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

发布时间: 2023-03-27 00:21:46

① 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保证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普通高等学校,是指以通过国家规定的专门入学考试的高级中学毕业学生为主要培养对象的全日制大学 、 独立设置的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的设置,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审批。第三条国家教育委员会应当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办学条件的实际可能,编制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调整普通高等教育的结构,妥善地处理发展普通高等教育同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关系,合理地确定科类和层次。第四条国家教育委员会应当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招生及分配面向地区以及现有普通高等学校的分布状况等,统筹规划普通高等学校的布局,并注意在高等教育事业需要加强的省、自治区有计划地设置普通高等学校。第五条凡通过现有普通高等学校的扩大招生、增设专业、接受委托培养、联合办学及发展成人高等教育等途径,能够基本满足人才需求的,不另行增设普通高等学校。第二章设置标准第六条设置普通高等学校,应当配备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管理高等教育工作的能力、达到大学本科毕业文化水平的专职校(院)长和副校(院)长。同时,还应当配备专职思想政治工作和系科、专业的负责人。第七条设置普通高等学校,须按下列规定配备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学生人数相适应的合格教师。
(一)大学及学院在建校招生时,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讲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二人;各门专业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讲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一人 。具有副教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
数 ,应当不低于本校(院)专任教师总数的10%。
(二)高等专科学校及高等职业学校在建校招生时,各门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基础必修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讲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二人;各门主要专业课程至少应当分别配备具有讲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一人,具有副教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应当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5%。
(三)大学及学院的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院)专任教师人数的四分之一;高等专科学校的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的三分之一;高等职业学校的兼任教师人数,应当不超过本校专任教师的二分之一。
少数地区或特殊科类的普通高等学校建校招生,具有副教授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达不到(一)、(二)项要求的,需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第八条设置普通高等学校,须有与学校的学科门类和规模相适应的土地和校舍,保证教学 、生活 、体育锻炼及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普通高等学校的占地面积及校舍建筑面积,参照国家规定的一般高等学校校舍规划面积的定额核算。
普通高等学校的校舍可分期建设,但其可供使用的校舍面积,应当保证各年度招生的需要。第九条普通高等学校在建校招生时,大学及学院的适用图书,文科、政法、财经院校应当不少于八万册;理、工、农、医院校应当不少于六万册。高等专科学校及高等职业学校的适用图书,文科、政法、财经学校应当不少于五万册;理、工、农、医学校应当不少于四万册。并应当按照专业性质、学生人数分别配置必需的仪器、设备、标本、模型。
理、工、农院校应当有必需的教学实习工厂或农(林)场和固定的生产实习基地;师范院校应当有附属的实验学校或固定的实习学校;医学院校至少应当有一所附属医院和适应需要教学医院。第十条设置普通高等学校所需的基本建设投资和教育事业费,须有稳定的来源和切实的保证。第三章学校名称第十一条设置普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科门类、规模、领导体制、所在地等,确定名实相符的学校名称。第十二条称为大学的,须符合下列规定:
(一)主要培养本科及本科以上专门人才;
(二)在文科(含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法、财经、教育(含体育)、理科、工科、农林、医药等八个学科门类中,以三个以上不同学科为主要学科;
(三)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和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
(四)全日制在校学生计划规模在五千人以上。但边远地区或有特殊需要,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不受此限 。

