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规百科 »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发布时间: 2023-06-26 12:21:14

A. 泰州市游泳场所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加强游泳场所卫生管理,预防控制疾病传播和健康危害事故的发生,保护游泳者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游泳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的游泳场所,是指对公众开放的室内外人工游泳池(场、馆)和综合性水上乐园。第三条市和市(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游泳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其所属卫生监督机构承担具体监督职责。第四条游泳场所应当自觉履行相关卫生管理要求,诚实守信,规范执业。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落实游泳场所卫生信用管理。第五条游泳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经费应当纳入财政预算。第二章建筑与设施要求第六条游泳场所的选址和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

游泳场所应当设置游泳池及更衣室、淋浴室、公共卫生间、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设备控制室和库房等辅助场所,并按照游泳者更衣、强制淋浴、浸脚消毒、游泳的顺序合理布局。第七条游泳场所设置强制淋浴和浸脚消毒设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淋浴室通往游泳池通道上设置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不小于2米,宽度与走道相同,深度不低于20厘米,浸脚消毒池设有给排水设施;

(二)淋浴室与浸脚消毒池之间设置强制淋浴,强制淋浴通道长度不小于2米,强制淋浴喷水装置为顶喷和侧喷形式,且不少于3排,每排间距不大于0.8米,喷头下地面应当有排水设施,并有措施避免强制淋浴排水进入浸脚消毒池;

(三)常年开放的游泳场所,浸脚消毒池和强制淋浴设置冷热水补水管。第八条游泳场所应当设置池水循环净化和消毒设施设备,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池水循环周期不超过4小时;

(二)投加系统能自动控制;

(三)计量装置的计量准确;

(四)消毒剂、净水剂等不同化学药品加药设备的投加系统分开设置,化学药品的投加系统与池水循环水泵的运行和停止设联锁装置;

(五)池水消毒剂投入口位置设在游泳池池水净化过滤装置出水口与游泳池给水口之间;

(六)设置连续供水系统,并安装补水计量专用水表;

(七)儿童戏水池不得与成人游泳池连通,并有独立的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设备及连续供水系统。水上游乐设施的循环净化系统与游泳池的分开设置;

(八)其他相关标准和卫生规范规定的要求。第九条游泳场所的更衣室、公共卫生间等辅助场所及设施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更衣室通道宽敞、保持空气流通。更衣柜按照一客一用的要求设置,数量不得超过按人均池水水面2.5平米计算的最多接待泳客数;

(二)游泳场所淋浴室的区域内配备相应的水冲式公共卫生间,并按照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设置男、女卫生间便池数量;

(三)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设备控制室的位置靠近游泳池周边,控制室内安装机械通风装置,并根据消毒方式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四)消毒剂存放场所通风、干燥、避光,消毒剂置于有盖容器中密闭保存,不得放置在走道、休息室和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设备控制室内;

(五)其他相关标准和卫生规范规定的场所和设施要求。第十条游泳场所应当按照下列要求配备通风换气、照明、供水、病媒生物防控、清洗消毒以及水质检测等卫生设施:

(一)室内游泳池及淋浴室、更衣室等场所设置空气调节和机械通风换气设备;

(二)游泳池区域的水面水平照度应当大于200勒克斯,开放夜场的应当配备足够的应急照明设施;

(三)淋浴用水及游泳池的原水水质应当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规定,供水设施确保水量供应;

(四)按照卫生规范要求配备预防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和废弃物存放设施;

(五)提供游泳者茶具、拖鞋、毛巾等公共用品用具的游泳场所,按照规定设置清洗消毒间和相应的清洗、消毒和保洁设施,消毒间面积和消毒设施的设置满足每日接待量的要求;

(六)配备检测余氯、PH值、池水温度等直读的检测设备,并保持计量准确;

