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有关规章制度
1. 出家前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出家的条件是什么出家后会有什么规章制度
出家前的准备——就是学习佛教知识,了解出家的意义和目的,这是关键。建议听听法师讲经。
出家的基本条件有——爱国爱教,信仰佛教,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无婚恋关系;无官司无债务;能够遵守佛教戒律;熟练背诵早课、晚课;等等。
出家后的规章制度——这个可以学习一下星云法师的《僧事百讲》,这是专门讲寺院制度、佛教常识的。出家后的规章制度也可以出家后再学。
2. 寺院各项规章制度
<寺院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拍拍网有售
第一篇寺院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章 寺院日常事务管理
第二章 寺院斋食管理
第三章 寺院住宿制度
第四章 寺院采购制度
第二篇 寺院****制度
第一章 ****
第二章****组织
第三章 学经制度
第四章 活佛体系
第五章 藏密观修
第六章修行
第七章灌顶
第八章法会
第三篇 寺院人事组织管理制度
第一章 寺院人员管理
第二章 寺院组织管理制度
第三章 寺院档案管理制度
第四篇寺院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寺院资产管理
第二章 寺院财务规范化管理
第三章 寺院财务会计管理
第四章 寺院财务审计管理
第五章 寺院财务信息化管理
第五篇寺院环境保护制度
第一章 寺院环境保护管理
第二章 寺院绿化管理
第三章 寺院环境污染控制管理
第六篇寺院文物管理制度
第一章 寺院文物保护
第二章 寺院文物保护基本方法
第三章 寺院文物鉴定技术
第四章 国内外文物保护经验
第七篇 寺院外事管理制度
第一章 寺院外事接待工作管理
第二章 寺院涉外礼仪管理
第三章 寺院人员出入境管理
第八篇 寺院后勤总务管理制度
第一章 寺院日常用品管理
录
第二章 寺院车辆管理
第三章 寺院物资管理
第四章 寺院安全管理
第九篇 寺院建筑维护与修缮管理
第一章 寺院建筑保管与维护
第二章 寺院建筑防腐
第三章 寺院建筑的放火、防雷及防震
第四章 寺院建筑修缮方案制定
第五章 寺院建筑油漆工程修缮管理
第六章 寺院建筑石工程修缮管理
第七章 寺院建筑彩饰工程修缮管理
第八章 寺院建筑木工程修缮管理
第九章 寺院建筑修缮工程验收
第十篇 寺院宗教事务管理
第一章 正确处理宗教问题
第二章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章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第四章 充分发挥爱国宗教团体的作用
第五章 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璀
第六章 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
第七章 防范和取缔邪教
第八章 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
附录 相关政策法规
国务院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
管理规定实施细节
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关于印发《宗教活
动场所年度检查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民政部关于印发
《宗教社会团体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3. 佛教<客堂的管理制度>
以下为苏州寒山寺客堂制度,仅供参考
一、 客人来寺住宿,应按手续登记清楚。僧俗客人离寺,客堂应查看室内各种用物,不得失误。
二、 十方僧俗檀那护法来寺,一以诚敬待之,不得有攀权附势,厚此薄彼之念。
三、 凡来寺客人,如发现有行踪诡异,言辞闪烁者,即须仔细查问,以免不法之徒托迹佛门,致酿祸端。若颟 失察者,知客受罚。
四、 值日知客,必须在客堂值班,不得失误。
五、 内外诸师,有事须白客堂,知客应量情解决;若住众有口角相争,客堂应秉公处理,不得置之不理。
六、 游客及闲杂人等在寺内闹事,知客急宜规劝、制止,不得坐视不管。
七、 二时课诵、过堂、出坡,若僧值缺席,知客应照管殿堂礼诵如仪,不得失误。
八、 施主来寺举办法事或设斋等,副寺协同知客妥善办理。
九、 凡来讨单者,先令看后再看各项规约,察其言行能循规守矩者,方许安单,若粗野邪见之辈,或患有传染病,精神不正常者,概不留住。
十、 客堂一应事务,应秉公办理,不得徇私。凡客堂所属之处,室内一切设备用具,均宜检点如数登记。
十一、 客堂照客须听从知客调遣,作务勤快,待客礼貌。不得偷懒、失礼。
十二、 凡有佛事预先挂牌,不得失误。
4. 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规范藏传佛教寺庙管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 依照《宗教事务条例》和《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设立的藏传佛教活动场所(本办法称寺庙)。第三条寺庙、藏传佛教教职人员(以下简称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第四条寺庙、教职人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规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五条寺庙不得恢复已被废除的宗教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不得恢复寺庙之间的隶属关系。第六条藏传佛教与其他宗教之间、藏传佛教内部不同教派寺庙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第七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藏传佛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以及其他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的活动。
