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反避税法规的作用

反避税法规的作用

发布时间: 2023-04-06 00:36:40

Ⅰ 特别纳税调整有哪些主要内容

法律主观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亮点之一,是设立了“特别纳税调整”一章,它从实体法的角度,对关联交易的税收处理以及其他反避税措施作出规定,是反避税的全面立法。新税法出台后,企业或个人的避税风险陡增。“独立交易原则”:违规企业将被重点中国税务网审计“特别纳税调整”是针对“一般纳税调整”而言的,是税务机关出于实施反避税目的而对好山贺纳税人特定纳税事项所作的税收调整,包括针对纳税人转让定价、资本弱化、受控外国公司及其他避税情形而进行的税收调整。江苏省国税局国际税处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特别纳税调整的“特别”之处体现在对象、内容、方法等很多方面。原来我国的所得税法律法规在谈到纳税调整时更多的是关注调整的合理性与合法性,以及税务机关执法的准确性。而新税法的“特别纳税调整”不仅局限于此,它更多的是针对资本的国际流动,更多地强调企业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公平性、合理性问题,拓展和提升了反避税的理念和领域。有关专家表示,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实施“特别纳税调整”比“一般纳税调整”的必要性更为强烈。商务部统计数字显示,自中国加入WTO以后,外商实际投资额增幅高达15%,而外商投资企业的亏损面较高,在盈利企业中微利现象也较为普遍。一位反避税专家指出,外商投资企业运用各种手段规避所得税的现象比较严重。其中,利用关联交易中的转让定价是重要因素之一。深圳市国税局国际税处处长王*远说,这次新税法专设一章规定反避税的有唯厅关问题,力度很大。他说,《税收征管法》虽然对此有一些规定,但它是程序法,只作了一些方向性的规定。而新税法则为实体法,为税务机关深入持久地开展反避税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依据。王*远说,借鉴国际上成功的做法,新税法制定了很多新的有效的反避税措施,如防止资本弱化、成本分摊协议、受控外国公司等,为全面维护我国的税收利益提供了坚强后盾。按照新税法规定,企业与关联方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而减少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的方法调整。这就明确赋予了税务机关反避税的权力。据介绍,独立交易原则,是指没有关联关系的交易各方,按照公平成交价格和营业常规进行业务往来遵循的原则,即完全独立的无关联关系的企业或者个人,依照市场条件下所采用的计价标准或者价格,来处理其相互之间的收入和费用分配的原则。那么,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的避税行为都有哪些类型呢?当前,利用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行为逃避税收的具体方法一般是:购销业务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作价;融通资金所支付或者收取的利息超过或者低于没有关联关系的企业之间所能同意的数额,或者利率超过或者低于同类业务的正常利率;提供劳务,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劳务费用;转让财产、提供财产使用权等业务往来,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业务往来作价或者收取费用。据有关税收专家介绍,根据关联方业务往来的类型和性质,税务机关一般会对下列企业是否违背独立交易原则进行重点税务审计:(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权受关联方控制的企业;(二)与关联方业务往来数额较大的企业;(三)长期亏损的企业;(四)长期微利或者微亏却不断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五)跳跃性盈利的企业;(六)与设在避税港的关联方发生业务往来的企业;(七)集团公司内部比较,利润率偏低的企业;(八)巧立名目,向关联方支付各项不合理费用的企业;(九)利用法定友派减免税期或者减免税期期满,利润陡降进行避税的企业等等。如果企业存在这些问题,被税务审计的风险陡增。新税法出台后,避税风险不仅仅存在于跨国企业,还包括“走出去”的内资企业。一位反避税专家指出,对于反避税工作而言,原来的反避税工作一般都是针对外商投资企业而言的,对国内企业进行的反避税工作几乎没有。新税法出台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走出去”的内资企业利用转让定价等手段避税也将面临被税务机关检查和调整的风险。**中兴通讯公司国内税务总监许*锐对记者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企业交易的形式日益多样化,法律也必然日益严密。如果“走出去”的内资企业违背独立交易原则,就有可能被税务机关立案调查,企业的涉税风险也随之加大。**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及商务咨询师许-柯认为,新税法的前瞻性在“特别纳税调整”一章中得到充分体现。很多发达国家才有,我国近期还不会出现或者不是很突出的避税行为都被列入了“特别纳税调整”的范畴内,税务机关反避税的手段随之升级。他认为,对中国而言,这是制度上的一个巨大进步,标志着中国的反避税工作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一般反避税条款”:堵塞可能存在的制度漏洞针对避税行为,国际上一般采取两种反避税条款。一种是“个别反避税条款”,相当于我国“特别纳税调整”中提到的转让定价、预约定价、资本弱化、受控外国公司等;另一种就是“一般反避税条款”。什么是“一般反避税条款”呢?新税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企业实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而减少其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按照合理的方法调整。这种调整就是“一般反避税条款”。那么,什么是“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呢?实施条例第一百二十条明确指出:“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是指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有关税收专家认为,“不具有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应该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存在一个安排,是指人为规划的一个或一系列行动或交易;二是企业必须从该安排中获取“税收利益”,即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收入或者所得额;三是企业将获取税收利益作为其从事某安排的唯一或主要目的。