② 国家教委关于发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的通知的暂行条例

通知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招生机构及其职责
第三章报名
第四章政治思想品德考核
第五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第六章考试
第七章招生来源计划
第八章录取
第九章招收保送生
第十章招生经费
第十一章处罚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搞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选拔适合高等学校培养要求的优秀新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应贯彻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原则,并有利于中等教育,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第三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全国统一考试。
第四条普通高等学校应根据国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计划,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由招生委员会组织录取。
第二章招生机构及其职责
第五条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其职责是:
(一)制订有关招生工作的规章
(二)编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综合平衡并下达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招生来源计划;
(三)组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四)指导、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
(五)组织开展招生、考试的科学研究,领导招生、考试的改革试验,培训有关人员,并进行宣传工作;
(六)保护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员的正当权益,组织或督促有关部门调查处理招生工作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第六条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县人民政府分别成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各级招生委员会在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招生委员会的双重领导下负责本地区招生工作。招生委员会主任委员由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人兼任,副主任委员、委员由教育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高等学校的负责人兼任。
招生办公室是招生委员会的常设机构,应确定必要的编制,配备专职干部。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的职责:
(一)执行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规章,并结合本地区实际制订必要的补充规定;
(二)执行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
(三)组织本地区考生报名、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身体健康状况检查、考试、录取工作;
(四)开始招生、考试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宣传工作;
(五)保护考生和招生工作人员的正当权益,调查处理本地区招生工作中发生的重大问题。
第八条普通高等学校应设招生办公室,在学校(院)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其职责是:
(一)执行国家教育委员会有关招生工作的规章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的补充规定;
(二)根据国家核准的年度招生计划及来源计划,录取新生;
(三)对录取的新生进行复查;
(四)支持地方招生委员会的工作。
第三章报名
第九条符合下列条件的中国公民,可以报名:
(一)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决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勤奋学习;
(二)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
(三)身体健康;
(四)未婚,年龄不超过二十五周岁;
报考外语院校和专业(师范院校外语系、本科除外),年龄不超过二十三周岁;
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青年,经所在单位推荐,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批准,年龄可放宽到二十八周岁,婚否不限;
有特殊贡献的公民,经所在单位推荐,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批准,年龄、婚否不限。
第十条符合第九条规定的国家和集体企事业单位职工经所在单位批准方可报名;公办教师只准报考师范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工作满两年,方可报名。
第十一条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高中毕业或具有同等学历,身体健康,年龄不超过二十五周岁,可以报名。
第十二条下列人员不得报名:
(一)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
(二)由国家承认学历的各类成人高等学校的在校生和毕业生;
(三)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在校生和应届毕业生;
(四)中学在校生;
(五)上一年已被普通高等学校录取而不报到的考生;
(六)因触犯刑律而被追诉或正在服刑的。
第十三条报名地点:
在户口所在地报名。
因公集体长期在外省(自治区、直辖市)工作的职工及其子女,由所在单位征得工作所在地点及户口所在地点的县(区)招生办公室同意,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批准,可以就地报名,参加考试。试卷由考生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评阅。
在中国定居的外国侨民持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填发的“外侨居留证”,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指定的地点报名。
第十四条一般应在报名阶段填报志愿。
报考外语院校或系(科)、专业的考生,可以兼报文史类的其他系(科)、专业。报考科技外语专业和体育院校或系(科)、专业的考生,可以兼报理工农医类的院校或系(科)、专业。报考艺术院校或系(科)、专业的考生,可以兼报文史类的院校或系(科)、专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根据录取工作的需要,规定填报志愿的办法,设计考生志愿表,指导考生填报志愿。
第四章政治思想品德考核
第十五条政治思想品德考核主要看考生本人的表现。
第十六条考生所在学校或单位(未参加国营或集体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考生由乡、街道办事处)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作出全面鉴定。对犯过错误的考生,要提供所犯错误的事实、处理意见和本人对错误的认识及改正错误的表现等材料。
考生的直系亲属(指父母或抚养者)或主要社会关系(指与考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有直接联系者)有重大问题的,应附调查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予录取:
有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经教育而坚持不改的;
扰乱社会治安走私,贩私,贪污盗窃,或有其它刑事犯罪行为;
品质恶劣,道德败坏,或有流氓、偷摸行为,屡教不改。
曾有上述问题,经过两年以上考察,确已悔改,由所在单位证明,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批准,可以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第五章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第十八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身体健康状况检查标准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
第十九条体检工作由招生委员会会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招生委员会应指定条件较好的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体检,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成立体检站。主检医师应由主治医师担任。
第六章考试
第二十条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全日制中学教学大纲命题,并制订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包括副题)在启用前为国家绝密材料。
第二十一条考场必须设在县以上。考生座位必须单人、单桌、单行。
第二十二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于每年七月七、八、九日举行。
考试的时间表由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发。
第二十三条考试科目
文史(含外语)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外语。
理工农医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
上述两类的外语考试分英、俄、日、法、德、西班牙六个语种,由考生任选一种。高等学校录取新生不应限语种。
报考外语院校、系(科)、专业的考生。外语除笔试外,应进行口试。
语文、数学满分为120分,生物满分为70分,其他各科满分为100分。数学(理工农医类)、物理、化学、生物将按中学教学的较高要求增加若干附加题,生物附加题为5分,其他各科附加题为10分,不计入总分,但重点高等学校录取时应适当参考。
第二十四条民族自治地方用本民族语文授课的高等学校或系(科)招生,由自治区或省招生委员会另行命题,组织考试。
用本民族语文授课的民族中学毕业生,报考用汉语授课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参加全国统一考试。汉语文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另行命题,不翻译成少数民族文字,并用汉文答卷,其他各科(包括外语试题的汉语部分)可翻译成本民族文字,用本民族文字答卷。在考汉语文的同时,由有关省、自治区决定,也可以考少数民族语文,并负责命题(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汉语文和少数民族语文的考试成绩分别按50%计入总分,但汉语文成绩必须达到及格水平,方能录取。
第二十五条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之前是否进行预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决定。
第二十六条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评卷。
第七章招生来源计划
第二十七条招生来源计划应与国家及各地经济建设对毕业生的需求相适应,注意把招生来源与毕业生去向适当结合起来;同时贯彻择优的原则,在考生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地区适当多安排一些招生名额。
第二十八条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分为国家任务、用人单位委托培养、自费生三种计划形式。
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国家任务招生来源计划由国家教委综合平衡下达。
中央部门所属高等学校接受委托培养招生来源计划,招收自费生来源计划,由国家教委汇总下达。
第二十九条经国家教委批准,中央部门所属学校,对工作与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可在国家任务招生来源计划中确定适当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所属高等学校国家任务招生计划中,确定适当比例,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分配”。
