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规手机卡
⑴ 卖手机卡犯法吗
买卖手机卡违法。买卖公民手机卡等个人信息属于犯罪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实名制的手机卡中有对方的隐私信息,倒卖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窃取或者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非法经营,是指该经营活动需要行政特别许可,但是未经特别许可而非法经营。非法经营罪侵犯的客体应该是市场秩序,为了保证限制买卖物品和进出口物品市场,国家实行上述物品的经营许可制度。客观方面表现为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以及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场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或者保险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第二百三十一条 单位犯本节第二百二十一条至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之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的规定处罚。
⑵ 卖手机卡犯法吗
卖手机卡会构成非法经营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数罪并罚,没收非法所得。个人买卖手机卡是违反犯罪行为,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非法经营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秩序,为了保证限制买卖物品和进出口物品市场,国家实行物品的经营许可制度。非法经营罪,最高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若是倒卖实名手机卡,应当是属于侵犯了别人的一些隐私权利,是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如果说构成的情节比较严重的话,那么还有可能构成刑事责任。现在基本上购买手机卡都是要实名制的否则的话还买不到,有的人在没有使用这个手机卡之后就会丢掉,到时候会被一些不法人员进行倒卖。凡是非法出售、出租、出借本人名下的银行卡、手机电话卡的都属于违法犯罪行为,一经发现,公安机关必将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在生活中若是有高价回收手机卡的,大家一定要慎重,出售给对方可能会泄露掉自己的隐私。也不要随便扔掉不用的手机卡,一定要销毁在丢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五条 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二)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三)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四)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
⑶ 用自己身份证帮别人办手机卡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请勿将已登记您本人身份信息的实名制号码卡或者本人身份证随意提供和倒卖给他人使用,贪图小利,被诈骗分子利用,使您合法途径购买的手机电话卡变成违法犯罪的工具。
⑷ 关于电话卡的法律规定
手机实名制,是指用户以自己的名称、产品、品牌等文字标识为手机号码进行注册。手机实名是新一代移动商务搜索技术,它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手机短信功能相结合,用户注册实名后,即将相关信息存储在互联网数据库上,在其他需要查询时,通过手机短信查询的方式,随时随地获取相关信息。工信部宣布从2010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电话用户实名登记制度。目前国内的各大运营商和相关机构已经收到了工信部下发的通知,这意味着9月1号我国将正式启动手机实名制工作。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并非法律层面的规定,而仅仅是工信部的规章,因此效力较低,如果违反营运商会面临着一定的行政处罚
手机号码资源归国家所有,个人用户实名登记后可以自已使用,跟土地使用权差不多,现通讯运营商通过入网协议,或靓号协议,限制用户在网时限,或限制用户转网,或者限制用户过户等,是不是符合法律规定。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27条规定:国家对电信资源统一规划、集中管理、合理分配,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第3条规定:码号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码号资源实行有偿使用制度,具体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另行制定。而所有权,是物权中的一个法律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条明确规定,物包括动产、不动产。法律规定权利作为物权客体的,也适用于物权法。
关于手机号码的使用权,尤其是个人对手机号码的使用权,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可以肯定的是,手机号码的所有权属于国家,运营商从国家取得手机号码的使用权(应该也属于用益物权)。而个人又通过与运营商签订合同,有偿使用手机号码,在每日讲法看来,个人对手机号码享有的是用益物权。
运营商与个人之间的入网协议,其实是约定了手机号码的物权,同时也约定了相关服务费用等的债权。
⑸ 手机卡管理规定
手机卡管理规定是什么呢?
