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县农民画条例准则
Ⅰ 农民画的特点有哪些
农民画是中国特有的画种之一, 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民间乡土艺术。 它源于歼前乡村,源于生活,以民间阶层的审美追求为价值取向。农民画将原始观念与现代意识融汇,既有平民风格的绘画样式,又有现代绘画的某些元素。这使得它风格鲜明,技法多样,手法丰富,主题生动,展示着中国农村最为鲜活的人物和景象,在美术艺术领域独树一帜,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喜爱和关注。
一、农民画的起源及历史背景
Soul奇遇记,相似的灵魂总会汇聚
广告
“农民画”从字面看就是农民作的画,许多学者对其称谓一直争议不断。 但如此称呼,既指向明确,又是约定俗成的。在中国,最早与农民相关的绘画是江苏的岩画,主题是庄稼,这是有记录并经专家认可的中国最早的农民画。现在的齐家文化中, 以农民和农民耕作为题材的作品, 大约是 3500-4000 年前,这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可能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真正的农民文化。也就是说农民画从农业社会开始就产生了。新中国成立后,以农民、牧民、渔民为创作主体,也包括其他阶层的业余作者以其特有的艺术语言, 创作了大量自我欣赏的绘画作品。
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中国社会的进程、政府文化机构组织扶持紧密相关, 是以宣传为主要目的的 “群众艺术”。 一般认为,中国农民画兴起于上世纪 50 年代。 其发展有过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 1958 年前后。 为配合“大跃进”,全国农村都兴起了绘画热,“诗画满墙”是当时农村的一大景观。尽管内容虚幻、浮夸,但在客观上有力推动了农民画在全国范围的发展,为新时期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同时,农民画的乐观主义精神及其在艺术创作中被动、盲从的特征在此期间也体现得十分明显。第二次是在“文革”时期。以陕西户县农民画为标志,受政治的影响,农民画的时代烙印更为明显,是美术界的“样板戏”工程。 第三次是在 80 年代。 农民画开始向民间艺术的本体回归, 其特有的色彩艳丽、 造型夸张、稚拙质朴的魅力逐步引起了社会的重视。第三次高潮的规模远超前两次,因为“文革”结束,“四人帮”倒台,广大农民艺术家思想解放,有主动表达的需求;同时政府也加大了扶持力度。就这样,农顷掘民画在文化艺术领域独树一帜、不断发展,以致占有重要地位。
二、农民画之美学特征
农民画是美的。 下这样的结论没有错。 但美在哪里,有什么特征,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本人拙见,农民画如同绘画、雕塑等其他一切造型艺术一样,从外形来看,就鉴赏来说,它凭借自身的一种形式讨人喜欢,并让人产生愉悦的感受。其图案造型具有丰富多样、色彩鲜明、笔浓彩重,构图随意奔放、拙中藏巧等特点。这些东西直接而且真实地打动着人,使人产生审美层次的愉快。其次,农民画能与欣赏者产生思想交流和情感共鸣,让人产生感动的情绪;再其次,农民画有着一种融入自然的人生哲理和超脱的人文精神, 寄托着美好向往和理想追求。 通过欣赏农民画, 能够体验画境带来的无穷魅力和情趣。再者,农民画是完全符合社会实践的,符合美的实践的。我们应该从社会、道德角度去看待它,因为只有社会里才有美的“共通感”,大家都感觉到美,它才有美的生命力。
(一)农民画质朴自然,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美