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可以断定该安排已经构成了避税事实。为什么要在“特别纳税调整”中专门安排“一般反避税条款”呢?王*远解释说,一部法律不可能把所有事项都列举进去,也不可能充分预见未来,而这个条款就堵塞了税法体系中可能存在的一些漏洞,也是一种“兜底的办法”。它的意义在于打击和遏制违背立法意图的个别反避税条款不能规范的避税行为,在反避税立法上是史无前例的,为税务机关搞好反避税工作提供了法律武器。苏州市国税局国际税处有关负责人认为,把“一般反避税条款”写进新税法是一个创新,使我国的反避税法律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它也是中国税务机关成熟的重要体现。据了解,目前税法中明确“一般反避税条款”的只有德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少数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还没有规定“一般反避税条款”,他们更多的是通过“个别反避税条款”和司法判例来解决避税问题。在新税法中安排“一般反避税条款”有着怎样的意义呢?有关税收专家分析说,“一般反避税条款”体现了税负公平原则,一些企业单纯为了获取税收利益而非出于正常的商业目的进行所谓税收筹划,对这种行为进行限制和打击,可以为企业创造更为公平的市场环境。目前,一些纳税人避税手段不断翻新,如果不设置“一般反避税条款”,就会造成法律上的缺失,导致税收收入的流失。另外,“一般反避税条款”可以弥补“个别反避税条款”的不足,有利于增强税法的震慑作用。在税收征管实践中,税务机关经常会遇到一些企业进行的不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深圳市国税局国际税处有关负责人说,一些企业为了达到免税的目的,每经营两年往往会“自动消失”。这位负责人举例说,有一个企业连续几年零申报,后来终于获利了,但是在获利后的第三年初,这家企业就换了牌子,经过重新注册,继续享受免税待遇。这位负责人说,当初他们处理这个问题主要靠与企业协商谈判,因为没有相关的法律对这类企业进行约束。如果这类事情发生在2008年后,他们就可以依法对该企业进行纳税调整。在欧美从事10多年转让定价调查与研究的毕马威大中华区主管史*芬对记者说:“‘一般反避税条款’是国际上通用的反避税手段,是对‘个别反避税条款’的一种有效补充,它给税务机关以更大的操作空间,企业避税的风险也将随之加大。”**长城开发科技公司财务总监莫*云对记者说,新税法出台后,他们对“特别纳税调整”这一章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因为我们是上市公司,如果在税收上稍有不慎,势必影响企业的发展。”莫*云说。在特别纳税调整中,他们觉得最不好把握的就是“一般反避税条款”,因为这一条比较宽泛,有很多不确定性,企业不是很容易把握。“越是不确定的条款,对企业风险越大。”**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及商务咨询师许-柯表示,目前我国企业避税情况比较普遍,纳税人避税的方式也多种多样。由于一般反避税是个不确定的条款,企业若作了“不合理商业目的”的安排,就等于接近或触到了“雷区”。他说,“一般反避税条款”出台后,企业避税行为受到税务机关调查的风险将大大增加,企业必须比以往更加谨慎。反避税罚则:避税成本不再是零长期以来,关于避税的法律责任规定一直是我国税法的空白,这使得纳税人避税不承担任何风险,避税成本几乎为零,可以说是“不避白不避”。即使被税务机关调整到位,至少还占用了税款。制度上的缺失造成我国过去反避税措施威慑力不够。新税法借鉴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明确了避税的法律责任。按照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对税务机关作出的纳税调整,如果需要补征税款,应当向企业补征税款,还要按照税款所属纳税年度同期银行贷款基准利率加征5%的利息,并且这部分利息不能税前列支。税款的所属期最长可以从调查之日起向前追溯10年。实施条例同时规定,对企业能够有效地按照相关规定提供资料的,利息可减按基准利率计算。也就是说,按照税款所属年度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与补税期间同期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计算,不再加收5个百分点。有关专家解释说,处罚是税务机关为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而采取的一种手段,包括对纳税人不遵守纳税程序、不履行纳税义务等行为进行处罚。对转让定价行为的处罚,各国做法不尽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只进行纳税调整,对其因转让定价而延期缴纳的税款不加收利息(滞纳金)和处罚,如德国、西班牙和芬兰等国家。第二类是既要进行纳税调整,又要进行处罚,但各国规定的处罚标准不同,如意大利为100%~200%,英国为100%,澳大利亚相对较轻为10%~50%.第三类是既进行纳税调整,又要加收利息(滞纳金),还要对其进行处罚。如日本规定,除处以转让定价的调整税额的10%~40%的罚款外,还要加征每年14.6%的违规税。南非规定,除处最高200%的罚款外,还要为未缴纳税款支付每年15%的利息;荷兰除处以25%~100%的罚款外,税款的利息将从该所得税的纳税年度末起计算到税收查定之日为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国内税务总监许*锐对记者说,“特别纳税调整”的处罚性条款对企业来说威慑力是巨大的。有了这个条款,企业不会轻易去冒这个风险。他给记者算了笔账:如果一个上市公司通过不合理的商业行为使净利润减少了1000万元,那么一旦被税务机关查证后不仅要补税1000×25%=250万元,另外还有5%的加息处罚。更重要的是,公司被税务机关调查的信息一旦披露,就会直接影响公司的股票价格,进而影响到企业融资和发展,那损失可就大了。如果因为这250万元的所得税而使企业发展产生动荡,那简直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太不划算了。毕马威大中华区主管史*芬向记者表示,可以追溯10年的加息处罚可以说是比较重的,如果企业避税的数额较大,补税和连续10年的加息足以把企业拖垮。他说,与其要在将来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企业还不如严格按照独立交易原则进行交易。如果发现自己把握不了的问题及时与税务机关沟通,争取税务机关的理解与支持,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Ⅱ 国际反避税的具体措施

