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劳动法规表现在那些方面

劳动法规表现在那些方面

发布时间: 2023-03-20 07:32:13

㈠ 论述劳动法从哪些方面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订立劳动期限,保障;劳动者8小时工作;
2、明确工资待遇,要求单位购买社保,保障劳动者切身利益。
劳资双方都应严格按照本法的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是有目共睹的,立法者也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点,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出台了这样一部法律。
虽然《劳动合同法》关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一些规定有待完善,但是此次立法首次确立侧重对劳动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宗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劳动法规表现在那些方面扩展阅读:
非全日制用工作为相对于全日制用工的特别规定,单列了一章,分别对这两种特殊的用工形式进行了具体明确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作为全日制用工的特殊形式,是在全日制用工的基础上所作的特别规范,劳务派遣应当按照全日制用工和劳务派遣的特别规定进行规范。

㈡ 生活中劳动法的体现有哪些

劳动法适用于日常的生活
劳动法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不签订合同需要支付双倍工资
无故辞退员工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㈢ 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法律分析:(一)劳动法的表现形式是指劳动法律的内容来源于何处。除了通过“宪法”即国家的根本大法奠定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的劳动法律制度外,主要有五类。

(二)类别。第一类是法律。由国家立法机关依据宪法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其法律效力仅次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规。在我国,主要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类是法规,是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规。劳动法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劳动行政法规,由国务院最高行政机关制定,其法律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但高于地方性劳动法规。依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可以根据宪法和其他法律来制定劳动行政法规,并根据具体情况发布决定和命令,如国务院1993年7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1993年4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111号《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等。另一种是地方性劳动法规,我们现行宪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和颁布地方性法规,如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3次会议于2001年11月15日通过的《上海市劳动合同条例》等;第三类是规章。在我国一般是指国家劳动人事行政机关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员会以及省级人民政府依照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法定权限内制定的规范性劳动法律文件。劳动规章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劳动行政规章,我国宪法规定:“各部、各委员会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内,发布命令,指示和规章。”例如,劳动人事部于1994年12月6日发布的《工资支付暂行规定》和1994年12月26日发布的《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行政处罚办法》。另一种是地方性劳动规章。如上海市人民政府于1994年12月5日以市政府90号令发布的《上海市企业职工最低工资规定》等;第四类是国际劳工公约。如《男女工人同工同酬公约》等等;第五类是工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1992年4月3日七届五次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按《工会法》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上的人民政府研究起草法律或者法规,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㈣ 劳动法规定哪方面的内容和劳动合同法有什么区别

劳动法主要包括的内容如下:

  1. 劳动者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2. 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及录用职工的规定;

  3. 劳动合同的订立、变更与解除程序的规定;

  4. 集体合同的签订与执行办法;

  5. 工作时间与休息时间制度;

  6. 劳动报酬制度;

  7. 劳动卫生和安全技术规程等。

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区别如下:

1、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相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劳动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独立部门。

2、劳动合同法是指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合同法一般是指所有关于劳动合同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一条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㈤ 我国的《劳动法》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劳动法》是羡伍依据《宪法》中宏粗有关劳动者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制定的;主要宗旨是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考虑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等,从而保证了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和用人单位的用人自主权。《劳动法》规定工会可以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订立集体合同。《劳动法》以基本法律的形式第一次明确了工时休假制度,使《宪法》规定的劳动者这一基本权利得到具体确认。同时,该法确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规定了工资支付的基本原则。另外,该法还明确了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明制度,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为我国建立职业技能开发体系,提高我国劳动者整体素质,提供了法律依据保障。此外,《劳动法》肯定了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成果,对基本保险、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分别作了原则规定;对社会保险基金经办机构和监督机构的职责制定了法律规范,同时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交纳社会保险的义务和法律蔽派镇责任。

㈥ 劳动法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维护了生产者和工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七条劳动者有权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
第八条劳动者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民主管理或者就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进行平等协商。
第九条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主管全国劳动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工作。

