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台规章制度
⑴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坚持广播电视节目正确导向,促进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产业繁荣发展,服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专题、专栏、综艺、动画片、广播剧、电视剧等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和节目版权的交易、代理交易等活动的行为。
专门从事广播电视广告节目制作的机构,其设立及经营活动根据《广告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管理。第三条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负责制定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产业的发展规划、布局和结构,管理、指导、监督全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
县级以上地方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的管理工作。第四条国家对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度。
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应当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第五条国家鼓励境内社会组织、企事业机构(不含在境内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或中外合资、合作企业)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或从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活动。第二章节目制作经营业务许可第七条申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申请机构应当向审批机关同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报告;
(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机构章程;
(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申领表;
(四)主要人员材料:
1、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及简历;
2、主要管理人员(不少于三名)的广播电视及相关专业简历、业绩或曾参加相关专业培训证明等材料。
(五)注册资金或验资证明;
(六)办公场地证明;
(七)企事业单位执照或工商行政部门的企业名称核准件。第八条在京的中央单位及其直属机构申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报广电总局审批;其他机构申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向所在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
审批机关应在收到齐备的申请材料之日起的二十个工作日内做出批准或不批准的决定。对符合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规定的,应为申请机构核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对不批准的,应向申请机构书面说明不予批准的理由。
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在做出批准或不批准决定之日起的一周内,将审批情况报广电总局备案。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由广电总局统一印制。有效期为两年。第九条经批准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企业,凭许可证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或业务增项手续。第十条已经取得《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需在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分支机构的,须按本规定第七条的规定,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另行申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并向原审批机关备案;设立非独立法人资格分支机构的,无须另行申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第十一条依法设立的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经营广播电视节目无需另行申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第三章电视剧制作许可第十二条电视剧由持有《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地市级(含)以上电视台(含广播电视台、广播影视集团)和持有《摄制电影许可证》的电影制片机构制作,但须事先另行取得电视剧制作许可。第十三条电视剧制作许可证分为《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和《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两种,由广电总局统一印制。
《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仅限于该证所标明的剧目使用,有效期限不超过180日。特殊情况下经发证机关批准后,可适当延期。
《电视剧制作许可证(甲种)》有效期限为两年,有效期届满前,对持证机构制作的所有电视剧均有效。第十四条《电视剧制作许可证(乙种)》由省级以上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核发。其中,在京的中央单位及其直属机构直接向广电总局提出申请,其他机构向所在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逐级审核后,报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审批。
⑵ 如何管理好广播站
1、服从原则,服从领导指挥。始终落实广播站为学生和学院交流的平台作用。
2.实干原则,做好本职工作。
3.自律原则,起到一名学生干部的表率,不但工作要认真负责, 还会注意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修养,从而过一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同时,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广播站的工作。
努力提高播音部成员的综合能力。
对于对广播站的管理制度我分为以下五种
(一)播音制度
1、有个组负责人按时领取钥匙并与播音前五分钟就位
2、各组开门后及时检查设备是否齐全完好如发现异常及时上报
3、播音前讲电话手机等播音设备远离播音设备将各自手机调到关机状态
4、播音期间不得交头接耳保持播音间绝对安静
5、播音结束后,认真填写“播音登记表”并将播音材料整理好置于档案盒中,在材料上注明播音日期及播音员
6、填写完毕后,将设备归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一切正常后将卫生维护好方可离开
(二)例会制度
1.广播电台成员于 准时到电台开会。
2.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到会者,需及时请假。
3.每学期一般为三次病假,两次事假,开会后五分内不到者视为迟到,十分内未到者视为缺席,并计入考勤登记表。
4.开会时手机自觉调成震动,避免影响他人。
(三)工作制度
1.播者工作期间衣着大方得体;
2.禁止将零食、水果等食品带入播音室;
3.对于台内物品节约使用,不得浪费或挪为他用。
(四)值班制度
1.每学期第一次例会时,需将个人课程表上交
2.由指定人员指定值班表;
3.值班人员必须按时到电台值班
4.值班人员需及时查收“点歌箱”中的信件;