第三十条高等学校分专业招生来源计划须于当年四月三十日以前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
第八章录取
第三十一条录取新生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组织有关高等学校分批进行。
第三十二条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考生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根据考生的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总数确定控制分数线。
第三十三条一九八三年以后毕业的高中毕业生必须具备高中阶段的档案,国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的职工,应由所在单位提供档案。否则,高等学校不予录取。
第三十四条逐步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即: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调阅考生档案数、录取与否由学校决定,遗留问题由学校负责处理;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办公室实行监督。
条件不具备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部分学校仍可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档”的录取办法,即: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根据志愿,从高分到低分,按学校计划招生数120%提供档案,由学校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
第三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届毕业考生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决定可以适当降低分数,由学校审查录取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一)高中阶段受地区级以上表彰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二)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
(三)相关科目或平时成绩特别优秀;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以上科技发明创造奖获得者或单科竞赛优胜者。
第三十六条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在高中阶段参加地区级以上体育竞赛获单项前五名的队员或集体前三名的主力队员,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总分低于同批录取学校控制分数线20分以内,可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择优录取。
近两年参加重大国际比赛(由世界及国际体育组织主办的各种体育单项比赛、锦标赛、综合性比赛和运动会)以及由国家举办的全国性比赛(全国运动会、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参加世界中学生体育比赛选拔赛以及全国竞赛计划中安排的各种全国性体育比赛)获前六名;近两年获运动健将、一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总分低于同批录取学校控制分数线50分以内,亦可提供档案,由学校审查择优录取。
第三十七条边疆、山区、牧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分数,择优录取。
对散居于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在与汉族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少数民族班招生,从参加当年高考的边疆、山区、牧区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考生中,适当降低分数,择优录取。
第三十八条对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可以适当降低分数,择优录取。
第三十九条退出现役的义务兵,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荣立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可适当降低分数,择优录取。
烈士子女可以适当降低分数,择优录取。
第四十条实践经验丰富的优秀青年及有特殊贡献的公民,可适当降低分数由学校审查录取。
第四十一条经过省级教育部门考察和督学的评估,办学思想端正,教师队伍基本合格的中学,统考后如果没有考生进入最低控制分数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批准,其德智体都比较优秀的个别毕业生,可以升入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高等学校。
第四十二条“定向招生、定向分配”的学生,可以在同批录取学校控制分数线以下二十分以内,择优录取;如不能完成计划,可在其他地方的考生中征求志愿,择优录取,毕业后到定向分配地区工作。
第四十三条高等学校招收委托培养学生按国家教委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接受委托培养学生管理工作有关规定办理。
中央、国务院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机关,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委托培养的学生,一般应与国家任务招收的学生执行同一录取分数标准。
全民所有制企事业中工作或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单位,城乡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个体户,以及山区、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委托培养,可以划定招生范围,同时明确预备生源,在接受委托培养学校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下二十分以内择优录取。
第四十四条招收自费生,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批准,录取分数可适当降低。
第四十五条对肢体残疾考生的录取工作,按照关于高等学校招收残疾青年和毕业分配工作的有关规定办理。录取中出现疑难问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和有关高等学校校(院)长研究解决。
第四十六条广播电视大学和普通高等学校的函授部招收高中毕业生的普通专科班,录取工作在普通高等学校录取之后进行。
第四十七条参加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成绩优秀、符合报考普通高等学校条件者,本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办公室向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普通高等学校推荐,学校可以单独考核,择优录取。
第四十八条师范院校可以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提前单独录取或试行提前单独招生(试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于考前交国家教委备案)。
第四十九条由高等学校填发录取通知书。实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录取体制的高等学校,录取名单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备案;实行“根据志愿,按比例投挡”录取办法的高等学校,录取名单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审核批准。
第五十条面向全国招生的本科院校,八月二十日以前录取结束。
第九章招收保送生
第五十一条为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弥补考试的不足,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授权的高等学校可以招收保送生。招收保送生的办法,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另订。
第十章招生经费
第五十二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经费,由地方教育事业费开支。
第五十三条考生须缴报名费及考试费。收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规定。
第十一章处罚
第五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考生,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或高等学校可取消其考试资格、录取资格或入学资格,情况严重的,一至三年内不准报考:
(一)假报年龄、学历、民族或采取其他手段骗取报考资格的;
(二)在考试中有夹带、传递、抄袭、换卷、代考等舞弊行为的;
(三)在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身体健康检查及体育竞赛名次证明等材料中弄虚作假的;
(四)有其他舞弊行为的;
第五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招生工作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或高等学校可撤销其招生工作职务,取消工作人员资格,或给予行政处分:
(一)在出具、审定考生的户口、政治思想品德考核、身体健康检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体育竞赛得奖名次及其他证明材料中弄虚作假;
(二)纵容或伙同他人舞弊;
(三)涂改考生志愿、试卷、考试分数及其他有关材料;
(四)违反招生工作规定,给工作造成损失。
第五十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人员,由司法机关根据情节轻重,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和刑法,追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一)盗窃或泄漏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二)扰乱考场、录取场所秩序,威胁工作人员人身安全;
(三)行贿受贿、敲诈勒索;
(四)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妨碍招生工作;
(五)其他破坏招生工作的行为。
第五十七条一切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编写、出版、印刷、销售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使用的复习资料、辅导材料、习题集、升学考试模拟题等材料。
未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不得翻印、出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对违反上述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要根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并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
第十二章附则
第五十八条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军事院校、民航飞行专科学校以及公安部所属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办法,由国家教育委员会会同文化部、国家体委、总政治部、民航局、公安部另订。
第五十九条招收华侨、港澳、台湾省青年的办法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另行规定。
第六十条为了培养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职业技术学校可以推荐少数应届毕业生报考普通高等学校。具体办法,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另订。
第六十一条本条例由国家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六十二条本条例自发布之日施行。

