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
⑴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订《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决定(1997)
一、第二十四条修改为:“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村庄、集镇规划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影响村庄、集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工程造价5%以下罚款。
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建设住宅的,乡级人民政府可以依照前款规定处罚。”二、第二十六条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设计或者施工、限期改正,并可对第(一)、(二)、(三)项违法行为处以工程总造价5%至10%的罚款;对第(四)项违法行为处以工程总造价3‰的罚款:
(一)未取得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建筑跨度、跨径和高度超出规定范围的工程以及二层以上住宅的设计任务或者未按设计资质证书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任务的;
(二)未取得施工资质等级证书或者资质审查证书或者未按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施工任务的;
(三)未按有关技术规定施工或者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的;
(四)未按设计图纸施工或者擅自修改设计图纸的。
取得设计或者施工资质证书的勘察设计、施工单位,为无证单位提供资质证书,超过规定的经营范围,承担设计、施工任务或者设计、施工的质量不符合要求,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设计或者施工的资质证书。”三、第二十八条修改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乡级人民政府责令停止侵害,可以处以100元以下罚款;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损坏村庄和集镇的房屋、公共设施的;
(二)乱堆粪便、垃圾、柴草,破坏村容镇貌和环境卫生的。”
⑵ 我是农村户口在村里有一块宅基地,也有宅基证,现在邻居扩建房屋占了
根据国土资源部《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二条 空闲或房屋坍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宅基地,不确定土地使用权。已经确定使用权的,由集体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注销其土地登记,土地由集体收回。
所以国土部门的处理意见是合法的。
⑶ 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办法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继承优秀历史文化遗产,根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管理。
本办法所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包括:
(一)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二)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确定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三)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的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与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安排保护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申报、保护规划的编制与实施、监督管理等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助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通过订立村规民约,配合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工作。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保护意识。第六条鼓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捐赠、资助、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第二章申报与批准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市、县,可以申报安徽历史文化名城:
(一)保存文物比较丰富;
(二)历史建筑、革命纪念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五)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有1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第八条具备下列条件的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革命纪念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第九条具备下列条件的街区,可以申报历史文化街区: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具有一定规模。第十条申报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现状,包括相关的图片及影像资料;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申报安徽历史文化名城,还应当提交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和说明材料。第十一条申报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街区的,应当由所在地市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依照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执行。第三章保护规划第十二条历史文化名城批准公布后,历史文化名城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批准公布后,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批准公布后,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保护规划应当自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批准公布之日起1年内编制完成。
⑷ 安徽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7修改)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改善村镇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村庄和农村集镇的规划建设管理。