寺庙事务不受境外任何组织和个人的干涉和支配。第八条寺庙应当通过协商成立民主管理组织。管理组织的成员一般由本寺庙的教职人员组成,也可以吸收所在地信教公民代表和当地村委会(居委会)代表参加。
寺庙管理组织成员实行任期制,每届任期3至5年,可连选连任。第九条寺庙管理组织成员人选确定后,由寺庙管理组织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在审核备案材料时,应当征求寺庙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意见。
寺庙管理组织成员在任期内如有变更,按前款规定的程序及时进行变更备案。第十条寺庙管理组织成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拥护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拥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
(二)品德良好,在信教公民中有一定威望;
(三)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能热心为信教公民服务。第十一条寺庙管理组织履行以下职责:
(一)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寺庙的管理制度;
(二)组织本寺庙教务活动,维护宗教活动正常秩序;
(三)管理本寺庙教职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组织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对教职人员的教育培训;
(四)教育引导信教公民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五)管理本寺庙财产和文物;
(六)组织开展寺庙自养产业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
(七)维护本寺庙治安秩序、消防安全和环境卫生;
(八)协调本寺庙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维护本寺庙和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
(九)处理本寺庙的其他事务。
寺庙管理组织可以下设相关机构负责履行上述职能。第十二条寺庙事务由寺庙管理组织民主管理。重大事项由寺庙管理组织成员集体讨论、民主协商确定。第十三条寺庙应当建立寺庙管理组织成员考核制度,对不称职的成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整。第十四条寺庙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藏传佛教教义教规,建立健全教务活动、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文物、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第十五条寺庙根据容纳能力、自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当地信教公民的供养能力确定定员数额。第十六条寺庙定员数额由该寺庙管理组织向所在地佛教协会提出申请,并提交该寺庙具备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相应能力的说明材料。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由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逐级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第十七条寺庙住寺教职人员人数不得超过该寺庙的定员数额。
寺庙管理组织应当将住寺教职人员登记造册,分别于每年的1月底和7月底前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第十八条寺庙接受住寺教职人员,须经该寺庙管理组织成员会议通过后,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
寺庙住寺教职人员的户籍实行集体管理。第十九条住寺教职人员须符合《藏传佛教教职人员资格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
寺庙不得强迫未成年人住寺。第二十条活佛一般应当住寺,并服从所在寺庙管理组织的管理。
5. 急求佛教寺院各种制度,要全的!! 邮箱[email protected]
佛 光 寺 管 理 办 法
佛光寺常住大众於农历
2007年9月30日通过
前 言
一、根据国家法规:国务院第426号令,2005年3月1日起实行的《宗教事务条例》。
二、根据中国佛教协会制订的《中国佛教协会章程》、《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
三、根据唐.百丈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的丛林规式《丛林要则》,即:《百丈清规》。
为加强寺院管理,维护寺院的合法权益,保证佛教活动正常进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有关规定,遵照中国佛教的教制教规,并结合佛光寺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寺院是僧人修学、住持、弘扬佛法的道场,是保存、发扬佛教文化的场所,是僧人从事服务社会、造福人群活动的基地,是联系团结国内外佛教徒的纽带。寺院须保持清净庄严,树立纯正的道风学风,正常开展法务活动,运用其多方面职能,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以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佛光寺世世代代为常住比丘尼众的道场。将严格按照十方丛林制度来管理寺院。
