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湖泊条例
❶ 徐州市河道采砂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加强河道采砂管理,规范采砂行为,保障河道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河道管理范围内从事采砂及其管理活动的,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河道,包括湖泊、河口、水库、人工水道、滞洪区。第三条市、县(市)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检查。第四条市、县(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分级管理原则负责本市管辖河道采砂管理工作。
淮河水利委员会沂沭泗水利管理局及其所属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国
家授予的职责权限负责本市流域性河道采砂管理工作。
市、县(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河道采砂权有偿出让等管理工作。
交通、公安、安全生产监督等行政管理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河道采砂管理的相关工作。第五条河道采砂应当编制规划,并按照规划实施。
编制河道采砂规划应当统筹考虑河势稳定,防洪、航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河砂资源
发利用要求,并服从防洪、河道整治等规划。
河道采砂规划应当包括:
(一)禁采区和可采区;
(二)禁采期和可采期;
(三)采砂总量和开采控制深度;
(四)采砂作业方式和作业工具规模、数量;
(五)沿岸堆砂场数量和布局;
(六)其他应当列入规划的内容。第六条河道采砂规划,按照河道管理权限编制。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所管辖河道采砂规划,征求沿河镇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编制流域性河道采砂规划,征求沿河镇人民政府意见后,按照国家规定审批权限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河道采砂规划涉及交通、电力、通信、铁路等部门和单位的,编制部门应当征求上述部门和单位的意见。第七条批准河道采砂规划的人民政府应当向社会公布河道采砂禁采区和禁采期;流域管理机构所管辖河道的禁采区和禁采期由市人民政府向社会公布。第八条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会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河道采砂规划制定年度采砂方案。年度采砂方案包括采砂范围、开采深度、采砂量、采砂期限、作业方式、作业工具、沿岸堆砂场数量和布局、弃料清除和堆物复平要求等内容。第九条河道采砂实行许可制度。
采砂申请人在取得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颁发的《河道采砂许可证》和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采砂活动。第十条河道采砂权实行有偿出让。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公平竞争方式出让河道采砂权。第十一条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年度采砂方案编制河道采砂权出让方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后组织实施。
出让采砂权将会给相关土地权益人、水产养殖业户等单位或者个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与相关权益人达成损失补偿协议,并制定补偿方案。第十二条从事河道采砂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的采砂作业方式和作业工具;
(二)用船舶采砂的,船舶、船员证书证件齐全有效;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第十三条对通过公平竞争方式取得采砂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具备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采砂条件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按照管理权限颁发《河道采砂许可证》。采砂申请人持《河道采砂许可证》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采矿许可证》。
《河道采砂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应当载明年度采砂方案和采砂权出让方案的相关内容。
采砂权人应当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缴纳河道采砂管理费用;向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缴纳矿产资源有关费用。河道采砂管理费用、矿产资源有关费用的征收和使用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❷ 安徽省湖泊管理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湖泊管理和保护,防止湖泊面积、容积减少,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列入保护名录的湖泊的规划、保护、治理、利用和监督管理活动。
本条例所称湖泊是指陆地表面积水形成的比较宽广的水域,包括天然湖泊和人工湖泊。第三条湖泊的管理和保护应当遵循统筹规划、保护优先、科学利用、综合治理的原则。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湖泊管理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采取有利于湖泊管理和保护的政策和措施,加强湖泊资源保护,规范湖泊开发、利用活动,维护湖泊功能。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大湖泊管理和保护的投入,将湖泊管理和保护所需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湖泊管理和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负责城市规划区内湖泊管理和保护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环境保护、交通运输、国土资源、农业(渔业)、林业、电力管理、旅游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湖泊管理和保护的相关工作。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湖泊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湖泊保护的宣传教育,普及湖泊保护知识,增强全社会的湖泊保护意识。第二章保护规划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定期组织湖泊资源调查。湖泊资源调查结果作为编制或者修改湖泊保护规划的重要依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湖泊资源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包括名称、位置、面积、容积、水质、调蓄能力、主要功能等内容的湖泊档案,实行信息共享。第八条建立湖泊保护名录制度。常年水面面积0.5平方公里及以上的湖泊,城市规划区内的湖泊、作为饮用水水源的湖泊,应当纳入湖泊保护名录。具体保护名录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拟定,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第九条列入保护名录的湖泊,应当根据湖泊的资源状况、功能等实际情况,按照城乡规划、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要求,编制湖泊保护规划,并与相关专项规划相衔接。
