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规范权力运行
A. 在规范权力运行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权力运行是指权力主体为实现特定目的而运用和行使权力的过程。腐败的本质是公共权力的滥用、权力行为的失范;规范权力的核心是防止权力的腐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党内的腐败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根治。如何更加有效地预防腐败仍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就如何从规范权力运行入手来更加有效地防腐这一问题上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现行权力运行的主要弊端
从近年来爆发出来的一些腐败案件情况看,我国现行的权力运行机制中还存在一些弊端。
一是行权绩效低下。现行的党政部门职权设置重叠交叉现象比较普遍,损耗了大量的行政资源和政府的效能,形成消极腐败。目前,各部门“三定”规定(即定职能、定机构和定编制)不够科学,受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条块分割,有的又存在职能交叉,造成行政效率低下,并且浪费巨大。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按照职能分工,涉及农办、农业局、经贸局、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工商局、技术监督局等八、九个部门,有利益的大家争着管,没利益的不愿管,相互扯皮。
二是权力过大滥用。表现在,有的部门的人权、事权、财权都过于集中,这种权力运行模式,容易打乱机关正常的运转程序,造成滥用权力、决策失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不良现象。有的违背集体领导的原则,大权独揽,搞“唯我独尊”,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置党的组织原则和决策程序规定于脑后,听不得不同意见,对敢于提反对意见的人打击报复,以至走向反面,陷入腐败的泥坑。
三是权力幅度过宽。表现在,同样的行为,可能遭遇不同的处理结果,有的甚至在处理之后还可以讨价还价。比如,文化与出版部门,对违反《音像制品出版条例》中有关非法出版物相关规定的,罚款是1-5万元。在具体的执行中伸缩性很大,自由裁量权过大。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四是行权程序无章。体现在,权力运行缺乏清晰、严密、具体的规范程序。目前各级组织行使决策、执行、监督权过程中,普遍缺乏可操作性的程序规定,习惯于以部门文件形式来约束和监督权力运行,刚性规定少,容易出现随意性,而造成错误决策、执行腐败等。
五是行权失职渎职。有的党员干部不正确履行职权,对直接管辖范围内发生的明令禁止的事,甚至违法违纪行为不制止、不查处,造成管辖范围发生恶性、重大案件。如一些地方没有抓好国家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检查落实,工作不负责任,对生产、经营中的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检查消除,以致发生安全事故,给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权力运行不规范,导致公众社会信念的淡薄和社会道德的下降,对政策法规公正性和权威性构成直接挑战,使行使公共权力的主体失信于民,使正义、诚信、平等等社会秩序被打破,进而危及社会稳定。
二、产生权力运行弊端的主要根源
探究权力运行弊端,既要从历史脉络,又要从现实社会环境;既要从内因,又要从外因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1、从历史脉络和现实的社会环境探究,根源在于封建社会遗毒的渗透和转轨期市场经济的不成熟机制
其一,封建社会积淀的遗毒还不同程度渗透着人们的思想。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历史时期,几千年积淀下来的种种封建思想遗毒还难以从人们的思想深处彻底予以消除。比如,“官本位”等级观念在人们的思想深处就扎下了深刻的烙印。表现在现实政治社会生活中,人们习惯于强调以上下等级为基础的社会秩序,习惯于上级对下级指令式的领导方式。这种封建特权思想的存在,在主观意识上为“权力滥用”提供了很大的“自由空间”,易于诱发权力主体对正常的监督也存在抵触情绪,导致权力运行出现“空监”和“失控”现象。
其二,转轨期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导致管理、制度和体制上的漏洞。权力运行不规范与市场经济体制制度的不成熟、不稳定紧密相联,新的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制约腐败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特别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滞后于改革的进程,受利益驱使行政权力便容易向市场领域渗透,进而产生“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此外,转型和放权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的各种失控、失范和无序,使某些权力主体可以利用转轨中的管理、制度和体制漏洞进行“权力滥用”活动。例如当前在经济领域查处的一些大案要案,多数是由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善,造成在批地、批贷、批工程、批项目等权力运行方面存在体制机制上的空档和漏洞而为“权力滥用”提供了可能。
2、从制约和监督体系的角度上探究,根源在于制度(含相关的政策法规)建设缺乏刚性以及监督的缺失
其一,现有制度还没有形成覆盖到位的监督体系。从目前情况看,尚未完成形成一套从权力运行、权力制约到权力保障的制度体系,已有的制度大多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缺乏系统性、权威性、可操作性和严谨性。突出表现为“三多三少”,即原则性的多,可操作性的少;“管事”的多,程序性的少;惩戒性的多,预警性的少。由于制度体系本身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存在“局部缺失”,这就为权力运作提供了“滥用”空间。
其二,制度执行存在“截留”和走样的现象。一是由于对执行主体缺少相关的保障措施,执行主体对制度的执行存在后顾之忧,如害怕打击报复,导致“虚功实做,流于形式”,造成制度无法落到实处。二是由于制度缺乏刚性,社会环境仍存在人情关系网、权力关系网、家庭关系网和金钱关系网等,对权力的规范运行造成了干扰,使得“关系”、“人情”大于“法”的现象成为公开的秘密。三是从执行主体主观思想上看,有些同志认为监督的制度不少,但是“权力滥用”、以权谋私现象还是层出不穷,因此消极地存在“制度无用论”的思想,导致没有真正凭制度去管人、管事。