③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

2020年8月为进一步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高校设置工作实际,教育部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命名暂行亩罩办法》(简称《暂行办法》)并正式印发。《暂行办法》适用于发布之后的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科层次职业学校)以及高等专科学校的命名事项。

《暂行办法》强调,高等学校命名要坚持名实相符、准确规范,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内涵特色,避免贪大求全。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规模、类型、学科类别、教学科研水平、隶属关系、所在地等确定名称,实行一校一名制。

(3)全国重点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扩展阅读

高等学校命名暂行办法

为规范高等学校命名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职业学校(含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和专科层次职业学校)以及高等专科学校的命名事项。

第二条高等学校命名要坚持名实相符、准确规范,体现办学理念,突出内涵特色,避免贪大求全。

第三条高等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层次、规模、类型、学科类别、教学科研水平、隶属关系、所在地等确定名称,实行一校一名制。

第四条本科层次的高等学校称为“XX大学”或“XX学院”,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称为“XX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学院”或“XX高等专科学校”,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称为“XX职业技术大学/职业大学”。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域、行业、学科等特点,冠以适当的限定词。

第五条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地域字段,应遵循以下规范:

(一)原则上不得冠以“中华”“中国”“国家”“国际”等代表中国及世界的惯用字样,也不得冠以“华北”“华东”“东北”“西南”等大区及大区变体字样。

(二)原则上不得冠以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省级人民政府举办的学校可以使用省域命名,其他学校确需使用省域命名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把关,但须在名称中明确学校所在地。

(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其他组织或个人拥有的商标、字号、名称等,不得使用国外高校的中文译名和简称。

第六条高等学校名称中使用学科或行业字段,应遵循以下规范:

(一)农林、师范院校在合并、调整时,原则上继续保留农林、师范名称,确保农林、师范教育不受削弱。

(二)避免出现多个学科或行业类别并存的现象,原则上不超过2个。

(三)避免盲目追随行业的发展变化而频繁变更。

(四)使用相同学科或行业字段时,在省域范围内应具有区分度。

第七条高等学校使用英文译名,应遵循以下规范:

(一)英文译名与中文名称保持一致。

(二)学校名称为“大学”的,对应的英文翻译为“university”。

(三)学校名称为“学院”的,对应的英文翻译为“college”,或根据学科类型,也可以翻译为“institute”“academy”“conservatory”等。

(四)学校中文名称中含有特殊含义的字段,可以使用音译。

第八条高等学校名称,还应遵循以下规范:

(一)原则上不得以个人姓名命名,但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批准迅帆闹,可以在学校名称中使用对学校发展作出特殊贡献的捐赠者姓名或名称。

(二)未经授权,不得使用其他高等学校曾使用过的名称。

(三)避免与其轿键他学校名称相近,引起混淆。

(四)字数原则上控制在12字以内。

第九条由独立学院转设的独立设置的学校,名称中不得包含原举办学校名称及简称。

第十条营利性民办高等学校名称在执行本办法的基础上,须在名称中明确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学校设立时可以向审批机关申请使用学校简称,简称仅可以省略学校名称中的公司组织形式。

第十一条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命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高等学校应严格管理、合理使用、依法保护承载学校历史与声誉的校名无形资产,保持名称稳定,原则上同层次更名间隔期至少10年。