城市规划区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执行。第三条 村镇建设必须坚持统一规划、节约用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第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第五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乡(镇)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
(二)组织编制、申报和实施村镇建设规划;
(三)负责村镇环境保护;
(四)建立并管理村镇规划建设档案。
乡(镇)人民政府应有专人负责村镇规划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二章 规划第六条 乡、集镇、村庄应当分别编制乡域总体规划、集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给予指导。第七条 村镇建设规划应当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为依据,与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第八条 村镇建设规划应做到合理布局、抗御灾害、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村镇建设规划应充分利用原有村镇宅基地、空闲地和荒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
零星分散的居民点,提倡适当集中。第九条 乡域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庄建设规划经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通过,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审查批准,报县级人民政府备案。第十条 乡域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乡行政区域内村庄和集镇的布局、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交通、供电、供水、邮电、能源、文教卫生等生产和生活服务设施的配置;主要生产项目的安排等。第十一条 集镇建设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的内容包括:村镇规模、发展方向;住宅、公共建筑、生产建筑、绿化、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的布局;近期建设计划等。第十二条 严格控制在行蓄洪区和低洼易涝地区规划建设村镇。现有村镇,可迁移的,应逐步迁移;不能迁移的,应有防洪涝设施。第十三条 严格控制在现有生产矿井、在建矿井及国家已批准建设的规划矿区范围内规划建设村庄和集镇。第十四条 不得跨公路规划建设村庄和集镇,或以公路作为镇内道路。在公路一侧规划建设村镇、集贸市场的,其建筑物边缘与公路边沟外缘的间距为:国道不少于20米,省道不少于15米,县道不少于10米,乡道不少于5米。
历史形成的跨公路村镇,应根据具体情况逐步调整改造。第十五条 村镇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确需修改的,按本条例第九条的规定办理。第三章 建设第十六条 在村镇范围内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构筑物,必须符合村庄和集镇的建设规划。第十七条 在村庄、集镇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单位或个人,应申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需申请用地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规定办理。第十八条 村镇房屋所有权人,应当按规定向乡(镇)人民政府领取房屋所有权证。第十九条 村镇建设规划实施前原有的建筑和设施,与村镇建设规划不一致的,应逐步调整改造。因建设需要必须拆除的,应按期拆除,建设单位应给予合理补偿。第二十条 村镇内较大的公共建筑、生产建筑和其它多层建筑,应由持有相应资质证书的设计单位、建筑企业进行设计和施工。第二十一条 村镇应按规划植树造林、种植花草,美化环境。第二十二条 保护村镇生态环境,防治污染,严格保护水源。有污染的企业应限期治理,新建企业的防治污染措施应与生产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第二十三条 进行村镇建设应当依法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第四章 法律责任第二十四条 在村庄、集镇规划区内,未按规划审批程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进行建设,严重影响村庄、集镇规划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或者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影响村庄、集镇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以工程造价5%以下罚款。
农村居民未经批准或者违反规划的规定建设住宅的,乡级人民政府可以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⑸ 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安徽省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的决定(2004)
一、第二十九条修改为:“从事农村能源利用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须经县以上农村能源管理机构专业技术审核,按规定程序向建设主管部门领取工程设计、施工资质证书后,方可承担设计、施工业务,并保证设计、施工质量,接受工程所在地农村能源管理机构的技术监督。”二、将第三十条“从事农村能源建设工程施工、安装、维修的专业技术人员,须到县以上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及有关部门领取农村能源或相关专业的技术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删去。三、将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未领取技术资格证书擅自上岗的专业技术人员由农村能源主管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的罚款。给用户造成损失的,应予以赔偿。”删去。
本决定自2004年7月1日起施行。
《安徽省农村能源建设与管理条例》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⑹ 安徽新农村建设规划
法律分析: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大力夯实农业基础,不断加大“三农”投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进农村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法律依据:《中共安徽省委办公厅、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安徽省“十二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一、“十二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大力夯实农业基础,不断加大“三农”投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进农村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经过五年努力,全省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粮食总产连创历史新高,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乡村规划和环境整治取得初步成效,乡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乡村治理得到加强,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取得积极进展,涌现出一大批乡村建设先进典型,谱写了全省新农村建设新篇章。
