍照等实物证据,应当放入证据袋中,随卷归档,并在卷内列表注明录制内容、数量、时间、地点、制作人等。
第五十三条本规范中所列《现场检查笔录》、《调查笔录》、《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决定书》、《封条》等文书也可在日常的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检查中使用。
第五十四条本规范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督行政执法文书(略)
1.举报登记表(略)
2.立案申请表(略)
3.调查笔录(略)
4.现场检查笔录(略)
5.产品样品确认告知书(略)
6.检验结果告知书(略)
7.责令改正通知书(略)
8.责令召回审批表(略)
9.责令召回通知书(略)
10.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审批表(略)
11.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略)
12.先行登记保存物品处理决定书(略)
13.解除先行登记保存物品通知书(略)
14.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延期)审批表(略)
15.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决定书(略)
16.查封(扣押)物品/场所延期决定书(略)
17.解除查封(扣押)物品/场所通知书(略)
18.()物品/场所清单(略)
19.()副页(略)
20.封条(略)
21.技术鉴定委托书(略)
22.案件移送审批表(略)
23.案件移送书(略)
24.行政处理通知书(略)
25.案件合议记录(略)
26.撤案申请表(略)
27.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略)
28.陈述申辩笔录(略)
29.行政处罚审批表(略)
30.重大案件集体讨论记录(略)
31.行政处罚决定书(略)
32.没收物品凭证(略)
33.没收物品处理审批表(略)
34.没收物品处理清单(略)
35.听证告知书(略)
36.听证通知书(略)
37.听证笔录(略)
38.听证意见书(略)
39.当场行政处罚决定书(略)
40.送达回执(略)
41.延(分)期缴纳罚没款审批表(略)
42.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略)
43.行政处罚结案报告(略)

6. 司法笔录的特点

司法笔录的特点和要求如下:
一、现场检查的特性
所谓现场检查,是指执法人员依法对当事人涉嫌与违法经营活动有关的场所、设备、产品、工具、证照、包装物、标识、合同、票据等进行审验查看并收集违法证据的执法活动。其基本特点主要有:
1、检查主体的特定性。实施现场检查的机构只能是法定的行政执法部门或者经法律、法规或者行政执法部门授权的机构。如《产品质量法》第十八条“县级以上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一)对当事人涉嫌从事违反本法的生产、销售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二)向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调查、了解与涉嫌从事违反本法的生产、销售活动有关的情况;(三)查阅、复制当事人有关的合同、发票、帐簿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四)对有根据认为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或者有其他严重质量问题的产品,以及直接用于生产、销售该项产品的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予以查封或者扣押。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范围,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前款规定的职权”依据此条规定看,对产品质量方面的现场检查,除了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外,其他部门均不能进行现场检查。也就是说,现场检查的主体是特定的,而且通常是法律、法规赋予的。又如《商标法》第五十五条“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已经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对涉嫌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三)对当事人涉嫌从事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活动的场所实施现场检查;(四)检查与侵权活动有关的物品”;再如《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第九条“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涉嫌无照经营行为进行查处取缔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三)进入无照经营场所实施现场检查”等。
2、现场检查行为的强制性。现场检查是一种单方的强制行政行为,进行现场检查不需要取得被检查人的同意。只要根据已取得的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线索,就可以进行现场检查。无论被检查人同意与否,不影响检查的进行。
3、现场检查时间的随机性。由于现场检查的理由是违法嫌疑证据和举报,因此只要掌握了违法嫌疑证据或者举报就可以随时对相关单位进行检查,而不必事先通知被检查单位。
4、检查行为的干预性。现场检查的矛头,直指当事人涉嫌违法生产、经营活动,直接干预其生产、经营。这种干预,难免涉及当事人的权益,尤其在当事人并非完全从事生产、经营之时,检查活动对其合法生产、经营部分的影响。因此,执法人员应当尽量降低干预造成的负面影响,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
二、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的五项原则
《现场检查笔录》是行政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法对违法活动有关的物品和违法现场进行执法检查时所作的书面记录 ,是对被检查物品、场所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是对检查过程的真实写照,是固定、保全证据的一种方法。追求客观真实,是《现场检查笔录》的真谛,所以在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时应注意克服以下三点问题:第一是没有亲眼看到的不能记;二是分析判断的不能记;三是推测性、大概可能性的不能记。
因此,必须把握好制作《现场检查笔录》的以下原则:
1、合法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制作《现场检查笔录》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法定程序进行,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在《现场检查笔录》中必须记载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的情况。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机关在调查或者进行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应当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者检查,不得阻挠。询问或者检查应当制作笔录。”,这就是说,出示证件、表明身份是保证现场检查合法性的首要之事,必须在《现场检查笔录》中首先得到体现。记载执法人员出示执法证件、表明身份时,要注意应当是两名以上具有执法资格的执法人员,临时人员和工勤人员或者没有经过授权的人员不得进行现场检查执法活动;(2)《现场检查笔录》制作完毕后应当交当事人阅读或向其宣读,由当事人填写意见并逐页签名。同时见证人和两名以上执法人员也必须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拒签或者不能签名的原因;(3)《现场检查笔录》一经有关人员特别是到场的见证人签字就不能改动。如果发现《现场检查笔录》有错误或者遗漏之处,可另行制作更正或者补充材料由有关当事人填写意见或者签名。千万不能单方面改动《现场检查笔录》,否则,此笔录就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
2、记实原则。记实性就是要求真实地记录检查的全过程。包括以下三点意思:(1)记录执法人员检查的方法和手段,包括记录检查过程中的拍照、录像、收集、提取的证据、邀请见证人等的情况;(2)记录当事人的活动状况,如当事人在检查过程中是否在现场,是否在生产经营,是否按要求提供有关合同、发票、账簿以及相关资料,是否提供原辅材料、包装物、生产许可证照等;(3)记录执法人员对违法物品和证据采取的相关措施,如:记录在现场检查过程中依据现场情况作出的对查封、扣押等措施及物品数量的清点过程。
3、准确原则。准确性原则就是要准确地反映现场检查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被检查物品的数量、质量等。主要应注意以下四点:(1)要准确记录检查的起止时间;(2)检查的地点要具体、明确,应填写到被检查单位的门牌号。没有门牌号的或者地点比较复杂的要选择好参照物,方向、距离要准确。对物品放置的地点、位置、数量和摆放情况都应准确记录;(3)对检查中出现的各种物品的数量、规格、质量、距离等要精确,不能使用“大约”“大概”“估计”“左右”等模糊用语;(4)现场检查笔录应当当场定稿,不能事后追忆,更不能今天检查明天制作检查笔录。
4、客观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要真实反映被检查的物品、场所的客观实在性,切忌主观推测,乱用“非法”“违法”等定性词语。
5、规范原则。规范性原则就是《现场检查笔录》必须书写规范,用语准确。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现场检查笔录的正文书写要严谨、清楚,力求工整,不要使用草书或者有太多的修改;现场检查笔录的辅助性项目的填写要齐全,不能遗缺;(2)要使用公文体和书面语言,语言必须朴实、准确严肃、通俗易懂,力求文字平实,尽量避免口语、方言、俗语和文学修辞语言;如:不能将“伪劣絮用纤维制品”写成“黑心棉”等;(3)语言要完整,笔录中出现的各种名称,如法律法规的名称、单位的名称、物品的名称等,不能随意省略和使用代号。