5.值班期间如有上级任务,需及时做好值班记录。
(五)人事责任制度
每日播者人员,负责本组播音质量等相关事宜。
⑶ 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信号安全优质播出,维护用户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权益,依据《广播电视管理条例》、《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制定本规定。第二条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等业务的单位(以下简称安全播出责任单位)为保障安全播出开展的技术维护、运行管理、应急处置及其他相关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全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督管理工作。第四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应当坚持不间断、高质量、既经济、又安全的方针。第五条任何组织、个人不得实施干扰广播电视信号、危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行为。第六条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实行分类分级保障制度。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符合本规定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关于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有关要求;不符合的,不得从事广播电视播出、传输、覆盖活动。第七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加强制度建设,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本单位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全面负责。第八条广播影视行政部门、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建立奖励制度,对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个人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基本保障第九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播出技术维护和运行管理的机构,合理配备工作岗位和人员,并将其他涉及安全播出的部门和人员纳入安全播出管理,落实安全播出责任制。第十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安全播出人员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参与节目播出或者技术系统运行维护的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并通过岗位培训和考核;
(二)新系统、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三)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规定或者其他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第十一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技术系统配置,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技术规范和国务院广播影视行政部门规定的分级配置要求;
(二)针对播出系统特点采取相应的防范干扰、插播等恶意破坏的技术措施;
(三)采用录音、录像或者保存技术监测信息等方式对本单位播出、传输、发射的节目信号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记录。记录方式应当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人民政府广播影视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记录信息应当保存一周以上;
(四)使用依法取得广播电视设备器材入网认定的设备、器材和软件,并建立设备更新机制,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
(五)省级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卫星地球站应当配置完整、有效的容灾系统,保证特殊情况下主要节目安全播出。第十二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维护、运行管理等安全播出管理制度。第十三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保障技术系统运行维护、更新改造和安全防范等安全播出所需经费。第十四条鼓励开展对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水平。第三章日常管理第十五条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广播电视节目源管理,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在节目制作、节目播出编排、节目交接等环节应当执行复核复审、重播重审制度,避免节目错播、空播,并保证节目制作技术质量符合国家、行业相关标准;
(二)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节目应当具备必要的延时手段和应急措施,加强对节目的监听监看,监督参与直播的人员遵守直播管理制度和技术设备操作规范;
(三)从事广播电视传输、覆盖业务的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应当使用专用信道完整传输必转的广播电视节目;
(四)不得擅自接入、传送、播出境外广播电视节目;
(五)发现广播电视节目中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内容的,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消除或者停止播出、传输、覆盖,保存有关记录,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第十六条对新建、扩建或者更新改造广播电视技术系统的工程项目,安全播出责任单位在实施前应当组织相关专家或者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技术方案进行安全播出评估;在工程项目完工后应当组织验收,并向广播影视行政部门报告验收情况。
⑷ 广播电影电视部关于对广播电视台(站)年检的规定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全国各广播电视台(站)的管理,保证广播电视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和政策,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广播电视台(站)包括广播电台、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台、发射台、转播台(含差转台、收转台,下同)以及有线广播电视站等。第三条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对广播电视台(站)实行年检制度。中央所属广播电视台(站)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年检;地方广播电视台(站)由地方各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年检。
非行政区域性的有线广播电视台(站)由当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按本规定年检。
教育电视台由当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按本规定年检。第四条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的年检,依照本办法和广播电视无线电管理的规定进行。第五条年检的内容:
1.有无发生政治事故或重大责任事故;