但是,全省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规划执行需切实强化;农村环境整治不平衡,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任务仍较艰巨;农业劳动力素质和结构状况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务农劳力素质和农民组织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十二五”时期是安徽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必将对乡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实行统筹城乡发展和“三化同步”方针,必将为加速现代农业建设提供强劲动力;我省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必将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利条件。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新农村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为主题主线,坚持“三化同步”和城乡统筹,促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把发展强村强镇、培育建设美好乡村、打造新型农村社区作为主要抓手,力争在农业产业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现代化三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确保“十二五”时期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⑺ 农村建房最多可以审批多少平方米
农村建房 允许的最大面积
《农村宅基地管理 条例 》第 i九条规定宅基地的面积标准为 :使用耕地的,最高不超过一百二十五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的,最高不超过一百四十平方米,山区有条件利用荒地、荒坡的,最高不超过一百六十平方米。
农村自建房新出四大标准:
二、禁止占用耕地建房
其实在农村在耕地上建房的还不在少数,有一些确实是因为农村宅基地资源短缺难以申请,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小编要提醒的是这是一种违法的行为,新的政策法规处理方法是责令退还土地,而且建造的房屋也将会被拆除,其实受苦受累的还是农民。
三、禁止私自修建三层以上农房
三层以上的农房涉及到安全性所以需要专门的建筑队设计建造,所以在农村是禁止农户私自修建三层以上的农房的,如果农户有需求,需要提前向当地政府机关提出申请,审批成功后才能动工。这项政策规定也是为了加强新农村建设,利于农村房屋的整体规划。
四、禁止房屋随意翻建
在农村如果要重新修建房屋时一定要先取得政府批准的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而且还需要向村委会打报告提交申请,申请成功后才能翻修,所以农村的房屋是不能随意翻建的,如果没有这些流程,后期花的冤枉钱可比这个成本大的多,农村人都懂得。
(7)安徽省村镇建设管理条例扩展阅读:
第九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标准(包括附属用房、庭院用地),使用耕地最高不得超过125平方米;使用其他土地最高不得超过140平方米;山区有条件利用荒地、荒坡的,最高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宅基地的用地面积限额为:三人及三人以下的农户75m2以内,四人的农户100m2以内,五人的农户110m2以内;六人及六人以上的农户125m2以内。
使用非耕地的,每档最高可增加15m2;山区有条件利用荒坡、荒山建房的,每档最高可增加35m2。
实施旧村改造、下山移民拆除面积超出用地限额20 m2以上的,可放宽一个档次的用地限额。
第十条 建房农户人口计算:
(一)建房人口计算以本户农村常住户口为准。已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可增加一人计算建房人口;
(二)现役军人(不含军官)、在校大中专学生、服刑人员可计算建房人口。城镇居民的配偶是农村户口,又没有享受房改政策的,经其所在单位核实并出具证明,可在其配偶申请建房时计入建房人口;
(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规定未依法接受处理的,不计算建房人口。
第十一条 宅基地面积计算:
(一)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墙外包为界,接拼的以墙中或柱中为界;
(二)挑出的阳台和楼梯等以突出部分垂直投影计算占地面积,但底层不得构筑;
(三)由二户或二户以上使用同一宗土地的,用地面积按房屋产权的建筑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分摊;弄堂用地,使用楼上的农户分摊面积为一半,其余为共用面积;
(四)通过购买商品房和以公开有偿出让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或集体土地有偿流转取得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不计入宅基地面积。
第十二条 符合立户条件的子女在申请宅基地计算限额时,父母除留足合理限额外,超过部分应合理计算到子女户。
现有宅基地面积超限额的农户,在按规划申请旧房拆建、迁建时,应核减超限额部分。
⑻ 农村建房子面积不能超出多少
根据《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那么,宅基地面积标准是如何规定的呢?各地具体标准是多少呢?
青海
《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加强农村牧区宅基地管理,农(牧)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地用地标准为:(一)城市郊区及县辖镇郊区,每户不得超过二百平方米;(二)其他地区,水地不得超过二百五十平方米,旱地不得超过三百平方米;非耕地不得超过三百五十平方米;(三)牧区的固定居民点可以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四百五十平方米。宅基地申请条件和批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广西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农村村民建住宅,必须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旧村改造,充分利用原有的宅基地、村内空闲地和山坡荒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新批准宅基地的面积按如下标准执行:(一)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00平方米。(二)丘陵地区、山区每户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150平方米。
北京
根据《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第四十条规定: 农村村民宅基地的标准,近郊区以及远郊区人多地少的地区,每户不得超过0.25亩,其他地区每户不得超过0.3 亩。具体标准由区、县人民政府规定。原有宅基地超过规定标准的,超过部分按照乡(镇)村建设规划逐步调整。
2019年宅基地面积标准是多少?综上,各地的宅基地面积标准是不同的,具体可查看当地的实施办法或到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