湖泊保护规划的内容,包括湖泊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的目标,水功能区划和水质保护目标,岸线利用,禁止、限制的开发利用活动,养殖(种植)的规模、种类、方式的控制目标,退地还湖、退耕还湖、退圩还湖、清淤等治理措施。第十条湖泊保护规划,按照湖泊管理权限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跨行政区域的湖泊保护规划,应当由相关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协商编制,或者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修改湖泊保护规划,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第十一条湖泊保护规划是湖泊管理和保护工作的依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湖泊保护规划从事养殖、种植、城乡建设、房地产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活动。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据湖泊保护规划,对湖泊进行勘界,划定湖泊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设立保护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动和破坏保护标志。
有堤防的湖泊,其管理范围为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和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湖泊,其管理范围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以下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
湖泊保护范围为湖泊管理范围外一定区域,具体范围根据湖泊面积、功能、地形地貌、生态环境、汇水状况等确定。
城市规划区内湖泊保护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确定的部门会同水行政、国土资源等部门制定划定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水库的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的划定依照有关规定执行。
❸ 山东省湖泊保护条例(2018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湖泊保护,维护湖泊功能,改善湖泊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湖泊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湖泊的保护、管理和利用活动,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湖泊保护实行名录制度。南四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凳让湖)、东平湖和其他常年水面面积在0.5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以及具有特殊功能的湖泊,应当纳入湖泊保护名录。
具体保护名录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并征求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意见后拟定和调整,报省人民政府确定和公布。第四条湖泊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优先、统筹兼顾、合理利用的原则,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实施保护的体制。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湖泊保护工作的领导,将湖泊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有利于湖泊保护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建立健全湖泊保护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湖泊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提高湖泊行水蓄水能力,加强湖泊资源保护,改善湖泊生态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湖泊保护投入机制,统筹利用涉及湖泊保护的各项资金,加大对湖泊保护的投入。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湖泊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住房和城乡建设、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渔业、旅游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湖泊保护的相关工作。
法律、法规对水利部流域管理机构的湖泊保护与管理职责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湖泊保护的宣传工作,定期发布湖泊保护的相关信息,建立公众参与的湖泊保护、管理和监督机制,对在湖泊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二章保护规划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按照防洪、水资源调配和生态环境改善的总体安排,对列入保护名录的湖泊(不含南四湖、东平湖)分别编制湖泊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南四湖和东平湖保护规划的编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规定执行。第九条湖泊保护规划应当包括湖泊保护范围、防洪除涝与水资源调配要求、水功能区划以及水质标准控制、生态保护目标与措施、禁止和限制开发建稿李设的产业及项目等内容。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农业、林业、渔业、交通运输、旅游等部门,应当根据湖泊保护规划和保护需要,编制湖泊生态保护、渔业、航运、旅游等专项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第十一条湖泊保护规划和专项保护规划是湖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依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违反规划批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和其他建设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划从事水产养殖、房地产开发、旅游资源开发等活动。
经批准的湖泊保护规划和专项保护规划不得擅自更改;确需修改或者调整的,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第十二条湖泊保护范围包括下列区域:
(一)湖堤、护堤地;
(二)根据湖泊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确定的区域,包括湖泊水域、沙洲、滩地;
(三)湖泊周边对湖泊保护有重要作用的湿地和列入规划的蓄滞洪区等其他区域。
