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法律法规解简答
⑴ 关于护士的法律法规是什么
涉及的行政法规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其内容包括总则、考试、注册、执业、罚则、附则。未经护士执业注册者不得从事护士工作。护理专业在校生或毕业生进行专业实习,以及按本办法第十八条规定进行临床实践的,必须按照卫生部的有关规定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护理员只能在护士的指导下从事临床生活护理工作。护士在执业中应当正确执行医嘱,观察病人的身心状态,对病人进行科学的护理。遇紧急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抢救,医生不在场时,护士应当采取力所能及的急救措施。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工作、宣传防病治病知识、进行康复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护士执业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和医疗护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及技术规范。护士在执业中得悉就医者的隐私,不得泄露,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遇有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及其他严重威胁人群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护士必须服从卫生行政部门的调遣,参加医疗救护和预防保健工作。护士依法履行职责的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⑵ 卫生法律法规护士的行政责任
(一)护士的法律责任
1.行政责任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护士执业证书。
(1)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未立即通知医师的。
(2)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诊疗技术规范,未按规定提出或报告的。
(3)泄露患者隐私的。
(4)发生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的突发事件,不服从安排参加医疗救护的。
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销之日起2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
2.民事责任 护士在执业活动中给患者造成伤害的或构成医疗事故的,依照侵权责任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3.刑事责任 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构成医疗事故罪。刑事责任的责任主体包括在医疗机构从事对病人救治、护理工作的医生和护士。
(二)护士执业过程中医疗机构的管理职责和法律责任
1.医疗机构的管理责任
(1)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配备护士:护士条例规定,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的数量不得低于卫生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条例施行前,尚未达到护士配备标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实施步骤,自条例施行之日起3年内达到护士配备标准。
重点提示根据国家卫计委2014年5月通报,截至2013年全国注册护士达到278.3万,三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52,二级医院医护比达到1∶1.33,护士占比超过医生。
(2)保障护士的合法权益: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并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和医疗保健措施;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在本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或者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并保证护士接受培训;根据临床专科护理发展和专科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
(3)加强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并保证护士接受培训。护士的培训应当注重新知识、新技术的应用;根据临床护理技术发展和护理岗位的需要,开展对护士的培训。
医疗卫生机构不得允许下列人员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未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的护士;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执业注册的护士。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设置专门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护理管理工作,应当建立护士岗位责任制并进行监督检查。护士因不履行职责或者违反职业道德受到投诉的,其所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进行检查。
2.医疗机构的法律责任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逾期不改正的,根据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和在医疗卫生机构合法执业的护士数量核减其诊疗科目,或者暂停其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国家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1违反护士条例规定,护士的配备数量低于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的;2允许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的人员或者允许未依照护士条例规定办理执业地点变更手续、延续执业注册有效期的护士在本机构从事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护理活动的。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国家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的,还应当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1未执行国家有关工资、福利待遇等规定的;2对在本机构从事护理工作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3未为护士提供卫生防护用品,或者未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措施、医疗保健措施的;4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或者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津贴的。
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依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1未制定、实施本机构护士在职培训计划或者未保证护士接受培训的;2未依照护士条例规定履行护士管理职责的。
3.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扰乱医疗秩序,阻碍护士依法开展执业活动,侮辱、威胁、殴打护士,或者有其他侵犯护士合法权益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⑶ 护理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
护理法律法规常识基本知识如下: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有《护士管理办法》、《派伍慧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一条为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橘敏疗和护理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七条护士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护士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全社会应当尊重护士。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待遇,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护士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⑷ 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是什么
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又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其是由卫生部1993年03月26日颁布,1994年01月01日实施。
内容包括总则 ,考试,注册,执业,罚则,附则。
为加强护士管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和护理安全,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本办法所称护士系指按本办法规定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注册的护理专业技术人员。
国家发展护理事业,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重视和发挥护士在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工作中的作用。护士的执业权利受法律保护。护士的劳动受全社会的尊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护士的监督管理。
(4)护士法律法规解简答扩展阅读:
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者,以及获得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
获得其他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申请护士执业考试。护士执业考试每年举行一次。护士执业考试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以及护士执业考试合格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发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由卫生部监制。
涉及的行政法规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等。
部门规章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医院工作制度》《医院工作人员职责》、《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试行)》、《诊疗科目名录》、《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等。
⑸ 有关护工的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者,以及获得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获得其他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申请护士执业考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
第六条 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通过卫生部统一执业考试,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执业证书》。
第七条 获得高等医学院校护理专业专科以上毕业文凭者,以及获得经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免考资格的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免于护士执业考试。获得其他普通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毕业文凭者,可以申请护士执业考试。
⑹ 护士法律法规
1、了解 自己的职责的范围,根据自己所学到的专业教育的知识及专业团队的规回范和要求
2、熟知答 各项护理工作的原理和效果
3、明确 哪些工作自己可以独立执行,哪些工作必须有医嘱或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防止法律纠纷
4、自觉 遵纪守法,保护好自己的一切合法权益
课程设置
1、我国的卫生法体系
2、护理法的范畴
3、护理安全的概念
4、护理工作中的法律法规
我国的卫生法体系
卫生法(Healthlaw),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卫生防疫、药品器械管理、从业资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⑺ 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法律分析: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有《护士管理办法》、《护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法律依据:《护士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护士,是指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依照本条例规定从事护理活动,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进健康职责的卫生技术人员。
第三条 护士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护士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全社会应当尊重护士。
第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以及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护士的工作条件,保障护士待遇,加强护士队伍建设,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鼓励护士到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第五条 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的护士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护士监督管理工作。
⑻ 护理相关法律法规解读《护士条例》
法律分析:1、护士的权利:
(一)有执业的权利,并有权按相关规定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
(二)有获得与其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
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有感染传染病危险工作的护士,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有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的权利;患职业病的,有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有获得赔偿的权利。
(三)有权获得与本人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权利;有权参加专业培训、从事学术研究和交流、参加行业协会和专业学术团体。
(四)有获得疾病诊疗、护理相关信息和其他与履行护理职责相关信息的权利,有权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2、护士的义务:
(一)有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技术规范的义务。
(二)发现患者病情危急,有义务立即通知医师;在紧急情况下应以抢救垂危患者生命为先,有义务先行实施必要而有效的紧急医疗救护操作。
发现医嘱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诊疗技术规范规定的,有及时向开具医嘱的医师提出的义务;必要时,还应向该医师所在科室的负责人或者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医疗服务管理的人员报告。
(三)有尊重、关心、爱护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的义务。
(四)有义务参与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法律依据:《护士条例》
第七条 护士执业,应当经执业注册取得护士执业证书。
申请护士执业注册,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在中等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完成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普通全日制3年以上的护理、助产专业课程学习,包括在教学、综合医院完成8个月以上护理临床实习,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
(三)通过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四)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护士执业注册申请,应当自通过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之日起3年内提出;逾期提出申请的,除应当具备前款第(一)项、第(二)项和第(四)项规定条件外,还应当在符合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规定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接受3个月临床护理培训并考核合格。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由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人事部门制定。
第八条 申请护士执业注册的,应当向批准设立拟执业医疗机构或者为该医疗机构备案的卫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收到申请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做出决定,对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准予注册,并发给护士执业证书;对不具备本条例规定条件的,不予注册,并书面说明理由。
护士执业注册有效期为5年。
第九条 护士在其执业注册有效期内变更执业地点的,应当向批准设立拟执业医疗机构或者为该医疗机构备案的卫生主管部门报告。收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为其办理变更手续。护士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执业地点的,收到报告的卫生主管部门还应当向其原注册部门通报。