第一章佛光寺管理体制与寺院组织
第一条 佛光寺在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行政领导下,由僧人自己管理;在教内,接受佛教协会的领导。
第二条 佛光寺定性为常住比丘尼众的道场。将严格按照十方丛林制度来管理寺院。并建立和健全比丘尼僧团组织。
第三条 佛光寺住持,须根据选贤任能原则,由当地或上级佛教协会主持,经本寺两序大众民主协商推举礼请之;住持每届任期三年,连选可连任;年老体弱不能主持寺务、领众熏修者,亦可提前退居。除特殊情况外,住持一般不宜兼任。住持在任期限内如道风严重不正或重大失职,经上一级佛教协会核实後予以免职。任免寺院住持,均须报相应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住持退位後,按寺院的传统办法,妥善安置照料。
僧团序职如首座、西堂、後堂、堂主等班首,列职如监院、知客、维那、僧值等执事由住持按照丛林请职制度和协商原则,定期任命、晋升幂职人员,任免列职人员。
住持、班首、执事人选的条件是:爱国守法,具足正信,勤修三学,戒行清净,作风正派,有一定的佛学水平和组织办事能力。担任住持、班首,戒腊须十夏以上,担任主要执事,戒腊须三夏以上。
住持对外代表本寺,对内综理寺务。班首、执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发扬六和精神,实行民主集中,管理寺院各方面工作。凡重大问题(包括撤免错误严重或极不称职的班首、执事职务),由住持召集班首和主要执事及有关负责人员举行寺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第二章佛光寺尼众修持与佛事活动
第四条
坚持早晚功课,经教学习,修禅念佛,过堂用斋,严守戒规,整肃僧仪。尼众务须僧装,素食,独身。严禁男众住宿寺内。
第五条
适当安排讲经说法活动,提高信众对佛教教义的认识水平,启发他们广学力行、爱国利民的积极性,指导他们正信正行。
第六条
佛事活动在寺院和其他佛教活动场所举行。活动的规模、次数、时间,应作适当安排,避免妨碍僧人修学和寺院其他工作。
第七条
本寺内不得进行不属佛教的各种迷信活动。
第三章收徒传戒与僧团管理
第八条
要求出家的女众,须本人自愿,六根具足(包括无生理缺陷),身体健康,信仰佛教,爱国守法,有一定文化基础,父母许可,家庭同意。本寺对要求出家的人,经查明身份来历,认定符合出家条件的,方可接受留寺,指定依止师,授予三皈五戒,经常住大众一年以上考察合格,再正式剃度。
第九条
皈依三宝,须本人自愿,爱国守法,品行端正,有一定信仰基础,经佛教徒介绍,皈依师方可接受。接受皈依弟子,应郑重如法进行。皈依须填表登记个人姓名、简历及介绍人等,交寺院保存。
第十条
授戒师、剃度师、皈依师必须是爱国爱教、戒行清净、通晓教理律仪、戒腊十夏以上的僧人;其资格由佛教协会按照条件审核认定,并发给证书。未经认定资格者,不得传戒、收徒和接受皈依弟子。
第十一条
本寺应根据实际需要,提出常住僧人名额,报政府主管部门审定。在规定名额内,凡接受常住僧人,已出家的,必须验明戒牒、度牒或所在地区佛教协会(无佛协组织的可由原寺院)证明;新出家的,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办理。对要求常住的僧人,须考核一年合格後,报请政府主管部门办理户口转入等手续。
第十二条
常住僧人如还俗离寺,寺院应收回戒牒、度牒,将户口转回原地。违犯重戒、不遵寺规、教育不改者,经寺务会议讨论决定,予以迁单。利用僧人身份招摇撞骗、为非作歹、败坏佛门、影响极坏者,经寺务会议决定,报上级佛教协会批准,开除僧籍,收缴其戒牒、度牒,并将户口转回原地。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二条
常住僧人须定居两年以上,方可外出参学,并须经本寺同意开具证明,注明参学地点和往来期限。滥开证明酿成严重後果者,须追究责任。接待寺院应验明有关证明,方准挂单,并按公民迁徙流动的规定到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办理手续。凡挂单僧人须遵守寺规,随众修持、劳作。如有违犯,劝说不听的,应随时起单。
第四章遵纪守法与培育僧才
第十三条
本寺应安排时间,建立制度,组织僧人学习宪法和法律,学习时事政策,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育,增强爱国守法观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佛教徒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佛教事务和维护合法权益,积极引导佛教徒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十三条
本寺应积极进行智力投资,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培养僧才。可举办本寺僧人学习班,还可挑选品德较好,佛学文化水平较高的中青年僧人,在法师的指导下,钻研教理,认真阅读《大藏经》,进行重点培养。
第五章生产自养事业与布施佛事收入
第十四条
根据《百丈清规》,发扬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因寺制宜,举办符合本寺特点的事业和法物流通、经营与寺院相关的各种物品等自养事业,逐步做到以寺养寺。生产、自养事业,可以吸收必要数量的职工,也可单独核算,但人事、财务、业务,必须由寺院统一管理。本寺应在布局上把生产服务区同主要殿堂、寮房划分开。
第十五条
本寺尼众与职工应团结合作,寺院要关心职工的生活福利;职工要尊重寺院的清规和佛教习惯,服从寺院的管理。对个别严重违犯宗教政策和劳动纪律的职工,本寺有权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本寺可以接受信徒自愿的布施(包括佛事收入),但不得以任何方式和名义向信徒勒捐。本寺在量力自愿的原则下,支援社会公益事业,但有权拒绝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方式或名义向本寺摊派财物。
第十六条
本寺可以接受外国友人,港、澳、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不附带政治条件和无损寺院主权的捐赠。一切布施、捐款,除明确供养个人的以外,均归常住所有。