(七)其他相关标准和规范规定的卫生设施要求。

B. 游泳场所管理办法

人工游泳池(场、馆)必须严格实行健康合格证制度,无当年健康合格证者,一律不得入池游泳。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体检,并发放健康合格证。游泳场所必须严格控制每场人员容量,不得超员售票。人工游泳池(场、馆)人均水域面积不得低于2.5平方米;天然游泳场人均水域面积不得低于4平方米。游泳场所的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在卫生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加强经常性卫生管理,做好池水消毒和清除水中污物工作,保持淋浴室、更衣室、厕所等设施的清洁。游泳场所的工作人员未取得健康合格证的,不得从事直接为游泳者服务的工作。游泳场所不得出租游泳衣裤。

法律依据: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第五条 公共场所的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卫生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者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对所属经营单位(包括个体经营者,下同)的卫生状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并提供必要的条件。
第六条 经营单位应当负责所经营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建立卫生责任制度,对本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卫生知识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C. 游泳场所卫生管理相关制度

株洲市游泳场所卫生管理规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人民生活消费的健康安全,加强游泳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规定了室内外游泳场所的卫生要求和卫生管理办法。

第三条 本规范适用于株洲市范围内的一切天然和人工的室内外游泳场所。

第四条 游泳场所必须取得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方可对外开放。

第五条 新、改、扩建游泳场所的选址、设计、竣工验收必须按湖南省和株洲市卫生监督分级管理办法规定的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认可。

第六条 游泳场所的水质应符合国家GB9667《游泳场所卫生标准》。

第七条 游泳场所应分设男女更衣室、沐浴室、厕所等,沐浴室每30-40人设一沐浴喷头,女厕所每40人设一便池,男厕所每60人设一个大便池和二个小便池,其污水排入下水道,天然游泳场所排入无渗透的专用污水处理池,经无害化处理后排入游泳场所的下游。

第八条 禁止在游泳场所内供应酒类、餐饮等食物在游泳场所内食用。

第九条 禁止出租游泳衣裤。

第十条 游泳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必须持有效健康培训合格证方可上岗,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它有碍公共卫生的疾病的,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第十一条 游泳场所各岗位应建立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

第二章 天然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

第十二条 天然游泳场所的组织开放或经营者应根据GB9667-1996标准表2中指定项目定期进行水质检验,有毒物质每周不少于1次,其它项目每天不少于1次,并记录备查。游泳场所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以内不应有污水排放口。岸边100米以内不应堆有污物或渗透性的污染源,并设置卫生防护地带。

第十三条 天然游泳场所开放时,水温不应低于18℃.

第十四条 天然游泳场所应有平坦的入水走道通向水域并经常保持走道卫生。

第十五条 在天然游泳场的岸边应选择适宜地点设立急救室,配备医务人员,必须配备救生圈和适当设置船只。要制订溺水应急措施。

第十六条 在天然游泳场所水面应按一定水深范围分别设置不同颜色且颜色鲜艳的浮筒,并有告示说明其所代表的水深范围。

第十七条 天然游泳场的水底不应有树枝、树桩、礁石等障碍物和污染源,水流速度不大于0.5m/s。

第十八条 严禁在血吸虫病区或潜伏有钉螺地区设计和开辟游泳场所。

第三章 人工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

第十九条 人工游泳场所应远离工业污染源至少500米以上,同时也避免游泳场对周围的干扰。

第二十条 人工游泳场所取水处(点)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以内不应有污水排放口。岸边100米以内不应堆有污物或渗透性的污染源,并设置卫生防护地带,取水处源水应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表2、表3的规定。或取用居民的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生活饮用水。

第二十一条 人工游泳池必须具有循环净水和消毒设备,采用氯化消毒时应有防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 人工游泳池池壁及池底应光洁不渗水,呈浅色,池角及底角呈圆角,室内游泳池的屋顶内壁宜切成拱形,以便使水蒸汽凝结后从两侧流下。

第二十三条 人工游泳池池外走道应防滑易于冲刷,走道外缘设排水沟孔通至下水道。

第二十四条 人工室内外游泳池均应有充足照明,采光系数不低于1/4,水面照度不低于80LX,室内池应有通风换气设施。室内游泳馆内空气应符合游泳馆空气卫生标准GB9667-1996

第二十五条 通往游泳池走道中间和厕所到走道中间应设有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池长2m,宽度应与走道相同,深度20cm以上)及强制性淋浴通道。