三、《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要求
《现场检查笔录》分为首部、正文、结尾三部分。
首部系“检查对象及检查人员、时间、地点等”等基本情况,应逐项填写完整。
尾部系各方确认签名,虽然较为简单,但当事人(含其他在场人员)是否签名关系到笔录的效力,因此,《现场检查笔录》的各方签名十分重要。
正文,正文是《现场检查笔录》的主要部分。正文中,应当记录现场的环境(包括现场参照物),所见物品的摆放方位、形状、数量以及在场人员的作业状况等等。记录执法人员进入现场见到与违法经营活动有关的场所、设备、工具、证照、包装物、标识、合同、票据及商品数量、品种、规格、标价等要抓住重点、详略得当。
四、《现场检查笔录》的作用
《现场检查笔录》的作用是指现场检查笔录的证据效力。首先《现场检查笔录》形式合法,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15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1条第7款(7)项的规定,被告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据此,在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的情况下,执法人员“应当”注明原因,否则,该《现场检查笔录》不合法。对于有其他人在现场的情况下,该条文的规定是“可由其他人签名”,这意味着“也可不由其他人签名”。在没有其他人在现场的情况下,是否要求有其他单位或组织派人到现场见证并签名,法律未做强制性规定。因此,只要行政机关向人民法院提供的《现场检查笔录》载明了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有执法人员的签名,并注明了当事人拒绝签名或不能签名的原因,即已满足了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即使在《现场检查笔录》上没有当事人的签名,也没有其他证人的签名,该《现场检查笔录》依然合法。其次,《现场检查笔录》的证明效力大于证人证言,《证据规定》第63条规定:“证明同一事实的数个证据,共证明效力一般可以按照一列情形分别认定……;(2)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等”据此,在行政执法中,《现场检查笔录》形式合法的前提下,即使当事人主张当时不在现场,并有一朋友为其作证,但该证人证言的证明效力依然低于《现场检查笔录》。也就是说,严格按照司法解释规定,在争议双方分别只有《现场检查笔录》和证人证言的单一证据条件下,法院应将该《现场检查笔录》作为定案的依据。再则,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1条、《证据规定》第71条之规定,《现场检查笔录》属可以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材料,“而与一当事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做的对当事人有利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
《现场检查笔录》是《行政处罚法》规定的法定证据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证明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情节等情况。任何一个行政执法部门,在进行现场检查时,都应当有一个书面结论,用以反映当时的检查情况,为案件的定性提供佐证。《现场检查笔录》和《勘查笔录》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现场检查笔录》在办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证明违法现场存在的事实,又是获取新证据打开案件突破口的先导,可以形成证据之间的链接作用。《现场检查笔录》同时也可以作为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中的重要证据。行政执法人员在制作《现场检查笔录》时只有严格按照《现场检查笔录》的五项原则进行制作,才能有效的保证《现场检查笔录》成为定案的有力证据。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规范《现场检查笔录》的制作。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二十四条 发布:2025-01-16 09:00:50 浏览:791
方亚律师 发布:2025-01-16 08:29:06 浏览:780
08年跟09年劳动法有什么变化 发布:2025-01-16 08:22:27 浏览:79
2018按劳动法加班费 发布:2025-01-16 08:14:47 浏览:992
2017四川二建法规真题 发布:2025-01-16 08:13:00 浏览:476
深圳劳动法是不能超几号发工资 发布:2025-01-16 08:10:44 浏览:90
司法考试粉笔 发布:2025-01-16 07:23:31 浏览:77
依法治企自查 发布:2025-01-16 06:57:55 浏览:509
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6:12:31 浏览:303
武大国际经济法研究生 发布:2025-01-16 06:00:44 浏览: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