农民画能够直接将自身的美呈现出来, 并能召唤人的审美感觉。 首先表现在给人的视觉冲击力上,包括形象造型、色彩搭配。 图案的造型丰富多样,如人物、花卉、飞禽、走兽、树木、山水……都来源于生活。 农民画家通过写生,把自然形象加工,提炼出图案的造型。 不求形象的逼真,构图不受透视原理约束,随意奔放、拙中藏雀改核巧。色彩鲜明、笔浓彩重的表现是其显著特点。农民画大多运用红、黄、蓝、白、紫等鲜亮的色彩,使人感受到豁朗的情感和明达的风格。这种纯粹的色彩运用,使农民画色彩醒目而和谐。其色彩搭配,有的运用大色块的红丹与品蓝形成强烈的补色对比, 有的是运用小色块的竹绿、品桃、 紫黄色加上墨线稿的穿插, 使画面色彩响亮而又简洁明快。极为单纯简练,却显得五彩缤纷,绚丽多姿。色彩最能引起人们奇特的想象,它最能拨动情感的琴弦。“图个吉利”是在传统的民间文化观念下表现出的审美观念,以表达求生、趋利、避害等功利意义为主。 所以大红大绿可以说是整个民间美术的色彩特征。这些艺术“表象”是农民画家审美情感的具体化,他们要使心中的想法通过形象的创造来实现。于是,丰富的造型和协调的色彩提供了生动的精神画面,表现劳动人民心灵的真实。这就是农民画形式上的作用,它能使思想、观念、理想具体化、客观化、真实化。 让人可感、可见,获得一种愉快的享受。 农民画是时代的产物, 其艺术的内容可以随时代疏远而减少历史价值,但它的形式却永远保持魅力。
农民画也是农民一种抒情的手段,是美的情感的外化。画面呈现的形式美直接表达精神内涵,有意蕴、有情趣。 其表现题材大多是农民和农民耕作、幸福家园、春忙丰收等。 艺术造型均吸收了各种民间艺术的养分。 画中所描绘的人、动物、景观等造型,与传统剪纸、面花、刺绣以及布制品里表现的极相似。构思质朴,重视装饰效果,保留着浓郁而鲜活的山野之风,简洁明快,带着泥土的芬芳,且具有造型美。 每一幅画面情景交融,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等,充分体现了农民画流露出的自然美,让欣赏者不知不觉感受到了画中美好的生活,身心都是愉悦的。农民画是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特有的民俗风情,是农民画持久的表现主题。 与其他艺术相比,农民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具有朴素的情感、天真浪漫的思想、大俗成雅的色彩、近乎儿童画的稚拙,并紧扣现实生活,与时俱进,“原汁原味”。体现了与生俱来的趣味。李泽厚说:“趣味是仅凭完全非功利的快感或不快感来判断对象的能力或表象它的方法,这种愉快的对象就是美。”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能够引导大众的审美趣味,而不是迎合。农民画能与欣赏者产生思想交流和情感共鸣, 让人产生感动的情绪。通过欣赏农民画作品,体验着与当时那个年代的人心灵的沟通和抚慰。 黑格尔说:“艺术应该通过什么来感动人呢?一般地说,感动就是在情感上的共鸣……但是在艺术里感动的应该只是本身真实的情致。” “真实的情致”意思就是以真实的社会历史内容反映人生、人的理性光辉。
(二)农民画粗犷豪放,夸张地表露事物本质的美
农民画除了质朴自然这个特征外,再就是粗犷豪放,这个特征在农民画中比较普遍。 农民画作者在运用这个特征作画时,最原始的动机就是要表现事物本质的美,而表现事物本质的美最好的方法就是夸张, 而夸张最直接的表现技巧就是粗犷豪放。作者并不追求对事物全部的细腻描写,而是探求事物本质的东西作夸张地表述,以求画龙点睛、一目了然。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面对一些自然现象的审美对象,如海啸、闪电、惊雷等等,用有限的经验无法把握其形式,只有借助于内在的理性思考对其形象进行把握,唤起一种精神的、目标的展望。 农民画也是如此。 农民画创作是农民对自身价值追求、对社会现象理性思考的结果。 作者在理性的作用下,把自己的感悟与想象融洽,经过吸收,改造同化,将心中的意向向外生成, 然后有了创作冲动, 便构想出要表达自己意愿的图案。然而农民画作者没有经过专业艺术学院训练和熏陶,并不熟悉和掌握绘画艺术技巧,因此在构图、点线面组合、色彩运用等方面达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于是只好自辟蹊径,走“粗犷豪放”道路,自树一帜。粗犷豪放的农民画,最典型的莫过于门神画。门神画种类很多,有表现五谷封登的,风调雨顺的,大吉大利的,驱邪避秽的,等等。不管哪个种类的画,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粗犷豪放,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由衷的意愿。比如驱邪避秽的门画,有一种画就是单色调地画着关羽手持长柄大刀的样子, 这个画最突出的是什么呢? 不是他身上的盔甲, 不是他细微的面部表情,也不是他的魁梧身材,而是一柄大刀和他那双圆瞪瞪的虎眼。整个画面最先看到的是大刀和眼睛,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这个。而大刀和眼睛的画法就是简单几笔,显得十分豪放和夸张。 这个画的本意是驱邪避秽,由关羽把门,任何妖魔鬼怪都会避而远之。 但通过这个画的外在表现,把关羽嫉恶如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的画法对表露事物本质的美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农民画中,诸如此类很多,不胜枚举。