湖泊具体保护范围由湖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根据湖泊保护规划划定,向社会公布,并设立必要的标志。第三章水资源与水域保护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措施,维持湖泊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防止湖泊面积减少和水质污染。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管理权限制定湖泊水量分配方案,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第十五条湖泊的水体水质应当达到水环境功能区划规定的标准。承担生活供水的湖泊,水体水质应当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以上水质标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湖泊水质的监测,发现水质未达标时,应当及时报告本级键粗迟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❹ 湖泊保护开发与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导语】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侍迹扮详细地钻研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湖泊保护开发与管理问题调研报告怎么写,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调研报告栏目。
**是**省第老灶二大淡水湖,是亚洲湿地保护名录中保存最完整的湿地之一。这里不但自然风光秀丽,而且生物种群繁多,已成为重要的生态廊道。**的综合保护、开发有利于扩大**区的知名度,有利于进一步打造**“化石型湖泊”、“物种基因库”和“鸟类乐园”的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发挥内陆湖泊的“绿宝石”效应,促进**旅游业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两个率先”,构建“两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应重视以下几项工作。
1.加强湖泊资源的统一协调管理,形成“一龙管湖。
多龙冶湖”的良好格局。这足解决各种湖泊资源问题的当务之急。应加强流域与区域、区域与区域的合作,建立有效的协商沟通机制.探索建立湖泊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进一步界定事权.研究建立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分工明确、职责清晰、权威高效、运行协调的湖泊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有的湖泊在保护管理方面建立了管理协调机制,例如,高淳的固城湖,建立了水质保护领导小组。协调固城湖保护管理工作,下设办公室。由县水务局负责具体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定了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水行政主管部i]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湖泊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建议在省、市一级,可以建立一个以水行政主管部门为主导的湖泊保护、协调和监督机制,下设专i、1管理机构承担湖泊保护的具体管理工作,保障湖泊保护规划真正实行。保证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2.强化落实湖泊保护规划,探索建立涉湖专业规划的审核/审查制度。
湖泊保护规划是有关湖泊保护工作的总体安排。目前,省水利厅和有关部门所进行的湖泊综合性规划编制工作已初步完成,还有待修改完善。以作为湖泊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的依据。制订综合性规划,应根据湖泊各个功能的州核重要性程度确定各个湖泊的主导功能,并明确各个34.湖泊的重要保护内容、划定湖泊保护的范围并分别采取不同的`保护管理措施。应突出规划的强制性作用。建立湖泊保护规划实施评价制度,对涉湖规划进行审核或者审查,强化各个参与规划实施的部的责任和任务。
3.建立湖泊保护的公众参与机制,建谩节水防污型社会。
改变“公众提出意见——管理部门处理意见”的消极被动方式.将公众力量纳入到湖泊保护的规划编制、实施以及监督等工作中。在管理体制上可以考虑湖泊产权管理的需要。明确湖泊的产权界定、维护、保障与限制,鼓励非政府组纵、私人团体和公民开展湖泊保护行动,规范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进一步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湖泊资源保护意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和生产生活用水效率,切实保护好湿地资源。另外,促进湖泊保护目标实现。
4.改进管理手段。增强事前预防性管理能力。
社会经济中各项涉湖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有的在短时间内可以体现,而有的则需要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一艘说来.湖泊内资源、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之后,可恢复的程度难以预料并且恢复成本很高。因此。采取预防性措施.防止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是管理的理想手段,事前预防性的管理要比事后矫正性管理更有价值和更为重。要逐步改变以往的以事件管理和行为管理为主的管理思维,增强预见性,加强事前预防性管理。
5.尊重湖泊自然规律,努力实现入水和谐。
近年来,有些地方对部分湖泊采取了生态恢复和水资源治理措施,采取退耕还湖的方式扩大湖泊面积。如。在固城湖,为了保护水源,开始实施退围(围网养殖)还湖的工作。要健全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强水资源保护,根据湖泊综合保护目标,严格水功能区和排污口管理,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开展生态修复、底泥生态疏浚、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加强水污染整治,改善湖泊水后和水生态环境,维护湖泊水体的环境功能、生态功能和综合效益。
❺ 填湖多少触犯刑法
法律分析:国家对湖泊不能填海没有具体规定,但地方政府通常有禁止填海的法律法规。湖泊保护区是根据湖泊的设计洪水位确定的,包括湖堤、湖泊水体、湖盆、湖洲、湖滩、湖泊中心岛等,湖泊设计洪水位以外的区域在湖泊保护中起着重要作用,属于湖泊保护区。城市规划区内的湖泊和超过湖泊设计洪水位50米以上的湖泊,属于湖泊保护区。
法律依据:《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第二十条湖泊保护范围包括湖泊保护区和湖泊控制区。湖泊保护区按照湖泊设计洪水位划定,包括湖堤、湖泊水体、湖盆、湖洲、湖滩、湖心岛屿等。湖泊设计洪水位以外区域对湖泊保护有重要作用的,划为湖泊保护区。城市规划区内的湖泊,湖泊设计洪水位以外不少于50米的区域划为湖泊保护区。湖泊控制区在湖泊保护区外围根据湖泊保护的需要划定,原则上不少于保护区外围500米的范围。第二十一条在湖泊保护区内,禁止建设与防洪、改善水环境、生态保护、航运和道路等公共设施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在湖泊保护区内建设防洪、改善水环境、生态保护、航运和道路等公共设施的,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单位经依法批准在湖泊保护区内从事建设的,应当做到工完场清;对影响湖泊保护的施工便道、施工围堰、建筑垃圾应当及时清除。第二十二条禁止填湖建房、填湖建造公园、填湖造地、围湖造田、筑坝拦汊以及其他侵占和分割水面的行为。湖泊已经被围垦或者筑坝拦汊的,应当按照湖泊保护规划,逐步退田(圩)还湖。第二十三条在湖泊保护范围内新建、改建排污口的,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批;涉及通航、渔业水域的,应当征求交通运输、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第二十四条湖泊控制区内的土地开发利用应当与湖泊的公共使用功能相协调,预留公共进出通道和视线通廊。禁止在湖泊控制区内从事可能对湖泊产生污染的项目建设和其他危害湖泊生态环境的活动。