第十三条高等学校命名事项作为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高等学校设置程序进行审批。

第十四条对于服务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等特殊情况的高等学校命名事项,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第十五条本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④ 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的规定,为实现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这一根本任务,完善管理制度,高等学校应建立和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第二条 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代会)是教职工群众行使民主权利,民主管理学校的重要形式。第三条 教代会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指令,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行使职权。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教职工个人三者关系,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和各项任务的完成,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第四条 教代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第二章 职权第五条 教代会在本校权限范围内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校长的工作报告,讨论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发展规划、改革方案、教职工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二)讨论通过岗位责任制方案、教职工奖惩办法,以及其它与教职工有关的基本规章制度,由校长颁布施行。
(三)讨论决定教职工的住房分配、福利费管理使用的原则和办法,以及其它有关教职工的集体福利事项。
(四)监督学校各级领导干部,可以进行表扬、批评、评议、推荐,必要时可以建议上级机关予以嘉奖、晋升,或予以处分、免职。第六条 校长要定期向教代会报告工作,听取意见,认真对待教代会的有关决议和提案,尊重和支持教代会行使民主管理的职权。第七条 教代会要尊重和支持校长及行政系统行使指挥职权,教育教职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第三章 教职工代表第八条 教职工代表以系、处或教研室、科室、班组为单位,由教职工直接选举产生,凡是享有公民权的教职工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代表的构成,既要照顾到学校各方面人员,又要充分体现学校以教学为主,其中教师代表一般应占60%左右。
代表实行常任制,任期3年,到期改选,可以连选连任。代表受原选举单位教职工的监督,必要时原选举单位可以依照规定的程序撤换、更换或补选本单位的代表。第九条 教职工代表按照规定的程序,有权提出提案和议案;有权就大会的各项议程充分发表意见、参加表决;有权对教代会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有权对有关部门提出询问;因行使正当民主权利而遭受打击报复时,有权向有关部门申诉、控告。第十条 教职工代表的义务是:努力学习并模范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指令,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参加教代会的活动,密切联系群众,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做好群众工作。第十一条 大会根据需要可请有关领导干部、教职工、学生及其他人员作为列席代表或特邀代表参加会议。第四章 组织制度第十二条 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时,选举大会主席团主持会议。主席团成员应由学校各方面人员组成,其中包括党政工团主要领导干部,教师应占多数。第十三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每3年1届,定期开会,一般应每学年开1次。大会的表决必须有全体代表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如期开会,应向代表说明,取得多数代表的同意。
遇有重要问题,或根据1/3以上代表的要求,可以提前召开大会或召开临时代表会议。第十四条 教代会的议题,应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和群众迫切关心的问题,广泛吸收教职工的意见,经大会主席团审议后,请大会通过。第十五条 对教代会的决定和提案,应认真执行,并向下次大会提出报告。教代会的工作应向教职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第十六条 教代会以系、部门为单位建立代表小组(或代表团),选举产生正、副组(团)长。第十七条 教代会根据需要可以组织若干专门工作委员会或举行有关人员的专题会议,其任务是对教代会要讨论的重大问题和代表提出的重要提案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检查有关部门贯彻教代会决议和处理提案的情况;以及大会交办的其它事项。第五章 工作机构第十八条 学校工会委员会承担教代会工作机构的任务,在党委的领导下,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下列工作:
(一)做好大会的筹备工作和会务工作,组织选举教职工代表,征集和整理提案,提出大会方案和主席团人选建议名单,经党委批准后,召开大会。
(二)大会闭幕期间,组织代表组(团)及各专门工作委员会(小组)的活动,组织代表传达贯彻大会精神,督促检查大会决议及提案的落实。
(三)大会闭幕期间,遇有重要问题,可召集代表组(团)长会议或组织代表讨论,必要时可按规定的程序,召集临时代表会议。
(四)向代表和教职工群众进行宣传教育,保障他们的民主权利,接受他们的申诉。
(五)处理教代会交办的其它有关事项。