(三)农民画向上向善,追求理想和真善美
农民画艺术同其他各种人类活动一样都具有社会联系性。 只有在社会里才有美感的共通感。 中国古代思想中认为,真、善、美是合一的。到了现代,我们认为真、善、美的本原在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实践产生了真理、道德和美。所以,农民画艺术的创造是完全符合社会实践的,符合美的实践的。农民画反映人与生活的关系。 作为最本质的艺术形式之一应该回到其最本质的功能—— — 人性自身情感的表达和对美好的追求。 这种心理的表现同样是社会性的。每一幅作品中揭示了生活的本质。 农民画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它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不排斥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
农民画是用善良的心描绘出来的。 真情创作是艺术创作的本源与动力,要让人感动,就要先感动自己,首先要切身的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生活、人生,或心灵的感悟。正是这种对人生的体验, 农民艺术创造的心理过程是一种以感觉为载体的想象和情感的活动。情感的交流和传达,是艺术的最深刻的本质。 中国农民画以美显善,它陶冶人们的性情并导向善良。农民画直接呈现的是一种美好的夙愿和情感, 于是潜移默化地寓教于乐。 在作品中我们很少看到悲哀、痛苦。 无论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它一贯的喜庆、红火,一种鼓舞的力量催人奋进,果真是人精神深处的一剂良药,具有社会效果
Ⅱ 户县农名画的介绍
户县农民画是陕西省户县的汉族民俗绘画。孕育于传统的剪纸、刺绣等汉族传统艺术,诞生于50年代,从70年代开始,不断的提高、创新、升华、成熟,逐搭拍运步走出户县,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全国影响力最大的农民画乡之一,被视为中国农村知梁文化建设的典型。 1988年,户县正式贺毕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
Ⅲ 陕西的朋友们好 我也是陕西的,我想问一下户县农民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是水粉颜料还是用的丙烯颜料画的
户县侍陆农民画属于传统画法,是在道林纸上以水粉作画,外墙宣传画用的是丙烯颜料。则袜 自己临摹的话是可以的,但现在大部分农民画都是刻板批量制作,市面很少见农民画家的原始作品,你可以直接买一副挂在房子里。现在价格浮动较大,一般版制的3--100元不等,如果需要真品老盯顷可来户县联系我,我领你去求画。
Ⅳ 户县农民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户县农民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欢乐喜庆 ,吉祥如意 ,民风民俗 ,农家生活, 乡野美景,田园牧歌。画作色彩鲜艳睁或虚,生活气息浓郁;画味泥土芳香,画意令人陶。其风格特点,团轿一是“写意”。他们不愿意把构思停止在模拟客观对象的表层上,而是凭着自己悉燃对生活的长期感受,认识评价,凭着自己炽热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凭着自己长期在民族和民间艺术审美活动中形成的审美心理,大胆地、无所忌地创造着属 于自己的艺术。二是粗矿中有细腻,浓艳中有淡雅,古拙中含技巧。
Ⅳ 户县农民画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至今,户县农民画已走过半个世纪的沧桑。2008年正月,户县农民画迎来50华诞。作为闻名遐迩的民间艺术瑰宝,长期以来,户县农民画一直是陕西人的骄傲。 户县农民画历史悠久,起源于民俗绘画,与当地戏剧、民间社火、龙灯等民间艺术一脉相成。从户县出土的古老石器、彩陶、青铜器中,都能窥见这种古老绘画艺术的踪影。