第十七条
发扬佛教优良传统,积极兴办佛教文化、教育、和慈善公益事业,全国佛教事业是一个整体,提倡寺院之间互相支援与协作。
第六章接待外宾与海外联谊
第十八条
认真做好接待外宾工作,积极开展与港、澳、台湾同胞、海外侨胞联谊活动。在接待工作中,应做到热情友好,文明礼貌,在教言教,体现政策,自重自爱,注意威仪。应推选思想、文化、佛学素养好,懂政策、守纪律的僧人,担任接待工作。
第十九条
本寺在涉外活动中,坚持爱国爱教、独立自主的原则。
第七章佛光寺肉身和尚与财产保护
第二十条
佛光寺内有妙智肉身和尚一尊,世世代代供奉在佛光寺,不论何时均不得任意移动,也不接受教内外任何单位或个人,以任何名义的“临时请奉”。确实做好妙智肉身和尚的各项特殊保护措施,并有专人负责。
第二十一条
本寺的经像、法器、供具、碑碣、壁画、字画古玩、各种电器、以及日常生活用品等财物均属寺院常住物,均应登记造册,建立档案,专人负责,妥善保管。对所有物品,应避免香火薰染和人为损坏。
第二十二条
本寺的绿化管理工作应有专人负责,搞好绿化,整洁环境,美化景观。
第八章财务制度与物资管理
第二十三条
本寺应根据国家有关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自身的特点,建立和健全现代财务管理制度,设置会计、出纳人员,各司其职,一切收支,均须凭证记帐,严格手续。政府拨助经费,必须专款专用。
第二十四条
本寺实行民主理财,凡大宗开支,必须经由寺务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定期向常住大众公布账目,接受大众监督。
第二十五条本寺物资,必须指定僧团有关执事专责保管,造册登记,严格采购、发放手续,并定期检查清点。
第二十六条
本寺应清理、建立、健全所属房屋、土地等财产契证。契证遗失的,报请颁证部门查档复制或补发契证;手续不全的,抓紧补办并完善法律手续。本寺可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维护本寺权益。
第九章做好治安与加强消防
第二十七条
本寺根据国家治安条例,建立治保小组,制定具体措施,接受公安部门指导,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第二十八条
本寺根据消防部门要求,建立消防组织,配置消防器材,落实消防规章制度和具体措施,消除火灾隐患。
6. 戒律清规是啥意思
戒律清规是指佛教为僧尼所规定的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思想行为的规章制度。戒律清规出自《释门正统》:“百丈山怀海禅师始立天下禅林规式,谓之清规。”佛教用以称一切“防非止恶”之事。
经中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见《增一阿含经》卷一等)佛门称为“七佛通戒偈”,是制定一切戒律的总纲。“戒”的种类较多,主要有四种,即在家的五戒、八戒和出家的十戒、具足戒。五戒是在家信徒日常遵循的行为准则,内容包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和不饮酒。五戒实际上是所有戒律的基础。
7. 有关寺庙管理的规章制度
法律分析:根据《宗教事务条例》,2010年9月30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令第8号公布了《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办法明确藏传佛教寺庙、宗教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办法确立了藏传佛教寺庙寺庙民主管理制度、寺庙监督制度、教职人员管理制度、学经班管理制度、寺庙举行大型宗教活动管理制度等。
法律依据:《藏传佛教寺庙管理办法》
第十一条 寺庙管理组织履行以下职责:(一)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寺庙的管理制度;(二)组织本寺庙教务活动,维护宗教活动正常秩序;(三)管理本寺庙教职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组织学习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对教职人员的教育培训;(四)教育引导信教公民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五)管理本寺庙财产和文物;(六)组织开展寺庙自养产业和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七)维护本寺庙治安秩序、消防安全和环境卫生;(八)协调本寺庙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维护本寺庙和教职人员的合法权益;(九)处理本寺庙的其他事务。寺庙管理组织可以下设相关机构负责履行上述职能。
第十二条 寺庙事务由寺庙管理组织民主管理。重大事项由寺庙管理组织成员集体讨论、民主协商确定。
第十三条 寺庙应当建立寺庙管理组织成员考核制度,对不称职的成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寺庙应当加强内部管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藏传佛教教义教规,建立健全教务活动、人员、财务、会计、治安、消防、文物、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管理制度。
第十五条 寺庙根据容纳能力、自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当地信教公民的供养能力确定定员数额。
第十六条 寺庙定员数额由该寺庙管理组织向所在地佛教协会提出申请,并提交该寺庙具备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相应能力的说明材料。所在地佛教协会审核同意后,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由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逐级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