对自然人进行国际避税的约束
1.限制自然人避税性移居
根据国际公法的一般原则,一国政府不应禁止其公民或居民外侨移居出境。联合国于1966年制定了关于民事和政治权利的盟约,其中包括个人自由流动在内。许多国家参加了这一盟约。但它并没有被所有签字国纳入各自的法律体系中,主要是出于保护国家安全,公共秩序等需要,对个人自由流动有所限制。诸如对于有违法偷税、漏税、欠税行为的移居者,有关国家禁止其离境,但是,对于并没有违法的有避税意图的移居者,则不能用禁止离境的简单方法加以阻止,而只能采取其他手段加以制约。
对以避税为汪闷动机的自然人的国际迁移,有些国家采取了使移居出境者在移居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其原居住国(国籍国)仍负有纳税义务的措施。如美国有保留追索征税权的规定。根据美国《国内收入法典》,如果一个美国人以逃避美国联邦所得税为主要目的,而放弃美国国籍移居他国,美国在该人移居后的10年内保留征税权。对其实现的全部美国来源所得和外国的有效联系所得,按累进税率纳税;出售位于美国的财产以及出售由美国人发行的股票或债券所实现的收益,被视为美国来源所得。美国税务当局通过对该人滞留在美国境内的银行存款、房地产等财产的留置权,实行有效的征管,从其在美国的财产中扣除应纳税款。
2.限制自然人假移居和临时离境

