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的简报
Ⅰ 简述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
一、对于民族
1、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1)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
(2)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做到“两个结合”。
(1)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
团结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国家团结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同时,要在确保国家法律和政令实施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特殊问题。
(2)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民族区域自治,既包含了民族因素,又包含了区域因素。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这一点必须搞清楚,否则就会走到错误的方向上去。
二、对于宗教
1、必须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从我国国情和宗教具体实际出发,汲取正反两方面经验制定出来的。
2、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最大限度把广大信教和不信教群众团结起来。
3、要引导信教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
3、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
5、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依法管理。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1)关于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的简报扩展阅读:
关于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的主要含义是:
1、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
3、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
4、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网络: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
Ⅱ 简述我国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一、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在中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中得到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二、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政府解决民族问题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也是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一样,同为我国三大墓本政治制度之一。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极大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根据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一个民族可以在本民族聚居的地区内单独建立一个自治地方,也可以根据它分布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地方建立不同行政单位的多个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 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利,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有利于把国家的发展和少数民族的发展结合起来,发挥各方面的优势。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如下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国不可分离的部分,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都必须服从中央集中统一的领导。上级国家机关在制定各项政策和计划、进行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予以帮 助和支持。二是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不只是单纯的民族自治或地方自治,而是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的结合,是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的结合。在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既要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利民族团结,又要有利于实行自治的民族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国家的建设。截至目前,中国有民族自治地方155个,其中自治区5个、自治州30个、自治县(旗)120个。三、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尽一切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国家根据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帮助、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并动员和组织汉族发达地区支援民族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有十三条规定了上级国家机关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义务。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有计划地在少数民族地区安排一些重点工程,调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结构,发展多种产业,提高综合经济实力。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新的活力。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国家还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一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是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有40多个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7l%;全国155个民族自治地方中,有5个自治区,27个自治州,84个自治县(旗)在西部,占西部地区总面积的86.4%。云南、贵州、青海三个多民族省也在西部;湖南的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的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及吉林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虽不在西部,但也享受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待遇。因此,西部大开发就是民族地区大开发,就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二是开展“兴边富民行动”。这一行动是国家民委落实中央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加快边境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举措。实施的范围包括分布在我国2.1万公里陆地边界线上的135个县(旗、市)。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大力培育县城经济增长机制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是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截至2002年底,全国“兴边富民行动”实际投入资金已达150亿元,兴建兴边富民项目数万个,2100多万人受益。三是重点扶持22个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人口较少民族指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民族,全国有22个,总人口不足60万人。由于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原因,这22个民族发育程度比较低。今后10年内,国家计划每年投入5亿元帮助发展,共50个亿。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把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状况看作是衡量一个民族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实际情况,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一是根据民族工作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各级各类院校培训学习,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素质。二是注重实践锻炼,各地、各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干部交流、岗位轮换,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培养了大批少数民族干部,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是在坚持德才兼备原则的前提下,同等条件优先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和政协等领导班子中占有适当比例。五、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在发展少数民族教育事业方面,国家坚持从少数民族的特点和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积极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如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在经费上给予特殊照顾,积极开展内地省市对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等。在发展少数民族科技事业方面,国家采取了许多特殊措施,如:重点培养、培训少数民族科技人员,在普通高等院校有计划地招收少数民族学生或举办民族班;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引进人才和先进技术设备,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扶植提高传统科技,提高经济效益等。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卫生事业,国家有关政策强调,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卫生队伍的建设,切实做好防病治病和妇幼卫生工作,大力扶持发展民族医药事业等。在繁荣少数民族文化政策方面,国家扶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事业,组建民族文化艺术团体,培养少数民族文艺人才,繁荣民族文艺创作。六、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中国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公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第二十一条规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依照本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的规定,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同时使用几种通用的语言文字执行职务的,可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主。”第三十七条规定:“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班级)和其他教育机构, 有条件的应当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的课本,并用少数民族语言讲课。”“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财政方面扶持少数民族文字的教材和出版物的编译和出版工作。”第四十七条规定:“保障各民族公民都有使用本民族浯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七、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中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姻、礼仪、丧葬等多方面。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享有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政府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第一,尊重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第二,尊重和照顾少数民族年节习惯。第三,尊重少数民族婚姻习惯。第四,尊重少数民族丧葬习俗。第五,在大众传播媒介中,防止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事情发生。第六,尊重少数民族改革自己风俗习惯的自由。八、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中国是一个有着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中国少数民族群众大多有宗教信仰,有的民族群众性的信仰某种宗教,如藏族群众信仰藏传佛教。有一些民族信仰同一种宗教,如我国有10个民族信仰伊斯兰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在中国,宗教信仰自由,即每个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一种宗教里面,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现在不信教的自由。目前,中国有清真寺3万座。在西藏,有藏传佛教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中华人民共利国成立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的正确道路。中国政府相信,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必将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Ⅲ 宗教界如何加强宗教政策法规学习宣传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尊重群众信仰宗教的自由,又尊重群众不信仰宗教的自由。依法管理宗教活动规范有序进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的人士手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Ⅳ 创建民族团结工作简报
重点面向农村有文化、有思想的广大中青年群体进行民族团结宣传,再由他们向其家庭成员进行宣传。下面的是我分享的与创建民族团结工作简报有关的文章!