❻ 徐州市堤坝管理条例
第一条为加强堤坝管理,充分发挥堤坝的工程效益,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的堤坝,包括河道、湖泊的堤防和水库大坝及配套工程。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属市、县(市、区)管理的堤坝。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规定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堤坝的管理工作。各级堤坝管理机构受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具体实施对堤坝的日常管理工作。第五条堤坝的管理按照区域实行统一管理与分级管理相结合、下级管理服从上级管理的原返雹则。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属于国家和省管理的堤坝,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实施管理。
京杭运河不牢河段、徐洪河(含房亭河段)、黄河故道、郑集河(范楼、侯阁站以下段)、丁万河堤防和云龙湖水库大坝,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
前两款规定以外的堤坝,由所在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
由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的堤坝,可以委托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第六条下列河道堤防的管理范围为:
(一)京杭运河不牢河段、徐洪河和郑集河滩地、堤防背水坡堤脚外二十米;
(二)丁万河滩地、堤防背水坡堤脚外十米;
(三)黄河故道:
1.丰县段迎、背水坡堤脚外各十米;
2.铜山县、睢宁县段迎、背水坡堤脚外各三十米,中泓堤背水坡堤脚外三十米;
3.市区段京沪铁路以东、三环路以西中泓堤背水坡堤脚外二十米。
城镇段河道堤防的管理范围,背水坡堤脚外不得少于五米。
前两款规定以外的河道堤防的管理范围,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第七条下列水库大坝的管理范围为:
(一)云龙湖水库库区及大坝背水坡北沟口外二十米;卜世含
(二)崔贺庄水库库区及大坝背水坡脚外五十米(有截渗沟为沟外口);
(三)阿湖水库库区及大坝背水坡脚外一百二十米;
(四)高塘水库库区及大坝背水坡脚外一百九十五米;
(五)庆安水库库区及大坝背水坡脚外截渗沟外口小子堰。
前款规定以外的水库大坝的管理范围,由所在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具体规定。
库区按照设计最高洪水位线确定。第八条堤坝的日常安全实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行政领导负责制;防汛期间,堤坝的防洪安全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堤坝管理机构,并明确其具体管理职责。
堤坝的日常维护可以实行划段承包、责任到人。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汛前汛后组织有关部门对辖区内的堤坝进行安全检查。对已毁坏、未达到设计洪水标准或者有严重质量缺陷的堤坝,应当及时组织有关单位采取除险加固措施,限期消除危险。第十条本地及周边地区发生特大洪水、暴雨、暴风、强烈地震或者工程非常运用、重大事故等情况时,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堤坝进行特别检查。第十一条堤坝发生崩塌或者随时可能发生崩塌等紧急情况时,当地人民政府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应急抢险。
依照前款规定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抢险结束后应当及时归还;无法归还或者造成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紧急情况下维修加固堤坝需要占用土地或者临时占用土地取土的,可以占用后依法补办型笑有关手续。第十二条在堤坝管理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服从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不得危害堤坝安全。第十三条河道堤防应当设置防浪林、护堤林带、护坡草皮、排水沟、挡水子堰、跌水等水土保持工程;水库大坝应当种植草皮,不得插条植树。
土质较差的堤坝、洪水可能诱发崩塌的堤坝以及重要地段的堤坝,应当用块石、混凝土等护坡。第十四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任意砍伐堤坝管理范围内的林木。确需采伐的,应当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依法办理采伐许可证,并完成规定的更新补种任务。
堤坝管理机构对护堤护岸林木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以及用于防汛抢险的采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免交育林基金。
❼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十八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
一、举则对《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十七条第二款修改为:“已经围垦或者圈圩养殖的,批准湖泊保护规划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防洪规划的要求和恢复湖泊生态条件的需要,制定实施退田(渔)还湖、退圩还湖方案的计划。湖泊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施退田(渔)还湖、退圩还湖方案的计划确定补偿标准,明确有关部门和沿湖乡镇人民政府的责任和分工。实施退田(渔)还湖、退圩还湖计划所需的安置补偿资金应当列入本级政府预算,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上级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财政支持。”
(二)将第二十二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围湖造地或者在湖泊保护范围内圈圩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恢复原状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有关单位代为恢复原状,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三)将第二十三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规定,在湖泊禁采区内采砂、取土、采石的,由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处二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从事违法活动的工具和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对《江苏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十六条第二款修改为:“沿海滩涂的开发利用涉及排水骨干河道下游港河管理范围的,必须经所在地市、县水利部门、海岸带主管部门批准。”