早期的户县农民画,是1958年“大跃进”的产物。当年政府鼓励村民边劳动边创作,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文化运动。当时在户县,农民创作的积极性非常高,真可谓城乡户户五颜六色,村村落落壁画满墙,一街两行成了天然画廊,景象极为壮观。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早期农民画,以反映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为主,如著名的《公社鱼塘》《大队养鸡场》《喜开镰》等作品受当地民间艺术影响,户县农民画基本采用写实手法,画风淳朴生动。画面里的人物、动物、植物构图简洁饱满,想象大胆纯慧丰富,色彩以夸张的大红大绿为主,视觉效果强烈。在一幅名为《高原打井》的画作中,画面隐约露出一小片蓝天,刚刚冒出的水用绿色渲染,厚厚的沙土占据了大部分画面,真实反映了农民用水的艰难。《春锄》则展现出男女社员在绿色的田野上锄去禾间杂草的景象,洋溢着浓郁清新的生活气息。这些出自磨茄普通农民之手、以农村生活为题材并充满朴素美感的画作,一推出就受到美术界的关注。西安美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程征曾这样评价早期的户县农民画:它具有原始艺术的粗犷浪漫,民间艺术的朴拙自由,以及漫画的幽默夸张,充分体现了当时农民的朴素情感和愿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经过早期的艺术实践,户县农民画的艺术特征已经初步形成,为农民画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民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以单线平涂为主,构图饱满,色彩艳丽,人物造型纯朴稚拙,表现形式浪漫夸张,主题思想淳朴真挚,其传统的民间美术特征十分明显。
1970年—1980年,户县农民画在专业美术家的指导、辅导下,艺术风格基本界定在国画、年画等范围内,在政治大环境的影响下,主题思想政治服务性较强,构图追求“高、大、全”,人物造型准确精练。在“画记忆、画现实、画理想”朴素创作思想指导下,农民画作者以自身的民间美术积淀,画出了有情节、有场景,反映农民生产生活、思想感情和理想追求的中国乡村历史画卷,她表现和再现了一个时代农村、农民的历史进程,其历史文化和社会学意义不言而喻。
1973年10月“户县农民画展”与“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同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得到各方面的好评。随后国务院文化组决定在全国八大城市巡回展出。1974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斥巨资再次拍摄了专题片《户县农民绘新天》。1974年—1977年,国务瞎裤察院文化部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等单位专题组织了户县农民画到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瑞典、法国、挪威、丹麦等国展览,农民画家李凤兰等六人代表户县出国访问。1976年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全国第一座县级农民画展览馆(面积7388平方米)。更加锦上添花。1973年12月—1974年7月140幅户县农民画先后在哈尔滨、合肥、上海、南宁、昆明、乌鲁木齐、太原、西安巡回展出,历时八个月,参观总人数200多万人次,展览取得巨大成功。
同期,户县农民画相继被作为邮票、年画在全国出版发行。在户县农民画的影响和推动下,全国有数以千计的地、县开展了农民画活动。也可以说,没有这一时期户县农民画的辉煌,就没有后来方兴未艾的中国农民画。
Ⅵ 陕西的民间文化艺术有哪些
1、西安鼓乐
周至集贤镇素有“鼓乐之乡”之称,西安鼓乐从唐代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古代的交响乐”,是唐代音乐的活化石。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的曲式结构复杂庞大、演奏难度极大清弊,主要演奏乐器有座鼓、战鼓、乐鼓、豆鼓、笙、笛、琵琶等多种乐器。