创建民族团结工作简报一:
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鄯善县充分发挥媒体、网络、地域、文化活动、专项实践活动和十大工程成效优势,吸引和发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积极参与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中。
一、借助各类媒体优势,扩大创建舆论声势。
各乡(镇、场)、部门和单位借助“三台一报”媒体的直观性、舆论性、广泛性优势,通过组织干部群众及时收看收听“电视台、广播电台开设的民族团结专栏、专版、专页,通过播报专题新闻报道、公益广告和荧屏滚动宣传标语,不断扩大创建声势。一季度,各类媒体共播报民族团结专题新闻84条,播报荧屏滚动宣传语720余条次,播出公益广告48期。各社区定时组织社区居民收看民族团结专题讲座,并积极组织延伸开展以“民族团结创建”为主题的知识竞答、演讲比赛等活动,实现创建宣传工作全方位、全覆盖。
二、借助辖区地理优势,营造浓厚的创建宣传氛围。
各乡(镇、场)充分利用辖区主要路段、机关驻地宣传栏、板报、LED电子屏等多种载体的直观效果,营造宣传气氛。教育、旅游、交通、城建和商贸等单位也充分利用阵地和职能优势,在校园、景点、公交车站、公园和市场等场所,设立板报、LED显示屏,常态化开展民创宣传。截至目前,县直机关悬挂宣传横幅105条,电子屏滚动双语发布创建标语2000条次;每个行政村(社区)都有一个民族团结专栏、一部团结热线电话、一个团结活动阵地;七克台镇、连木沁镇利用312国道贯穿全镇的优势,在312国道两侧安装多个宣传栏,发布关于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的通俗易懂、易于上口的政策、事迹和宣传标语,做到让民族团结主题入眼、入心;鲁克沁镇、辟展乡在巴扎日群众聚集的街道、市场悬挂维汉文宣传标语、横幅,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浓厚的创建气氛。
三、借助网络优势,拓展参与创建渠道。
通过鄯善党建网、政府网、阳光农廉网、旅游网、鄯善县零距离微信平台作用,实现民族团结宣传互动零距离。鸿雁社区建立“鸿雁信使”短信平台、庭子路社区建立“爱心庭子”微信平台,发动辖区单位以信息报道形式,深入挖掘、宣传本单位在社区所包格点内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的进展情况、特色做法、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切实增强宣传效果;吐峪沟乡建立民族团结模范进步创建互帮互学QQ群,及时向各村发送宣传要点,上传学习资料,以图片、文字等形式发布最新创建工作动态,让大家直观“在线”学习、沟通、交流,提升了宣传效果,激发共同创建的热情;七克台镇在《赤亭网》和《丝路彩玉》微信平台上设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专栏,增加二维码、网络分享等功能,既方便广大群众通过手机、网络随时关注民族团结模范创建活动开展的情况,又便于群众能随时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
四、借助农村文化活动优势,激发群众参与的热情。
借助“三冬”活动,重点面向农村有文化、有思想的`广大中青年群体进行民族团结宣传,再由他们向其家庭成员进行宣传。截至目前,开展“民族团结模范事迹”宣讲活动697场次,受教育群众55373人次;在乡村文艺演出、体育竞赛活动中,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推进宣传深入人心,让各族群众充分了解民族团结模范创建工作,自觉参与到创建活动中来。全县213个舞蹈队、体育队,按“每季有主题、月月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要求,创作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相声等文艺节目,把民族团结模范创建相关内容编入节目,在各行政村(社区)进行巡演;开展特色技艺比赛、体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截至目前,全县开展“文化之冬”活动6979场次(其中篮球赛661场次、播放电影658场次、文艺演出1235场次、大型农牧民运动会46场次、文艺大赛122场次、民间艺人培训424场次、升国旗活动919场次、趣味益智活动1522场次、其他1392场次),参与群众达45万余人次,全县各文化大院、村民小组群众性文化活动覆盖率达到100%,使全县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并带动身边的熟人一起参与活动,潜移默化的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植根于群众的心中。
五、借助专项活动优势,实现民族团结零距离。
借助“联乡驻村入户”和“三民”活动,地、县驻村一个工作队,639 名干部住村(社区、队),入户开展帮教转化、引导致富等工作之便,把民族团结模范创建相关知识、党的惠民政策、党的优良作风带进农家,带到田间地头,以广大党员“接地气、除四风”实际行动深化民族团结模范创建的宣传;借助“入户交友”活动,通过全县6269名干部职工与40586户农户结对子,进家入户把10万余份宣传资料送到群众家中,确保宣传动员不留死角,群众知晓不留空白。如:吐峪沟乡还进一步延伸发动各村宣讲五级力量(驻村工作人员、村干部、自然村宣传员、自然村组长、警务室人员),通过通俗易懂、群众乐于接受的话语,向农民群众讲解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进一步深化了农民群众对民族团结模范创建的认识;鄯善镇滨沙社区采取“滴灌式”宣讲,采取民汉干部结合、新老同志配合的方式,进入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的居民家中,送服务、送资料、送宣传,促使群众对民族团结模范创建的高度关注;蝴蝶泉社区通过在职党员 “三帮三包”,即“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和“社区干部包片、楼栋长包楼、在职党员包户”的方式,宣传发动群众群众参与民族团结先进模范创建活动。
六、借助十大工程成效优势,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文化引领、连心互助、致富增收、扶贫攻坚、就业保障、等十大工程的有力推进,让群众通过亲眼所见、亲身体会感受到民族团结的丰硕成果。如:“书画进校园”活动在全县各小学成功举行,增强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连木沁镇、辟展乡、东巴扎持续打造独特的民族文化品牌,利用文化大院开展各类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实现各族群众间的文化融合、情感融合;全县各级干部8000余人参与的“进农家干农活暖民心”、“入户交友”活动实现了民族团结互助共进零距离;“百企帮百村(户)精准扶贫行动”已与5个重点贫困村的贫困户对接;“贫困农户一户一工人培训”的开展,为对农村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奠定了基础;迪坎村易地扶贫搬迁一期搬迁50户186人已完成。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使各族群众亲身感受到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带来的变化和收益,增强了各族群众珍视与维护民族团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创建民族团结工作简报二:
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工作以来,我院把创建工作当做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从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落实民族地方政策、改善和保障职工群众的生活为重点,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
一是抓舆论宣传。通过在院前张贴标语、开辟专栏、制作创建活动《简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的宣传,营造创建工作的环境氛围;
二是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印发民族团结应知应会知识,组织开展“五观”、“四个认同”、“六史”等学习,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听民族团结教育讲座,看民族团结教育影片,增强干部职工参与民族团结教育的自觉性;
三是举行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举办知识竞赛、板报比赛、深入民族聚居区送医送药等活动,在全院营造出人人讲团结、个个争先进的氛围;
四是开展以“讲团结、促和谐、铸诚信、树新风”为主题的医疗服务,把创建活动与民生建设、平安单位创建结合起来;
五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民汉职工工作上互相协作,生活上互相关心。注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有4名少数民族职工在北京医院等进修学习。
Ⅳ 如何做好新形式下的民族宗教工作总结
一、树立创新观念,寻找民族宗教工作的金钥匙
一是树立“交朋友、办实事、抓引导”三位一体的理念,与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保持良性互动关系。日常工作中,要注重建立与少数民族代表、宗教界人士的谈话和交流制度,经常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慰问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层人士活动,把教育引导工作溶入融洽的情感交流之中。通过交朋友、办事实,使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中入耳、入脑,切实改变发生矛盾和纠纷之后出现临时“抱佛脚”找民族宗教界人士做工作的被动局面,努力形成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积极主动协助党和政府处理民族宗教问题的良性互动关系。
二是树立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宗教的理念,推动宗教界发挥积极作用。宗教同其他社会文化形态一样,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如果我们用消极的眼光去看待它,或许它就会朝着消极的方面发展,并产生消极作用;如果我们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它,就会推动它朝着积极而有益的方向发展,产生积极的社会作用。因此,要摒弃过去消极看待宗教社会作用的片面思维,善于运用宗教文化的精华去服务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挥宗教特有的优势,发展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多做好事、善事。
三是树立社会化的民族宗教工作理念,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合力。民族宗教工作具有群众性、长期性和特殊复杂性,单靠民族宗教部门一家之力,很难有大的作为,必须整合社会资源,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参与民族宗教工作,变民族宗教工作“风雨一肩挑”为“千钧重担众人担”。要建立快捷、灵敏的信息反馈机制,构建县、镇、村、协会四个层面的纵向网络和由统战、民宗等部门互联的横向信息网络,做到民族宗教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前移。