(二)删去第二十三条中的“具体实施办法由省水利部门拟订,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将第三十条款头修改为“对违反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并将第一项中的“情节严重的、造成重大损失的,经上级水利部门批准,可以处以一万元至十万元的罚款”修改为“情节严重、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三、对《江苏省水资源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三十九条第二款款头修改为“超计划或者超定额取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对超计划或者超定额取水部分,按照累进加价原则加收水资源费”,并将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中的“超计划”修改为“超计划或者超定额”。
(二)将第四十六条中的“强制封填”修改为“代为封填”。
(三)将第四十七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安装取水计量设施的,责令其限期安装,并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安装的取水计量设施不能正常使用的,责令其限期更换或者修复;逾期不更换或者不修复的,按照日最大取水能力计算的取水量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计征水资源费,可以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取水许可证。
“擅自拆除取水计量设施的,按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处罚。
“擅自更换取水计量设施的,按照本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四、对《江苏省防洪条例》作出修改
(一)将第三十条中“本省的防汛期为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修改为正昌棚“本省长江流域、太湖流域防汛期为每年5月1日至9月30日,淮河流域防汛期为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
(二)将第四十条修改为:“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在湖泊湖荡迅昌内圈圩养殖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可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既不恢复原状又不采取其他补救措施的,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指定单位代为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五、对《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的决定》作出修改
(一)将立法宗旨、立法依据部分修改为:“为了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作如下决定:”
(二)将第十四点修改为:“违反本决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生态环境、水利、渔业、港口等部门或者海事管理机构根据各自职责,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照下列规定给予处罚:
(一)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内建设废物回收(加工)场、有毒有害物品仓库、堆栈,设置煤场、灰场、垃圾填埋场,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或者煤炭、矿砂、水泥等散货装卸作业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二)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范围内排放省人民政府公布的有机毒物控制名录中确定的污染物的,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三)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从事围网、网箱养殖的,限期拆除违法设施,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代为拆除;
(四)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滩地、堤坡种植农作物,设置鱼罾、鱼簖或者以其他方式从事渔业捕捞,停靠船舶、排筏,从事围网、网箱养殖或者组织进行旅游、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活动的,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个人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游泳、垂钓或者从事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的,可以处一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❽ 江西省湖泊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湖泊保护,防止湖泊面积减少和水体污染,保障湖泊功能,维护和改善湖泊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湖泊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湖泊保护实行名录制度。列入保护名录的湖泊的规划、保护、治理、利用和监督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法律、法规对鄱阳湖、湿地、风景名胜区内湖泊以及自然保护区内湖泊的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三条本省境内的天然湖泊、城市规划区内的人工湖泊、作为饮用水水源的人工湖泊应当列入湖泊保护名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将其他人工湖泊列入湖泊保护名录。
湖泊保护名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环境保护、林业、农业(渔业)、住房和城乡建设等有关部门拟定,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第四条湖泊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保护优先拿伏、合理利用、综合治理的原则。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湖泊保护工作的领导,将湖泊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湖泊保护的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大湖泊保护的投入,将湖泊保护所需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湖泊保护的监督管理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可以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约定湖泊保护义务以及相应奖惩机制。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湖泊保护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湖泊保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城市规划区内湖泊的保护主管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工业和信息化、环境保护、农业(渔业)、林业、国土资源(地质矿产)、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旅游、商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承担湖泊保护的有关工作。第七条湖泊保护实行湖长制。湖长负责对湖泊保护工作进行督导和协调,督促或者建议政府及有关部门履行法定职责,协调解决湖泊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湖长的具体设立、职责确定和工作机消咐携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湖泊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运用科技手段加强湖泊的监测、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湖泊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普及湖泊保护知识,增强公众的湖泊保护意识。
