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县市区有没有拟定规章

县市区有没有拟定规章

发布时间: 2023-05-28 14:27:29

1. 永州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规范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提高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市人民政府在与上位法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地方性法规草案,是指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起草,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的规范性文件。

本规定所称政府规章,是指市人民政府制定并以市人民政府令形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第三条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地方性法规草案拟定和规章制定工作,加强对政府立法咨询专家库的建设与管理,指导、督促、协调县区人民政府、管理区、永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县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机构)做好相关工作。

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机构)负责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的立法前期调研,立法项目申报、起草,以及其他立法相关工作。第四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应当依法保障公民有序参与,建立健全立法公开征求意见制度、立法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的途径。

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以法律专家为主,吸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历史等领域的专家以及基层一线有丰富经验的工作者参与的立法咨询专家库。第五条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的立项、调研论证、立法咨询、起草、审查以及规章的公布、评估、解释、清理、汇编等立法工作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第二章立项第六条市司法行政部门于每年第三季度以座谈会、报纸网络刊登公告、征求意见函、调查问卷等方式向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机构)、社会公众征集下一年度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的立法项目建议。第七条社会公众可以以书面或者电子邮件等形式向市司法行政部门、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机构)提出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或者制定规章的立法项目建议。

市司法行政部门对收集到的公众立法项目建议应当及时自行组织或者转交有关部门研究论证。县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机构)对收集到的公众立法项目建议研究论证后决定采纳的,应当向市司法行政部门提交立项申请。第八条提出立项申请前,县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机构),应当认真查阅国家、省、市同类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相关规定,通过征询、座谈、专家论证、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调查研究,进行充分论证。第九条县区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机构)认为需要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或者制定规章的,应当于每年10月1日前,向市司法行政部门报请立项,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立项申请;

(二)地方性法规草案或者规章的建议稿;

(三)立项说明(包括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等事项,前期调研论证以及意见征求情况等);

(四)立法依据以及相关参考资料。第十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立项申请和社会公众立法项目建议进行梳理、汇总,深入调查研究,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符合条件的,列入年度立法计划草案,报送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项目分为出台项目和调研论证项目。

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年度立法计划,市司法行政部门在报请市人民政府批准之前,应当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充分协商,与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确定的地方性法规项目相衔接。第十一条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由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不得擅自调整。未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项目,条件成熟确需增补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由县区人民政府或者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机构)按照本规定第九条规定报送有关材料,由市司法行政部门研究论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跟踪了解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执行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

2.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促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所称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是指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提请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或者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审议的规范性文件草案。
本规定所称的规章是指自治区人民政府依法制定并以政府令的形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第三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的原则: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促进自治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与自治区现行有效的其他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相协调;
(三)坚持群众路线,贯彻民主集中制;
(四)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五)体现民族区域自治特点促进民族团结和进步。第四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的程序包括计划、起草、审查、通过和提请审议。制定规章的程序包括计划、起草、审查、通过和发布。第五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主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的具体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予以支持和配合。第六条自治区财政每年应当安排一定的立法专项经费,保障立法工作的正常开展。第二章计划第七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向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提出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制定规章立法计划。第八条立法计划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负责编制。
编制立法计划应当从自治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全局出发,区别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第九条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应当于每年11月,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报送下年度立法计划建议项目。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根据需要,可以向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有关立法计划建议项目。
立法计划建议项目包括标题、必要性、可行性等内容。第十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编制立法计划时,必须进行可行性研究,并举行由有关机关、组织和专家参加的论证会进行论证。第十一条编制的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编制的规章立法计划,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发布实施。第十二条调整立法计划,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建议,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审查后,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调整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的,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报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
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根据需要,可以提出调整立法计划建议。第三章起草第十三条列入立法计划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由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起草。起草部门必须在立法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起草工作,并保证草案质量。
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起草部门的起草工作应当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第十四条起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应当广泛征求有关机关、组织、专家和管理相对人的意见。
起草涉及其他部门职能职责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起草部门必须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并进行协调。
起草涉及较多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起草部门应当举行由有关社会团体和公众代表参加的听证会,听取意见。
起草专业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起草部门应当举行由有关专家参加的论证会,提出论证意见。论证意见应当由参加论证的专家签字。第十五条起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应当成立起草小组。起草小组由熟悉业务和法律的人员组成,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
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可以派员参加起草小组,对起草工作进行指导。第十六条起草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并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第十七条起草地方性法规不得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并与自治区其他地方性法规相协调。
起草规章应当以法律、行政法规和自治区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为根据,并与自治区其他规章相协调。第十八条起草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应当从全局出发,克服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第十九条地方性法规的名称为条例、规定、办法、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的名称为规定、办法、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规章不得称条例。