对自然人以避税为目的假移居和临时离境,居住国往往采用不予承认的方法加以约束。例如,英国曾有一个对移居出境的自然人仍保持3年居民身分的非正式规定。该规定限制一个自然人要放弃在英国的居民身份,必须为此提供证据,比如卖掉在英国的房子,并在国外建立一个永久住宅,才能于其离境之日,暂时批准其要求。然后等该人在国外居留至少一个完整的纳税年度,如果在这段时间内对英国的任何访问天数全年累计不超过3个月,那么,才正式认定其移居。否则,对其放弃英国居民身分
要求的批准决定要延期3年。在这3年内,将仍视为英国居民征税。待3年届满,再参考在这一段时间内实际发生的情况作出决定。
对于采用临时离境方式来避免达到法定居住天数的避税方法,有的国家采用对短期离境不予扣除计算的对策。有的国家则采用将前一、二年实际居住天数按一定比例加以平均,来确定某个人在本年是否达到居住天数标准。
3.限制自然人利用避税地公司积累所得
为了防止纳税人利用在国外低税或无税条件下积累所得和财产进行避税,若干发达国家制定了一些有关反避税法律条文。
①英国的享枯宽有权规定。英国税法中规定,凡是对英国境外 “人”的所得有“享有权”的英国居民,应在英国就享有的国外所得纳税。“享有权”适用于下列情况:第一,不论是否以所得的形式表现出来,事实上是由某人支配的所得;第二,收到或应计的所得,这类所得起到了增加个人持有资产的作用;第三,个人收到或有权收到的各种所得或货币收益;第四,个人通过行使一种或多种权力就可得到的收益;第五,个人能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控制所得的运用。这种“享有权”的规定非常广泛,使得一个英国居民在许多情况下,要就其在另一税收管辖权下拥有的所得纳税,而不论他的这笔所得是否汇回英国。
②法国对利用避税地公司避税的规定。《法国税收总法典》规定,一个在法国定居或开业(包括只在法国开业,而不在法国定居)的人提供服务的报酬,而由一个在国外定居或开业的人获取。如果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应由前者在法国纳税。第一,获取服务报酬的人,是由法国纳税人直接或间接控制;第二,不能证明获取服务报酬的人是主要从事工商活动,而非提供服务;第三,获取服务报酬的人,是在低税负国家或地区定居或开业。
③美国对个人控股公司未分配所得余额征收惩罚税。个人控股公司是指在纳税年度的后半年中任何时间内,其股票价值50%以上直接或间接为五个或更少的人(包括非美国人)所拥有,其消极所得在调整所得中达到一定比例的公司。对这种公司,除了征收正常的公司税外,再对其应分配而未分配的“累积盈余”比照个人所困败弯得税最高税率征收一道惩罚性所得税。这种个人控股公司税主要针对个人的三种避税方法。第一,为了躲避个人所得税比公司所得税税率高的那部分差额负担,便组建一个公司来持有个人的投资证券,使个人的利息和股息所得转变为公司的应税所得,从而可以按较低的公司税税率纳税。第二,将个人的劳务所得,转给一家公司。比如某个人组建一家公司,使自己成为该公司的雇员。由公司出面与服务需要方签定合同,个人只负责提供服务,而由公司收取服务收人,公司支付给个人的薪金少于赚取的服务收入,通过这种方法,个人可以成功地将某些收入转给公司,使其按较低的公司税税率纳税。第三,利用公司营业活动扣除的好处。如个人将其游艇、赛车或渡假别墅等财产,连同其投资一并转给公司,使与个人财产有关的费用,象上述财产的维修保养费等,由非扣除性费用转化为可扣除性营业费用,用以冲减营业所得,而获得少缴所得税的好处。
对法人进行国际避税的约束
1.限制迁移出境
英国在税法中规定,在没有得到财政部允许的情况下,英国公司不能向避税地迁移和转移部分营业,或建立一个避税地子公司。违反者将受到严厉处罚,包括对当事人的2年监禁、总额为应纳税额3倍的罚款。
2.限制转移营业和资产
英国在税法中,除了约束法人的直接迁移外,还规定居民公司将贸易或经营转让给非居民,居民母公司允许非居民子公司发行股票或出售债券以及售出子公司等行为,也必须事先得到财政部的批准,否则将受到处罚。
3.限制利用公司组建、改组、兼并或清理避税
在法国,当改组涉及法国公司被外国公司合并,或者法国公司以其资产缴付换取外国公司的股份时,应按适用于合并的一系列税务规定执行,并须经法国财政部批准。本期应纳税利润仍由被合并公司承担纳税义务,对合并前的亏损也准予核销。但是,所转让的资产必须保留在法国境内,并必须列入外国公司在法国的分支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中。
4.限制改变经营形式
美国规定,对本国公司在国外以分公司形式从事经营的初期损失,允许从美国公司的盈利中予以扣除;但国外分公司如有盈利而改变为子公司,仍须责令美国公司退还以前的扣除额,以防止通过改革经营形式,从损失扣除和延期纳税两方面获利。
为了防止将股东投资改变为举债,以增加利息费用扣除,减轻税负,一些国家在税法中明确规定了债务与产权的比率,不得超过3:1或5:1等,超过这一比率的债务所支付的利息不予扣除。
5.在税收征管与税务司法中运用“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法律上承认形式合法而实质上违背立法意图的行为和安排。这一原则运用在对避税问题的处理上,意味着对那些符合法律要求,但却没有充分商业理由的公司和交易,将不被承认。在形式上以公司名义进行的交易,依事实可能被认定为个人的行为。税务当局查出有造假避税交易,有关合同或交易将被宣布为无效。
对滥用税收协定的约束
各国限制滥用税收协定的措施,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1.节制法
节制同那些实行低税制的国家或易于建立导管公司的避税地国家(如列支敦士登、摩纳哥、巴拿马等)签订税收协定,因为税收协定滥用往往是借助于在这类国家中建立导管公司来实现的。
2.排除法
将缔约国另一方被课以低税的居民公司(如控股公司),排除在享受协定优惠待遇的范围之外。
3.透视法
将享受税收协定优惠的资格不限于公司的居住国,而是要透过法律实体看其股东的居住国。它不考虑名义股东而是考虑受益人,即最终接收股息人的居住国。
4.承受税收法
该法给予协定优惠应以获自一国的所得,在另一国必须承受起码的税负为基础。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同一笔所得,在缔约国双方均不纳税。
5.渠道法
该法限制一个公司一定比例的毛所得,不得用来支付不居住在缔约国任何一方的个人或公司收取的费用。否则,该公司付出的股息、利息、特许权使用费不给予协定优惠。这是一种针对踏脚石导管公司的对策。
6.真实法
该法规定特许条款,来保证真实交易不被排除在税收协定优惠之外。这些条款包括:建立公司的动机、公司在其居住国的经营交易额、公司在其居住国的纳税额等。除非建立一个公司的动机具有充分的商业理由,公司在居住国有大量的经营业务,公司在居住国缴纳的税款超过要求的扣除额等,否则,不给予该公司协定优惠。

Ⅲ 什么是税收筹划,它的作用是什么

“税收筹划”又称“合理避税”。
它来源于1935年英国的“税务局长诉温斯特大公”案。
当时参与此案的英国上议院议员汤姆林爵士对税收筹划作了这样的表述:“任何一个人都有权安排自己的事业。
如果依据法律所做的某些安排可以少缴税,那就不能强迫他多缴税收。
”这一观点得到了法律界的认同。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税收筹划的规范化定义得以逐步形成,即“在法律规定许可的范围内,通过对经营、投资、理财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取得节税(TaxSavings)的经济利益。
” 主要内容 (一)避税筹划 是指纳税人采用非违法手段(即表面上符合税法条文但实质上违背立法精神的手段),利用税法中的漏洞、空白获取税收利益的筹划。
纳税筹划既不违法也不合法,与纳税人不尊重法律的偷逃税有着本质区别。
国家只能采取反避税措施加以控制(即不断地完善税亩配带法,填补空白,堵塞漏洞)。
(二)节税筹划 是指纳税人在不违背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税法中固有的起征点、减免税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通过对筹资、投资和经营等活动的巧妙安排,达到少缴税甚至不缴税目的的行为。
(三)转嫁筹划 是指纳税人为了达到减轻税负的目的,通过价格调整将税负转嫁给他人承担的经济行为。
(四)实现涉税零风险 是指纳税人账目清楚,纳税申报正确,税款缴纳及时、足额,不会出现任何关于税收方面的处罚,即在税收方面没有任何风险,或风险极小可以忽略不计的一种状态。
这种状态的实现,虽然不能使纳税人直接获取税收上的好处,但却能间接地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且这种状态的实现,更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与规模扩大。
基本途径 (一)选择低税负方案 即在多种纳税方案中选择税负低的方案,也就意味着选择低的税收成本; (二)滞延纳税时间 纳税期的滞延,相当于企业在滞延期内得到一笔与滞延税款相等的政府无息贷款。
意义 (一)有利于企业经济行为有效率的选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 1、有利于增加企业可支配收入。
2、有利于企业获得延期纳税的好处。
3、有利于企业正确进行投资、生产经营决策,获得最大化的税收利益。
4、有利于企业减少或避免税务处罚。
(二)有利于实现国家税法的立法意图,充分发挥税收杠杆作用,增加国家收入。
1、有利于国家税收政策法规的落实。
2、有利于增迅芦加财政收入。
3、有利于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4、有利于税收代理业的发展。
原则 (一)不违背税收法律规定的原则。
(二卖配)事前筹划的原则。
(三)效率原则。
来自网络。