其三,“无法”、“难以”、“无力”监督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权力需要监督,但监督更需要权力”。监督的实质和目的是对权力运行进行制约,但实际情况是,对于权力主体而言,往往上级“无法”做到及时监督,同级“难以”实施有效监督,下级根本“无力”进行监督。一是在监督思路上,过多地强调自律自控,对他律互控重视不够。相信权力主体在权力运行中能够自我约束,自查自纠,从而忽视他律互控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了权力运行的“真空地带”。二是从监督主、客体看,由于权力主体在本系统行业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监督又缺乏明确、具体、有力的保障,监督功能难以正常发挥,使权力的运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制约。一些权力主体权力意识很强,总认为监督“碍事”,存在以言代制、以权压制、有规不依、有章不循现象。
3、从行政行为的透明性探究,根源在于制约权力运行的一些要素“阳光操作”不够
其一,权力行使中的“权力”界定模糊不清。在规范权力运行过程中,“阳光运作”正在逐步推行,但更多的是针对“事”,而对“权力”的行使更多的只是作些原则性的规定,并没有量化的界定,对行政权力的运行时间、运行条件、运行信息反馈、操作规程缺乏刚性约束。这就为以权谋私提供了可乘之机,使一些违规行为隐藏在“合法”外衣下,结果是“程序走了,不正之风也搞了”,造成“程序空转”。
其二,权力行使中的信息公开存在公式化和形式化现象。在实践中对公开不全面、不及时、不真实,避实就虚等情况还没有作出相应规定,没有明确责任追究的具体事项和操作办法。一些看起来似乎是“阳光交易”的信息,实际上是无效信息,使得透明公开成为一种公式化和形式化的东西,难以从根本上遏制“暗箱操作”和权力滥用。
4、从惩治的手段探究,根源在于惩处的综合效应不够明显
其一,惩处手段的威慑力还未够到让人不敢不想腐败之效果。惩处是手段,目的是教育、挽救、防范,旨在让权力主体不敢腐败、不想腐败。但是,能够达到此种效应的惩处机制还很不完善。比如“矿难”,有很多政策、制度和严格的管理措施,但是矿难仍然发生,“官煤勾结”、腐败现象仍然存在。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惩处手段还没有威慑到使人“不敢腐败”、“不想腐败”之功效。
其二,通过惩处查找源头防腐的措施办法不多。查办案件,不仅仅是惩处腐败、挽回经济损失,发挥威慑警示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查处,找出从源头上加以防范的措施和办法。但在惩处违纪违法案件中,往往就案办案、单纯办案,没有充分发挥惩处在预防“权力滥用”中的作用,没有做到把查办案件与教育补课、专项补纠、管理补漏结合起来,使得“权力滥用”现象周而复始、屡禁不止。
三、规范权力运行的几点对策思考
权力运行的规范,要按照“公共权力取得有据、配置科学、行使依法、运行公开、监督到位”的步骤和要求扎实推进,才能有效保证权力在规范的健康轨道上运行。
1、强化权力观教育,树牢正确的用权理念。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保证权力正确行使的基本前提,也是预防腐败的思想基础。一要把权力观教育作为培训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培训要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性,要结合实际,因材施教。比如,龙岩市结合苏区这个优势,充分挖掘闽西红土地廉政勤政文化资源,深化领导干部对权力本质的认识,破除“官本位”和“特权”意识,增强权力的责任意识,依法用权的意识。二要做好预警提醒教育。要把廉政教育和提醒贯穿到从进入公务员队伍到选拔任用、交流转岗、在任履职等各个环节。比如在提醒预警方面,龙岩市开展任前廉政谈话,对新任市直单位和县(市、区)各套班子的主要领导干部,由市委主要领导进行任前集体廉政谈话,并颁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今年初,由市委主要领导对35名市直机关新任“一把手”进行了集体廉政谈话;开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巡查工作,了解掌握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教育和保护干部,促进领导干部健康成长;开展领导干部谈心,对轻微违纪现象进行提醒,做到常“拉袖子”、常“吹廉风”。三要开展示范和警示教育。利用身边先进典型,开展示范教育;利用区域内外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用反面教材帮助党员干部做到警钟常鸣,增强权力行使的自律意识,提高抵御腐蚀的能力。
2、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科学设置权力。要打破因权力过分集中而导致的权力扩张和滥用,必须从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入手,科学配置权力,从源头上规范权力运行,铲除权力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一要转变政府职能。全面落实《行政许可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网上审批,实现电子监察系统的网络对接和互联互通,提高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的整体水平。二要实行权力分解。抓住“清权确权、职权分解、流程再造”等环节,进行事权分解,合理划分部门之间、各部门内设机构之间的职责权限,实行决策、执行、监督适度分离,保证权力链上每一个环节的廉洁高效。三要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完善招标、采购等制度,降低政府行政运作成本,并逐步加大运用市场机制提供社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比重,减少因权力介入而产生的腐败问题。四要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建立了统一的行政自由裁量基准,明确行政裁量权行使的具体标准,压缩权力自由裁量空间,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