⑤ 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包括

教育方针是我国党和政府在一定历史时期,为实现一定任务而为教育确定的指导方针,其核心是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教育方针的制定,自从建立根据地以来,在每一个时期都相应地提出了适应那个时期的教育方针。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建国初期,我们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彻底完成民主革命,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恢复国民经济,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条件。所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中,明确地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任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也指出了教育方法和改造旧教育的步骤,重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有步骤、有计划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加强劳动者的业余教育和在职干部教育,给青年知识分子和旧知识分子以革命的政治教育,以适应革命工作和国家建设工作的广泛需要。”
同时,《共同纲领》还规定了国民道德标准:“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共同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这对培养新社会需要的新人,无疑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后,根据《共同纲领》确定的教育政策,即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方针,教育部召开了一系列的教育会议,通过了一系列的文件草案,进一步具体确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任务。如1951年3月19日至3月31日,中央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着重讨论了普通中学的问题。提出普通中学的宗旨和教育目标,必须符合全面发展的原则,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各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自觉的积极成员。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学暂行规程》等四个文件草案,讨论了中学数理化等学科的课程标准(草案)等等。所以,通过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不仅为新学制的制定和颁布,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和教育任务的确定指出了正确的方向,同时也为大中学校物理教学大纲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出了明确的目标。
二、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如何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已经摆到党和国家的议事日程上了。在这种形势下,1957年2月,毛泽东总结了我国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教育经验,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哪备纤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值得指出的是,毛泽东提出的培养目标,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当时主要针对的,是从1953年开始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滚颤和大规模经济建设以来,在教育上存在的越来越清楚、越来越突出的以下三个问题①:
是强调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出现了忽视政治的偏向。在一些人中,好象马克思主义行时了一阵,现在就不那么行时了。如当时流行的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就是这种偏向的明显反映之一。毛泽东十分关心这件事,所以把德育和有社会主义觉悟放在重要位置,这是符合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教育特点的,在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适用的。
第二是随着教育事业的李仿发展,中、小学生越来越多,而国家经济条件有限,不可能使所有中、小学毕业生都升入高一级学校,有大批中、小学生,特别是初、高中毕业生要参加生产劳动,要走向社会,去当农民、工人,当体力劳动者。这不是一时的现象,而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期间都要碰到的问题。但由于教育工作中忽视了这个问题,没有抓紧进行生产劳动教育,没有注意克服轻视体力劳动的旧思想残余,以致产生了很不适应的状况。学校中也出现了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偏向。同时有些青年有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以为到了社会主义就应当什么都好了。他们没有看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只是刚开辟了一条达到理想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有些大学生和大学毕业生对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也觉得是大材小用,不愿意到生产线,不能与工农密切结合。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将影响到国家的工农业生产,影响到千百万大、中、小学生能否更好地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安定,是一个事关全局的大问题。因此,毛泽东明确提出培养目标时,特别强调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把培养劳动者列入教育的目标中,它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对新一代的基本要求。当然,这里所说的劳动者,

,是指体脑结合的劳动者。
第三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全面发展,影响学习,影响工作。毛泽东从建国初期就十分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1953年6月还提出“要使青年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要求。所以毛泽东特别强调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此外,我国解放初期提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实际上是套用苏联十月革命初期提出的口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之后,特别是在毛泽东批评不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照搬照抄苏联经验的教条主义倾向之后,教育界就“全面发展”这个培养目标问题展开了争论。当时参加争论的不少是教育部的干部,当时教育部的领导对培养目标的认识也还不甚明确,所以在这里毛泽东用“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的精确提法,代替了过去广为流传的提法,这就使教育界对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易于明确。
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对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大贡献。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其中明确、系统地提出了党和国家的教育工作方针,即“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了实现这个方针,教育工作必须由党来领导。”这样,在社会主义时期,教育工作的方向也就明确了。
此后,全国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引下,各级各类学校也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教改探索,如学校办工厂,开展半工半读,勤工俭学,高等学校实行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真刀真枪”地作毕业设计,结合科学研究作毕业论文,中、小学进行学制、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等等试验,都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积累了可贵的经验。
但是,在党的教育方针开始提出和提出以后的一段时期,整个教育工作曾发生过不少“左”的缺点错误。这一方面固然是由于理解上的片面,例如为了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就理解为让学生多参加政治活动,为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就让学生多参加生产劳动等等,以致影响和打乱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严重削弱了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另一方面,更为突出的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1958年的所谓“教育大跃进”和高等学校中的“拔白旗”等等,使教育发展出现了曲折,教育质量一度急剧下降。直到1960年下半年,党中央逐渐认识到工作中的问题,并开始纠正“左”的错误。1960年11月开始,在教育工作中贯彻执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总结经验教训,并于1961年9月,正式颁发、试行经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通过的《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1963年3月,中共中央又同时颁发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使教育工作重新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扭曲和变形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在中国发生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也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尽管也把“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个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列入了“指示”,但实际上完全遭到了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扭曲和纂改,结果是完全背离了这个教育目标,造成了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大破坏。
在“文化大革命”中,直接作为教育工作纲领的是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和“七·二一”指示。
1.《五·七指示》。所谓“五·七”指示,是指1966年5月7日,毛泽东在给林彪写的一封信中提到的“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后来林彪、“四人帮”就借着结束“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进行了颠倒是非黑白的“大批判”,进行了“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运动。把十七年来建立的教育制度、课程设置、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考试方法等等,统统扣上“封、资、修”的帽子,加以全盘否定了,学校中不少干部、教师都作为“牛鬼蛇神”,搅乱了教育思想,把教育工作引向歧途,造成了“停课闹革命”的混乱局面。
2.“七·二一”指示。所谓“七·二一”指示,是指毛泽东在《人民日报》关于《从上海机床厂看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路》的编者按清样中加写的一段话:“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这里主要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但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要无产阶级政治挂帅,走上海机床厂从工人中培养技术人员的道路。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因为这段话是1968年7月21日广播中公布的,所以后来大家称为“七·二一”指示。这个指示执行的最终结果,是泡制出了一个名噪一时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纪要》中流毒最广、危