Ⅳ 反避税措施

国家越发达,反避税力度越强
市场经济越发达,法律体系越完备,对避税的打击力度越大。美国是世界上反避税打击力度最大的国家。美国规定,企业避税(所得税)净额达500万美元以上的,除如数追缴外,还将处以20%—40%的罚款;对来自避税港的企业,采用不同于其他地区企业的税收条款等。不仅如此,在11万联邦税务人员中,数百人专门从事反避税工作。同时,美国还拥有一支精干的税务警察队伍,把避税当成偷税一样严厉打击。对于避税中最常用的转让定价,美国总结出三类调整转让定价的方法:比较价格法,即从审查具体交易项目的价格入手,把不合理的价格调整到合理的市场正常价格,从而调整应税所得;比较利润法,即从利润比较入手,从而推断转让价格是否合理,把不正常的应税所得调整到正常的应税所得上;预约定价制法,即纳税人事先将其和境外关联企业之间的内部交易与财务往来所涉及的转让定价方法向税务机关申报,经税务机关审定认可后,作为计征所得税的会计依据,并免除事后对内部定价调整的一项制度。

我国对三资企业的反避税措施

为了维护国家的权益,贯彻公平税负、平等竞争的原则,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制定反避税的法律
开展反避税工作,必须有法律依据。因此,国家税务总局应参照国际上的通常做法,尤其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的法规体系和措施体系,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对此,我们应该借鉴,以制定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反避税法规。
在一般条款中,注意准确地使用文字,尽量堵塞漏洞。比如,对纳税客体的表述,采用经济概念,而不用法律概念。因为前者内涵广泛、适用性强、后者则显得狭窄、刻板。像对应税所得,可以明确规定为”来自营业企业的任何种类的所得”。对可扣除成本,明确规定为”正常营业过程中发生的全部成本”。这样就好比一张大张的罗网,所有要捕的鱼都尽在其中。另一方面,对一些税源大或容易避税的项目,可以采用专门列举的办法,做到在法律解释上不给纳税人留下模棱两可的空子。这就好比一把钩
子,把网中或是分量重、对税收有举足轻重影响的,或是活动能力强、容易逃出网的鱼,再一条条用钩子钩住。
对容易避税,而且用一般条款又难以控制的项目,采用在一般条款外再另设一条附加准则办法。可以参考美国《国内收入法典》第367条的附加准则:”这类交易不是根据其主要目的在于避免联邦所得税的计划进行的”。也就是说,公司的交易必须被税务当局认为其目的并不主要是避税,否则,便不适用该准则的规定。
在反避税法规中,既要明确纳税人有举证的责任,即纳税义务人要向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有关的资料、文件等,又要授予税务机关核定纳税人应交税收的权力,坚持依法治税,以确保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
二、国家税务总局建立信息库
由于各地税务机关收集的信息有限,而反避税工作又离不开信息资料,国家税务总局如果能在管期内建立信息库,为全国税务部门提供有关信息,必然会推动反避税工作的开展。这个信息库可收集国内国外的产品价格信息、主要原材料价格信息、设备特许权使用费的价格信息、国外个人收入水平的信息等等。
三、对未违法的避税行为进行引导,堵塞漏洞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纳税人的行为并没有违反税收法规,少纳税款只不过是通过对税收负担的优化选择而实现的,譬如回避征税管辖权、选择低税点、利用税收优惠待遇等,都属于此,在法律上应当允许。补救的对策只能在实行正确的税收导向,堵塞可能发生的漏洞。比如,对减免期终了的企业,通过分设或更换牌号,重新享受新办企业优惠,税法上应当规定有准许和不准许的明确界限。对新开办的企业,允许其亏损两至三年,过期还未盈利的,按企业所得额进行调整等等,必须有明文规定,以便征纳双方有据可循,共同遵守。
四、对带有欺骗性的避税行为,申明正常交易标准
纳税人的有些行为表面上没有触犯税收法规,但实质上是采取欺诈的手段,有意违反市场的公平交易原则,钻税法的空子,以达到逃避税收的目的。滥用税收协定、转让定价、骗取出口退税等均属于此类。
借鉴国际经验,可以针对不同的交易类别,分别规定”正常交易标准”:
(1)相关联企业间的贷款利率,按没有关系的双方在独立进行借贷往来中使用的利率。必要时可规定上下浮动的幅度。
(2)相关联企业之间提供劳务,劳务费的收取标准按没有关系的双方提供劳务活动时的费用收取标准执行。劳务费的成本应包括工薪、材料等直接成本和管理费辅助费等间接成本。
(3)相关联企业之间租赁有形财产,租赁费收取标准执行没有关系的双方之间的正常往来中用相同的或类似的财产所支付的租费标准。
(4)相关联企业之间发生的无形资产的使用或转让,其特许权使用费收取标准也应按没有关系的双方之间的计费标准。如无同类业务可资比照,可以按照竞争性出让人要价或承让人的出价,原则上都应包含利润因素。
(5)相关联企业之间货物购销,按照无关联企业之间的可比价格,即采取所谓”比较价格法”。如无比较价时,采取倒扣价格法、成本加利法或税务当局核定价格法处理。
当税务局对企业提供的数据真实性表示怀疑时,有权让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公证机关给予公证。
五、坚持转移利润的责任人或受益人负有举证和补税义务的原则
在反对关联公司转移利润的斗争中,既要积极,又要注意和考虑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国际资本向成本低的地区转移是客观规律,在制定反避税措施时,既要注意其转移利润,损害我国权益的一面,也要考虑引进外资对社会发展的综合效益。在采取的措施上,注重掌握充足的证据。