二、坚持办实事,是抓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关键点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不能局限于“不出事”而消极地去当“灭火队”,必须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正确导向,找准工作抓手,把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注意力集中到抓经济促发展上来,切实帮助他们理清发展思路,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通过办实事、办好事,凝聚民心民力,取得支持理解。一是帮助制定经济发展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帮助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认真做好经济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将规划具体到项目,具体到农户,做到科学谋划、统筹部署,有计划按步骤地分步实施。同时,把民族经济发展纳入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期研究、分析,及时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扶持民族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二是积极争取把民族经济纳入全县扶贫开发范围,帮助论证、筛选适应镇情、村情经济发展的项目,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重点扶持,为民族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三是认真落实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扶持政策。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在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给予其重点扶持,积极鼓励、引导和帮助少数民族企业和信教群众民营经济发展。
三、加强宣传引导,把好民族宗教工作的方向盘
一是加强各级干部特别是民族宗教干部的学习,全面提高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各级、各部门要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干部和党员进行民族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有效解决不愿管、不会管、不敢管、不去管的“四不管”问题,努力提高干部应对民族宗教工作的能力。
二是搞好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人士的联系与沟通。组织召开座谈会,邀请少数民族代表和宗教界上层人士参加,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发现问题,耐心细致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达到沟通思想、增强信任、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是定期不定期组织少数民族代表、宗教场所教职人员及信教群众学习。通过开展灵活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把信教群众的注意力和力量转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宏大目标上来,使他们爱党、爱国、爱教。
四是认真开展好“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中央统战部、国家宗教局自2010年8月启动实施了创 “和谐寺观教堂”活动。作为民族宗教部门,要以此为契机,规范宗教事务管理,完善场所内部规章,强化教职人员素质提高,形成一个爱国爱教好、遵纪守法好、民主管理好、团结互助好、环境美化好的“五好”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创造良好环境,营造民族宗教工作的大气候
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基础,亦是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的保证。民族宗教部门要加大硬、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民族宗教工作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和谐的内部环境。一是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民族宗教工作的重视,多向领导汇报,多向领导建议、多请领导支持、多请领导参与,加强交流,增进共识,争取位置,使民族宗教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形成党政主要领导重视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协助抓的工作格局。二是不断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的机构和队伍建设。根据中、省、市要求和规定,落实编制、人员和办公经费,要不断改善办公条件,真正做到民族宗教部门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能办好事。三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民族宗教部门应以“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为目标,着力培养“团结、奉献、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强力打造服务、亲和、务实、能干的干部队伍,努力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Ⅵ 民族宗教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
国家和政党为调节民族关系,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规定等的总和。从回世界范围来看,民族政策的答实质和作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发展政策;后者如种族隔离、种族歧视政策等。
从内容来看,有政策原则和政策措施之分。民族政策原则一般是指在民族工作的全局中必须遵循的大政方针,如我国实行的民族平等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等;具体的民族政策措施,通常是对涉及民族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做出的具体的规定。
我们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实际上是有关少数民族的政策。它是党和政府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结合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和民族问题长期存在的客观实际制定的,其本质是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进步和共同繁荣,是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问题的重要行为准则,是我国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Ⅶ 民族宗教 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在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宗教事务条例》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民族、宗教工作全局,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关系和宗教和顺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致力推进宗教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努力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极大地维护和保持了XX社会的稳定,促进了XX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贯彻执行《民族法》为准绳,致力开展民族工作
1、开展了对全县散杂居少数民族的情况调查。今年5月以来,我局针对全县少数民族比例逐年上升的实际,在征得县委统战部的同意后,着力开展了对常住少数民族的调查摸底工作,制定了详细的操作程序:一是设计制作了调查表样。按照少数民族的类别、人数、分布、文化程度、生活状况等进行分项统计。二是组建了调查工作临时机构。由统战部牵头,民宗局、民政局、公安局、乡镇、居民社区共同参与。三是分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民宗局拟订调查工作计划(5月中旬—6月中旬);第二阶段由统战部召集相关单位参与协调会议安排布置工作(6月底);第三阶段调查工作全面铺开(7—8月);第四阶段统计情况汇总。目前,整个调查摸底工作已进行第二阶段。
2、实施了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争取工作。今年伊始,我局按照民族政策,积极向上级争取发展资金。3月完成了河舒镇桃花村建设村道公路的项目资金20万元的方案申报工作。目前,整个项目审批已在进行中。
二、以贯彻执行《宗教事务条例》为依据,大力加强宗教事务的公共管理
1、狠抓宗教场所领导班子建设。今年以来,我局针对个别场所主要负责人闹不团结的现象,实施了大力度整顿领导班子行动。在更换负责人的过程中,我们按照队伍不散、工作不松、秩序不乱的工作方针,耐心细致地做好信教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做好被更换人员的思想工作,整个工作交替井然有序。在此基础上,我局在3—5月专门举办了3期共10天的宗教场所管理组织成员、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代表参与的政策培训班,从政策理论、八荣八耻、法律法规、爱国爱教、社会责任诸多方面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半年来,各场所管理组织呈现出了和谐、团结、稳定的良好局面。
2、监督指导宗教场所执行内部管理制度。宗教事务主管部门重要职责之一,就是监督指导场所按制订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操作和运行。近年来,全县5个宗教场所不断修订和完善了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但由于宗教场所是较为松散的民间组织,在具体的运转过程中,仍存在流于形式的多,严格执行的少,尤其是财务制度执行情况较为突出,随意性大,信教群众意见强烈。而往往出现宗教场所不稳定、不和谐情况,大多源于财务上的不清楚或是财务不透明。今年来,我局在去年对各宗教场所进行《社会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培训的基础上,严格要求各场所按新会计制度执行,对场所的注账、报表等均要求统一模式,并严格监督各场所坚持每月一次或定期向信教群众的公布帐目。同时,我局对场所管理组织制度、学习制度、岗位制度、财产保管制度、教务制度、安全制度等的执行方面,要求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则,严格从管理成员,每一位教职人员做起,人人遵守、人人监督,从而形成良好的场所秩序。
3、建立了南海寺佛教管理委员会机构。今年4月7日,我局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和国家宗教局对设立场所建立管理组织的具体要求,经过长期酝酿准备,在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依法成立了南海寺佛教管理委员会。同时,指导该场所制订了系列内部管理制度。
4、清理整治了基督教私设聚会点老大难问题。今年上半年,我局按照上级指示,汇同县国安大队、各片区派出所及相关乡镇,对全县城区、新河、福德、罗家、三坝、兴旺、河舒、马回、利溪、徐家、柳滩、中华等地重点清理了私设聚会点突出问题,依据政策制止了6个不合法的聚会点,规范了2个家庭聚会,取缔了打着基督教旗号进行非法聚会传教活动点3个,较为彻底解决了我县基督教信众无序活动的重难点问题。