害的是所谓“两个估计”,即所谓十七年里“毛主席的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基本上没有得到贯彻执行”,教育战线“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教师队伍的大多数和解放后培养的大学生“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两个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了“四人帮”一伙镇压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知识分子的两根大棒。也使我国的物理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摧残。

⑥ 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法规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新中国成立以后曾出现过三次教育立法高潮: 第一次是建国初期
它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为依据,由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包括各类学校暂行规定在内的教育法规,这类法规对建国初期教育体制的建立起到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第二次教育立法高潮始于1960年代
那是为了贯彻1961年国家对教育实行调整、巩固、充实和提高的方针,同时也为了纠正学习前苏联经验中出现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并忽视法制的基础上展开的。当时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起草了基租《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等后来被称之为“高教60条、中教50条、小教40条”的三个重要法规。这些法规总结了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各级学校制定了明确的工作方针,从而推动了当时教育工作的发展。
第三次教育立法高潮产生于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
这一时期随着“四人帮”的被粉碎(1976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的颁布,教育立法也迎来了灿烂的春天。
自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建国以后的第一部教育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以来,
在短短的十余年间,我搏纳兆国在教育领域相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以及《民办教育促进法》(2001年)等多部教育法律和法规。与此同时还制定和颁布了相当数量的地方性教育法规。这样一些教育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教育立法的体系,并进一步推动了教育事业朝着一个“茄清以法治教”“以法促教”的良性方向发展。

⑦ 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毕业生(含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维护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和政策,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凡取得毕业资格的,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按有关规定就业。第三条毕业生是国家按计划培养的专门人才,各级主管毕业生就业部门、高等学校和用人单位应共同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和根据需要为国家服务的义务。
必要时,国家采取行政手段,安置毕业生就业。第四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其他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第五条国家教委归口管理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国务院其他部委(以下简称部委)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地方)负责本部门、本地方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第二章职责分工第六条国家教委的主要职责:
1、制定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法规和政策,部署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
2、组织研究并指导实施全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3、收集和发布全国毕业生供需信息,组织指导和管理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
4、编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制订国家教委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和部委、地方所属高校抽调计划;
5、负责全国毕业生就业计划协调工作,管理全国毕业生调配工作;
6、指导、检查毕业生就业工作,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调配部门派遣本地区高校毕业生;
7、组织开展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工作;
8、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科学研究和宣传工作;
9、检查毕业生的使用情况。第七条国务院有关部委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提出本部门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意见;
2、及时向国家教委报送所属院校毕业生就业计划和本部委需求信息;
3、组织协调所属院校的毕业生供需信息交流活动;
4、制订并组织实施所属院校的毕业生就业计划;
5、组织开展所属院校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
6、负责本部门毕业生的接收工作,了解和掌握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7、开展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改革的研究和宣传工作。第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国家教委的统一部署,提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的具体工作意见;
2、负责本地区毕业生的资源统计工作,并按时报送国家教委;
3、收集本地区毕业生的需求信息并及时报送国家教委;
4、制订本地区所属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计划并及时报送国家教委;
5、组织管理本地区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
6、受国家教委委托组织实施本地区高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并负责毕业生的调配派遣和接收工作;
7、组织开展毕业教育、就业指导工作;
8、检查、监督本地区用人单位和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9、开展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研究和宣传工作;
10、完成国家教委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九条高等学校的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的就业方针、政策和规定以及学校主管部门的工作意见,制定本学校的工作细则;
2、负责本校毕业生的资格审查工作,及时向主管部门和地方调配部门报送毕业生资源情况;
3、收集需求信息,开展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负责毕业生的推荐工作;
4、按照主管部门的要求提出毕业生就业建议计划;
5、开展毕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6、负责办理毕业生的离校手续;
7、开展与毕业生就业有关的调查研究工作;
8、完成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第十条用人单位的主要职责:
1、及时向主管部门报送毕业生需求计划,向有关高等学校提供需求信息;
2、参加供需见面和双向选择活动,如实介绍本单位情况,积极招聘毕业生;
3、按照国家下达的就业计划接收、安排毕业生;
4、负责毕业生见习期间的管理工作;
5、向有关部门和学校反馈毕业生的使用情况。

⑧ 教育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教师资格条例》《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中小学校电化教育规程》《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成人高等学校设置的暂行规定》《广播电视大学暂行规定》《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关于授予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博士学位的规定》《社会力量办学教学管理暂行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践性环节考核管理试行办法》《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规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管理办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办法》《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处罚暂行规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定》《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奖励规定》以及各地相关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

⑨ 喀什大学是211院校吗

喀什大学不是211工程高校,学校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为全国100所转型发展试点高校之一。

学校始建于1962年,前身为喀什师范专科学校。197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喀什师范学院。2015年4月,更名为喀什大学。


学术科研

据2021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2个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

2021年,学校有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获准结题;3个项目获2021年度饥迅高校党建研究课题立项,2项课题获“2021年度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立项。