从我国当前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利润的实际看,外国公司主要是利用我国企业对国际市场行情不熟、信息不灵、没有独立的购买材料及销售产品渠道等弱点,控制企业销售权转移利润。而转移利润的受益人是合营、合作企业的外方,而不是合营、合作企业本身,更不是合营、合作企业的中方。如果反避税措施只对合营、合作企业本身实施,有可能将这部分应由外方承担的税负转嫁到中方头上,最终仍是损害国家或集体利益,也使中方难以接受。因此其责任人或受益人有举证和补税的义务。
六、正确确定外商承包工程应纳税所得额
如何确定公司在我国境内承包工程的应纳税所得额,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税务机关不应仅停留在对外国公司如何扣除材料、如何提高利润率核定水平进行征税的基础上,因为税务机关按照材料供应的实际发生额,在征税时予以扣除,是不现实的,税务机关对外国公司代购工程材料的实际发生额无从考查和掌握,要获得材料的实际价格和费用的真实情况难度很大。而且由于外国公司转移利润后的劳务费水平基础低,税务机关对其核定的利润率水平再高,也难以达到准确合理征税的目的。因此,应要求外国公司所承包工程项目的工程材料价格和工程设计、装修、安装价格,符合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正常交易价格。
首先,对于一个工程项目,不论外国公司是独自承包,还是以不同公司的名义分项承包,都应将工程材料和工程设计、装修、安装视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整个工程项目征税。税务机关不应局限在只对外国承包公司核定利润率的基础上,要按市场价格对工程价款进行核定、调整,然后就其征税。
其次,国家应在国内同行业的一般收费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外国的工程管理费和劳务费高于国内同行业的特定因素,分类分项地制定一个基本设计、装修和安装的收费标准,以使各地税务机关掌握,并参照执行。
七、加强对企业外方借款、用款的掌握
税务机关要通过制定有关政策,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合资企业应将其外方年终应分得的利润与其外方从企业内的借款区分开来,不得以利润顶借款、躲避税收。另外,国家各级税务部门之间以及税务与银行之间要有力地配合和紧密地衔接,建立必要的查询监督制度。对外方分得的利润暂不汇出境外的,各地税务机关要通过有关资料的传递,掌握其转移资金的流向,一旦发现被提取和兑换,并可能流向境外时,应立即对该笔资金硬性冻结、强行扣税后才可放行。
八、要加强国际税收协作
在与国际避税的斗争中,面对在广阔的国际背景中进行活动的对手,许多国家逐渐认识到,仅靠本国的力量,单枪匹马去禁止,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只有通过加强政府间的双边合作和开展更广泛的多边合作,组成反国际避税同盟,协同行动,才有可能在这场避税与反避税的长期较量中取得胜利。
在国与国税收协定中,要规定防范滥用协定的条款,明确调整联属企业应税所得的具体程序,并加强税收情报的交流。要注意的是,世界各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税收政策目标的不同,反避税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我国对外缔结税收协定时,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
九、密切涉外经济部门的横向联系,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反避税工作
[案例一百二十三]
南昌市的华伟工具有限公司由外方负责生产经营,连年无利可图。从1995年起,中方股东单位决定由外方承包合营公司50万元利润,否则由中方负责合营公司的生产经营,外方权衡利弊后决定承包。实际执行下来,195年该公司亏本9万元,由于外方掌握着合营公司原材料和产品的定价权,实际盈利已被外方通过产品的定价而转移。因此,外方同意弥补亏损,并如数上交承包利润。
外商避税手法高超,情况复杂,涉及面广,只靠税务部门是难以防范的。在引进外资的全过程中,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协议、合同的签定和执行,各有关部门都要注意不能留下外商避税的空子。
十、提高税务审计水平
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提高税务审计水平是发现和杜绝偷漏税与避税行为的重要环节。各国除了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统计技术提高税务审计的质量外,一些国家税务当局在实践中还创造了许多方法来查明不正当的申报或虚假的账簿和账户。
十一、加强税务机关的处置权
根据国外反避税立法经验,应该明确地规定税务机关的处置权。因此,必须规定:税务机关在掌握充分的资料和确凿证据情况下,如果纳税人不与税务机关配合,税务机关有权自行确定交易价格,并调整利润,并拥有充分的处置权。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避税行为的处罚措施。如果对避税行为仅仅是重新调整其利润,重新计算其应纳税所得额,据以重新征税,这远远不够,因为这对避税的企业和准备避税的企业没有强有力的威慑作用。所以,我们在制定避税罚则时,应根据纳税人避税行为引起的应
纳税所得额减少的程度不同而给予不同的处罚。
十二、要加强反避税工作的领导
要经常总结反避税工作的经验,搜集整理反避税的典型案例,加强对涉外税收人员的培训工作。从现在起就应加紧培养这方面的人才,以便早日实现税收管理电脑化。
另外,还应充分发挥我驻外机构在反避税中的作用,及时在所在国搜集有关情报、资料,并向我税务机关提供,税务机关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以派员去国外协同我驻外机构进行专项调查,以确保国家的权益不受侵犯。

