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 2023-05-16 00:37:22

⑴ 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18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防治污染损害,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本自治区管辖海域内从事航行、勘探、开发、工程建设、生产、旅游、科学研究以及其他活动,或者在沿海陆域内从事影响海洋环境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在本自治区管辖海域以外,造成本自治区管辖海域污染和海洋生态环境破坏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和本条例执行。第三条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保护体系、防灾减灾和污染防治能力建设,及时解决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将海洋环境保护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列入环境保护目标考核体系,并将海洋环境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四条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统一监督管理的部门,应当对本级人民政府管辖海域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实施指导、协调和监督,并负责防治本行政区域内陆源污染物和海岸工程建设项目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级人民政府管辖海域的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组织海洋环境的调查、监测、监视、评价和科学研究,负责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和海洋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环境保护工作。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渔业、林业、水行政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海洋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职责。第五条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鼓励、支持海洋环境保护科技创新、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公益活动以及举报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行为,鼓励社会投资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海洋环境监督管理第六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和重点海域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规划、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编制自治区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和公布后实施。第七条沿海设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渔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和海事管理机构,根据自治区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编制海洋环境保护实施计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和公布后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海洋、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八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环境保护、标准化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自治区海洋环境质量状况和经济技术条件,对国家海洋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拟定自治区海洋环境质量标准,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和公布后实施。第九条沿海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海洋自然灾害和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预警联动机制。
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海洋自然灾害和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监视、预警、预报以及信息管理工作,建立海洋环境监测、监视资料共享机制,并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海洋环境质量标准、环境监测、监视标准及规范,定期对所管辖海域的海洋环境质量作出评价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
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分别负责各自所辖水域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第十条海洋环境质量评价内容包括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态以及近岸海洋环境状况、主要入海河口和排污口污染物排放等基本情况。第十一条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编制环境质量公报所需的海洋环境监测资料。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向同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提供与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有关的资料。第十二条从事海洋环境调查、监测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所在地的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十三条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赤潮、风暴潮、海浪、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和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
海洋石油开采和沿海石化、造纸、冶金、核电、航运、港口等可能发生重大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制定海洋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并向所在地的沿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⑵ 2012年国务院出台的行政法规有哪些

根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的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2)国务院制定了16件行政法规回。
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答中突出问题方面,制定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
在深化改革开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方面,制定了《农业保险条例》、《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
在强化社会服务和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制定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拘留所条例》、《教育督导条例》、《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
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制定了《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
在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方面,制定了《机关事务管理条例》。
2012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精神卫生法》。
201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改的《出境入境管理法》。
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军人保险法》。
2012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
2012年国务院还通过了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改了殡葬管理条例等5件行政法规的部分条款,废止了铁路旅客意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等5件行政法规。


⑶ 2012推出了哪些新法

2012年5月、6月颁布的 法律法规司法解释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5月10日颁布,7月1日施行)
2、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关于印发《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三)》的通知 (5月16日颁布、施行)
3、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5月28日颁布,7月15日施行)
4、国土资源部 《闲置土地处置办法》(6月1日颁布,7月1日施行)
5、国务院 《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6月4日颁布,8月1日施行)
6、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6月7日颁布,2013年1月1日施行)
7、最高人民法陪盯腔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办理走私、非法买卖麻黄碱类复方制剂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 (6月18日颁布)
8、
2012年6月1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规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3、国务院国资委 《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4、国务院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
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
6、国务院:则蚂《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
7、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工业企业产品质量分类监管试行办法》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9、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暂行办法》
10、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进出口预包装食品标签检验监督管理规定》
11、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房间空气调节器推广实施细则》
12、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芦衫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高效节能平板电视推广实施细则》
1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将稀土企业开具的发票纳入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汉字防伪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

⑷ 中国现行行政法规有哪些

  • 中国现行行政法规有:

· 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号)(2014-02-27)

·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46号)(2014-02-03)

· 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5号)(2013-12-19)

·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国务院令第644号)(2013-12-11)

· 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643号)(2013-11-26)

· 国务院关于修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42号)(2013-11-22)

· 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1号)(2013-10-16)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安全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640号)(2013-09-16)

·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9号)(2013-09-06)

· 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8号)(2013-07-26)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7号)(2013-07-22)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6号)(2013-06-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5号)(2013-02-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4号)(2013-02-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3号)(2013-02-08)

· 国务院关于修改《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2号)(2013-02-08)

· 征信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1号)(2013-01-29)

· 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30号)(2012-12-27)

· 农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629号)(2012-11-16)

· 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28号)(2012-11-16)

· 国务院关于修改《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27号)(2012-11-05)

·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6号)(2012-10-30)

· 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5号)(2012-10-22)

· 教育督导条例(国务院令第624号)(2012-09-17)

· 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623号)(2012-09-06)