2020年,学校2项课题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4个项目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1项课题获202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新疆项目立项;1项课题被确立为自治区社科联2020年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诠释专项课题,5个项目获2020年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项目立项,7个项目获2020年度自治区创新环境(人才、基地)建设专项—自然科学计划(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教育科学学院李中英老师撰写的《关于南疆地区乡村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现状的调虚悔研报告》(2018年治疆方略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结项成果)获“2019年度全国民族工作优秀调研报告”二等奖。

学术期刊

《喀什大学学报》系喀什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该刊已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和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等全文收录,主要刊登政治、经济、法律、哲学、文化、文学、艺术、语言、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体育学、网络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和工程类学科等领域有新意、有理论深度的学术研究论文;该刊注重刊发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中巴经济走廊 ”建设的专门研究论文,主要辟有政治哲学研究、经济法律研究、中巴经济走廊研究、文化研究、 语言研究、文学艺术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等栏目。

211工程 是指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于199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后正式启动。

“211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中华民族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






⑩ 普通高等学校函授教育暂行工作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等学校)举办的高等函授教育(以下简称函授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挥高等学校的优势,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函授教育的发展,特制定本条例。第二条举办函授教育,是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之一。高等学校在办好全日制教育的同时,要创造条件举办函授教育,举办函授教育的高等学校,必须把函授教育的发展规模、专业设置、机构编制、基建项目等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安排。第三条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教育,包括本科、专科、单科进修以及大学后的继续教育。举办本科、专科函教育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高等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人数一般应在2000人以上,拟定函授教育的专业必须已培养了两届以上本、专科毕业生;
有健全的管理机构,有专职教学管理和行政管理人员,有完备的管理制度;
有一支与函授招生规模相适应的合格的专、兼职函授教师队伍;
有按国家教委关于制订函授教学计划的原则规定的函授教学计划和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有符合培养规格要求的函授教材、自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资料;
有能实施函授教育各个教学环节所必需的条件。第四条高等学校举办函授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才兼备的专门人才。
本、专科函授毕业生必须达到高等学校同层次,同类专业毕业生的相应水平。第五条高等师范函授教育,必须以培养中等学校的师资为主要任务,其他各类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的函授教育也应承担培养师资的任务。第六条函授教育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国务院各部委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规划函授教育时,要根据本系统、本地区我的人才规划和学校条件,在专业设置和招生地区等方面,切实做好协调和配合工作。第七条高等学校举办本、专科函授教育,要由学校提出申请,按隶属关系分别经国务院有关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举办大学后的继续教育,要经学校主管部门批准,报国家教育委员会备案。
本、专科函授教育招生必须纳入国家高等教育招生计划。第八条函授教育开设的专业,必须是适合以函授方式施教的专业。开设的专业名称,应以国家教育委员会审定的全日制专业目录为依据。第二章教学第九条函授教学应以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的自学为主,并组织系统的集中面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举办函授教育的高等学校必须认真、严格地组织教学全过程。第十条教学计划是实现培养目标和组织教学过程的依据。
函授教学计划规定的各门课程,应参照全日制同类课程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函授教育特点,制订函授教学大钢。
本、专科函授教育,实行学年制,也可以实行学分制。第十一条函授教学的主要环节,包括自学、面授、辅导答疑、作业、实验、实习、考试(考查)、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及答辩(或毕业论文及答辩,或毕业考试)。
面授及教师指导的实验、实习应占高等学校同层次同专业授课总学时的30%左右。第十二条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各种教学环节,都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同时充分调动函授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函授教学要注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第三章科研第十三条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各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函授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
除一般的科学研究外,函授教育的科研课题,应着重在对函授教育特别、规律的研究,高等函授的教育方法、教学管理和教学手段等远距离教育问题的研究,高等函授教材、自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和研究,同时也可以结合函授生从事的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第十四条函授教育的科学研究应纳入学校的科研规划,保证必要的条件,对取得的科研成果要组织交流推广,并给予奖励。第四章教师第十五条加强函授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办好函授教育的关键。
函授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应由热爱函授教育、具有教学经验和较高业务水平的专、兼职教师组成。举办函授教育的高等学校,按国家教育委员会规定的比例确定编制。函授教师可定编到人,也可定编不定人,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安排。

热点内容
包揽合同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2 22:29:39 浏览:548
日本民法典原则 发布:2025-01-12 22:04:20 浏览:273
签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怎么写 发布:2025-01-12 21:56:01 浏览:818
按合同法的规定合同生效后 发布:2025-01-12 21:26:15 浏览:941
人类道德的最初表现形式 发布:2025-01-12 21:02:00 浏览:377
财政拨款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 发布:2025-01-12 20:29:09 浏览:577
什么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发布:2025-01-12 20:26:00 浏览:336
招商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20:12:39 浏览:931
王哲律师 发布:2025-01-12 20:09:00 浏览:161
一村一法律顾问责任 发布:2025-01-12 19:59:30 浏览: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