【导读】工信部出台“史上最严”手机卡实名制,规定自2015年9月1日起,电信运营商在通过各类实体营销渠道销售手机卡时,将要求用户出示本人身份证,并当场在第二代身份证读卡器上进行验证。手机实名制能否真正保护用户隐私安全,防范短信骚扰,打击商业诈骗?本期《天天315》聚焦:手机实名制倒计时。
近日,工信部正式发文规定,要求电信企业自今年9月1日起在所有实体营销渠道全面配备二代身份证识别设备。也就是说,9月1号起,购买手机卡时,消费者需要出示身份证件并验证。没有实名的老客户也应该补办实名登记。有人说,这次工信部出台新规,是来真的了,将使消费者最痛恨的“三宗罪”——电话信息骚扰,个人信息泄露,以及电话诈骗成为过去式。
对此,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朱巍与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律师胡钢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朱巍:我认为这个规定非常好,工信部在2013年就出台过类似的规定,并且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12年12月28号时也在某项决定中提到过手机实名制的问题,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来,落实确实有些困难。因此,我认为这项新规是史上最严格的规定。现在的手机不光是通信工具,很多网络服务都是和手机绑定在一起的,在手机未实现实名制的情况下,相关的不良信息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传播。因此,手机实名制不仅有利于防止电信诈骗的发生,对互联网的净化也能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
胡钢:首先,实际上三大部委在去年年底采取了一个电话黑卡治理的专项行动,因为长期以来,很多犯罪分子都利用非实名电话卡这一漏洞进行欺诈乃至诈骗,甚至是发布严重的、引发社会混乱的信息,给普通的消费者以及整个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2000年的电信条例规定,使用移动电话的用户不得提供虚假的身份证明。随后,2012年12月28号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在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的这段时间内开展了一个专项行动,其规定从9月1号开始,要使用查验二代身份证的专业设备进行查验,所以整个流程应该是非常清晰的。我相信随着整个专项行动的推展,特别是相关立法的完善,以及其他制度的配套进行,效果应该会越来越清晰,每一名电信消费者的权利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网友们也针对此举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老前辈”:赞同实名制,这样应该会很少出现骗子之类的吧。
“凤鸣”:手机实名制可以说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我能给你实名,你能给我安全”吗?我国对保护个人隐私相关法规目前还比较薄弱,执法力度不够,难以杜绝对个人信息的侵害。企业虽有制 度要求员工保守客户秘密,但如果连法律都难保证的事情,企业制度就更显苍白。
“小墨”:赞成实名制。手机实名制没那么可怕,手机实名制和用户隐私泄露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不能认为每个手机用户登记了实名资料就必然会导致自己的隐私信息被泄露。用户隐私泄露有很多种渠道,运营商渠道只是其中之一,其他比如房地产中介、银行甚至商家的会员俱乐部等渠道收集到的用户隐私也有可能泄露,这主要是有人违规操作的问题,不能简单地将这个推到实名制身上。
记者采访了北京中关村附近的几家报刊亭,报刊亭老板表示,已经听说了这个方面消息,但还没有收到运营商要求实名制的相关通知,如果要购买,目前三大运营商的非实名制手机号码依然都在销售。
在五道口某手机卖场,营业人员称已经知道实名制的消息,但没有收到运营商相关通知,目前三家运营商的非实名制号码还都可以买到,并且表示:“要买的话趁早,以后真的要执行起来什么状况真不好说。”
经济之声:关于落实的问题,我们有什么样的担心吗?
朱巍:落实肯定是个大问题,首先,如果我们要实行实名制,就要对二代身份证进行验证,可是一些散商或游商可能无法提供二代身份证的验证设备,所以这项措施到最后可能会仅流于形式。
接下来,我们具体看一看普通用户关心的问题,比如如何进行实名认证?有哪些几种途径?