2.是否按规定转播中央和省级台的广播电视节目;
3.是否按规定的渠道购买、取得节目;
4.播放境外影视剧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5.是否违反卫星电视节目接收管理的有关规定;
6.教育电视台是否按规定播出节目;
7.转播台是否按规定转播节目;
8.是否按规定设置节目套数;
9.是否执行经广播电影电视部和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批准的呼号和各种技术参数;
10.有无出租频率、频道或播出时段的行为;
11.有线广播电视台是否按“一城一网”的规定建设;
12.有线广播电视台是否按部和省厅的论证方案建设;
13.有线广播电视台的系统指标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
14.有线广播电视台的设备是否符合设置标准;
15.有线广播电视台的经费来源及支配情况;
16.是否有符合规定的采编、制作、播出等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编制数量及实际情况);
17.有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
18.执行其他有关法规、规章和纪律的情况。第六条广播电视台(站)在每年1月底前按本规定第五条的相关内容,全面检查本台上一年的实际执行情况,并向同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写出书面报告。
下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将检查情况报上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第七条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所有广播电视台(站)进行复查,并于每年3月底前将各台的检查情况书面上报广播电影电视部。第八条广播电影电视部根据自检、复检情况,对全国的广播电视台(站)进行抽查。第九条年检的结论为合格和不合格两类。第十条符合第五条规定的相关年检要求的广播电视台(站),年检为合格,由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发给年检合格证书。第十一条不符合第五条规定的相关年检要求,但情节轻微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站,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满,验收合格的,发给年检合格证书;验收仍不合格的,由广播电视行政部门依照有关规定责令其停止自办节目,取消其呼号,改为转播台,并建议给予有关责任人和领导人行政处分。
不符合第五条规定的相关年检要求,发生政治事故、重大责任事故的,或者拒不执行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台、教育电视台、有线广播电视站,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取消其呼号,吊销其广播或电视执照,撤销该广播电视台(站)。第十二条不符合第五条规定的相关年检要求的广播电视发射台、转播台,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整改期满,验收合格的,发给年检合格证书;验收仍不合格的,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应当给予有关责任人和领导人行政处分。第十三条各广播电视台(站)要按照本规定认真自检,按时报送有关材料。不自检或者不按要求自检的,由广播电视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并应对有关领导人和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第十四条广播电视行政管理人员在年检工作中应当实事求是,秉公执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第十五条年检合格证书由广播电影电视部统一印制。第十六条省级以上广播电视台(站)的年检合格证书由广播电影电视部发放,省级以下广播电视台(站)的年检合格证书由广播电影电视部授权省级广播电视行政部门发放。
年检工作、发放年检合格证书工作应在每年4月底以前完成。
⑸ 黑龙江省农村广播电视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农村广播电视事业管理,发挥农村广播电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农村广播电视是指县(市)、乡(镇)中由有线、无线及各种传输手段组成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的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网。第三条农村广播电视的任务是:及时、准确、广泛地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第四条农村广播电视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建设、分级管理的原则。第五条农村广播电视部门的干部和职工,应加强政治学习,钻研业务,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完成工作任务。对工作成绩显著者,主管部门应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对违反规定,造成事故者,应予以批评和惩处。第六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境内县(市)、乡(镇)、工矿、国营农场、森工系统的广播电台(站)、电视台、转播台、差转台、微波站、卫星地面接收站。第七条本规定由各级广播电视部门负责实施。第二章广播电视宣传第八条县(市)广播电台应橡拆饥及时、准确、完整地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报纸摘要、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和黑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地方报纸摘要、全省联播节目,及临时通知转播的重要节目。在保证转播中央和省台必转节目的前提下,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新闻、文艺、教育、服务等节目。第九条县(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建立健全编辑、采访、播出等审批制度,遵守宣传纪律。调频广播必须遵守无线广播宣传的规定。
各级广播电视部门应加强对值机人员的教育管理,严格播出和转播工作制度,发生错转、梁返误转等事故,应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广播电视部门报告。并查明原因,及时处理。第十条县(市)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加强通讯联络和培训工作,建立通讯员队伍。第十一条县(市)广播电视局(台)长或编辑部主任,根据工作需要,可列席当地人民政府有关会议,经批准可查阅有关文件。第十二条乡(镇)广播电视站在保证必转节目的同时,应办好自办广播节目。第十三条村(屯)广播室应建立健全广播管理制度,设兼、专职人员负责管理。在保证转播县(市)广播电台及乡(镇)广播电视站节目的同时,应充分利用有线广播,为本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第十四条在接收不到中央和省广播电视节目或接收效果不好的地方,经省广播电视厅批准,企业、村(屯)可以开办小功率的电视差转台。差转台受当地广播电视主管部门领导,严格遵守宣传纪律和各项规定,不得随意插御辩播节目或播放录像片。违者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第三章机构、编制、人员第十五条县(市)广播电视局是当地人民政府建设和管理广播电视事业的职能部门。乡(镇)广播站主管全乡广播电视管理工作。受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广播电视部门的双重领导,以当地人民政府领导为主。第十六条县(市)、乡(镇)广播电视局(台)、站的编制,由编制部门核定。人员由县(市)人事和劳动部门配备。第十七条少数民族集中的县(市),根据情况可开办少数民族语言节目。少数民族语言节目的人员编制必须专用。第十八条县(市)、乡(镇)广播电视职工的劳保等待遇,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第四章设备、网路建设和维护第十九条农村广播电视网的建设和维护,按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定及广播电影电视部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条县(市)广播电台应严格遵守各项技术规定,不能随意改变频率、频道、天线高度等技术特性,如确需改变时,应经原批准单位批准。第二十一条县(市)至乡(镇)的广播专线,由县(市)广播电视局负责建设和维护管理。乡(镇)以下的广播网路属集体所有,由乡(镇)政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第二十二条农村广播电视设施的保护,按国务院《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及《黑龙江省实施〈广播电视设施保护条例〉细则》执行。第五章经费第二十三条县(市)广播电视局(台)的事业经费纳入县(市)财政预算。