http://www.caishuifa.cn/html/swjc/jcff/2007-2-10/07-2-8-2czwndz8.html

Ⅳ 如何加强当前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

加强企业所得税征管的措施

(一)坚持依法治税,确保企业所得税政策的落实

新的企业所得税税法是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法律级次都很高,对新法的执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谨的措施,将依法治税的思想贯穿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过程当中。一是要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落实企业所得税各项政策,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制度及手段,逐步提高企业所得税征收率和税法遵从度。深入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执行好新企业所得税法,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严禁擅自制定或者变通与新企业所得税法不符的政策规定,自觉抵制干预企业所得税执法的行为。二是要对现行企业所得税政策进行全面清理,凡不符合新税法统一规定的,2008年1月1日起一律停止执行。要逐步建立易于操作的企业所得税制度体系,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保障。三是要加强税收执法监督,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加强所得税税收执法检查,加大执法过错追究力度,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二)拆枣进一步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岗责考核体系

完善企业所得税管理岗责考核体系,形成分工明确、指导有力、管理到位、上下协作、奖罚分明的工作机制。要推进国地税联动、与外部门间配合、国际性合作的协同配合机制建设,加大稽查和打击偷逃企业所得税力度,推进反避税等工作。要重视中介机构在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借助中介机构等社会力量提高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水平。

(三)加快企业所得税信息化建设,提升科技含量

按照金税三期工程的总体要求,加强企业所得税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保障。一是加快符合企业所得税管理需要的专项应用功能建设,完善综合征管信瞎含息系统,强化企业所得税税源监控、审核审批、台账管理、纳税评估、收入预测分析、统计查询等模块的功能,对企业所得税实行全磨御笑面的信息化管理。二是抓紧推广应用汇总纳税信息交换平台。明确总分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换职责,规范交换信息的内容、格式和时限。各省局将所辖总分机构的所有信息按规定打包上传总局,由总局清分到有关税务机关,实现总分机构主管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即时互通和共享。三是开发包含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等基础信息的采集软件,加快制定相关业务、技术和数据标准。

(四)强化企业所得税队伍建设

各级税务机关都要切实加强企业所得税管理与反避税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人才队伍保障。一是要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二是要分层级、多途径培养实用型的专业人才。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企业所得税管理工作应在继续坚持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下,全面推行专业化管理。专业化管理就是要根据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通过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企业所得税管理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运用其掌握的企业所得税专业技能,探索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的分类管理,达到加大管理力度和强化管理深度的目的。三是要保持人才队伍活力和稳定。

(五)根据税源状况,实行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基本方法。重点是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和企业的不同事项的特点,科学进行分类,合理配置征管力量,采取不同管理方法,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以体现专业化管理的要求。

分行业管理要求各地税务机关详细掌握本地区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针对不同行业生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核算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分规模管理要求各地税务机关科学分配企业所得税管理力量,对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实施分层级管理,将管理重点放到大型企业上。同时考虑到大型企业尤其是特大型企业往往跨地域经营,基层税务机关难以组织实施跨地域纳税评估和日常税务检查的情况,应探索省市以上税务机关对跨地域经营的大型企业负责纳税评估和日常税务检查等管理职责。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相互联系,应因地制宜,综合运用。

汇总纳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减免税企业、异常申报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因此,在管理上不仅要引起税务机关的足够重视,而且要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防止出现管理漏洞。企业合并、分立、改组改制、股权转让、债务重组、资产评估以及接受非货币性资产捐赠等事项,一般比较复杂,具有不确定性,税收管理难度较大,要实行企业事先报告和税务机关跟踪管理制度,切实加以管理。

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对象是外国居民、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的跨国经济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所得,税源具有流动性大、隐蔽性高的特点,税收收入易流失,税收征管难度大,在多数国家被列为税收征管高风险领域。为此,要建立健全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税源日常监控机制,把握其流动规律,重点要加强对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税收管理、预提所得税管理以及非居民企业承包工程与提供劳务税收管理,防范税源流失风险。

(六)优化企业所得税纳税服务

优化服务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基本要求。重点是突出服务特色,创新服务措施,真正达到降低纳税成本、提高纳税遵从度的效果。