· 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国务院令第622号)(2012-07-10)

· 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1号)(2012-07-09)

· 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20号)(2012-06-11)

·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619号)(2012-05-07)

· 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18号)(2012-04-30)

· 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7号)(2012-04-10)

·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5号)(2012-03-07)

· 拘留所条例(国务院令第614号)(2012-03-0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3号)(2011-12-29)

· 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12号)(2011-12-2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税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611号)(2011-12-0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吨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610号)(2011-12-09)

· 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09号)(2011-11-15)

· 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国务院令第608号)(2011-10-30)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的决定(国务院令第607号)(2011-10-10)


详见中国政府网站:http://www.gov.cn/flfg/xzfg.htm

⑸ 我国是个海洋大国,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哪些有利条件

21世纪被称为“海洋世纪”,也会是“中国世纪”吗?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资源、环境制约发展的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为谋求发展空间,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将国家战略利益竞争的视野转向资源丰富、地域广袤的海洋,并加快调整海洋战略,制定海洋发展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亦如此。“十一五”以来,我国累计围填海面积已达536平方公里,相当于沿海地区农业用地转建设用地的16%,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2000多万吨,石油产量增长的一半来自海洋,海水日淡化能谨迅磨力已达24万吨,年冷却用海水量已达500亿立方米。

当然,目前针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现实,一个共识是,中国虽是一个海洋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

1. 近海过度开发,远昌吵海开发不足

考虑中国自古就是一个更多注重陆上发展的国家,我国海洋经济的规模与我国拥有1.8万公里的黄金海岸线的海洋资源,显然是不匹配的。据统计,目前我国海洋经济所占GDP总额仅为10%左右的规模来看。

此外,就我国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言,主要是重近岸开发,轻深远海域利用;重资源开发,轻海洋生态效益;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谋划,所谓“三重”与“三轻”矛盾比较严重。

而且,从区域产业布局情况看,产业园区建设雷同、产业结构雷同;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高耗能产业多、低碳型产业少的“两同、两多、两少”问题比较突出。同时,我国与周边国家在海域划界、岛屿归属和资源开发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争议,海洋开发尚面临着巨大风险。

再者就是,海洋产业同构、趋同现象严重。比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都以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为海洋支柱产业,其他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低。海洋生产总值比较高的省份,除了渔业、旅游和交通运输外,其他产业如电力、石油、化工、船舶等逐渐成为支柱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而产值比较小的其他省份主要依赖渔业、旅游和交通运输的发展。

另外就是,沿海各地临港产业布局相似。如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点是交通运输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重化工、电力工业等;河北省优先发展临港工业,包括钢铁、石化、重化、能源;天津同样发展重化、石化、海水综合利用等;山东则大力发展造船、钢铁、石油化工、海洋能源等临港工业,环渤海区域产业趋于同构。如此发展,将会带来新一轮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问题。

而沿海地区海洋产业布局失衡,城市间产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部分海洋资源开发过度和开发不足并存;沿海陆地与海域开发建设失衡,近岸海域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的80%来源于陆地,沿海开发建设向海洋扩张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较为突出。

2. 近海资源面临枯竭

与近海开发过度、远海开发不足相一致的是,近岸海洋资源面临耗竭。而且,在我国,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资源和环境的矛盾表现得越来越激烈,也越来越复杂。

目前,绝大部分的海洋产业活动和开发利用活动发生在近岸海域,近岸开发呈现明显的过度状态。可利用的滩涂和浅海已经饱和,岸线开发混乱,70%的沙质海岸侵蚀严重,50%以上的滩涂湿地丧失,近海大部分经济鱼类已不成汛,过度捕捞、污染和生境破坏等造成了海洋生物资源日益匮乏。

再加上现在的海洋生态环境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从单一的污染问题演变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复合作用的问题。使得海洋环境治理和恢复任务艰巨。

据权威部门的调查,近岸海域污染加重,近岸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缓解,大部分海湾、河口、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仍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2009年,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4.7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增加7.3%,73.7%的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污染物,部分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而且,沿海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利用活动,带来了生态系统结构失衡与功能退化,典型生态系统受损严重,生物多样性和珍稀濒危物种减少,海湾、河口及滨海湿地等典型生境丧失或改变问题愈加突出,赤潮等生态灾害事件爆发的频率和强度持续增加等问题,生态系统健康严重受损,服务功能急剧衰退。

同时,随着沿海地区人口和经济密度的进一步增加,海洋防灾减灾任务异常艰巨,同等强度的台风、风暴潮、巨浪、海啸等海洋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成倍增大。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我国海平面上升加剧了海祥斗洋灾害程度。海洋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从上世纪80年代的年均30亿元左右,增加到90年代年均140多亿元,2009年为100.23亿元。
3. 加快海洋立法