5、加强了对宗教事务的日常化、经常化管理。今年来,我局既突出了重点工作,也对宗教事务的日常管理工作紧抓不放。严格按照《宗教事务条例》和《四川省教职人员管理规定》把好了宗教场所、教职人员、宗教活动三个环节的具体管理。一是从严规范场所的各项事务,对不合法的行为或事件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整改;三是对教职人员实施挂牌管理,重点对那些不服从领导的教职人员特别是游走教职人员严格进行宗教场所、县级主管部门二级审验管理,经教育不改的,我局从严执行驱逐或解聘或取消教职人员身份的惩戒;三是实施举办宗教活动申报审批制,严格对大型宗教活动或跨行政区域宗教活动的时间、内容、规模及方式进行把关,同时对举办活动的场所涉及安全问题如消防、食品卫生、活动秩序等,我局都要亲临现场专事监督指导进行重点防范,坚决杜绝不必要的事件发生,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6、协调宗教界内外部关系,保护宗教界合法权益。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我局在坚持严格管理的同时,努力化解宗教界不同宗教、不同教派等各种复杂的矛盾,倡导宗教和顺,社会和睦,引导宗教逐步以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此基础上,我局今年以来大力开展了为宗教界服务的活动。一是为龙云寺协调解决好进山土路的修复问题。由于该寺庙进庙土路地处南渠路高左侧,南渠路在修建过程中毁损了土路,导致进庙烧香车、人不好进出。今年上半年,我局与龙云镇、南渠路工程指挥部进行了积极洽商,现道路已修复如初。二是南海寺开初建庙在经济上与大森沟水库有绞织,在成立南海寺管委会前,我局就着手对双方的经济利益进行了双赢式的划割区分,从经济和管理上理顺了寺庙的自主管理体制,保障了寺庙民主管庙的正常运作。三是今年以来,我局按照统战政策,多次向统战部反映,在政策范围内为宗教界代表人士解决生活补贴问题,经多方努力,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审批程序。
三、以维护公共安全为目的,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1、编制了“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的应急预案”。今年5月初,我局按照省、市、县要求,成立了应急处置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群体性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成员分别由副局长、各宗教场所负责人组成,并明确了应急小组职责、应急处置程序等相关事项,至此我县已牢固构筑了一道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堤坝。
2、坚持了安全教育的常抓不懈。今年以来,我局针对各场所基本无建修任务、安全防范意识渐趋淡薄的实际,有的放失地结合场所开展宗教活动进行了安全教育,重点对公众聚集场所的活动秩序,电线、食品、山岩、房屋等凡存在不安全隐患的要求立整立改,并要求场所安排专门人员实行全日制安全监控。半年来,我局共发放安全资料300余份,举办场所安全保卫人员培训20余人次,有效地杜绝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强化爱国爱教信念,不断增强抵御渗透的能力。今年,我局继续开展了“向格达活佛学习,坚持爱国爱教”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重点实行对教职人员的教育引导,通过时势宣传、政策法规教育,不断增强教职人员爱国爱教的信念,自觉参与抵制地下宗教势力的渗透。到目前为止,我县尚未发现外来宗教势力的渗透事件。
总之,半年来,全县民族宗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和成绩,形成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我们将以更扎实的工作、更深入的作风、更创新的思路,力争下半年民族宗教工作获得更为丰硕的业绩。
民族宗教事务局工作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漾濞彝族自治县以来,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全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民族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可喜局面,1999年我县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多年来,县民宗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和有关宗教工作方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全县民族团结、经济发展、宗教活动正常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教育,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 民族宗教工作在全县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历届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民族宗教工作。一是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云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的学习宣传纳入县委理论中心学习组必学内容,反复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县领导时常关心民族宗教工作,定期不定期听取民宗局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把民族区域自治法和民族宗教法律法规纳入全县普法规划,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干部职工进行学习、考试、知识竞赛,把学习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三是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积极配合相关部门举办培训班进行学习、宣传、教育,使全县各级干部了解掌握民族宗教法规政策,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在全县开展“三基本知识”(民族宗教理论,民族宗教政策,民族宗教知识)、“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的相互离不开)、“四个维护”(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统一)宣传教育;在全县12所中学、25所小学中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开设《民族政策常识》、《民族常识》课程,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和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2004年度受教育学生8000人,教师994人。几年来,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5期200余人;召开民族传统节日座谈会10次,参会200余人。四是认真学习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宗教事务条例、云南省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办法及县自治条例等法律法规。 二、千方百计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也要靠发展。多年来,县民宗局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努力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1996年至今,争取民族专项资金500多万元,实施人畜饮水、道路、教育、科技、架设输电线路等项目,帮助民族地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步伐。一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2件,受益1500余人,500余头(只)牲畜;架设输电线路5件,受益1200余人;路、桥4件,受益5000余人;科技培训20期,参训万余人次。二是积极主动与县农业局配合,在全县3镇4乡19个村委会40多个自然村推广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工程,推广面积达80%。几年来,共召开现场技术培训会305场次,参训1.6万人次,发出小麦、水稻、玉米指导卡1.1万份,全县累计推广面积近30万亩,累计增加产量900多万千克,产值900多万元。三是长期以来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部门密切配合,一直把山区少数民族文教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民族工作重点之一来抓。积极向省州民宗部门争取资金,共投资40多万元,帮助解决教育、卫生方面的困难。四是重视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搜集整理工作,编辑了《漾濞民间文学选(第一集)》,整理出版了《云南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漾濞彝族自治县资料卷)》,并经常与文化、体育等部门合作组织开展民族文艺体育活动,使少数民族民间传统歌舞活动广为普及。其中,传统的民族射弩比赛,历年都有优秀选手被选拔参加州省乃至国家级的运动会比赛。漾濞的射弩选手一直是大理州民族射弩队的主力,在历届省州民运会上夺金挂银摘铜,创造优异成绩,为家乡民族争得了荣誉;五是注重宗教工作,加强对场所的管理,在认真贯彻“四句话”的同时积极帮助场所改善环境,开展正常活动。 三、切实维护民族团结,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县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维护稳定工作,建立健全县、乡镇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人民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兼任领导组长、副组长,每年都要层层签订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书,狠抓落实。一是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工作,把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群众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向县委、县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定期不定期地检查民族团结目标责任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逐一落实;三是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在哪里发生就在哪里解决的原则,不把不是民族问题的事往民族问题上拉,不把不是宗教问题的事扯到宗教问题上,不把问题扩大化;四是充分相信和依靠基层组织,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五是注意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坚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不伤害民族感情和对宗教的感情;六是重视平时的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让各族人民学法知法守法,并经常与民族宗教界人士交心谈心,建立友好感情;七是积极开展“民族团结示范点”的创建活动,营造民族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以点带面,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多年来,全县没有发生过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纠纷和矛盾。 四、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 长期以来,我县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将其视为做好彝县工作的关键,县民宗局积极配合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在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方面,迈出了很大的步伐,一大批优秀中青年同志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目前,全县共有干部860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714人,占82%。处级干部(包括下派挂职)40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25人,占63%,科级领导干部295人,其中少数民族干部221人,占75%。