无论是新办卡用户,还是老用户,都可以携带二代身份证前往指定工作地点填写注册资料,完成认证手续。办理手机实名制一般有三种途径,可以通过实体营业厅、网络营业厅或者代理网点。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传出“未实名用户会被停机”的说法,不少消费者担心被停机,纷纷前往营业厅办理相关业务。前两天,记者在王府井工美大厦地下一层的移动营业厅里看到,前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已经排起长龙。工作人员介绍,最近一段时间前来办理业务的大多都是办理手机卡实名制的用户,他们大多都是看见朋友圈的信息“非实名用户可能被停机”。那么,未实名的手机真的会被停机吗?记者从运营商获悉,未实名的手机卡将按批次停机,所以,未实名的手机卡应尽快办理补登,不过,停机前会有短信提醒。
经济之声:这个问题有多严重?
朱巍:这种停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停机,它只是停止某些服务,例如在你接收到短信之后,如果没有进行实名,你就无法再往外拨打电话,但是你可以接电话,也可以接收短信。
经济之声:是不是要建议消费者尽快到营业厅办理实名制手续,以免影响正常使用?
胡钢:营业厅补登卡的用户确实比较多,大家可能还是有些担忧。因为从9月1号开始,电信运营商要全面使用二代身份证的识别设备,这种设备是一种物理性设备,你需要将身份证插入这种设备,才能读取你身份证的信息,而不仅仅只是看到你身份证表面的信息。因为现在的身份证里都嵌了IC卡,所以它的准确度大大的提高了。同时,三大部委会在未来的工作计划里将强调逐步强化这种实名制,例如它们目前要求,9月1号以前没有进行实名制认证的网络用户在办理新业务换卡时,可以进行补登记,并且采取话费积分奖励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引导用户进行补登记,以确保在今年年底前,本企业全部电话实名制达到90%以上,而且将用多种方式告知未实名的老用户补登记的方式方法等,还会专门设立便捷的异地补登记的渠道。三部委的文件要求,没有实名的老用户在进行补登记时,电信企业不得擅自加重用户的要求,例如要求用户变更资费套餐等,用户可以进行自行选择。这项措施实际上并不会对消费者的资费造成影响。
经济之声:有没有更加便捷的方法,例如APP等,能方便老百姓办理实名制手续?
胡钢:APP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首先,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拍照,身份证的信息可能会留存在拍照的手机中,从而造成另外一种信息的隐患。我们的电信部门虽然有相关的管理措施,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这种挂一漏万的情况。如果我们全面配备这种二代身份证的识别设备,它就完全不存在读取的问题,因此,这对于保障用户个人身份证的信息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国移动日前表示,从2015年9月1日起,将通过应用新技术、新设备等措施,进一步加强新入网客户身份证信息核验;对于非实名老客户,必要时将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部委工作要求采取限制通信、业务的手段,督促用户依法实名登记。
不过,消费者在实际办理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北京的刘女士在办理时发现,自己使用的电话卡登记显示的是陌生人“黄某某”的名字,对于这种情况,工作人员告诉刘女士,除了出示本人的身份证、手机密码外,还需要提供近3个月拨出的5个电话号码,就可以把该号码机主直接过户到刘女士名下了。消费者还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些什么?
朱巍:以前因为没有采取实名制,所以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这个号码曾经是别人用的,别人用完之后,可能因为这个号比较好,所以被市场进行了二次甚至三次流转,刘女士买到的这个号码应该不是初始号码,而是被别人用过的,所以这就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该号码在二次流转到市场之前,为什么没有清除相关的记录就直接流转到市场了?这也反映出了非实名制的隐患。其实此次的实名制并不是一对一的实名制,而是可以用一张身份证办理好几个手机号码,可能三或五个都是可以的。
胡钢:其实三部委出台的文件里还专门有一句话,意思就是针对使用同一身份证在一个省份内登记了5张以上移动电话卡的用户,需重点对其登记信息进行核验等。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首先,5张电话卡是否有必要。同时,这里面也有一个小小的漏洞,如果在各个省份内可以登记5张以上,那在不同的省份呢?其实我们可以要求一种比较便捷的方式,也就是要求三家基础电信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一次性的告诉我,用我的身份证在全国这三家电信企业到底办了多少张卡,如果不是我自身办的,就应该把那些卡都取消掉,我认为在这一方面应该做这种拾遗补缺的工作。
朱巍:京津冀以后就没有漫游费了,那它们算不算一个省?
