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立法规划建议项目
Ⅰ 立法计划规划每几年分类
立法计划规划每5年分类、分批组织一次评估。对评估宽凯大发现有孙弯不符合上位法规定、不适应经慎竖济社会发展需要...
Ⅱ 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大理白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关规定,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自治州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以下统称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废止,适用本条例。第三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依照自治州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自治州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不得对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专门就民族自治地方所作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第四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自治州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自治州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规定自治州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可以对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自治州的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云南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对上位法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一般不作重复性规定。第五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应当遵循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立法法的规定,树立鲜明的价值导向,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地方特色,符合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第六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在立法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立法工作机制。第七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以下统称有关委员会)依照本条例,行使审议法规案的职权。第二章法规立项和起草第八条法规立项实行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制度。常务委员会在每届任期第一年审议通过五年立法规划,每年年底制定下一年度立法计划。年度立法计划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 新增加立法项目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决定。第九条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民主法治建设和上位法变动情况的需要,认真研究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的立法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科学论证评估,确定立法项目,提高立法的及时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立法项目实行日常收集和专门征集制度。第十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负责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日常立法建议项目由有关委员会初步审查提出意见,专门征集项目由专门工作组初步审查提出意见。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法规立项工作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民族与外事华侨委员会负责,地方性法规的法规立项工作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
五年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在通过前,应当报送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关委员会征求意见。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向社会公布。第十一条列入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项目,有关委员会应当按照规划、计划开展相关立法工作,并督促有关机关和部门及时组织实施。第十二条法规草案一般由提案人起草。
主任会议提出的法规案,法规草案由主任会议决定交有关委员会起草。自治州人民政府提出的法规案,法规草案由其组织起草。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法规案,法规草案由其起草。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的法规案,法规草案由其起草,经主任会议或者常务委员会决定,也可以交有关委员会、自治州人民政府组织起草。
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委员会组织起草。
专业性较强的法规草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
起草的法规草案应当充分论证、完整规范。有关委员会应当提前参与法规草案起草工作。
Ⅲ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健全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推进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规范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或者废止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及其相关的立法活动。第三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依照本州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第四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州实际需要,在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甘肃省地方性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规定本州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州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第五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立足本州实际,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坚持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立法活动。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州级财政预算。第二章立法建议项目第六条自治州内各级国家机关、政党、团体、组织以及公民均可以向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提出立法建议项目。第七条立法建议项目应当向社会公开征集。第八条提出立法建议项目时,应当送交立法项目建议书。建议书应当明确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立法依据、需要立法解决的主要问题和拟采取的对策、措施。提出废止法规案建议时,提供废止该法规案的必要性等说明。第三章立法规划和计划编制第九条常务委员会应当编制本届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五年立法规划,并在任期第一年的上半年完成。第十条常务委员会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分别征求自治州人民政府、政协委员会、监察委员会、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以及有关人民团体及社会各界的建议。第十一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各有关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审核、筛选、编制本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提请主任会议审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报省人大常委会备案。
常务委员会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督促本部门联系的单位、部门承担的立法规划、立法计划的落实工作。第十二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五年立法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调整的,由主任会议决定,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第四章法规起草第十三条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法规案起草工作;对涉及本州立法权限范围内的重要地方立法事项,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委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起草。第十四条对个别综合性、全局性、专业性较强的法规案,可以吸收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
委托起草的法规案稿,由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相关工作机构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交主任会议讨论研究,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如果主任会议认为该法规草案稿在某些方面存在问题的,常务委员会相关工作机构按照主任会议的意见应退回原起草单位或者专业人员进一步修改完善,再向下次主任会议提交。第十五条法规起草单位应当加强与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衔接沟通,保证起草工作按时完成。
起草法规案,应当听取各方面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或以书面、网络等形式征询公众意见。第十六条自治州人民政府相关工作部门负责起草的法规案,应当由政府法制机构审查,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再送交相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相关工作机构审核。审核通过后,提请主任会议讨论研究,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第五章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程序第十七条大会主席团可以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审议。
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专门委员会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向自治州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规案,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或者先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会议议程的意见,再由大会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会议议程。