Ⅷ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简报,简报是具有汇报性、交流性和指导性特点的简短、灵活、快捷的书面形式。还苦于找不到好的简报?下面是我整理的“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 篇1
“民族团结一家亲我同孩子交朋友”,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强化学生英语听力水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10月26日,伊吾县委副书记地里夏提·阿迪力到我校授课,为同学们送上了两节原汁原味的英语课。
地里夏提·阿迪力书记首先用幽默风趣的话语拉开了课堂教学序幕。亲切地与孩子们互相介绍自己的英语名字,通过生动的表情、丰富的肢体语言迅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讲课结束后,恰好是晚餐时间,地里夏提·阿迪力书记又去食堂看望师生们的就餐环境,仔细询问了伙食情况。地里夏提书记一边查看一边和学生交流,地里夏提书记自觉地排队打饭,亲口尝尝饭菜是否可口,边就餐边同援疆老师拉家常,关心老师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并且表示,今后尽量多抽些时间过来和学生、老师交流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 篇2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会议精神,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结对认亲,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10月28日下午,乌苏市哈图布呼镇中心学校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见面会活动。
活动中,校领导与与会家长讲述了“结对认亲”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让结对的“亲戚”之间互相认识与交流,并说“亲戚就是要多走动、多来往,以后我们要常来常往,增进了解与信任,做到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随后,我校爱心志愿者协会的爱心妈妈们给各年级选出的9名特困学生发放“温暖包”,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回族家长马媛媛说“今天,我很高兴能与老师当亲戚,一起交流探讨孩子的学习,但更让我开心的是能生活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里,大家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也会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的人。”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结对认亲”活动,着力增强了各民族团结意识,增进了民族感情,营造了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后,我校还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将“结对认亲”活动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一项重要载体和手段,坚定不移地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长期坚持下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广大师生心中绽放。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 篇3
通过实地走访结对群众家中,了解生活、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为他们送去党的关怀与问候,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惠民利民措施。在结对认亲活动中还开展了座谈会,食药局党组书记张仁杰、局长董军向结对子亲戚认真地讲解了开展结亲活动的意义,并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与亲戚们多往来,做到常来常往,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共谋致富门路,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大家欢聚在一起,共唱民族歌、共跳民族舞,增进了“一家人”的情感。本着雪中送炭、解忧帮困的原则赠送新衣物、鞋、书包等礼物,目前已全部结对认亲完毕,下一步将通过多种形式与村民结对子、交朋友,并逐步建立完善结亲走访常态机制,确保“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 篇4
10月29日上午,副院长柴玉英带领医院中层干部及党员10人到加尕斯台乡上加尕斯台村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子活动。在村委会,柴院长与负责结对子工作的村干部进行了对接,村里也积极配合此项活动,为医院党员干部新增安排了13户群众结对子。随后,副院长柴玉英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带领大家逐门逐户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大家对自己联系户的家庭情况进行了登记和了解,与其拉家常,倾听群众心声,主动了解、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还为患病的村民进行了身体检查,同时传达了县委重要会议精神,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切实增强了走访效果,走访工作持续了四个小时时间。
医院认真落实结对帮扶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入户交友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各族干部群众交流和互动,增进了感情,形成了各族干部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民族团结一家亲”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 篇5
10月25日下午,阿克陶县团委组织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会,深入贯彻落实区、州、县委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县团委“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自觉的态度、扎实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全面贯彻区、州、县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基础,凝聚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
县团委书记谭玲同志要求,要认真落实区、州、县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安排部署,要明确总体要求,明确时限要求,确保全覆盖,要选好活动载体,结对子,勤走访,相互学,多走动,真帮扶,重激励,形成长效机制。谭玲同志强调,民族团结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各认亲帮扶人员要借鉴讲话中提出的好经验、好做法,更要创造性地制定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活动方案,切实在细、小、微处显真情,在紧、实、深上见成效,不断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引向深入。
县团委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从自身做起,将按照动员会议的要求,坚持示范引领、身先士卒,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争当模范,通过走下去、请上来相结合的方式,相互认亲、相互走访、互学语言、关爱帮扶,不断促进阿克陶县“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形成合力。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 篇6
9月13日下午,我八年级(12)班举办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民族团结演讲比赛在我班举行。共有10名选手参加了本次比赛,我班全体同学和部分教师观看了此次比赛。
英语老师王龙、物理老师徐进达、地理老师周瑞宝及班主任等担任本次演讲比赛的评委。
各位选手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主题展开演讲,使大家充分地认识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各民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比赛在马燕的.《幸福的一家》中拉开帷幕,参赛选手经过初赛的选拔,将从容自信的一面展现给在场观众。选手们通过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展现出了当代中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的坚定性和自觉性。随着一段维吾尔语的开场白,苏比热情饱满地给大家带来了《一路倾听雪莲花的声音,真情凝聚芬芳的足迹》的精彩演讲,将本次演讲比赛推向高潮。在整个演讲比赛中,各位选手感情真挚、落落大方,热情讴歌民族团结、讴歌伟大祖国和美好的新疆,述说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深切认识,表达了维护民族团结,建设和谐团结的新疆的愿望。经过激烈的争夺,周雪儿以9.28的高分摘得此次演讲比赛的桂冠。
最后,作为班主任的我对此次演讲比赛进行了总结。此次演讲比赛组织有力,参与面广;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选手们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控制力。各族选手同台竞技,活动本身就是民族团结的象征。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 篇7
自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来,博湖县水利局领导高度重视,以促进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目标,不断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时刻刻牢记“稳定压倒一切”,不断深化“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开展。
一、坚定立场,筑牢思想根基。
坚持每周五的政治学习制度,加强马克思主义“五观”、“新疆三史”、“五个认同”、“三个意识”、“一反两讲”及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组织学习自治区、自治州及县委关于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精神等。把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同文明创建、同水利业务工作相结合,贯穿水利工作始终,筑牢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信心和决心。
二、完善机制,常态化开展活动。
建立完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工作机制,明确活动的目标、任务,实现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建立联系档案和台账,每月填写一次活动记录,确定活动常态化开展,并落到实处。