3. 县级政府有无权利根据本县实际制定规章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内各级人容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有权制定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
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是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所属工作部门为依法实施行政管理,在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按照相关规定,县级政府有权根据本县实际、依法制定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规范性文件(规章制度)。

4. 兰州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的程序,提高政府立法的效率和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和国务院《规章制定程序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制定、修改、废止。第三条市人民政府依据法定权限,按照本规定的程序,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在本市范围内适用的、具有法定效力的规章。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具体负责对地方性法规草案拟定和政府规章制定工作进行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并对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送审稿进行审查。

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送审稿的起草、调研和征求意见工作橘带。第四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应当遵循《立法法》和《条例》确定的立法原则,结合本市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第五条市人民政府应当将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和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在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过程中所需立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第二章立法规划与计划的编制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需要,在每届政府第一次会议召开后的四个月之内编制完成本届五年政府立法规划。第七条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根据各方面的建议,拟订五年政府立法规划草案,提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第八条五年政府立法规划应当具有指导性和前瞻性,保持相对稳定。执行过程中确需进行调整的,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提出意见,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调整。第九条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根据五年政府立法规划,结合市委、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编制年度计划,提请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

年度政府立法计划应当确定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的名称、起草单位、负责人和送审时间等内容。第十条市政府所属工作部门或县(区)人民政府认为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应当于每年8月31日前向市政府法制机构报送下一年度制定地方散伍扮性法规、政府规章的立项申请。未按时报送立项申请的不予列入市政府年度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制定工作计划草案。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立项申请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 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名称;

(二)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必要性、宗旨及依据;

(三) 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所要解决的问题及拟确立的主要制度或措施;

(四)起草小组负责人及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起草工作计划。第十一条市政府法制机构公开向社会征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项目,广泛听取立法建议。第十二条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及时对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立项申请及立法建议进行组织论证,根据需要拟订市政府年度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制定工作计划草案。

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政府法制机构不予列入市政府年度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制定工作计划:

(一)拟设定的主要制度或措施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

(二)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章已有明确规定的;

(三)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基本条件尚未成熟的;

(四)其他不需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解决的。第十三条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年度工作计划在执行中,一般不予调整。对于实际工作确实急需,拟增加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项目,有关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条要求书面报告市政府法制机构。市政府法制机构对拟增加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项目按照立项条件进行审核,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地方性法规项目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章项目列入当年规章制定工作计划。第十四条对列入年度地方性法规、冲灶政府规章制定工作计划的项目,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制定明确的完成计划的时限要求,组织、指导、督促起草单位实施。

起草单位未按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要求的时限完成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起草任务的,应当向市政府法制机构书面说明原因,由市政府法制机构提出意见报告市政府。

市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将起草单位年度立法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列入依法行政考核内容。

5. 钦州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规章程序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市人民政府规章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法规规章备案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立法条例》和《钦州市立法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人民政府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以下简称法规案)的立项、起草、审查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市人民政府制定市人民政府规章(以下简称规章)的立项、起草、审查、审议、公布、备案、解释、评估、清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法规案,是指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起草,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的法律文件。

本办法所称规章,是指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以市人民政府令形式发布的法律文件。第三条起草法规案和制定规章应当坚持党的领导,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适应本市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法规案或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性规定。除内容复杂的外,规章一般不分章节。第四条市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政府立法工作,组织起草法规案和制定规章工作。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县区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承担起草法规案和制定规章工作。

市人民政府承担立法审查工作的部门(以下简称政府立法工作部门)承担政府立法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负责审查法规案和规章草案;必要时,可以根据政府立法工作需要起草法规案或者制定规章草案。第五条本市建立政府立法联系点制度,听取基层单位、社会组织和公众对法规案、规章、立法工作计划(规划)等立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第六条政府立法工作部门、起草单位起草法规案和制定规章所需经费,应当列入财政预算。第二章立项第七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制定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制定政府五年立法规划。

