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

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

发布时间: 2020-12-17 17:53:56

❶ 餐饮卫生许可证与公共卫生许可证的关系

一、餐饮服务业的监管主体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生产、食品流通、餐饮服务,应当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流通许可、餐饮服务许可。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第三条:各级食药监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餐饮服务监管工作。《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餐饮服务提供者餐饮服务申请的审查。
第三十九条 餐饮服务,指通过即时制作加工、商业销售和服务性劳动等,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和消费场所及设施的服务活动。
以上几条说明,
第一、餐饮服务现在监管主体是食品药品监督部门;
第二、从事餐饮服务活动需取得《餐饮服务许可》;
第三、许可的审查由食品药品监督部门负责。第四、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对餐饮业的监管的内容不仅是食品,也包括对其场所的监管。即只要取得《餐饮服务许可》就说明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场所已经审查合格、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可以从事餐饮服务活动。

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与餐饮服务许可审查内容的对比
条例第三条:公共场所的下列项目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一)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
(二)水质;
(三)采光、照明;
(四)噪音;
(五)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
针对以上五条要求,与餐饮服务许可及有关规定对比如下:
第一、顾客用具和卫生设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有明确规定。
第二、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在《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中均有明确规定。
第三、《食品安全法》及相关法规对以上五条唯一没有规定的是噪音。而在《国家现行噪音标准》的《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部分,只对住宅、学校、医院、旅馆五项做出了噪音允许值的规定,并未涉及餐饮业,即餐饮业没有现行国家噪音标准。
可见,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餐饮服务许可》审查中没有规定的项目,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同样找不到监管依据。而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设定的其他主要卫生标准和要求,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中都已包含在内。所以对“饭馆”做出的卫生许可是重复和增设。
三、相关法律规定
1、《行政许可法》第十六条第四款规定: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上位法没有明确规定,其中许多条款内容指向的上位法是《传染病防治法》。但对“饭馆”的监管内容,完全包含在《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规内容中,所以与“餐饮”有关的内容的上位法应指向《食品安全法》。所以对“饭馆”发放卫生许可证属于增设行政许可行为。
2、虽然都涉及“饭馆”的监管,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属于旧法,《食品安全法》属新法,相对《食品安全法》而言,《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又属于特别法,根据我国《立法法》有关规定,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所以餐饮业许可的审查发放应按《食品安全法》及其相关法律执行。

❷ 行政许可权是什么

行政许可法第十六条规定:“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作出具体规定。”“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行政许可法第17条规定:“除本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具体的行政许可权 一是,凡行政许可法规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法律都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二是,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 三是,必要时,国务院可以通过发布决定的方式设定行政许可,实施后,除临时性行政许可事项外,应当及时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或者自行制定行政法规。 四是,对于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但地方性法规在设定行政许可时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限制:(1)不得对行政许可法规定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以外的其他事项设定行政许可。(2)不得设定应当由国家统一确定的有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资格、资质的行政许可。(3)不得设定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设立登记及其前置性行政许可。(4)设定的行政许可,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个人或者企业到本地区从事生产经营和提供服务,不得限制其他地区的商品进入本地区市场。 五是,对于可以设定行政许可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因行政管理需要,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临时性行政许可实施满一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也要受到地方性法规在设定行政许可时受到的四个方面的限制。 六是,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行政许可规定权。按照法制统一原则,行政许可法规定,下位法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对实施该行政许可做出具体规定,但不得增设行政许可,不得增设上位法没有规定的行政许可条件。 七是,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

❸ 法规、规章对实施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条件作出具体规定时,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前提下,可以增设其他条件。

是正确的。上位法在设定行政许可时,有时没有规定条件,有时条件规定得专比较概括,出现这两属种情况,都需要法规、规章进一步具体规定,但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规定的其他条件。但在不违反上位法的前提下对许可的条件进行具体化增设其他条件的,应为合法。

❹ 人社部规范12号文件哪些省份实施啦

1、省级人事仲裁部门自己制订的确认事实劳动关系的三要素,在劳动部发05 12号文件范畴内规定,不能违背其规定之外的,是合法的规定;
2、如果省级的规定与国家部门规定相抵触的,以国家部门规定为准,因为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第七十二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法律对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对报请批准的设区的市的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时,发现其同本省、自治区的人民的规章相抵触的,应当作出处理决定。

除省、自治区的人民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外,其他设区的市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综合考虑本省、自治区所辖的设区的市的人口数量、地域面积、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以及立法需求、立法能力等因素确定,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备案。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依照本条第二款规定行使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自治州开始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具体步骤和时间,依照前款规定确定。

省、自治区的人民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已经批准的较大的市已经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涉及本条第二款规定事项范围以外的,继续有效。