三、及时总结、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每月召开一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总结会,每位干部职工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现场汇报,并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讨论,力促活动取得实效。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 篇8
根据昌吉州“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全面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活动的通知》(昌州团结办发[20xx]1号)文件要求,我办积极落实此项工作,现将具体情况小结如下:
一、领导带头示范引领。20xx年年底我办县级领导干部分别开展结对认亲活动,为6家结对帮扶困难家庭送上慰问品、慰问金。并在市委组织部更换结对名单后,于1月重新进行走访慰问,与新安排的2户社区居民进行结对认亲。
二、党员干部职工全员覆盖。在20xx年年底、20xx年元旦我办19位机关干部已全部对“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19位结亲对象进行2次走访慰问并与结亲对象座谈,对其家庭生活情况进行了摸底,填写了工作手册,送上了生活慰问品。
三、及时总结反馈、分析研判。由党组书记牵头对结对认亲情况及时进行检查,并在周一工作例会进行通报,指定综合科专人负责收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图文资料、活动手册以及月报、统计表的填写上报工作。明确要求“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情况将于个人年度绩效考核挂钩,未落实任务的党员干部职工年底考核为不称职,对未履行监督责任的科室负责人将进行诫勉谈话。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 篇9
为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结合我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实施方案,5月18日下午我校利用一节课时间在各中队开展了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各班班主任早谋划,早安排,使活动井然有序开展。
主题班会中,各班以“讲述身边的民族团结感人事迹”、“感恩祖国”诗歌朗诵、歌唱民族团结的舞蹈、歌曲等内容丰富形式进行。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场面热烈感人,教育气氛浓厚,使师生感受到了一次神圣民族团结教育洗礼,增强了民族团结意识,培养了民族团结自强不息精神。
通过此次活动,不但使师生深刻体会到“三个离不开”思想的重要性,同时明白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所以我们坚信,只要每个人都携起手来,珍视民族团结,多做有益民族团结的事情,我们民族的力量就会凝聚在一起,我们伟大的祖国就会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民族团结一家亲”联谊活动简报 篇10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树立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思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0××年10月30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
各班经过精心的准备,召开了卓有成效的主题班会,班主任老师结合实际为同学们生动地讲解了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道理,将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效结合起来,班会主题鲜明,教育气氛浓厚。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主题班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此次主题班会形式新颖,主题突出,寓教于乐。学生们通过真挚感人的故事讲述、满怀激情的诗歌朗诵、民族团结知识大比拼等形式,同学们积极主动参与,场面热烈感人,教育气氛浓厚,使学生们更进一步了解了民族团结的意义,进一步激励同学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光荣感和使命感。
Ⅸ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简报是传递某方面信息的简短的内部小报。是具有汇报性、交流性和指导性特点的简短、灵活、快捷的书面形式。下面是我整理的社区民族团结简报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1
社区成立于20xx年3月,位于淮南XX区,坐落在东城大市场内,东临淮舜路,西接淮河大坝,社区总面积0.03平方公里,是基督教、佛教三大教在XX区内的聚集区。我社区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团结和引导少数民族群众和信教群众,营造了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的民族团结工作局面。社区民族团结工作受到了省、市、区民族和宗教部门的认可和肯定,曾荣获“20xx年度安徽省民族工作示范社区”称号。
现将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汇报如下:
一、详细了解少数民族基本情况
1、成立组织,加强对社区创建工作的领导。为了做好此次创建工作,东城社区成立了社区民族示范社区创建领导小组。有社区主任宋铜萍任组长,社区支部书记李家荣任副组长,社区相关工作人员任成员,有组长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和创建工作的组织实施。
2、深入辖区各边掌握社区基本情况。社区在区宗教局及街道的指导下,将社区工作人员分成5个小组,深入到居民当中对少数民族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各行业典型代表及热心民族工作的积极分子情况逐一上门登记,并将统计资料输入电脑,为做好创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3、推进网格化管理,完善社区基本数据信息。按照区政府及街道的要求,社区开展了网格化管理工作。以“横边纵底,全网覆盖,大事不出社区,小事不出网格”的工作目标,将社区日常工作事项网格化管理,以网覆盖,全面开展工作。目前东城社区共划分5个网格,聘用10信息员,每2个信息员负责一个网格,采集本网格内的家庭基本情况,采集内容包括:常住人口家庭,党员家庭,低保家庭,残疾家庭,少数民族家庭,重点户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信息。数据一经采集,及时输入电脑,方便管理,便于社区工作。
二、为民族团结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为做好少数民族群众的管理服务工作,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社区组织工作人员通过下户排查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对辖区少数民族群众进行排查摸底,了解和掌握其家庭情况,并建立完善的详细的书面台帐和电子台帐,为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在关系到少数民族群众民生、权益等方面,社区积极做好少数民族困难家庭的帮扶工作,尽量为少数民族群众多办实事、多做好事、多解难事。
三、为民族团结提供良好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创建工作氛围,我们根据工作实际,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工作宣传。一是设立宣传专栏。把民族政策和民族知识常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在宣传专栏进行宣传,使民族团结进步观念不断深入人心。二是有效发挥热心社区服务和民族团结工作骨干的积极作用,社区通过选树先进典型的方式来做好少数民族积极分子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充分挖掘和发挥少数民族骨干分子参与创建工作,发挥积极分子骨干作用。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在社区继续加强和深化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广泛开展“四个认同”教育,用坚定的信念和共同的理想,团结、凝聚辖区各族居民,巩固和发展当前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2、把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纳入社区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内容,并制定学习计划,做到学习有安排、有考勤、有记录、有学习心得体会。
3、利用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倡导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观,构建和谐社区。
4、贯彻执行国家民族政策,依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绝对不允许社区干部、职工有违反民族政策、伤害民族感情、损害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的现象。
5、宣传和表彰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在辖区营造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光荣,破坏民族团结、分裂祖国可耻的氛围,在全社区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的风气。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2
新华社区居委会史建于2002年,现有居民2227户,6014人,其中:鲜族、回族、四种少数民族共1045户1921人,占户数47%/占人口33.4%;下辖8个党支部、7个居民组、驻区单位3个;辖区面积0.7平方公里,地处县城东中部。
自民族团结进步社区创建以来,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建立组织切实加强领导
1、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2、设立了民族、宗教、统战工作信息员21名。
二、研究制定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计划。
三、建立了八项工作制度、完善了七项工作记录薄。
四、向辖区各族居民作出了“六个共同”的承诺。
五、发挥宣传阵地作用,营造创建氛围。
自民族政策、法律知识进社区以来社区将居委会、党支部和办公室牌匾换为双语版面,小区宣传栏双语标识,创建社区简报96期、利用板报宣传栏49期、横幅标语6次、设立咨询台6次、发放宣传单6000份、利用社区党校、市民学校、老年学校通过讲课101课时、座谈会32次、政策知识讲座36次学习受教育居民达9466人次、制作展板2次、画展2次等多种形式向少数民族居民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六、搭建各种服务平台。
1、举办各种就业技能培训三期,帮助少数民族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新增就业107人。
2、开展送温暖走访慰问活动,二次24户。
3、关怀弱势群体帮助解决困难71件。
4、及时救助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儿童46人次。
5、积极开展扶贫解困活动51户。
七、开展联谊活动,促进民族团结。
八、组织党员志愿者在居民小区内巡逻,及时排查不稳定因素32件次、化解矛盾纠纷27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九、开展评先选优活动,调动少数民族大团结的积极性。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3