乡(镇)广播电视站的事业经费,由县(市)财政按有关规定给予解决。第二十四条县(市)广播电台、电视台、调频台、县办微波和地面接收站及县(市)至乡(镇)广播专线属全民所有,建设经费纳入当地基本建设计划。建设后的维护经费,由县(市)财政统一安排。
⑹ 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管理条例(2016)
第一条为了加强广播电视管理,发展和繁荣广播电视事业,规范广播电视运营服务,维护和保障广播电视用户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节目的采编、制作、播放、传输,广播电视运营服务以及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视听节目服务等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广播电视事业应当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财政投入,促进广播电视事业持续发展,并对农村、少数民族、边境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广播电视事业予以重点扶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扶持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广播电视节目的译制、制作和播出。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广播电视管理工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公安、财政、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广播电视管理工作。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监督举报制度,通过互联网、电话、来信来访等多种形式,接受并处理社会公众的投诉。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坚持合理和节约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公用通信等各种网络资源,加强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的建设和管理,保障广播电视的安全传输和播出。
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卫星接收、无线转播、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多种技术手段,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和节目传播质量。第八条非公有资本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投资广播电台、电视台、网络广播电视台的科技、音乐、体育、娱乐等节目的制作。第九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建立健全防范虚假新闻的审查制度。按照真实、客观、及时、公正的原则采编、制作、播放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禁止有偿新闻,不得播放虚假新闻。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建立虚假新闻的纠错更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第十条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遵守商业广告审查和播放管理制度。禁止播放虚假、违法广告;插播商业广告不得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完整性,播放商业广告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时长;播放公益广告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时长和比例等要求。第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广播电台、电视台、广播电视站、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视听节目服务等的监督检查。
广播电台、电视台不得干扰、阻碍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的监测活动,不得使用未获得有效入网认定证书的广播电视设备器材。
广播电视站不得接收、传送境外卫星电视节目,不得在转播节目中插播自办节目和广告。第十二条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单位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等规定,取得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者履行备案手续。
已经取得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者履行备案手续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设立分支机构的,其分支机构不再需要取得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或者履行备案手续。第十三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应当按照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载明或者备案的事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播出的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应当是设区的市以上广播电台、电视台制作、播出或者中央新闻单位网站登载的时政类视听新闻节目。第十四条在广场、建筑物(构筑物)内外以及公共交通工具设置公共视听载体,播放视听节目的运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运营开播后十五日内向当地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公共视听载体设在公共交通工具内的,向公共交通工具运营单位登记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设在其他地方的,向公共视听载体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广播电视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仅发布广告的公共视听载体除外。
备案时,运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营业执照或者有关设立登记证明的复印件;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三)公共视听载体的数量、设置地点、节目播放平台地点和每日播放起止时间的说明材料;
(四)安全播放承诺书。
公共视听载体终止播放视听节目的,其运营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在终止播放后十五日内告知原备案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