❺ 行政处罚只引上位法而不引用实施性规定是否合法

根据规范性文件性质和制定权来源的不同,规范性文件可分为三类:
一是创制类规范性文件,即法律对某一方面的行政管理事务尚未作出规定,但因为行政管理需要,而制定具有新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文件;
二是解释类规范性文件,即法律对相关的行政管理事务虽有规定,但较原则、不便操作,而对其进行细化解释,但未创设新的权利义务的文件;
三是指导性规范文件,即为了行政指导而制定的、对相对人没有强制力的文件。

如何判定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须进行以下七方面的审查来判定。
(一)制定主体的审查
制定规范性文件是行政主体的一种行政行为,在我国能成为行政主体的只有两类组织,一是行政机关,二是法律法规授权组织。所以,制定规范性文件的主体必须是该两类部门。此外,由于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并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因此,行政主体的内设机构以及一些议事协调机构也不能制定出台规范性文件。
(二)是否逾越权限的审查
逾越权限制定规范性文件是指行政主体超出法定权限制定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规范性文件,包括职能和权能的越权。职能的越权是指行政主体超出自己的职能或管辖区域,制定了不属其业务范围的规范性文件;权能的越权是指行政主体虽拥有某行政权力,但其在规范性文件制定内容上超越了该项权力的法定幅度或限度。
(三)法律保留的审查
法律保留原则体现了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是指有关国家基本政治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只能制定为法律,而不能制定为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如我国《立法法》第八条和第九条分别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1)国家主权的事项;(2)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产生、组织和职权;(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4)犯罪和刑罚;(5)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6)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7)民事基本制度;(8)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税收、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9)诉讼和仲裁制度;(10)必须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法律的其他事项”;“本法第八条规定的事项尚未制定法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有权作出决定,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中的部分事项先制定行政法规,但是有关犯罪和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事项除外”等。(四)具体行政措施的审查
具体行政措施一般涉及对行政相对人财产权利和人身自由的限制、惩戒和授益等,关系公民基本权利,故一般应由法律作出规定。如《行政处罚法》第十四条规定“除本法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以及第十三条的规定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 ;《行政许可法》第十七条规定“ 除本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外,其他规范性文件一律不得设定行政许可”;又如《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第九条第一款规定“ 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以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相关规定为主,并不得创设下列事项:(1)行政许可;(2)行政处罚;(3)行政强制;(4)行政征收征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5)机构编制事项和其他应当由法律、法规、规章或者上级行政机关规定的事项。”因此,规范性文件不得创新制定具体行政措施,只能在上位法规定的具体行政举措种类和幅度范围内进行细化和解释。
(五)是否与上位法抵触的审查
规范性文件不得与上位法相抵触主要是指:不能与上位法相抵触;不能与法律原则、法治精神相抵触;不能没有法律依据而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或者限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权利等。
(六)制定程序的审查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统一的行政程序法,有的省制定了地方性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规定,比如《江苏省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规定》,该规定第二条明确指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备案,适用本规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违反本规定制定的或者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公布但没有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实施行政管理的依据”。因此,在规范性文件的制定过程中,从立项到广泛听取民意、再至文件发布和备案,必须均遵从该规章设定的程序。
(七)合理性的审查
在现代法制社会中,合法性审查与合理性审查共同构成了规范性文件审查的基本内容,合理性审查是对合法性审查的必要补充。违反合法性标准将导致行政违法;违反合理性标准将导致行政不当。规范性文件的合理性审查主要包括:动因是否与法律目的相悖;是否符合公平正义法则;是否考虑了法律目的以外的因素或追求;是否有违事物客观规律等。

❻ 福建省在城市房屋拆迁管理中,省市两级地方法规规定的内容有冲突,应如何适用

1、甲方应抄按有关规定给乙方每月袭增发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有关规定指的是什么?依据是否含《福州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
2、如含上述内容则无争议。如不含又无明确规定则应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执行。或按当时政策宣讲的执行。老百姓居无定所是很痛苦的,应得到补偿。

热点内容
罗云法院院长 发布:2024-09-20 04:50:17 浏览:660
人民法院委托鉴定 发布:2024-09-20 04:30:59 浏览:678
如何完善我国刑事法律援助制度 发布:2024-09-20 03:29:33 浏览:640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发布:2024-09-20 02:45:46 浏览:300
立法的价值取向 发布:2024-09-20 02:45:36 浏览:22
2019成考专升本民法 发布:2024-09-20 02:39:54 浏览:908
劳动法签了无固定期限合同书 发布:2024-09-20 02:09:46 浏览:172
行政法规的三种命名方式 发布:2024-09-20 00:30:30 浏览:521
2016合同法pdf 发布:2024-09-19 22:42:11 浏览:606
建发集团法律顾问年薪 发布:2024-09-19 22:24:40 浏览: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