胡钢:它们在业务上还是分省的,但是京津冀的这件事情还是值得大力称赞的,因为我记得,咱们某期节目专门呼吁过,例如京津冀现在取消了漫游费,那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东三省地区或许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措施。因为漫游费本身的成本其实是非常低的,同时,我们又在强调互联网+行动计划要促进信息消费等,因此我个人非常期待全国的漫游费能够全部取消。
对于补办实名需要的资料,三大运营商略有差别。记者分别致电三家运营商客服询问办理实名制业务,中国移动需要的材料为本人的身份证、手机密码,还需要提供近3个月拨出的5个电话号码;中国联通则要求机主本人携带身份证、密码、手机卡、卡托和最近3个月常联系的4个号码到联通自办营业厅办理;中国电信客服表示,需要机主本人带身份证到营业厅办理。所以,我们也提醒想补办实名制的朋友,最好提前咨询手机卡所属运营商的客服。
其实从2013年的9月开始,全国范围内对所有的新增固定的电话以及移动电话,包括上网卡,这些用户都是要进行真实身份的信息登记的。一旦手机号码易主,通信公司就应该注销原卡主的一切信息,并且登记新的用户的信息进行更替。但实际上,我们节目经常接到消费者的投诉,反映换了手机号后频繁被骚扰,麻烦不断。
我们来看一下郑女士的遭遇。前不久,郑女士从外地回到北京,在自家附近的手机店代售点花30元购买了一张135开头的手机卡。让她没想到的是,自从使用这个手机号码后,每天都会收到3个以上陌生电话,指名道姓要找一位郑女士不认识的人。郑女士估计这个号码此前可能被使用过。一开始,她还耐心地解释手机卡已经更换了主人,可是最近几两天晚上,情况愈演愈烈,一晚上有十多个陌生电话。更有甚者,还有人来电询问郑女士是否认识原卡主,称其涉及一起经济案件。除陌生电话骚扰外,郑女士的手机号也无法绑定支付宝,因为这张卡目前还与另一个支付宝账号绑定。
郑女士致电中国移动10086热线询问解决办法,客服人员表示无法解决,建议郑女士寻找卖卡店商协商换卡。出售移动电话卡的店商称售出的卡不予退换,建议郑女士去移动公司营业厅换卡。郑女士前往北京某移动营业厅咨询。移动营业厅工作人员表示,之所以会出现这类情况,是因为郑女士使用的135开头的电话卡是被注销过的翻新卡。工作人员说,这类翻新卡大多在停用半年后重新回到市场,其中一部分会进行二次售卖,另一部分会作为上网卡出售给消费者。郑女士同时还提出陌生电话骚扰的情况,移动营业厅工作人员称,这样的情况无法避免,建议郑女士选择号段较新的号码。最后,工作人员依照郑女士的意愿将原卡注销,并重新免费办理了手机卡。
经济之声:这种二次售卖手机号会给消费者带来哪些的问题?国家对于二次售卖手机号在法律方面有什么明确的规定?