第二十六条 人工游泳场内设的儿童涉水池不应与成人游泳池连通,并应有连续供水系统,连续供给的新水中余氯浓度应保持0.3-0.5mg/L。

第二十七条 人工游泳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游离性余氯、PH值、温度、浊度测定仪等水质检测设施设备。

第二十八条 人工游泳池应固定专人负责池水净化消毒,配备足量的净化、消毒剂,净化、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每场开放前、中均应进行池水余氯、PH值、温度、浊度等检测,将结果公示于显眼处并注明测定时间,且记录备查,每周至少有一次以上当地卫生检验部门的游离性余氯、PH值、浑浊度、尿素、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检验结果报告,游泳池每年开放前和连续开放期间内至少每半年有卫生标准所定项目的全分析合格结果报告单。

第二十九条 人工游泳场所的通道及卫生设施应保持清洁无异味并应定期消毒。

第三十条 为防止人工游泳池生长藻类,池水中加入0.25-0.5mg/L硫酸铜,发现藻类时的最大加药量不应超过1.0mg/L。

第三十一条 浸脚消毒池水的余氯含量应保持5-10mg/L,须4h更换一次。人工游泳池在开放时间内应每日定时补充新水,保证池水水质有良好的卫生状况。

第三十二条 严禁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包括脚癣)、重症砂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性病、精神病等患者和酗酒者进入人工游泳池游泳,并在游泳场所醒目位置进行警示标识。

第四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本规范由株洲市卫生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规范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D.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发布日期: 2022- 01- 29 17: 21 信息来源: 区卫生健康局 浏览次数: 5740


(2011年3月10日卫生部令第80号发布 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根据2016年1月19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等8件部门规章的决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8号)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新数尘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等7件部门规章的决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18号)第二次修订)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规范,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和保障公众健康,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三条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铁路部门所属的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车站、等候室、铁路客车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队伍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体系,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公共场所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教育,引导公共场所经营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

第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本细则的行为,有权举报。接到举报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按照规定予以答复。

第二章卫生管理

第七条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

第八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举轮一)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

(二)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

(三)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

(四)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

(五)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

(六)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

(七)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

(八)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

(九)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记录的其他情况。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有专人管理,分类记录,至少保存两年。

第九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卫生培训制度,组织从业人员学习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并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不得安排上岗。

第十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组织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从业人员在取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后方可上岗。

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治愈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保持公共场所空气流通,室内空气质量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公共场所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应当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相关卫生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生活饮用水应当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游泳场(馆)和公共浴室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的采光照明、噪声应当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要求。

公共场所应当尽量采用自然光。自然采光不足的,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配置与其经营场所规模相适应的照明设施。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降低噪声。

第十四条公共场所经营者提供给顾客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保证卫生安全,可以反复使用的用品用具应当一客一换,按照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清洗、消毒、保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薯答禅品用具。

第十五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根据经营规模、项目设置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卫生设施设备维护制度,定期检查卫生设施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改造或者挪作他用。公共场所设置的卫生间,应当有单独通风排气设施,保持清洁无异味。

第十六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并保证相关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及时清运废弃物。

第十七条公共场所的选址、设计、装修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公共场所室内装饰装修期间不得营业。进行局部装饰装修的,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营业的非装饰装修区域室内空气质量合格。

第十八条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

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

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第十九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按照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检测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检测结果不符合卫生标准、规范要求的应当及时整改。

公共场所经营者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可以委托检测。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在醒目位置如实公示检测结果,并对其卫生检测的真实性负责,依法依规承担相应后果。

第二十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制定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应急预案或者方案,定期检查公共场所各项卫生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危害公众健康的隐患。

第二十一条公共场所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经营者应当立即处置,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向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危害健康事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第三章卫生监督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除公园、体育场馆、公共交通工具外的公共场所实行卫生许可证管理。

公共场所经营者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后,还应当按照规定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申请卫生许可证,方可营业。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具体范围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公布。

第二十三条公共场所经营者申请卫生许可证的,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卫生许可证申请表;

(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身份证明;