Ⅳ 安顺市地方立法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方立法活动,提高立法质量,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废止、解释地方性法规;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备案审查以及其他相关立法活动。第三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三)从本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地方特色;
(四)科学、合理规范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与责任;
(五)坚持立法公开、保障公民多途径参与立法活动,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倾向;
(六)法规规范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执行性。第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法律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条下列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一)法律、行政法规和省地方性法规规定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二)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其他特别重大事项。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与该地方性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第六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发挥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统筹安排。
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制委员会)负责地方性法规草案的统一审议工作;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有关专门委员会)负责有关地方性法规草案审议的相关工作;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办理地方立法综合事务。第二章立法准备第七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民主法治建设需要,审议通过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
通过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报送省人大常委会,并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发布公告予以公布。第八条本市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公民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项目的建议。
提出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建议应当以立法项目的形式。
立法项目包括立项建议书、调研报告、法规草案、依据的法律和行政法规以及相关资料等;立法建议包括法规名称、立法必要性、可行性及需要规范的主要内容等。第九条法制工作机构负责根据有关专门委员会和有关方面的立法项目建议,统一研究、协调论证、提出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征求有关专门委员会意见后,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重大事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地方迫切需要且条件成熟的立法项目应当优先编入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
按照常务委员会的要求,法制工作机构负责督促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
年度立法计划通过后,需要进行部分调整的,由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调整意见,提请主任会议决定并向常务委员会报告。第十条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法规案,由提案人组织起草。法规起草单位应当成立起草小组,明确责任。
专业性较强的法规案,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起草工作或者委托有关专家、教学科研单位、社会组织起草。
有关专门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法规起草工作,及时收集有关资料,掌握起草情况,参与调查研究和论证,提出意见和建议。
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法规案,可以由法制委员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组织起草或者联合组织起草。第十一条法规草案的起草,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不与上位法相抵触;
(二)与本市地方性法规相协调;
(三)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处罚依法设置;
(四)规定明确、具体、便于实施;
(五)符合立法技术规范。
Ⅳ 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活动,完善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就下列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自治区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作具体规定的事项;
(二)属于地方性事务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
(三)国家和自治区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根据本市实际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其他事项(只能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事项除外)。第四条规定本市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以外的其他地方性法规;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不得同该地方性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第五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渗拿革开放;
(二)遵守立法权限和程序,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自治区地方性法规相抵触;
(三)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
(四)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
(五)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国家机关的
权力与责任。第二章立法规划与立法计划的编制第六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
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应当在每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后的三个月内编制完成。在每年的第四季度编制下一年度立法计划。
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经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审定后,在二十日内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具体工作。第七巧闹条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符合本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体现实事求是、突出重点、急需先立、保证质量的原则。第八条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各工作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各社会团体和其他有关方面都可以提出立法建议项目。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根据各方面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综合考虑,拟定规划、计划草案,提请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审定。
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包括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项目。第九条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时,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广泛听取各有关方面意见,必要时,组织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进行论证。第十条提出立法建议项目时,应当同时提出立法依据、必要性、可行性、主要规范内容的说明。第十一条列入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项目,按照立法项目的内容,分别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市人民政府、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组织落实。第十二条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在实施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的,由有关单位或者部门提出调整报告,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审核并提出意见,提请主任会议决定,并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第三章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第十三条列入年度计划的地方性法规项目,地方性法规草案(以下简称法规草案)按照下列规定组织起草:
(一)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提出的地方性法规案(以下简称法规案),法规草案可以自行组织起草,也可以委托其常务委员会或者有关的专门委员会组织起草;
(二)有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法规草案,由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起草;
(三)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法规案,法规草案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起草;
(四)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提出的法规案,法规草案可以责成市人民政府组丛宽搭织起草,也可以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工作委员会组织起草;
(五)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法规案,法规草案由专门委员会组织起草;
(六)市人民代表大会各代表团、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者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的法规案,法规草案由其自行起草,市人民代表大会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予以协助;没有自行起草条件的,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按照法规的内容,委托有关部门起草。
未列入年度计划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的法规案,法规草案由提案人自行组织起草。