2、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素以威武可爱的造型、鲜艳明快的色彩、酣畅淋漓的线条和浪漫神奇的纹饰闻名遐迩。
想要欣赏这精美的民间艺术,自然不能错过“凤翔泥塑”的发祥地——宝鸡市凤翔县六营村。这里的彩绘泥塑采用当地特有的黑油板版土、白色封洗土、上等棉花、糯米等6种材料配制成空心摔不烂泥塑。一抷素土,传承出历史足迹的丰碑,一笔一划,勾勒出民间艺术的华章。
泥塑大到数米,小则几厘米,花样众多的造型无不让人感到纤巧细手的灵动和聪明睿智的丰富想象。
3、大荔面花
和所有面花一样,大荔面花也源自祭祀礼仪,磨正拿不同的是,大荔面花的风格涵盖了渭北地区面花的全部形态和特点,是“集面花之大成者”。
在大荔,按照四时八节、生婚寿葬,面花有枣糕、鹣鹣、虎头、喜馍、寿桃等样式,以洛河为界,洛河以北的面花细腻精巧,洛河以南的面花粗犷大气。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大荔县羌白镇阿寿村,人们把面“塑”成了建筑,用指尖捏出了一个个“新世界”。
好奇的朋友,不妨去大荔县文化馆2楼的展厅看看,那里时常摆放有一座上下5层、高约50厘米的牌楼面花。
4、安塞腰鼓
安塞区位于陕西省延安瞎搭市的北部,地域辽阔,沟壑纵横,历史上就是军事重镇,素有"上郡咽喉""北门锁钥"之称。
传说早在秦、汉时期,腰鼓就被驻防将士视同刀枪、弓箭一样不可少的装备,是古代军旅以增军中士气及传递情报所用。
随着时间流逝,腰鼓从军事用途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民众祈求神灵、祝愿丰收、欢度春节时的一种民俗性舞蹈。
5、延川剪纸
在陕北,自古便有“文出两川,武出三边”之说,延川便是其中一川,素有“文化之乡”的美誉。
延川剪纸源起于祈福驱祸的民间风俗,与民族图腾文化息息相关,形式多样、题材广泛,造型简练淳朴、粗犷浑厚、热情奔放。
延川剪纸艺术独树一帜,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剪出来的都是活脱脱的北方民俗生活!
Ⅶ 农民画的内容包括
农民画以乡村生活为素材内容,描绘农村生活场景,演迹迹绎乡村风土人情,表达农民的生活情趣和理想追求,反映农民的精神面貌和农村的发展景象,是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民间绘画艺术,具有强烈的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农民画根植于中国传统民间绘画,来自乡村、长于方土,如同百花争妍的山花,洋溢着泥土的芬芳。
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多系农民自己制作和自我欣赏的绘画和印画,风格奇特,手法夸张、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其虚虚范围包括农民自印的纸马、门画、神像以及在炕头、灶头、房屋山墙和檐角绘制的吉祥图画。
农民画的发展
现代农民则有在纸面上绘制乡土气息很浓的绘画作品,农民画发展至今,已在全国多地涌现姿誉并出许多富有地域特色的画乡、画村,如上海金山、陕西户县、浙江秀洲和舟山等地的农民画(渔民画)都已成为当地响亮的文化名片。
浙江衢州余东画村的发展态势也是非常迅猛、成绩喜人。农民画的作者队伍从以农民为主体,到有市民、基层教师、务工人员等多种身份人员参与其中,日趋多样。
全国各地的农村、牧区、渔岛、社区的数十个农民画画乡,以自己的方式记录着最广大群众对时代的感受。
Ⅷ 户县农民画的创作题材
户县农民画所画内容多取材于人物、动物、花鸟等题材,勾画出户县美丽的自然田园风光;采用白描形式,构图简洁而饱满,想象大胆丰富;注重色彩对比,以大红大紫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追求强烈的直观效果,讲究装饰性;风格者此槐浪漫稚拙,怪诞抽象,浑厚质朴,气韵生动。粗犷里蕴涵细腻,浓艳而不失淡雅,古拙中流露天工。以剪纸、绘画首友、扒卜刺绣、编织等传统艺术和工艺技术传世,历史悠久。
Ⅸ 陕西民俗文化有哪些
1、秦腔
秦腔(Qinqiang Opera),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