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立法项目包括制定项目和调研项目。制定项目是立法条件基本成熟,应当在计划年度内提请市人民政府审议的立法项目;调研项目是有立法必要性,需要进一步调研论证的立法项目。

制定政府五年立法规划参照年度立法工作计划的制定程序执行。第八条政府立法工作部门应当于每年第三季度前向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和县区人民政府征集下一年度的立法项目建议。同时,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项目建议。第九条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或者县区人民政府认为需要起草法规案或者制定规章的,应当向市人民政府报请立项。

政府立法工作部门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的要求或者实际工作需要,可以直接提出规章项目,并确定起草单位。

市人大常委会认为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未成熟,建议先行制定规章的,由政府立法工作部门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并确定起草单位。第十条立法项目申请应当对立法项目的名称、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确立的主要制度、上位法依据等作出说明。

社会公众提出的立法项目建议,可以只提出项目名称及立法的主要理由。第十一条立法项目申请或者建议由政府立法工作部门组织立项审查,并经集体讨论形成立项审查意见,书面反馈申请或者建议单位。

通过立项审查的单位应当按照立项审查意见组织开展项目调研或者起草工作。第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

(一)拟规范的事项不属于法规案或者规章制定权限的;

(二)上位法已经有具体规定,无需制定法规案或者规章的;

(三)拟确立的主要制度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

(四)不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需要的;

(五)存在行政管理需要,但能够通过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解决的;

(六)上级人大常委会、上级人民政府已列入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或者正在进行同类事项立法的;

(七)其他不适宜制定法规案或者规章情形的。第十三条政府立法工作部门应当根据立法项目征集意见、立项审查和实际工作需要,拟定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工作计划,并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经审议通过后向社会公布。

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提交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送市委审定。

6. 设区的市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吗

新修改的立法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规定设区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上位法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同时规定,除已有立法权的较大的市外,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综合考虑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据此,我省除杭州、宁波外的其他九个设区的市也获得了地方立法权。为及时落实好立法法的规定,省人大常委会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拟定了九个设区的市行使地方立法权的方案,并就杭州、宁波执行新修改的立法法涉及的有关问题作了研究和沟通。落实立法法关于设区的市行使立法权的规定,实践中主要遇到了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立法能力

    (一)九个设区的市需要建立立法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立法工作人员

    为确保设区的市正确有效地行使地方立法权,设区的市需要建立立法工作机构、配备专门的立法工作人员。

    1.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法规案在交付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前必须经过法制委员会统一审议。为此,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应当设立法制委员会作为依法统一审议法规案的专门委员会。目前,我省除了温州、湖州、舟山市人大设立了法制委员会以外,其他六个设区的市人大尚没有设立法制委员会。

    2.根据法律法规有关精神和立法实践,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应设立立法工作机构,作为常委会专门承办立法具体事务的工作机构,并配备一定数量的具备立法工作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可统一设立“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作为常委会立法工作机构,目前这些市已有的专门负责内务司法工作的“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改为“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

    3.考虑到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草案将主要由政府起草并提出,同时设区的市政府也将同步开始制定政府规章,因此,设区的市政府法制工作机构也应当配置必要的立法工作人员。