朱巍:其实号段就是资源,其进入二次循环并没有遭到法律的禁止,但是它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是它要先脱敏,什么是脱敏?就是在进入市场之前,你要把前一个人的市场记录都抹干净,绝对不是停用半年就可以的。在该案例中,郑女士的支付宝还与该手机号绑定着,所以这个号就是没有被完全脱敏,所以在进入市场之后,后来购买该号的人可能就没有办法继续绑定其他服务,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在法律上也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在二次售卖电话卡时,实际上脱敏的责任人不光是电信部门,还有网络服务提供者,这些信息究竟是统一由谁来管,这一问题在法律上还没有明文的规定。此外,在手机号二次进入市场之后,如果有新机主要购买,运营商是否有义务告知消费者这个卡曾经被购买过或被使用过,虽然我们已经尽到最大的努力去实施脱敏,但是用户在拿到卡之后还是有可能会涉及到其他问题,但我认为这是最基本的告知义务,如果你不向消费者履行告知义务,这本身就构成了欺诈行为。
经济之声:一人多号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
胡钢:这并不是说最多5个号,而是三部委的文件里要求对同一身份证在同一省份内登记五张卡的情况进行重点核查及核实,但是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但是我相信,5张卡以上的情况应该是比较少见的,但是与其相关的法律问题也是比较复杂的。
经济之声:会不会出现借别人的身份证进行登记的情况?
朱巍:这在民事责任上属于替代责任,所以我想提醒各位消费者,不要随便把自己的身份证借给别人去开号,因为利用你手机号进行的一切行为,包括上网行为,都会推定是你本人的行为,所以这会给消费者带来无穷的后患。
经济之声:对于那些有犯罪记录的号码是不是要进行销毁?
胡钢:首先,我们所谓的卡号在专业上被称为电信码号,首先,根据我们的电信条例,这种电信买号资源是为国家所有,用户申请了这个号码也只是拥有特定时段内的手机卡号,或者相关卡号的一个使用权而已。第二,这种码号资源本身是稀缺的,并不是无限的,因此,如果需要经过脱敏处理之后再次投入市场二次使用,经营者确实需要履行告知义务等。但是与此同时,如果这个号码在其他的场合被使用过,或者是依然存在于某种网络空间里,我们的手机实名制或网络实名制就会对个人信息保护的制度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关于个人信息保护,全国人大常委会在8月29号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九,在2009年颁布的刑法修正案中,对于所规定的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比如盗窃、非法获取等刑事追究最高可判处三年的有期徒刑,而从今年11月1号开始,对于这种盗用、非法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情节特别严重的最高可判处7年的有期徒刑,这也显示出了立法机关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此外,脱敏可能是更加长远的一个方向。总而言之,我们对于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尤其是在信息时代,一定是越来越强的。
经济之声:在刚才的案例中,郑女士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二手的手机号,她有没有权利索赔?找谁来索赔?对于商家来说是不是也涉嫌欺诈行为?
胡钢:这基本上属于虚假告知和隐瞒真相的情况,如果某个码号之前已经被人使用过,但是经营者并没有告知消费者这一重要的商品条件,这就存在着隐瞒真相的情况,消费者可以以此来主张权利,包括退一赔三等,但是消费者也应该承担相关的举证责任。
经济之声:有专家说,网络实名制和手机实名制,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为什么要实现网络实名制?
朱巍:这整个是一盘大棋,未来网络发展的方向一定是网络实名制,第一,网络实名制可以促进社会诚信,第二,网络实名制有利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我国目前已经有好几项法律条文,特别是最近的微信十条已经非常明显的说明网络实名制现在正在进行,但是为什么要把手机实名制和网络实名制紧密结合起来?因为我们在探讨网络实名制的时候面临着一个选择,一是使用电子身份证,但是电子身份证的成本可能比较高,另外一个就是通过电信,也就是通过手机号码实名制,然后二次再验证到互联网上,这样成本比较低,但是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大概有6、7亿可能有验证的号码,但是还有2亿左右是完全没有经过验证的,所以实现网络实名制的前提和基础一定是手机实名制,因此这个问题非常关键。