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湖泊保护和监督工作。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或者以其他方式投入湖泊治理与保护。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完善湖泊保护的奖励制度。对保护湖泊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第十一条对划定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或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湖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并在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第二章保护规划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湖泊保护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简伏,定期组织湖泊普查,对湖泊资源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建立包括湖泊名称、位置、面积、容积、水质、调蓄能力、主要功能等内容的湖泊档案。湖泊调查和监测结果作为编制湖泊保护规划和湖泊保护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组织编制湖泊保护规划。第十四条湖泊保护规划应当符合城乡规划、流域综合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湿地保护、水资源、防洪排水和水土保持等规划相协调。
有关部门编制各类专业规划涉及湖泊的,应当与湖泊保护规划相衔接,并征求湖泊保护主管部门的意见。第十五条湖泊保护规划应当包括湖泊主要功能,湖泊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湖泊特征水位,湖泊纳污能力,防洪除涝与水资源调配要求,开发利用原则,水功能区划以及水质标准控制,生态保护目标与措施,养殖(种植)控制目标,禁止和限制开发建设的产业及项目等。第十六条湖泊保护规划是湖泊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依据。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得违反湖泊保护规划批准开发利用湖泊资源和其他建设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湖泊保护规划从事养殖、种植、房地产和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活动。
❾ 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2021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湖泊保护,防止湖泊面积减少和水质污染,保障湖泊功能,保护和改善湖泊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湖泊保护、利用和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湖泊渔业生产活动和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法律、法规对湿地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内湖泊的保护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重要湖泊可根据其功能和实际需要,另行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以加强保护。
水库的水污染防治适用本条例。第三条湖泊保护工作应当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综合治理、永续利用的原则,达到保面(容)积、保水质、保功能、保生态、保可持续利用的目标。第四条湖泊保护实行名录制度。本省行政区域内湖泊保护名录,经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发展改革、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林业、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等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湖泊的功能、面积,以及应保必保原则拟定和调整,由省人民政府确定和公布,并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第二章政府职责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湖泊保护工作的领导,将湖泊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解决湖泊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跨行政区域的湖泊保护工作,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和区域内的人民政府负责。
跨行政区域湖泊的保护机构及其职责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跨行政区域湖泊的保护机构应当切实履行湖泊保护职责,协助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做好湖泊保护工作。第六条湖泊保护实行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
上级人民政府对下级人民政府湖泊保护工作实行年度目标考核,考核目标包括湖泊数量、面(容)积、水质、功能、水污染防治、生态等内容。具体考核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湖泊保护年度目标考核结果,应当作为当地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部门负责人任职、奖惩的重要依据。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湖泊保护工作,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湖泊状况普查和信息发布;
(二)拟定湖泊保护规划及湖泊保护范围;
(三)编制与调整湖泊水功能区划;
(四)湖泊水质监测和水资源统一管理;
(五)防汛抗旱水利设施建设;
(六)涉湖工程建设项目的管理与监督;
(七)湖泊水生态修复;
(八)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明确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湖泊的日常保护工作。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湖泊保护工作中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编制湖泊水污染防治规划;
(二)水污染源的监督管理;
(三)湖泊水环境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
(四)水污染综合治理和监督;