通过实地走访结对群众家中,了解生活、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为他们送去党的关怀与问候,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惠民利民措施。在结对认亲活动中还开展了座谈会,食药局党组书记张仁杰、局长董军向结对子亲戚认真地讲解了开展结亲活动的意义,并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与亲戚们多往来,做到常来常往,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共谋致富门路,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大家欢聚在一起,共唱民族歌、共跳民族舞,增进了“一家人”的情感。本着雪中送炭、解忧帮困的原则赠送新衣物、鞋、书包等礼物,目前已全部结对认亲完毕,下一步将通过多种形式与村民结对子、交朋友,并逐步建立完善结亲走访常态机制,确保“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4
10月29日上午,副院长柴玉英带领医院中层干部及党员10人到加尕斯台乡上加尕斯台村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子活动。在村委会,柴院长与负责结对子工作的村干部进行了对接,村里也积极配合此项活动,为医院党员干部新增安排了13户群众结对子。随后,副院长柴玉英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带领大家逐门逐户走访,在走访过程中,大家对自己联系户的家庭情况进行了登记和了解,与其拉家常,倾听群众心声,主动了解、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还为患病的村民进行了身体检查,同时传达了县委重要会议精神,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切实增强了走访效果,走访工作持续了四个小时时间。
医院认真落实结对帮扶工作,深入推进“民族团结一家亲”入户交友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各族干部群众交流和互动,增进了感情,形成了各族干部群众交流交往交融、“民族团结一家亲”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5
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会议精神,积极引导广大师生结对认亲,进一步巩固发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10月28日下午,乌苏市哈图布呼镇中心学校举行“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认亲见面会活动。
活动中,校领导与与会家长讲述了“结对认亲”活动的目的与意义,让结对的“亲戚”之间互相认识与交流,并说“亲戚就是要多走动、多来往,以后我们要常来常往,增进了解与信任,做到家校携手,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随后,我校爱心志愿者协会的爱心妈妈们给各年级选出的9名特困学生发放“温暖包”,鼓励孩子们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回族家长马媛媛说“今天,我很高兴能与老师当亲戚,一起交流探讨孩子的学习,但更让我开心的是能生活在这个其乐融融的大家庭里,大家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我也会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的人。”
通过开展民族团结“结对认亲”活动,着力增强了各民族团结意识,增进了民族感情,营造了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今后,我校还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将“结对认亲”活动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的一项重要载体和手段,坚定不移地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长期坚持下去,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广大师生心中绽放。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6
10月25日下午,阿克陶县团委组织召开“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会,深入贯彻落实区、州、县委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县团委“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统一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坚定信心决心,以更加饱满的热情、自觉的态度、扎实的举措、务实的作风,全面贯彻区、州、县的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夯实民族团结基础,凝聚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长治久安的强大力量。
县团委书记谭玲同志要求,要认真落实区、州、县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安排部署,要明确总体要求,明确时限要求,确保全覆盖,要选好活动载体,结对子,勤走访,相互学,多走动,真帮扶,重激励,形成长效机制。谭玲同志强调,民族团结是一项常做常新的工作,各认亲帮扶人员要借鉴讲话中提出的好经验、好做法,更要创造性地制定一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活动方案,切实在细、小、微处显真情,在紧、实、深上见成效,不断把“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引向深入。
县团委与会人员纷纷表示,从自身做起,将按照动员会议的要求,坚持示范引领、身先士卒,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中争当模范,通过走下去、请上来相结合的方式,相互认亲、相互走访、互学语言、关爱帮扶,不断促进阿克陶县“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形成合力。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7
音乐与舞蹈系
2016年6月8日,艺术教育14-1班和文化事业管理14-2班结成一对一民族团结班级,在德艺楼三楼开展关于汉族同胞向少数民族同胞介绍汉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来历”的活动。
“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了这些传统节日里,最容易唤醒对亲人、对故乡、对家庭想念的语句,为了让在校读书,远离家人的学生感受进一步的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此次活动向少数民族同学全面的介绍了端午节,使得同学们都认识并了解了端午节。
这一项有意义的活动,既弘扬了民族团结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有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增强了我系的凝聚力。
经济与旅游管理系
根据学院宣传部《关于组织好端午节相关活动的通知》精神,为弘扬中华传统节日“端午节”的到来,围绕学院“我们的节日—端午”的主题,结合“端午节”的由来出了一期板报,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活动增进师生爱国主义和道德教育。
石油与化学工程系
2016年6月8日下午,在传统的端午节来临之际,石化系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年”活动——徒步,并在活动中,民汉老师对传统节日习俗进行交流。
师范教育系
为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喜庆、节俭的节日理念,努力发展健康向上的节庆文化。我系特于6月7日端午佳节组织了为社区老人义务包粽子的志愿活动。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相传楚国名臣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自尽后,曾托梦给当地的村民。说:“我是屈原,在汨罗江投江自尽。江中之鱼在啃咬我的肉体,请快快救我的肉体上岸。”受梦的村民马上将此梦告知乡里,并召集村中壮年画着龙舟,带着糯米去救屈原的肉体。带糯米是为了引开鱼,使他们不在啃咬。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以及赛龙舟和包粽子的又来。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粽子传爱心”主题活动。在我系的带领下,以我系个别班级为活动主体,亲自为社区的老人送去节日的祝福与问候,他们一起提前过一个快乐的端午节。同时同学们也通过包粽子这一活动让亲身体验到节日习俗,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大家都积极参与活动,小小房间容纳那么多人,显得有些拥挤,但同学们与社区老人的氛围搞得相当不错,大家互帮互助,互相学习。
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收获颇多:第一点是这次活动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第二点是这次活动或多或少让我们感受端午节包粽子的传统活动和氛围。以前我们大都把端午节当成吃粽子节,没有去动手,没有去包粽子,我们就很少去了解这个节日,包粽子也是感悟端午节的重要环节。
第三点这次活动增进了我们同学间的友谊。整个包粽子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相互请教,相互帮助。同学间的聊天可以围绕着这个话题不断展开。互相请教互相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粽子,整个活动过程中同学们互相交流,进一步增进我们同学间的友谊,虽然有些累但,整个过程中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灿烂笑容。
第四点我们对老人们的关心不但为他们带去了好吃的粽子,很带去了欢声笑语,这是我们意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更要增强对老年人的关心和爱护,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关注。
第五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传承传统节日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传统节日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生活习惯和民族心理,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和象征,中国传统节日中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值得我们认真汲取。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8
我校为全面、深入、持续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引导我校各族学生牢
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
者和可靠接班人,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我校于2014年3月6日上午开展以汉语班和双语班一对一的民族团结结对子活动,本校共有39个班,共结对子19对。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歌舞表演、画画比赛、做游戏、体育竞赛等活动,使学生在娱乐之中受到教育。
通过深入开展民族团结结对子教育活动,促进我校民族
团结发展,使全校师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对民族团结有更深刻的理解,也使我校师生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团结、平安的校园。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9