3、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公共权力的行使,既要符合法规和制度关于实施机关、条件、幅度、方式等实体性规定,又要符合关于步骤、形式、时间和顺序等程序性规定。要做到法律制度没有授予的权力,一概无权行使;法律制度规定的职责,必须积极履行。一要加快法规制度建设步伐,力求有法可依。通过法规制度明确界定权力主体的权力和职责,规定每个干部在所分管工作范围内有什么样的权力,做到权力行使过程中的有章可循。二要抓紧法规制度的“立、改、废”工作,堵塞漏洞。对那些不切实际难以执行的,过于笼统抽象给执法人员留下过多自由裁量空间的,要及时予以废除或修订;加快对有关廉政制度的立法工作,着重加快公职人员个人收入申报、财产申报、收入馈赠登记、公务消费的立法工作。三要狠抓法规制度的落实。加大对法规制度执行情况的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落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绝不能搞“情有可原”、“下不为例”,维护法规制度的执行力。
4、实行阳光操作,公开权力运行。权力运行公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权力“暗箱操作”与市场经济的宗旨背道而驰,必须根治。一要落实办事公开相关制度。深化政务公开,贯彻落实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行电子政务,加快政务公开进程,凡是不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用权行为,都要公开,让权力的运行过程处于众目睽睽之下,推进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二要扩大公开的范围。公开的内容要翔实、具体,从产生到结果,每个程序和关键环节都要公开,重点是政务公开,市、县、乡、村的公开面要达到100%,防止“阳光运作”下的“暗箱操作”和正常程序下的“权力腐败”。三要创新公开的形式。除以公开栏和职工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为主要载体外,要重点创新听证会、数字厂务、数字院务等公开载体,督促落实建立政务信息阅览室,完善政务公开信息网站。四要提升公开效果。通过点题公开、依申请公开和“回音壁”等形式,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增强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防止“暗箱操作”,形成遏制权力腐败的公众力量。
5、加强权力监督,形成严密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加强权力监督,就要“以权力制约权力”,才能有效地防止权力滥用。一要对权力运行进行全程监督。加强事前监督,重点对制度设计进行监督,把好制度的“出口”关。加强事中监督,及时纠正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防范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以及以权谋私、滥用权力等问题的出现。加强事后监督,重点对违反制度行为的查处。通过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督促有关部门纠偏查错、完善制度、堵塞漏洞。二要强化对权力主体的监督。落实《党内监督条例》、《党员权力保障条例》,做到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既防范于未然,又及时发现、纠正和惩处违纪违法行为。三要强化专门监督机关的监督。要在现行体制下,积极探索监督的有效性。比如,龙岩市为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和行政监察工作,开展了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巡查工作,促进了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四要强化监督的惩戒功能。对无视法纪,屡屡滥用权力的权力主体,必须加大惩处力度,提高不规范用权的政治成本和经济成本,使不规范用权成为高风险、高代价的行为。
B. 怎样规范权力运行
权力的运行是一个体系,体系上是一个个具体执行的人,当然是人就会有私心,最常见如升官和发财,当然也不乏有全心全意为了大局的人。为了规范这种私心,总结起来春槐最有效且用的最多的方式有两种,监督和惩罚。
诸碧族如我国D内监扒慧友督体制,西方国家有三权分立式的监督体系。至于惩罚,则是有关有权机关及组织订立相关的制度规范,规定实施某些违反规定的行为要受到什么样的惩罚。
监督的核心在于公开,而且需要有有力的监督机关。惩罚的核心在于执行。
C. 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中学的题政治题
规范权力运行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
有效规范权力运行,是构建惩橘灶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权力是把双刃剑。既要给权力放权,让权力实现合理、合规和合法的管理价值,实现权力的行政效拍尺能最大化,又要让权力有分寸感,让权力理性运行,敬畏权力。大量事实表明,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应受到制约和监督。
规定
正确行使手中权力,保证权力不异化,就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拓宽渠道方便群众监督,坚决消除各种人为障碍,严肃惩处打击报复行为,切实保障人袭伍高民群众监督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要让权力主动接受监督,在对干部的评判体系中加入更多群众的权重。
D. 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法律分析:1、强化宣传教育,端正权力意识。要把正确的权力观教育贯穿于干部培养、成长、成熟的全过程和考察、提拔、使用的每一个环节,准确把握干部在特定时期和特定环节的思想动态,认真研究权力观形成和烂正发生变化的规律,有的放矢地抓教育,使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真正入心入脑; 拓宽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建立组织机关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开放式教育格局,增强干部对权力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把党纪国法以及道德规范对权力观的要求转化为自觉行为; 根据各级领导干部、普通党员干部所处地位和环境,在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选择上也要各有侧重,增强权力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嫌历卜