以上起草工作也可以委托有关院校、科研单位和专家、学者负责起草。
Ⅵ 大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使我市地方性法规制定工作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太原市和大同市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地方性法规,是指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并报经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公布施行、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第三条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范围:
(一)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实施的;
(二)调整本行政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公共事业和社会生活等社会关系的;
(三)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认为其他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的。第四条制定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山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第五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实事求是,科学规范,便于实施和操作。第六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充分发扬民主,深入调查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第七条根据不同内容,地方性法规可以采用条例、规定、办法等名称。第二章立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编制、实施与变更第八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有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由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制委员会)负责编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以下简称主任会议)通过,或由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研究后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第九条主任会议、市人民代表大仿旅喊会专门委员会(以下简称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工作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应当分别在每届市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后的六个月内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五年备野立法规划的建议项目,每年十一月底前提出下一年度立法计划的建议项目。
各专门委员会和各工作委员会应当根据自的职责范围,对所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第十条法制委员会对立法规划、计划建议项目进行审议汇总,提出意见,报主任会议通过。第十一条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需要调整的,提出规划和计划的机关应在规划和计划实施前二个月提出书面报告,由主任会议决定。第十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在每年的一月底前将该年度地方立法计划,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章法规议案的提出和法规草案的起草第十三条主任会议、市人民政府、专门委员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地方性法规的议案。
提案人必须同时提交法规草案和关于该法规草案的说明。第十四条市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交付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地方性法规议案,由主任会议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第十五条主任会议提出的地方性法规议案,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市人民政府、专门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提出的地方性法规议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工作委员会议论,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
主任会议决定不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的,应向提案人说明理由,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报告。第十六条主任会议、专门委员会和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提出的地方性法规议案,经主任会议研究后,需要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由主任签署。
市人民政府提出的地方性法规议案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后,由市长签署。第十七条有关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建设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由主任会议、有关专门委员会、有关工作委员会组织起草。
有关经济和行政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起草;
市人镇早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自行起草。
Ⅶ 葫芦岛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立法条例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立法活动,完善地方立法程序,保证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解释、修改、废止地方性法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市人民政府报送备案的规章,适用本条例。第三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
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规定本市立法权限内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在市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可以对市人民代山芦弊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进行部分修改或补充,但不得同该法规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第四条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遵循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制定地方性法规应当从实际出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与义务、国家机关的权力和责任,突出地方特色。
地方性法规规范应当明确、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第五条地方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坚持立法公开,发挥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作用,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第六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发挥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第二章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第七条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本省地方性法规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编制常务委员会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第八条每届常务委员会任期的最后一年由主任会议提出五年立法规划建议草案,由下一届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决定。立法计划编制工作应当于每年的第三季度开始,并于年底前完成。
常务委员会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认真研究代表议案和建议,广泛征集意见,逗族科学论证评估,确立立法项目。第九条常务委员会编制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应当征求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的意见。
常务委员会编制的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应当报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第十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可以提出立法建议。
提出立法建议项目,应当同时提供地方性法规草案草稿和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报告。第十一条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负责对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进行初步审查,提出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初步方案,并与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和办事机构、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研究后,形成立法规划草案和年度立法计划草案,提请主任会议讨论通过后向社会公布。
必要时,常务委员会法哗冲制工作机构可以组织专家对立法规划和立法计划进行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第十二条拟订年度立法计划的同时,确定一定数量的立法论证项目,未经论证的项目一般不得列入下一年度立法计划。第十三条年度立法计划项目一般不作调整,确需调整的,地方性法规提案人应当书面说明理由,由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提出调整意见,报主任会议讨论决定。
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机构、有关专门委员会和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督促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的落实。第三章法规起草第十四条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年度立法计划的安排,按照保证立法质量的要求,组织地方性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按时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第十五条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应当提前参与有关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工作,法制委员会应当了解法规草案起草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提前参与起草工作;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的重要地方性法规草案,可以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组织起草。