近日,为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西南民族大学通过认真梳理、总结学校成立50多年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经验,专门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罗布江村任组长的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着力构建以“五讲五做五风尚”为主题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长效机制。
为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专门设立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专项经费,制定下发了《中共西南民族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开展“五讲五做五风尚”主题活动的决定暨实施方案》。为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扎实、有效、持久地在全校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学校还专门印发了《西南民族大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和《西南民族大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2009-2010年工作计划》,要求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结合部门职能和单位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创造性地落实好学校党委的决定暨实施方案,积极主动、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切实把学校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开展好,为构建和谐校园,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建设有特色、现代化的一流民族大学,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了加强对活动的宣传报道和信息报送,西南民族大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还编印了《西南民族大学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简报》。学校党校、团校在管理干部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和团学干部培训中专门增加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专题讲座。学校有关部门还专门编印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学习资料选编》,加强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指导,以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行动,促进具有民族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为完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约束激励机制,学校还计划每年开展一次评优表彰,表彰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同时,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内容纳入学生管理工作和各单位年度考核、教职工个人考核工作,纳入干部教师晋职晋级条件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建立健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长效机制。西南民族大学将每年的9月确定为“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月”,在“主题月”期间,学校将集中开展多项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动员全校各单位和各族师生广泛参与,引导全校各民族师生弘扬“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民大精神,争做民族团结的模范。
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介绍说,该校构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长效机制是以“五讲”作为主线,突出宣传教育重点,增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五讲”的主要内涵,罗布江村认为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讲“一个硬道理”,即“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这一硬道理;二是讲“两个共同”,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新世纪新阶段的民族工作主题;三是讲“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四是讲“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五是讲“五观”,即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
西南民族大学在民族团结教育中总结经验勇于创新,首先确立了构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大讲堂”的五个途径,引导各族师生树立团结意识、稳定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这五个途径为:抓好“一条主渠道”,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作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抓好“两校培训”,即党校培训、团校培训;抓好“三类宣讲”,即领导干部宣讲,专家学者宣讲,学生骨干宣讲;抓好“四项教育”,即校党委中心组(含二级中心组)学习教育、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和党团组织生活主题教育、新生学前教育、新进教师岗前教育;抓好“五大阵地”,即宣传舆论阵地、团学教育阵地、社团文化阵地、宿舍生活阵地、后勤服务阵地等五大阵地。
其次,西南民族大学以“五做”为导向,开展“五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有关民族团结的好书,办一件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好事实事,举办一个“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月”活动,开展一次专题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建设一个基地,教育引导各族师生争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传播者、实践者、先行者、推动者和捍卫者。
第三,为健全民族团结教育长效体制、机制,该校还积极开展评优表彰,推动校园形成五种良好的风尚,即从维护祖国统一层面,形成“珍视祖国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发展繁荣大好局面”的`良好风尚;从维护民族团结层面,形成“以维护民族团结为荣,以损坏民族团结为耻”的良好风尚;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层面,形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良好风尚;从遵纪守法层面,形成“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各族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良好风尚;从弘扬学校精神层面,形成“和合偕习自信自强”的良好风尚。
目前,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开展了一系列师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推进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10
中华民族,一位伟大而慈祥的母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她孕育出了五十六个英雄民族,共同捍卫着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书写着灿烂的中华文明。民族团结之树常青,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同时民族学校的老师和学生更是肩负着国家赋予的特殊的责任和使命。3月24日下午,校团委和少先队围绕民族团结这一主题开展了“让民族团结之花处处开放”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召开全校民族团结教育大会,教育全体师生提高对民族的问题的认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不仅要做国家民族政策的拥护者、民族团结的维护者,更要做民族政策、民族理论的传播者,做各民族繁荣发展的优秀建设者。
我校还为学生订阅了民族团结教育专刊――《民族团结十知道》,该书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各民族的服饰、语言、文字、生活习俗等不同的民族特色,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培养民族认同感。把民族团结情系心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我校将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办学宗旨不动摇,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11
11月11日上午,圪塔井小学四年级中队和乌拉台学校四年级在德育主任和中队辅导员的精心谋划和指导下,各族同学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在圪塔井小学少先大队室开展了一次丰富多彩“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手拉手活动。
在此次活动中,首先两个班的全体同学进行了结对子仪式,并相互做了自我介绍和互送礼品和信件。最后同学们表演了独唱、跳舞等精彩节目,赢得了师生们的喝彩。最后两班同学互学语言不仅学说还学写,我们有些汉族同学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你好,谢谢,再见,我们是一家人这四句话。
两个班的同学通过活动结成手拉手伙伴达到了以下目的:增进了双方的了解,加深了相互之间的友谊;引导双方同学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方面,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让结对子同学们真切体会一份真实的友谊,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会。
社区民族团结简报 篇12
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一步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10月25日巴楚县多个学校开展民族大团结活动。巴楚县各个学校结合自己学校实际,紧紧围绕“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活动主题,在各个学校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演讲比赛活动,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会等,充分展示巴楚县民族团结和谐的大好形势。
经过一系列民族团结活动的开展,璀璨的民族团结之花,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同时,切实把民族团结工作持续、有效、深入地开展下去,形成巴楚县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