7. 金华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市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办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地方性法规草案,是指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起草,经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向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案的地方性法规草案。
本办法所称的规章,是指市人民政府根据本市具体行政管理事权,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而制定的具有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第三条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的范围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需要,可以先制定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第四条规章的名称为规定、办法和实施细则。
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定,称“规定”。
对某一方面的行政工作作部分规定或对某一项行政工作作比较具体的规定,称“办法”。
为实施某一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所作的具体规定,称“实施细则”。第五条制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
(二)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
(三)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推进政府立法精细化。
(四)与本市实际相结合,具有地方特色。
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一般不重复上位法的规定,内容要具体可操作,文字要通俗、简约、明确。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单位)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制定有关工作。第二章计划编制第二章计划编制第七条市人民政府编制年度立法计划。年度立法计划包括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两部分,分别划分为一类计划和二类计划。条件成熟的项目,列入一类计划;条件尚未成熟,需要调查研究和论证的项目,列入二类计划。立法计划先由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建议,并于每年十二月底前报送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
建议内容包括: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的名称、制定的目的和法律依据、主要内容、起草部门、完成时间等。
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对建议进行统筹研究,综合协调,拟定年度立法工作计划草案,提请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经审议的法规草案计划同时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立法工作计划下达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按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应当加强对立法计划实施工作的监督和指导。第三章起草第八条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的起草工作由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对比较重要的或涉及部门较多的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由市人民政府指定的牵头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起草;必要时,由市人民政府法制机构牵头起草。
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或者机构参与,也可以委托有关专家、学者或者机构起草。
起草部门应当加强对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起草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工作小组或指定专门人员负责起草工作。第九条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应当广泛收集有关资料,深入调查研究,紧密结合实际。条款内容应当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有效性。第十条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起草过程中,要广泛听取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内容涉及其他部门业务和职责的,起草部门应当主动协调,力求意见一致;经充分协调仍有分歧的,应当在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报送审查时说明情况。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内容直接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重大利益的,应当举行听证会。听证会应当制作笔录,如实记录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和理由。在地方性法规草案和规章报送审查时,应当说明对听证会意见的采纳情况和理由。第十二条涉及重大法律问题或特殊专业技术问题的,应当召开专门会议,听取有关专家、学者、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以及行政管理相对人代表的意见。

8. 金华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办法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活动,提高立法效率,保证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地方性法规案和规章制定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制定政府规章,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包括地方性法规的调研、起草、审查以及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等活动。

本办法所称制定政府规章,包括政府规章的立项、调研、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备案、解释以及修改、废止等活动。第三条市人民政府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议。第四条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的地方性法规,可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下列事项制定政府规章:

(一)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政府规章的事项;

(二)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应当制定地方性法规但条件尚不成熟的,因行政管理迫切需要,可以先制定政府规章。规章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规章所规定的行政措施的,应当提请市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第五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应当遵循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上位法的规定,切实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坚持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充分协商、集体审议的程序,适应本市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第六条市人民政府对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开发区管理机构,负责拟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的立法前期调研、立法项目申报、送审稿起草以及其他相关工作。

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拟定市人民政府立法计划草案、组织实施立法计划以及审查和修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草案送审稿等工作。第七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所需经费列入本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第二章立项第八条市人民政府应当于每年2月底前编制本年度立法计划。

列入年度立法计划的项目分为审议项目、预备项目、调研项目。审议项目是指草案基本成熟,年内可以公布的项目;预备项目是指草案中的主要内容需要进一步研究,争取年内公布的项目;调研项目是指有制定必要,需要开展立法调研的项目。

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应当明确每件立法项目的名称、起草单位以及报送市政府审议的时间等内容。第九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8月底前书面通知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开发区管理机构申报下一年度立法项目,并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开征集下一年度立法项目建议。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单位)、县(市、区)人民政府以及市人民政府派出的开发区管理机构提交的立法项目申报材料应当包括立法项目申报表和调研论证报告。立法项目调研论证报告应当包括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制定的必要性、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拟规定的主要制度等内容。申报审议项目的,应当同时提交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草案建议稿文本及其说明。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立法项目建议,应当包括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制定的必要性、拟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措施建议等内容。第十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申报的立法项目和公开征集的立法项目建议进行评估论证,与申报立法项目的政府部门(单位)和提出立法项目建议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进行沟通协商。

对申报的立法项目进行评估论证,主要围绕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制定的必要性及其内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开展。第十一条拟列入市人民政府年度立法计划草案的项目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本市立法权限;

(二)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和行政管理实际需要;

(三)立法目的明确、依据充分,确有必要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

(四)拟规定的主要制度和措施必要、合法、合理、可行。

申报的立法项目或者公开征集的立法建议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项:

(一)已列入全国或者本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的;

(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已规定明确的解决措施的;

(三)拟规定的主要制度与上位法相抵触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的;

(四)超越本市立法权限的;

(五)不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行政管理实际需要的;

(六)立法时机尚不成熟的;

(七)其他不适宜通过立法解决的事项。

热点内容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