2、搞好权力分解,建立权力制约机制。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权力的分解和制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是防止权力脱离人民利益的一项重大措施,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发展的高度结晶。如果多项权力由一个人支配行使,就很难形成权力间的制约关系。如果一个权力依附于另一个权力,权力之间形成隶属关系,则意味着权力形同虚设,不能形成有效的制约。因此,对行政权力如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要进行适度分解,合理划分职责权限,对一些掌管人、财、物等容易产生权力滥用的重要岗位,强化业务分工和制约,规范运行程序,增强部门之间、科室之间、人员之间的钳制和交叉制约,形成相互监督制约机芹穗制,构成内在的相互制衡的运行体系。
3、加大监督力度,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会被滥用,必然会滋生腐败。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广度、深度,强化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提高监督的实效。必须由单纯的事后监督转变为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在内的全过程监控。同时,为了确保权力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必须扩大监督制约的对象、内容,即由对单一内容和一般性问题的监督,转变为对所有内容和实质性问题的监督。既要注重对“事”的监督,又注重对“人”的监督; 既注重具体权力行为的监督,又注重对抽象权力行为的监督; 既注重对权力行为程序性的监督,又注重对权力行为合法性的监督。另外,在监督的“深度”上还要下工夫。实践证明,作为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只停留在表层上,要求我们从对一般性问题的监督转变为对实质性问题的监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E. 为什么要规范权力运行
法律分析:权力是一把双侍察蠢刃剑,运用的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滥用,则会此生腐败,一害无穷,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渣最本质的特征。禁止任何老陪组织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F. 依法行使权利和规范权利运行的区别
依法旦早腔行使权利和规范权利运行的区别如下:
依法睁租行使权利是体现权利正当性和保障权利实现的充分必要条件。在现代法治社会,人们行使任何权利、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超越法律界限。
规范权力运行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腐败的产生主要源于权力失范。权力过分集中、缺少制约和监督,必然滋生模衫腐败。
两者一个是保障公民权利,一个是监督权力的腐败。
G. 宪法和法律如何规范权力运行
法律分析:国家权力必须在宪法和法律限定的范围内行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不得懈怠、推诿;国家权力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途径和方式行使;国家权力的行使不能任性,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只有依法规范权力的运行,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悄和手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棚肢务,管启嫌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H. 规范权力运行的意义
规范权力运行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腐败的产生主要源于权力失范。权力过分集中、缺少制约和监督,必然滋生腐败。制约和监督权力,必须加快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强化权力的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促进权力规范行使。以程序规范权力。遵循减少层次、优化流程、提高效能、方便办事原则,规范权力运行流程。对照法律法规对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和审核确认,推进简政放权,列出权力清单,确保权力来源合法。有效规范权力运行,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权力是把双刃剑。既要给权力放权,让权力实现合理、合规和合法的管理价值,实现权力的行政效能最大化,又要让权力有分寸感,让权力理性运行,敬畏权力。大量事实表明,地位越高,权力越大,就越应受到制约和监督。
规范权力运行的方法:1、要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权力和职能,明确责任定位和工作任务,健全部门职责和人员编制体系,做到定位准确、边界清晰,权责一致、人事相符,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尽量实行决策、执行、监督职能相分离,对直接掌管人财物等高风险部门和岗位的权力进行限制,压缩和规范各种权力的自由裁量空间,防止权力失控。2、要为各种形式的监督能够良好运行创造条件。支持人大及其他监督机构通过询问、质询、执法检查、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等方式行使监督权职权,支持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检察权和审判权,最大限度减少主要领导干部失职渎职、滥用职权等行为的发生。行政监察机关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和严格监督,深入开展执法监察、效能监察和廉政监察,推进权力依法行使和公开透明运行。审计机关要充分发挥进一步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在经济决策、经济管理和财经政策执行等方面的审计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