(五)审批涉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六)组织指导湖泊流域内城镇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七)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在湖泊保护工作中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设定禁渔区和确定禁渔期;
(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
(三)渔业养殖的监管;
(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五)组织制定和实施渔业开发利用保护规划;
(六)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在湖泊保护工作中具体履行以下职责:
(一)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
(二)环湖生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工程建设;
(三)湖泊湿地生态修复;
(四)湖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五)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其他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自然资源、公安、交通运输、文化和旅游等其他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湖泊保护工作。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湖泊保护的部门联动机制,实行由政府负责人召集,相关部门参加的湖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
联席会议由政府负责人主持,日常工作由水行政主管部门承担。
❿ 徐州市河湖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规范开发利用,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发挥综合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河湖的规划、整治、管理、保护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河湖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列入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公布名录的河道、湖泊和水库。第三条河湖管理坚持统筹规划、区域协同、综合治理、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绿色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河湖的防洪、排涝、灌溉、调蓄、航运、生态和景观功能。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河湖管理工作的领导,将河湖管理和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河湖整治、维修养护、管理运行、水面保洁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开发区、淮海国际港务区管理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做好相关区域内河湖管理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规定的职责,做好河湖的日常巡查、保洁清理、维修养护、清淤疏浚等工作。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可以引导村民、居民自觉维护河湖整洁,协助做好河湖的清淤疏浚和巡查保洁工作。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河湖管理和保护的主管部门。
对本行政区域内由流域管理机构直接管理的河湖,流域管理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履行河湖管理职责。第六条生态环境、发展和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城市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广电和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
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的管理机构应当做好职责范围内的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河湖管理单位。
河湖管理单位负责河湖日常巡查和保洁,实施水工程设施维修养护,协助水行政主管部门做好河湖整治等工作。第八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当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的宣传,开展水情教育,普及河湖管理和保护的相关知识,引导公众自觉遵守河湖管理保护的法律法规。
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通过捐资、科研、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河湖管理、保护和监督。第九条本市实行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考核评价制度,上级人民政府应当对下级人民政府河湖管理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对河湖管理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规定给予奖励。第二章河长制湖长制第十条全面实行河长制湖长制,落实河湖管理保护地方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考核机制和部门间联动机制,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空间管控、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等工作,维护河湖健康和安全,提升河湖综合功能。第十一条市、县(市)、区、镇(街道)设立总河长,河湖分级分段设立市、县、镇、村四级河长湖长。总河长和河长湖长名单应当向社会公布,并根据河长湖长的变更情况及时更新。第十二条各级总河长是本行政区域内河长制湖长制的第一责任人,负责部署河湖管理和保护的重大任务、重大专项行动,协调解决河湖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督促检查、绩效考核和问责追究。第十三条市、县(市)、区河长湖长主要履行下列职责:
(一)落实上级河长湖长、本级总河长部署的工作;
(二)对所负责河湖进行常规巡查,发现问题的,责成责任单位予以整改;
(三)组织审定所负责河湖的管理保护方案和部门责任清单,并督促实施;
(四)推进建立区域间联防联治机制、部门间协调联动机制,协调跨区域、跨部门的河湖管理和保护工作;
(五)组织开展所负责河湖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协调解决整治中出现的问题。第十四条镇(街道)河长湖长履行下列职责:
(一)落实上级河长湖长、本级总河长交办工作;
(二)对所负责河湖进行经常性巡查,发现问题的,立即组织整改;
(三)配合做好所负责河湖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四)对需要由上一级河长湖长或者相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
村级河长湖长可以组织开展河湖日常巡查和保护宣传,督促村民、居民维护河湖清洁,对发现的涉河湖违法行为进行劝阻、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