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组织起草的,可以成立由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市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等共同参加的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应当按照规定时间完成起草任务,向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提交法规草案、起草说明和其他有关资料。
Ⅷ 2018年立法计划有哪些立法项目
立法工作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工作,目前初步安排,2018年将制定或者修改专20多部法律属,包括民法典各分编、有关单行税法等。同时将做好授权决定和改革决定相关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立法工作计划将在大会后及时公布。
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第一,坚持开放发展,实行互利共赢的战略,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第二,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举的方针,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第三,坚持为外商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投资环境,保障外商合法投资的权益。第四,坚持外商享有国民待遇条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Ⅸ 民政部关于印发《民政部立法工作程序规定》的通知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民政部立法工作,规范立法工作程序段指,提高立法质量,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和有关法规的规定,结合民政部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按照批准、公布机关的权限不同,本规定所称法规包括下列三类:
(一)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公布的,称为法律;
(二)由国务院审议公布和国务院审议批准后由本部公布的,称为行政法规;
(三)由民政部制定、公布或民政部与其他部(委)联合公布的,称为规章。第三条 民政部立法工作程序包括:立项、起草、审定上报、公布和解释。第四条 民政部办公厅负责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承担法规起草过程中的牵头、组织、协调和监督等工作。各业务主管司(局)应当按照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统筹安排,做好调研、考察、论证、征求意见和起草等具体工作。第二章 立项第五条 民政部办公厅根据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要求,结合民政部的中心工作,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报部务会议或部长办公会议审议。第六条 编制五年立法规划,各业务司(局)应当对现行法规进行清理,提出五年立法项目建议,建议包括:立法项目名称,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及实施方案等有关情况的内容。经办公厅综合研究,拟定草案,报部务会议审定后,送国务院法制办争取列入立法规划。第七条 编制年度立法计划,由各业务司(局)分别在年初提出年度立法项目建议,建议包括:立法项目名称、必要性、可行性、起草的法律依据、政策依据、实践依据、预期目标及实施方案等详细内容。经办公厅综合研究,拟定民政部年度立法计划,报部长办公会议审定。第八条 五年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由办公厅负责组织实施。必要时,办公厅可以对年度立法计划作适当调整,报主管部长批准后实施。第三章 起草第九条 内容涉及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司(局)职责权限的法规草案,由业务主管司(局)为主、有关司(局)共同负责起草。
单项内容的法规草案,由业务主管司(局)负责起草。第十条 以民政部为主,内容涉及其他部(委)业务的法规草案,由业务主管司(局)负责起草,并主动征求有关部(委)的意见;必要时,吸收有关部(委)人员共同负责起草。
以其他部(委)为主,内容涉及民政部业务的法规草案,由办公厅根据需要派人参加起草。第十一条 单项内容的法规草案,由业务主管司(局)负责起草,办公厅提前介入;综合性的法规草案,办公厅负责起草,有关司(局)予以配合。第十二条 法规起草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和吸收本系统地方人员参加。第十三条 起草法规应当对制定目的、制定依据、适用范围、主管部门、权利与义务、主要内容、法律责任、奖惩办法以及施行日期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内容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第十四条 法规草案应当在民政部职权范围内拟定。第十五条 法规草案应当充分征求有关部(委)的意见,对于涉及其他部(委)业务的内容,应当与有关部(委)协商,经过协商意见不一致的,应当在法规草案说明中专门说明情况和理由。第十六条 法规的起草,应当对现行内容相同的法规及规范性的文件进行清理,该废止的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应当在法规草案中写明予以废止。第十七条 法规草案需提交全国性会议讨论的,由办公厅提出,经部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第四章 审定上报第十八条 法规草案起草工作完成后,由业务司(局)负责人签署意见报办公厅;办公厅认为基本成熟的,按程序提交部务会议审议;不成熟的,退回业务司(局)修改。第十九条 法规草案报送办公厅时,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法规草案送审稿;
(二)法规草案的起草说明,包括立法背景、立法依据、法规的主要内容、可行性分析,以及主要分歧意见的协调情况等;
(三)法规草案的调研、专题论证、会议纪要等材料;
(四)有关部(委)对法规草案提出的书棚核面意见;
(五)参与法规起草工作的专家意见;
(六)需要报送的其他材料。第二十条 法规草案提请部务会议审议前,以办公厅为主,进一步做好组织、审核、论证等工作,有关业务司(局)予以配合。第二十一条 部务会议审议法规草案,由办公厅负责人作法规草案说明。第二十握和配二条 报送国务院审查的法律草案和行政法规草案,经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由部长签署后上报国务院。
Ⅹ 张家界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和政府规章制定工作,规范立法程序,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市人民政府对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决定以及对政府规章的公布、解释、修改、废止等活动,适用本规定。第三条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根据前款制定的政府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
没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设定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第四条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具体负责地方性法规草案起草和政府规章制定工作的指导、监督和综合协调,并负责组织起草、审查或者直接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
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承担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的具体工作,并积极配合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做好政府立法的其他有关工作。第五条政府规章的名称一般称“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实施办法”等,哗陵不得称“条例”。第六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所需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第二章立 项第七条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务实管用和“立、改、废”并重的要求,制定年度立法计划,根据需要制定五年立法规划。第八条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可以通过向区县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发函和在报纸、网络刊登公告等形式,征集下一年度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立法建议项目。
涉及规范政府共同行政行为方面的立法建议项目,可以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直接提出。
区县人民政府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涉及全市性或者跨行政区域的事项,应当与市有关部门协商并达成一致,由市有关部门按照本规定提出立项申请。第九条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认为需要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或者制定政府规章的,应当于上年11月1日前向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报请立项,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立项申请;
(二)地方性法规草案或者政府规章草案的册芦简建议稿;
(三)立项说明(包括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等事项,前期调研论证及征求意见情况等);
(四)立法依据文本及相关参考资料。第十条提出立项申请的区县人民政府和市有关部门,应当认真查阅国家、省、市同类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第十一条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负责对立项申请和立法建议进行梳理、汇总,经深入调查研究,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符合条件的,提出立法项目建议,形成年度立法计划,报送市人民政府批准后,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公布实施。
建议列入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的地方性法规草案项目,应当征求市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有关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工作机构的意见,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确定的地方性法规项目相衔接。第十二条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和五年立法规划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组织实施并监督执行,不得擅自调整。未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项目,确属实际所需、条件成熟需要增补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由涉及的市有关部门或者区县人民政府按照本规定相关要求报送有关材料,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审核,报请市人民政府决定后,按有关规定执行。州裤第三章起 草第十三条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草案的起草,原则上由提出立项申请的单位或者该立法项目的主要实施部门或者行业主管部门承担。起草单位可以邀请有关组织、专家参与起草或者直接委托有关组织、专家起草。
涉及多个部门或者重大、复杂的立法项目,由市人民政府指定主办部门起草,其他有关部门参与。
涉及规范政府共同行政行为方面的立法项目,由市人民政府法制部门直接起草,其他有关部门积极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