胡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7月1号我们的国家安全法已经正式实行,国家安全法第25条专门针对我国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一些重要方向做出了明确规定。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网络安全法,该法对于网络实名制,包括网络的个人信息保护都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而这部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牵头,并且业内很多专家都认为网络安全法在年内就可能出台,网络实名制也就会相应落地。因为我们现在所谓的互联网已经从原来传统的固定网,全面转向了移动互联网,其中手机就是移动互联网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因此手机实名制和网络实名制是一体两面。实名制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实名制却是万万不能的。
⑹ 请问借手机卡给未成年人违法吗,运营商需负什么责任吗
违法的,手机通信业务实行实名制,每个人都只能使用自己名字登记的手机卡,不允许出租或者外借,出事的话出借者要承担连带责任。运营商一般是无责的,因为在你办卡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用户协议中写明这点了,你签字确认还这么做,那就完全是你自己的责任。
⑺ 电信手机卡存在安全风险怎么解决
您的手机卡存在安全风险,为保护您的权益,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和监管要求,暂停您的手机卡服务。如需继续使用,请由机主本人通过微信小程序“电渠实名激活”中的“自助复机”功能申请复机,核验通过后,自动恢复正常通信服务。
电信卡突然存在卡存在风险,这里指的是电信监管部门已经通过检测的方式检查到你当前使用的电话号码,存在一定风险,提前对你的预警,手机电信卡在使用过程中,如果经常收到诈骗电话或者骚扰电话,就会被电信监管部门提示,你的电话可能已经被泄露,存在一定风险
电信卡存在安全风险,被管控使用可能你的号码卡被人利用诈骗,说明手机已经被停机。
通常银行会清查、保留最近两年以内的用户个人信用信息。如果在销户前就已存在不良记录,信息会一直处于置顶、显著位置的状态,容易被银行作为参考依据。
因产生年费形成的不良记录,原则上属于首次记录,是可以申请记录消除的。除此之外,账户的冻结、挂失等情况不能成为免责条件。
⑻ 关于手机卡的法律法规
目前来看,法律对于手机号码使用权的权利性质是没有规定的。基于此谈谈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从用户个人的角度来说,手机号码的使用权应该是类似于一种用益物权。既然是用益物权,那么就要用户对于该号码享有使用期间内的排他权利。他人不得干涉用户对号码的使用权。
人们获取手机号码的方式,一般是通过与移动通信企业签订服务合同,把手机号码作为服务内容的一部分,交给个人使用。但在用户个人欠费到达一定期限之后,通信服务企业是有权利收回该号码的。基于此,我认为手机号码的所有权人不是个人。《电信条例》第27条和《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第3条,都是国家对于手机号码享有所有权的法律依据。
此外,《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第7条规定:
电信主管部门管理的码号资源范围包括:(一)固定电话网码号(二)移动电话网码号...
这充分说明手机号码是公共资源的一种,国家对其才享有完全的所有权。电信服务企业与用户签订的服务合同,我认为是国家授权企业和个人之间成立合同关系的体现。也就是这里国家“授权”的,不光是电信服务企业,还包括用户个人。国家“授权”的是电信服务企业和个人之间可以成立服务合同的行为。因此,电信企业和用户之间是平等关系,不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基于以上,电信号码的服务合同也要受到《合同法》的规制,像是电信商未经用户同意,或者未在电信服务合同中说明,便直接单方面通知用户限速、限网、限制转户的行为,都是违反电信合同的行为,我认为用户对此有权请求电信服务企业承担违约责任。
换句话说,电信服务商要想限网限速或者限制转户等,单方向用户说明不可以,必须取得用户的同意才行。
⑼ 买卖手机卡多少构成判刑罪
买卖手机卡所得5000元就够犯罪。
【法律分析】
买卖手机卡根据具体案情来判断,买卖实名手机卡可能会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买卖公民手机卡等个人信息属于犯罪行为,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买卖手机卡构成非法经营罪,非法经营罪侵犯的客体是市场秩序,为了保护限制买卖物品和进出口物品市场,国家实行物品的经营许可制度。非法经营罪,最高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买卖手机卡会构成非法经营罪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情节严重的可能会数罪并罚,没收非法所得,并且罚款两倍以上的罚金。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的。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者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 邮政工作人员私自开拆或者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而窃取财物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