㈦ 劳动保护法包括哪些方面

其内容包括: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女工保护、未成年工保护、工作时间与休假制度。
一、什么是劳动保护
劳动保护是国家和单位为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立法、组织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它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消除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事故和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1、劳动保护的立法和监察。主要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一是隶属生产行政管理的规则,如安全生产职责规则、加班加点审批规则、卫生保健规则、劳保用品发放规则及特殊保护规则;二是隶属生产技术管理的规则,如设备维修规则、安全操作规程等。
2、劳动保护的管理与宣传。公司劳动保护工作由安全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安全技术。为了消除生产中惹起伤亡意外的潜在因素,保证工人在生产中的安全,在技术上采取的各种措施,主要解决防止和消除突然意外对于工人安全的胁迫问题。
4、工业卫生。为了改善劳动要求,避免有毒有害燃亮洞物质危害工人健康,防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在生产中所采取的技术组织措施的总和。它主要解决胁迫工人健康的问题,实现文明生产。
5、工作时间与休假规则。
6、女工人与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
二、劳动保护的意义
(一)劳动保护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
“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皮枯它是载入中国宪法的神圣规定。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劳动保护工作。早在1956年国务院发布《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时就指出:“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的安全健康,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政策。”在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上通过的国民经济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规定了要“加强劳动保护,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劳动安全监察,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努力降低企业职工伤亡呈矿率和职业病发作率。加强安全技术政策,劳动保护科学的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努力过错善检键谈验手段。国家正在不断通过健全劳动保护立法,强化劳动保护监察和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安全技术、职业卫生技术与有关工程等措施,来保证宪法所要求的这一基本政策的实现。
(二)劳动保护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劳动保护不仅包含着重要的政治意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劳动保护又有着深刻的经济意义。在生产过程中,人是最宝贵的,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探索和认识生产中的自然规律,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生产中不安全和不卫生因素,可以减少和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创造舒适的劳动环境,可以激发劳动者热情,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这些都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的基本保证。同时,加强劳动保护工作,还可减少因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所造成的工作日损失和救治伤病人员的各项开支;减少由于设备损坏,财产损失和停产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这些都与提高经济效益密切相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五十二条
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第五十八条
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未成年工是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劳动者。

㈧ 劳动法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劳动法的意义:
()保证了劳动者的休息权,严格规定了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工作时间;
(2)普遍实行了劳动合同制度,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均在95%以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协商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用人机制和观念已经形成;
(3)建立了劳动标准制度,工资支付制度不断完善,工资支付的项目、水平、形式、对象、时间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等工资支付行为,均有了明确规范,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在保障低工资劳动者权益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为建立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险制度提供了法律支持。
十大须知
1、不签劳动合同代价高昂用人单位必须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2、休息休假纳入劳动合同促使用工时间的合法化。
3、未尽告知义务可能属“欺诈”避免用人单位在招工中,提供虚假信息,刻意隐瞒职业危害。
4、合同自然终止也要支付补偿除劳动者原因不能续约的外,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必须给劳动者的补偿标准与解除长期劳动合同的标准完全一样。
5、用人越久经济补偿越多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社会平均工资3倍的,以3倍封顶,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12年。
6、用代通知金可更快“炒人”方便用人单位在合法解除劳动合同时对解约时间作灵活选择。
7、试用期最多不得超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个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是以劳动合同的成立为前提。
8、使用劳务派遣工难避责一些用人单位热衷于使用劳动派遣工,除了在用人策略上的考虑外,还希望能规避责任。
9、大规模“炒人”程序要合法用人单位只有在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才可以裁减人员。
10、对特殊员工不得随意解雇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即使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也不得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

㈨ 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呢

劳动法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劳动法律。劳动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劳动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劳动关系的规范,它是劳动法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其主要内容分为劳动关系法与劳动标准法。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一条,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热点内容
划清与西方司法独立 发布:2025-01-13 02:53:22 浏览:469
法院进家 发布:2025-01-13 02:51:46 浏览:239
丧家产假陪产假在劳动法中属于 发布:2025-01-13 02:40:24 浏览:65
法治歌歌曲 发布:2025-01-13 02:40:17 浏览:94
劳动合同法的解释 发布:2025-01-13 02:11:26 浏览:972
下列属于新条例 发布:2025-01-13 01:19:40 浏览:828
不戴口罩道德 发布:2025-01-13 00:53:23 浏览:9
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 发布:2025-01-13 00:10:51 浏览:779
马克思法学研究生 发布:2025-01-13 00:07:03 浏览:146
法律援助来源 发布:2025-01-12 23:44:24 浏览: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