对于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的一个共识是,我国虽然是一个海洋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海洋强国,而造成这种结果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科技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我国海洋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据统计,我国的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20%;海洋科技对海洋经济的贡献率只有30%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已达70%-80%。我国海洋科学和技术装备差距较大,主要的海洋仪器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与欧洲、美国和韩国等海洋开发装备先进制造国家相比,在一些领域特别是深海资源勘探和环境观测方面,技术装备仍然比较落后。

基于此,接下来的“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加强海洋基础理论和前瞻性技术研究,完善海洋科学体系,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化基地;

此外,为摸清家底,全面掌握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情况,国家海洋局将在今后2-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海洋经济普查工作。

我国还将加快海洋领域的立法,深入做好《海洋基本法》等法律的前期立法研究,推进《海域法》、《海岛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的有效实施,加紧制定相应的配套制度,并将研究制定《海洋观测预报条例》、《南极考察活动管理条例》。

在提升海洋经济发展的保障能力方面,将对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实行总量控制,开展重点海域、海岛的环境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继续开展国际海底和公海资源的调查与评估,加快国家深海基地和极地科考能力建设,为海洋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4. 首倡陆海统筹

更明显的战略调整已经开始。

在日前中共中央17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更是明确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

这被认为是我国在当下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针对海洋开发的一次重大战略性思维转变。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和“发展海洋产业”重大战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专门部署海洋工作,强调“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而从具体的海洋规划方面看,2003年5月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这是我国制定的第一个指导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和纲领性文件,在海洋经济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2008年2月7日,国务院又正式发布了《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全国海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提出“加强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调控、指导和服务”,是新形势下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思路和方向的基本依据。这两个《纲要》是指导当前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基于中共中央17届五中全会的公报,值得乐见的是,在陆海统筹的战略原则之下,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将有一个新的突破。

5. 沿海区域开发进入新阶段

与新时期陆海统筹战略新思维相关的是,我国沿海区域的开发亦进入新的阶段。

1月4日,国务院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这是“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获批的国家发展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

对此,国家海洋局政策法规与规划司司长王殿昌公开撰文称,这标志着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工作进入实施阶段。

另外,从2006年至今国务院已相继批复10个沿海区域规划,从北到南,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江苏沿海地区、长三角经济区、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在沿海地区相间排布。伴随着沿海区域规划相继获得国务院批复,纷纷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沿海区域经济版图渐趋完整,沿海区域开发开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至此,依托海洋区位优势,沿海地区“3+N”的经济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而“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更被寄望于通过海洋的牵引与辐射作用,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推进区域海洋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将沿海地区打造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战略区域,为东部率先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持续的动力来源。

⑹ 海洋观测站点管理办法(2019修正)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洋观测站点管理,保护海洋观测设施和观测环境,服务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根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设立、调整和保护海洋观测站点,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海洋观测站点,包括海洋观测站、测点、浮标、潜标、雷达站、海上观测平台、海底观测站点等。第三条海洋观测站点分为基本海洋观测站点和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海洋观测站点。
基本海洋观测站点,是指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海洋观测网规划统一设立的海洋观测站点,包括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和地方基本海洋观测站点。第四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海洋观测站点的管理。
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海区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海区派出机构),按照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负责所管辖海域内海洋观测站点的管理。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近岸海域内地方基本海洋观测站点以及其他单位或卖宽者个人海洋观测站点的管理。第五条海洋观测站点的设立和调整应当符合海洋观测网规划,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海洋观测站点的调整,包括海洋观测站点的迁移、撤销以及观测要素和规模的变更。第六条设立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由海区派出机构按照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组织专家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论证,报经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设立。第七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迁移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
(一)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确需依法占用的;
(二)海洋观测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失去治理和恢复可能,或者不能确保海洋观测资料的代表性、准确性和连续性的;
(三)因自然灾害等因素无法正常开展海洋观测业务的;
(四)因蚂空海洋观测业务发展需要的;
(五)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第八条因本办法第七条第一项规定需要迁移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的,由站点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海区派出机构提出迁站申请。申请材料应当包括:
(一)申请表;
(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批准文件;
(三)迁建工程计划。
海区派出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后的二十个工作日内进行初步核查,对符合条件的,组织开展迁站选址工作,并向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迁站选址报告。
因本办法第七条第二、三、四、五项需要迁移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的,由闷配瞎海区派出机构组织开展迁站选址工作,并向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交迁站选址报告。第九条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收到海区派出机构提交的迁站申报材料后,应当在二十个工作日内组织专家进行技术审查和实地核查,并作出决定。符合下列条件的,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同意迁站,并在十个工作日内予以公告:
(一)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
(二)符合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
(三)新站选址合理;
(四)迁建工程计划可行。第十条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迁站申请经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海区派出机构应当根据迁建工程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完成新站建设。
因本办法第七条第一项规定需要迁建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的,所需费用由站点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向本级人民政府申请或者由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单位承担。第十一条迁建的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建成后,由海区派出机构组织验收。符合下列条件的,海区派出机构应当予以验收:
(一)建设任务已经完成;
(二)建设内容和建筑物布局与申报材料一致;
(三)观测场所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四)观测设施能够正常运行并已取得检定或者校准证书;
(五)配套工程及附属工程能够满足业务需求。第十二条迁建的国家基本海洋观测站点建成后,应当与旧站进行至少一年的对比观测。旧站因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无法正常开展业务工作的,可以在原址设立临时观测站点,进行一个月的对比观测。
新站与旧站经过对比观测,实现观测资料的有效衔接后,由海区派出机构向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启用申请,经国务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同意后,正式启用新站。
新站正式启用前,应当严格保护旧站及观测环境和观测设施。新站正式启用后,才能改变旧站用途。