要根据企业所得税政策复杂、涉及环节多、管理难度大、税源国际化等特点,紧密结合当地企业的实际,在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各个环节,分别采取加强和改进服务的针对性措施。要加大企业所得税政策宣传辅导的力度,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各项政策和优惠;要严格按照规定简化减免税、财产损失等事项的审批、审核程序,提高效率;要推行电子申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采集效率;要加强国际税收交流与合作,为跨国纳税人提供更多、更及时、更准确的有效帮助。

(七)进一步核实税基,加强税源管理

核实税基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核心工作。重点是在夯实税源管理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加强收入、扣除项目、关联交易和企业清算管理,确保企业所得税税基真实、完整和准确。

税源管理是核实税基的基础。应抓住企业登记、纳税人认定、重要涉税事项、重点税源管理、跨国税源管理、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等环节,提出管理要求。收入管理和扣除项目管理是核实税基的两个关键环节。要通过完善不同收入项目的确认原则和标准,以发票等各种凭据为抓手,利用税收综合征管信息系统,加强收入管理。通过分行业规范企业成本归集内容、扣除范围和标准,严格查验据以扣除的凭证,加强费用扣除审核,对跨年度收入和扣除项目实行台账管理,规范财产损失扣除管理等措施,加强税前扣除管理。

关联交易管理和清算管理是核实税基不可忽视的内容。特别是在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较多、税负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加强关联交易管理更加重要。税务机关要通过拓展关联交易信息、健全关联交易台账、加强关联交易行为审核、建立联合检查制度等方法来强化关联交易管理。清算是企业注销前所得税管理的最后一道关口,要通过及时掌握企业清算信息,规范企业所得税清算申报,加强清算后续管理等措施,切实强化清算管理。

(八)完善汇算清缴工作,提高申报质量

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关键环节。重点是抓住预缴申报、汇算清缴全程管理等环节,保证企业所得税申报的准确性和税款缴纳的及时性。

分月或者分季预缴、年终汇算清缴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一个显著特点。预缴税款是年度终了后汇算清缴的基础,预缴规范准确,就有利于保证汇算清缴质量。预缴的关键在于根据企业实际经营和财务会计核算情况,依法确定企业的预缴期限和方法,及时催报催缴,提高预缴申报的准确率和入库率。汇算清缴的全程管理关键要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汇算清缴前,主要做好减免税、财产损失等审批工作和政策宣传辅导工作;二是受理年度纳税申报,着重加强对企业纳税申报表和附送资料的审核控制;三是汇算清缴统计汇总,要认真做好汇算清缴的统计分析和总结工作。在汇算清缴管理过程中,税务机关要注意发挥中介机构在提高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企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或者自愿原则下出具中介机构的审计鉴证报告进行认真审核。

(九)强化评估工作,提升征管水平

强化评估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有力手段。重点是对企业的所得税纳税申报的真实性进行审核,及时发现疑点并进行相应处理。关键是要夯实评估基础,完善评估机制,建立联评制度。

夯实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基础,就是要求全面、完整、准确采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财务会计报表和第三方的涉税信息,搭建行业评估指标体系及其峰值和评估模型。完善纳税评估机制,就是要求综合比对分析各种数据后科学选择评估对象,综合运用各种比较分析方法进行评估,对企业疑点和异常情况作出具体分析判断,并严格按程序对评估结果进行处理;着重构建重点评估、专项评估、日常评估相结合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工作体系。建立联评制度,就是要求建立企业所得税与流转税及其他税种的联合评估、跨地区联合评估和国、地税联合评估的工作制度。

(十)积极防范避税

防范避税是企业所得税管理的重要内容。重点是通过完善反避税工作制度和业务规程,建立反避税与日常管理工作的协调配合机制,深入开展反避税调查,有效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要严格贯彻执行反避税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完善集中统一管理的反避税工作机制,促进规范调查分析、加大案件调整补税力度,不断提高反避税调查质量。要促进全国各地之间以及国税与地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对于重点避税嫌疑企业或行业深入开展全国联查,形成反避税工作合力,有效发挥反避税的威慑作用。要加强反避税与企业所得税日常管理及其他税收征管工作的协调配合,加强国际税收情报交换,拓宽可比信息来源,强化反避税信息基础建设。要做好反避税结案企业的跟踪管理,监控其关联交易定价水平和利润水平,防止再出现避税问题。要稳步开展预约定价安排的谈签,积极参与和协定国家就转让定价对应调整和双边预约定价安排的双边磋商,避免国际双重征税。要认真落实成本分摊协议、资本弱化、受控外国企业和一般反避税措施,及时发现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全面提高反避税管理水平,切实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热点内容
人类道德的最初表现形式 发布:2025-01-12 21:02:00 浏览:377
财政拨款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 发布:2025-01-12 20:29:09 浏览:577
什么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发布:2025-01-12 20:26:00 浏览:336
招商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20:12:39 浏览:931
王哲律师 发布:2025-01-12 20:09:00 浏览:161
一村一法律顾问责任 发布:2025-01-12 19:59:30 浏览:964
中国电影关于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2 19:18:02 浏览:681
属于商法的是什么法 发布:2025-01-12 19:00:48 浏览:595
法是以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规范 发布:2025-01-12 18:49:24 浏览: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1-12 18:47:49 浏览: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