(三)公共场所地址方位示意图、平面图和卫生设施平面布局图;

(四)公共场所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五)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

(六)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还应当提供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检测或者评价报告。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对现场进行审核,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准予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的决定;对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作出不予行政许可的决定并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五条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载明编号、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发证机关、发证时间、有效期限。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效期为四年。

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应当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第二十六条公共场所进行新建、改建、扩建的,应当符合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经营者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

预防性卫生审查程序和具体要求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七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的,应当向原发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公共场所经营者变更经营项目、经营场所地址的,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重新申请卫生许可证。

公共场所经营者需要延续卫生许可证的,应当在卫生许可证有效期届满30日前,向原发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对公共场所的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分析,为制定法律法规、卫生标准和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承担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下达的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任务。

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实施量化分级管理,促进公共场所自身卫生管理,增强卫生监督信息透明度。

第三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卫生监督量化评价的结果确定公共场所的卫生信誉度等级和日常监督频次。

公共场所卫生信誉度等级应当在公共场所醒目位置公示。

第三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应当依据有关卫生标准和要求,采取现场卫生监测、采样、查阅和复制文件、询问等方法,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或者隐瞒。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抽检,并将抽检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危害健康事故的公共场所,可以依法采取封闭场所、封存相关物品等临时控制措施。

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场所、物品,应当进行消毒或者销毁;对未被污染的场所、物品或者经消毒后可以使用的物品,应当解除控制措施。

第三十四条开展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检测、评价等业务的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能力,按照有关卫生标准、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检测、评价等报告。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对未依法取得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营业曾受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处罚的;

(二)擅自营业时间在三个月以上的;

(三)以涂改、转让、倒卖、伪造的卫生许可证擅自营业的。

对涂改、转让、倒卖有效卫生许可证的,由原发证的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予以注销。

第三十六条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二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造成公共场所卫生质量不符合卫生标准和要求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一)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的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顾客用品用具等进行卫生检测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顾客用品用具进行清洗、消毒、保洁,或者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用具的。

第三十七条公共场所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对拒绝监督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

(一)未按照规定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或者未建立卫生管理档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组织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或者安排未经相关卫生法律知识和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考核的从业人员上岗的;

(三)未按照规定设置与其经营规模、项目相适应的清洗、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设备和公共卫生间,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上述设施设备,或者挪作他用的;

(四)未按照规定配备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或者擅自停止使用、拆除预防控制鼠、蚊、蝇、蟑螂和其他病媒生物的设施设备以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的;

(五)未按照规定索取公共卫生用品检验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的;

(六)未按照规定对公共场所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办理预防性卫生审查手续的;

(七)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未经卫生检测或者评价不合格而投入使用的;

(八)未按照规定公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卫生检测结果和卫生信誉度等级的。

第三十八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安排未获得有效健康合格证明的从业人员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工作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一万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对发生的危害健康事故未立即采取处置措施,导致危害扩大,或者隐瞒、缓报、谎报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处以五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依法责令停业整顿,直至吊销卫生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公共场所经营者违反其他卫生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按照有关卫生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收取贿赂的,由有关部门对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二条本细则下列用语的含义: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指为使房间或者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公共场所危害健康事故,指公共场所内发生的传染病疫情或者因空气质量、水质不符合卫生标准、用品用具或者设施受到污染导致的危害公众健康事故。

第四十三条本细则自2011年5月1日起实施。卫生部1991年3月11日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热点内容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目录6 发布:2024-11-17 22:37:33 浏览:943
农村分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7 22:04:46 浏览:941
交大经济法第四次作业 发布:2024-11-17 21:12:11 浏览:748
实体法学派 发布:2024-11-17 20:45:53 浏览:462
安徽律师培训 发布:2024-11-17 18:53:19 浏览:779
鞍山法院在哪里 发布:2024-11-17 17:58:50 浏览:25
国际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4-11-17 17:41:28 浏览:580
泗县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联系方式 发布:2024-11-17 17:29:13 浏览:726
数理法学 发布:2024-11-17 17:24:24 浏览:43
知名合同法的案例 发布:2024-11-17 17:05:49 浏览: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