⑺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洋观测预报管理,规范海洋观测预报活动,防御和减轻海洋灾害,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册和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简猜的其他海域从事海洋观测预报活动,应当遵守本条例。第三条海洋观测预报事业是基础性公益事业。国务院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海洋观测预报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第四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海洋观测预报工作。
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的海区派出机构依照本条例和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负责所管辖海域的海洋观测预报监督管理。
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毗邻海域的海洋观测预报工作。第五条国家鼓励、支持海洋观测预报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培养海洋观测预报人才,促进海洋观测预报业务水平的提高。
对在海洋观测预报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第二章海洋观测网的规划、建设与保护第六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编制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军事机关的意见,报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后实施。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全国海洋观测网规划和本行政区毗邻海域的实际情况,编制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洋观测网规划,在征求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并报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备案。
修改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按照规划编制程序报原批准机关批准。第七条编制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布局的原则,避免重复建设,保障国防安全。
编制海洋观测网规划,应当将沿海城市和人口密集区、产业园区、滨海重大工程所在区、海洋灾害易发区和海上其他重要区域作为规划的重点。第八条海洋观测网规划主要包括规划目标、海洋观测网体系构成、海洋观测站(点)总体布局及设施建设、保障措施等内容。第九条海洋观测网的建设应当符合海洋观测网规划,并按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程序组织实施。
海洋观测站(点)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要求,保证建设质量。第十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负责基本海洋观测站(点)的设立和调整。
有关主管部门因水利、气象、航运等管理需要设立、调整有关观测站(点)开展海洋观测的,应当事先征求有关海洋主管部门的意见。
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因生产、科研等活动需要设立、调整海洋观测站(点)的,应当按照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的规定,报有关海洋主管部门批准。第十一条海洋观测站(点)及其设施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毁损或者擅自移动。第十二条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海洋主管部门,应当商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国家有关标准划定基本海洋观测站(点)的海洋观测环境保护范围,予以公告,并根据需要在保护范围边界设立标志。
禁止在海洋观测环境保护范围内进行下列活动:
(一)设置障碍物、围填海;
(二)设置影响海洋观测的高频电磁辐射装置;
(三)影响海洋观测的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捕捞作业、水产养殖、倾倒废弃物、爆破等活动;
(四)可能对海洋观测产生危害的其他活动。第十三条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当避免对海洋观测站(点)及其设施、观测环境造成危害;确实无法避免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原负责或者批准设立、调整该海洋观测站(点)的主管部门的要求拦姿型,在开工建设前采取增建抗干扰设施或者新建海洋观测站(点)等措施,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第三章海洋观测与资料的汇交使用第十四条从事海洋观测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海洋观测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
从事海洋观测活动的单位应当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和计量管理体系,加强对海洋观测资料获取和传输的质量控制,保证海洋观测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第十五条海洋观测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当符合国家有关产品标准、规范和海洋观测技术要求。
海洋观测计量器具应当依法经计量检定合格。未经检定、检定不合格或者超过检定周期的计量器具,不得用于海洋观测。对不具备检定条件的海洋观测计量器具,应当通过校准保证量值溯源。

⑻ 海洋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什么法律

联合来国海洋法公约
中华人民共和源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
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上述是国家层面的,还有各省市颁布的地方性法律法规

⑼ 我国目前有关海洋灾害方面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您好!有以下法律、法规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籍船舶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拆船污染环境管理条例》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
《渔业资源增值保护费征收使用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缴纳矿区使用费的规定》
《铺设海底电缆道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
《国家海域使用管理暂行规定》
《海洋环境预报与海洋灾害预报警报发布管理规定》
《海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海洋科学研究管理规定》
《海洋标准化管理规定》

谢谢阅读!

热点内容
法官与刽子手百度云 发布:2024-11-18 10:37:55 浏览:317
购房协议有法律效力吗定金 发布:2024-11-18 09:46:39 浏览:545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